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_27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_13(20200512142507)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
2.运用地形图描述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与气候说出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
【教学重点】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地形,气候【教学难点】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课前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新课1.复习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提问,学生集体回答。
(课件展示)2.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教师通过图片导入,引导学生回答,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转承:(进入新授)四大地理区域差异显著,需要我们慢慢展开学习。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我们生活的这片地理区域---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多媒体课件显示标题)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一、位置范围根据多媒体课件显示的内容,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与总结。
1.北方地区位于我国的什么位置?2.指出北方地区的范围:(课件展示)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3.教师:让学生对照中国政区图,找出北方地区所包括的省区,【课件展示】小结,学生集体朗读。
二、地形1.学生自主学习:读课本第9页图6.3“北方地区的地形”,找出北方地区主要的山脉。
(多媒体课件显示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完成)2.找出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单元,概括北方地区的地形特点:类型: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地形区:黄土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教师讲解: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
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
黄土高原被深厚的黄土所覆盖。
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地区堆积,形成了广阔的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黄土地”。
(多媒体课件显示)(多媒体课件显示黄土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的相关图片,并让学生观察各地形单元土壤颜色的不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引出“黄土地”和“黑土地”)三、气候教师:出示中国气候类型图,让学生找出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
学生:温带季风气候教师:那这种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呢?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2.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异。
3.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在地图上找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界线,指出北方地区的范围。
2.掌握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
3.理解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有关北方地区的资料和地图,了解北方地区的位置、地形及农业的特点,培养读图、用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因地制宜发展的理念。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方面的特点。
难点:北方地区各自然要素之间及自然要素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模式、策略与手段为学生提供图文资料,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运用读图分析和归纳法,归纳北方地区地理位置特点及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了解有关北方地区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诗词导入教师出示《沁园春·雪》的诗句及相应景观:毛泽东有一首著名的诗词《沁园春·雪》,我们班哪个同学朗诵最好、最有感情,给我们朗诵一下这首意境壮丽的诗词?学生朗诵教师引导:这首诗词、这些景观反映的是哪个地区的自然景观?反映了这个地区怎样的自然环境特征?引出冬季寒冷的北方地区。
设计意图:通过诗词朗诵、景观欣赏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创设与课节密切相关的情境,可以让学生的思绪快速进入课堂,进入本课学习情境。
二、探究深入,走近北方地区情景一:认识北方地区自然特征教师引导设问:我们在上学期学习中国地理,认识了中国的自然环境,那么北方地区在哪,都包括哪些范围,具有什么样的自然特征呢?今天我们将从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地形、气候、土壤等方面来认识。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_32

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能够说出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会识别各个地形区的特点。
3.学会运用图文资料说出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其内部气候差异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基于学生现有的能力,通过“示范—模仿—归纳”这样简单易操作的环节,让学生轻松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并提高读图获取有效信息能力。
2.借助立体教具,通过“寻找—还原”的环节,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在活动中掌握枯燥知识点的目的。
3.通过加入分小组“挣笑脸”的竞争模式,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1.通过分析,北方地区自然条件特征及其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2. 通过了解北方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 通过小组竞争模式培养集体荣誉感。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对第五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并能够简单复述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征。
然而学生对每个区域内部更细的区划及其特点分析还比较缺乏经验。
北方地区作为四大区域第一个深入学习的单元,该区域的学习思路和方法会对今后对另外三个区域的学习起到带头的示范作用,因此教学中一定要做到条理清晰、由浅到难层层引导。
基于八年级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的特点,教学设计中应注重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重点难点【学习重点】1.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学习难点】1.北方地区内部气候特征差异及其原因。
四、教学过程(课前分好四个小组,并说明答课堂上以“笑脸”贴白板上为小组积分)【新课导入】展示PPT2:雾凇近景图。
PPT3:玫瑰、羊羔花馍图。
PPT4:黑土地和黄土地景观图。
[生] 欣赏图片并在老师引导下,说明图中事物。
[师](PPT5:中国四大地区划分图)如果你想脚踏着肥沃的黑土地,一边啃着热腾腾的花,一满头,一边欣赏冬日里美丽的雾凇景色,你需要去中国四大区域中的哪一个呢?(学生:北方地区)『设计意图』通过美丽、有趣的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并,引出课程主题。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说课稿及教学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说课稿及教学分析(一)说教材1、说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是人教版地理教材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是在四大地理分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
是本学期区域地理学习的第一章。
教材中对北方地区的介绍采取了点面结合、自然与人文融合的方式,重点突出从地形、气候、农业、人民生活等方面,勾画出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图景。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初步形成对北方地区的一个整体的印象,使学生初步了解气候、地形与农业生产及自然环境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使学生进一步从整体上把握区域的差异,并且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特征作知识和学习方法上的铺垫。
2、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明确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能够运用图表资料说出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地理差异;?认识北方自然特征和其农业的相互关系;同时加强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地理科学中对地图的熟练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图片 + 说明”的方式分别介绍黑土地和黄土地的位置和主要特征,及相关活动让学生概括出自然条件对生产、生活特别是对农业的影响。
了解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激发学生热爱土地、热爱国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的情感教育。
3、说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2)分析北方地区春旱的原因,影响及相应的解决措施教学难点:(1)综合、概括、归纳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2)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二)说学情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通过上册地理的学习,学生对中国地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知识运用,并具备了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读图能力。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需要注重对上学期所学内容的回顾,将上学期所学知识迁移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_6

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利用地形图,找出北方与南方、青藏、西北地区的界线,指出北方地区的范围;2.掌握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特征;3.了解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和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的农作物;4. 理解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解决措施。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2.通过分析自然环境特征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特征与农业的认识,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2. 教学重点/难点1.北方地区的范围与自然特征2.北方地区旱作农业的条件以及农作物。
3. 教学用具课件4.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第一个中国地理分区——北方地区的概况,即自然特征与农业。
本节共有两大部分组成。
第一,黑土地、黄土地。
第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自然环境与农业的关系,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5. 学情分析北方地区虽然是学生第一的接触的中国地理分区,但学生已经有了世界分区地理的学习经验,为本节课的顺利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归纳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对学生来说不是很难,难的是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回顾:展示我国四大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小结:前面我们学习了中国的地理差异以及四大地理区域划分,通过练习看来同学们掌握情况也不错;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北方,了解北方。
[讲授新课]展示:多媒体展示北方的景观图,增强学生对北方地区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阅读:阅读第8页第一段的文字,归纳北方地区冬季的特点。
学生:北方地区冬季寒冷。
过渡:通过图片的欣赏以及文字的阅读理解,我们对北方地区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冰雪世界,了解那里的自然特征以及农业吧。
板书: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一、北方的概况1、范围:2、地形:3、气候:活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结合图6.3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及第9页的文字,归纳北方的范围、地形、气候。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 第一课时《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第一课时《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主要讲述我国各地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如何影响当地的农业生产。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各地的自然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农业生产的实际操作较为陌生,因此需要在教学中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特征与农业之间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各地自然特征,掌握不同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提高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各地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难点:如何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合理的农业生产建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不同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农业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生产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设计好课堂练习题和小组讨论题目。
3.准备好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各地的自然景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呈现各地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如地形、气候、水源等。
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这些自然特征如何影响当地的农业生产。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
如:某地区拟发展某种农业,请分析该地区的自然特征是否适宜发展该农业。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_26(20200512154244)

北方地区基本考点和能力要求:1.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各大地形区的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3.黑土地和黄土地农业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4.能够运用各类图表,分析说明该地区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5.能够在地图上准确地指出或填写该地区的主要矿产地和城市的名称,分析影响工业分布的区位因素及工业发展方向。
一.自然地理特征1.位置与范围:大致位于大兴安岭和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地势(1)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2)主要地形区: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太行山、山东丘陵、辽东丘陵3.气候特征(1)温带季风气候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旱和冬春季节多沙尘暴。
气候具有明显的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
(2)东北气候及影响a.温度带:中温带为主,一月均温-8℃以下,年降水量东南部山地800毫米以上,其余400-800毫米,山地属湿润区其余为半湿润区。
b.干湿地区:北部东部---湿润、中部---半湿润、西部---半干旱,c.发展农业的最主要制约因素:生长期短,热量不足;受寒潮影响大;西部受风沙威胁大。
(3)华北气候暖温带为主,一月均温0至-8℃以下,年降水量400-800毫米,属半湿润区,山东半岛少量湿润区。
发展农业的最主要制约因素:缺水-春旱不利条件:春旱,夏涝,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4、河流特征(1)水文特征: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明显,夏季为丰水期,冬季为枯水期;水量、含沙量南北差异较大,都有结冰期,且北长南短。
(2)主要河流:华北地区主要河流有:黄河、海河、、京杭大运河。
东北地区主要河流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辽河、鸭绿江二、北方地区的农业:1、农业发展条件①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②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的条件:2、主要农作物①农作物及分布东北地区——春小麦、玉米、大豆、高梁、甜菜、亚麻华北地区——冬小麦、棉花、花生、谷子(黄土高原)②森林分布A、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森林宝库。
初中地理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自然特征与农业》名师教学设计【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教材分析】《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科书中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
这是新改变版本之后所加的新内容,既是前面中国地理上册所学的中国的疆域、地形、气候、水系等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前面所学区域地理的延伸,而且青藏地区面积占了我国的四分之一,自然环境较为特殊,作为我国环境脆弱又急需援助建设的区域是一个典型代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能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分析理解青藏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湖、资源能源方面的独特自然特征及其现象背后的深刻地理道理,又能探究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下的当地人民独特的生活和河谷农业、高寒牧业等生产活动状况。
【学情分析】学生日常阅读量少,知识面较窄,因此,应注意安排好预习环节,关键是能引导学生搜集有关青藏地区的地形、水系等各种地图以及课下收集能反映藏族人民生活的景观图片就非常重要了,平时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读图、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成因方面多下工夫,帮助学生充分学会用地理的地图工具来解决地理难题,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的落实。
课堂活动要简易可行,贴近学生的生活,设计太深的话学生难以完成,太简单的话又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堂上要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兴趣,试着设置地理情境,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展示,学生很感兴趣,对农村孩子也是极好的锻炼。
【课程标准】在地图上指出青藏地区的范围,用事例说明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1.读青藏地区地形图,描述青藏高原的位置、范围及“高原”为特色自然地理特征。
通过课堂活动,说出青藏高原牧区的类型、主要畜种。
2.读青藏地区农牧业分布图,结合教材文字资料,知道自然特征对农业区分布的影响,说出青藏地区生产生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探究青藏地区特殊的位置、地形地势、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
探究青藏地区特殊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本区自然与人文地理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目标1.运用北方地区的地形图指出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掌握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
3.了解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不利的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
重点
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
难点春旱发生的原因及措施。
【新课导入】
复习四大地区的范围、划分界线及主导因素引入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教学设计】一、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因为这是中国地理中学习区域地理的第一节课,因此要先帮学生建立一个学习区域地
理的知识框架,后期学习学生的学习方向会更加明确。
红色字体部分是本地区,本节
课会涉及到的内容。
二、自然特征
1.参照问题,自主预习(教师PPT呈现问题,学生参照课本预习)
问题:(1)位置范围: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哪里?
(2)地形:北方地区主要地形为什么?由哪三大地形区组成?
(3)气候:北方地区位于什么温度带?什么干湿区?以什么气候为主?
东北平原气候特点?被称为什么?“黄土地”指哪里?
学生自主学习完后,小组内部互说,统一答案。
2.教师精讲与检测(参照地图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