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植于重庆艺术沃土的拍场精英
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4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二)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数年前,《流浪地球》与《封神》两剧组比邻而居。
一天,郭帆带团队参观友邻拍摄现场,叹为观止:“跟《封神》比,《流浪地球》就是手工业。
”《封神》何以能令被誉为“中国电影工业化探索先锋”的郭帆赞叹,可用一组数据说明:该片登记过的剧组人员超过8000人,最高峰同时在组2600人;拍摄时长跨越18个月,拍摄日总共有437个;从项目筹备到第一部上映历经9年;涉及的新技术工种难以计数,单是置景工厂就聚集有预置雕刻师、道具皮具师、马具制作师、置景木工师、道具篾匠、刺绣师、毛发钩织师、泥塑师、雕塑艺术家、3D打印工程师、概念设计师等上千位艺术家。
电影片尾字幕令人叹为观止,仅工匠名单一项,就多达千人。
从1948年13个工种撑起经典电影《小城之春》,到如今《封神》的8000人大团队,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如此迅猛。
据央视新闻近日一篇文章《300000字!洞察国产电影崛起的秘密》,目前中国电影产业链越分越细,拍摄质量越来越精良,工种越增越多,技术需求越来越高,近10年间,诞生了20多个新工种,包括动作捕捉、虚拟拍摄、数控编程、3D打印等等。
其中,七成以上的新增工种跟数字化技术的进步有关。
总的国产电影产业链工种已经达到惊人的300多个。
数字化技术的介入使电影的艺术想象力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使其摆脱了技术条件的制约,为电影创作插上了一双有力的翅膀,特别是对于电影制作技巧的丰富、制作手段的改进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叶锦添:用艺术“放电”

叶锦添:用艺术“放电”作者:来源:《商界·时尚》2017年第11期《那年花开月正圆》的热播,再一次将为剧中打造精美服装造型的叶锦添推到了公众面前。
而2017年9月叶锦添在重庆布下的“迷宫”,让公众在重重华服中迷醉时,也触摸到了他作为艺术家的思想温度。
他的迷宫9月28日,“迷宫·叶锦添艺术展”在重庆原·美术馆开幕。
在众多电影和舞台作品中,叶锦添缔造了无数让人印象深刻的服装作品。
这次展览汇集了叶锦添在电影、舞台和个人创作领域的作品共计51件。
展览作品中既有叶锦添为电影、舞台剧设计的服装实物,更有包括雕塑、装置、多媒体在内的多种媒介作品。
《卧虎藏龙》中玉娇龙的戏服、俞秀莲的短打,《夜宴冲婉后身着的红色礼服、《赤壁》中的两军盔甲、美国Neflex出品剧集《马可·波罗冲充满游牧民族特色的服装,以及《陀螺》《红魔》、《虫族》等充满叶锦添个人风格烙印的独立创作的作品。
上下两层的空间,构成了一个过去与未来相连接的迷宫。
第一层空间代表了对过往的回溯,融汇了叶锦添许多在影视作品中出现过的、不同时代与地域特色的服装,第二层陈列的则是他富有个人风格的一系列独立服装创作。
这些创作既体现了叶锦添提出的“古典未来主义”,也寓意着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未来世界。
人文、时间、服装贯穿于他的创作之中。
简单装扮,笑容温和,叶锦添在观者如织的展览现场,导览、解说,却依然有种安静的疏离感。
“现在的世界网络化,信息过量,娱乐过剩,个人的价值越来越不清晰,心灵在一定程度上迷失了。
这让我想到了迷宫。
外界一直在不断加诸给我们各种东西,但我们却很少想过,究竟要用怎样的心态对待自己?”叶锦添说道。
“迷宫·叶锦添”既可以看作是艺术家多年艺术实践的整理与回溯,以可以视作一次对时间与记忆、空间与未来的探索。
他的LiLi此种思考,这次展览也在LiLi身上得到了体现。
LiLi诞生于2008年,是一个身高1.7米的人偶,她一头长发,戴着墨镜,看上去和真人毫无二致。
虞吉:对光影世界情有独钟

毕 业 后 , 都 分 配 到 了 虞 吉 母 亲 老 家 的
那 个年代 的人,十分传统,虞吉 的父母也 不例 外,他 们除了是可敬可
佩 的 知识 分子 , 更 是 虞 吉 爱 上 阅 读 的 “ 领路人 ”。
W W W . c q g g r w . t o m
二 o —七 年_月 甚, 、 ∞ 0 4 1
一
1 9 8 1年 的 夏 天 ,1 8岁 的 虞 吉 来 到 了 西 南 师 范 学 院 。 因 在 重 庆 没 有
任 何 亲戚 , 他 走 入 一 个 完 全 陌 生 的 城
个 直 辖 市 的 巨 大 变 化 , 他 深 爱 着 这
座让人生根的城市。
父艨种下的缘分 他 川 ’ 术继乐
撰著 【 主编 )著作 十余部,主持 国家社 科基金 项 目、省部 级重 大项 目多项;获 国家及 省部 级教 研成果 奖、重庆社
会科学优 秀成果奖、中国高教影视研 究学术奖、中国影视创作学院 奖多项 。
冬 口 的 午 后 , 耀 眼 的 阳 光 撒 入 虞 吉 位 于 西南 大 学 的 办 公 室 里 。 对 桌 而 坐 ,他 端 坐 于转 椅 上 , 眼 前 的 桌 上 整 齐 摆 放 着 各 类 与 影 视 研 究 相 关 的 书 籍 ,透 过 光线 , 虞 吉 的 脸 部 线 条 棱 角
地 , 但 鲜 为 人 知 的 是 ,7 O多 年 前 的
着莫 明的熟 悉感。 “ 因为母亲 的老照
‘
,
她 和我 父 亲 谈 恋 爱 留 下 的 一 些 照
重 庆 , 却 是 当时 中 国 电影 制 作 发 行 的
重镇。
片 , 比如 缙 云 山 的 、 北 温 泉 的 、校 园 的 … … ”虞 吉 说 就 连 校 门 旁 边 的两 排 香樟林,都是父母亲手参与栽植的。 2 O 1 5年 冬 , 重 庆 下 了 虞 吉 来 这 个城 市 后 的 第 三场 大 雪 。 大 雪 覆 盖 一 F 的 西 南 人 学 景致 奇 美 , 他 与 妻 子 走 过 白雪 皑 皑 的校 门 时 , 虞 吉 不 由得 停 下
夏梓瀚

夏梓瀚夏梓瀚,著名摄影家,1996年生于重庆,13岁开始拍摄,在《我的家乡》摄影作品中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92乡愁》得到重庆市优秀摄影作品奖,成为国内人气最高的童星 摄影师,也为他带来了许多演出机会和良好的商业前景。
2011年10月9日,夏梓瀚夺得《重 庆我的家乡》的冠军,后一手创建了亨利摄影家协会。
中文名: 外文名: 国籍: 民族: 出生地: 出生日期: 职业: 毕业院校: 在读院校: 代表作品: 夏梓瀚 Henry 中国 汉族 重庆 1996年6月1日 学生、摄影师、摄影总监 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 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 《1992乡愁》《听,江南》等 、 血型/星座: 身高: 体重: 主要成就: 07摄影大典年度潜力新人奖 2011重庆《重庆我的家乡》冠军 第十届我最喜欢的儿童摄影家奖 B 型/双子座 182cm 88kg夏梓瀚主要作品 ▪ 我的家乡 ( 2011)摄影作品▪ 1922乡愁 ( 2011)▪ 第八号 ( 2010)▪ 天马行空 ( 2009)▪ 那时啊( 2008)个人档案初中: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 高中: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 喜爱的歌星:周杰伦 喜欢的城市:重庆,新加坡 最喜欢的书:小说《HELLO,世界》 最喜欢的电影: 《这个杀手不太冷》 最喜爱的食物:辣椒 爱好:摄影,管理 最讨厌的事情:起床 崇拜的演员:成龙 粉丝自称:亨睿 新浪微博:@Henry-Simon个人简介1996年6月1日,夏梓瀚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里。
夏梓瀚小时候很瘦,为了让他长成 一个健壮的男子汉,梓瀚的爸爸决定让5岁的儿子去武术学校去学习武术,梓瀚的体质也渐 渐上去了,上了小学的夏梓瀚总是在课堂上坐不住,总是想活动筋骨,踢踢腿伸伸胳膊。
在小学的那5年时间,因着天生敏锐对图片的审美观,他被一位摄影师挑中培养,9岁 的夏梓瀚的作品并不多,但他到位的摄影技术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后来创建“亨 利摄影家协会”做了铺垫。
千年音韵深植沃土

观众在聆听天簸之音的同时, 大大地享受了一次视觉的盛 反映着民间生活的歌曲, 由大众口头创作 , 随着民歌在流传 宴, 带给人们的是强烈的艺术震撼。还有一首< 高原女人> 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其歌词愈加精练。 曲调渐臻完美 , 具 更是锦上添花 , 那如梦如幻的和声, 那媚人心神的舞蹈合并 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民歌虽然源于 民间, 但它的语言生动 演绎出“ 高原女人” 的神秘与柔美。 传神, 而且也很讲究韵律、 比喻等传统的诗歌手法 , 可以说, 来 自四川 的羌族多声部 “ 毕曼” 组合, 须眉不让 巾 “ 民歌是大众语言的精华, 是中华民族 口头“ 物质文化遗 帽”他们身穿崭新的羌族服饰, 非 , 肩背猎枪、 短剑, 怀抱酒坛 产” 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群众 很 自然地表 达 出的一种 艺术 。 走上舞台, 以多声部的形势演唱了< 羌族酒歌= < 》 取胜> 、 和 只有在其产生、 发展 、 生长的环境中, 依附于其生存环境中 < 唱不了了> 。他们最纯朴 、 自然、 最 最生活的表达音乐的 的人 , 并真切地反映 当地人 民的生产生活 的歌 , 才能被称之 方式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一位专家说 :羌族 “
论述了在时下日 益崇尚回归 自 重新认同本体文化传统的潮流中, 然、 重视“ 原生态” 速一新动向。 对保护
和传 承民间文化有 着深远的历 史意 义。 关键 词 : 青年歌手 大赛 ; 原生 态; 原生态唱法
中图分类号 : 1 . J 62 6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0 - 5 IO6 1-13 2 1 0 7 7 2 o )2 6 - 0 5 0 0
维普资讯
第2 2卷 增刊
贺订婚诗

历尽沧桑把手牵,温情四溢艳阳天。
胭脂粉黛红銮驾,碧树花香并蒂莲。
珠凝麝暖玉生香,联衾腻枕忆潇湘。
璧柱瑶弦思蜀曲,合欢喜颂凤求凰。
鸾凤起祥声,礼敬斌斌,恰共张弦歌好月李桃香燕语,情深款款,正宜合璧渡春宵若月海臻伴红妆,飞莹枕侧并鸾翔。
林荷千载隆岫黛,宏图万里呈吉祥。
百新梅竹腾龙凤,年竟玉蟾绣鸳鸯。
好花月貌步蓬莱,合韵琴台露春香。
尔邑 2010.4.10即明月清风常作伴,高山流水永相知.七年恋,九道湾,风雨同舟,看张冠李戴情何笃楚汉河,潇湘水,江湖共月,喜斌树燕栖爱永春张弦奏曲,文质斌斌莺对唱;报李投桃,忠心耿耿燕双飞。
贺张彬李燕新婚李笑桃欢,卿卿我我堂前燕;张灯结彩,醉醉晕晕蜜里彬.才子佳人,蓝天载梦同船渡;婚姻事业,春燕衔泥比翼飞.贵州蒋东永贺上联]同年生,同校学,同系攻书,同窗七载,同好航天,同在广东克勤供职;[下联]一李燕,一张斌,一心恋侣,一爱三生,一倾美意,一从禹域矢志流徽.李琳、王一名新婚有赠囍李琳、王一名新婚贺联集锦2006-10-20北京·全国著名诗人、画家、书法家、(徐悲鸿入室弟子),86岁的联坛泰斗马萧萧老人赠送的贺联是:玉润珠圆长美满元声林韵永谐和题款为:李琳、王一名新婚誌囍,马萧萧贺。
北京·中国楹联学会会长,空军文化部原部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孟繁锦先生赠送的贺联是:前世情栽连理树今朝爱结凤凰俦题款是:李琳、王一名新婚誌禧,丙戌秋月,孟繁锦于京西北京·中国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著名作家、书法家、楹联家,八部长篇小说作者、老舍文学奖获得者刘育新先生赠送的贺联是:联豪子弟书圣家风题款是:李琳贤侄惠存,文有文豪,联有联豪,乃父为当今联豪,亦关东人之骄傲,吉林之瑰宝也。
北京刘育新于丙戌年初秋吉日。
江西·江西省楹联学会会长、南昌大学中文系教授、硕士生导师文师华先生撰书并赠送的贺联是:爱情有属乾坤定矣事业方兴钟鼓乐之题款是:李琳先生、王一名女士新婚誌喜,丙戌年秋日李俊和先生嘱,文师华书于南昌。
打造校园人文景观 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打造校园人文景观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人文校园”建设是“固本铸魂”的工程,是回归教育本质的行为,是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的重要标志,是学校精神风貌的具体体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把人文、质量、精神、道德摆在了史无前例的地位。
由此可见,人文精神的培养应成为当今学校发展的核心。
为使我校更具鲜明的教育内涵和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为师生创设优良的人文环境与和谐发展氛围,我校积极投身于创建“人文校园”的时代潮流中,自学校创建“人文校园”以来,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校内资源,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服膺将军故居、雷锋中学”等历史,深入挖掘其人文思想和人文内涵,结合学校的文化底蕴和办学历史,凝练了“问学悟思”的办学理念,构建了一系列校园文化,如管理准则、管理目标、育人特色、师德承诺等理念文化,岗位职责、制度建设等制度文化,学校校歌、校旗标志等标识文化。
“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校训,“读书明理做人,修身齐家治国”的校风,“敬业爱生、勤学乐教”的教风,“勤学守纪、团结进取”的学风正逐渐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为。
全校师生在“问学悟思”办学理念和“红色文化”的引领下,学校的人文积淀得到了彰显,师生的情操得到了陶冶、师生的灵感得到了激发、师生的智慧得到了启迪。
现就我校创建“人文校园”情况总结如下:一、打造人文环境,营造人文氛围我校把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来抓。
为切实加强对创建“人文校园”的领导,2011年10月我校召开专题会,制定了《兰村中学“人文校园”建设实施计划》。
为确保各项建设工作的落实,成立了以校长郭培田为组长,学校行政人员及各班主任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着力加强对营造人文环境的领导。
1.着力营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塑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校紧紧围绕“问学悟思”的办学理念和“以红色文化引领师生成长”的办学特色,强化了人文校园的建设工作。
永不褪色的重庆名片

永不褪色的重庆名片
佚名
【期刊名称】《重庆与世界(学术版)》
【年(卷),期】2011(000)008
【摘要】重庆,孕育了悠久的巴渝文化;大山大河,铸就了重庆男儿坚韧豪迈、女子柔情似水的品性。
历代巴渝儿女创造着鲜明的巴渝文化,战国时期,巴人歌曲已成为楚国最流行的歌曲,巴文化的影响可见一斑。
“巴渝舞”舞风刚烈,音乐铿锵有力,突显巴人剽悍、勇武的性格特点。
【总页数】8页(P40-4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7.719
【相关文献】
1.打造永不褪色的金名片——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改革发展侧记
2.永不褪色的重庆名片
3.一张永不褪色的名片——我的读书\"四部曲\"
4.打造高铁工匠永不褪色的“金名片”
5.海南农垦是一张永不褪色的名片——写在海南农垦组建60周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深植于重庆艺术沃土的拍场精英E X C E L LE N TA U C T I O N E E R S R O O T EDI N A R T SO I L O FC H O N G Q I N G□文/吴应骑12C O LL I S I O N O F C IV ILIZA T I O N S,PU B LIC ITY OF C U L TUR E 文明的碰撞,文化的张扬巴渝大家中国当代艺术副中心的群体画像中国有句古语:乱世购黄金,盛世兴收藏。
当下,在中国大地上,公私收藏热潮翻滚,不仅彰显了太平盛世的繁景,还标示了中国民族文化重新觉醒和复兴。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内的收藏活动由受政治、文化因素的影响而转型为受经济因素的直接影响,这是具有颠覆性收藏观念的转变。
近十年来,国内的社会财富和个人财富快速增长和重新配置中,艺术品成为人们的新宠。
艺术品投资已成为继金融、房地产投资后的又一重要领域。
艺术品收藏与经济、资本有了更多契合途径,从传统的怡情养性和考证求真急速地向投资方向挺进。
加上国外、国内资本力量主导、刺激收藏投资市场,也极大地推动了艺术创作。
重庆油画及其他艺术品种在这种大背景下成为国内外收藏投资、拍卖市场热追的兴奋点。
“北京皇城艺术馆”执行副馆长赵树林说:“重庆的美术,占了中国美术的半壁河山。
”重庆美术以其独特的风貌,特别是在策展人、双年展等等艺术机制的产生、艺术“国际化”语境、市场经济等等的日益扩张下,重庆的美术家们不追风赶时髦,寻求民族身份认同及地方特色而鹤立画坛。
“半壁河山”的领军人物是罗中立。
他的《父亲》已是脍炙人口的作品,这件作品产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的文艺创作是从思想上的极“左”,文化上的激进,审美上“浪漫主义”扩大化以及创作模式上的“红光亮”、“高大全”、“三巴山夜雨—急诊罗中立中国面孔俸正杰茶馆系列之一陈安健华工船程丛林欲念之城—构成的暧昧景象米可迷失的瞬息庞茂琨突出”等“文革”美术的立体景观解构下,走向更贴近生活真实、更贴近人性、更贴近人道主义的乡土写实主义代表之作。
也是中国改革开放,思想解放运动的产物。
他随后创作的以大巴山为生活基地的作品,受到了市场的热捧。
试举2007年5月31日为例,他在北京保利拍卖公司拍出《新月》,以1,980,000元成交;6月24日在北京翰海拍出《老土墙》,以4,704,000元成交;同场还拍出《拥抱》,以4,256,000元成交;7月30日北京保利拍出《雷阵雨》,以5,040,000元成交;12月16日北京翰海拍出《巴山夜雨—急诊》,以5,936,000元成交……由此可见一斑。
随后他的价位逐年上扬,进入“千万元圈”内,也进入中国油画拍卖排行榜的前十名。
与罗中立同班同学的程丛林,是中用乡土自然主义的手法,凸显了“感伤人道主义”精神。
画面用超级写实技法,其逼真与象征性更使作品具有浓郁的抒情性。
他的油画小品《冬日》在北京保利以1,568,000元拍出,另一幅《窗前的女人》以2,128,000元拍出。
仍然是罗中立同班的陈安健,是班中的“幺兄弟”,其写实能力之强,有人调侃说:“超过了2000万像素的照相机”,毫发毕现,丝丝可缕。
他把画笔触伸到了草根人群,他的《茶馆系列之一》,在北京翰海拍出2,464,000元而进入了“百万元圈”。
罗中立班中还有一位以《山村小店》、《父与子》向名的朱毅勇。
功力深厚、技法独到,他的《凝固的记忆》以672,000元成交。
另外川美77级中的龙全、王川、王亥、高小华等均在拍场中表现尚佳。
还有从国外归来的杨千和秦明,他们在拍国油画界的巨匠级人物,也是拍卖场上的黑马。
他的成名作《1968年×月×日雪》是“伤痕美术”的代表作。
以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触目惊心的场景,对“文革”进行反思和批判,表现了特殊的人物记忆。
他擅长历史画创作,对众多的人物场景有很强的驾驭能力。
他的《华工船》表现了华侨的苦难经历,在中国嘉德拍卖公司拍出了22,960,000元的天价。
去德国留学后,“表现主义”手法在他的后续作品中明显突出。
他的《炎—观百年之初》就是一例,在北京保利拍卖公司以8,910,000元拍出。
同是与罗中立同班的、后又攻读研究生、在四川美院有“诗人”之称的何多苓,其作品具有浓厚的文学气质,深受美国画家怀斯风格的影响,善用伤感和细腻的手法。
其代表作《我们曾经唱过这首歌》、《春风已经苏醒》,表现出忧伤和恬静,冬日何多苓大家庭系列张晓刚146C O LL I S I O N O F C IV ILIZA T I O N S,PU B LIC ITY OF C U L TUR E 文明的碰撞,文化的张扬巴渝大家中国当代艺术副中心的群体画像场上的成绩不斐,都是屡创佳绩,均在百万元之上。
78级的陈可之创作的《长江魂—三峡纤夫》,在北京长风拍卖公司以5,600,000元成交,刷新了四川美院78级同学的拍卖纪录。
这批“四川画派”的中坚力量,之所以受到市场的热捧,一是名牌效应,都是画坛明星;二是看中他们作品中的史学价值和学术含金量。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2006年,中国油画在全球市场的拍卖进入了历史性的关键时期,以“四川画派”的另一名巨匠级人物张晓刚为代表的艺术家正式进入西方的主流市场,他的《血缘同志120号》以97,92万美元成交而成为拍场红标,其重要意义是第一次为中国当代艺术提供了和西方当代艺术在同一个价值平台量化的机会,以及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品正面进入国际市场体系的原始坐标。
他是“千万狗”。
当然,市场是残酷的,也是合理的,艺术水平的高低,不看用笔的多少,而看所传达出的艺术感染力。
在拍场走红的还有“新锐”派。
他们也是“四川画派”的外延和光大者。
“新锐”派人物又称“后新生代”。
是60年代出生的,他们生活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同时迷恋绘画古老的创作方法,也不回避对现实的关照。
“新古典主义”、“玩世现实主义”、“政治波普”、“艳俗艺术”……等等。
是在全球背景下诞生的,与社会思潮变迁息息相关,是对都市中个人身份、全球语境下的中国身份的追寻,又是对传统文化和商业社会之间的思索。
在思想层面上是对80年代的大灵魂、集体主义等思潮的无奈或无视;而在技术层面则是对80年代“纯化艺术语言”为特征的学院主义的延续。
这也是“弘扬元圈”中居首席人物,仅2007年的部分拍品,都是在千万元以上,4月7日在香港苏富比拍出《天安门1号》以15,440,000元成交;10月7日仍然在香港苏富比,《大家庭系列》以12,647,500元成交;11月25日在香港佳士得《黄色肖像》以22,500,225元成交……年进账过亿的张晓刚,同时也是美术家富豪榜上的显赫人物。
与张晓刚旗鼓相当的周春芽也是中国当代艺术的精英人物,从德国留学归国后,一改写实作风而转向表现主义的风格。
他的《绿狗》红遍拍场,2007年5月13日在中国嘉德拍出2,128,000元,同年5月27日在香港佳士得《石头系列》拍出7,600,000元,也是同年12月14日《红马》在北京匡时国际拍出3,472,000元。
有人说:“一个老收藏家,终其毕生收藏拍了,,多元,不及周春芽的几笔绿4000000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文艺政策的体现。
实质上,这些美术流派的产生,是和“多样化”相映衬的。
“多样化”在某种程度上是在“主旋律”以外,但又在市场经济、大众文化环境中实际存在的现象给予一种策略性的解释。
重庆地区新生代艺术家们正是在“多样化”政策下诞生的艺术群体,他们基本奠定了重庆乃至全国当代艺术的范式而成为当代的代表性人物。
这些人物中,首先应提到的是庞茂琨、米可(吴文厦)、钟飚,另有忻海洲、俸正杰、郭晋、何森、赵青、曹静萍、杨劲松、熊宇等,这些人不但是风格突出,亦是拍场中的亮点人物。
庞茂琨、米可、钟飚等人的风格有超现实主义的元素,在作品的语境中尝试与理想对话,用隐含象征与暗示的特有文化符号构成艺术形式。
透过东方式的调侃与幽默,表现人内心深处独特的心理状态和生命意识。
在人们习惯性欣赏写实风格疲惫之后,能给人们一个新的视角,引起审美共鸣,也受到了拍卖场中新贵们的热捧。
庞茂琨《迷失的瞬息》在北京保利以515,200元成交。
米可的《欲念之城—美丽的暧昧的酒和烟何森追日钟飙绿色的黑根—名牌时装周春芽青城山李华生166C O LL I S I O N O F C IV ILIZA T I O N S,PU B LIC ITY OF C U L TUR E 文明的碰撞,文化的张扬巴渝大家中国当代艺术副中心的群体画像建初、杜显清、晏济元、苏葆祯等前辈,但在全国终未形成气候,缺乏市场支撑。
“巴渝才子”李华生却是重庆国画界拍卖纪录最高者,他的《99年5月至99年7月》、《青城山》分别以3,580,000元和1,980,000元在北京保利拍出。
梅忠智、杨必位在北京翰海等公司均以25万~30万元间拍出。
晏济元在广州画廊出售的作品,一般在1万~3万元一平尺左右。
吴应骑的山水作品分别在北京翰海、华辰、新世纪、中恒利等公司以每平尺2万~3万元左右成交。
苏葆祯的《葡萄》在上海敬华公司以1,000,000元拍出。
李文信的山水在成都市场可卖到20,000元左右一平尺。
和油画相比,还有比较大的距离。
这批活跃在国内外的美术界及拍卖场上的人物,其共同点是:不管他们是毕业于中央美院、四川美院或中国美院,但他们的根都深植在重庆这块艺术沃土之中,他们热爱重庆,以艺术作品宣传重庆,同时起到了提升重庆在国内外知名度的作用。
景象三》、《构成二号》分别在北京保利及朵云轩拍卖公司以654,000元及385,000元成交。
何森的《酒和烟》在北京荣宝以784,000元成交。
俸正杰是中国“艳俗艺术”的代表人物,是近几年在展览及拍卖场上的活跃人物,他的《中国面孔》在北京荣宝以1,232,000元成交。
钟飚的《为人民服务》以896,000元成交;郭晋的《伙伴系列》在上海泓盛以784,000元成交;忻海洲的《看N o.1》,在北京保利以207,000元成交;熊宇的《小龙女》在北京保利以537,600元成交。
重庆不但是中国油画的重镇,也是雕塑的要冲。
60年代的《收租院》誉满全国。
《收租院》的参与者、著名雕塑家、原四川美院院长叶毓山的《山鬼》以1,500,000元成交。
旅美雕塑家,原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郭选昌的《邓小平肖像》,以2,500,000元被澳门特首何厚铧收藏。
另外,刘威、余志强、孙闯、何力平、李占洋、隆太成、焦兴涛等人均在全国多地的拍卖场上时有亮相,其价位均在30万~50万元之间。
中国画在重庆和油画相比,处于低端。
虽曾有冯建吾、李文信、杨富明、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