第1章第2节_(实验)9.11
化学高一上学期进度表

时间
工作安排
学生
回家
0
1.27—1.28
开学考试
1
1.29—2.4
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2
2.5—2.11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3
2.12—2.18
第三节化学键
4
2.19—2.25
第二章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5
2.26—3.3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6
3.4—3.10
选修四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节
7
3.11—3.17
15
5.6—5.12
第四章第一节
16
5.13—5.19
第四章第二节
17
5.20—5.26
学业水平测试
18
5.27—6.2
第二节 单元复习
19
6.3—6.9
高一二期末
高考
新学年竞岗方案定稿。
高一二放假
0
6.10—6.16
开学考试
1
6.17—6.23
第七届全国高校招生咨询会;
2
6.24—6.30
西区新高二三
高一期中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西区高一放假
(西区高一家长学校)
12
10.31—11.6
归纳整理
东区高一放假
(东区高一家长学校)
西区高二、三(家长学校)
13
11.7—11.13
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西区高一
东区高二(家长学校)
东区高三(家长学校)
14
11.14—11.20
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评教
归纳与整理;
6
9.19—9.25西区高二、三放假
(完整)初三化学教学进度表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节
强调严格按照书上计算步骤,不可遗漏和颠倒
十六周
12.11-12.15
洁净的燃料-----氢气
1、氢气的可燃性
2、可燃性气体的验纯方法初步3、认识常见的置换反应
2节
氢气制法已不考,只简单介绍,为二氧化碳制取做铺垫即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
2、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3、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1节
注意微粒和元素的区别和联系
第五周
9.25-9.29
物质构成的表示式
能根据化合价写出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
2—3节
化合价概念难理解,不必讲太深
第六周
10.2-10.6
(国庆节放假)
第七周
10.9-10.13
化学式的计算
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2节
实验室制取氧气很重要,先教师演示再学生实验
第十周
10.30-11.3
我们的水资源
1、水净化处理的方法及活性炭、明矾等净化剂的净水作用
2、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基本操作的要点
2节
联系实际,让学生自学为主
水的组成
电解水实验
2节
水化学性质的加深讲解
十一周
11.6-11-10
期中复习
十二周
11.13-11.17
第八周
10.16-10.20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1、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2节
第九周
10.23-10.27
制取氧气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1、明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设计思路、方法,并依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简单仪器装置制取某些气体
方正书版

第四节
安装方正书版9.11补丁 安装方正书版9.11补丁
执行光盘X:\Update_NS Update_NS目录下的setup.exe,进
系统安装。
第五节
方正书版问题
பைடு நூலகம்
1、关闭方正书版软件后 关闭方正书版软件后,再次打开时,如 出现 “不能同时启动两个书版 不能同时启动两个书版” 提示,如图:
2 、 解 决 方 法 : 同 时 按 “ Ctrl” 、 “ A “ Delete” 键 , 出 现 “ 关 闭 程 序 ” 对 话 框 , “Newbd”,单击“结束任务 结束任务”按钮,结束其运行 重新启动程序,即可。
实用教程
目
录
一章 加密狗与方正书版 加密狗与方正书版9.11的安 装 二章 方正书版排版手册 第一节 方正书版基本操作 第二节 BD语言注解 BD语言注解 语言注解(理解和使用 语言注解( 三章 文件红头的制
第一节
加密狗安装图
打印机电缆接口与 接口的连接
图2:加密狗接口 与计算机并行口的 连接
图3:加密狗安装成
第二节
安装方正书版9.11(P18) 安装方正书版9.11(P18)
将方正书版9.11的安装光盘插入光盘驱动器 的安装光盘插入光盘驱动器 动读盘,显示“方正书版 方正书版9.11安装指南”画面(图 “安装书版9.11”,进行安装 进行安装:
第三节
安装加密狗驱动程序
执 行 光 盘 X:\DRIVER_NS DRIVER_NS\Driver 目 录 下 的 stdrv.exe,进行系统安装 进行系统安装.
材料科学基础(第1章)

三、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崔忠圻.金属学与热处理(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及实验指导书: (1)石得珂.材料科学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 (2)李超.金属学原理.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3)张廷楷.金属学及热处理实验指导书.重庆大学出
版社 (4)林昭淑.金属学及热处理实验.湖南大学出版社
3. 不透明并呈现特有的量,因而具有不透明性。而
吸收了能量被激发的电子随后会辐射出具有一定波长的光能,从而具
有一定光泽。
4. 良好的塑性变形能力,金属材料的强韧性好。
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原子间也没有选择性,所以在受外力作用而
发生原子位置的相对移动时,结合键不会遭到破坏。
第一节 原子结构
一、 物质的组成 一切物质都是由无数微粒按一定的方式聚集
而成的。这些微粒可能是分子、原子或离子。 原 子结构直接影响原子间的结合方式。 二、 原子的结构
近代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 成的原子核,以及核外的电子所构成的。原子的 体积很小,直径约为10-10m数量级,而其原子核 直径更小,仅为10-15m数量级。然而,原子的质 量恰主要集中在原子核内。因为每个质子和中子 的质量大致为1.67x10-24g,而电子的质量约为 9.11x10-28g,仅为质子的1/1836。
1.4 范德华力 属物理键,系一种次价键,没有方向性和饱
和性。比化学键的键能少1~2个数量级。不同 的高分子聚合物有不同的性能,分子间的范德 华力不同是一个重要因素。
1.5 氢键 是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它是由氢原子
同时与两个电负性很大而原子半径较小的原子 (o,f,n等)相结合而产生的具有比一般 次价键大的键力,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氢键 在高分子材料中特别重要。
库仑定律-ppt课件

时,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45°,g取 10 m/s2,k=9.0×109 N·m2/C2,且A、B两
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求:
(1)A、B两球间的静电力的大小;
(2)A球的质量。
【答案】(1)0.02 N
作者编号:43999
问题3:r1、r2与B、C的电量关系?
C qc
中间电荷
靠近两侧
电荷量较
小的那个
r1
FCA
Aq
A
A
r2
FCA FBA
B q
B
FBA
结论3:近小远大
k
qC q A
qB q A
k
2
2
r1
r2
2
qC
r
12
qB
r2
r1 r2时,qC q B
r2 r1时,q B qC
三个自由电荷平衡的规律:三点共线、两同夹异、两大夹小、近小远大。
新知学习
2.理想化的模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3.均匀带电的球体,由于球所具有对称性,即使它们之间的距离不是
很大,一般也可以当作点电荷来处理---电荷集中在球心的点电荷。
两个带电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这种相互
作用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作者编号:43999
新知学习
02 影响静电力的因素
如图所示,用摩擦起电的方法分别让球形导体 A 和通草球 B 带同种电荷,并使
(2)2×10-3 kg
作者编号:43999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点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只有体积很小的带电体才能看成点电荷
七年级上学期科学课时安排

七年级上学期科学课时安排教学进度表周次起讫时间教学内容课时执行情况19.6-9.11第一章科学入门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第2节走进科学实验室学生实验第3节科学观察429.14-9.18第4节科学测量课堂练习学生实验439.21-9.25第5节科学探究单元复习及检测449.28-9.30试卷分析第二章观察生物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4510.1-10.7中秋节、国庆节(9月30日—10月7日,放假调休)610.8-10.10第2节细胞第3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3710.12-10.16第4节常见的动物3810.19-10.23第5节常见的植物第6节?物种的多样性?4910.26-10.30单元复习及检测试卷分析41011.2-11.6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第2节地球仪和地图41111.9-11.13?期中考试复习期中考试41211.16-11.20试卷分析第3节组成地壳的岩石第4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41311.23-11.27第5节泥石流第6节地球表面的板块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41411.30-12.4本章复习及检测试卷分析41512.7-12.11第4章物质的特性第1节物质的构成第2节质量的测量学生实验41612.14-12.18第3节物质的密度学生实验41712.21-12.25第4节物质的比热第5节熔化与凝固第6节41812.28-12.31第6节汽化与液化第7节升华与凝华第8节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419 1.4-1.8第4章复习及检测期末复习4201.11-1.22期末复习4211.25-1.29期末考试教学分析与措施教科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七年上册出版社?2012年7月第1版一、教材分析《科学》教材的逻辑体系是:自然界由不同层次的物质组成,这些物质在不断地运动变化着,而物质组成、运动、变化的自然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科学就是认识的有效途径。
七年级上册的教材在《科学入门》之后就安排了三章教学内容。
简述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定义

第一章习题1. 简述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定义。
2. 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组成有哪些?3. 输入接口电路有哪几种形式?输出接口电路有哪几种形式?各有何特点?4. PLC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工作过程分哪几个阶段?5. PLC的工作方式有几种?如何改变PLC的工作方式?6. 可编程序控制器有哪些主要特点?7. 与一般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相比可编程序控制器有哪些优点?8. 与继电器控制系统相比可编程序控制器有哪些优点?9. 可编程序控制器可以用在哪些领域?第二章习题1. S7-200系列PLC有哪些编址方式?2. S7-200系列CPU224 PLC有哪些寻址方式?3. S7-200系列PLC的结构是什么?4. CPU224 PLC有哪几种工作方式?5. CPU224 PLC有哪些元件,它们的作用是什么?6. 常见的扩展模块有几类?扩展模块的具体作用是什么?7. PLC需要几个外电源?说明各自的作用?第三章习题1. 如何建立项目?2. 如何在LAD中输入程序注解?3. 如何下载程序?4. 如何在程序编辑器中显示程序状态?5. 如何建立状态图表?6. 如何执行有限次数扫描?7. 如何打开交叉引用表?交叉引用表的作用是什么?第四章习题1. 填空1)通电延时定时器(TON)的输入(IN)时开始定时,当前值大于等于设定值时其定时器位变为,其常开触点,常闭触点。
2)通电延时定时器(TON)的输入(IN)电路时被复位,复位后其常开触点,常闭触点,当前值等于。
3)若加计数器的计数输入电路(CU),复位输入电路(R),计数器的当前值加1。
当前值大于等于设定值(PV)时,其常开触点,常闭触点。
复位输入电路时计数器被复位,复位后其常开触点,常闭触点,当前值为。
4)输出指令(=)不能用于映像寄存器。
5)SM 在首次扫描时为1,SM0.0一直为。
6)外部的输入电路接通时,对应的输入映像寄存器为状态,梯形图中对应的常开接点,常闭接点。
7)若梯形图中输出Q的线圈“断电”,对应的输出映像寄存器为状态,在输出刷新后,继电器输出模块中对应的硬件继电器的线圈,其常开触点。
沪教版初中数学课程目录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二十五章
阅读材料一
阅读材料二
探究活动
锐角的三角比
第一节
第二节
实践活动
第二十六章 二次函数
第一节
第二节
阅读材料
第二十七章 圆与正多边形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二十八章 统计初步
第一节
比例线段 24.2 比例线段 24.3 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
相似三角形 24.4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24.5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17.4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数字世界一个“平方和”等式宝塔的构建
正比例函数 18.1 函数的概念 18.2 正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 18.3 反比例函数
函数的表示法 18.4 函数的表示法
生活中的函数
几何证明 19.1 命题和证明 19.2 证明举例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 19.3 逆命题和逆定理 19.4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 19.5 角的平分线 19.6 轨迹
第六节
第十章
探究活动一 探究活动二 阅读材料 拓展
分式
第一节
第二节
第十一章
探究活动
图形的运动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十二章
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
实数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整式的除法 9.17 同底数幂的除法 9.18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9.19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一组平方数规律的探究 探究能被3、9整除的数的规律 贾宪三角 多项式除以多项式——长除法
求三个整数的最小公倍数 素数表的制作 利用素因数找因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a2HPO4
食物中的 碱性物质 如碳酸钠
消 化 系 统 碳酸钠
血浆中 NaH2PO4 缓冲物质 碳酸钠 H2CO3
组织液
细胞
NaHCO3 NaHCO3 乳酸 H2CO3 C02 + H2O
C02
乳酸
泌尿系统 排出 呼吸系统 排出
乳酸钠
刺激呼吸中枢
P32
P32
3、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 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 2. 某人能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的淡话,但不能用 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这表明他的大脑受到损伤, 受伤的区域是( ) • A.大脑皮层运动区 • B.大脑皮层S区 • C.大脑皮层内侧面某一特定区域 • D.大脑皮层H区 • 3. 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 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 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水解, 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 •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 7、 • (2)糖类消化吸收 • 主动运输 • (3)葡萄糖氧化分解 、 合成肝糖原或肌 糖原 、转化为脂肪等 • 胰岛素 • 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素 • (4)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血浆pH调节小结
碳酸钠 + H2CO3 (食物)
碳酸氢钠
PH不升高
过多的碳酸氢钠由泌尿系统排出 乳酸 + NaHCO3 乳酸纳 + H2CO3
4、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 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 1、 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适 宜的温度。 • 在发高烧的状态下,由于内环境发生一系列变 化,导致体内的各种反应出现紊乱,于是机体功能发 生异常。 • 发热时的主要症状大部分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 病人感觉不适、头疼、头晕、嗜睡等,同时常有食欲 不振、厌食、恶心的表现。 • 发热时机体处于一种明显的分解代谢过旺的状 态,持续高热必定引起器官的功能负荷加重,有可能 诱发器官功能不全或引起组织损伤。 • 孕妇发热可能导致胎儿发育障碍,是一个重要的 致畸因子。 • 对于6个月至4岁的幼儿来说,持续高热容易发生 惊厥,相当数量的患儿由此造成脑损伤,如智力落后, 甚至癫痫. • 因此应注意及时采用物理方法或服用药物来退烧降温
实验
细胞代谢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碳酸 等,人和动物吃的食物消化吸收后经代谢 会产生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这些酸性或 碱性物质进入内环境,常使pH发生偏移, 但一般情况下,机体能使pH稳定在一定 范围内,这是为什么呢?
实验目的
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和生物材料在 加入酸或碱后的pH的变化,了解生物稳定 的机制。
乳酸纳由泌尿系统排出 H2CO3 H2O+ C02 CO2经呼吸系统排出
PH不降低
PH不降低
• 3.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对NaH2PO4/Na2HPO4、 H2CO3/NaHCO3等,它们能够对酸碱度的变化起缓冲 作用。此外,机体还可以通过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 来维持pH稳定。 • 例如,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会产生大量 的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可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 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 可以分解成C02和水。血液中的C02增多会刺激呼吸 中枢,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02 排出体外,所以对血液的pH影响不大。当乳酸钠进 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 盐,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 • 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以及机 体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维持相对稳定。
•
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 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
2.内环境渗透压会变小。当内环境渗透压变 小时,内环境中的水将较多地通过渗透作用进入 细胞内,造成细胞吸水肿胀,进一步导致细胞代 谢和功能紊乱。 • 严重时会出现疲倦、周身不适、表情淡漠、 恶心、食欲减退、皮下组织肿胀等症状。 • 3.因为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 易造成体内缺氧。 • 这说明外界环境的变化势必影响内环境的 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不甚剧烈,并且机体代偿 机制良好,内环境的波动较小,仍能维持稳态; 若外界环境变化剧烈,机体代偿机制不好,内环 境稳态将受到破坏,就会影响身体健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体温的日变化规律调查
• 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 而存在着微小的差异. 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一 般不超过1℃.
• 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
770 • 血浆渗透压:在37℃时约为____KPa。
• 血浆PH:7.35—7.45
2、对这种动态平衡的调节机制 的认识
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是:神经 体液 免疫调节网络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稳态: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 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 境的相对稳定 状态。
1、稳态的实质:
①是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稳态。 ②是一种动态平衡。
①内环境中各种 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 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 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的 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 稳定; ②不同的个体存 在一定差异
(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
H2CO3 NaHCO3
NaH2PO4 Na2HPO4
Na2HPO4
食物中的 碱性物质 如碳酸钠
消 化 系 统 碳酸钠
血浆中 NaH2PO4 缓冲物质 碳酸钠 H2CO3
组织液
细胞
NaHCO3 NaHCO3 乳酸
C02
乳酸
泌尿系统 排出 呼吸系统 排出
乳酸钠
H2CO3 C02 + H2O
注意:氢氧化钠和盐酸均有腐蚀性。应避 免它与皮肤和眼睛接触,也不要入口。若 有碱或酸洒落或溅出,要立即用水冲洗1 5min,并告诉老师。
4、加碱实验:
一滴一滴地加入0.1mol/LNaOH,轻 轻摇动,加入5滴后测pH。重复这一步骤直到 加入了30滴为止。将pH测定结果记入表中。
8、根据所得数据,以酸或碱的 滴数为横轴,以pH为纵轴,画出 各种物质pH变化的曲线。
讨论( P5 )
• 1. 更像缓冲液。 2.缓冲液加入少量酸碱后,pH变化不明显。 • 原因是缓冲液中含有醋酸/醋酸钠, • 其中醋酸溶液呈酸性,当加入少量NaOH时,可 以中和OH-;醋酸钠溶液呈碱性,当加入少量 HCl时,可以中和H+。 • 水溶液则不同,因而加入酸碱后,pH变化明显。
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物质
•
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 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 是有一定限度的.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思考:
1.人体各项生命活动是以什么为基础的? 细胞代谢 2.为什么人体内的新陈代谢反应能够有条 不紊地进行? 3.酶的催化特性有哪些? (高效性,专一性,受温度、pH等的影响) 4.怎样才能保证酶发挥正常的生理作用? (适宜的温度、PH、渗透压等)
作业
• 1. 图2—3中电视屏幕上的图像引起猫大脑 皮层视觉中枢兴奋,经插入脑内的电极记 录神经膜电位变化,当兴奋产生时,对该 电位变化正确的 描述是( ) • A.神经膜离子分布内负外正 • B.K+ 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 • C.Na+ 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 • D.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膜单向传导
要求:
4~5人为一组。分工合作,一人或两人检测一种材料。 共检测4种材料(水、缓冲液、生物组织1、生物组织 2)。把所得数据分享,画图。 方法步骤: 1、将25ml自来水/缓冲液/生物组织1/生物组织2倒 入烧杯中。 2、pH试纸测试起始的pH,并作记录。
3、加酸实验:
一次加入一滴0.1mol/LHCl,然后 轻轻摇动。加入5滴后再测pH。重复这一 步骤直到加入了30滴为止。将pH测定结 果记入表中。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 的必要条件。
①血液中缺钙、磷,影响骨组织的钙化 成年人患骨软化病、儿童患佝偻病 ②血液中高钙 肌无力等疾病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 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一、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1、稳态的实质: ①是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稳态。 ②是一种动态平衡 2、对这种动态平衡的调节机制的认识 3、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4、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