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初二阅读竞赛题
逍林初中初一初二年级阅读竞赛试卷

逍林初中初一初二年级阅读竞赛试卷(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积累与运用(30分每一填空1分每一选择2分)1. 我国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唐宋时期著名的八大家是:苏洵、、苏辙、、曾巩、柳宗元、欧阳修、。
2. 写出与下列成语有关的人物。
①先忧后乐——()②不为五斗米折腰——()③悲欢离合——()④醉翁之意不在酒——()3. 我们常说的“四书、五经”中的“四书” 是指、、、。
4.《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位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 .这部书中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故事的名称:5..陆游晚年,壮志未酬,但爱国热忱丝毫没减,他在《诉衷情》中说:“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与此中心思想相同的还有他另外的两句诗是:,。
6.“先生常充左翼先锋,呐喊欲驱长夜黑”这是一幅纪念联的上联,联中纪念的名人是,他的原名叫。
7.对对子:上联:绿草青青重环保下联:8.“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语不惊人死不休。
”是那两位诗人的自况?()A.孟郊、李白B.贺知章、杜甫C.贾岛、杜甫D.孟郊、陆游9. 4.下列诗句中“木”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花木成畦手自栽B.向阳花木早逢春C.道狭草木长D.木落雁南度10.宋词和元曲中分别有“词牌”和“曲牌”,下列各项中属“曲牌”的是()A、浪淘沙B、水调歌头C、天净沙D、西江月11、下列古代的文化典籍中,以书房命名的一项是()A、《聊斋志异》B、《杜工部集》C、《稼轩长短句》D、《临川先生文集》12.根据语境,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唐诗宋词是一座巍巍丰碑。
在这里,你能找到“大江东去”的豪放,也能找到“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能听到“磨损胸中万古刀”的愤懑呐喊,也能听到“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浅吟低唱。
在这里,有的报国志,也有的故乡情;有的江南春景,也有独上西楼的凄清秋色……它们共同托起的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珠穆朗玛。
初中语文阅读竞赛试题

初中语文阅读竞赛试题一、阅读理解(共40分)(一)现代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春天的早晨》春天的早晨,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轻轻地洒在床边。
窗外,鸟儿的叫声清脆悦耳,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花香的清新,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
1. 文章中描述的是哪个季节的早晨?(2分)2. 阳光是如何进入房间的?(2分)3. 窗外的鸟儿叫声有什么特点?(3分)4. 空气中的味道是怎样的?(3分)5. 作者通过描述春天的早晨,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10分)(二)古诗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6-10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分)7. 诗中提到的“岱宗”指的是什么?(3分)8. “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是什么意思?(3分)9.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10. 这首诗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7分)二、文学常识(共20分)11. 请列举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及其作者。
(4分)12. “诗经”中的“风”、“雅”、“颂”分别指的是什么?(6分)13. “赋”、“比”、“兴”是古代诗歌的三种表现手法,请解释它们的含义。
(6分)14. 请简述“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及其主要贡献。
(4分)三、写作(共40分)15. 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挚,语言流畅。
(40分)【作文提示】在写作时,可以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描述春天的景色、气候、动植物的变化,以及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情感体验。
注意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使文章富有感染力。
【结束语】本次初中语文阅读竞赛试题旨在考查同学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常识掌握情况以及写作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作答,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祝同学们取得优异的成绩!。
年初中语文八年级阅读竞赛试卷

年初中语文八年级阅读竞赛试卷一、阅读(分)()我长大了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
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
”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
”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
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
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
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
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才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
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
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
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
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
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
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
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
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初二语文阅读竞赛试题参考答案

初二语文阅读竞赛试题参考答案(一)扬州个园〔16分〕1、四季假山堆叠精巧。
〔2%〕2、①春山:修竹繁茂,石笋参差;②夏山:浓荫环抱的荷花池畔;③秋山:山势巍峨,峰峦起伏,古柏斜伸,红枫遍植,钟乳石挂,石桥俨然;④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山脉、山顶“终年积雪〞。
〔4%〕3、空间顺序。
〔2%〕4、说明方位,同时也把四季假山有机连为一体。
〔2%〕5、春山用湖石,夏山用太湖石,秋山用黄土石,冬山用白色石英石。
这样用石料,较好地考虑到季节的特点和给人的感受。
〔4%〕6、总——分——总。
〔2%〕(二)丰子恺作画〔12分〕7、画好画,不能光凭想象,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
〔三个要点“不能……〞“必须……〞“应该……〞缺一扣一分〕〔2%〕8、B.〔2%〕 9、父亲说到做到。
〔2%〕10、第二件事:父亲讲杜处士画斗牛图的故事,教育我们画画要仔细观察和向人请教。
第三件事:父亲到河边实地考察后画“背纤图〞。
〔4%〕11、这里强调了请教对象的广泛性。
无论做什么工作,也不管地位上下、年龄大小,都可以作为请教的对象。
〔答到“请教对象广泛〞即可〕〔2%〕(三)茶花〔22分〕12、第一自然段:茶花是我国的名贵花木。
第二自然段:我国的茶花成了世界性的名花。
第三自然段:茶花在我国的栽培和它们的形状、寿命。
第四自然段:茶花的习性。
第五自然段:茶花的实用价值。
〔5%〕13、“每当辞旧迎新的日子,它植株矫健,枝叶繁茂,花团锦簇,鲜艳夺目,给人们带来无限的生机和盎然的春意〞〔或茶花既有欣赏价值,又有实用价值〕〔2%〕14、不可以,因为换成“其他〞就成了茶花开花期最长了,与实际不符。
〔2%〕15、甘宁,傅礼士。
〔2%〕16、不能,因为“欣赏价值〞承上,应在前;“实用价值〞是启下,应在后。
〔2%〕17、说明茶花的寿命很长。
〔2%〕18、①具有抗烟尘和有害气体的功能。
②可作药用。
③茶花种子可榨油。
④木材可以作雕刻和制造农具的材料。
华湖中学初二级阅读竞赛试题

华湖中学初二级阅读竞赛试题班级:姓名:得分:一、阅读能力(共12分)1、滨海市的电话号码将由六位升至七位,参照下表的内容,试用尽量简洁的文字说明升位的方法。
(4分)原电话号码原电话号码升位后的电话号30xxxxx码答: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空白处。
(2分)参观大沽口,最吸引我的是那座历经沧桑的古堡。
枪身还隐约染着红血迹枪口似乎是愤怒的火焰。
沿着堡垒的废墟,我们似乎还能找到当年反英烈士的足迹;面对汹涌的大海,聆听似乎仍在呼应着先辈们英勇杀敌的怒吼。
(斑驳的、破旧的、陈旧的;黑暗的、闪亮的、明亮的;闪烁的、反射的、喷射的;望着的、望着的、寻找的)3。
修改下列句子中带下划线的部分,使其与未划线部分重叠。
(2点)石头之间有细脉,如线和线;池塘里波光粼粼的蓝色波浪像织锦。
替换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仿照例句,发挥想象,在下列枝线上把句子补充完整,每句补写部分不得超过10个字。
(任选两句作答;4分,每句2分。
)事业:生活是建筑史上的一块砖友谊说:生活是帮助别人攀登的梯子。
奋斗说:生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书真好39xxxxxxx4xxxxxx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从祖父那里听说,打开书读更多的书是有益的。
听了这话,我含糊地点了点头。
当我长大后,我知道打开一本书是有益的。
直到那时我才明白祖父说那句话的意思。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科学文化知识。
这些知识来自哪里?他们大多来自书本。
在当今社会,没有丰富知识的人很难找到“出路”。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一些没有多少文化的人以他们微薄的家产、勇气和“微薄的智慧”致富并成为“暴发户”,但今天他们却在一个接一个地衰落。
为什么?因为他们毕竟没有多少文化,他们只能“爆发”一段时间。
初一初二语文综合能力竞赛试题.doc

初一 /初二语文综合能力竞赛试题(初一、初二年级试题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一部分:阅读积累(30分)一、选择题(20分,每题2分)1.下面作家及其作品中,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一项是() A. 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C.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2. 对下面外国小说的作者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汤姆嗦亚历险记》的作者是司汤达 C.《雾都孤儿》的作者是狄更斯3. “茅盾文学奖”是中国第一次设立的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学奖,是中国当代长篇小说的最高文学奖项之一。
下列作品中未获“茅盾文学奖”的是()。
A.路遥《平凡的世界》B.陈忠实《白鹿原》C.阿来《尘埃落定》D.曹文轩《草房子》 4.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名字是谁起的?() A.太上老君 B.玉皇大帝 C.唐僧 5. 鲁滨逊在荒岛上用什么方法计算日子?() A.数石子儿 B.日历 C.数草棍儿 6. “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是谁说的() A.刘备B.孙权C.诸葛亮D.曹操 7.反对招安、大闹忠义堂的两位好汉是( ) A.鲁智深、武松B.林冲、李逵C.武松、李逵D.花荣、林冲 8. “金玉良缘”指的是() A.贾宝玉、林黛玉 B.贾宝玉、薛宝钗 C.王熙凤、贾琏 D.贾 宝玉、秦可卿9. 以下哪个成语是关于匡衡的?() A.悬梁苦读 B.凿壁偷光 C.卧薪尝胆 D.映雪囊萤 E.引锥自刺 10. 古人的“字”、“号”,来由不一。
下列关于古人“字”、“号”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苏轼自号“东坡居士”,乃因其谪居黄州,筑室于东坡之故。
B. 白居易自号“香山居士”,乃因其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故以其名自称。
C. 岳飞字“鹏举”,乃因其名“飞”,而以连义推想的“鹏举”为其字。
D. 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是以家中穷困,只有六样东西,以此来取号,表达了典 型的文人情趣。
二、填空题(10分,每空1分)B.海明威《老人与海》 D.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o B.《复活》的作者是列夫托尔斯泰 D.《哈姆雷特》的作者是莎士比亚D.菩提祖师D.刻木为记11.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之一。
中学生阅读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

中学生阅读知识竞赛试题(适合于七-九年级)【温馨提示】:本试卷全部为标准化试题,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号后面选择合适的答案,并涂黑。
本试卷共60小题,每题2分,共120分。
一、单选题(共45题,每题2分,共90分)1、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人类遗存是下列哪一项?………………………………………………【】A.山顶洞人B.半坡人C.元谋人D.北京猿人2、中国古代历代王朝的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官吏选拔制度,从隋唐到明清主要实行__制度。
【】A.科举B.九品中正制C.察举D.禅让3、我国历史上的六大古都指的是北京、西安、洛阳、___ 、___ 、___。
………………………【】A.天津南京杭州B.开封南京杭州C.寿春南京杭州D.寿春庐州杭州4、“一门三文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是指谁?…………………………【】A.班彪、班固、班超B.杜甫、杜牧、杜苟鹤C.曹操、曹植、曹丕D.苏洵、苏轼、苏澈5、我国古代为何称妇女为“巾帼”?……………………………………………………………【】A.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B.源于一个叫做巾帼女子的典故C.妇女戴的头巾叫做“巾帼”D.妇女善于织造6、"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哪一历史人物的故事……………………………………………………【】A.尧B.夏启C.禹D.舜7、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A.《诗经》B.《史记》C.《论语》D.《春秋》8、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指的是哪个风景区………………………【】A.普陀山B.庐山C.黄山D.九华山9、《邹忌讽齐王纳谏》提到“邹忌修八尺有余”,依据今天的度量标准,我们推测邹忌的身高最低在以上。
…………………………………………………………………………………………【】A. 2米B. 2.1米C. 1.8米D. 1.9米10.中国是个文明古国,音乐的发展也有悠久历史,但古乐曲是五声音阶,同西方的七声音阶有别。
【精品】初一阅读竞赛试题

初一阅读竞赛试题初一阅读竞赛试题一、按要求表达:[4分]1.下则故事,用一句话概括你从这则故事中受到的启发。
(不超过15个字)一个农夫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把三个儿子叫到身边,对他们说:"我要死了,我想告诉你们一件事--在我们的葡萄园下面埋着宝贝。
所以,我希望你们等我死后,翻一翻土,把它找出来吧。
"爸爸死后,儿子们拿着锄头在葡萄园里挖呀挖,但没有找到宝贝。
当年,葡萄却获得了丰收。
2.读下面一段话,说说它反映了当地的一种什么样的社会情况。
(不超过12个字)"祖上以打猎为生,爷爷以卖木柴为生,父亲以卖劈柴为生,儿子以卖根雕为生,孙子以卖黄沙为生。
"二、阅读冰心的《纸船》,回答3~5题:(7分)3.下边句子中的"/"和"·"分别表示朗读的节奏和重音,哪一句不恰当() [2] A.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C.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D.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4.作者用叠纸船、漂纸船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寄托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假如诗人的母亲在梦中见到这只小船,她会想些什么?试以"母亲"的口吻把它写出来。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阅读下面的小诗,补写第二小节空缺的内容,使之与一、三小节保持连贯。
[2分]小时候,母爱融在乳液里,吮着它,香甜甜。
上学后,母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初二学生阅读竞赛试题
一、选择题。
(10分)
1.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我国人民都要过端午节,这个风俗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
A.孔子
B.屈原
C.陆游
D.杜甫
2.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写的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歌颂的人物是()
A.项羽
B.文天祥
C.戚继光
D.岳飞
3.《老人与海》的作者是……………………………………………………()
A.笛福
B.海明威
C.巴尔扎克
D.狄更斯
4.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A.《离骚》
B.《诗经》
C.《山海经》
D.《春秋》
5.“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的作者是……………………()
A.王昌龄
B.王勃
C.王之涣
D.王维
6.下列不是鲁迅作品的一项是……………………………………………()
A.《风波》
B.《祝福》
C.《二十四孝图》
D.《春蚕》
7.“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荀鹤
8.“洛阳纸贵”这个典故与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A.司马相如
B.左思
C.孟郊
D.陶渊明
9.《老残游记》、《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四部作品的作者依次是……………………………………………………………………………()
A.高鹗吴敬梓蒲松龄吴承恩B.刘鹗吴承恩蒲松龄吴敬梓
C.刘鹗吴敬梓章炳麟吴承恩D.高鹗吴敬梓章炳麟吴承恩
10.下列四副对联所题的对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②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③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④写鬼写人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A.司马迁陶渊明屈原吴承恩
B.屈原欧阳修司马迁蒲松龄
C.司马迁陶渊明屈原蒲松龄
D.屈原欧阳修司马迁吴承恩
二、阅读理解。
(90分)
(一)15分
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
一天夜晚,他在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住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
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
贝多芬听到这里,就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
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
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
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
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
(甲)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
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
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月光,按起琴键来。
(乙)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白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丙)皮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的大海。
(丁)等他们清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
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幽静清幽波涛汹涌微波粼粼
B.清幽幽静波光粼粼波涛汹涌
C.幽静清幽波光粼粼波涛汹涌
D.幽静清幽微波粼粼波涛汹涌
2.下面一句话是从文中摘出的,根据文意,它应当在文中的()。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3.这篇文章所写事件发生的时间是,地点是
的小路上、茅屋里、客店里,主要人物是。
4.皮鞋匠兄妹从贝多芬弹奏的第二首曲子中感受到了什么?(答案不超过15字)。
5.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
A. 介绍贝多芬《月光曲》的创作经过。
B.表现贝多芬高超的钢琴演奏技巧。
C.反映了贝多芬对下层人民的同情和关心。
D.说明了贝多芬的乐曲受到普遍喜爱。
(二)15分
会飞的蒲公英
童年的我,在初夏,常常和妈妈去小木屋后面的山坡。
山坡上盛开着一丛丛火红的杜鹃、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我快活地拍着小手,蹦蹦跳跳采摘这些五颜六色的花儿,可妈妈
却总是轻轻地挽着我走到山坡的另一侧,那里开满着一朵朵白色的小花。
花儿怪逗人的:圆圆的脑袋,白白的茸毛,风一吹,就轻________(yíng)地飞了起来,飞呀飞,飞得老高老高的,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抓住一朵飞在空中的小白花。
妈妈说:“这是蒲公英,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
妈妈的话,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晚上,我常常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广阔的世界上空飘荡。
不久,我上小学了,妈妈缝了个花书包给我,书包上绣着几朵白色的蒲公英,花旁还歪歪斜斜地绣着几个字——会飞的蒲公英。
每天,我就像一朵快乐的蒲公英,在小木屋到学校的山路上飞来飞去。
一个有风的黄昏,我从学校跑回家,高兴地拉着妈妈来到开满蒲公英的山坡。
我把老师刚刚教的儿歌《蒲公英的种子》唱给妈妈听,我一边唱一边在蒲公英丛中跳来跳去,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在我的歌声中轻轻飘上了天空。
妈妈的神情有些激动,目光亮亮的,深情地追随着那一朵朵飘飞远去的小白花。
从妈妈的目光里我仿佛看到了晚上常常做的那个梦: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轻风的吹送下,飞呀飞,飞过一间间古旧的小木屋,飞过一片片茂密的山林,飞进金色的阳光中……
带着这个白色的梦,我考上了中学。
那个绣着蒲公英的花书包旧了破了,有几个深夜,妈妈把花书包放在桌子上,望了好久好久。
后来,妈妈又守着小油灯,为我做了一件蓝色连衣裙,裙上绣着一朵白色的蒲公英。
每天,我穿着蓝色的连衣裙,在学校和山村的大马路上飞来飞去。
几年之后,一张从遥远的地方飞来的大学录取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