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完整).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通用5篇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通用5篇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通用5篇为大家整理的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说出我国地势的特征;2、在中国地形分布图上指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分布范围、平均海拔以及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3、我国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流向及利用价值、交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我国地势的特征教学难点:说明我国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水力发电等方面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自学课文22~23页图文,提问学生,这是一幅什么图?(生:《中国地形图》)(使学生对地形有一感性认识,同时也通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师:顾名思义,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学生:形态)地势(板书)是指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生:趋势、总趋势)师:哪个答案更合理呢?(生:总趋势)那么,我国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和探讨的问题。

(板书)第一节地势和地形学习新课:读《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后,启发学生:从这幅色彩斑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图面上,我们可以发现深色集中在哪里,而浅色又集中在哪里?(学生:图中的深色集中在西部地区,浅色集中在东部地区)从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我们还可以发现什么呢?(学生:我国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让学生看地图册P10—11,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图回答:我国各地海拨高低有什么差别?提示:4000米以上、1000—2000米、500米以下的地方各分布哪些地方?读《我国东西向(北纬32°)地形剖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剖面图的东西海拔高(提问)从我国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发现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什么?(学生:西部高、东部低)(板书:西高东低)大致呈什么状分布?(学生:阶梯状)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并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观察地图。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全册)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
课程目标
本单元通过介绍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分区以及地图的制作和使用等内容,使学生认识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了解地球上各种区域的差异,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观察能力。

课程内容
1. 地球的形状与地球的运动
- 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尺寸
- 解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2. 地球的分区
- 掌握地球的划分方法和标志
- 理解各个区域的特点和相互联系
3. 地图的制作和使用
- 研究使用地图的基本技巧
- 制作简单的地图,认识地图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点
-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尺寸
- 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 掌握地球的划分方法和特点
教学难点
- 理解地球不同区域的特点和相互联系
- 学会使用地图的基本技巧
教学方法
- 课堂讲授:讲解地球形状、运动以及分区的知识点,提供简明扼要的概念解释。

- 图片展示:使用图片展示地球形状、地球运动和地球分区的相关图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不同分区的特点和相互联系的观察和思考。

- 制作地图:指导学生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材料制作地图,锻炼他们的观察和绘图能力。

教学资源
- 课本: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
- 图片:地球形状、地球运动和地球分区的相关图片
课后作业
1. 阅读课本相关章节,总结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和地球的分区的要点。

2. 制作一份简单的地图,标注教室或家中的重要地点,并标明方向。

3.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题,巩固所学知识。

参考资料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

新人教版初二地理教案优秀6篇

新人教版初二地理教案优秀6篇

新人教版初二地理教案优秀6篇为大家整理的新人教版初二地理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新人教版初二地理教案(精选篇1)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地势和地形》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中国“地势和地形”知识不仅是组成中国地理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认识和学习其它中国地理知识的基础,与其它章节内容有着广泛的联系。

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气候和河流等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而且也影响到农业的分布、人口的分布、城市规模和分布、交通等人文地理知识的学习。

可见,中国的地形地势这一内容在中国地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同时,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研究,学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中国自然地理环境,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其它地理知识,掌握地理知识的学习方法,学会利用地图去认知地理环境。

“地势和地形”这部分内容是试卷考察的重点,复习起来要尽量做到系统全面。

2、复习内容本节是中国自然环境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势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它初步揭示了地形因素对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一节的复习内容主要是两个知识点,即地势与地形。

在复习过程中,力求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空间印象,能将地势和地形的特点与相应的图、表建立联系,对地形区图、山脉分布图等能准确掌握。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地势和地形”这部分内容,如果复习再重复讲解知识点,学生一定会缺乏兴趣。

在复习过程中,让同学们自己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会更容易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参与复习的积极性。

三、复习目标根据这一节的课程标准“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确立本节课的复习目标为:知识与能力:1、理解我国地势特征,三级阶梯状况并能分析地势特征对我国的影响;2、理解我国地形特征,主要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及它们的分布、位置等过程与方法:1、充分利用地图、表格,明确一些重要的地形区的特征、分布、位置。

2、能列举实例简要评价我国地势与地形的优劣。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5篇任时光飞逝,我辛勤工作,蓦回首,一学期的教学又告结束。

回顾一学期的地理教学工作,我感叹良多,点滴作法涌上心头,存在的问题还需努力解决。

谨记于下,权作经验教训的总结。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1第三节水资源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联系我国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原因及影响;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3.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4.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结构分析本节内容知识结构如下:内容点析及教学建议1.水是宝贵的资源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从地球大环境及水资源总量上看,应是可以循环永续利用的。

但是一方面,水资源并不是指世界水体的全部,而仅指能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并且,这部分淡水资源中可直接被人类利用的部分又比重极小;另一方面,在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范围内,由于自然原因(例如气候、河流分布原因),或人为原因(例如使用不合理、污染和浪费),水资源不仅有限,还可能枯竭。

因此,希望学生能辩证科学地认识可再生资源的属性,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水球”为什么也会闹“水荒”。

教材第75页图3.16和第76页漫画形象地说明了水资源之所以越来越宝贵的原因。

2.中国的水资源状况教材中利用文字说明和“活动” 课文展示了我国水资源问题的两个主要方面:一为“水资源短缺”,二为“时空分布不均”。

课文叙述方面基本依照“提出问题──图文材料补充说明──治理对策──学生活动”的体例,其知识脉络见本文“结构分析”。

“活动课文”内容拓展性较强,一类为“温故知新”,例如联系气候、河流知识,解释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原因;二类为材料分析,例如第76页活动2;三类为联系实际,例如第80页活动2和3。

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学教案(13篇)

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学教案(13篇)

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学教案(13篇)初二地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能用事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联系实际区别天气与气候。

通过对天气与气候的特点分析学生学会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解答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良好习惯;增强自身应对变化多端的天气的防护意识,进而增强对大气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教学难点: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

教学方法:问题导向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观察法、对比法、综合分析法。

课时:1课时教具使用:大洲轮廓图卡片、地球仪、地理图册教学过程: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请首先请两位同学表演场景对话,让学生们注意观看。

场景对话如下。

小明:天可真热啊,烈日炎炎,骄阳似火,我都快中暑了。

我真想去北方避暑。

唉,对了,我的好朋友小亮,他家搬到了黑龙江的齐齐哈尔,那里肯定很凉快,不如我去他那里避一避暑。

对,我得赶快给他打电话。

喂,你好!是小亮吗?我是小明。

小亮:你好你好!小明,好久不见了,你还好吗?小明:好什么呀!天太热了,我都快中暑了,上海这一个星期持续高温,每天气温都在35℃以上,这不,我给你打电话,想去你那里避暑。

小亮:你可千万别来,我这里一连下了三天大雨,电闪雷鸣,树被风吹断了,铁路让洪水冲垮了。

小明:那可怎么办呢?要不等天好了,你给我打电话吧。

小亮:打电话多费钱啊!我们去看天气预报吧。

小明:对啊,天气预报,天气预报,天气早知道。

我们现在就去查看天气预报。

师:谢谢两位同学的表演,是啊,天气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天气的知识。

新授:一、天气及其影响——谈天论气话天气(一)天气与气候师:多媒体出示一组不同天气的图片,请学生用语言描述一下自己看到的内容。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全册教案目录1. 第一单元:地球上的陆地与海洋2. 第二单元:东亚地区3. 第三单元:南亚地区4. 第四单元:东南亚地区5. 第五单元:西亚地区6. 第六单元:非洲地区7. 第七单元:北美洲地区8. 第八单元:南美洲地区9. 第九单元:大洋洲地区10. 第十单元:欧洲地区教学目标本册教材主要以地理知识为主,通过研究八个地理单元,使学生了解地球上的陆地与海洋、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资源和人文特点。

帮助学生建立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促进其地理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地球上的陆地与海洋- 研究大陆和洋的基本概念与分布- 了解大洲、洲际、陆架和地堑的特点- 掌握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规律2. 第二单元:东亚地区- 研究东亚地区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和主要国家等基本概念- 了解东亚地区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 探讨东亚地区的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3. 第三单元:南亚地区- 研究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和主要国家等基本概念- 了解南亚地区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 探讨南亚地区的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4. 第四单元:东南亚地区- 研究东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和主要国家等基本概念- 了解东南亚地区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 探讨东南亚地区的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5. 第五单元:西亚地区- 研究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和主要国家等基本概念- 了解西亚地区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 探讨西亚地区的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6. 第六单元:非洲地区- 研究非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和主要国家等基本概念- 了解非洲地区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 探讨非洲地区的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7. 第七单元:北美洲地区- 研究北美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和主要国家等基本概念- 了解北美洲地区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 探讨北美洲地区的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8. 第八单元:南美洲地区- 研究南美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和主要国家等基本概念- 了解南美洲地区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 探讨南美洲地区的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9. 第九单元:大洋洲地区- 研究大洋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和主要国家等基本概念- 了解大洋洲地区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 探讨大洋洲地区的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10. 第十单元:欧洲地区- 研究欧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和主要国家等基本概念- 了解欧洲地区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 探讨欧洲地区的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以上是《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全册》的目录和教学内容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超详细)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超详细)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超详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介绍- 教学目标: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区域地理环境的相关知识。

- 教学重点:区域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影响。

- 教学内容:- 1.1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概念解释:地理、地球、地理位置等。

- 作用分析:地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 1.2 中国的区域地理环境- 北方平原、东北的锯齿状边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 区域特点和演变过程。

- 学法指导:激发学生兴趣,观察和讨论,从具体事例中理解地理环境的概念和影响。

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与地理区位- 教学目标:研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了解地理区位及其意义。

- 教学重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影响,地理区位的意义。

- 教学内容:- 2.1 地球的自转运动- 运动规律: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时间。

- 影响分析:地球自转带来的自然现象。

- 2.2 地球的公转运动- 运动轨迹: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轨迹。

- 影响分析:地球公转带来的季节变化。

- 2.3 地理区位的意义- 区位概念: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意义。

- 区位因素:地理区位的因素及其影响。

- 学法指导:通过实地观察和模拟实验,培养学生对地球运动和区位的理解和认识。

第三单元:中国的气候类型- 教学目标:研究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了解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 教学重点: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 教学内容:- 3.1 中国的气候类型- 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 气候特点和分布规律。

- 3.2 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农业、工业、交通等对气候的影响。

-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适应和制约。

- 学法指导:通过气象数据的分析和实地考察,探究气候类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第四单元:中国的土地利用-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分布,探讨土地利用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 教学重点:中国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分布,土地利用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免费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免费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4.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教学难点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教学方法谈话法、学习指导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板书】一、从世界看中国【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线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中国位于哪个半球?【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线为西经20°和东经160°。

因此通过观察地图可知,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中国位于北半球。

【活动】指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和东经160°,用黄色胶条贴在相应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红色胶条贴在相应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并用红色胶条剪成五角星,贴在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

【板书】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提问】观察地球仪,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归纳】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3课时)第一课时 位置优越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记住我国陆疆面积、邻国、临海、海疆概况;能够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特点及其优越性;知道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图获取地理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方法与过程运用地图帮助学生建立地理事物空间概念,养成用图、读图、分析图的地理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建立学习中国地理的兴趣;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中国轮廓的审美,丰富想象力,感受快乐。

教学重点:优越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位置、疆域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用具:地球仪、挂图(世界地图)。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与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引入新课辽阔的疆域伴随着《我爱你,中国》的乐曲,展开一幅世界政区图指出:“我爱你,中国”这是亿万中国人的共同心声。

像一只东方报晓的雄鸡,版图位置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让我们在地理学习的时间里,更深刻地了解我们的祖国。

“知之深,爱之切”今后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

聆听、感悟。

讲授新课半球位置呈现“中国在地球位置”示意图提问: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看,我国分别位于哪个半球?提供地球仪并要求一名学生用地球仪讲解。

指出: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亚欧大陆的东部。

呈现“中国政区图”呈现我国最南最北点地图提问:我们吃的香蕉、龙眼、荔枝等水果产自我国什么地方?冬天,我可以去哪里看冰雕、雪雕?这说明了什么问题?指出:我们一同来研究我国纬度位置。

提问: 找到我国领土的最北端,读出纬度数;找到我国领土最南端,读出纬度数;根据比例尺,计算出南北跨多少千米?有什么重要纬线从我国南部通过?我国缺少哪个热量带的气候类型?我国地跨几个温度带?我国大部分位于哪个热量带?提问:我国大部分位于温带,南北跨纬度广对农业发展有什么益处? 思考、回答: 南方;东北;纬度跨度大。

学生读图思考、回答。

边听、边读、边回答。

黑龙江省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53°N)附近;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南北相差5500千米。

北回归线;寒带;热带和温带;温带。

学生讨论发言。

气候条件多样;农作物品种丰富;根据不同的热量条件发展多种经济。

海陆位置的优越性,呈现世界政区图呈现中国地形图,提问:日本、韩国、中国、蒙古四国的海陆位置有什么不同?指出: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千米,此外,还有众多的岛屿,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就有6500多个。

那么漫长的海岸线,对我国究竟有何意义?收集学生的讨论结果,并展示于黑板上,师生一起讨论,并加以归类指出: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海洋大国之一。

海洋是人类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地,凡是海洋事业强大的国家,大都是发达国家;所有沿海国家的经济发达地区几乎都集中在临海地区。

所以我们自豪,我国拥有300万平方千米诱人的“蔚蓝色的海域”。

提问:我国东临什么洋?濒临哪四个海?要求在图中找出: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

以及隔海相望的6个国家。

强调:中国台湾岛东侧直接濒临太平洋。

看图比较、回答:日本为岛国;韩国为半岛国;中国为临海国;蒙古为内陆国。

四人为单位进行小组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写在一张白纸上。

海洋捕捞,海洋养殖(海带),海洋矿产资源开发(石油钻井等),海洋旅游,观光;海洋运输,对外贸易等。

思考回答太平洋、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看图,一一在图中找到,并加以识记。

呈现图片“乌苏里江晨光”“帕米尔高原夜色”提问:为什么要统一用北京时间?要求学生加以解释。

指出:我国东西跨经度大,相差4个多小时,说明我国领土广大。

要求学生:在地图中找出我国最东端与最西端,并根据图中比例尺量算两端点之间的距离。

思考: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运动,东边的地方比西边地方看到的日出早。

看图,并在图中找出相应的端点并计算。

辽阔的国土指出我国疆域辽阔,南北跨度广,东西跨度大,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绵长的疆界与14个国家陆上接壤。

展示繁荣的边境贸易要求: 比一比,赛一赛,按逆时针方向,看谁最先找出与我国陆上接壤的14个国家。

指出: 邻国众多,有利于对外合作和交往。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发展边境贸易,不仅有利于繁荣少数民族经济,改善和提高边境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更有利于国家的安全,人民生活的幸福,安康。

看图,找出14个与我国相邻的国家。

倾听,感悟。

课堂内容小结:中国政区图将本节课内容通过填图提问进行小结。

看图并一一回答。

复习巩固地理论坛:祖国,我为你自豪——谈谈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思考、演讲。

布置作业:自制中国政区拼图。

课后独立完成。

教学反思:巩固强化练习:1.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正确叙述是 ( )A.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B.我国领土的最北点是黑龙江北部的漠河C.我国领土的最东点是台湾岛的最东端D.我国领土的最南点是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2.在我国陆上邻国中,与我国有两段不连续疆界的是 ( )A. 朝鲜、哈萨克斯坦 B.俄罗斯、印度 C.巴基斯坦、老挝 D.蒙古、阿富汗3.台湾海峡属于 ( )A. 东海 B.渤海 C.黄海 D.南海4.下列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中,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是 ( ) A.日本 B.菲律宾 C.文莱 D.印度尼西亚5.我国陆地面积约为______万平方千米,在世界各国中居第______位。

6. 我国东西共跨了_______个时区。

目前,全国通用的“北京时间”采用的是______区的区时。

7.我国大陆海岸线北起______江口,南到______河口。

8. 我国的三大半岛是指辽东半岛、______半岛和______半岛。

9. 北回归线穿过我国的南部,我国绝大部分领土在______带,一小部分在______带。

10. 我国领土南北相距约______千米,东西相距约______千米。

迁移拓展11.读南亚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河流名称是________,主要河段流经________(国家),上游发源于________ (国家)。

(2)A河流上游水量较______,其补给水源以_______为主。

其下游河水量明显______,其自然原因是______。

(3)①国家的居民的宗教信仰以_______为主;②国家则以______为主;两国近年来关系紧张,主要是围绕______地区的归属问题而引发地区性战争。

(4)①国家最大的城市是________,首都是________,该国在近现代曾迁都,其迁移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②国家最大的港口城市是_________,首都附近有世界著名的陵王建筑______;该国农业发展提出的“绿色革命”,主要扩大种植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

应用创新12.读下面材料,结合“中亚”图,回答下列问题。

2001年6月15日,江泽民主席宣布“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会议开幕。

他说:“今天,公元2001年6月15日,将载入史册。

我们在这里隆重聚会,将宣告欧亚大陆一个新的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_______‘上海合作组织’的诞生。

这是我们六国在深化合作的道路上迈出的历史性步伐。

”(1)“上海合作组织”是“上海五国”多年来积极合作的结果,标志着“上海五国”合作进程迈上了新台阶。

必将进一步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上海五国”成员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此基础上决定吸收________ (国家)为新成员国加入“上海合作组织”。

(2)“上海合作组织”的6个成员国中,其中有4个位于中亚地区,请把这4个国家的国名填注在“中亚”图上。

(3)中亚地区深居亚洲内陆,受海洋影响小,属_________气候类型,植被以________和________为主。

(4)中亚是世界上仅次于_________(国家)和美国的第三大产棉基地。

_______ (国)因盛产棉花被称为“白金之国”。

(5)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是________。

(6)我国新疆境内的铁路在阿拉山口与________(国)的铁路接轨,从________洋沿岸经中亚与________洋沿岸之间架起一座由铁路构成的“陆桥”,这就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

它东起我国的________,西至荷兰的________。

在我国境内的铁路沿线附近是我国三大工业地带之一的__________工业地带。

参考问题:1.AD 2.B 3.A 4.D 5.960,三 6.5 东八 7. 鸭绿北仑 8. 山东雷州 9.北温热 10.5500 5000 11.(1)印度河巴基斯坦中国 (2)大冰川积雪融水减小流经沙漠地区,降水少蒸发强,下渗作用显著 (3)伊斯兰教印度教克什米尔 (4)卡拉奇伊斯兰堡把首都的政治职能与工业经济职能分开,加快内地经济发展 (5)孟买泰姬陵小麦12.(1)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2)略 (3)温带大陆性草原荒漠 (4)中国乌兹别克斯坦 (5)哈萨克斯坦 (6)哈萨克斯坦太平大西连云港鹿特丹陇海一兰新沿线第二课时国土辽阔教学目标:了解我国国土面积,认识东、西、南、北四端点,认识四大海、二岛、五群岛、二半岛,认识陆上临国和隔海相望的六个国家。

教学手段:挂图(中国疆域示意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重点:我国陆地面积和管辖的海域面积。

教学难点:我国领土东、西、南、北四端点的位置。

教学流程:(练习)一、自学教材P4-5,读图1.4和地图册P2正图完成下列填空:1、我国陆地面积________平方千米,居世界第______位,仅次于________和_________。

2、我国陆上疆界长________千米,陆上临国共________个,分别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国海域从北向南依次分布着______海、_______海、______海、______海,海上散布着______、________两大岛和无数岛屿,其中著名的五大群岛是________群岛、________群岛、________群岛、________群岛。

4、我国海岸线长约________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_____个,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精讲:(穿插提问解答上述各题)1、知识回顾:我国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2、引入新课:世界第三大国——中国(1)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仅次于俄、加两国;(2)海上国土广大、海岸线长1.8万千米,从北向南散布着四大海、二岛、五群岛,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其中有著名的台湾海峡(属东海)(3)陆上疆界2万千米,陆上临国14个(朝、蒙、俄、哈、吉、塔、阿、巴、印、尼、不、缅、老、越),隔海相望国家6个(韩、日、马、文、印尼、菲)三、活动:1、分组合作完成P5活动1、22、探究:P5活动3教学反思:第三课时34个省级行政区教学目标:“34个省级行政区”这一部分,既要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还要辨认34个省级行政区的相对位置,有大量的概念、地名及其空间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