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小班、一对一第三次课讲义
一对一培优讲义

一对一培优讲义这篇文章,是有关于一对一培优讲义的,希望大家看了之后会对你们有所帮助。
“以文代讲”,就是老师在授课过程中,用自己的话来进行教学,并引导学生思考与理解。
首先是了解名家名著。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视野狭窄,他们不可能读过很多书籍,因此,老师要有计划地让学生阅读文学名著。
我们可以分阶段,选取名著中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片断,如《海底两万里》《小公主》等,给学生阅读。
其次是提升语言能力。
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老师要注意给学生纠正错别字,或是解释词语的意思,或是帮助学生把握句子的含义。
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名著的内容,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是品味人物形象。
古今中外的名著,为人物描写所用的方法多种多样。
每一个人物,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都不是平面的,都具有立体感,学生阅读时,可以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细微差异,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和体会。
再有,在指导学生读出文章的美感时,也要着重让学生体会和感悟。
如:精彩的场面描写,令人神往的意境描写,扣人心弦的悬念设置等等。
学生只有对课文的字、词、句、段、篇甚至标点符号的运用,反复揣摩、推敲,才能读出文章的韵味来。
最后,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作品的续写与改写之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原文的情节和人物形象,续写或改写一个新故事。
学生的想象空间较大,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动人。
“多读”,不是泛泛地读,而应该“广泛涉猎”,就是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包括人文社科方面的内容,不仅要掌握必要的知识,更要求在读的基础上,领悟和吸收其中的营养,要在多读的基础上实现“博”,这样才能真正地把读与写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读出文采,写出佳作来。
当然,这里的“读”并不是让学生盲目地去读,而是要以理解课文内容和学习名著为基础。
另外,读还有一个功效就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朗读是小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通过朗读可以熟悉课文,熟悉人物,熟悉环境。
通过声音传递信息,激发兴趣,锻炼口才。
一对一辅导方案初中数学

一对一辅导方案初中数学一、了解学生需求和水平在开始一对一辅导之前,辅导老师应该先了解学生的数学水平、学习习惯以及学习目标。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可以更好地制定适合学生个性化的辅导计划。
二、系统复习基础知识首先,辅导老师应该进行基础知识的系统复习。
这包括对数学公式、概念和重要定理的讲解和演练。
通过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可以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强化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所在。
辅导老师应该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方式,帮助他们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包括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针对性解决学生困难在辅导的过程中,老师要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观察,及时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困惑和难点。
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辅导老师可以通过示范和演练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
五、注重实际应用和数学思考数学知识的应用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辅导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同时,辅导老师还应该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考的习惯,鼓励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六、定期组织测试和评估辅导过程中,老师应该定期组织测试和评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
根据评估结果,老师可以调整辅导计划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通过以上的一对一辅导方案,我们可以帮助初中生提高数学水平,并且更好地应对数学学习中的挑战。
希望这个方案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初三小班数学暑假班讲义

1.概率2.相似3.一元二次方程4.圆初二暑假我要好好学,初三我会很厉害的!!!24.(本小题满分6分)某商场搞摸奖促销活动:商场在一只不透明的箱子里放了三个相同的小球,球上分别写有“10元”、“20元”、“30元”的字样.规定:顾客在本商场同一日内,每消费满100元,就可以在这只箱子里摸出一个小球(顾客每次摸出小球看过后仍然放回箱内搅匀),商场根据顾客摸出小球上所标金额就送上一份相应的奖品.现有一顾客在该商场一次性消费了235元,按规定,该顾客可以摸奖两次,求该顾客两次摸奖所获奖品的价格之和超过40元的概率.11.写出生活中的一个随机事件:.11年无锡中考真题则这次测试成绩的中位数m满足( ) A.40<m≤50 B.50<m≤60 C.60<m≤70 D.m>7022.(本题满分7分)一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4个球,它们除了上面分别标有的号码l、2、3、4不同外,其余均相同.将小球搅匀,并从袋中任意取出一球后放回;再将小球搅匀,并从袋中再任意取出一球.求第二次取出球的号码比第一次的大的概率.(请用“画树状图”或“列表”的方法给出分析过程,并写出结果)在1,2,3,4,5这五个数中,先任意选出一个数a,然后在余下的数中任意取出一个数b,组成一个点(a,b),求组成的点(a,b)恰好横坐标为偶数且纵坐标为奇数的概率.(请用“画树状图”或“列表”等方法写出分析过程)21.(2010江苏无锡,21,6分)小刚参观上海世博会,由于仅有一天的时间,他上午从A—中国馆、B —日本馆、C —美国馆中任意选择一处参观,下午从D —韩国馆、E —英国馆、F —德国馆中任意选择一处参观.(1)请用画树状图或列表的方法,分析并写出小刚所有可能的参观方式(用字母表示即可);(2)求小刚上午和下午恰好都参观亚洲国家展馆的概率.22、(本题满分 8 分)小明与甲、乙两人一起玩“手心手背”的游 24.(10分)(2014•无锡)三个小球分别标有﹣2,0,1三个数,这三个球除了标的数不同外,其余均相同,将小球放入一个不透明的布袋中搅匀. (1)从布袋中任意摸出一个小球,将小球上所标之数记下,然后将小球放回袋中,搅匀后再任意摸出一个小球,再记下小球上所标之数,求两次记下之数的和大于0的概率.(请用“画树状图”或“列表”等方法给出分析过程,并求出结果) (2)从布袋中任意摸出一个小球,将小球上所标之数记下,然后将小球放回袋中,搅匀后再任意摸出一个小球,将小球上所标之数再记下,…,这样一共摸了13次.若记下的13个数之和等于﹣4,平方和等于14.求:这13次摸球中,摸到球上所标之数是0的次数. 24.(本题满分8分)(1)甲、乙、丙、丁四人做传球游戏:第一次由甲将球随机传给乙、丙、丁中的某一人,从第二次起,每一次都由持球者将球再随机传给其他三人中的某一人.求第二次传球后球回到甲手里的概率.(请用“画树状图”或“列表”等方式给出分析过程)(2)如果甲跟另外n(n≥2)个人做(1)中同样的游戏,那么,第三次传球后球回到甲手里的概率是(请直接写出结果).23.(本小题满分6分),,,四个等第,为了了解评定情况,小明小明所在学校初三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分A B C D随机调查了初三30名学生的学号及他们的评定等第,结果整理如下:学号3003300830123016302430283042304830683075等第ACBCDBABBA学号3079308830913104311631183122313631443154等第BBBCACBAAB学号3156316331723188319331993201320832103229等第CABBABCCBB注:等第A,B,C,D分别代表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1)请在下面给出的图中画出这30名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等第的频数条形统计图,并计算其中等第达到良好以上(含良好)的频率.(2)已知初三学生学号是从3001开始,按由小到大顺序排列的连续整数,请你计算这30名学生学号的中位数,并运用中位数的知识来估计这次初三学生评定等第达到良好以上(含良好)的人数.22.(本小题满分6分)小晶和小红玩掷骰子游戏,每人将一个各面分别标有1,2,3,4,5,6的正方体骰子掷一次,把两人掷得的点数相加,并约定:点数之和等于6,小晶赢;点数之和等于7.小红赢;点数之和是其它数,两人不分胜负.问他们两人谁获胜的概率大?请你用“画树状图”或“列表”的方法加以分析说明.15.如图,一个圆形转盘被等分成五个扇形区域,上面分别标有数字1、2、3、4、5,转盘指针的位置固定,转动转盘后任其自由停止.转动转盘一次,当转盘停止转动时,记指针指向标有偶数所在区域的概率为P (偶数),指针指向标有奇数所在区域的概率为P (奇数),则P (偶数) P (奇数)(填“>”“<”或“=”).21.(本题满分8分)一家医院某天出生了3个婴儿,假设生男生女的机会相同,那么这3个婴儿中,出现1个男婴、2个女婴的概率是多少?4.(3分)(2016•无锡)初三(1)班12名同学练习定点投篮,每人各投10次,进球数统计如下: 进球数(个) 1 2 3 4 5 7 人数(人) 1 1 4 2 3 1 这12名同学进球数的众数是( ) A .3.75 B .3 C .3.5 D .7 24.(8分)(2016•无锡)甲、乙两队进行打乒乓球团体赛,比赛规则规定:两队之间进行3局比赛,3局比赛必须全部打完,只要赢满2局的队为获胜队,假如甲、乙两队之间每局比赛输赢的机会相同,且甲队已经赢得了第1局比赛,那么甲队最终获胜的概率是多少?(请用“画树状图”或“列表”等方法写出分析过程)相似(1)——实际问题15 4 32(第15题)例1 (05年山东潍坊)某市经济开发区建有B C D ,,三个食品加工厂,这三个工厂和开发区A 处的自来水厂正好在一个矩形的四个顶点上,它们之间有公路相通,且900AB CD ==米,1700AD BC ==米,1500AE =米.自来水公司已经修好一条自来水主管道AN BC ,两厂之间的公路与自来水管道交于E 处,500EC =米.若修建自来水主管道到各工厂的自来水管道的费用由各厂负担,每米造价800元.(1)要使修建自来水管道的造价最低,这三个工厂的自来水管道路线应怎样设计?并在图形中画出;(2)求出各厂所修建自来水管道的最低造价各是多少元? 分析:要使修建自来水管道的造价最低,则每个厂铺设的管道应最短,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三个厂家应分别沿垂直于AN 的方向铺设.要计算各厂所修建自来水管道的最低造价,可以分别求出铺设管道的长度.例2 (05年佛山)如图2,在水平的桌面上两个“E ”,当点12P P O ,,在一直线上时,在点O 处用①号“E ”测得的视力与用②号“E ”测得的视力相同. (1)图中1212b b l l ,,,满足怎样的关系式?(2)若1 3.2cm b =,22cm b =,①号“E ”的测试距离18m l =,要使测得的视力相同,则②号“E ”的测试距离2l 应为多少?23.阳光明媚的一天,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去测量一棵树的高度(这棵树底部可以到达,顶部不易到达),他们带了以下测量工具:皮尺,标杆,一副三角尺,小平面镜.请你在他们提供的测量工具中选出所需工具,设计一种测量方案.(1)所需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 ;(2)请在下图中画出测量示意图;(3)设树高AB的长度为x,请用所测数据(用小写字母表示)求出x.24.问题背景在某次活动课中,甲、乙、丙三个学习小组于同一时刻在阳光下对校园中一些物体进行了测量.下面是他们通过测量得到的一些信息:甲组:如图1,测得一根直立于平地,长为80cm的竹竿的影长为60cm.乙组:如图2,测得学校旗杆的影长为900cm.丙组:如图3,测得校园景灯(灯罩视为球体,灯杆为圆柱体,其粗细忽略不计)的高度为200cm,影长为156cm.任务要求:(1)请根据甲、乙两组得到的信息计算出学校旗杆的高度;(2)如图3,设太阳光线NH与⊙O相切于点M.请根据甲、丙两组得到的信息,求景灯灯罩的半径.(友情提示:如图3,景灯的影长等于线段NG的影长;需要时可采用等式1562+2082=2602)22.如图,路灯(P点)距地面8米,身高1.6米的小明从距路灯的底部(O点)20米的A 点,沿OA所在的直线行走14米到B点时,身影的长度是变长了还是变短了?变长或变短了多少米?25.阳光通过窗口照射到室内,在地面上留下2.7m宽的亮区(如图所示),已知亮区到窗口下的墙脚距离EC=8.7m,窗口高AB=1.8m,求窗口底边离地面的高BC.26.如图,李华晚上在路灯下散步.已知李华的身高AB=h,灯柱的高OP=O′P′=l,两灯柱之间的距离OO′=m.(1)若李华距灯柱OP的水平距离OA=a,求他影子AC的长;(2)若李华在两路灯之间行走,则他前后的两个影子的长度之和(DA+AC)是否是定值请说明理由;(3)若李华在点A朝着影子(如图箭头)的方向以v1匀速行走,试求他影子的顶端在地面上移动的速度v2.相似(2)——动点与证明题2.如图,梯形ABCD中,AB∥CD,点F在BC上,连DF与AB的延长线交于点G.(1)求证:△CDF∽△BGF;(2)当点F是BC的中点时,过F作EF∥CD交AD于点E,若AB=6cm,EF=4cm,求CD的长.5.已知:如图①所示,在△ABC和△ADE中,AB=AC,AD=AE,∠BAC=∠DAE,且点B,A,D 在一条直线上,连接BE,CD,M,N分别为BE,CD的中点.(1)求证:①BE=CD;②△AMN是等腰三角形;(2)在图①的基础上,将△ADE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其他条件不变,得到图②所示的图形.请直接写出(1)中的两个结论是否仍然成立;(3)在(2)的条件下,请你在图②中延长ED交线段BC于点P.求证:△PBD∽△AMN.做不出来的是SUPER BOY7.如图,在4×3的正方形方格中,△ABC和△DEF的顶点都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的顶点上.(1)填空:∠ABC= _________ °,BC= _________ ;(2)判断△ABC与△DEC是否相似,并证明你的结论.8.如图,已知矩形ABCD的边长AB=3cm,BC=6cm.某一时刻,动点M从A点出发沿AB方向以1cm/s的速度向B点匀速运动;同时,动点N从D点出发沿DA方向以2cm/s的速度向A 点匀速运动,问:(1)经过多少时间,△AMN的面积等于矩形ABCD面积的?(2)是否存在时刻t,使以A,M,N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D相似?若存在,求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9.如图,在梯形ABCD中,若AB∥DC,AD=BC,对角线BD、AC把梯形分成了四个小三角形.(1)列出从这四个小三角形中任选两个三角形的所有可能情况,并求出选取到的两个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概率是多少;(注意:全等看成相似的特例)(2)请你任选一组相似三角形,并给出证明.10.如图△ABC中,D为AC上一点,CD=2DA,∠BAC=45°,∠BDC=60°,CE⊥BD于E,连接AE.(1)写出图中所有相等的线段,并加以证明;(2)图中有无相似三角形?若有,请写出一对;若没有,请说明理由;(3)求△BEC与△BEA的面积之比.11.如图,在△ABC中,AB=AC=a,M为底边BC上的任意一点,过点M分别作AB、AC的平行线交AC于P,交AB于Q.(1)求四边形AQMP的周长;(2)写出图中的两对相似三角形(不需证明);(3)M位于BC的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QMP为菱形并证明你的结论.12.已知:P是正方形ABCD的边BC上的点,且BP=3PC,M是CD的中点,试说明:△ADM∽△MCP.13.如图,已知梯形ABCD中,AD∥BC,AD=2,AB=BC=8,CD=10.(1)求梯形ABCD的面积S;(2)动点P从点B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B⇒A⇒D⇒C方向,向点C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C⇒D⇒A方向,向点A运动,过点Q作QE⊥BC于点E.若P、Q两点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目的地时整个运动随之结束,设运动时间为t秒.问:①当点P在B⇒A上运动时,是否存在这样的t,使得直线PQ将梯形ABCD的周长平分?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②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这样的t,使得以P、A、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CQE相似?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③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这样的t,使得以P、D、Q为顶点的三角形恰好是以DQ为一腰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4.已知矩形ABCD,长BC=12cm,宽AB=8cm,P、Q分别是AB、BC上运动的两点.若P自点A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AB方向运动,同时,Q自点B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BC方向运动,问经过几秒,以P、B、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DC相似?15.如图,在△ABC中,AB=10cm,BC=20cm,点P从点A开始沿AB边向B点以2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B开始沿BC边向点C以4cm/s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问经过几秒钟,△PBQ与△ABC相似.16.如图,∠ACB=∠ADC=90°,AC=,AD=2.问当AB的长为多少时,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17.已知,如图,在边长为a的正方形ABCD中,M是AD的中点,能否在边AB上找一点N (不含A、B),使得△CDM与△MAN相似?若能,请给出证明,若不能,请说明理由.19.如图所示,梯形ABCD中,AD∥BC,∠A=90°,AB=7,AD=2,BC=3,试在腰AB上确定点P的位置,使得以P,A,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B,C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20.△ABC和△DEF是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D=90°,△DEF的顶点E位于边BC的中点上.(1)如图1,设DE与AB交于点M,EF与AC交于点N,求证:△BEM∽△CNE;(2)如图2,将△DEF绕点E旋转,使得DE与BA的延长线交于点M,EF与AC交于点N,于是,除(1)中的一对相似三角形外,能否再找出一对相似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结论.21.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5cm,BC=10cm,点P沿AB边从点A开始向B以2cm/s的速度移动;点Q沿DA边从点D开始向点A以1cm/s的速度移动.如果P、Q同时出发,用t(秒)表示移动的时间,那么当t为何值时,以点Q、A、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你丫就是不会做相似(3)——较难的相似中考真题28.(10分)(2014•无锡)如图1,已知点A(2,0),B(0,4),∠AOB的平分线交AB于C,一动点P从O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y轴向点B作匀速运动,过点P 且平行于AB的直线交x轴于Q,作P、Q关于直线OC的对称点M、N.设P运动的时间为t(0<t<2)秒.(1)求C点的坐标,并直接写出点M、N的坐标(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设∠MNC与∠OAB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①试求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②在图2的直角坐标系中,画出S关于t的函数图象,并回答:S是否有最大值?若有,写出S的最大值;若没有,请说明理由.28.(本题满分10分)如图,C为∠AOB的边OA上一点,OC=6,N为边OB上异于点O的一动点,P是线段CN上一点,过点P分别作PQ∥OA交OB于点Q,PM∥OB交OA于点M.(1)若∠AOB=60º,OM=4,OQ=1,求证:CN⊥OB.(2)当点N在边OB上运动时,四边形OMPQ始终保持为菱形.①问:1OM-1ON的值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求出其取值范围;如果不变,请说明理由.②设菱形OMPQ的面积为S1,△NOC的面积为S2,求S1S2的取值范围.ACBNPQMO不会做的是小学生27.(10分)(2016•无锡)如图,已知∠ABCD 的三个顶点A (n ,0)、B (m ,0)、D (0,2n )(m >n >0),作∠ABCD 关于直线AD 的对称图形AB 1C 1D (1)若m=3,试求四边形CC 1B 1B 面积S 的最大值; (2)若点B 1恰好落在y 轴上,试求的值.25.(本题满分8分)如图,已知函数ky x(x >0)的图像经过点A 、B ,点B 的坐标为(2,2).过点A 作AC ⊥x 轴,垂足为C ,过点B 作BD ⊥y 轴,垂足为D ,AC 与BD 交于点F .一次函数y=ax +b 的图像经过点A 、D ,与x 轴的负半轴交于点E . (1)若AC =32OD ,求a 、b 的值; (2)若BC ∥AE ,求BC 的长.y xF OE D CBA28.(本题满分9分)刘卫同学在一次课外活动中,用硬纸片做了两个直角三角形,见图①、②.图①中,∠B=90°,∠A=30°,BC=6cm;图②中,∠D=90°,∠E=45°,DE=4 cm.图③是刘卫同学所做的一个实验:他将△DEF的直角边DE与△ABC的斜边AC重合在一起,并将△DEF沿AC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D、E两点始终在AC边上(移动开始时点D 与点A重合).(1)在△DEF沿AC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刘卫同学发现:F、C两点间的距离逐渐.(填“不变”、“变大”或“变小”)(2)刘卫同学经过进一步地研究,编制了如下问题:问题①:当△DEF移动至什么位置,即AD的长为多少时,F、C的连线与AB平行?问题②:当△DEF移动至什么位置,即AD的长为多少时,以线段AD、FC、BC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问题③:在△DEF的移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个位置,使得∠FCD=15°?如果存在,求出AD的长度;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请你分别完成上述三个问题的解答过程.我就是刘卫27.(9分)如图①,P 为△ABC 内一点,连接PA 、PB 、PC ,在△PAB 、△PBC 和△PAC 中,如果存在一个三角形与△ABC 相似,那么就称P 为△ABC 的自相似点.⑴如图②,已知Rt △ABC 中,∠ACB =90°,∠ACB >∠A ,CD 是AB 上的中线,过点B 作BE ⊥CD ,垂足为E ,试说明E 是△ABC 的自相似点.⑵在△ABC 中,∠A <∠B <∠C .①如图③,利用尺规作出△ABC 的自相似点P (写出作法并保留作图痕迹); ②若△ABC 的内心P 是该三角形的自相似点,求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28.(8分)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是2,M 是AD 的中点,点E 从点A 出发,沿AB 运动到点B 停止,连接EM 并延长交射线CD 于点F ,过M 作EF 的垂线交射线BC 于点G ,连结EG 、FG 。
九年级物理一对一课程讲义-第二、三讲

学乐教育2012年秋季九年级物理一对一课程讲义第2/3讲机械能和内能姓名: (10月 日)一、动能势能机械能学习要求1 •通过实例分析,理解运动的物体能做功,具有动能。
2 •认识到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3 .理解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和决定因素,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4 •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的物理现象。
5 .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 逐步养成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学习指导1 •知识结构: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物体的速度越大、 大,动能就越大- 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量。
、斗宀廿亠主 物体的质量越大、举得越 -决定其大小的因素: 咼,势能就越大r 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弹 -决定其大小的因素: 性越强,弹性势能就越大2 •对能量的理解: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能量是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广重力势能 势能<弹性乂势能 质量越 决定其大小的因素: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口: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3 •对机械能的理解: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1)有动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2)有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3)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4 •动能与势能转化问题的分析:⑴首先明确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决定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再看动能和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如何变化。
⑵要注意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过程中能量的损失和增大,如果除重力和弹力外没有其他外力做功(即:没有其他形式能量补充或没有能量损失),则动能与势能转化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典型范例例1 跳伞运动员从空中匀速下落,人和伞的()A •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少,机械能不变B. 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少,机械能减少C. 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D •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不变精析:从动能、重力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出发去分析问题•匀速下落的跳伞运动员, 质量和速度不变,动能不变;下落过程中,相对地面的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少;机械能 =动能+势能,动能不变、势能减少,故机械能减少.全解:B点评:对于这类问题的判断主要是抓住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关键词“匀速下落”匀速反映了速度不变,下落反映了相对于地面的高度的变化。
九年级物理《欧姆定律》一对一讲义

三、并联电路的特点:1、电流:文字: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
字母: I=I1+I2+I3+……In2、电压:文字: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
字母:U=U1=U2=U3=……Un3、电阻:文字: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
字母:1/R=1/R1+1/R2+1/R3+……1/Rn理解:把n段导体并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段导体的电阻都小,这相当于导体的横截面积增大。
特例: n个相同的电阻R0并联,则总电阻R=R/n.求两个并联电阻R1、R2的总电阻R=4、分流定律:文字:并联电路中,流过各支路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
字母:I1/I2= R2/R1第二课时典型例题一、欧姆定律及表达式【例1】关于公式R=U/I,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导体的电阻就越大B.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小C.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之比D.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例2】如图1所示,R为定值电阻,电源电压不变,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向右滑动时,电压表V1的示数;电压表V2的示数;电流表A的示数.(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例3】一个60 Ω的电灯接到一个电源上,通过0.5 A的电流;若将灯取下换另一盏灯,则电流为0.75 A,求另一盏灯的电阻。
图1练习:一只电阻两端的电压从2V增加到2.8V,通过该电阻的电流增加了0.1A,求该电阻的阻值.二、电阻的串联: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
公式:导体串联相当于增加了_____________,所以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
【例4】阻值为10Ω的电阻R1与阻值为25Ω的电阻R2串联后的总电阻是。
若通过R1的电流为0.2A,则通过电阻R2的电流是,R1两端的电压是;R2两端的电压是。
【例5】有两个电阻分别在各自电路中,它们两端电压之比 U1:U2= 2:3,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I1:I2= 3: 4,则它们电阻之比 R1:R2= 。
初三电学1对1衔接班15节讲完

初三电学1对1衔接班15节讲完摘要:一、初三电学基础知识回顾二、15节讲课程提要三、电学重点知识点梳理四、课后巩固与拓展建议正文:作为一名职业写手,我根据所提供的文本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以帮助初三学生更好地衔接电学知识。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初三电学基础知识回顾、15节讲课程提要、电学重点知识点梳理和课后巩固与拓展建议。
一、初三电学基础知识回顾初三电学知识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电流、电压、电阻的基本概念2.欧姆定律及其应用3.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4.功率、能量、热效应5.电磁感应与磁现象6.交流电与直流电二、15节讲课程提要1.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关系2.欧姆定律的应用举例3.串联电路特点与计算4.并联电路特点与计算5.电路简化与等效电阻6.功率计算及单位换算7.热效应与电热器原理8.电磁感应现象与应用9.磁场的性质与磁场线10.直流电与交流电的区别11.交流电的测量与计算12.用电器的安全使用13.电能的计量与单位换算14.节能环保与新能源15.实验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三、电学重点知识点梳理1.电流: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2.电压:电势差,单位为伏特(V)3.电阻:阻碍电流的性质,单位为欧姆(Ω)4.欧姆定律:I=U/R,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5.串联电路:电流相同,电压分配6.并联电路:电压相同,电流分配7.功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单位为瓦特(W)8.能量:功的累积,单位为焦耳(J)9.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10.电磁感应:磁场变化产生的电流11.磁场:磁力线的分布规律12.直流电与交流电:电流方向与时间的变化13.电能:能量的储存与转换,单位为千瓦时(kWh)四、课后巩固与拓展建议1.复习课本知识点,强化记忆2.完成课后习题,提高解题能力3.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电学原理4.参加实验活动,增强动手操作能力5.关注用电安全,提高安全意识6.了解新能源发展,关注环保与节能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初三电学知识,为高中阶段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初三语文辅导1对1

初三语文辅导1对1初三语文1对1辅导一、课前辅导1. 讲解昨天老师上课的内容:在辅导时老师可以帮助学生通过一个新学习的过程,主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把重点放在学生理解和掌握上,老师可以在辅导中向学生介绍重点,重点段落,重点词语,例句等。
2. 强化记忆:为了让学生能够记忆得加深,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考试情况进行强化记忆,老师可以用灵活的方法和巧妙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火眼金睛”的记忆,通过深入的思考,可以灵活转换记忆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快捷有效。
3. 注意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的好坏和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关系,老师可以注意并指导学生的学习习惯,提出完善的学习计划,如重点突破,知识相匹配,知识点选定,讨论问题等,以达到尽快掌握总结新学习内容。
二、课堂辅导1.认真讲解:课堂辅导一般以认真讲解为主,老师要根据学生的水平来讲解,及时总结,重点突出,消化剩饭,帮助学生正确的掌握知识点,既可以节省学生的时间,又能对学生的学习作出积极的推动。
2. 探究生动课堂: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探究,教师可以在阶段性指导学生,带领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语文学习的深度效果。
3.实践训练:通过实践训练,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类型的实践训练,既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通过实践,增加学生学习字词,句型,语法等语文知识的认知,并能把知识运用自如。
三、课下作业辅导1.制定计划: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在课下时间会针对学生的弱项,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帮助学生完成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教学练习:针对不同的学生,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进行分类的课下练习,比如小的作文练习,语法练习,阅读练习,翻译练习等,帮助学生消化和拓展学过的知识,以解决学生各种疑问。
3.诊断练习: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学生本次学习的成果,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并安排适当的诊断练习,帮助学生总结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
中考一轮2018-2019初中数学九年级教师一对一辅导讲义(全册)

2018-2019初中数学九年级教师一对一辅导讲义(全册)学员编号:12345678 年级:九年级课时数:3学员姓名: xxx 辅导科目:数学学科教师:授课类型一对一教学目标掌握函数的概念、性质、图象、应用星级★★★授课日期及时段 201x年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数形结合思想“数(代数)”与“形(几何)”是中学数学的两个主要研究对象,而这两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的.体现在数学解题中,包括“以数助形”和“以形助数”两个方面.“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占重要的地位.要在解题中有效地实现“数形结合”,最好能够明确“数”与“形”常见的结合点,,从“以形助数”“以数助形”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两个结合点:(1)利用数轴、坐标系把几何问题代数化(在高中我们还将学到用“向量”把几何问题代数化);(2)利用面积、距离、角度等几何量来解决几何问题。
例如:利用勾股定理证明直角、利用三角函数研究角的大小、利用线段比例证明相似等.典例:已知反比例函数y=3x(x>0)的图象经过点(m,y1)、(m+1,y2)、(m+2,y3),则下列关于y1+y3与2y2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y1+y3 >2y2(B)y1+y3 < 2y2 (C)y1+y3=2y2(D)不能确定法一:特殊值法法二:做差法法三:数形结合课前检测一轮复习3------函数的概念、性质、图象、应用知识梳理一、平面直角坐标系1·平面直角坐标系概念: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叫__________,竖直的数轴叫__________,整个坐标平面被x轴、y轴分割成四个象限为象限。
注意:(1)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
(2)建立的坐标系,可以选择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在确定x轴、y轴的正方向;(3)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阅读专练:﹙第二次3月23日——3月24日﹚﹙一﹚大不了从头再来①前些日子,每天都要参加子女上学的宴请,酒桌上推杯换盏,鼓励的话、赞扬的话说了一大堆,回到家里却心事重重,一愁莫展。
因为我的女儿这次高考落榜了。
②落榜后的女儿每天情绪消沉,大门不出,二门不进,水不喝,饭不吃,一整天闷在自己的小屋里不出来。
③看着女儿的样儿,我真的高兴不起来,不知该咋去劝劝她。
④一天,无聊中,我打开电视,刘欢正在尽情的唱着:“大不了从头再来……”蓦然,我的茅塞顿开,灵感而至,我立即叩开女儿的房门:“高考落榜有什么愁的,哪有常胜的将军,落榜是正常的,打败仗更是正常的,大不了从头再来嘛!”这些天我第一次劝女儿,声音显得又硬又高。
⑤女儿愣怔一下,又一头扎进被窝里说:“我都向同学们起誓了,这次一定考上,多坷碜呀!”女儿开始哽咽了,“真没脸出去见人,考了两次,两次落榜,岁数一年比一年大,眼看没机会了。
”⑥“机会每时每刻都在,对每一个人都有的,巴斯德说过:机遇只对有准备的头脑有用。
你这样消沉下去,不去准备抓住机遇,机遇就不会等待你。
”我对女儿说,“一次考不上,考两次,两次考不上,还有第三次嘛!经历对每个人都是一笔财富,岁数大了咋了?高考不论年龄。
近的说,这两年高考不都有60多岁的考生吗?今年就有一位高龄考生考上了大学。
远的还有德国大文豪歌德,82岁完成了巨著《浮士德》意大利作曲家凡尔弟,79岁完成优秀歌剧《法尔斯塔夫》,到了81岁又完成了《索尔王》。
俄国科学家伊•巴甫洛夫,85岁完成了高级神经系统方面的系列巨著……发挥才能不论岁数大小,海到远时天是岸,山到绝顶我为峰。
你要有这种抱负才对。
”我显得激动地对女儿滔滔不绝地说。
⑦女儿听了倒不言语了,竞爬起了床,脸上显得温情了许多。
⑧片刻,她才喃喃着:“看来,我寻思错了,您说的对,任何事情都有从头再来,只要失榜不失志,持之以恒,一定会蹬上高峰。
这两次高考,我主要是文化知识基础不牢,再一个就是报考志愿太高,不符合我的自身条件,我应该从专业方面考虑了。
”⑨女儿的情绪调整过来了,于是,女儿写了《我爱我家》的文章,在8月6日《新生活周刊》上发表了,她在文章中表示,要好好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
⑩这.让我深深地松了一口气,女儿说,她准备到职业技术学校高护专业班再读,来年考高级护士专业。
⑪第二天我不加寻思,就为女儿报了名。
⑫女儿信我的——大不了从头再来!作者闫建军1.第⑤段“我”劝女儿,为什么“女儿愣怔一下”?(4分)2.“我”是从哪些角度怎样来劝说女儿的?(4分)3.第⑩段“这.让我深深地松了一口气”中加点的“这”指代什么?(3分)4.结尾作者为什么说“女儿信我的——大不了从头再来”?(4分)5.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第⑥段中“经历对每个人都是一笔财富”这句话的理解。
(4分)﹙二﹚让他们永远定格在美丽中①诗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无私是谓语,奉献是宾语。
”我说,教师的生命其实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开着是风景,碾碎是良药!②危难之时见真情,关键时刻真英雄。
刚刚过去的汶川大地震,我们看到很多老师放弃了转瞬即逝的逃生机会,用他们的沉着、冷静、机智,甚至鲜血和生命,维护师尊,铸就师魂,为不少孩子赢得了生存的希望和机会,奏响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生命颂歌,让我们再一次读懂了“师德”二字的博大与崇高!③我们怎能忘记在什邡龙居小学的废墟中,一位年轻女教师的身体断成两截,脸部血肉模糊,可她的双手仍紧紧拥着两个学生!人们怎么掰,也无法掰开她紧紧搂住学生的双手。
这位老师名叫向倩,去年大学毕业,到什邡龙居小学当英语老师。
地震发生时,她正在疏散学生离开教室。
看到有两个学生手足无措,她大步跑过去,一手搂住一个,朝门外冲。
教室突然垮塌,她和几名学生被埋在废墟中……④我们怎能忘记在汶川县映秀镇垮塌的镇小学教学楼的一角,救援的群众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名男子跪仆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住两个孩子,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
两个孩子还活着,而“雄鹰”已经气绝!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将之锯掉才把孩子救出——29岁的教师张米亚,在关键时刻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学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门。
⑤我们怎能忘记在绵阳市平武县南坝小学废墟下,一位死去多时的女老师爬在瓦砾里,头朝着门的方向,双手紧紧地各拉着一个年幼的孩子,胸前还护着三个幼小的生命。
参与搜救的解放军战士说:“看得出她是要把这些孩子们带出即将倒塌的教学楼,她用自己的肩膀为孩子们挡住了坠落的横梁。
”48岁的代课老师杜正香,在生死攸关的一刹那,用自己的无私无畏向世人展示着她对学生最深挚的爱。
⑥我们又怎能忘记德阳市东汽中学遇难教师谭千秋“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获救了,他却不幸遇难;什邡市师古镇民主中心小学一年级女教师袁文婷,为了拯救学生,青春定格在了26岁……⑦“师德表天地,素心育英才”,这些可亲可敬的师者虽然离我们远去了,可是他们却铸造了不朽的师魂。
君不见,在地震的废墟上,已悄然立起了无数丰碑,这些丰碑上,镌刻着一个又一个英雄的名字,也留下了这些普通教师们一段段壮怀激烈的故事。
他们保护学生的每一种“姿势”,都将永远定格,镌刻在被救学生的脑海里,镌刻在亿万人民的心中。
佚名《散文赏析》1.你怎样理解题目“让他们永远定格在美丽中”?用选文中的句子回答。
(3分)2.“他们”是谁?“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4分)3.选文第①段引用诗人的话有什么作用?(4分)4.第③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5.第⑤段中为什么要引述搜救战士的话?(4分)6.选文③—⑦段都是以“我们怎能忘记”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三﹚父亲的拥抱①那天,我和一个朋友去北京开会。
②他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事业有成,爱好写作,我们都很羡慕他。
但是他说,他有一个不听话的儿子,儿子十八岁了,学习不好,打架斗殴,而且从来不和他进行交流。
一路上,他说的都是他儿子的不好。
③但我知道,他的儿子就在北京,在一家体校里学习武术,他说,没有办法了,只好选择一个他喜欢的东西让他学习,他一直说自己的儿子大脑简单四肢发达,还说自己常常对他拳打脚踢,甚至,他觉得儿子不是他的儿子,没有给他带来应有的骄傲。
他就这样不停地说自己儿子的缺点,到最后,我都认为他儿子就是一个“孺子不可教”的男孩了。
④开完了会,我们要往回走,他问我:“你不想在北京转转?”⑤那时已经下午了,我们赶回去天也差不多应该黑了,何况,我不想一个人逛商场。
⑥“商场好多名牌都打折呢,你们女孩子不是最爱逛商场吗?”他一直劝我。
⑦我不明白他什么意思,司机开着车在北京兜着圈子,我看着反光镜中他平静的脸,不知道他为什么一直坚持让我去逛商场?突然,我一下子明白了,。
⑧我说:“我们去看看你儿子吧,既然到了北京,看看他有什么需要的?”⑨“看他做什么?”他还嘴硬着,“反正他又不想见我,他最烦我了。
”⑩他的司机说话了:“老总,你说得可不对,前几天孩子还给嫂子发了一条短信,在短信中嘱咐你少喝酒呢,嫂子念给你听的时候我看你挺高兴的。
”⑪他嘴软了,还是坚持,“他小子从来不给我打电话发短信。
”⑫“去吧去吧。
”我说,“我也想看看他。
”其实,我是要给他一个台阶下。
⑬他掏出手机,给他儿子打电话,用很严厉的口气说:“你出来一下,在大门口等我,我有点东西给你。
”⑭“东西?”我没看到他有什么东西啊?接着,他把自己西服上的领带解了下来,然后回头说:“我儿子十八了,也是个大人,给他条领带如何?”⑮我笑了,此时,他在我面前像个没主意的孩子。
⑯终于到了,早早地就看到校门口有一个在风中站着的少年,又瘦又高的。
车到了门口,他下来,走向儿子,儿子低着头,像犯了什么错,突然,他做了一个让我们都想象不到的动作,他过去,拥抱了他的儿子一下,然后把领带给了他!⑰然后他转身上车,说:“走!”⑱回过头,我看到站在风中的儿子泪流满面........,他没有回头,但从反光镜中,我看到他的眼角流出了眼泪.。
他不好意思了,呆了好久对我说,其实,他小时候和他儿子一样不听话。
我没有笑他,假装没看到他流眼泪。
我知道,那个父亲的拥抱,胜过了所有的万语千言。
雪小禅《精品阅读》1.父亲在路途中一直在不停地说儿子的缺点,你怎样理解这一点?(4分)2.根据上下文,在选文中第⑦段横线上填补两句适当的句子。
(4分)3.结合全文分析,第⑯段儿子即将面对父亲,为什么“低着头,像犯了什么错”?(4分)4.第⑱段中写到了父子两人流泪,试揣摩父子二人此时的心情。
(4分)5.选文结尾写道“那个父亲的拥抱,胜过了所有的万语千言”,结合全文分析一下父亲想通过这个拥抱表达哪些意思。
(4分)6.你喜欢这位父亲吗?为什么?(3分)﹙四﹚美丽的邂逅①我喜欢读书,喜欢到旧书摊淘书。
②那是一个深秋雨后的傍晚,在路边一个不起眼的书屋里,我随意地在杂乱的旧书摊上翻寻着。
突然,一个熟悉的名字——《林清玄散文》跃入眼帘。
我赶快把书抽出,店里的书可都是二手书,基本上都是单独一本。
③这本书是1996年1月第三次出版的,一幅抽象的图画连贯着封面和封底,黄色白色相间的扉页上录有林清玄先生的经典语句。
句子左下方的页脚处,有几个竖写的蝇头小字:“慧藏书96.5.26”。
整本书除了书脊上下两端有些微的破损,没折叠,没涂画,像新的一样。
④一个个或月光流泻、或雨打芭蕉的夜晚,我倚在床上,追随者林清玄先生的脚步,锦绣山河、风土人情、异国风光、人情冷暖、小人物的生存和命运……这一切充实、温暖和美丽着我的心灵。
“一株草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有了亲自种的心血,就高贵起来。
”“如果树是生命,果实就是它的心。
”细细聆听先生的心灵独白,轻轻吟诵先生的絮语箴言,一脉温情和馨香弥漫了整个心田。
这些篇章大部分是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结晶,十多年后被这个叫慧的女孩珍藏,女孩珍藏了十多年后变成了我枕边的读本。
这也是我们的一种缘分吧,素未谋面的美丽邂逅。
⑤掩卷沉思,这是怎样的一个女孩?⑥都说字如其人,她是不是如她的字一样娟秀、精致和美丽?页脚签署的这个日子对于她有什么特别的纪念吗?我猜想:她必定是一个喜欢读书的女孩,是一个碧玉闺秀,因为喜欢读书的女孩典雅、娴静。
古时评判美女的一个标准就是诗词为心,兰心蕙质。
我仿佛看见轻风微拂中,淡淡斜阳下,一个明眸善睐的少女沉醉于书卷中,不时浅浅地笑,融入时光深处。
一个愿意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书本上的人,除了纪念这个日子,说明书的出处和归属,更有一份喜爱和珍藏在内。
这么多年,这本书还保持完好和整洁也说明她对这本书是多么的爱护和珍惜。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十年足以翻天覆地。
但是,生活越来越富裕日子越来越美好的时候,她为什么忍心把喜爱的书遗弃?一起遗弃的可能还有别的书吧?是乔迁新居吗?如果乔迁新居也不差这一本书的方寸,对于一个喜爱读书的人来说,不管走多远,书籍都是不舍的伴侣,精神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