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1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习题 人民版必修3

合集下载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1课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课后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3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1课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课后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3

第1课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学业达标]1.1956年6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陆定一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后,“双百”方针得到正式的确定。

“双百”方针的确立( )A.消除了文艺领域的分歧B.意在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热情C.表明党的执政方针改变D.得益于广大知识分子的支持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双百”方针意在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促进文艺和学术的繁荣,故B项正确。

“双百”方针允许文艺领域的分歧和争论,故A项错误;“双百”方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工作的基本方针,也是指导科学研究的基本方针,并不是党的执政方针,故C项错误;“双百”方针是中共中央根据现实需要制定的,D 项错误。

2.“双百”方针使广大文艺工作者有一种“如沾春雨,如坐春风”之感,整个文艺界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

这是因为“双百”方针( )A.激励了人们的创新精神B.破除了文艺意识形态限制C.强化对社会主义的歌颂D.体现了自由主义的创作风格答案 A解析在“双百”方针的鼓舞下,文学艺术界的许多作家、艺术家,扩大生活视野,开拓新的题材和主题,采用多样化的体裁与表现手法,取得了累累硕果,与材料中“整个文艺界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相符,故A项正确。

“双百”方针并未能坚持贯彻下去,由于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到来,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一些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故B项错误;“文化大革命”导致文艺园地百花凋零,故C项错误;“双百”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但不等于自由主义,故D项错误。

3.有位在华的苏联学者不同意毛泽东关于孙中山世界观的论点,有人提议把这一事件通报给苏联驻华大使。

毛泽东回复道:“我认为这种自由谈论,不应当去禁止。

这是不同意见,什么人都可以谈论,无所谓损害威信。

”这充分表明毛泽东( )A.在学术界提倡百家争鸣B.在国际交往中的高度自信C.在学术界提倡百花齐放D.坚定地倒向社会上义阵营答案 A解析材料中毛泽东的回复说明他认为在思想上要允许存在争议,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5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1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5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1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一、基础巩固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毛泽东提出了“双百”方针。

该方针提出的历史背景是( )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B.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C.“文化大革命”开始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56年,因此符合条件的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故选A项。

2.1956年毛泽东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主要区别是( )A.目的不同B.内涵不同C.表现不同D.作用不同3.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旨在( )A.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B.强调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C.提高人民群众文艺水平D.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目的不符。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历经曲折,成果丰硕。

在国庆十周年电影展览中,共展出35部电影,其中大部分为1956年拍摄的,被称为“难忘的1956年”。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双百”方针的提出B.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高涨C.文艺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D.文艺界出现繁荣局面年“双百”方针的提出,促进了电影事业的发展,故选A项。

5.以下最能体现“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艺方向的是( )A.“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B.“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办好样板戏,服务工农兵”,服务工农兵”是这一错误在文艺领域的体现,故D项正确。

6.1977年左右,以《班主任》《伤痕》为代表,集中涌现了一批展示“文化大革命”给人们造成精神创伤的控诉性小说作品,这一创作潮流被命名为“伤痕文学”。

这种现象反映出(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B.文艺领域开始清算“左”倾路线C.掀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1978年召开的,故A项错误;“伤痕文学”是展示“文化大革命”给人们造成的精神创伤,这是清算文艺上的“左”倾错误,故B项正确;掀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故D项错误。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后习题:专题五 一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后习题:专题五 一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含解析

专题五ZHUANTIWU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一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课后篇巩固探究一、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学艺术创作的主旋律是( )A.推进近代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变B.揭示社会矛盾,真实反映社会各阶层状况C.讴歌人民共和国,颂扬祖国的革命和建设风貌D.以歌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题材为主2.1956年,《文艺报》刊载了丁聪、方成、华君武等老一辈漫画家集体创作的《万象更新图》,这幅画还配有袁鹰、马铁丁、袁水拍合作的解说诗——《作家们,掀起一个创作的高潮!》。

在该画中,有名有姓的作家就有一百多人,如:茅盾、老舍、周扬、巴金、冰心、赵树理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作家杨沫所著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与《万象更新图》的创作时代背景不同B.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等“样板戏”与《万象更新图》的创作背景相同C.反映了文艺工作者投身于火热的创作生活,有力地贯彻了“双百”方针D.在“双百”方针鼓舞下所体现的这种蓬勃发展势头得到长期延续“1956年”“作家们,掀起一个创作的高潮”,可推断与“双百”方针有关,故C项正确。

《青春之歌》创作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红灯记》等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样板戏”,故A、B两项错误。

由于政治运动扩大化,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到来,“双百”方针未能坚持贯彻下去,因此D项错误。

3.1956年,毛泽东两次观看昆曲名剧《十五贯》,之后《人民日报》首次为一场戏剧演出刊发社论,称赞其“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

当时昆曲复兴的主要原因是( )A.“双百”方针的贯彻B.昆曲名剧的涌现C.大众舆论的吹捧宣传D.“教育大革命”的推动4.1949年6月16日,中国民主同盟机关报——《光明日报》在北平创刊,右上角的报头是自上而下的四个黑顿顿的颜体楷书,由民盟副主席兼任社长的章伯钧的妻子李建生填写;后来,由于章伯钧被打成“右派分子”,1958年元旦报头被替换成沈钧儒题写的红彤彤、似有欧体风格的行楷;1967年元旦报头被替换成毛泽东的墨迹。

历史必修必修ⅲ人民版5.1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练习

历史必修必修ⅲ人民版5.1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练习

历史必修必修ⅲ人民版5.1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练习课时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根本保证。

“百家争鸣”主要针对()。

A、艺术领域B、政治领域C、经济领域D、学术领域解析此题考查“双百”方针的内容。

在学术领域允许多种观点同时并存,允许争鸣,应选D。

答案D2、“现在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

对毛泽东的这句话理解错误的选项是()。

A、春天是指伟大新中国的建立B、文艺学术思想可以自由发展C、无论什么思想都可以自由传播D、坚持“百花齐放”对社会主义发展有利解析C项说法太绝对,自由是在宪法许可范围内的自由,不是绝对的。

答案C3、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旨在()。

A、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B、强调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C、提高人民群众文化水平D、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解析“双百”方针提出是在1956年,当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为了使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毛泽东提出了“双百”方针。

答案D4、“到1956年初……党内对知识分子仍然存在比较严重的宗派主义,学术研究存在‘舆论一律’的严重制约,学习苏联经验存在严重的教条主义倾向。

……迫切需要制定一个正确领导科学和文艺工作、妥善处理各种关系的总方针。

”对此,毛泽东提出()。

A、“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B、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C、文艺工作者到农场“改造”,接受“再教育”D、“坚决进行一场文化战线上的社会主义大革命”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956年初”的限定。

A项提出于改革开放后,C、D两项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事件或言论。

答案B5、观察右图(《曲阜孔庙的塑像被砸毁》),图中现象的发生说明()。

A、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文化需要破旧立新B、儒家思想已失去了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C、“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大批文物惨遭洗劫D、新时代需要对孔子的形象重新进行更新解析图片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红卫兵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对文物的巨大破坏。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5-1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测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5-1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测试

5.1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测试)一、填空题1、新中国成立后,⑴万象更新,激发了⑵的创作热情。

2、⑶初步建立和⑷展开,开始⑸的探索。

3、⑹年月,毛泽东在⑺会议上提出⑻“”的方针。

这一方针又被称为⑼“”方针。

在艺术问题上〔10〕,在学术问题上〔11〕调动一切〔12〕建设社会主义①文学:〔13〕②电影:〔14〕4、成就③戏剧:〔15〕④音乐舞蹈史诗、歌剧、芭蕾舞剧:〔16〕5、文化艺术再现勃勃生机二、选择题1.“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不包括()A.《共同纲领》提出发展人民的文艺事业B.“文革"的爆发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D.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逐步开展2.在“双百”方针的影响下,文学创作出现繁荣的局面,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文艺作品的是()A.《红岩》B.《龙须沟》C.《红旗谱》D.《谁是最可爱的人》3.下列是“文革”中文化艺术惨遭摧残的起点的是()A.《文汇报》发表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B.江青在上海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C.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五一六通知’’D.“二月纲领”的提出4.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向是()A.“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C.“洋为中用,古为今用”D.培养“四有”公民5.“二为”方向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来的()A.中国文艺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会B.中国文艺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C.中国文艺工作者第五次代表大会D.十一届三中全会6.国家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而创立的奖项是()A.“鲁迅文学奖”B.“茅盾文学奖”C.“五个一工程奖”D.“庄重文文学奖”7.下列哪一措施不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A.“双百”方针的提出B.“二为“”方向的提出、C.“二月提纲”的起草D.破除“四旧”三、简答题:1、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学艺术创作相关内容谈谈这一时期创作的主要特点?2、分析文革期间文艺遭摧残的原因。

3、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哪两个高峰?简析这两个高峰产生的主要原因。

5.1《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试题(人民版选修一)

5.1《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试题(人民版选修一)

1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合作:学习要点提炼我思我在——合作从沟通、探究、发现开始1.新旧交替时期,创建新中国的文化事业,成为摆在新中国文化艺术拓荒者们面前的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他们遵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在“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的口号下,激情澎湃地讴歌新生的人民共和国,讴歌祖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

2.为了使文化事业适应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以后,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这一方针被称为“双百”方针,它汲取了中国历史上学术与文化发展的经验,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3. “双百”方针在文艺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文艺工作者紧跟时代,适应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创作了一大批反映时代变化和新人物、新思想的文艺作品,取得了巨大成就:文学方面,有长篇小说《红岩》、《红日》、《红旗谱》、《保卫延安》、《林海雪原》、《创业史》等,报告文学有《谁是最可爱的人》,诗歌《雷锋之歌》等;艺术方面,有电影《上甘岭》、《南征北战》、《英雄儿女》、《青春之歌》、《李双双》、《五朵金花》、《早春二月》等深受观众喜爱的作品,有《龙须沟》、《茶馆》、《蔡文姬》、《关汉卿》、《文成公主》、《洪湖赤卫队》等优秀剧目,有具有民族特色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有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等。

这些文艺作品展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是新中国文艺发展道路上第一个高峰中的精品。

4. 十年动乱从文化领域开始,1965年11月,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中共中央出台《关于当前学术讨论的汇报提纲》,试图对学术批判中出现的“左”的倾向适当加以约束。

林彪委托江青在上海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形成的《纪要》,鼓吹要“坚决进行一块文化战线上的大革命”,这成为“文革”中文学艺术惨遭摧残的起点。

新高中历史 专题五 一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同步练习 人民版必修3

新高中历史 专题五 一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同步练习 人民版必修3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课程标准] 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1.背景(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________》规定:“提倡文学艺术为人民服务,启发人民的政治觉悟,鼓励人民的劳动热情。

”(2)随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逐步展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迅速发展中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成为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

2.提出: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__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强调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3.意义:是建设__________________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调动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热情,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

二、“十年动乱”与文化凋零1.文化典籍遭毁灭:“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在“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破除“四旧”的声浪中,无数优秀的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大量国家文物遭受洗劫。

2.文化名人受迫害:“文化大革命”中,在江青等破除“文艺黑线专政”的鼓噪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化艺术成就被一笔抹杀,大批文化界知名人士受到严酷的政治批判,有的甚至被迫害致死。

许多中外优秀文艺作品被贴上了“封、资、修”的标签,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剧种、剧目和文艺形式被勒令停止上演。

文艺工作者被下放到农场、干校“改造”,接受“再教育”。

3.文艺创作万马齐喑:文化园地百花凋零,戏曲电影中只有所谓的“样板戏”一枝独秀。

三、文化事业的繁荣1.方向:1979年10月,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邓小平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措施:国家相继设立了一批文化艺术奖项,如“鲁迅文学奖”和“____________”,“五个一工程”奖,以及电影、戏曲艺术方面的政府奖等。

人民版必修三51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练习题

人民版必修三51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练习题
7.2021年10月15日,主席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坚持“双百”“二为”政治方向。“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两个方针使用的领域分别是
A.意识形态与科学技术
B.文学艺术与意识形态
C.文学艺术与学术问题
D.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故本题应选C项。
【解析】
【详解】
(1)结合材料“喜乱弹盖吴音繁缛,······不茫然不知所谓。”及教材《古雅的昆曲》可知昆曲片面追求旋律性、音乐性的表现力,但词文复杂,牺牲了文学性和戏剧性,一般群众往往不能理解说唱内容,是昆曲的致命弱点。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2)背景:结合题干中提到的时间及艺术创作振兴的特点可知其与20世纪50年代提出“双百方针”有关,根据相关所学知识可得出“双百方针”的提出促进了文学事业的繁荣。
【答案】(1)特点:在西方文化冲击影响下,出现新旧、中西文化碰撞、融合的局面;从学习西方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中国近代文化发展带有阶段性和递进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版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 1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习题人民版必修3一、“双百”方针与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1.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向时代学习,向人们学习”的口号激发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

(2)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______________基本建立。

(3)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成为国家建设面临的迫切任务。

2.提出:1956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3.含义:在艺术问题上“__________”,在学术问题上“__________ ” 。

4.历史意义:是建设新中国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

5.成果:这一时期的文艺成就。

1.(2)社会主义制度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应用思考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学艺术创作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应用思考: (1)数量上:作品众多,体裁广泛。

(2)内容:以热情讴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内容为主,反映了时代的变化。

(3)方针上: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4)形式上: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相结合。

►应用示例在1956年如果正确执行“双百”方针,以下现象应该被允许的是( )①宣传唯心主义观点②反对唯心主义观点③批判斯大林的错误④宣传基督教信仰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④应用示例:D二、“十年动乱”与文化凋零1.“十年动乱”。

(1)导火线:1965年11月,《评新编历史剧〈________〉》的发表。

(2)1966年2月的上海“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江青鼓噪“文艺黑线专政论” ,文学艺术惨遭摧残开始。

2.文化凋零。

(1)原因。

①红卫兵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②江青等“四人帮”批判、迫害文艺工作者。

(2)表现。

①优秀文化典籍遭破坏,国家文物遭摧残。

②优秀文艺人士遭迫害甚至被迫害致死,全国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③中外优秀作品禁演,文艺创作万马齐喑,“________”流行。

二、1.(1)海瑞罢官2.(2)③样板戏♨应用思考“文化大革命”中文艺事业遭到摧残的表现有哪些?应用思考:(1)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导致优秀文化典籍遭破坏,国家文物遭摧残。

(2)全国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优秀文艺人士遭迫害甚至被迫害致死。

(3)中外优秀作品禁演,文艺创作万马齐喑。

(4)八亿人口八个样板戏。

►应用示例山东曲阜孔庙里的塑像被砸毁是在( )A.五十年代 B.六十年代初C.“文革”期间 D.1978年以后应用示例:C三、文化事业的繁荣1.背景。

(1)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始。

(2)1979年10月30日,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3)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向的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化艺术再现勃勃生机。

(1)文艺创作硕果累累。

(2)一批文化艺术奖项的设立。

3.体育成就举世瞩目。

(1)1979年中国重返奥委会。

(2)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______获奥运会第一金。

(3)1992年和1996年,巴塞罗那和亚特兰大两届奥运会上,中国均夺得了16枚金牌,居金牌榜第四位。

(4)__________年,北京申奥成功。

三、1.(3)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3.(2)许海峰(4)2001♨应用思考1.如何理解“双百”方针对推动我国文学艺术发展的重要性?应用思考1:(1)从文学艺术作品题材、形式、风格和表现方法的多样性看,只有提倡题材多样性和各种艺术形式风格的自由竞争,才能更好地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才能促进文学的繁荣。

(2)从作家的创作个性看,在文学艺术创作中,作家的个性气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使作家具有独特的感受力,影响作家的选材范围,对作家艺术构思中的想象、情感活动的独特性起重要作用,对作家艺术传达方式和手法的独特性产生直接影响。

因此只有充分尊重作家的创作个性,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才干。

(3)从人民群众的需要来看,广大群众的艺术爱好和审美需要是多种多样的,要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学作品的多样性要求,这就要鼓励作家创造出不同形式的、不同风格的作品。

总之,只有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通过不同题材、不同艺术风格与形式的作品自由竞争,才能使社会主义的文艺园地呈现出欣欣向荣、百花争妍的局面。

►应用示例1.关于“双百”方针提出的基础,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民族资产阶级改造成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基础上提出的B.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阶级矛盾仍很尖锐的基础上提出的C.在人民迅速发展经济的迫切要求的基础上提出的D.在人民迅速发展文化的迫切要求的基础上提出的应用示例1:B♨应用思考2.归纳新中国文学艺术事业发展的经验教训。

应用思考2:“双百”方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坚持这一方针,才能促进文化艺术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因此我们要做到:(1)文艺要为人民服务。

(2)允许文艺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3)要坚持正确的文艺创作思想。

(4)勇于艺术创新。

►应用示例2.“双百”方针提出后,在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表现在( )①生活视野扩大,反映新的题材和主题的增多②体裁和表现手法多样化③小说、散文、电影、音乐等硕果累累④文艺期刊大量增加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应用示例2:A⊙课堂点睛试用“三个一”(即一个生机勃勃、一个挫折、一个春天)归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三个阶段。

1.“双百”方针提出:学术文化生机勃勃。

2.十年“文革”:遭遇挫折。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迎来文学艺术的春天。

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以下四幅题词,属于毛泽东为科学文化工作的题词是( )1.B2.右图是1957年周恩来总理观看绍剧《闹天宫》后,怀抱演员六小龄童的留影。

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繁荣景象的一个缩影。

出现这一繁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B.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推动D.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高涨2.C3.毛泽东在1972年曾对当时的文化局面感叹道:“连百花齐放都没有了!”这一文化局面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经济建设重于文化建设B.科教落后影响文化发展C.政治斗争影响文化建设D.人才缺失导致文化断层3.解析:从材料的时间“1972年”即可判断此时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因为政治斗争,“左”倾错误,影响了文化发展。

答案:C4.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4.D5.邮票是国家的名片,还具有历史档案的功能。

右图是标题为《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胜利万岁》系列邮票的一张,根据所学知识,此邮票应该发行于( )A.过渡时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以来5.解析:从标题《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胜利万岁》的“革命”两字看出已不是“双百”方针执行时期,是“文化大革命”时期。

答案:C6.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植物学家胡先骕因批驳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

周恩来闻之,讲话指出:“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他辩护,我们应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

对一切科学,都要这样。

”周恩来的这些话( ) A.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B.说明当时国内人们不尊重科学C.体现了“双百”方针的基本精神D.明确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6.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20世纪50年代文艺发展主要原因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周恩来的这些话反映了文艺、科学领域坚持“双百”方针的思想。

答案:C7.“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的客观要求。

”这里“客观要求”指的是( )A.发展科技文化B.确立社会主义制度C.避免学术问题政治化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7.解析:注意题干的“客观要求”。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针对科技文化领域提出的方针,故A项正确。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是“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避免学术问题政治化是“双百”方针在实施过程中的教训,“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是在20世纪90年代。

答案:A8.谭其骧在1994年说:“当前我国在经济上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政策,理所当然,在文化上也应该采用同样的政策。

”文化上的对内搞活政策,主要指的是( ) A.三个代表 B.“五讲”“四美”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三个面向8.解析:文化的发展指的是文学、艺术、学术方面的自由发展,指的是中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政策。

答案:C9.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向是( )A.“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C.“洋为中用,古为今用”D.培养“四有”公民9.解析:本题为识记题。

考查“二为”方针。

答案:A10.国家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而创立的奖项是( )A.鲁迅文学奖 B.茅盾文学奖C.“五个一工程”奖 D.金鸡奖10.解析:本题为识记题。

答案:B二、材料解析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有许多学说自由争论。

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不干涉他们。

在刊物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毛泽东材料二材料三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问题:(1)结合材料一,指出毛泽东的言论从根本上反映了“双百”方针的实质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这造成了什么影响?(3)材料三与材料一有何内在联系?(4)通过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认识?11.解析:本题考查对“双百”方针执行过程的情况的了解和认识。

答案:(1)反映了“双百”方针的实质就是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前提下,承认社会主义文化的多层和多样格局。

(2)反映了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后,“双百”方针的贯彻遭到了严重破坏和损害。

影响:导致许多热爱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蒙冤受屈,长期受到歧视和压抑,严重损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文艺界出现“百花凋零”的局面,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也基本停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