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强制分红政策”与现金持有价值

合集下载

半强制性分红政策与经营活动现金流操控_周冬华

半强制性分红政策与经营活动现金流操控_周冬华

半强制性分红政策与经营活动现金流操控*周冬华赵玉洁(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330013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330013)【摘要】证监会2006年颁布实施了半强制性分红政策,对意欲再融资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比例进行了强制性要求。

本文研究了半强制性分红政策的实施对上市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操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半强制性分红政策实施后,再融资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操控程度显著高于非融资上市公司,这表明半强制性分红政策的实施导致了再融资上市公司为了达到相应分红比例的监管门槛而操控经营活动现金流。

进一步研究发现,再融资上市公司会通过营运资本项目和获得地方政府的税费返还等路径来操控经营活动现金流,再融资上市公司操控现金流行为最终导致公司价值的下降。

【关键词】半强制性分红政策现金流操控再融资公司价值一、引言在新兴资本市场,现金股利的支付有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然而,由于公司治理机制的不完善,我国很多上市公司并没有稳定和持续的现金股利支付,甚至有些上市公司“一毛不拔”(Chen and Zhang,2009)。

对此,证监会颁布实施了一系列鼓励发放现金股利的指导性规定,如2006年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要求公开发行证券的上市公司应符合最近三年以现金或股票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百分之二十,对打算再融资上市公司的分红比例进行了强制性规定。

这一“半强制性分红政策”的出台为推动上市公司分红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支撑,对于保护中小股东的股利分配权、培育投资者的长期投资理念以及增强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半强制分红政策干预了企业决策,有“越俎代庖”之嫌,可能使那些确有再融资需求或潜在再融资需求的上市公司陷入困境(李常青等,2010)。

一方面,打算再融资的上市公司本身就缺乏企业发展所需资金,另一方面又需要拿出自留资金进行分红,这使得它们可能在融资当年或者融资前进行现金流操控以满足半强制性分红政策的门槛。

公司半强制性分红金融研究

公司半强制性分红金融研究

公司半强制性分红金融研究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是实现投资者投资回报的重要形式,对于培育资本市场长期投资理念,增强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监管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和规范性文件,无论是对上市公司整体的现金分红行为还是专门针对国有企业分红行为的监督和管理都在逐步加强和制度化。

制定科学的股利政策以及设计科学的分红机制已成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以及促进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标签:分红;融资;金融政策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2.0481 半强制分红政策的理论研究1.1 半强制分红政策的内涵半强制性分红政策,是指证监会通过推出相应的规范性文件,对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做出相应的强制性的约束规定。

例如,在我国,证监会通过推出相应的规范性文件,规定上市公司再融资方案需要与利润分配挂钩,从而促使有“铁公鸡——一毛不拔”的中国上市公司主动发放股利,证监会的这个举动,目的在于维护小股东的权益。

对于投资者权益保护法律并不完善的国家来说,这个方法是能起到补充法律缺失的作用。

除了我们国家,还有不少新兴股票市场的国家也采用半强制性或者强制性分红政策。

例如,巴西通过出臺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制性要求上市公司将当年净利润的百分之五十用于派发现金股利。

乌拉圭跟巴西政策类似,强制性要求上市公司将当年净利润的百分之二十用于派发现金股利。

同样政策还有智利和希腊等国家。

1.2 半强制分红政策的形成及发展自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证监会退出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分红政策作出相应的要求。

我国的分红政策称不上强制性分红政策,因为强制性分红政策是把上市公司的分红行为上升到法律法规的高度,一旦上市公司不根据相关的规定分红,那是属于违法行为,需要接受法律制裁。

而我们国家的分红政策,并没有把上市公司的分红行为上升到法律法规的高度,而是把上市公司的分红政策与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挂钩,如果上市公司的分红政策达不到证监会的相关规定,取消该公司的再融资资格。

半强制分红政策下的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与股权再融资分析

半强制分红政策下的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与股权再融资分析

半强制分红政策下的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与股权再融资分析作者:程玲李昀来源:《世纪之星·交流版》2016年第07期[摘要]自2001年至2008年,中国证监会相继4次出台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资格与股利分配水平相挂钩的“半强制分红”政策,意在改善我国资本市场长期以来的融资效率低下和“重圈钱,轻回报”的问题。

本文拟以证监会出台的半强制分红政策为切入点,以半强制分红政策颁布后六年间沪深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样本为观测值,研究上市公司的股利派现行为和股权再融资行为的相关性。

[关键词]半强制分红政策;现金股利政策;股权再融资一、引言尽管理论认为,股利政策与融资决策无关,但由于现实世界并不存在完美的资本市场,企业股利分配政策不仅对企业的股价有重大影响,而且也与企业的融资决策紧密相关。

不过这种相关性因各国的市场环境及公司治理水平的差异而有不同的表现。

强制性的分红政策是指当现有法律和资本市场都无法使公司的内部人主动分配现金股利时来保护外部投资者的一种措施。

李常青等(2010)认为这将会对那些需要进行再融资或具有潜在再融资需求的上市公司形成有效的约束,这一特殊的监管制度虽然不具有强制性却带有软约束的性质,因此将证监会的一系列现金股利分配的规定称为“半强制分红政策”。

二、半强制分红政策下现金股利政策与股权再融资政策的现状1.半强制分红政策下现金股利政策现状从我国A股上市公司派现情况以2000年为分水岭,出现了较大的差异。

在1996年到1999年间,上市公司的派现数量徘徊在左右,普遍出现了“重圈钱、轻回报”现象,这一现象引发了证监会的重点关注。

2000年11月证监会主席透露现金股利将被当做获得再融资资格的条件,随着这一消息的公布,2000年分派现金股利的上市公司占比急剧上升,派现公司占盈利公司和上市公司总数的比重分别为和,较1999年上升了近一倍。

2001年我国证监会规定,对于申请再融资上市公司,发行‘审核委员会着重了解近三年的股利发放水平。

上市公司分红政策规定

上市公司分红政策规定

上市公司分红政策规定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的分红政策备受投资者关注。

分红作为投资者获得回报的一种方式,不仅对于公司治理和投资者权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

本文将介绍上市公司分红政策的一般规定,并对其影响和改进进行探讨。

一、上市公司分红政策的一般规定1. 分红比例及时间:根据《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应当依法将当年利润的一定比例向股东进行分配。

上市公司通常会根据盈利情况和经营需求来确定分红比例,并在股东大会上进行公告。

分红时间通常在股东大会通过年度财务报告后进行,也可以选择利润分配和股息分派的方式进行分红。

2. 分红方式:上市公司的分红方式通常可分为现金分红和股票分红两种。

现金分红是指上市公司向股东支付相应的现金红利,而股票分红是指上市公司以股票的形式向股东进行分红。

分红方式一般由上市公司的章程或者股东大会决定。

3. 分红单位:上市公司的分红单位有两种,一种是按照每股分红,即将上市公司当年分配利润除以总股本来计算每股分红金额;另一种是按照每股收益分红,即根据上市公司每股收益和股东持股情况来计算分红金额。

4. 规范性要求:根据《上市公司分红办法》规定,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和分红决议应当合法、合规、合理。

上市公司在分红时需充分考虑自身的融资需求、发展战略以及利益平衡等因素,同时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交易所的规定。

二、上市公司分红政策的影响1. 对投资者的影响:上市公司的分红政策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利益。

较高的分红比例和稳定的分红政策可以增加投资者的回报,提高投资吸引力,并增强投资者信心。

然而,分红过高也可能导致公司自身的融资压力过大,影响公司的发展和投资者的长期利益。

2. 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上市公司分红政策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的分红政策有助于平衡公司内部利益关系,规范公司经营行为,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同时,科学的分红政策也能够引导上市公司更加注重盈利质量,加强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

股利政策同伴效应及其特征研究——基于中国半强制分红政策背景

股利政策同伴效应及其特征研究——基于中国半强制分红政策背景

股利政策同伴效应及其特征研究——基于中国半强制分红政策背景股利政策同伴效应及其特征研究——基于中国半强制分红政策背景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股利政策同伴效应及其特征,以中国半强制分红政策背景为基础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搜集相关数据并运用统计方法,研究者对中国A股上市公司在2007年至2017年期间的股利政策及其同伴效应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半强制分红政策对于股利政策的执行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也对中国股市的发展起到了稳定作用。

关键词:股利政策;同伴效应;半强制分红;中国A股市场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持续发展,股市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渐提升,成为我国金融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

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股利政策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股利政策作为上市公司对股东的回报方式之一,对于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以及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不同股利政策对公司绩效和股东权益的影响不同,股东对于不同股利政策的反应也会有所不同,这就产生了同伴效应。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及其同伴效应,探讨中国半强制分红政策下股利政策的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通过对股利政策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制定,提高公司的经营绩效和股东收益。

第二章文献综述2.1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学者对于股利政策及其同伴效应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国内研究主要关注股利政策对公司价值、股票流动性以及公司治理等方面的影响。

国外研究则更加注重股利政策与公司股价、盈余管理以及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

然而,对于中国半强制分红政策下股利政策的同伴效应及其特征的研究相对较少。

2.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方法,通过搜集并分析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进行实证分析。

主要研究指标包括股利支付率、股息收益率、股利增长率等,以及公司规模、盈利能力、财务稳定性等控制变量。

半强制分红政策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半强制分红政策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半强制分红政策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作者:郝茂宁来源:《财讯》2018年第10期我国般市自产生以来存在严重的“重融资、轻投资”倾向,般市一度成为上市公司圈钱的场所,为了保障我国般市投资者的利益,证监会于2008年颁布了半强制分红制度,但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经营状况与自由现金流水平不同,导致制度实施效果欠佳。

本文从理论层面研究半强制分红制度对般市的上市公司价值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对策建议。

半强制分红制度上市公司自由现金流关于半强制分红政策的概念及理论基础(1)相关概念股利是指公司向股东发放的收益,这部分资产来自于公司的盈余。

殷利由红利和股息构成,其中股息是根据公司章程和持股比例共同决定的,属于股利中的固定部分,红利是控股股东基于公司的发展前景而决定的向股东发放的部分,属于股利中的机动部分。

股利政策是公司高管针对股利的发放所采取的原则性解决方案,主要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决定股利是否发放、发放的金额多少、选择在什么时间发放。

半强制分红政策是指将上市公司的分红情况与公司的再融资计划联系在一起的政策。

当上市公司要进行再融资时,必须满足在一定时间内达到一定比例的分红要求作为前提条件。

该比例在2006年定为20%,在2008年改为30%。

(2)我国半强制分红制度理论基础我国关于半强制分红制度的理论很多,根据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主要分为以下两种。

1.提升公司价值论一鸟在手理论。

该理论认为股市投资者都是风险厌恶者,因此当其面临资本利得与股利收益时,投资者倾向于风险更小的后者。

因此殷利分配越多,投资者更倾向于选择,公司价值越高。

2.降低公司价值论优序融资理论。

该理论认为上市公司在进行融资时,主要有内部融资、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三种。

考虑到融资成本,上市公司在现金流不足的情况下会减少发放现金股利。

政策效果与研究现状尽管从强制分红政策在保护投资者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股市公司的市场价值产生的影响却存在爭议。

(1)政策效果分红占净利润的占比由2008年强制分红政策实施以来的33.94%,提升至2017年的59.32%,分红水平大大提高。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半强制分红政策的探析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半强制分红政策的探析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半强制分红政策的探析作者:刘明玮来源:《财讯》2017年第07期商丘工学院上市公司分红状况一直受投资者关注,我国上市公司呈现出“重融资,轻分红”的现状。

为了督促上市公司分红,保护投资者利益,我国证监会自2001年起颁布了一系列半强制分红政策。

本文立足于我国半强制分红政策的发展,分析了半强制分红政策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完善对策。

半强制分红政策上市公司证监会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不完善,形成了我国特有的股利分配特点。

许多上市公司长期不分红成为名副其实的“铁公鸡”。

上市公司作为被投资对象有义务向投资者分红,否则,在证券市场上将逐渐丧失投资者的信心。

证监会自2001年发布的《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以来出台了一系列半强制分红政策督促上市公司分红。

那么十多年来我国半强制分红政策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又出现哪些问题呢?半强制分红政策(1)关于半强制分红政策的解释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分红意愿不强、分红水平较低的现实状况,自2001年至2015年间我国证监会相续出台了《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关于加强社会公众股东权益保护的若干规定》、《关于进一步落实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有关事项的通知》等政策,这些政策将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水平与再融资相挂钩,我们称之为半强制分红政策。

所谓半强制分红政策是相对于强制分红政策而言的,强制分红政策下,上市公司分红是履行法律。

我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实施的半强制分红政策并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主要是将上市公司分红政策与其再融资资格相挂钩,如果上市公司不分红或者分红比例达不到规定要求,证监会将会取消其再融资资格。

这种政策虽然不具有法律强制性,但对需要再融资的上市公司具有软约束力。

(2)国外分红政策企业分红能够保护长期投资者的投资利益,相关资料显示,分红政策在各国上的差异与投资者在法律上受保护的强度显著相关关系,法律的约束,可以阻碍大股东的侵占中小股东行为并给其相应的强制保障。

半强制分红、企业寿命周期与现金股利

半强制分红、企业寿命周期与现金股利

40时代金融时代金融半强制分红、企业寿命周期与现金股利摘要:分红是投资人赚取合理报酬的重要途径,现金股利发放的持续性和发放水平更是股票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标尺。

本文选取了沪深交易所A 股上市公司2000-2018年的数据,将公司寿命周期划分为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并构建模型研究不同寿命周期企业分红意愿、分红持续性及分红水平的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分红意愿及持续性不具有生命周期特征,股利支付水平符合生命周期理论。

此外,本文采用分组描述性统计发现:在半强制分红政策颁布之前,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的分红意愿和分红持续性不适用生命周期论,而不合理性在政策颁布后得到改善;分红水平在政策前后均适用生命周期假设。

关键词:寿命周期 现金股利 半强制分红政策● 丁欢一、引言企业的融资和利润分配是两大关键财务决策,而现金股利既关乎企业内源融资问题,又是企业利润分配的重要一环。

从20世纪50至60年代开始,一部分外国学者针对股利政策的生命周期特征展开了零散的研究。

Dhrymes 和Kurz(1967)的研究发现成熟行业的分红水平高于新兴产业。

Gul et al.(1999)研究发现企业的分红水平与成长机会负相关。

Fama 和French(2001)、DeAngelo et al.(2006)的两篇文章开始清晰地从寿命周期角度对现金股利的阶段特点进行解释,他们的研究发现企业成长性越高,支付现金股利的可能性越大。

从2001年开始,监管机构发布了一系列将上市企业的再融资资格与分红水平挂钩的“半强制分红政策”。

2008年的《决定》明确规定现金形式分发股利不得少于近三年年均可分配利润的百分之三十。

因此,将持有现金留待企业还是将利润分发给投资者达到融资门槛换取更多的外部权益融资,管理者需综合取舍做出决策。

政策颁布后“门槛”股利、微股利公司增多不禁让广大投资者和学界对政策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产生怀疑。

大多数文献研究结果认为半强制分红政策总体存在监管悖论,那么这种影响对所有生命周期阶段企业都是一致的吗?本文的主要贡献有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分红持续性,更加全面地考察企业的现金股利政策是否科学;现有部分文献研究了现金股利的生命周期特征、半强制分红政策对分红行为的管制作用,但鲜有文献考虑半强制分红政策对不同寿命周期企业分红行为的异质影响效果;考察企业寿命周期与分红意愿、持续性及分红水平的不同影响,对监管部门针对企业的个体财务特点制定合理化的监管政策具有指导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6-01-1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14BGL183);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研究基地项目(15JDJGB074);北京市教 委社科计划面上项目(SM201510034005) 作者简介:李伟,男,博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学院副教授,lw@;白婧,女,中国林产品 公司。 * 作者感谢审稿人对本文的宝贵意见,但文责自负。
50
Accounting Forum Vol.15, No.1, 2016
第15卷 第1辑 2016年
一、引言
理论上讲,红利是公司良性发展的果实,“分红”不是发展的手段,而是发展的 结果。然而,由于代理问题和市场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支付率低 且不分配的公司逐年增多(李常青,1999)。为改善此类现象,遏制证券市场“重融 资、轻回报”的不良价值取向,形成重视回报投资者的股市文化,证监会颁布了一系 列旨在引导上市公司积极分红的政策。特别是2008年颁布的《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 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分红的形式和比例都做出了具体的 规定,即“最近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 润的30%”。这种不具有强制性但将上市公司再融资与分红相联系的股利制度称为半 强制分红政策(李常青等,2010)。 然而半强制分红政策有可能背离“融资优序”,从而降低企业持有现金的价值。 根据“融资优序”理论,外部融资的限制比内源融资多,从外部市场筹集资金的成本 通常高于内源融资,若在外部融资受限时,公司内部没有充足的现金流满足其投资需 求,极易造成投资不足,因此,公司持有一定量的自由现金流有利于企业价值提升 (Ferreira和Vilela,2004)。然而在半强制分红政策下,分红成为再融资的先决条件。 需要融资的公司往往是缺乏资金的公司,而半强制分红政策下,这些缺资金的公司却 要先分红才能获得融资的资格。这样的制度安排就使得公司为了融资的需要而放弃更 “便宜”的内源融资(进行分红),选择资金成本更高的外部融资。王志强和张玮婷 (2012)就发现,有再融资需求的上市公司存在迎合政策监管的动机,不少公司为了 达到半强制分红政策所规定的再融资条件而刻意分配股利。陈云玲(2014)也发现半 强制分红政策出台后上市公司在再融资前出现集中大幅度派现的情况。 半强制分红政策出台的初衷是为了促进上市公司合理分红,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然而,在政策的激励下,上市公司一方面大规模派现,另一方面又接着融资,这样的 行为是否会破坏公司的价值?我们从现金持有价值的角度研究半强制分红政策对上市 公司价值的影响。一方面,现金持有价值是公司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现金是公 司运营中的重要资产,特别是中国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量非常高,达到美国企业的两 倍(张人骥和刘春江,2005)。另一方面,由于要再融资而蓄意分红减少现金的行为 会不会具有自由现金流减少的公司治理效应,从而提高公司的价值?从现金持有价值 的角度进行研究也有利于理清对这一问题的疑问。 从半强制分红政策对上市公司价值影响的角度,本文研究了半强制分红政策对上 市公司现金持有价值的作用,以及不同产权性质和财务报告质量对这种作用的影响。 研究发现,《决定》颁布后上市公司现金持有价值下降;国有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价
第 15 卷,第 1 辑, 2016 年
Vol.15, No.1, 2016
Accounting Forum
“半强制分红政策”与现金持有价值﹡
李 伟 白 婧
【摘 要】本文以2008年10月颁布《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 为背景,研究了“半强制分红政策”对上市公司现金持有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 《决定》颁布后,上市公司现金持有价值下降,且国有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价值下降 更显著,但是好的财务报告质量能够缓解公司现金持有价值的下降。以上结果出现的 原因可能在于“半强制分红”政策“一刀切”的再融资门槛具有局限性,诱发上市公 司为了再融资而分红,背离了“融资优序”理论,从而破坏公司现金持有价值,但是 具有不同特征的公司表现有所差异。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完善我国现有监管制度具有指 导意义。 【关键词】“半强制”分红政策;现金持有价值;财务报告质量
二、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中国上市公司进行现金分红的比例和分红的水平在 2000 年以前一直呈下降趋 势:现金分红公司仅占30%左右,而现金股利占净利润的比例也低于30%(李长青, 1999)。业绩优良、现金流充足的上市公司举出种种借口推卸分红派现的义务。鉴于 此,中国证监会从2001开始陆续颁布一系列政策文件,要求上市公司进行分红,特别 是在 2008 年 10 月颁布的《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以下简称 《决定》),不仅将再融资公司最近三年累计分配利润的最低比例提高至30%,更重 要的是将再融资的资格与股利分配水平相挂钩。这种不具有强制所有上市公司必须分 红的效力,但可以对有再融资需求的上市公司形成一定约束的分红政策被称为半强制 分红政策(李常青等,2010)。 半强制分红政策的出台使得上市公司整体分红水平有所提升(安青松, 2012 ; 张跃文,2012)。然而,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仅仅提高分红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只 有半强制分红政策对上市公司真正起到资质筛选的作用,社会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 才能真正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对此,张骜宇等(2012)发现实施强制分红政策以后, 由于分红可预期及政策透明,投资者更易了解企业的派现水平,从而做出理性投资决 策,因此强制分红政策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引导市场参与者由目前的投机者转变为投资 者。肖星和陈晓(2002)认为大股东们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看似主动要求派 现,实则满足自己再融资的需要,这种情况下半强制分红政策保护外部中小股东利益
Accounting Forum Vol.15, No.1, 2016
51
第15卷 第1辑 2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6年
值下降更显著;好的财务报告质量能够缓解公司现金持有价值的下降。以上结果出现 的原因可能在于“半强制分红”政策“一刀切”的再融资门槛具有局限性,诱发上市 公司为了再融资而分红,背离了“融资优序”理论,从而破坏公司现金持有价值,但 是具有不同特征的公司表现有所差异。 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首先,从现金持有价值的视角探讨半强制分红政策对 企业财务行为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半强制分红政策的作用和效 果;其次,提供了不同产权、不同财务报表质量水平下,半强制分红政策对上市公司 现金持有价值影响的证据,给出了政策影响的条件空间,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现有 分红制度的监管。 本文以下的部分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为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第三部分为研究设 计;第四部分为样本选择与描述性统计;第五部分为实证结果与分析;最后是本文的 研究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