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John Fowles1

合集下载

浅析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叙事风格

浅析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叙事风格

浅析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叙事风格作者:宋校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7年第05期【摘要】《法国中尉的女人》是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中,约翰·福尔斯通过多角度切换、时空交错以及不确定性结局等方式进行了创作,颠覆了传统小说的叙事风格,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现实主义小说。

本文通过分析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叙事风格,揭示了后现代主义元小说的特征和叙事策略,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后现代主义元小说的地位。

【关键词】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叙事风格后现代主义元小说【Abstract】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British John Fowles. In this novel,he subverted the traditional narrative style of the novel in the form of switching angles,cosmic synchronization and uncertainty about ending. It 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work of realism. The text reveals the features and narrative strategies by analyzing the narrative styles of 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which fully embodies the status of Postmodernism metafiction.【Key words】John Fowles;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 ; Narrative styles;Postmodernism metafiction一、多角度切换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人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人称也是小说叙事风格的重要特征,人称表明了叙事的身份和故事中的话语权。

自由与孤独,追求与代价--《法国中尉的女人》赏析

自由与孤独,追求与代价--《法国中尉的女人》赏析

《桐I'乏霉院霉损)2005年第1期自由与孤独,追求与代价——《法国中尉的女人》赏析戴琳(安徽大学,安徽合肥230039)摘要:<法国中尉的女人》是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的代表作。

本文以分析其中主要角色的不同追求和他们为此付出的代价为切入口,意在剖析作者对自由、追求和代价的看法,指出作者创作此书旨在抨击虚伪、没落的维多利亚时代。

关键词:《法国中尉的女人》;追求;代价;维多利亚时代中图分类号:1561.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547(2005)01—0114—03英国著名作家约翰·福尔斯(JohnFowles,1926一)受教于牛津大学,毕业后曾当过老师,后从事写作,主要作品有《树)O'heTree)、《采蝶者)(TheCollector)、《魔法师)(TheMagus)、《法国中尉的女人》(TheFrenchLieutenant’sWoman)、《黑塔)(TheEbonyTower)、《幻想》(AMaggot)等,是英国文学史上重要的后现代主义大师。

福尔斯的作品具有实验主义特征,其结构布局具有鲜明的后现代主义风格;同时,福尔斯也保留了传统小说的风格。

坚持了对小说的可读性的追求和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

因此,他的作品是传统与革新的交融,在英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约翰·福尔斯的代表作,是部仿历史小说。

其开放式结局和“元小说”特性被评论家反复探讨并深入研究,对解读后现代主义创作起着重要作用。

这部小说发表于1969年。

叙述的却是1867年“维多利亚盛世”时期的英国小镇莱姆发生的故事。

小说的语言风格和人物内心刻划是对19世纪精准的模仿。

令人很难相信是20世纪的作品;同时,20世纪的视角和生活会突然穿插于故事情节中,令读者仿佛在时空中穿梭。

作者以令人惊叹的笔法模仿了英国19世纪的小说文体,精确地描摹出了那个时代的神韵。

令人信服地展示出当时社会的局限性以及人们为了各自合理的追求所付出的代价.从而完成了对那个时代压抑人性的道德观和中上层人士的虚伪性的猛烈的抨击。

英国文学名著推荐

英国文学名著推荐

英国文学名家名著《贝奥武甫》(Beowulf)是英国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一首英雄史诗,古英语文学的最高成就,同时标志着英国文学的开始。

史诗的第一部分讲述瑞典青年王子贝奥武甫来到丹麦,帮助丹麦国王赫罗斯加杀死了12年来常来进行夜袭的巨妖格伦德尔及他的母亲;第二部分简述了贝奥武甫继承王位,平安统治50年。

后来,他的国土被一条喷火巨龙蹂躏,老当益壮的贝奥武甫与火龙交战,杀死火龙,自己也受了致命伤。

杰弗里·乔叟(Geoffrey Chaucer ,1340-1400)是英国文学之父亲和前最杰出的作家。

主要作品有《坎特伯雷故事集》等。

作品的主要特点是主题、题材、风格、笔调的多样性及描写人对生活的追求的复杂性。

他的代表作品是《坎特伯雷故事集》(The Canterbury Tales)不仅描绘了31位朝圣者的各个社会阶层,而且也反映了他们各自叙述故事的不同风格,读者广泛,对后世影响很大。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的剧作家和诗人。

他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包括喜剧、悲剧和历史剧。

他的剧本至今仍在许多国家上演,并为人们所普遍阅读。

莎上比亚的作品文才横溢,创造的喜、怒、哀、乐场面使人印象深刻,历久难忘。

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剧:《奥赛罗》(Othello)、《哈姆雷特》(Hamlet)、《麦克白》(Macbeth),《李尔王》(King Lear);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A Midsummer Night’s Dream)、《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无事生非》(Much Ado about Nothing)和《皆大欢喜》(As You Like It)等。

此外,历史剧《亨利六世》(Henry VI)三部曲,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也都很受欢迎。

从存在主义角度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的自由观

从存在主义角度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的自由观

从存在主义角度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的自由观作者:刘妍澄来源:《速读·下旬》2014年第10期摘要:《法国中尉的女人》是约翰福尔斯最知名的作品。

本文回顾了福尔斯从其思想性构建存在主义的自由主题,更强调了小说的哲学性所赋予作品与众不同的强大生命力和吸引力,使其成为同类后现代作品的杰作之一。

小说的存在主义的自由主题体现了福尔斯作为哲学小说家的独特之处。

关键词:法国中尉的女人;自由;存在主义二十世界七十年代最杰出的后现代主义作品当属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

福尔斯作为一名深受存在主义影响的作家,他总是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赋予其深刻的哲学意味,从而探讨生存的意义及人的本质等问题,自由这一主题是他经常涉及到的主题。

这部小说以贵族青年查尔斯跟资本家的女儿欧内斯蒂娜以及跟出身低微的家庭女教师莎拉的关系为主线发展的。

一方面暴露出以查尔斯为代表的没落贵族与弗里曼父女为代表的新兴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又体现了莎拉对于个人自由和独立的追求。

一、萨特的存在主义自由观萨特认为自为是绝对自由的,不受任何东西,包括自身的束缚,它不断否定、创造着自己,发展着自己,正因为人是完全自由地造就他自己,人从根本上说就是自由的。

人的一切行为准则,一切是非善恶的区分都是由个人自己确定、自由选择的,没有什么客观的伦理道德规范和准则。

但是萨特认为,人既然是绝对自由的,那么,不管发生什么情况,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选择、行动和价值承担全部责任。

在萨特看来,人的绝对自由只是说明人被抛入尘世是孤立无依的。

因为什么也决定不了他。

他就只得自己决定自己,自己选择,自己造就自己。

人的一生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计划,不断地自由选择,创造着自己的本质,不断地向着未来的道路自我造就自己。

综上可见,存在主义哲学所强调的个体的自由,自由选择才能真正实现一个人的存在价值,这一对自由的提倡无形契合了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的灵魂思想,这也正是女主人公莎拉所不懈追求的。

专八英国文学作家及其作品

专八英国文学作家及其作品

专八英国文学作家及其作品英国文学作家列表8世纪~15世纪:中古英语文学:romance传奇1.Beowulf 《贝奥武夫》2.Thomas Marlory 托马斯·马洛礼《亚瑟王之死》3.William Langland威廉·朗格兰《耕者皮尔斯》4.Geoffrey Chaucer 杰弗里·乔叟十四世纪重要诗人、首创heroic couple、英国小说之父、英国诗歌之父、《坎特伯雷故事集》16世纪~17世纪中期:文艺复兴时期:humanism、戏剧1.Edmnud Spenser 埃蒙德·斯兵塞《仙后》、斯宾塞诗体2.Thomas More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3.Francis Bacon 弗朗西斯·培根Essays4.Christopher Marlowe 克里斯托弗·马洛莎士比亚前最伟大的剧作家、大学才子、首创无韵诗、《帖木儿》5.William Shakespeare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tobe or not t o be”6.Ben Johnson 本·琼森剧作家《狐狸》Vopone7.John Donne 约翰·多恩玄学派Metaphysical创始人、A Valediction:Forbidding Mourning8.John Milton 约翰·弥尔顿17世纪重要诗人、无韵诗大师、文体学家、《失乐园》17世纪中期~18世纪:新古典主义、启蒙运动、感伤主义、现实主义、墓畔派1.John Bunyan 约翰·班扬清教徒、《天路历程》2.John Dryden 约翰·德莱顿英国批判文学之父、桂冠诗人20年、复辟时期最著名的作家、18世纪英国古典主义先驱、An Essay of Dramatic Poesy、All for Love 3.Alexande Pope亚历山大·蒲柏18世纪最伟大的诗人、首次把理性主义带入英国A Essay on Criticism、Essay on Men、The Rape of the Lock4.Samuel Johnson塞穆尔·约翰逊批评文学The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诗人传》、《莎士比亚续集序言》5.Daniel Defoe丹尼尔·笛福The discoverer of themodern novel、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鲁滨逊漂流记》—被认为是英国第一部小说6.Jonathan Swift 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一个小小的建议》、《一个木桶的故事》7.Henry Fielding 亨利·菲尔丁英国小说之父、《弃婴汤姆·琼斯的故事》8.Samuel Richardson 塞缪尔·查理逊Pamela—伤感文学先河、开创了家庭小说9.Tobias Sterne 托比亚斯·斯特恩《蓝登传》/doc/ec2031882.html,wrence Sterne 劳伦斯·斯特恩伤感主义文学小说家、《项狄传》Tristram Shandy出现乐谱省略号等是世界文学中最典型的小说11.Oliver Goldsmith 奥利弗·戈德史密斯《荒村》12.Thomas Gray 托马斯·格雷墓畔派领导人《墓园挽歌》Elegy Written in a Country Churchyard13.Richard Brinsley Sheridan理查德·布利斯里·谢丽丹18世纪最伟大的剧作家、《造谣学校》—风俗喜剧,是继莎翁之后最好的14.James Thomson 詹姆斯·汤姆逊The seasons—浪漫主义前第一部优秀的作品15.William Collins 威廉·柯林斯Ode to Evening16.William Blake 威廉·布莱克《天真之歌》《浪漫之歌》《天堂与地狱的婚姻》17.Robety Burns 罗伯特·彭斯苏格兰农民、《我的心在高原》《一朵红红的玫瑰》、Auld Lang Syne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浪漫主义时期1.William Wordworth 威廉·华兹华斯桂冠诗人、《抒情歌谣集》(《丁登寺旁》《早春》)《我似流云天自流》、The Solitary Reaper、《序曲》2.Samuel Taylor Coleridge 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古舟子咏》《忽必烈汗》3.Robert Southey 罗伯特·骚塞《圣女贞德》Joan of Arc4.George Gordon Byron 乔治·戈登·拜伦拜伦式英雄、《她在美中行》《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Don Juan 5.Percy Bysshe Shelley 珀西·比希·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云雀颂》《诗辩》《无神论的必然》6.John Keats约翰·济慈“美就是诗,诗就是美”“为艺术而艺术”《希腊古瓷颂》On a Grecian Urn、《秋颂》《夜莺颂》《心灵颂》《忧郁颂》On Melancholy7.Charles Lamb 查尔斯·兰姆散文家、集思乡幽默和细致入微的观察Old China8.William Hazlitt 威廉·哈兹利特The Spirit of the Age9.Walter Scott 沃尔特·司各特他的去世标志英国浪漫主义结束,为现实主义铺平道路Waverley、Ivanhoe10.Jane Austen简·奥斯汀英国第一个女小说家,浪漫主义时期作家,但作品带有现实主义风格《傲慢与偏见》《爱玛》《理智与情感》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期:维多利亚时期:批判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小说1.Charles Dickens 查尔斯·狄更斯该时期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反映英国资产阶级《雾都孤儿》《老古玩店》《匹克威克外传》《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双城记》《远大前程》2.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威廉·梅克皮斯·萨克雷19世纪欧洲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代表《名利场》3.Charlotte Bronte 夏洛蒂·勃朗特女权主义先驱《简爱》4.George Eliot 乔治·艾略特女作家真名Mary AnnEvans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The Mill on the Floss、《织工马南》Silas Marner5.Alfred Tennyson阿尔弗雷德·尼丁生人民的诗人、《拍岸曲》《尤利西斯》6.Robert Browing罗伯特·布朗宁戏剧独白、《我的前公爵夫人》My Last Duchess7.Mattew Arnold马修·阿诺德《多佛海滩》8.Thomas Hardy托马斯·哈代过渡作家、“regionalnovels”、《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远离尘嚣》、威塞克斯:哈代家乡古地名景象为虚构室外桃园丁尼生、布朗宁、阿诺德被称为维多利亚诗人“三巨头”20世纪初~“二战”后:现代主义时期1.Oscar Wilde奥斯卡·威尔德《道林·格林的画像》《快乐王子故事集》2.Bernard Shaw萧伯纳莎翁之后最伟大的戏剧家1925诺贝尔《鳏夫的房子》《华伦夫人的职业》《人与超人》《芭芭拉少校》《伤心之家》(一战)《皮革玛丽翁》3.W. B. Yeats 威廉·巴特勒·叶芝1923诺贝尔《驶向拜占庭》《丽达与天鹅》4.William Somerset Maugham 威廉·萨默赛特·毛姆OfHuman Boundage5.Joseph Conrad 约瑟夫·康拉德《黑暗的心》6.Herbert George Wells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时间机器》7.Hohn Golsworthy 约翰·高尔斯华绥1932诺贝尔TheForsyte Saga《福尔赛世家》《现代喜剧》8.T. S. Eliot T. S. 艾略特生于美国的英国诗人、剧作家、文艺评论家1948诺贝尔《荒原》《空心人》《四个四重奏》《教堂谋杀案》《鸡尾酒会》、The Love Song of J.Alfred Prufrock9. D. H. Lawrence D. H. 劳伦斯心理小说家、把人类关系的疏远归于资本主义机器文明、《儿子与情人》《虹》、LadyC hatterley’s Lover10.James Joyce 詹姆斯·乔伊斯意识流的先驱《都柏林人》《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尤利西斯》《芬尼根守灵夜》11.Virginia woolf 弗吉尼亚·伍尔夫20世纪女作家、小说改革者、女权运动的倡导者《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海浪》《奥兰多》当代文学1.George Orwell 乔治·奥威尔政治寓言小说《动物农场》《一九八四》2.William Golding 威廉·戈尔丁《蝇王》3.John Fowles 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4.Iris Murdoch 艾利斯·默克多《在网下》《沙堡》《钟》5.John Osborne 约翰·奥本斯《愤怒的回顾》标志着20世纪英国戏剧第二次高潮6.Samuel Beckett 塞缪尔·贝克特《等待戈多》7.Arnold Wesker 阿诺德·韦斯克戏剧《大麦鸡汤》8.Doris Lessing 多丽丝·莱辛女作家2007诺贝尔、《金色笔记》9.V. S. Naipaul V. S. 奈保尔2001诺贝尔《比瓦斯先生的房子》《河湾》。

英语文学世界名著书目

英语文学世界名著书目

英语文学世界名著书目必读书目:必读书目: 1. Jane Eyre (Charlotte Bronte) 《简爱》夏洛蒂·勃朗特 2.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Mark Twain) 《哈克贝利·弗恩历险记》马克·吐温3.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Mark Twain) 《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 4.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 (John Fowles) 《法国中尉的女人》约翰·福尔斯5.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Tomas Hardy) 《德伯家的苔丝》托马斯·哈代 6. Rebecca (Daphne du Maurier) 《蝴蝶梦》达夫妮.杜穆里埃 7. David Copperfield (Charles Dickens) 《大卫科波菲尔》查尔斯.狄更斯8.Great Expectations (Charles Dickens)《远大前程》查尔斯.狄更斯 9. Treasure Island (Robert Louis Stevenson)《金银岛》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10. Gone with the Wind (Margaret Mitchell)《飘》玛格丽特.米切尔 11. Pride and Prejudice (Jane Austin) 《傲慢与偏见》简·奥斯丁 12. Lord Jim (Joseph Conrad) 《吉姆老爷》约瑟夫.康拉德 13. The Adventures of Sherlock Holmes (Arthur Conan Doyle) 《福尔摩斯探案集》亚瑟·柯南·道尔14. A Passage to India (E. M. Forster) 《印度之行》E·M·福斯特 15. Robison Crusoe (Daniel Defoe) 《鲁滨逊漂流记》丹尼尔.笛福 16.Uncle Tom’s Cabin (Harriet Beecher Stowe)《汤姆叔叔的小屋》斯托夫人 17. Martin Eden (Jack London)《马丁·伊登》杰克·伦敦 18. Catch-22 (Joseph Heller)《第二十二条军规》约瑟夫·海勒 19. The Invisible Man (H.G. Wells) 《隐形人》 20. Sister Carrie (Theodore Dreiser) 《嘉莉妹妹》西奥多·德莱塞 21. Jude the Obscure (Thomas Hardy) 《无名的裘德》托马斯·哈代 22. The Old and the Sea (Ernest Hemingway)《老人与海》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23. An American Tragedy (Theodore Dreiser)《美国悲剧》西奥多·德莱塞 24. Great Gatsby (F. Scott Fitzgerald) 《了不起的盖茨比》斯各特·菲茨杰拉德 25. The Sun Also Rises (Ernest Hemingway)《太阳照样升起》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 26. The Woman Warrior (Maxine Hong Kingston) 《女勇士》汤亭亭 27. The Call of the Wild (Jack London) 《荒野的欢呼》杰克·伦敦 28. 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 (James Joyce)《青年艺术家画像》乔伊斯 29.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Oscar Wilde) 《格雷的画像》奥斯卡·王尔德 30. Mrs. Dalloway (Virginia Woolf) 《黛洛维夫人》维吉尼亚‧吴尔芙 31. To the Lighthouse(Virginia Woolf)《到灯塔去》维吉尼亚‧吴尔芙 32. The Catcher in the Rye (J. D. Salinger) 《麦田里的守望者》塞林格 33. The Grapes of Wrath (John Steinbeck) 《愤怒的葡萄》約翰·史坦貝克 34. Wuthering Heights (Emily Bronte) 《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 35.Sophie’s Choice (William Styron) 《苏菲的抉择》威廉·斯泰伦 36. Little Women (Louisa May Alcott) 《小妇人》露意莎.梅.奥尔科特推荐书目:37. Hamlet (Shakespeare)《哈姆雷特》莎士比亚 38. Romeo and Juliet (Shakespeare)《罗密欧朱丽叶》莎士比亚Othello (Shakespeare)《奥瑟罗》莎士比亚King Lear (Shakespeare)《李尔王》莎士比亚Macbeth (Shakespeare)《麦克白》莎士比亚The Merchant of Venice (Shakespeare)《维纳斯商人》莎士比亚 Twelfth Night (Shakespeare)《第十二夜》莎士比亚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Shakes peare)《仲夏夜之梦》莎士比亚 The Taming of the Shrew (Shakespeare) 《驯悍妇》莎士比亚Gulliver’s Travels (Jonathan Swift) 《格列佛游记》乔纳森.斯威夫特Vanity Fair (William M. Thackeray)The Red Badge of Courage (Steven Crane)《红色英勇勋章》斯蒂芬.克莱恩Go Down, Moses (William Faulkner) 《去吧,摩西》威廉·福克纳The Sound and the Fury (William Faulkner)《喧哗与骚动》威廉·福克纳Light in August (William Faulkner) 《八月之光》威廉·福克纳The Scarlet Letter (Nathaniel Hawthorne)《红字》纳撒内尼·霍桑 The Bluest Eye (Toni Morrison)《最蓝的眼睛》托妮·莫里森Beloved (Toni Morrison)《宠儿》托妮·莫里森The Color Purple (Alice Walker)《紫色》艾丽斯·沃克The Age of Innocence (Edith Warren) 《纯真年代》All the King’s Men (Robert Penn Warren) 《国王班底》罗伯特·佩·华伦Women in Love (D. H. Lawrence)《恋爱中的女人》.劳伦斯Heart of Darkness (Joseph Conrad) 《黑暗之心》约瑟夫.康拉德Middle March (George Eliot) 《米德尔马契》乔治.艾略特补充书目:1.The Good Earth (Pearl Buck)《大地》赛珍珠2.2. Pilgrim’s Progress (Paul Bunyan) 《天路历程》班扬3.3. Alice in Wonderland (Lewis Carroll) 《爱丽丝梦游仙境》路易斯·卡洛4.4. My Antonia (Willa Cather)《我的安东尼娅》薇拉·凯瑟5.5. Don Quixote de la Mancha (Miguel de CervantesSaavedrea)《唐吉诃德》塞万提斯6.6. The Canterbury Tales (Geoffrey Chaucer)《坎特伯雷故事集》乔叟7.7. Last of the Mohicans (James Fenimore Cooper) 最后的摩根战士》《詹姆斯· 费尼莫尔· 库柏8.8. Two Years Before the Mast (Richard Henry Dana)《七海豪侠》9.9. Crime an Punishment (Dostoevsky)《《罪与罚》陀思妥耶夫斯基10.10. The Hound of the Baskervilles (Arthur Conan Doyle)《福尔摩斯侦探小说全集》亚瑟·柯南·道尔11.11. The Three Musketeers (Alexander Dumas)《三个火枪手》大仲马12.12. Mill on the Floss (George Eliot)《弗罗斯河上的磨坊》乔治.艾略特13.13. The Reivers (William Faulkner) 《流氓好汉》威廉·福克纳14.14. Tom Jones (Henry Fielding)《汤姆·琼斯》亨利·菲尔丁15.15. Madame Bovary (Gustave Flaubert)《包法利夫人》福楼拜16.16. The Ret urn of the Native (Thomas hardy) 《还乡》托马斯·哈代17.18.The luck of Roaring Camp (F. Bret Harte)《咆哮营的幸运》布雷特·哈特Farewell to Arms (Ernest Hemingway)《永别了,武器》欧内斯特.海明威Good-bye Mr. Chips (James Hilton) 《万世师表》詹姆斯·希尔顿19.The Iliad and the Odyssey (Homer)《伊里亚特与奥德赛》荷马20.Les Miserables (Victor Hugo) 《悲惨世界》雨果21.Ramona (Helen Jackson) Portrait of a Lady (Henry James)《妇人的肖像》亨利·詹姆斯22.Sons and Lovers (D. H. Lawrence) 《儿子与情人》.劳伦斯23.Main Street (Sinclair Lewis)《大街》辛克来·刘易斯24.The Magic Mountain (Thomas Mann) 《魔山》托马斯·曼25.Of Human Bondage (Somerset W. Maugham)《人性的枷锁》索默斯特·毛姆26.Moby Dick (Herman Melville)《白鲸》赫尔曼·梅尔维尔27.Remembrance of Things Past (Marcel Proust)《追忆似水年华》马塞尔·普鲁斯特28.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Erich Maria Remarque)《新西线无战事》埃里希.马里亚. 雷马克29.Cyrano de Bergerac (Edmond Rostand) 《大鼻子情圣》艾德蒙德·罗斯坦德30.Ivanhoe (Sir Walter Scott) 《劫后英雄传》沃尔特·司各特plete Works (William Shakespeare) 《莎士比亚全集》威廉·莎士比亚32.The Jungle (Upton Sinclair)《森林王子》辛克萊33.War and Peace (Leo Tolstoy)《战争与和平》列夫·托尔斯泰34.Kristin Lavransdatter (Sigrid Undset) 西格丽德·温塞特35.Around the World in 80 Days (Jules Verne) 《80 天环游世界》儒勒·凡尔纳36.Ethan Frome (Edith Wharton) 《伊坦·弗洛美》沃顿·伊迪丝37.The Bridge of San Luis Rey (Thornton Wilder) 《圣路易斯雷的大桥》38.Look Homeward Angel (Thomas Wolfe)《天使,望故乡》托马斯·沃尔夫。

剑桥雅思9真题及解析Test1阅读(可编辑修改word版)

剑桥雅思9真题及解析Test1阅读(可编辑修改word版)

剑桥雅思9真题及解析Test1阅读(可编辑修改word版)
---------------------------------------
剑桥雅思9 阅读真题答案:
Question 1—7:F、NG、F、T、NG、T、NG
Question 8—13:(the) rich、commercial、mauve、(Robert)Pullar、France、malaria Passage1 整体分析
裁材说明文题
材人物介绍
主题介绍合成染料发明人威廉·亨利·珀金以及合成染料的发现过程
段落概括第一段珀金的生平以及兴趣介绍
第二段15 岁时进入皇家化学学院学习
第三段成为德国知名化学家霍夫曼最年轻的助手
第四段承担起寻找奎宁替代品的实验
第五段在实验中获得意外收获
第六段传统的天然染料存在的弊端第
七段意外获得可以染色的合成染料
第八段合成染料的命名以及前期的商业筹备
第九段合成染料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
第十段合成染料的价值及其对其他领域的贡献
雅思阅读重点词汇
考题精解
Question 1——7
题型:判断题TRUE/FALSE/NOT GIVEN
解析:判断题一般都是按照其在原文中出现的顺序排列,确定了第一个题目对应原文中的具体位置,即可向后直接寻找其他题目的答案。

该题型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所以应该是从第一段开始按照正序考查。

感谢阅读,欢迎大家下载使用!。

约翰·福尔斯..

约翰·福尔斯..

(2)萨拉· 伍德拉夫
①身份、外貌:萨拉长得并不好看,也很一般,但有着一头 美丽的金发。受过很好的教育,但家境贫寒,没有亲人。 ②谜一样的性格:不愿随波逐流,公然挑衅固有的伦理道德 观念,而被当时的主流社会所不容,对查尔斯也是若即若 离。 ③灰姑娘形象:萨拉她最初是塔尔博特夫人家的家庭教师, 后来受雇于波尔蒂尼夫人。波尔蒂尼夫人是家庭里的暴君 也是小镇道德的捍卫者,扮演着灰姑娘故事里的“后母” 角色,萨拉一半是仆人一半是被收养的小孩。 ④她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叛逆者,一个在思想观念和道德情操 上已步入20世纪的新型女性,一位与所处时代做抗争的女 权主义先驱。
查尔斯没有去旅馆找萨拉,他如期和蒂 娜举行了婚礼。婚后的生活并不幸福。查 尔斯偶尔会想念萨拉。萨拉的结局无人知 道。
第二个结局:
查尔斯去找了萨拉,两人发生关 系。萨拉失踪,两年后查尔斯找到了 她、向她求婚,萨拉拒绝,查尔斯临 走之前,萨拉让他见了两人的孩子, 一家团聚。
第三个结局:
时间倒退到查尔斯临走的时候,没 有出现孩子。查尔斯最后离开了莎拉, 一个人孤独的在河边走着,一边走一边 流泪。不知走向何方。
3.故事情节与人物关系:
故事发生在1867年的英国。富家子弟、化石 学业余爱好者查尔斯· 斯密森去小镇莱姆会见已经 与他定婚的欧内斯蒂娜· 弗里曼小姐。在海边,他 遇上被人称为“法国中尉的女人”的萨拉· 伍德拉 夫,据说这个女子“很堕落”。然而她身上那种 极富女性魅力的特殊气质使查尔斯为之倾倒。他 热烈追求萨拉,导致他与欧内斯蒂娜· 弗里曼的婚 约被解除,不过萨拉虽钟情于他,但对他若即若 离,最后竟不辞而别,等到查尔斯好不容易找到 她时,她却已经在一位名人的保护下,成了一个 强调自由和男女平等的“新女性”。
二 、 《 法 国 中 尉 的 女 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riting is the most difficult thing in the world and takes great courage."
(from The Magus, 1965)
"'I
must know the real truth, the truth beyond magic.' 'There is no truth beyond magic,' said the king. "
Life story

Birthplace Essex, England
Education Edinburgh University and New College, Oxford, studying German and French, especially the existentialists.
At one point the protagonist compares differences between written word and films:
"Images
are inherently fascistic because they overstamp the truth, however dim and blurred, of the real past experience, as if, faced with ruins, we must turn architects, not archeologists. The word is the most imprecise of signs. Only a scienceobsessed age could fail to comprehend that this is its great virtue, not its defect.“ Daniel is engaged to Nell but he realizes that he loves his sister Jane.
"Being head boy was a weird experience," confessed he. "I suppose I used to beat on average three or four boys a day.... Very evil, I think. Terrible system."
John Fowles
(1926-2005)
English
novelist and essayist, master of layered story-telling, illusionism, and purposefully ambiguous endings.
JOHN FOWLES (1926-2005)
Adaptation
Jud
Kinberg and John Kohn, former television writers, purchased the screenrights of the book before its publication. William Wyler agreed to direct the picture. "I found I couldn't put the book down," he recalled.
DANIEL MARTIN (1977)
was
about an English screenwriter's search for himself in his past. But the work is also full of observations on aesthetics, philosophy, cultural histor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cheology, myth. Fowles described Daniel Martin as "a very long novel about Englishness."
John
Fowles, who found the script "a pleasant surprise," doctored some dialogue. Wyler also followed Fowles's suggestion and eliminated all the background music in the kidnap sequence. The French composer Maurice Jarre scored the film.
The
narrative alternates between the viewpoints of the two protagonists, Freddie Clegg, is in his middle twenties, orphaned child, and a collector of butterflies. After winning a national football lottery, he uses his winnings to purchase a secluded Tudor mansion with a fortresslike cellar.
Other jobs Military service; taught English abroad (including in Greece, an experience which provided him with material for The Magus).
Fowles
was educated at Alleyn Court School and Bedford School. Later Fowles regretted that as a captain of prefects at Bedford School he allowed himself to exercise tyranny over the younger boys.

He kidnaps and imprisons a young woman, Miranda Grey, a lively art student. The strongwilled Miranda, whose name refers to Prosperos daughter in Shakespeare's play The Tempest, keeps a diary, records their conversations, and plans her escape, while Clegg wants to win her "respect." She gains small victories, calls Freddie "Caliban", and dies without her freedom. At the finale the collector plays with the idea of repeating his performance.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used also elements The Tempest. It is a story about Nicholas Urfe, who escapes his latest love affair on the Greek island of Phraxos. There he meets the demonic millionaire Maurice Conchis, and falls in love with Lily, Conchis's dead fiancée or an actress portraying her. Conchis is the master of magic and hallucinations in the "Godgame", which leads gradually Urfe to deeper self-knowledge and re-birth. "All my life I had turned life into fiction, to hold reality away," Urfi says. Finally Urfe breaks free from Conchis's power.
Recommended works
The
Magus(1965) , 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1969)
The Magus(1965)
impressive
and exasperating by turns, is his most ambitious novel ("I fell into almost every trap awaiting the tyro writer", Fowles admits).
works
As
a novelist Fowles made his debut with THE COLLECTOR (1963), a mixture of thriller and an analysis of class conflict. gained a huge success and since its publication Fowles devoted himself entirely to writing.
In the murder mystery A MAGGOT (1985)

Fowles returned to the layered structure of The Magus. A group of five people travels in Devon in 1736. After a night's lodging, they continue their journey - and disappear. An investigation starts, three members of the group are found, but their testimonies lead to a miracle and a disturbing vision of a contact with travelers from the future. Although Fowles's atheistic view is obvious, he also gives room for a religious interpretation of the mystical event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