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中橡皮土定义及处理

合集下载

路基施工中橡皮土的成因及处治

路基施工中橡皮土的成因及处治

第2期2020年4月石河子科技中图分类号:U41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0899(2020)04-0037-021案例背景会同县滨河路建设工程位于湖南省西南部雪峰山区,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全长1156.262m。

该道路沿线有较多的鱼塘和水田等软弱路基,经勘察,淤泥深度基本上都小于2m,施工过程中,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采用换土垫层法对软弱路基进行了换填处理。

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在K0+140至K0+ 160、K1+120至K1+154.587段分别出现了“橡皮土”的现象,“橡皮土”在道路中的危害是相当大的,由于“橡皮土”的强度和稳定性严重不足,在荷载作用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出现路面沉降、鼓包、翻浆冒泥等病害,严重降低行车体验,甚至危及行车安全。

因此,必须先对“橡皮土”路段进行处治,达到合格标准后,方能进行下一步工序的施工。

2案例中“橡皮土”成因分析基于该两处路段均进行过换填片碎石的处治,且在现场挖除部分“橡皮土”后,可发现其下层确实为片碎石,因此,可排除基底土质不符合要求的原因。

2.1路基填料为未改良的红黏土路基填料方面,以上两段填料均为红黏土,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3610-2019)中第7.7条规定“路基浸水部分、桥台背、挡土墙背、涵洞背等部位不得采用红黏土与高液限土填筑”。

该段路基虽然没有直接浸水,但是考虑到湘西潮湿的气候环境,极易导致红黏土的含水率过高,从而降低其强度与模量。

2.2路基填料含水率高施工工艺方面,通过查阅施工记录、监理和施工现场技术人员的调查,基本排除摊铺厚度的问题,但是,对于压实过程中的含水率控制有待加强,不排除碾压过程中土的含水率过高的问题。

2.3排水不畅地下水位方面,现场勘查时发现,在K0+140至K0+160处靠山一侧有水坑一个,且为山谷腹地,在K1+120至K1+154.587段靠山一侧有废弃鱼塘一处。

虽然查勘时水位已经降低,但是,南方多雨的气候、充沛的降雨量随时会导致某些时段路基被雨水浸泡。

工程地质知识:软土地基处理施工橡皮土处理.doc

工程地质知识:软土地基处理施工橡皮土处理.doc

工程地质知识:软土地基处理施工橡皮土处理
换填施工阶段处于雨季且为高温天气,当地基为粘性土且含水量很大、趋于饱和、施工温度高时,夯(拍)打后,地基土体极易出现橡皮土,常见的处理方式有以下几种:
(1)暂停一段时间施工,避免再直接拍打,使橡皮土含水量逐渐降低,或将土层翻起进行晾槽。

(2)如地基已成橡皮土,可采取在上面铺一层碎石或碎砖后进
行夯击,将表土层挤紧。

(3)橡皮土较严重的,可将土层翻起并粉碎均匀,掺加石灰粉以吸收水分水化,同时改变原土结构成为灰土,使之具有一定强度和水稳性。

(4)采取换土,挖去橡皮土,重新填好土或级配砂石夯实。

基于纬二路路基实施中的问题-浅析“橡皮土”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基于纬二路路基实施中的问题-浅析“橡皮土”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基于纬二路路基实施中的问题 -浅析“橡皮土”的成因及应对措施摘要:K0+050-K0+285路段处,在路基施工过程中,清除杂填土换填50cm粗粒土,碾压夯实后,路基出现颤动现象,路基不能压实。

经现场分析,确定本段路基为“橡皮土”不良路基段。

通过对现场路基土的分析,阐明了该路段“橡皮土”在路基施工中的成因,并阐述了常用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橡皮土;成因;分析;措施1、项目背景纬二路道路工程位于呼和浩特金山开发区南部区域,该道路既是横贯园区东西向的干路,同时也是承载着开发区各类管线的干道。

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全长4.41km。

红线宽度22m,道路断面采用一块板,设计时速40km/h。

经勘察,根据场地土成因类型及岩性特征的不同,将地层自上而下划分为三大层,①填土:灰黑色,松散,稍湿,以粉土为主,含少量碎石及建筑垃圾,厚度在0.20~1.90米,物理力学性质差。

②粉土:浅黄色—黄褐色,稍湿—饱和,松散—稍密,局部夹有粉质粘土薄层,厚度在0.40~3.60米。

③粉质粘土:灰褐色,可塑,局部夹有粉土、粉砂薄层,本次勘察最大揭露深度21.50米,未揭穿该层。

距该道路南侧30m处有一条宽度为10米左右的河道,受其影响,加之地下水位较高,路基干湿类型为中湿或者潮湿。

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填土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且其平均厚度仅为0.97m,故采用换填垫层法对软弱路基进行了换填处理,其中路基底层部分0.5m厚度范围填料采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其余部分填料采用素土。

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K0+050至K0+285段路基填土挖除后,回填砾类土碾压时,荷载下有明显下沉,四周弹起,呈软塑状态,体积得不到压缩,不能密实成型,碾压后立即出现回弹现象,踩上去出现颤动现象。

初步判断此段路基为“橡皮土”不良路基。

2、工程特性“橡皮土”是含水量较大的路基段回填后在碾压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典型路基病害。

主要的表现为土体由原来的固态变成软塑状态,碾压过程中四周会鼓起,体积并没有压缩,也碾压不密实,用脚踩上去有一种颤动的感觉,像是被弹簧弹回来的感觉。

施工过程中橡皮土的识别和防治

施工过程中橡皮土的识别和防治

“橡皮土 ” 压力不断变化及施工过程中水的注入, 渐呈 特征甚 。 至伴有液化现象 三、 形成机理与土工参数控制 表明土的击实 通过对部分工程实例中的击实试验研究, 曲线与土的组成与结构 、 毛细管压力、 孔隙水和孔隙气压力 有关。对于某一特定的土, 由于土粒表面带电, 总要吸收水 分来降低表面能, 从而在表面形成一 层水膜 。松散土在偏干 状态碾压时, 由于水膜润滑作用不明显, 加上分子间的斥力, 颗粒间的孔隙水填充空隙达不到理想状态 。 当含水量增加 时, 水膜变厚, 土块变软, 在一 定击实功作用下, 润滑作用明 显, 水的填充程度提高, 土粒进一步紧密, 压实效果提高。 当 黏土的含水量逐渐增加到最优含水量 ωop 时, 土粒表面水膜 最有利于土粒的移动, 使土变密实, 同时, 土中含气量最少, 干密度峰值达 ρ dmax 。 含水量继续增加, 水膜变厚, 出现自由 水, 在挤密过程中空气排出受阻, 含气量增多, 自由水和空气 的存在, 消耗了击实功, 密度反而下降。 增大到一定程度时, “橡皮土” 土体会出现比较明显的 现象; 含水量过大时土体会 【参考文献】 1. Kurnia,J. C. ,A. P. Sasmito,and A. S. Mujumdar,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laminar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various cooling channel designs.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11 2. Xing, G. , et al. , Hybrid intelligent parameter estimation based on grey case - based reasoning for laminar cooling process.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11 3. P. M. Auman,D. K. Griffiths,and and D. R. Hill,Hot strip mill run - out table temperature control. Iron and steel engineer, 1967 4. 吴毅平. 宝钢热轧层流冷却卷取温度控制的改进[ J] . 冶金 1997 自动化, 5. 柴天佑, 王笑波. RBF 神经网络在加速冷却控制系统中的 J] . 自动化学报, 2000 应用[ 6. 谭明皓, J] . 沈阳工 万俊. 钢板轧后冷却过程温度场仿真[ 2008 业大学学报,

土方工程中的软土处理技术

土方工程中的软土处理技术

土方工程中的软土处理技术土方工程是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软土地区的土方工程往往会面临一系列挑战,其中之一是软土地的处理。

软土地的特性使其容易发生沉陷、变形和不稳定,因此需要采取特殊的处理技术来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探讨土方工程中的软土处理技术,包括改良土壤、加固地基和排水措施等。

一、软土的特性软土通常指的是黏性高、含水量高的土壤,它的特性使其在土方工程中具有以下问题:1. 沉陷:软土容易发生沉陷,这会导致建筑物或道路沉陷或变形。

2. 压缩性:软土具有较大的压缩性,因此需要特殊的处理来减少土壤的变形。

3. 不稳定性:软土地区容易发生土壤流动、滑坡和地基沉降等问题,这对土方工程的安全性构成威胁。

二、软土处理技术1. 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是软土处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它的目标是改善土壤的工程性能,包括增加土壤的承载能力和减小沉陷性。

常见的土壤改良方法包括:(1)搅拌桩:搅拌桩是一种机械方法,通过旋转和振动的方式将水泥或其他材料注入软土中,以提高土壤的强度。

(2)灌浆:灌浆是将浆液注入软土中,使土壤与浆液混合,从而提高土壤的强度和稳定性。

(3)碎石柱:碎石柱是一种地下柱状结构,通常由碎石或砾石构成,可以用来改善土壤的承载能力。

2. 地基加固地基加固是软土处理的另一种关键方法,它旨在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常见的地基加固方法包括:(1)桩基础:桩基础是一种将桩子打入软土中,以增加地基承载能力的方法。

(2)地基悬浮:地基悬浮是一种通过浮力来提高地基承载能力的方法,通常用于软土地区的建筑物。

(3)地基加固板:地基加固板是一种在软土地区铺设的加固结构,用于分散荷载并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3. 排水措施软土地区常常存在排水问题,因此有效的排水措施是软土处理的关键。

排水措施包括:(1)排水沟:建设排水沟可以将雨水和地下水迅速排走,防止软土地区的水分积聚。

(2)地下排水系统:地下排水系统包括排水管道和渗透井,用于将地下水排走,防止土壤饱和。

橡皮土国家规范要求

橡皮土国家规范要求

橡皮土国家规范要求
一、“橡皮土”的特征。

1、“橡皮土”是指在规定的压实度要求下,土体含水量超标而无法压实的黏性土体。

在碾压和夯实后,踩上去有颜动的感觉。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土体压实所需的含水量低于土体现有的含水量,业体的含水量比液限要低,比最佳含水量大且不易排出;第
2、土体表面甚至半硬化成坚硬的外层,形成表面固结的现象;第三,能承受一定范围内的荷载。

在施工初期,作用荷载低于坚硬表层的承载力时,土体结构几乎没有明显变化;随着施工的不断深入,夯实压力的不断变化及水的浸入,土颗粒将会由固体状态变为塑性状态,渐渐呈现“橡皮土”的特征,甚至还伴随着液化现象。

3、“橡皮土”的预防措施在基坑开挖前,应详细了解土层的性质和含水量,作出合理的预测方案,用试验确定的最优含水量来控制填土的含水率。

4、对于含水量大的黏性土地基,在地基处理时应尽量减少对原状土的扰动,并严格控制碾压能量及碾压遍数。

在施工时间安排上,要尽量避开在雨期或雨天进行施工。

5、当基底标高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在基坑开挖前,应在基坑周围设置排水井,降低地下水位后方能进行基坑的开挖。

6、特殊橡皮土的处理
对于具有Ⅱ级以上非自重失陷性黄土和自重失陷性黄土地基出
现橡皮土的情况,采用一般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无疑将给工程留下隐
患。

因为碎石、砂夹石孔隙大,若建筑物周围跑水,水就很容易从砂石层浸入基底,造成基底不均匀下沉。

在实际的工程中,我们对这种特殊的橡皮土采用灰土挤密短桩成功处理了一些,事实证明该方法具有投资少、速度快、可靠性强、施工方法简华的特点。

软土定义及软弱路基处理方法

软土定义及软弱路基处理方法

软土定义及软弱路基处理方法一、软土定义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软塑到流塑状态的粘性土(细粒土)。

淤泥、淤泥质土、泥炭和泥炭质土。

《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GJ83-91)。

在静水或生态环境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所沉积,并经生物化学作用逐步形成,其天然含水量略高于液限、天然熔体比大于或等于1.5的粘性土称做淤泥;当天然孔隙比小于1.5但大于或等于1.0的土视作淤泥质土。

当铁质含量大于等于5%,而小于10%时称为有机质土;当铁质含量大于10%,小于等于60%以及大于60%者,分别称为泥炭质土和泥炭。

《地基规范》、《岩土规范》。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定义软土路基:天然含水量大于等于35%和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等于 1.0;十字板抗剪风速小于35kPa。

性质:高含水量和高孔隙比;渗透性低;压缩性高;不均匀(长加有厚薄不均的砂性土);稳定历时长;抗剪强度低;具显著的触变性和蠕变性。

取样困难,一般采用静力触探试验、十字风洞衬底剪切试验确定其性质。

软土具有压缩性非常高、强度低和透水性差的特点。

通过软土地区的路基易发生坍滑和沉陷等病害。

因此,软土地区的路线优先选择应尽可能选择软土薄的地带通过。

在沿河软土地带或古盆地内应避免从软土北部拎的中部通过,在低缓丘陵地区路线应尽可能避免从尽可能施划或半封闭洼地通过,在山间谷地内应避免从下卧岩层面横向坡度较陡处通过,在富饶的沉积平原上应尽可能远离河流、湖塘或人工渠道。

在软土地基上开挖路堤,应注意防治路堤坍滑开裂和渗水。

二、常用加固方法:软土地基上的加固和处理可采用的方法很多。

属于改善地基各方面的,主要有换土、抛石挤淤、爆破排淤、砂井、砂垫层、电渗排水、侧向约束等。

属于改善荷重结构为形式的,主要采用反压护道、柴排、轻质填料等。

这些方法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为了增强效果,省钱用地和建筑材料等,还可采取综合评价措施。

1、换土合乎于软土层位于地表,土层较薄和较易排水施工更易的情况。

橡皮土

橡皮土

• (3)假如工期不紧,把橡皮土挖出来,晾 晒后回填。施工暂停一段时间,使土内含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量逐步降低,必要时将上层土翻起进行晾槽,
也可在上面铺垫一层碎石或碎砖进行夯击, 将表土层挤紧挤密实。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 橡皮土情况不甚严重或天气比较好的季节, 但应注意这时地下水位应低于基槽底。
•(4)打石笋(亦称石桩)。将 300~400mm的块
关于橡皮土
• 概念:由于使用了含水量比较大的 腐植土以及泥炭土或者粘土、亚粘 土等原状土土料回填。打夯以后, 基土发生颤抖、受压区四面鼓起形 成隆起状态(土体体积未变化)、 土体长时间不稳定。
• 治理方法: (1)换土。假如土方量很小,挖掉换土,用 2:8或3:7的灰土(雨、冬期不宜用灰土, 避免造成灰土水泡、冻胀等事故)、砂石进 行回填。 • (2)假如面积大,用干土、石灰、碎砖等吸 水材料填入橡皮土内。掺干石灰粉末。将土 层翻起并粉碎,均匀掺入磨碎不久的干石灰 粉未。
石依次打入土中(间隔 a=400~500mm),一直
打到打不下去为止,最后在上面满铺厚 50mm左 右的碎石层后再夯实。这种方法适用于气候情况 不利于晾槽以及房屋荷重比较大的地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橡皮土
含水量很大,趋于饱和的黏性土地基回填压实时,由于原状土被扰动,颗粒之间的毛细孔遭到破坏,水分不易渗透和散发,当气温较高时夯击或碾压,表面会形成硬壳,更阻止了水分的渗透和散发,埋藏深的土水分散发慢,往往长时间不易消失,形成软塑状的橡皮土,踩上去会有颤动感觉。

若地基中存在橡皮土,将会对地基处理造成很大困难。

橡皮土很难进行夯实,常会出现夯实A地块的时候,达到夯实量,但去临近的B地块夯实时,A地块受挤压再次鼓起,恢复原样,使之前夯实失效。

橡皮土的存在除了土壤的含水量大外,一次回填厚度过大,夯实不到位等都会产生影响。

遇有这种土层,要避免直接在土层上用夯打。

处理方法应先晾槽,也可以掺入石灰末来降低含水量。

或用碎石或卵石压入土中,将土层挤实。

含义:橡皮土就是由于土的含水量太大,再用打夯机不断夯击造成的土
处理:
1、翻晒、凉干后进行夯实;
2、将橡皮土挖除,换上干性土或回填级配砂石;
3、用干土、生石灰粉、碎石等吸水性强的材料掺入橡皮土中,吸收土中的水分,减少土的含水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