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线100天(河北专版)2016中考物理考点复习 第14讲 解析

合集下载

《火线100天》2016年中考总复习(全国版)物理中考考点解读:第20讲--家庭电路(含答案)概述.

《火线100天》2016年中考总复习(全国版)物理中考考点解读:第20讲--家庭电路(含答案)概述.

第20讲家庭电路家庭电路的组成1.家庭电路组成示意图:2.电路元件的作用与连接组成作用与连接进户线(零线和火线)电压值火线与零线之间电压为______V,零线与大地之间电压为________辨别试电笔,能使氖管发光的是______,否则是________电能表用来计量电路所消耗的_________闸刀开关作用控制电路通断保险丝作用当电路中电流过大时,自动切断电路材料熔点________、电阻(率)______________特点保险丝越粗,熔断电流越________更换_____用铜丝、铁丝代替保险丝;______用更粗的保险丝代替原保险丝用电器用电器___联在电路中控制用电器的开关与电器____联在电路中插座作用给可移动的家用电器供电种类两孔插座、三孔插座接法左孔接零线,右孔接火线,上孔接地线.概括为“左零右火上接地”(2)使用试电笔时,手一定要接触笔尾金属体,手一定不能接触笔尖金属体.(3)将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把用电器接入火线与零线之间的同时,也将用电器的金属外壳与地线连接起来了,这样可以避免因用电器金属外壳带电而发生触电事故.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1.原因(1)发生_________.由公式I=U/R可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大.(2)电路中同时使用的用电器______过大.由公式I=P/U可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大. 2.危害:使保险丝熔断(或总开关断开),导致家庭电路供电中断.触电原因人体直接或间接跟______线接触,并与零线或地线构成通路触电形式低压触电高压触电高压电弧触电、跨步电压触电防雷措施安装__________触电救助先___________,再行施救用电原则__________低压带电体,___________高压带电体【提示】为了防止触电,安装家庭电路时,开关应接在火线上,螺丝口灯泡的螺旋套接线柱应接零线.命题点1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2015·郴州)如图所示的做法中符合安全原则的是()A.雷天站在大树下避雨B.用手指触碰插座的插孔C.用湿抹布擦发光的灯泡D.将冰箱的金属外壳接地点拨:从安全用电的角度进行分析,注意触电有直接触电和间接触电两种.知识巧记:安全电压要记牢,构成通路会触电,高压带电不靠近,触电首先断电源;树下避雨要当心,高物要装避雷针;湿手莫要扳开关,老化元件勤更换.1.(2015·东营)下列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A.家庭电路中用钢丝代替保险丝B.多个大功率用电器同时使用一个插座C.控制电灯的开关接在火线上D.可以在低压电线上晾晒衣服2.(2015·黑龙江)小键学习电学知识后,认识到安全用电很重要,如图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A.甲图:人靠近高压带电体B.乙图:电视机天线与电线接触C.丙图:电动机外壳没有接地D.丁图:电水壶用三脚插头3.(2015·恩施)小乐家的洗衣机在使用时,接触到金属门手柄会“麻手”.可解决的办法是给洗衣机电路________(填“增接零线”“加接地线”或“增接熔丝”).命题点2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2015·襄阳)关于家庭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一定是电路发生了短路B.连入电路中的用电器总功率越大,干路中的电流就越大C.保险丝熔断了,可以用铜丝或铁丝代替D.空气开关跳闸后,重新闭合开关就可以了点拨: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是电路中发生短路或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铜丝或铁丝的特点是电阻大、熔点高,当电路中的电流过大时,不能自动切断电路,起不到保险的作用.4.(2015·宜昌)家庭电路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原来各用电器都正常工作,当把一个手机充电器的插头插入插座时,家里所有的用电器全部停止了工作,其原因可能是()A.这个插座的火线和零线原来就相接触形成了短路B.插头与这个插座接触不良形成了断路C.插头插入这个插座时,导致火线和零线相接触形成了短路D.同时工作的用电器过多,导致干路电流过大,保险开关跳闸5.(2015·乌鲁木齐)小王家的空气开关发生了跳闸,则一定是电路中()A.发生了短路B.用电器总功率过大C.电压大于220 V D.总电流过大命题点3家庭电路元件的连接(2015·营口)如图所示的家庭电路,要求将开关、灯泡和带保险丝的三孔插座正确连入电路中.点拨:火线接入开关,再接入灯泡顶端的金属点,零线直接接入灯泡的螺旋套,这样在断开开关时能切断火线,接触灯泡不会发生触电事故.既能控制灯泡,又能更安全.三孔插座的接法:上孔接地线;左孔接零线;右孔接火线.6.(2015·广元)科研人员制成“光控开关”(能在天黑时自动闭合,天亮时自动断开)和“声控开关”(能在有声音发出时自动闭合,无声时自动断开).请将图中的光控开关、声控开关、灯泡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正确连入电路,设计出只有在天黑且有声音时灯才亮的自动控制安全电路,并同时安装一个不受开关控制的三孔插座.命题点4家庭电路故障分析(2015·长沙)如图是一条刚装好的家庭电路,在未装保险丝之前,先把灯泡L0接在装保险丝的两个接线柱上,当只闭合S1时,L0和L1发光都偏暗;当只闭合S2时,L0正常发光;当只闭合S3时,L0不发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四只灯泡的额定电压均为220 V)()A.灯泡L1所在支路正常B.灯泡L2所在支路断路C.灯泡L3所在支路短路D.装好保险丝,合上所有开关后,灯泡都能正常发光点拨:将额定电压220 V的“校验灯”,接在保险丝的两只接线柱上,是相当于把此灯串联入电路中,它会有三种状态:“校验灯”恰能正常发光,说明该支路短路,“校验灯”发光不正常(暗红色)说明该支路工作正常,“校验灯”不发光说明该支路断路.7.(2014·十堰)如图是某同学家中的部分电路,开始时各部分工作正常,将电饭煲的插头插入电源的三孔插座后,正在烧水的电热壶突然不能工作,但电灯仍正常发光,拔出电饭煲的插头,电热壶仍不能工作,把测电笔分别插入插座的左、右孔,氖管均能发光.则可以判断出电路的故障是()A.电热壶所在电路的B、D两点间断路B.插座的接地线断路C.电路的C、D两点间导线断路D.电路的A、B两点间导线断路第7题图第8题图8.(2015·威海)如图所示,闭合开关,电灯不亮,用试电笔(也称测电笔)接触D点时氖管发光,接触E点时不发光,说明D、E间________.若试电笔接触A至F各点都发光,说明__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1.(2015·深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进户线是火线和地线B.电能表的标定电流为20 AC.空气开关相当于保险丝的作用D.电能表与空气开关并联2.(2015·枣庄)下列图形是家庭电路的连接,其中完全正确的是()3.(2015·内江)如图所示是有关家庭用电中的几个实例,其中对图中实例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图中测电笔的使用方法是错误的B.乙图中电路的接法是正确的C.丙图中有关家庭用电中电路的连接是错误的D.丁图中用湿手接触台灯的做法是正确的4.(2015·邵阳)防范触电事故最重要的是要有安全用电意识,下列有关安全用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发现有人触电后,应立即用手把他打开B.家用电器或电线着火时,应迅速用水来灭火C.更换灯泡、搬动用电器前,应断开电源开关D.在照明电路中,电灯的开关应接在零线和灯泡之间5.(2014·武汉)如图所示的家庭电路中,闭合开关后灯泡不亮.用试电笔检测插座的两孔,发现只有插入右孔时氖管才发光.用试电笔检测A点氖管发光,检测B点氖管不发光.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灯泡短路B.灯丝断了C.开关接触不良D.插座短路6.(2015·常德)有关下列图片,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三孔插座是为了节能B.三角插头内一根导线与用电器的金属外壳相连C.熔丝(俗称保险丝)烧断一定是发生了短路D.高压警示牌提醒我们安全电压为220 V二、填空题7.(2015·茂名)如图甲所示的两种使用测电笔的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如图乙所示的是两种硬导线与螺钉压按式接法(箭头方向表示拧紧螺钉的方向),其中不容易造成接触不良的是________.如图丙所示,用电水壶烧水时,若不慎有水溅入旁边的插座里,可能导致电路________,使空气开关跳闸.8.(2015·怀化)为了推进“节能减排”措施,现在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型的节能灯——LED灯.李雨同学家中买了5只这样的灯,他看到灯上标有“220 V 5 W”的字样,这些灯要正常发光,需要的供电电压是________V,这些灯在家中的连接应该是________(填“串联”或“并联”)的.9.(2015·绵阳)小瑞想在家里安装一盏照明灯,他设计的电路如图所示,图中虚线框A和B应接入开关或电灯,则开关应装在虚线框________中,图中三孔插座的插孔________(填“a”“b”或“c”)应与地线相连.第9题图第10题图10.(2015·连云港)家里某用电器发生短路,熔丝立即熔断,用下列方法进行检测,如图所示,断开所有用电器的开关,用一个普通的白炽灯L作为“校验灯”与熔断的熔丝并联,然后只闭合S、S1,若L正常发光说明L1短路;只闭合S、S2,若L发出暗红色的光(发光不正常),说明L2________(填“正常”“短路”或“断路”).通常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________V,生活中要注意用电安全.11.(2015·成都)教室里的各盏照明灯之间是________联的,当教室里多开一盏照明灯时,干路上的电流大小将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12.(2014·青岛)小雨家新买了一台空调,刚接入电路,家里的空气开关就自动断开了,这是因为家庭电路的电压一定,接入空调后,电路中的________过大,导致电路中的总电流________.三、作图题13.(2015·无锡)请完成图中电路的连接,使其符合安全用电的要求.14.(2014·广州)图甲是家用插线板.(1)在图乙画出插线板内部开关和两插座的连线,并接入家庭电路,要求:1插线板上的开关可同时控制两插座的通、断;2开关接通时两插座都能提供220 V电压.(2)把“220 V 1 100 W”的电暖器插入插座,在额定电压下工作:①流过电暖器的电流多大?②电暖器的电阻多大?③电暖器多少小时消耗2.2 kW·h的电能?④电暖器通过导线连到电路,为什么电暖器工作时放出大量热,而与其连接的导线却几乎不发热?(3)该插线板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0 A,通过计算分析,插线板能否让“220 V750 W”电吹风与上述电暖器同时工作?第20讲家庭电路考点解读考点1 2.220 零火线零线电能低大大不能不能并串考点2 1.(1)短路(2)总功率考点3火避雷针切断电源不接触不靠近各个击破例1D题组训练1.C2.D3.加接地线例2B题组训练4.C5.D例3题组训练6.例4A题组训练7.C8.断路进户线零线断路整合集训1.C 2.B 3.A 4.C 5.B 6.B7.A C短路8.220 并联9.B b 10.正常36 11.并变大12.总功率过大13.14.(1)(2)①I1=P1/U=1 100 W/220 V=5 A.②R1=U/I1=220 V/5 A=44 Ω.③t=W/P1=2.2 kW·h/1 100 W=2 h.④虽然导线和电暖器串联,电流相等,但是电暖器的电阻远远大于导线电阻,相同时间内,由焦耳定律可知,电暖器工作时放出大量的热,而与其连接的导线却几乎不发热.(3)插座允许连接的用电器的最大功率P=UI=220 V×10 A=2 200 W,插座上还能够连接的用电器的功率P用=P-P1=2 200 W-1 100 W=1 100 W>750 W,故可以让电吹风和电暖器同时工作.。

火线100天(全国版)中考物理总复习 考点解读 第10讲 固体压强-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试题

火线100天(全国版)中考物理总复习 考点解读 第10讲 固体压强-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试题

第10讲固体压强压力定义________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产生条件物体之间相互接触且发生相互挤压方向压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于物体的受力面,指向受力物体的内部作用点在被压物体的受力面上,作用点等效作用在接触面中心单位压力的单位是______,符号为N作图压力重力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探究方法由于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多个因素有关,故在探究时采用______法;实验中压力的作用效果通过_________-来反映,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______法探究过程实验结论(1)比较甲乙得出:在______一定时,______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2)比较乙丙得出:在______一定时,______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固体压强及有关计算定义在物理学中,物体所受____的大小与_____之比意义表示_____的物理量公式_____,其中p表示_____、F表示____、S表示物体的_______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受力面积的单位是_____,压强的单位是_____,它有一个专用的名称叫_______,简称____,符号是____增大压强方法①受力面积一定时______压力②压力一定时______受力面积③在增大压力的同时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方法①受力面积一定时______压力②压力一定时______受力面积③在减小压力的同时增大受力面积【提示】(1)公式中的F是压力而不是重力.(2)公式中的受力面积是两物体的实际接触面积,而不一定是受力物体的表面积.命题点1压力(2015·某某)如图,一个小球从斜坡上滚动下来,请画出斜面受到压力的示意图.作压力示意图的关键是知道压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压力的方向是垂直于接触面,且指向被压物体的.1.关于压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压力的方向一定与受力面垂直B.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C.压力总等于物体的重力D.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2.(2015·某某)如图所示,用细线将小球悬挂在竖直墙壁上,请画出小球所受重力及小球对墙壁压力的示意图.命题点2 压强的计算(2015·永州)我市燕子快递公司为了更加方便、快捷、环保地服务于广大客户,创新了无人机快递服务,如图所示.该公司无人机有关信息如下表,求:(1)无人机送货时最大能装载多少千克的货物?(取g =10N /kg )(2)现要将货物送到27 km 的地方,最快需要多少分钟?(3)当无人机载着40 N 货物降落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产生的压强是多大?利用公式p =F/S 应注意:(1)找准压力,压力有时是一个物体的重量,有时是几个物体的重量之和.(2)找准受力面积:①受力面积不一定是接触面积;②题中给出的受力面积有时是总的受力面积,有时是部分受力面积.3.(2015·株洲)湾鳄锥状的牙齿有利于增大其啃噬猎物时的________.经测试,成年湾鳄1 cm 2的咬合力高达4.2×104N ,达________Pa .4.(2015·某某)某同学测得8X 同样报纸的总重为1.6 N ,则平均每X 报纸重________N .把1X 报纸平铺在水平地面上,测得它的长为66 cm ,宽为55 cm .则这X 报纸对地面的压强是________Pa (结果精确到0.01).5.(2015·某某)如图所示,在某某银行某营业大厅智能服务机器人“兰兰”为客办理业务查询、新业务推广、语音服务等.若兰兰的质量是30 kg ,底部是利用四个轮子来回“走动”,其中每个轮子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均为0.002m 2(g =10 N /kg ).求:无人机自重(含电池)G160 N 最大升力F260 N 最大飞行速度v 54 km /h 脚架与水平地面接触面积S10-2m 2(1)兰兰自身的重力.(2)兰兰对地面的压强.命题点3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2015·永州)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为了减小压强的做法是()A.背包背带做得较宽B.剪刀刃做得很锋利C.斧刃磨得很锋利D.盲道上凸起的圆点判断某一事例是增大压强还是减小压强:(1)可以从影响压强因素的角度分析,也可以从结果(目的)出发.(2)会概括物理现象的实质,如题中的“刀刃”“圆点”的物理实质是受力面积小.6.(2014·某某)对于下列物品的指定部件,设计时需要考虑增大压强这一因素的是()A.旅行包的背带B.电钻的钻头C.运动鞋的鞋底D.汽车的轮子7.(2015·某某)如图所示的各种做法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A.用很细的钢丝切肥皂B.铁轨铺在枕木上C.针头做得很尖D.用锋利的刀刃切水果8.(2014·某某)推土机的推土铲刃、篆刻刀的刀口做得很锋利,破窗锤的敲击端做成锥状,这些都是通过________受力面积来________压强的.(填“增大”或“减小”)命题点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的实验,在中考中难度不大,侧重考查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的应用,以及学生观察、分析图像,表述实验结论的能力.(2015·某某)如图是“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甲图所示,将小桌放在海绵上;乙图所示,在小桌上放一个砝码;丙图所示,把小桌翻过来,桌面朝下,并在它上面放一个砝码.(1)比较________两图可知,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2)比较乙丙两图可知,当压力一定时,_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3)此实验中运用到的主要探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的实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为了方便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每次实验只能改变一个影响因素.为了直观的观察压力作用的效果,应选择松软的物质做受压面.(4)小红想将图丁与乙图比较压力大小对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她能得出正确结论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小明把两支同样的粉笔竖直放置在坚硬的水平桌面上.粉笔两头横截面积不同,其中一支正放,一支倒放(如图戊所示),发现桌面均无明显的形变,于是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的结论.他的看法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1.(2014·某某)气凝胶是当今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一般常见的气凝胶为硅气凝胶,其密度仅为空气密度的3倍,看上去就像凝固的烟.将一块质量为3 kg的硅气凝胶轻轻放在水平地面上(g取10 N/kg),则它对地面的压力为()A.10 NB.20 NC.30 ND.40 N2.(2015·某某)下列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A.图钉尖很尖锐B.书包背带较宽C.铁轨下铺设枕木D.穿滑雪板滑雪3.(2015·威海)如图1表示体重大致相同的滑雪者在雪地里行走的情景,为了探究他们对雪地压力的作用效果,现利用海绵、小桌、砝码进行模拟探究,应选择图2中的哪几种情形()图1 图2A.甲和乙B.乙和丙C.甲和丙D.以上都不对4.(2015·某某)如图所示,图钉尖的面积是10-7m2,图钉帽的面积是10-4m2,墙壁表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4×106P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手指必须用大于0.4 N的压力,图钉尖才能进入墙壁B.手指必须用大于400 N的压力,图钉尖才能进入墙壁C.图钉静止时,手对钉帽的压力大于墙对钉尖的支持力D.图钉静止时,手对钉帽的压力小于墙对钉尖的支持力5.(2015·东营)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从虚线处将其沿竖直方向截成大小不同的甲、乙两块,则两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甲、p乙的大小关系是()A.p甲大于p乙B.p甲等于p乙C.p甲小于p乙D.无法判断6.(2015·某某)如图所示,a、b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均匀圆柱体,已知底面积S a=3S b,高度h b=2h a,对地面的压强p a =p b ,圆柱体密度分别为ρa 和ρb ,对地面的压力分别F a 和F b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ρa =ρb ,F a =F bB .ρa =2ρb ,F a =3F bC .ρa =12ρb ,F a =13F b D .ρa =13ρb ,F a =3F b二、填空题7.(2014·某某)如图所示,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圆柱体A 和B 放在水平地面上.高度之比h A ∶h B =2∶1,底面积之比S A ∶S B =1∶2,则它们对地面压强之比p A ∶p B =________.8.(2015·某某)周末,小红和爸爸来到浏阳赤马湖的滑雪场,开始他们的滑雪之旅,小红脱下运动鞋换上了滑雪板,这时她对地面的压强会________(填“增大”“变小”或“不变”);若小红的体重较轻,她和爸爸在水平雪地上滑行时滑板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 1和F 2,则F 1________(填“>”“<”或“=”)F 2.9.(2015·某某)如图所示,将铅笔沿水平挤压在两手指间,按笔尖的手指较疼,说明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________(填“明显”或“不明显”).铅笔静止时,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是________(填“相互作用力”或“平衡力”).第9题图第10题图10.(2015·某某)图中质量为10 kg 的物体A 静止在水平地面,与地面接触面积为0.2 m 2,A 所受重力为________N ,A 对地面的压强是________Pa .(g =10 N /kg )11.(2015·某某)如图甲所示,将一块质地均匀的长木板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 向右缓慢推动木板,使其右端渐渐露出桌面,如图乙所示,在推动木板使其右端逐渐离开桌面边缘至木板中心到达桌面边缘的过程中,长木板对桌面的压力________,压强________,如果水平推力F 一直保持不变,则木板受到的合力将会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三、实验探究题12.小明同学为了探究“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跟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进行了实验,步骤如下:①用双面胶将一个200克的钩码固定在1米长的塑料直尺的中间,将直尺的一头固定在桌子的一端,如图甲所示;②缓缓抬起右端,让直尺与水平方向有一定的夹角,如图乙所示;③继续抬高右端,增大直尺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如图丙所示.(1)该实验中,小明是通过____________来判断物体对斜面压力的大小;(2)分析三次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2015·某某)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时,某同学利用小桌、海绵和砝码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1)画出丙图中海绵的上表面受到的压力的示意图.(2)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实例中,直接应用该结论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交通管理部门规定,货车每一车轴的平均承载质量不得超过10 t;②小小的蚊子能轻而易举地用口器把皮肤刺破;③书包要用宽的背带.四、计算题14.(2015·某某)右图为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种越野车,其越野性能公认已经超越了“悍马”,坦克能去的地方它都能去,最大速度达100 km/h.当越野车匀速爬上一高14 m、长20 m的陡坡时,机械效率为70%(g 取10 N/kg,汽车的质量按3 650 kg计算).求:(1)越野车受到的重力;(2)越野车以最大速度行驶50 km所需的时间;(3)越野车爬坡时的牵引力.第六单元 压强和浮力 第10讲 固体压强考点解读考点1 垂直作用 垂直 牛顿考点2 控制变量 海绵的凹陷程度 转换 (1)受力面积 压力 (2)压力 受力面积考点3 压力 受力面积 压力作用效果 p =FS 压强 压力 受力面积 牛 平方米 牛每平方米 帕斯卡帕 Pa ①增大②减小 ①减小 ②增大 各个击破 例1题组训练 1.A 2.例2 (1)无人机最多载货G 货1=F -G =260 N -160 N =100 N ,无人机送货时最大能装载货物的质量m 货=G 货g =100 N10 N /kg=10 kg ;(2)无人机最快用时t =s/v =27 km /54 km /h =0.5 h =30 min ;(3)无人机载货40 N 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 压=G +G 货2=160 N +40 N =200 N ,压强p =F/S =200 N /10-2m 2=20 000 Pa .题组训练 3.压强 4.2×1084.0.2 0.555.(1)兰兰的重力G =mg =30 kg ×10 N /kg =300 N ;(2)受力面积S =4×0.002 m 2=0.008 m 2.压强p =F S =G S =300 N 0.008 m2=3.75×104Pa.例3A题组训练 6.B 7.B 8.减小 增大 实验突破例 (1)甲、乙 (2)受力面积越小 (3)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拓展训练 (4)不能,没有控制受压面材料相同 (5)不正确 坚硬的桌面不能很好的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word 11 / 11 整合集训1.C 2.A 3.B 4.A 5.B 6.B 7.2∶1 8.减小 < 9.明显平衡力 10.100 500 11.不变 变大 不变 12.(1)尺子形变程度 (2)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随斜面倾斜程度增大而减小13.(1)(2)受力面积一定,压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 ①14.(1)汽车受到的重力G =mg =3 650 kg ×10 N /kg =3.65×104N ;(2)由s =vt 得t =s v =50 km 100 km /h=0.5 h ; (3)汽车爬坡时,设牵引力为F ,由η=Gh FL 得F =Gh ηL =3.65×104N ×14 m 70%×20 m =3.65×104N .。

《火线100天》2016年中考总复习(全国版)物理中考考点解读:第9讲 力和运动

《火线100天》2016年中考总复习(全国版)物理中考考点解读:第9讲 力和运动

第9讲 力和运动力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______ 单位力的单位是______,符号为______ 产生条件①必须有_________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_____(物体间可以不接触) 力的作用效果 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三要素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力的示意图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______,线段的起端或终点表示力的________ 力的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发生力的作用时,一个物体是______物体同时又是一个______物体 测量工具 __________________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弹力 定义物体由于发生_______而产生的力 大小与物体的弹性强弱和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簧测力计 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________就越长 使用 ①使用前观察弹簧测力计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看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②使用时,要使弹簧的伸长方向与所测拉力的方向________,避免弹簧与外壳发生_________;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面_________,如果指针不在整数刻度,要进行估读重力 定义 由于_______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大小 重力的大小通过公式______计算得出,其中g=9.8 N/kg ,它表示质量为____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_______N方向 ________________,利用重力的方向可以制成铅垂线,水平仪重心 对于整个物体,重力作用的表现就好像它作用在某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物体的__________.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上___________摩擦力 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_______时,在_______上会产生一种阻碍_________运动的力 产生的 条件 ①物体间相互接触并挤压;②接触面粗糙;③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 与物体相对运动(相对运动的趋势)的方向__________ 分类 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测量原理:____________ 探究过程:(1)把同一木块放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接触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做_______运动,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 (2)在木块上加不同质量的砝码,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在同一接触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和_______有关.同一接触面,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____;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______,滑动摩擦力越大增大摩 擦力的方法增大_______、增大接触面______、变滚动为_____减小摩 擦力的 方法减小_____、减小接触面_______、变滑动为_______(滚动轴承)、使接触面__________(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提示】(1)竖直是指垂直于水平面;垂直是指垂直于某个平面,这个平面不一定是水平面,可能是倾斜的.(2)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有时也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如自行车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摩擦力有时起动力作用,如人走路.牛顿第一定律及其惯性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沿着水平面运动的_____相同 实验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所受的阻力越_______,速度变化越__________,前进越________ 伽利略推论: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__________________牛顿第 一定律 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______状态或____________状态理解 ①该结论是是由实验推理概括出来的结论推理;②“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指物体不受外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③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 定义 一切物体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称为惯性影响 因素 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________有关,物体的_______越大,其运动状态越难以改变,我们就说它的惯性越大理解 ①对任何物体,无论是运动还是静止,都具有惯性.②惯性不是力.不能把惯性说成是“惯性力”“受到惯性作用”或“克服物体的惯性”,一般只能说“具有惯性”利用 如拍打尘土、体育比赛中的各种投掷项目、助跑等危害 如刹车倾倒、走路滑倒和绊倒等二力平衡平衡状态 指物体保持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状态二力平衡 定义 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条件 同物: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等大:两个力大小相等 反向:两个力的方向相反共线:两个力在同一条直线注意 二力平衡时要求四个条件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提示】(1)判断二力是否平衡既可利用二力平衡条件来判断,也可以根据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来确定受到的是否是平衡力.(2)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一对平衡力一对相互作用力 不同点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不一定为同性质的力一定为同性质的力其中一个力消失,另一个力不受影响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命题点1力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016年河北中考物理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6年河北中考物理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6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全解全析)卷Ⅰ(选择题,共21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21分。

14~19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20~22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的是()14.图4所示实验中得出的结果不正确···图4A.甲实验:火柴梗的a点最先炭化,说明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B.乙实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使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说明橡胶棒带负电C.丙实验:冷却后析出晶体,说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D.丁实验:滚摆从上向下运动,速度增大,说明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15.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袋早餐奶的质量约为50 gB.普通居民楼一层的高度约为3 mC.绿色蔬菜保鲜的适宜温度约为30 ℃D.人平静时呼吸一次所用的时间约为9 s16.下列有关声音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手机和微波炉都会发出电磁波B.钢琴是通过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C.利用次声波可以粉碎人体内的结石D.女高音的“高”和引吭高歌的“高”都是指音调高17.下列发生了物态变化的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洒在地板砖上的水不见了B.刚出冷库的冻肉比原来重C.加在饮料中的冰块越来越小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18.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烛焰像,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倍焦距的距离。

出现的是()下列烛焰成像情况,不可能...A.缩小的实像B.等大的实像C.放大的实像D.放大的虚像19.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太空中的宇航员不具有惯性B.物体运动时具有惯性,静止时不具有惯性C.汽车在转弯时减速,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D.运动员起跑时用力蹬地,是为了增大惯性提高成绩20.下列关于电与磁的说法正确的是()A.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是由放在该点的小磁针决定的B.改变通电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可以改变通电螺线管的N、S极C.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D.只改变直流电动机的电流方向,直流电动机内线圈的转向会发生改变21.如图5所示,将一木块放在弹簧上,用手压木块,弹簧被压缩。

火线100天(贵州专版)中考物理考点复习 第14讲 功 功率 机械效率-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试题

火线100天(贵州专版)中考物理考点复习 第14讲 功 功率 机械效率-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试题

第14讲功功率机械效率本讲内容是中考的重点内容,主要考查做功的条件;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计算;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学生需引起高度重视.某某近两年虽然没有考查斜面的相关计算和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但是不容忽视.考试说明1.知道机械功和功率.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2.知道机械效率.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3.了解人类使用机械的历程.了解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功、功率1.功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______;二是物体在_________上通过的距离三种不做功的情况不劳无功不动无功“推而不动”、“搬而未起”劳而无功功的计算文字式功等于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乘积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符号为_________,.1 J=1 N·m【提示】在利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时,力与物体移动的距离在方向上必须一致.2.功率定义在物理学中,把____与______之比叫做功率意义表示物体________的物理量公式P=___________单位基本单位是_______,符号是_____;工程技术上还常用_______,符号是.单位的换算关系:1 kW=_______W,1 W=1 J/s【提示】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功表示做功的多少.一个力做功的多少由功率和时间两个因素决定,功率大的做功不一定多,做功多的功率也不一定大.在分析功和功率的关系时,必须考虑时间的因素.机械效率三种功有用功我们需要的,必须要做的功叫做有用功,用 W有表示额外功我们在做有用功的同时,我们还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额外功,用W额表示总功.机械效率定义物理学中,将________跟______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用___________表示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说明机械效率是一个比值,通常用百分数表示,由于有用功总_______ 总功,故机械效率总_________机械效率的高低与使用机械是省力还是费力________________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沿________方向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测出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结论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______;提升相同重物,滑轮组越多,机械效率越________,但越____力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___________动滑轮的重;加润滑油,减小_______;________物重命题点1 功、功率(2015·某某)举重是我国的优势体育项目.一位身高170 cm的运动员和一位身高160 cm的运动员,在挺举项目中用相同时间,把同样重的杠铃举起,如图所示.如果他们对杠铃所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功率分别为P1和P2,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W1=W2、P1=P2B.W1>W2、P1=P2C.W1>W2、P1>P2D.W1<W2、P1<P2举起相同的杠铃时,身高越高的运动员举起的高度越大,根据W=Gh分析做功大小;所用时间相同,再利用P=Wt比较功率大小.1.(2015·某某)小龙背着质量为25 kg的实验器材从实验楼的一楼上到三楼,又沿着走廊水平走了5 m到达实验室.每层楼高3 m,小龙对实验器材做功________J.若在搬运实验器材的整个过程中小龙总共做功4 500 J,则小龙自身体重________kg.(g=10 N/kg)2.(2014·某某)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重8 N的木块,在水平长木板上2秒钟内匀速移动了0.5 m,如图所示,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N,木块所受重力做功______J,弹簧拉力拉木块所做功的功率是________W.3.(2014·某某)现在有一种“手机自生能”技术,手机上装上特制电池,上下左右摇晃手机即可产生电能,每摇一分钟可通话两分钟.设手机上下摇动一次,相当于将200 g的重物举高10 cm,每秒约摇一次.由此可知,每摇一次可以获得的电能为________J,该手机通话时的功率为________W.4.(2013·黔西南)汕昆高速公路安龙至某某段某段平直公路长1.08 km,小汽车以108 km/h的速度在该段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汽车的速度合______m/s,汽车通过该段公路所用的时间为______s,若行驶时汽车阻力为2 000 N,则该车功率为__________W.命题点2 机械效率的相关计算(2015·某某)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拉动重为70 N的物体A,使物体A在水平方向上移动5 m,所用拉力F为20 N,地面对物体A的摩擦力为30 N,则拉力F做的功为________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1)功W =Fs ,F 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s 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2)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P =W/t ,常用的功率公式P =Fv ,F 表示动力,v 表示物体的运动速度.(3)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公式η=W 有W 总×100%:当绳子的重力和摩擦力不可以忽略时,机械效率η=GnF ,其中G 是物体的重力,F 是自由端的拉力,n 是吊住动滑轮的绳子段数;当绳子重力和摩擦力可以忽略时,机械效率η=GG +G 动,G 表示物体的重力,G 动表示动滑轮的重力.5.(2014·黔东南)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质量为20 kg 的货物竖直匀速提高了2 m ,他所做的有用功是______J ,已知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工人的拉力是________N .(g 取10 N/kg)6.(2014·某某)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不计摩擦和绳子的重力,现用500 N 的拉力F 将重为1 800 N 的物体在5 s 内匀速提升了3 m ,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______m/s ,动滑轮的质量为______kg ,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g 取10 N/kg)7.(2015·某某)如图1所示,是2008残奥会开幕式最后一棒火炬手候斌,靠自己双手的力量,攀爬到火炬台底并最终点燃圣火的照片,该点火仪式体现了残疾人自强自立、拼搏向上的勇气和精神.已知他和轮椅总质量为80 kg ,攀爬高度39 m ,历时约200 s.(1)如果不计机械装置的额外功,求他的平均功率多大?(2)小明同学看到火炬手攀爬很费劲,想用物理课上学过的滑轮组可以省力的方法,将火炬手拉上去.若小明同学站在地面上,用如图2所示的哪个滑轮组拉起火炬手最合适,理由是什么?如果该滑轮组机械效率为80%,求小明同学的拉力至少要多大?命题点 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考查点:1.实验原理:η=W 有W 总×100%;2.弹簧测力计要匀速竖直向上拉动;3.控制变量法的使用;4.补充表格数据,计算机械效率;5.分析数据,得出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6.总结结论;7.滑轮组的绕绳方法.(2015·黔南)某班同学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时,他们猜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与动滑轮的个数、物重和物体上升的高度等因素有关.各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验证,杨阳那组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实验 次数物重(N)物体上升的高度(m)拉力(N)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m)机械效率η(%) 1 1 2 1 324 1(1)比较第1、2次实验数据得出: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物体,动滑轮的个数越多,________________;比较第2、3次实验数据得出:同一个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______________;比较第1、4次实验数据得出:同一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上升的高度________.(2)在测拉力时,某同学觉得很难使测力计做匀速直线运动,不便于读数,就让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时才读数,该同学的读数与实际相比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测得的机械效率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说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还与________有关.(3)有两个小组所用的动滑轮重量相同,提升的物体也相同,测得的机械效率却不同.原因可能是绳子与滑轮或滑轮轴之间的________不同,影响了测量结果.所以,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给各种机械加润滑油,是为了________它的机械效率.本实验用到控制变量法.例如比较第1、2次实验数据可知机械效率与动滑轮个数的关系;比较第2、3次实验数据可知,机械效率与物重间的关系;比较1、4次实验数据可知机械效率与物体上升高度的关系.(4)有的同学认为:“机械越省力,它的机械效率越高”.你认为这句话是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的.你是用小明收集的数据中________两组数据对比分析来判断的.(5)实验中要分别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起始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多次改变提升的物重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1.(2015·某某)如图所示,大人与小孩爬相同的楼梯所用时间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人与小孩做功相同,两人功率相同B.大人与小孩做功相同,小孩功率大C.大人比小孩做功多,大人功率大D.大人比小孩做功多,小孩功率大2.(2015·某某)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500 N的物体在4 s内匀速提升了2 m,若每个滑轮重40 N,不计绳重和摩擦,则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绳端的拉力F为270 NB.拉力F的功率为270 WC.额外功为160 JD.有用功为1 080 J3.(2015·某某)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在5 s内将重为100 N的物体G匀速提升2 m,每个滑轮的重均为10 N.不计绳重及摩擦,此过程中( )A.F甲小于F乙B.甲的机械效率小于乙的机械效率C.F甲做的功大于F乙做的功D.F甲做功的功率等于F乙做功的功率4.(2015·某某)小勇体重600 N,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10 s内使物体A匀速上升5 m.已知物体A重为800 N,小勇作用在绳端的拉力大小为500 N,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平地面对小勇的支持力做功为6 000 JB.小勇做的有用功为3 000 JC.小勇拉力的功率为250 WD.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5.(2015·某某)工人师傅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匀速提升重物,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提升重物的速度,可以增大有用功B.减小定滑轮的重力,可以减小额外功C.增大提升重物的高度,可以提高机械效率D.减小动滑轮的重力,可以提高机械效率6.(2014·某某)在自由下落过程中物体运动速度会越来越快.一个物体由A点自由下落,相继经过B、C两点,已知AB=BC,如图所示,物体在AB段重力做功W1,做功功率P1;在BC段重力做功W2,做功功率P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W1≠W2P1≠P2B.W1=W2P1=P2C.W1=W2P1>P2 D.W1=W2P1<P27.(多选)(2015·某某)如图所示,A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00 N,在拉力F的作用下,能以0.2 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向左匀速直线运动.已知拉力F=5 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拉力F的功率是1 WB.2 s内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1.2 mC.5 s内拉力F所做功的大小是15 JD.物体A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大小是12 N8.(2015·某某)如图所示滑轮组,在50 s内将5 000 N货物匀速吊起10 m高,绳的自由端受到的拉力大小是1 500 N,关于该滑轮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不计绳重与摩擦)( )A.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B.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50 mC.滑轮组所做有用功的功率是1 000 WD.该装置中的滑轮总重为1 000 N二、填空题9.(2015·某某)“绿色环保,低碳出行”.2015年1月18日,某某市首批30辆纯电动公交车投入试运行.假定一辆纯电动公交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其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120 kW,速度为36 km/h,共行驶2 h,其电动机做功为________J,公交车的牵引力为________N.10.(2015·某某)如图所示,沿斜面向上拉一个重为4.5 N的物体到斜面顶端,斜面长1.2 m,高0.3 m,拉力做功为2.16 J,则这个斜面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_N.11.(2014·某某)某实验小组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数据如下表.若不计摩擦,比较1和2两次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比较1和3两次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___________有关.次数1 2 3物理量钩码重G/N 4 4 6钩码上升高度h/m绳端拉力F/N绳端移动距离s/m机械效率η74% 57% 83%12.(2015·贵港)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起重2 000 N的物体,若工人匀速提升这个物体所用的拉力是800 N,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若工人用800 N的拉力在1 min内将这个物体匀速提高了3 m,他做功的功率为________W.三、实验探究题13.(2015·某某)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次数钩码重/N 钩码上升距离/cm弹簧测力计示数/N弹簧测力计上升距离/cm机械效率1 2 10 30 83.3%2 4 10 303 6 10 30 90.9%(1)第2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第3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漏填,由图丙可知,弹簧测力计示数为________N;(3)分析数据可得实验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_______(填“高”或“低”);(4)根据实验结论推测:使用该滑轮组再次将8 N的物体匀速提升10 cm,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为________(填序号).A.71.6% B.82.4% C.92.1%四、计算题14.(2015·六盘水)如图所示,现将重为5 N的物体A沿长1.2 m,高0.6 m的斜面匀速从底端拉到顶端,在此过程中,F的大小恒为3 N,所用时间是12 s,求:(1)物体A从底端到顶端的平均速度;(2)物体A从底端到顶端过程中拉力F的功率;(3)求此斜面的机械效率.(保留一位小数)15.(2014·某某)一体重为600 N、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5 m2的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800 N的物体匀速提高了0.5 m,此时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不计绳重及摩擦)求:(1)在匀速提升物体的过程中,工人对绳子的拉力为多大;(2)在匀速提升物体的过程中,工人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大;(3)使用该滑轮组,这个工人最多能提起多重的物体.参考答案考点解读考点11.力 力的方向 力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W =Fs 焦耳 J 2.功 做功所用时间 做功快慢 W t瓦特 W 千瓦 kW 103 考点2 W 总= W 有+ W 额 有用功 总功 η η=W 有W 总 小于 小于1 无关 η=W 有W 总=Gh Fs竖直 匀速 高 低 省 减小 摩擦增加各个击破例1 C题组训练 1.1 500 50 2.2.4 0 0.6 3.0.2 0.1 4.30 366×104例2 200 75%题组训练 5.400 125 6.2.4 20 90%7.(1)他和轮椅总重力G =mg =80 kg×10 N/kg=800 N ,他的平均功率P =W t =Gh t =800 N×39 m 200 s=156 W . (2)D 滑轮组最合适.因为拉力方向向下且更省力.因为η=W 有用W 总=Gh Fs =Gh 4Fh =G 4F ,所以拉力F =G 4η=800 N 4×80%=250 N.实验突破例 (1)其机械效率越低 它的机械效率越高 无关 (2)偏小 偏高 运动状态 (3)摩擦 提高拓展训练(4)错误 1、2 (5)为了测量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从而计算有用功和总功 (6)获得多组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整合集训1.C9.8.64×108 12 000 10.62.5 0.675 11.动滑轮的个数(或动滑轮的总量) 提升的物重 12.62.5 160 13.(1)88.9% (2)2.4 (3)高 (4)C14.(1)物体A 从底端到顶端的平均速度:v =s t =1.2 m 12 s=0.1 m/s ; (2)拉力做的总功W 总=Fs =3 N×1.2 m=3.6 J ,则拉力的功率P =W 总t =3.6 J 12 s=0.3 W ; (3)拉力做的有用功W 有=Gh =5 N×0.6 m =3 J ,则此斜面的机械效率η=W 有W 总×100%=3 J 3.6 J×100%≈83.3%. 15.(1)由η=G 物nF ×100%可得:F =G 物nη=800 N 2×0.8=500 N ;(2)在匀速提升物体的过程中,工人对地面的压力为:F 人=G 人-F =600 N -500 N =100 N ,工人对地面的压强为:p =F 人S =100 N 0.05 m 2=2 000 Pa ; (3)使用该滑轮组,在匀速提升物体的过程中,滑轮的重力为:G 动=nF -G 物=2×500 N-800 N =200 N ,这个工人的最大拉力为F′=600 N ,所以最多能提起物体的重力为:G′物=nF′-G 动=2×600 N-200 N =1 000 N.。

火线100天(河北专版)中考物理考点复习 第2讲 光现象

火线100天(河北专版)中考物理考点复习 第2讲 光现象

第2讲光现象本讲内容在中考中的题型涉及填空、选择、作图.要求能正确区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折射、色散现象和完成光学作图,明确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明确光的折射成像的作图原理.近几年在河北省中考中的具体情况如下表:考点考点内容年份题号题型分值考查内容考点1 光的传播2013201517(C)18(C)选择题选择题0.50.5日食手影、小孔成像考点2 光的反射定律20132014201517(B)24(空3)18(B)选择题填空题选择题0.50.50.5镜中的像(光的反射)漫反射镜面反射考点3 平面镜成像2014201524(空1、2)18(A)填空题选择题0.5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成像特点考点4 光的折射2013201517(A)、2418(D)选择、作图题选择题30.5光的折射规律作图光的折射现象考点5 光的色散2013201517(D)15(A)选择题选择题0.50.5白光的色散光的色散发现者光的直线传播光源能够________的物体叫光源.按获取方式可将光源分成________光源和________光源规律光在__________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现象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影子、日食、月食应用激光准直、站队看齐、射击瞄准等光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________ m/s.光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提示】(1)月亮不是光源.(2)小孔成像时像的形状与成像物体相似,与小孔的形状无关.(3)光年是长度(距离)单位.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定律定义光射到物体表面被________回原介质中的现象探究光的反射定律①光屏的作用:显示光的________②如何验证三线是否共面:将反射光所在的一半光屏向后折,观察能否看到反射光线③当光线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射到反射面时,必会逆着原来的入射方向反射出去,说明反射时光路是________的反射定律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___内;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________两侧;③反射角________入射角【提示】(1)入射角(反射角)是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2)当光线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反向,入射角和反射角等于0 度.(3)由于先有入射,后有反射,应表述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相反表述不符合逻辑关系.2.两种反射漫反射镜面反射条件反射面________ 反射面________图示反射特点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向着____________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__________视觉特征能从各个方向________只能在反射光的方向上看到物体,且物体看起来明亮、刺眼能否成像不能成像能成像相同点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原理和特点成像原理如图所示,光源S向四处发光,一些光经平面镜________后进入了人的眼睛,引起视觉,我们感到光好像是从图中S′处射来的.S′就是S在平面镜中的虚像探究过程①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②用薄玻璃板的原因是厚玻璃板会出现______个像;③玻璃板要与水平面________,否则像不能与玻璃板后蜡烛重合;④用两支完全相同蜡烛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像特点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大小________,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 【提示】当我们靠近平面镜时,觉得自己在镜中的像变大了,这是由于眼睛看像的视角变大的缘故,而像的大小不变.2.实像与虚像实像虚像形成实际光线会聚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会聚承接________用光屏承接________用光屏承接画法用____线表示用____线表示观察可以用眼睛观察,可以用相机拍摄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________的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折射规律①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___内——三线共面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______两侧——两线分居③当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______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______④当光线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______⑤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的折射现象池底变浅、海市蜃楼等如:从池底A点来的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______入射角,眼睛逆着折射光线看去,感觉光是从A′点射来的,A′点就是A点的变____(填“高”或“低”)的虚像【提示】光线发生折射时,在介质表面处,光线还会发生反射.光的色散光的色散太阳光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实验结论色散现象说明:①白光是由______混合而成的,白光______单色光;②不同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程度不同,红光偏折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程度最大三原色色光的三原色:______、绿、蓝颜料的三原色:红、______、蓝看不见的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对比红外线紫外线定义光谱上红端以外的光光谱上紫端以外的光特性热作用强化学效应强应用①检测病情①使荧光物质发光②制成红外线夜视仪②合成维生素D③遥控、遥感③杀死微生物④烘箱、烤炉④致病、致癌【提示】(1)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________.(2)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向外辐射的红外线就会________.命题点1 光的直线传播(2015·福州)2015年4月5日晚,天空出现的“红月亮”是月全食奇观,月全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光的直线传播 B.小孔成像 C.平面镜成像 D.光的折射本题考查了月食的成因,是一道基础题;生活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或光直线传播应用的例子很多,如:日食与月食的形成、影子、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射击瞄准时的三点一线等,平时要注意观察与思考,用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1.(2015·云南)2015年5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应邀到俄罗斯红场参加纪念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彰显国威、军威.仪仗队整齐列队时利用了光的( ) A.直线传播 B.反射 C.折射 D.色散2.(2015·南京)如图所示,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____________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过程中他还在B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命题点2 光的反射现象及作图(2015·宿迁)下列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日食B.水中倒影C.小孔成像 D.“折断”的铅笔①光的反射是指光线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出去的现象,比如平面镜成像、倒影等;②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比如透镜成像、水变浅了、水中的筷子折断了等;③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3.(2015·菏泽)光线L射到某平面镜上,使其沿水平方向传播,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图中要显示作图痕迹).4.(2015·泰安)由于光的________(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现象,教室里坐在不同位置上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5.(2015·泰安)如图所示,A、B是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点光源S和像点S′的位置,并完成反射光路图.命题点3 平面镜成像特点及作图(2014·河北)小红站在学校大厅衣冠镜前 2 m的地方,像到小红的距离为________m;小红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走近镜子,镜中的像将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由于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________(填“衣领”或“平面镜”).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我们能看清楚物体,是物体发光或反射了光源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6.(2015·张家口一模)如图所示,是检查视力时的示意图.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_现象,人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是视力表的________(填“实像”或“虚像”).若测视力时,要使被测试者看到的“视力表”与被测者相距5 m,则人距离其背后的视力表为________m.7.(2015·保定一模)小明从鞋镜中看到自己鞋的像如图,为了看清楚些,小明的双脚向镜面靠近50 cm,镜中鞋的像向镜面靠近________cm,像的大小将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8.(2015·德州)“猴子捞月”的故事同学们耳熟能详.如图所示,若猴子的眼睛用点A表示,空中的月亮用点B表示,请画出猴子看见水中月亮的光路图,并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命题点4 光的折射现象及作图(2013·河北)如图甲所示,从游泳池里出来的小明感觉比下水前冷,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他向下看,感到池水的深度比实际的要________.请你在图乙中大致画出小明在岸上B点观察池底A点的光路图.从游泳池里出来后,附着在身上的水会蒸发,蒸发过程要吸热,所以从游泳池里出来感觉比下水前冷;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要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在B点沿着光线射来的方向看水底,会感觉水底的发光点A比原来变浅.9.(2015·成都)如图所示,将一支铅笔放入水中,看起来铅笔发生了弯折.这是因为( )A.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发生了镜面反射B.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发生了漫反射C.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不变D.光从水射入空气中,传播方向改变10.(2015·江西)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之间发生折射的光路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空气在界面的________(填“左”或“右”)侧.此过程中还有部分光发生了反射.反射角的大小是________.命题点1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光的反射定律在中考中常从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论的总结和应用,反射光路的可逆性四个方面进行考查.(2015·黑河)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1)如图(a),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实验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________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的.(3)如图(b),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在F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实验过程,其中纸板向前折或向后折,虽然看不到反射光线,但不是说反射光线不存在,而是我们看不到;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角,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使总结出的规律更具有普遍性.(4)在实验中使用白色硬纸板能显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能方便地测量________________.(5)实验时,光屏应如何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入射光线AO向法线靠近时,看到反射光线OB________(“靠近”或“远离”)法线.(7)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经检查,三次试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 15°75°2 30°60°3 45°45°(8)我们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纸板上光的传播路径,是因为光在纸板表面上发生了________(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现象.命题点2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中考中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查:(1)实验环境:如选择较暗的环境、玻璃板应垂直于桌面;(2)实验仪器的作用:如选用较薄的玻璃板、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白纸和刻度尺;(3)实验过程中实验结论的得出及如何分析数据;(4)实验探究方法:观察比较法、等效替代法.(2015·滨州)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想起了走过教学大楼门厅内的大平面镜时的情景:靠近镜子时,感觉自己的像变大了,远离镜子时感觉像变小了.自己的感觉对吗?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小时进行了实验探究.小时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的透明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主要实验步骤如下:①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当把蜡烛B移动到某一位置的时候,发现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测量并记录此时物、像和玻璃板之间的位置关系.②多次改变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在平面镜后移动蜡烛B,发现总能找到一个对应位置,在镜前从不同角度观察,蜡烛B与蜡烛A的像均重合,测量并记录每次实验的相关数据.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可知,能验证小明感觉的是步骤________;(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3)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________(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________(填“虚”或“实”)像.(4)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有3 mm厚和2 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5)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够竖直,将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实验在________(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中完成较好.(7)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____(填“A”或“B”)这一侧观察.(8)在此实验中,玻璃板要求竖直放置,而小明发现汽车的挡风玻璃却不会竖直安装,其主要原因是为了________.A.造型奇特 B.减小外界噪音的干扰 C.增大采光面积 D.排除因平面镜成像造成的不安全因素(9)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确定像的位置后测出了一组物距和像距的数值,即得出实验结论:“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小明的做法是否合理?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1.(2015·河北)下列有关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人靠近平面镜时,“镜中人”变得越来越大B.城市中的光污染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缘故C.手影和小孔成像都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D.清晨,我们看到地平线下的“太阳”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2.(2015·哈尔滨)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太阳光经过凸透镜形成光斑B.手影的形成C.水中铅笔看起来变弯折D.塔在水中形成倒影3.(2015·常德)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月食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B.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会变大C.物体通过平面镜能成正立、等大的实像D.太阳光是白色的,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4.(2014·沈阳)下列与光现象有关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夜晚看到湖水中的一轮明月,这是月亮的实像B.雨过天晴,天空出现一道美丽的彩虹,这是光的色散现象C.通过汽车后视镜观察到后面的景物,这是光的折射现象D.建筑物上的玻璃幕墙在阳光下格外“刺眼”,这是光的镜面反射现象5.(2015·盘锦)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B.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C.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D.人向平面镜靠近0.2 m,像将远离平面镜0.2 m6.(2015·佛山)如图所示,表示光从空气中射向玻璃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是( )7.(2015·遂宁)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甲:三棱镜分解白光乙:水中山的“倒影”丙:手影丁:笔在水面处“折断”A.甲、丁 B.丙、丁 C.乙、丙 D.甲、乙8.(2015·衡阳)光使世界绚丽多彩,人们的生活更离不开光.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玻璃三棱镜可以使太阳光发生色散B.红外线具有热效应C.光在银幕上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大于入射角D.家里的穿衣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二、填空题9.(2015·烟台)人们把红、________、________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如图所示,三种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阴影部分),可以形成________.10.(2015·石家庄长安区一模)汽车已进入普通家庭.小明通过对汽车的观察发现,前窗玻璃大多是倾斜的,这是因为前窗玻璃倾斜时,根据________成像特点,夜间车内乘客或其他物体所成的像在玻璃的前上方,避免干扰司机视线;而汽车前灯安装在离地面较近的车头位置,有利于司机更好地看清前方道路状况,这是因为在同一物质中光是________________.请你帮助小明在图中画出车内物体在倾斜的玻璃窗上的成像情况.11.(2014·盐城)如图所示,一束激光沿____________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后,水槽底部光斑移动到O点的________(填“左”或“右”)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在此过程中,折射角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12.(2015·沈阳)将一个平面镜斜放在水槽中,太阳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光线与镜面夹角为55°,如图甲所示,则反射角应为________度.向水槽中加水,使平面镜的下部浸入水中,让太阳光照射在水下的平面镜上,调节水面高度和镜面角度,可以观察到白纸上出现一道“彩虹”,如图乙所示,这说明白光是由各种________混合而成的.三、作图题13.(2015·邵阳)如图是人照镜子时的情景,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作出平面镜的位置.14.(2014·武汉)靠近北极圈的挪威中部小镇留坎镇四面环山,由于高山阻挡,每年9月到第二年的3月太阳光都照射不到小镇,这种情况维持了100多年.现在,当地人在附近一座450米高的山顶上竖起了三块巨大的平面镜,如图甲所示.这些平面镜由电脑控制,能跟踪太阳自动调整角度,确保太阳光被反射到镇中心广场,这样小镇的三千多居民就能在镇中心广场感受到温暖的太阳光.如图乙所示,MN表示置于山顶的一块平面镜,B点表示广场上被照亮的某一位置.(1)一束太阳光经平面镜上的O点反射后到达B点,请在乙图中画出该入射光(保留作图痕迹).(2)若入射光在纸面内绕O点转过6度,则平面镜MN需绕O点转过________度,才能使反射光仍然照射到B 点.15.(2015·营口)如图所示,在水池里有一个点光源S,SP是它发出的一条光线,在SP的传播方向上有一块平面镜,QM是SP经此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请你画出平面镜的准确位置和光线QM进入空气后的大致传播方向.四、实验题16.(2015·遵义)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M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将蜡烛A放置于玻璃板前固定并点燃,如图所示:(1)在蜡烛A所在侧透过玻璃板观察到另一侧蜡烛A的像,并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所成像重合后,看上去蜡烛B也被点燃,以此可以确定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他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填“控制变量”“替代”或“理想模型”)法.(2)小明在蜡烛B处做好标记,测得B到A的距离为10 cm,再移出蜡烛B,将玻璃板平移到B位置,此时所成像与前一次成像的大小比较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第二次所成像到蜡烛A的距离变为________cm.一、选择题1.(2014·凉山)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这是由光的反射引起的B.浓密的树荫下出现很多圆形的光斑,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C.路边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造成光污染,这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引起的D.因为光路可逆,所以甲从平面镜中看到乙的眼睛,乙也能从平面镜中看到甲的眼睛2.(2015·铜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日食是由光的折射形成B.凸透镜成像都是实像C.人照镜子时,离平面镜越近在平面镜中成像越大D.水中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等于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3.(2015·镇江)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40 cm处,以5 cm/s 的水平速度垂直向平面镜匀速靠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B.经过2 s,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20 cmC.铅笔的像相对于平面镜的速度为10 cm/sD.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的像将与铅笔垂直4.(2015·扬州)如图所示,女孩用一种可以隐身的斗篷遮住身体的下部,人站在女孩的前面,却看到了斗篷后面的景物,而被斗篷遮住的身体部分“消失”了.下面能正确解释这种现象的光路图是( )二、填空题5.(2015·吉林)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实验室有茶色玻璃板和透明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____来代替平面镜;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________关系;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到镜面的________关系.6.(2015·恩施)小海在家中做“研究光的传播”实验,在玻璃缸中盛上清水,沿缸壁轻轻注入浓糖水,从侧壁水平照射激光,看到缸内光的路线如图所示,这属于光的________(填“反射”“折射”或“色散”)现象.当搅拌缸中的水后,观察到光的路线呈直线,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7.(2014·呼和浩特)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1)A点与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________(填“虚”或“实”)像;(2)A点与水面相距3 m,则它与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m;(3)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1 m,说明水位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了________m.三、作图题8.(2015·黄冈)潭清疑水浅,安全记心间,如图,A是水池底某点,请作出光线AO的折射光线以及人从岸上看到A的像A′.9.(2014·衡阳)如图所示,一束与水平面成30°夹角的太阳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竖立射入井中,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和平面镜的位置.四、实验题10.(2015·临沂)学习了光学知识后.李红对有关探究实验进行了回顾和思考:(1)如图甲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装置;将一可沿ON折转的白色硬纸板ABCD________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可在ABCD平面内看到反射光线.实验中使用可折转的硬纸板.除了能呈现光路外,另一个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乙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装置;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实验中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成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从而确定像的________,同时,比较了像和物的________关系.11.(2015·湖州)小明喝水时,偶然发现透过水面看不见玻璃水杯外侧的手指.他感到很惊奇:玻璃和水都是透明物质,为什么光却不能透过呢?小明决定找出原因.下面是小明的探究过程:根据光经过的路径,首先想到了这种现象与光的折射有关.为此他根据光从水中射向空气的光路进行了推测,如图 1.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也逐渐增大.那么,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值时,会不会…(1)小明的推测是________________.(2)小明为了验证自己的推测,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激光笔射向水面的入射角的角度,当增大到某一角度时,小明观察到____________,证实了自己的推测.(3)当光从空气射向水中时,也会出现“看不见”的现象吗?说出你的观点并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火线100天(四川专版)中考物理考点复习 第14讲 简单机械

火线100天(四川专版)中考物理考点复习 第14讲 简单机械

第14讲简单机械杠杆五要素和平衡条件1.杠杆的五要素和平衡条件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绕着______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五要素支点如图所示,杠杆绕着_____,用字母____表示动力如图所示,使杠杆______的力,用字母____表示阻力如图所示,_____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____来表示动力臂如图所示,从支点到_______的_____,用字母l1表示阻力臂如图所示,从支点到_______的_____,用字母l2表示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探究过程实验前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消除杠杆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实验中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方便从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结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 = F2l2说明为了消除实验中错误的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可用弹簧测力计代替一侧钩码斜拉杠杆【提示】画力臂:(1)先在杠杆示意图上确定出支点.(2)画出动力作用线和阻力作用线;(3)最后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引垂线.2.杠杆的分类力臂关系力的关系距离关系实例省力杠杆L1 ___ l2 F1 ____F2 省力,____ 距离羊角锤、起子、撬棒等费力杠杆L1 ____l2 F1______ F2 _____,省距离钓鱼竿、起重机的吊臂、镊子等等臂杠杆L1 ____l2 F1 ____F2 不省力,不费力天平、定滑轮等【提示】省力杠杆必然费距离,省距离杠杆必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是不存在的.滑轮比较分类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示意图定义中间的轴________的滑轮和重物一起_______的滑轮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实质_______杠杆动力臂为阻力臂倍的杠杆特点不能__________但是能改变_________能省_________的力,但不能改变________在不考虑绳子重及滑轮重和摩擦力的情况下,F=__________.距离的关系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提示】判断滑轮组绳子段数n的方法:可以在定滑轮与动滑轮之间画一条虚线,数一下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的段数是几段,则n就是几.如图甲、乙所示.斜面与轮轴斜面轮轴示意图定义一个与水平面成一定夹角的倾斜平面由____和_____组成,能绕共同轴线转动的 _________叫做轮轴;半径较大的是轮,半径较小的是轴特点省力机械能够连续旋转的______,支点就在______,轮轴在转动时轮与轴有相同的___________应用螺旋、楼梯、盘山公路等方向盘、水龙头、扳手【提示】轮轴不一定是省力机械,主要取决于动力作用在轮还是轴.命题点1杠杆(2015·雅安)请作出图中:①物体A所受重力G的示意图;②力F的力臂l.画力臂是力学作图题中的一个难点,但做力臂也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即一定点(支点),二画线(力的作用线),三从支点向线引垂线.1.(2015·巴中)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在物体A和B下端同时挂一个相同质量的钩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杠杆不能平衡,左端下沉B.杠杆不能平衡,右端下沉C.杠杆仍能平衡D.无法判断2.(2014·南充)如图所示,物体重G=50 N,OB=0.4 m,OA=1 m,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F1的力臂L1=________m,F1=________N.(杠杆重忽略不计)3.(2014·泸州)如图所示,足够长的均匀木板已调节到水平平衡状态.在支点O的两边分别有做相向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玩具电动小车,当重为4 N的甲车位于支点右边距支点3 m处时,为保持木板平衡,重为6 N的乙车应在支点左边距支点________m处,如果甲车速度为0.15 m/s,则乙车的速度应为________m/s才能保持木板平衡始终不被破坏.(车未到支点O前)4.如图所示为钓鱼竿钓鱼的示意图,O为支点,F1表示手对钓鱼竿的作用力,F2表示鱼线对钓鱼竿的拉力,请在图中画出力F1、F2的力臂L1、L2.命题点2杠杆的分类(2014·宜宾)如图所示,以下杠杆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A.活塞式抽水机抽水B.拦道木升起C.手推车D.羊角锤拔钉子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要判断杠杆是否省力,关键在于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短关系.首先应找准支点,并明确动力和阻力,然后过支点作动力臂和阻力臂,最后再根据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短关系判断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即动力臂比阻力臂长的为省力杠杆,动力臂比阻力臂短的为费力杠杆.5.室内垃圾桶平时桶盖关闭防止垃圾发出异味,使用时用脚踩踏板,桶盖开启.根据室内垃圾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可确定()A.桶中只有一个杠杆在起作用,且为省力杠杆B.桶中只有一个杠杆在起作用,且为费力杠杆C.桶中有两个杠杆在起作用,且都是省力杠杆D.桶中有两个杠杆在起作用,且一个是省力杠杆,一个是费力杠杆6.(2015·广安)如图所示是一种新型圆规,它一脚的末端装有吸盘,使用时利用________的作用可将其固定在黑板上.作图时,转动手柄便可在黑板上画出漂亮的圆,圆规在使用过程中相当于简单机械中的________(填“省力杠杆”或“费力杠杆”).命题点3滑轮(2015·汕尾)如图所示,用下列装置提升同一重物,若不计滑轮自重及摩擦,则最省力的是()点拨:对动滑轮或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可得如下示意图,则有2F1=G、F2=G、3F3=G、2F4=G,可见,F3最小.滑轮组的计算技巧:先对动滑轮进行受力分析,再找出动力与阻力之间的关系,最后利用平衡力的知识求解.7.(2014·遂宁)用如图所示的四种简单机械,将同一物体从低处匀速搬到高处,在不计机械自重及摩擦的情况下,最省力的是()8.(2015·泸州)如图所示,水平桌面的右端固定一定滑轮,轻质小盘通过一根绕过定滑轮的细绳与桌面上重为4 N的木块相连.当小盘内放有重为0.5 N的砝码时,木块保持静止状态,这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N;当小盘内放有重为0.6 N的砝码时,木块正好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盘内放上重为0.7 N的砝码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N.木块的运动状态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不计绳重及绳与滑轮的摩擦)9.(2014·巴中)根据题中所给出的滑轮,请在图中用画线方法画出绕法.(要求所给的滑轮都利用)命题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是简单机械中的一个重要探究实验,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其主要考点为:杠杆水平调节的方法和目的、实验结论的得出、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等.(2015·攀枝花)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将杠杆的中点挂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2)杠杆平衡后,小英同学在图甲所示的A位置挂上两个钩码,可在B位置挂上________个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3)如图乙所示,取下B位置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拉杠杆的C点,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弹簧测力计由位置1转至位置2的过程中,杠杆在水平位置始终保持平衡,测力计示数将________________.(4)完成实验后,小英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测量杠杆的质量:①如图丙所示,将杠杆的B位置挂在支架上,在B的右侧挂质量为m的钩码,前后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②用刻度尺测出此时钩码悬挂位置E到B的距离L1和________的距离L2.③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计算出杠杆的质量m杆=________(用题目中所给物理量表示).(1)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表达为:F1l1=F2l2;(2)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①可以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的大小,便于测量力臂;②还可以消除杠杆重力对实验的影响或使杠杆自重的力臂为零;(3)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实验数据至少测量三组,这样才能够使实验结论具有说服力,不具有偶然性.(5)小明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乘以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等于阻力乘以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请利用图中的实验器材证明小明的观点是错误的.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及实验现象.一、选择题1.(2015·邵阳)如图所示,下列工具属于费力杠杆的是()A.开瓶起子B.镊子C.钢丝钳D.独轮车2.(2013·乐山)重为G的均匀木棒竖直悬于O点,在其下端施一水平拉力F,让棒缓慢转到如图中虚线所示位置.在转动的过程中()A.动力臂逐渐变大B.阻力臂逐渐变小C.动力F逐渐变大D.动力F逐渐减小3.如图所示,一根轻质硬木杆,A端通过细绳竖直地挂有一重50 N的物体,该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在B点施加了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已知OA=15 cm,OB=5 cm,F=30 N.则重物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A.80 N B.60 N C.40 N D.20 N4.(2014·广元)如图甲所示,一个平衡的杠杆,左端挂有充足气的篮球和套扎在气针尾端的气球,右端为钩码.将气针头插入篮球中,气球膨胀,此时杠杆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杠杆左右两边所受拉力的力臂相等B.图乙中,气球的体积越大,它受到的浮力也越大C.图乙中,杠杆的左端上翘是因为气球受到的浮力增大D.实验过程中,杠杆左端所挂物体的总重始终不变5.(2013·雅安)工人们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入厂房,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的横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6.(2014·巴中)如图所示,O为杠杆MN的支点,OM∶ON=3∶4,物块A和B分别挂在M、N两端,杠杆恰好平衡,已知物块A、B的体积之比为2∶1,则A、B两物体物质的密度之比是()A.3∶2 B.4∶3 C.2∶3 D.3∶47.(2014·凉山)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将物体A和B同时向靠近支点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杠杆仍能平衡B.杠杆不能平衡,左端下沉C.杠杆不能平衡,右端下沉D.无法判断二、填空题8.(2015·内江)使用动滑轮可以________,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动力的________.9.(2014·绵阳)如图所示的杠杆是________(填“省力”或“费力”)杠杆,图中O为支点,F1的力臂l1,F2的力臂l2,当杠杆平衡时,F1与F2定量关系式为________.10.(2015·攀枝花)如图所示,物体A重5 N,放在水平桌面上,通过绳子和滑轮连接重为4 N的物体B,此时物体A恰能向右匀速运动.若物体A上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拉力F,使物体A沿桌面水平向左匀速运动,则所加拉力的大小为________N.(不计绳子、滑轮的质量以及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11.(2014·攀枝花)如图,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匀速向右运动的距离为L,水平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f,则额外功表达式为________.三、作图题12.(2014·凉山)如图所示的杠杆中,已知动力F1和阻力臂L2,请你作出动力臂L1和阻力F2.13.(2015·铜仁)请在图中画出滑轮组最省力的绕法.四、实验探究题14.(2015·南充)如图是利用铁架台、带有刻度的匀质杠杆、细线、数量足够且每个重力均为1 N的钩码等实验器材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较低,这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填“左”或“右”)端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在A点悬挂三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需在B点悬挂________个钩码;取走悬挂在B点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竖直向下拉,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________N;若弹簧测力计仍在C点,改变拉力的方向,斜向右下方(如图虚线方向)拉弹簧测力计,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 N.15.(2015·扬州)“低头族”长时间低头看手机,会引起颈部肌肉损伤.当头颅为竖直状态时,颈部肌肉的拉力为零,当头颅低下时,颈部肌肉会产生一定的拉力.为了研究颈部肌肉的拉力与低头角度大小的关系,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头颅模型来模拟实验.如图甲所示,把人的颈椎简化成一个支点O,用1 kg的头颅模型在重力作用下绕着这个支点O转动,A点为头颅模型的重心,B点为肌肉拉力的作用点.将细线的一端固定在B点,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细线模拟测量肌肉的拉力,头颅模型在转动过程中,细线拉力的方向始终垂直于OB,如图乙所示,让头颅模型从竖直状态开始转动,通过实验记录出低头角度θ及细线拉力F的数据,如下表:低头角度θ/°0 15 30 45 60细线拉力F/N 0 7.3 14.0 20.2 25.0(1)设头颅质量为8 kg,当低头角度为60°时,颈部肌肉实际承受的拉力是________N.(2)在图乙中画出细线拉力的示意图.(3)请解释:为什么低头角度越大,颈部肌肉的拉力会越大?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你就预防和延缓颈椎损伤提出一个合理化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计算题16.(2014·临沂)如图所示是某建筑工地用吊车提升大理石板的示意图.已知大理石的密度是2.8×103kg/m3,每块大理石板的规格为50 cm×50 cm×2 cm,升降机吊框的重力是600 N.不计滑轮和钢丝绳的重力,不计摩擦,g取10 N/kg.则:(1)一块大理石板平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2)如果该吊车钢丝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10 000 N,则该吊车一次最多能匀速提升多少块大理石板?(3)在某次提升作业中,吊车钢丝绳的拉动速度是0.1 m/s,则在2 min内吊车能将大理石板提升多高?第七单元简单机械功与功率机械效率第14讲简单机械考点解读考点1 1.固定点O 转动的点O 转动F1阻碍F2动力作用线距离阻力作用线距离 2.><费<>费力==考点2固定不动移动等臂 2 省力省力动力的方向一半动力的方向1nG s=h s=2h s=nh考点3轮轴简单机械杠杆轴线转速各个击破例1例2 B 例3 C题组训练 1.B 2.0.5 40 3.2 0.14. 5.D 6.大气压费力杠杆7.D 8.0.5 0.6 会9.实验突破例(1)便于测量力臂(2)3 (3)先变小后变大(4)O到B mL1 L2拓展训练(5)实验步骤:在杠杆左端某处挂3个钩码;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动杠杆,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弹簧测力计斜向上拉动杠杆,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实验现象:F2>F1.整合集训1.B 2.C 3.C 4.A 5.C 6.C7.C8.省力方向9.省力F1l1=F2l210.411.4FL-fL12.13.14.(1)右(2)2 1 大于15.(1)200 (2)(3)人低头的角度越大,G的力臂越大(4)尽量减小低头的角度(或不要长时间低头做事,低头时间久了要抬头休息) 16.(1)大理石板的体积V=50 cm×50 cm×2 cm=5 000 cm3=5×10-3m3.大理石板的底面积S=50 cm×50 cm=2 500 cm2=0.25 m2.每块大理石的质量m=ρV=2.8×103 kg/m3×5×10-3 m3=14 kg.一块大理石板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G=mg=14kg×10 N/kg=140 N.一块大理石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p=F/S=140 N0.25 m2=560 Pa.(2)升降机一次能提11 起的大理石块数n =3F -G 框G =3×10 000 N -600 N 140 N=210块.(3)大理石上升的速度v 大理石=v 绳n =0.1 m/s 3=130m/s.在2 min 内吊车将大理石板提升的高度h =v 大理石t =130 m/s ×2×60 s =4 m.。

火线100天(河北专版)中考物理复习 滚动测试(四)压强

火线100天(河北专版)中考物理复习 滚动测试(四)压强

滚动测试(四) 压强浮力(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1.(2015·巴中)有关压强知识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飞机的机翼能获得升力,是应用了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大的原理B.人用吸管吸食饮料是靠液体压强把饮料“压”进了嘴里C.大型的载重汽车装有许多车轮是为了减小车对路面的压强D.潜水员在水中下潜时穿潜水服,是因为液体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减小2.(滚动考查密度、物态变化)(2015·黄冈)水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能源.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冬季,在白天给石头打一个洞,再往洞里灌满水并封实,待晚上降温,水结冰后石头就裂开了(冰的密度比水的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石头裂开后密度减小B.石头裂开后密度增大C.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变大,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D.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3.(2014·台州)物块在空气中和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物块受到的浮力是1牛B.物块的体积是2×10-4米3C.物块的密度是3×103千克/米3D.物块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随深度增加而增大4.(2015·河南)如图所示,图钉尖的面积是10-7m2,图钉帽的面积是10-4m2,墙壁表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4×106 P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手指必须用大于0.4 N的压力,图钉尖才能进入墙壁B.手指必须用大于400 N的压力,图钉尖才能进入墙壁C.图钉静止时,手对钉帽的压力大于墙对钉尖的支持力D.图钉静止时,手对钉帽的压力小于墙对钉尖的支持力5.(2015·盘锦)如图所示,一个未装满水的瓶子,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时,瓶子对桌面的压强为p1,瓶底受到水的压力为F1;倒立放置时瓶子对桌面的压强为p2,瓶盖受到水的压力为F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p1<p2F1>F2 B.p1>p2F1<F2 C.p1<p2F1<F2 D.p1>p2F1>F26.(2015·大连)甲、乙物体的密度相同,甲的体积是乙的2倍,将它们叠放在水槽里的水中,水面恰好与甲的上表面相平,如图所示,现将乙物体取下,当甲物体静止时,甲物体将( )A.沉在水槽的底部B.悬浮在原位置C.漂浮,水下部分高度与甲的高度之比为1∶2D.漂浮,露出水面部分的体积与甲的体积之比为1∶37.(多选)(滚动考查凸透镜成像)(2015·石家庄27中一模)小明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蜡烛放在图甲中的光屏的位置,凸透镜左侧将不成实像B.将图乙中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时,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像C.烛焰和光屏位置不动,将透镜向右移动的过程中光屏上能出现等大的像D.将蜡烛靠近凸透镜,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大8.(多选)(2015·葫芦岛)水平面上有甲、乙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不同的液体,将两个相同的小球放入两杯中,静止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两杯液面相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两烧杯底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B.甲杯中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杯中液体的密度C.甲杯对水平面的压强大于乙杯对水平面的压强D.甲杯中小球受到的浮力小于乙杯中小球受到的浮力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3分)9.(滚动考查力与运动)(2015·贺州)2014年12月底“贺广高铁”正式运行,这标志着贺州进入高铁时代.小芳和妈妈坐上动车到桂林看望姥姥,她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后“飞过”,这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动车进站前,已关闭发动机,由于________动车会继续运动一段距离才停下来.10.小刚用矿泉水瓶做实验:(1)将两个相同的矿泉水瓶如图甲放置,验证的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_的关系.(2)他在空矿泉水瓶中装入少量热水,迅速倒出,再马上盖上瓶盖看到瓶子瘪了,如图乙所示,验证的是________的存在.(3)他在矿泉水瓶中装水,在侧壁扎了三个小孔,观察到如图丙所示的现象,验证的是液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2014·内江)如图,甲、乙两圆柱形容器的高度之比1∶1,容器内部底面积之比1∶3,都装满水,现将两质量之比为1∶4的木块a、b缓缓放入甲、乙两容器中,则此时水对两容器底部的压强之比为________,水对两容器底部的压力之比为________.12.(2015·六盘水)小明体重500 N,周末他去“六盘水市游泳馆”游泳,当他套着游泳圈漂浮在2 m深水区休息时(游泳圈的重量忽略不计),他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N,此时由于不小心,手牌滑落,沉到池底,则手牌受到的液体压强为________Pa.然后他潜入水中捞手牌,从他完全潜入到捞到手牌的过程中,他受到的浮力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小明捞到手牌后,若他受到的浮力等于500 N,在不做任何动作的情况下,他将在水中________(填“上浮”“下沉”或“悬浮”).三、实验探究题(15分)13.(2015·陕西)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小丽提出如下猜想:猜想一: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猜想二: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猜想三:浮力的大小跟物体的密度有关.(1)小丽用重为3.2 N的物体A做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该实验验证了猜想________是正确的.可得出:在同种液体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________.实验中,物体A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N,方向________.(2)下表是小丽验证猜想二时收集的实验数据:液体种类物体A在液体中的状态弹簧测力计的求数/N物体A受到的浮力/N酒精浸没 1.4 1.8盐水浸没0.8 2.4 分析比较表中数据和图实验中________(填“甲”“乙”或“丙”)的数据可知: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________.(3)为验证猜想三,小丽选用了与物体A密度不同的物体B进行实验,她将物体B逐渐浸入水中,容器中的水面上升至图示O位置时,发现棉线松弛,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如图2所示.取出物体B,小丽又将物体A缓慢浸入水中,她在水面上升到________(填“O点之上”“O点”或“O点之下”)位置时,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这样做是为了控制________________相同,以便判断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是否有关.四、计算题(12分)14.(2015·邯郸二模)如图所示,一个厚度不计的圆柱形水桶,底面积为4×102 cm2,盛上一些水后对水平面的压力为400 N,(取g=10 N/kg),求:(1)此时水桶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大?(2)桶的侧壁上有一个小阀门A,它能承受的水的压强最大为6×103 Pa,当A距水面多深时,它将被水冲开?(3)现在,已知小阀门A距水面0.5 m(如图).把一个体积为5×10-3m3的实心球放入水中,刚好能够把A冲开,则球的密度为多少?参考答案1.C 2.D 3.B 4.A 5.A 6.D 7.AB 8.BC 9.动车 惯性 10.(1)受力面积 (2)大气压 (3)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11.1∶1 1∶3 12.500 2×104不变 悬浮13.(1)一 越大 2.2 向上 (2)丙 有关 (3)O 点 排开液体的体积14.(1)水桶的底面积为S =4×102 cm 2=4×10-2 m 2,水桶对地面的压强为:p =F S =400 N 4×10-2 m 2=1.0×104Pa ;(2)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 =ρgh,可知冲开阀门时水的深度为:h =p ρg =6×103Pa1×103 kg/m 3×10 N/kg =0.6 m ;(3)把一个球放进水中后,刚好把A 冲开,说明水面上升到了0.6 m ,则水面上升的高度为:Δh=0.1 m ,小球排开水的体积:V 排=SΔh=4×10-2 m 2×0.1 m=4×10-3 m 3,小球受到的浮力为:F 浮=ρ水gV 排=1×103 kg/m 3×10 N/kg×4×10-3 m 3=40 N ;由于V 排=4×10-3 m 3<5×10-3 m 3,所以小球漂浮在水面上,小球重为G =F 浮=40 N ,小球的质量为:m =G g =40 N 10 N/kg =4 kg ,小球的密度为ρ=m V = 4 kg 5×10-3 m3=0.8×103 kg/m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讲 功、功率和机械效率本讲内容是河北省中考中的重点内容,主要考查:判断物体是否做功、功和功率的计算,机械效率的计算、机械效率的大小比较及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综合性强、难度较大.题型多以选择、计算出现.预计2016年中考将会考查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或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计算.功、功率1【提示】 在利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时,力与物体移动的距离在方向上必须一致. 2【提示】 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功表示做功的多少.一个力做功的多少由功率和时间两个因素决定,功率大的做功不一定多,做功多的功率也不一定大.在分析功和功率的关系时,必须考虑时间的因素.机械效率 _______________命题点1 功和功率的计算(2015·自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用手从地面竖直提起水桶,手竖直向上的拉力对水桶做了功B .提着水桶在路面上水平向前移动一段路程,手竖直向上的拉力对水桶做了功C .抛出手的铅球在空中向前运动的过程中,推力对铅球做了功D .用力推一辆汽车,汽车静止不动,推力在这个过程中对汽车做了功力学中的功必须同时具备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两者缺一不可.据此可以总结出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不劳无功,具体说就是物体不受力,就不存在做功的问题;2.劳而无功,就是虽然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物体没有动,这时力也没有做功.3.没成效则不做功,物体既运动又受力,但由于运动方向与力的方向垂直,所以力不做功.1.(2015·咸宁)如图所示的情景中,关于力对物体做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大力士表演拉汽车前行,此时人拉车的力做了功B .起重机吊着重物水平移动,钢丝绳的拉力对重物做了功C .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运动员对杠铃做了功D .足球在水平地面上运动,足球的重力对足球做了功2.(2015·桂林)如图所示,用50 N 的水平拉力F 拉着物体在2 s 内沿水平方向前进了4 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力做功为零B.拉力的功率为零C.拉力做功为100 JD.拉力的功率为100 W3.(2015·福州)如图是一款新研发的微型机械人,它可拖动比自身大很多的物体.机器人质量是1.2×10-2kg,它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1×10-4 m2.求:(1)它受到的重力是多少?(g取10 N/kg)(2)静止时,它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少?(3)若它用120 N的水平拉力在10 s内匀速拖动重物前进1 m,则拉力的功率是多少?命题点2 机械效率(多选)(2015·河北)用四只完全相同的滑轮和两根相同的绳子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在绳自由端用大小分别为F1和F2的拉力,将相同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若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大于F2B.F1和F2做的功一定相等C.甲、乙的机械效率不相等D.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不相等,物体运动时间可能相等【点拨】解题的关键点是:甲、乙两装置均为“一定一动”滑轮组,绕法不同→n不同,滑轮完全相同,将相同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有用功、额外功均相同.4.(2014·来宾)如图,用甲、乙两种方式在相同时间内将同一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时,拉力做功的功率为P 甲、P乙,机械效率分别为η甲、η乙(不计绳重与摩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P甲=P乙η甲=η乙 B.P甲<P乙η甲>η乙C.P甲<P乙η甲<η乙 D.P甲>P乙η甲>η乙5.(2015·黑河市、齐齐哈尔市、大兴安岭)用两个相同的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固定在天花板上,如图所示,当匀速提升物体时,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20 N,物体移动的速度为0.1 m/s,每个滑轮重10 N,忽略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0.3 m/sB.物体的重力为40 NC.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6.67%D.拉力F的功率为2 W6.(多选)(2015·石家庄十八县基础摸底联考)如图,用此滑轮组在4 s内将重力为50 N的物体匀速提升2 m,绳端拉力为20 N,不计摩擦及绳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1 m/sB.动滑轮的重力为10 NC.克服物体重力做功为100 J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命题点探究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探究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在中考试题中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查:(1)实验的基本操作过程,如拉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2)对于实验现象、实验数据进行分析;(3)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得出结论;(4)进行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计算;⑸分析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2015·岳阳)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1)在2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第3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未填,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N.(3)分析数据可得结论,由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_______(填“高”或“低”).(4)根据实验结论推测,使用该滑轮组再次将重8 N的物体匀速提升10 cm,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为________(只填序号).A.71.6% B.82.6% C.92.4%(5)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6)为了测量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A同学认为应该在弹簧测力计静止时读数,B同学认为应该在缓慢匀速提升时读数,正确的是________(填“A”或“B”)同学的方法.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实验中要分别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起始位置,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多次改变提升的物重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1.(2015·来宾)下列实例中,力对物体没有做功的是( )A.叉车向上举起货物B.小林沿着斜面向上拉动物体C.小欣背着书包上楼D.小明用力推石头但石头不动2.(2015·沈阳)如图,爷爷与小丽进行爬楼比赛,他们都从1楼上到6楼.爷爷的体重是小丽体重的2倍,爷爷所用的时间是小丽所用时间的2倍.若爷爷做功为W1,功率为P1,小丽做功为W2,功率为P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W1∶W2=1∶1 B.W1∶W2=4∶1 C.P1∶P2=1∶1 D.P1∶P2=4∶13.(2015·武汉)如图所示,利用轻质滑轮组匀速拉动水平地面上重为G的物体,若拉力的大小为F,物体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A点的拉力为F A,则下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表达式正确的是( )A.f/2F A B.f/3F C.F A/2F D.G/2F4.(2015·泸州)如图所示,斜面高为1 m,长为4 m,用沿斜面向上大小为75 N的拉力F,将重为200 N的木箱由斜面底端匀速缓慢拉到顶端,下列关于做功的判断正确的是( )A.木箱受到重力做功的大小为800 JB.木箱受到斜面摩擦力做功大小为100 JC.木箱受到合力做功的大小为125 JD.木箱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做功大小为200 J5.(2014·威海)小刚和小明分别用沿斜面向上的力F甲、F乙把同一重物匀速拉到两个斜面的顶端,若两个斜面光滑、等高,甲斜面长4 m,乙斜面长5 m,所做的功分别是W甲、W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甲斜面比使用乙斜面要省功B.甲斜面的机械效率比乙斜面的机械效率高C.拉力F甲与F乙之比为5∶4D.两个拉力做功W甲与W乙之比为4∶56.(2015·丹东)小勇体重600 N,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10 s内使物体A匀速上升5 m.已知物体A重为800 N,小勇作用在绳端的拉力大小为500 N,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平地面对小勇的支持力做功为6 000 JB.小勇做的有用功为3 000 JC.小勇拉力的功率为250 WD.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7.(多选)(2015·葫芦岛)如图所示滑轮组,在50 s内将重5 000 N货物匀速吊起10 m高,绳的自由端受到的拉力大小是1 500 N,关于该滑轮组的说法正确的是(不计绳重及摩擦)( )A.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B.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50 mC.滑轮组所做有用功的功率是1 000 WD.该装置中的动滑轮总重为1 000 N二、填空题8.(2015·绵阳)“绿色环保,低碳出行”.2015年1月18日,绵阳市首批30辆纯电动公交车投入试运行.假定一辆纯电动公交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其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120 kW,速度为36 km/h,共行驶2 h,其电动机做功为________J,公交车的牵引力为________N.9.(2015·南京)如图所示,用塔式起重机上的滑轮组匀速起吊6 000 N的物体,物体上升5 m所用的时间为10 s,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则有用功是________J,总功是________J,拉力F的功率是________W.10.(2015·扬州)如图所示,工人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800 N的货物,所用的拉力F为500 N,货物在50 s 内匀速上升 5 m.在此过程中,货物上升的速度是________m/s;所做的有用功是________J;拉力做功的功率是________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11.(2014·德州)如图所示,在斜面上拉一重50 N的木块到0.3 m高处,木块沿斜面向上移动了1 m,共耗时5 s,已知拉力为20 N,则拉力的功率为________W,此斜面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三、实验探究题12.(2015·阜新)下表是小明做“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时收集的有关数据:(1)请你将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图中画出实验中滑轮组的绕绳方法.(3)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至同一高度,提升的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_______(填“高”或“低”).(4)第一次实验中,提升钩码所用的时间为1.5 s ,则拉力的功率是________W. 四、计算题13.(2015·佛山)如图所示,在C 点作用方向始终与半径OC 垂直、大小为F 3的力缓慢转动轮轴时,细绳不断缠绕于轮轴之上,细绳通过滑轮组拉动A 物体沿斜面匀速向上运动了2 m ,力的传感器显示对A 物体的拉力F 1为450 N .(忽略轮轴摩擦)(1)拉力F 1做功是多少?(2)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绳对滑轮组拉力F 2是多少?(3)若OB∶OC=1∶4,则F 3的大小为多少?14.(2013·河北)如图所示,重为1 140 N 的物体,它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5×103cm 2.工人师傅用600 N 的力匀速提升物体,物体的速度为0.2 m/s.(不计摩擦及绳重).求:(1)工人师傅拉绳的功率;(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体重为450 N的小明用此滑轮组提升物体,但物体没有被拉动,物体对地面的最小压强为多大.一、选择题1.(2014·长沙)甲乙两个滑轮组如图所示,其中每一个滑轮的重量都相同,用它们分别将重物G1、G2提高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G1=G2,则拉力做的总功相同B.若G1=G2,则甲的机械效率大于乙的机械效率C.若G1>G2,则拉力做的有用功相同D.用甲、乙中的任何一个滑轮组提起不同的重物,机械效率不变2.(多选)(2015·营口)如图所示,A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00 N,在拉力F的作用下,能以0.2 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向左匀速直线运动.已知拉力F=5 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拉力F的功率是1 WB.2 s内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1.2 mC.5 s内拉力F所做功的大小是15 JD.物体A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大小是12 N3.(多选)(2015·保定一模)如图所示,在甲、乙两个滑轮组中,所有滑轮的质量都相同,在F A和F B的作用下,重物A、B分别以相同的速度匀速上升.已知F A∶F B=3∶2,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重物A、B所受的重力相等B.在相同的时间内,拉力所做的额外功相同C.拉力F A和F B做功的功率之比为3∶2D.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于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二、填空题4.(2015·淮安)如图所示,小明用50 N的力F将重为80 N的物体在5 s内匀速提升1 m,在此过程中,小明做的有用功为________J,滑轮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拉力做功的功率为________W.5.(2015·遵义)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拉动重为70 N的物体A,使物体A在水平方向上移动5 m,所用拉力F 为20 N,地对物体A的摩擦力为30 N.则拉力F做的功为________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6.(2015·南充)如图所示,沿斜面向上拉一个重为4.5 N的物体到斜面顶端,斜面长1.2 m,高0.3 m,拉力做功为2.16 J,则这个斜面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_N.三、计算题7.(2015·遂宁)某兴趣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物体与动滑轮用绳子a连接)匀速拉动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不同物体,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从200 N开始逐渐增加,直到组装滑轮组的绳子b被拉断,每次物体拉动的距离均为2 m.通过实验绘出了该滑轮组机械效率随物体受到摩擦力大小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求:(1)动滑轮重力(2)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物体以0.2 m/s的速度匀速运动时,该滑轮组的有用功率;(3)一个重500 N的同学利用该滑轮组,想独自用竖直向下的力拉断绳子b,请你通过计算分析他能否实现.参考答案考点解读考点1 1.力 力的方向 力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W =Fs 焦耳 J2.功 做功所用时间 做功快慢 W t瓦特 W 千瓦 kW 103 考点2 W 总= W 有+ W 额 有用功 总功 η η=W 有W 总 小于 小于1 无关 η=W 有W 总=Gh Fs竖直 匀速 高 低 省 减小 摩擦 增加各个击破例1 A 例2 ABD题组训练 1.A 2.D3.(1)微型机器人的重力:G =mg =1.2×10-2 kg×10 N/kg=0.12 N ;(2)机器人静止时,它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 =G =0.12 N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F S =0.12 N 1×10-4 m 2=1 200 Pa ;(3)拉力做的功:W =Fs =120 N×1 m=120 J ,拉力的功率:P =W t =120 J 10 s=12 W 4.C 5.A 6.BCD 实验突破例 (1)88.9% (2)2.2 (3)高 (4)C拓展训练 (5)匀速 (6)B 在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还要克服一些机械摩擦,所以要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向上提升物体时进行读数 (7)测量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从而计算有用功和总功 (8)获得多组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整合集训基础过关1.D 2.C 3.C 4.B 5.C 6.D 7.ACD 8.8.64×108 12 000 9.3×104 3.75×104 3.75×103 10.0.14 000 100 80% 11.4 75%12.(1)0.1 0.33 66.7% (2) (3)高 (4)0.1413.(1)拉力F 1做功:W 1=F 1s 1=450 N×2 m=900 J ;(2)∵滑轮组机械效率η=F 1s 1F 2s 2,∴F 2=F 1s 1ηs 2=900 J 75%×4 m=300 N ;(3)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 1L 1=F 2L 2,∴F 3F 2=OB OC =14,∴F 3=14F 2=14×300 N=75 N . 14.(1)拉力的功率:P 拉=W 总t =Fs t =Fv 绳=600 N×2×0.2 m/s=240 W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W 有用W 总×100%=Gh Fs 绳×100%=Gh F×2h ×100%=1 140 N 600 N×2×100%=95%;(3)由于忽略摩擦及绳重,2F =G +G 动,动滑轮重:G 动=2F -G =2×600 N-1 140 N =60 N ,绳端最大拉力等于人体重力,则物体对滑轮组的拉力:F 拉=2G 人-G 动,滑轮组提升物体的拉力:F 拉′=G -F 支,物体受到的支持力:F 支=G -F′拉=G -F 拉=G +G 动-2G 人=1 140 N +60 N -2×450 N=300 N ,物体对地面的最小压强:p =F 压S =F 支S =300 N 0.15 m 2=2.0×103 Pa. 能力提升1.B 2.BCD 3.AB 4.80 80% 20 5.200 75% 6.62.5 0.6757.(1)由图乙可知,当f 1=200 N 时,η1=50%,W 有用1=f 1s ,由于不计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W 额外=G 动s ,∴W 总1=f 1s +G 动s ,∵η1=W 有用1W 总1,∴η1=f 1s f 1s +G 动s =200 N 200 N +G 动=50%,∴G 动=200 N ;(2)当η2=80%时,η2=f 2s f 2s +G 动s=f 2f 2+G 动=80%,∴f 2=800 N ,∴W 有用2=f 2s =800 N×2 m=1 600 J ,∵v=s t ,∴t=s v = 2 m 0.2 m/s =10 s ,∵P=W t,∴P 有用=W 有用2t =1 600 J 10 s=160 W ;(3)由图乙可知,当f 3=1 600 N 时,绳子刚好被拉断,由于不计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绳b 承受的最大拉力F 3=13(G 动+f 3)=13×(200 N+1 600 N)=600 N ,因为人的重力为500 N ,竖直匀速拉动绳子,所以绳子对人的最大拉力为人的重力,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人给绳子的最大拉力为500 N ,由于绳子b 承受的最大拉力大于人给绳子的最大拉力,所以该同学不能拉断绳子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