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2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备课本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班级______教师______日期______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一、指导思想:1、从音乐的特点出发,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基础,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学科教学中。
2、正确处理知识的逻辑顺序,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选择教学内容,努力处理好内容的浓度和广度。
3、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的知识面较窄,音乐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多,有一大部分在一、二年级学生乐理知识都没有掌握好,识谱能力和欣赏能力都较差,但他们的感受、探索、创新能力正逐步增强,必须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美。
三、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歌曲和乐曲思想政治内容好,歌曲感情健康明朗、积极向上,音乐形象生动有趣、浅显易懂、富有童趣;其旋律明快、优美、质朴,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与较大的吸引力。
其体裁形式活泼多样,格调清新高雅。
它充分体现教科书对学生进行品德、意志、情感以及与人合作、处世的生活态度等方面的培养教育,有利于学生个性和谐健康的发展。
四、教学目标:⒈唱歌(1)本期背唱4至5首歌曲。
(2)培养学生独立、自信的唱歌能力。
(3)学生用正确的口形唱歌、咬字、吐字。
(4)学习用强弱快慢的手段表现歌曲情感。
(5)学习简易的轮唱。
2、音乐知识学习有关识谱知识。
较难的音程、节奏,可通过教师范唱、学生模唱的方法来解决。
3、欣赏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进一步加强情感的能力。
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能注意倾听或哼唱主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的记忆力。
通过学习歌曲、欣赏作品,使学生学会必学歌曲并能有感情的演唱。
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修养,并且做到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达到学习音乐的兴趣。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重难点:学生全部掌握唱会必学歌曲,并有感情的演唱。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包括音符、节奏、旋律等。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创新、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第一课:《春天在哪里》2.第二课:《小燕子》3.第三课:《小星星》4.第四课:《两只蝴蝶》5.第五课:《茉莉花》6.第六课:《歌声与微笑》7.第七课:《小松树》8.第八课:《小红帽》9.第九课:《数鸭子》10.第十课:《大公鸡》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春天在哪里》1.导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春天的景象,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的特点。
2.教学歌曲:《春天在哪里》。
先让学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美妙。
3.分析歌曲: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歌词等。
4.学唱歌曲:引导学生逐句学唱,注意节奏和音准。
5.合唱练习: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第二课:《小燕子》1.导入:让学生讲述对小燕子的了解,引发学生兴趣。
2.教学歌曲:《小燕子》。
先让学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美妙。
3.分析歌曲: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歌词等。
4.学唱歌曲:引导学生逐句学唱,注意节奏和音准。
5.表演练习:分组进行表演练习,培养学生的表现力。
第三课:《小星星》1.导入:让学生观察天空,引发学生对星星的兴趣。
2.教学歌曲:《小星星》。
先让学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美妙。
3.分析歌曲: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歌词等。
4.学唱歌曲:引导学生逐句学唱,注意节奏和音准。
5.创新练习:让学生改编歌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四课:《两只蝴蝶》1.导入:让学生谈谈对蝴蝶的了解,引发学生兴趣。
2.教学歌曲:《两只蝴蝶》。
先让学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美妙。
3.分析歌曲: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歌词等。
4.学唱歌曲:引导学生逐句学唱,注意节奏和音准。
5.舞蹈练习:根据歌曲创编舞蹈,培养学生的舞蹈素养。
第五课:《茉莉花》1.导入:让学生谈谈对茉莉花的了解,引发学生兴趣。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三年级第六册音乐教案5.1 课题4.音乐会课时第一课时总节数教学目标知识聆听《苗岭的早晨》等四首不同风格的乐曲,犹如参加一场音乐会活动,感受不同的音乐作品情绪,给我们一次美的享受情感在这场“音乐会”中能听辨各种独奏乐器的音色(如小号、口笛……)。
重点聆听四首不同风格的乐曲感受不同的音乐作品情绪难点分析作品的段落教具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幻灯片学具卡片教学内容教师调控主体活动设计意图一、组织教学二、复习歌曲《我心爱的小马车》三、聆听《游击队歌》、《苗岭的早晨》师弹琴放伴奏曲1.听觉直接导入:(1)播放《游击队歌》与《苗岭的早晨》的第一句音响。
(2)设问:你能听辨出这两首作品的片段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唱师生问好歌全体学生随音乐齐唱聆听回答问题2.揭示作品的名称设境激趣(作为参加音乐会的入场券)四、听辨乐器,选择曲名与画面的练习五、聆听《那不勒斯舞曲》《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六、小结歌谱,(2)教师简单介绍作品的背景及作曲家贺绿汀。
4.聆听《苗岭的早晨》(1)设问:听了这首作品你想像一下,苗寨早晨的美丽情景,并把它描述出来。
(2)教师简单介绍口笛乐器。
将曲名、音色、画面形象连为一体,1.欣赏《那不勒斯舞曲》——小号独奏:(1)初听《那不勒斯舞曲》。
要求:该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2.欣赏《匈牙利舞曲》(第五号):(1)初听乐曲。
要求:该乐曲的主奏乐器是属哪一类?(2)复听乐曲。
乐曲的主题音调出现几次?乐曲可分为几段?速度有没有(3)复听时,可允许班上会吹口哨的同学随录音跟着学吹片断,如:学生看口笛图片即:将听觉、视觉、人文联系在一起(2)复听《那不勒斯舞曲》。
要求:速度的变化与情绪之间的关系?主奏乐器是什么乐器?“吹”、“拉”、“弹”属哪一类?聆听并回答问题复听并回答问题早晨》——口笛;出示幻灯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的能力。
(介绍三角琴:三角琴是东欧俄罗斯一带的传统乐器,以三角形琴身为特征的一种三根弦的拨弹乐器。
最新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

6.结合歌曲的学唱和聆听,认识合唱的演唱形式,初步了解中国作曲家洗 星海,认识“延长记号”,并懂得“延长记号”的作用。 教学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总:第 2 课时
本课时教学内容:表演《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本课时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甜美的歌声演唱歌曲,并积极地参与表演歌曲。
2.开发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
2.上下课礼仪:上下课都有一段优美的钢琴旋律。
3.出勤:不得迟到早退,若发现有学生缺席,立即汇报班主任,不得有学
生滞留在班级教室内。有被其他教师留下的学生需要有教师签字的假条。
4.课前领歌:上课响铃之后,由表演的得好的同学领歌,全班同学一起复
习上节课学习的歌曲,做到温故而知新。
5.听课姿势:双手整齐地叠放在课桌上,人坐直。
规。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电教设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课前提前候课于指定位置,在预备铃响之前列队安静候课。
2.学生听音乐律动进教室。
3.师生问好。
二、教学常规管理说明与练习
1.课前准备:上课铃响前全班于指定位置安静有序的排队候课,并带齐学
习用品,进教室后把书本和学习用品整齐有序地摆放在桌板上。
本课时教学内容:聆听《红旗颂》
本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红旗颂》,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宏伟气势和庄严深情的爱国情
感。
2、能随音乐哼唱出《红旗颂》主题 I。
3、在听赏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并大胆地表
述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乐曲,学会分析音乐调性,掌握乐曲内容,体会音乐
情绪。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电教设备、教学光盘等。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集

推荐第一课春天教材分析1.柳琴独奏《春到沂河》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也是蕴含希望的季节。
这首柳琴独奏曲正是描绘位于山东的沂河两岸春光明媚、流水潺潺、万物生辉的动人景象;表现了在田间愉快劳动的人们对丰收的展望,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
乐曲采用了浓郁的山东风味的旋律,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曲中的引子和第一部分就是以山东民歌《沂蒙山好风光》为素材,加以提炼和发展而成的。
民歌音调分别在引子和第一部分中作节奏拉开和紧缩的处理,描绘了沂河两岸的大好春色,以及欢快热烈的劳动场面。
第二部分的旋律由中板转慢板,以山东琴书和山东柳琴戏为基调,加以演变发展。
通过调式、调性的变化,以及演奏上用推、挽、吟、揉的技巧润饰曲调,使音乐更富韵味,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这一优美如歌的段落同其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热烈、快速,以活跃、强烈的音响,表现了欢腾的场景。
柳琴在乐曲尾部充分发挥了"夹扫"技巧的威力,使旋律在强而有力的和音衬托下,渲染了异常热烈的气氛。
柳琴, 高音弹拨乐器,外形如琵琶,略小。
是山东、江苏、安徽一带流行很广的民间乐器,也是柳琴戏及泗洲戏的主要伴奏乐器。
柳琴的音色清脆、明快,音域广,音量大,效果热烈、粗犷,在乐队中担任主旋律声部,有很佳的效果。
2.小提琴协奏曲套曲《春》这首乐曲系18世纪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春》的第一乐章。
顾名思义,乐曲是描写春天的。
人们在生活中是如何感觉到春天的呢?这主要是根据生活经验,是从许多自然现象中意识到的。
如:风和日暖、鸟语花香、冰消雪融、流水潺潺等景象,都能使人们联想到春天的到来。
而作曲家也往往在旋律或伴奏背景中模拟淙淙泉声、啾啾鸟鸣等音响使听者联想起春天。
维瓦尔第的这首乐曲是描写春天的范例中最早的一首。
乐曲以回旋曲形式写成。
一个主要的主题(即春天的主题在四个插段前后反复出现)。
主题是那么的华丽洒脱,生气蓬勃,充满了欢快的春天气息,仿佛在欢呼:"春天来了!" 在主题的反复之间为四个插段。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案标题: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下册音乐课程所涉及的歌曲、乐器和音乐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感知和表达音乐,学习乐曲和歌曲。
难点: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教学内容1. 乐器知识:介绍一些常见的乐器,如钢琴、小提琴、吉他等,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外形和发声原理。
2. 歌曲学唱:学习一些简单易学的歌曲,如《小星星》、《小兔子乖乖》等,让学生认识和学唱这些歌曲。
3. 音乐鉴赏: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美的音乐作品,如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等,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听音乐:播放各种类型的音乐,让学生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
2. 观察乐器:展示各种乐器的图片和演奏视频,让学生了解乐器的外形和演奏方式。
3. 学唱歌曲: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模仿,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4. 集体合唱: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合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世界。
2. 学习乐器知识:介绍一种乐器的外形和演奏方式,让学生观察和了解。
3. 学唱歌曲:教师示范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学生跟读和模仿。
4. 集体合唱:组织学生进行歌曲的集体合唱,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现欲望。
5. 音乐鉴赏:播放一些优美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和感受音乐的魅力。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观察学生的听音乐反应、学唱歌曲表现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学生自评互评:让学生自评自己在音乐学习中的表现,并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
七、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实践,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教案标题: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和学习一些简单的音乐知识,包括音乐符号、音高、音符时值等。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激发他们的音乐创作和表演能力。
3. 通过音乐活动,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音乐知识的传授和学习,音乐活动的组织和指导。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音乐知识,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创作和表演能力。
教学准备:1. 课件或教学PPT,包括音乐符号、音高、音符时值等内容。
2. 音乐教材《人音版三年级下册》3. 音乐乐器或音乐播放设备4. 音乐教具和道具教学过程:第一课:认识音乐符号和音高1. 通过课件或教学PPT向学生介绍音乐符号和音高的基本知识,包括五线谱、音符、音高的高低等。
2. 给学生播放不同音高的音乐片段,让他们听出音高的差异并进行简单的模仿。
3. 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唱歌活动,让他们在唱歌中感受音高的变化。
第二课:学习音符时值1. 继续通过课件或教学PPT向学生介绍音符时值的知识,包括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
2. 给学生演示不同音符时值的节奏,并让他们进行模仿和跟唱。
3. 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打击乐器演奏活动,让他们在演奏中感受音符时值的变化。
第三课:音乐创作和表演1.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可以是编写简单的歌词或旋律。
2. 组织学生进行小型音乐表演,让他们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并互相欣赏。
教学反思: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和学习一些音乐知识,并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同时,通过音乐创作和表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一、教材简介《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是适用于三年级下学期的音乐教材,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该教材主要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音乐教育基本要求,侧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学生能够:1.了解民族乐器的种类和演奏方式;2.了解民族音乐的韵律特点和风格;3.能够欣赏、演唱和表演民族歌曲;4.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实践,提高音乐表达能力和艺术技能;5.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课程内容第一课传统民乐与乐器•学习民乐演奏基本知识;•了解曲艺表演和民族习俗。
第二课民间艺术与音乐文化•了解各地方民族音乐的特色和风格;•学习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与传统文化。
第三课民族歌曲的韵律和节奏•学习民间歌曲的韵律特点和风格;•学习不同节奏的拍子,掌握演唱技巧。
第四课民族舞蹈与音乐•了解各地方民间舞蹈的特色和演出形式;•学习舞蹈与音乐的配合和结合。
2.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观摩与欣赏:教师通过视频、录音等方式,向学生展示民族乐器演奏、民族艺术表演、民族歌曲演唱等;•课堂讲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基本知识,向学生讲解民族音乐的发展历程和韵律特点;•合作学习:让小组学生合作完成舞蹈或歌曲表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演技巧。
四、教学评价为了达到本次教学目标,本教案将采用以下评价方式:•学习记录:教师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学习记录,包括学习笔记、听课感受、学习成果等;•课堂互动:教师鼓励学生课堂互动,进行互帮互学;•成果展示: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表演练习成果,展示学习效果。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课堂测验,并记录了学生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加强了学生的听觉、视觉和口语等方面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将继续探索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一、课表要求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
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是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教材共分9个单元,分别为:《春天的歌》、《我们的朋友》、《童趣》、《音乐会》、《牧童之歌》、《爱祖国》、《老师的歌》、《爱和平》、《家乡美》。
三、教学目标要求: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民族的音乐语言,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接触外国的优秀作品,初步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培养初步的唱歌表现能力以及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
(一)、唱歌技巧1、能用不同的力度(强弱)、速度(快慢)来歌唱。
2、学习连音、非连音和顿音的唱法。
3、学习二部轮唱和简易的二部合唱。
(二)、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欣赏1、掌握各种常用音符、休止符的名称和它们之间的时值比例。
2、认识P、mp、mf、f等各种力度标记和常用的速度记号,并能作出比较。
3、认识连线和顿音、延长音记号。
4、懂得34拍、44拍的强弱规律及指挥图式并能辨别24拍和34拍的曲调。
5、掌握切分音的唱法,了解不完全小节的含义。
6、听唱大小三度、纯四、纯五度的和声音程。
7、听记1- i 范围内三个以上包含大小六度音程进行的音。
8、视唱和听记由已学过的音符和休止符组成的4-8小节旋律。
9、介绍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及其作品。
10、了解常见的声乐表演形式。
四、教学重点、难点:1.能够完整地背唱所学过的歌曲,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2.能够随着音乐自由发挥想象力,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表演。
3.感受生活中的音乐,能够运用人声、乐器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4.乐于与他人共同参与音乐活动。
五、教学时间安排周次内容课时1 表演:歌曲《嘀哩嘀哩》 12 聆听:小提琴协奏曲套曲《春》创作 13 表演:歌曲《顽皮的杜鹃》 14 聆听:管弦乐《森林深处的杜鹃》创作 15 表演:歌曲《一支短笛轻轻吹》 16 聆听:歌曲《猜调》创作 17 聆听:歌曲《游击队歌》口琴独奏《苗岭的早晨》 18 表演:歌曲《我是小音乐家》聆听:钢琴曲《牧童短笛》19 歌曲《孤独的牧羊人》表演:歌曲《剪羊毛》创作 110 聆听:合唱《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管弦乐《红旗颂》111 表演: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创作 113 聆听:歌曲《我爱米兰》《飞来的花瓣》 114 表演: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115 表演: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创作 116聆听:歌曲《黄土高坡》《洞庭鱼米乡》表演:歌曲《山里的孩子心爱山》117 复习、考试 1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措施:1、唱歌教学要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来感染和教育学生。
唱歌教材要根据各年级的教学要求、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来选择。
2、进行唱歌教学时,教师应通过示范歌唱(或利用唱片和录音)使学生感受到歌曲的完整艺术形象,通过对歌曲的介绍分析和处理,生动地揭示歌曲的内容,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使他们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3、要重视保护学生(特别是变声期的学生)的嗓子。
歌唱时,必须防止“喊唱”、音调过高过低或歌唱时间过长等不良现象。
教唱歌谱时应用视唱法,小学低年级可用听唱法逐步过渡到视唱法。
4、音乐知识的教学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在低年级主要给学生以感性知识;随年级增高,逐步增加系统的理性知识。
教学必须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所学到的知识应运用于实际。
欣赏教学的任务是逐步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想象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感受理解音乐的能力。
第一课《春天》(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表演《嘀哩嘀哩》,聆听《春到沂河》,感受歌、乐曲所表现的春天的美,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听辨《春到沂河》中柳琴的音色特点及各段落的不同速度,并能随音乐即兴用动作表现乐曲速度的变化。
3、听辨并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
教学重点:感受音乐的美,感受春天的美。
教学难点:模仿并表现十六分音符。
课前准备:音响设备、课本、笔。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聆听小提琴协奏曲《春》,充分感受春的意境,尝试用色块表现感受到的音乐所描绘的情景。
2、聆听、表演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并选择打击乐器参与伴奏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美的赞颂。
教学重点:感受、表现描绘春天的歌曲和乐曲。
教学难点:模仿表现节奏型╳╳ 0╳ | ╳ 0 |课前准备:音响设备、课本、彩笔、钢琴、打击乐器等。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聆听、表演本课的四首音乐作品及其它展现“春”的歌曲,再次感受春的意境、春的美丽。
2、展开想象、联想,与同伴合作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教学重、难点: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课前准备:音响设备、课本、钢琴、创作所需的物品。
第二课《可爱的动物》(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学唱《顽皮的杜鹃》,学生能感受、想象、表演、塑造小杜鹃的音乐形象,并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认识低音“5 6 7”,掌握“5 —5”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听辨“5、7”的音高。
教学重点:1、学生能感受、想象、表演、塑造小杜鹃的音乐形象。
2、掌握“5 —5”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
教学难点:用模唱、表演来表现小杜鹃的动态形象。
教学准备:钢琴、音响设备,“杜鹃手偶”等。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花喜鹊和小乌鸦》,感受歌曲的情绪与内容,并用自己制作的打击乐选择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欣赏乐曲《赛马》,观察探究其不同演奏方式而产生的不同音乐形象与音响效果,从而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乐器、民族音乐的热爱。
3、试用“5 —5”八个音即兴创作4小节曲调。
教学重点:1、感受、表现歌乐曲的不同音乐形象。
2、即兴创作简短的曲调。
教学难点:创造性地编写曲调;创造性地设计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钢琴、音响设备、二胡等。
教学过程:第三课《童趣》(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唱并表演《一只短笛轻轻吹》。
2、音乐知识:反复跳跃记号教学目标:1、学会唱并即兴表演《一只短笛轻轻吹》。
2、掌握反复跳跃记号。
3、通过学唱歌曲、即兴表演体验其童趣。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并表演。
教学难点:歌曲中笛子的模拟声的演唱。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等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聆听《猜调》和《木偶的步态舞》。
2、节奏问答并创编。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猜调》和《木偶的步态舞》体验其童趣。
2、通过节奏问答活动,培养学生节奏创编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中速度的变化带来不同的情感教学难点:创编表演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等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学唱《摇船调》。
2、猜谜活动交流。
教学目标:1、学唱并表演《摇船调》,感悟谜语的乐趣。
2、通过收集谜语,把谜语修改创编成《摇船调》的歌词。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教学难点:把谜语改编歌词教学准备:课件、收集谜语、白纸、笔等第四课《音乐会》(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聆听《苗岭的早晨》、《游击队歌》、《那不勒斯舞曲》、《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教学目标:1、聆听《苗岭的早晨》等四首不同风格的乐曲,犹如参加一切音乐会活动,感受不同的音乐作品情绪,给我们一次美的享受,并在这场音乐会中,能听辨各种独奏乐器的音色。
2、听辨乐器,选择曲名与画面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 熟悉乐器的音色及种类课件准备: 课件图片等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嘹亮歌声》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嘹亮歌声》。
2.在演唱的过程中,实践轮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情绪。
3.完成活动与练习(一)。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轮唱的基本演唱形式。
课前准备:课件、节奏卡片等第三课时教学内容:表演《我是小小音乐家》、八分休止符;活动与练习(二) 教学目标:1、学唱歌表演《我是小小音乐家》,完成活动与练习(二)。
2、在演唱过程中,进行编创活动,体验做小音乐家的情趣。
3、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并能在读谱实践中运用。
教学重点:学习演唱《我是小小音乐家》教学难点: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
课前准备:图片课件等第五课《牧童之歌》(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聆听《牧童短笛》 2、表演《剪羊毛》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牧童短笛》和表演《剪羊毛》,感知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2、初步了解作曲家贺绿汀。
3、能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教学用具:钢琴、打击乐器、投影片、风光碟片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表演《小小羊儿要回家》 2、表演《剪羊毛》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表演《小小羊儿要回家》和《剪羊毛》,进一步感知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2、在学唱《小小羊儿要回家》中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
教学重、难点: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
教学用具:钢琴、打击乐器、投影片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聆听《孤独的牧羊人》 2、曲调接龙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孤独的牧羊人》,再一次感受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让我们懂得音乐能成功地塑造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
2、在曲调接龙活动中,以即兴创作相连接,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曲调接龙活动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
教学用具:钢琴、打击乐器、投影片、《音乐之声》影片第六课《爱祖国》(三课时)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三课时第七课《老师的歌》(三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时学习,体现与表达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2、掌握比较常用的单纯音符、休止符的时值,及听辨曲调,为学习音乐基本知识打下基础。
3、采访自己的老师并互相交流,感受老师的辛苦,表达自己对老师的一片热情。
教材组合:第一课时:1、学唱《每当我过走过老师窗前》。
2、音乐知识——单纯音符。
3、布置课外采访任务。
第二课时:1、学唱《甜甜的秘密》。
2、聆听《飞来的花瓣》。
3、听辨练习。
第三课时:1、采访交流。
2、聆听《我爱米兰》。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感受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2、通过复习、比较,系统地掌握已学过的单纯音符和休止符。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教学难点:1、一字四音的“啊”的演唱。
2、倒数第八小节的正确演唱。
(敬爱的)教学准备:电子琴、磁带、放音机、一张纸、剪刀。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演唱《甜甜的秘密》。
2、聆听歌曲《飞来的花瓣》,感受全社会对老师的爱戴。
3、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甜甜的秘密》。
教学难点:歌曲中八分附点的正确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