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石油气的来源和利用(正式版)

合集下载

液化石油气组成

液化石油气组成

液化石油气组成液化石油气(LNG)是一种天然气的液态形式,它在低温和高压下通过液化工艺处理而成。

LNG是一种清洁、高效、可再生的能源,被广泛应用于家庭、工业和交通运输领域。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液化石油气的组成以及它的应用价值。

液化石油气主要由甲烷(CH4)组成,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占LNG的90%以上。

此外,LNG中还包含少量的乙烷(C2H6)、丙烷(C3H8)和丁烷(C4H10),它们的含量相对较低。

液化石油气的主要优势在于它作为一种清洁能源的特性。

相比传统燃料,LNG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CO2)和有害气体排放量较低,对环境的污染也较小。

此外,LNG的能量密度高,燃烧效率更高,可以减少能源的浪费。

液化石油气广泛应用于家庭生活。

它可以作为燃料供应给家用燃气灶、热水器和采暖系统,方便、安全,同时也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对于偏远地区或无法使用天然气管道的地方来说,LNG提供了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选择。

液化石油气在工业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它被用作工业燃料、汽车燃料和发电燃料,取代传统的煤炭和石油产品。

LNG的使用不仅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LNG还可以用作化工原料,制造润滑油和化学品等。

液化石油气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也日益普及。

LNG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被广泛用于公交车、卡车和船舶。

相比传统的燃料,LNG的排放量更少,这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并减少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

同时,借助技术的发展,LNG也逐渐成为汽车燃料的选择之一。

总的来说,液化石油气是一种有着丰富组成、清洁环保、高效利用的能源。

它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满足家庭、工业和交通运输等领域的能源需求。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背景下,LNG的发展和推广将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促进经济的繁荣和环境的改善。

液化石油气综合利用

液化石油气综合利用

液化石油气综合利用一、液化石油气LPG是指经高压或低温液化的石油气,简称“液化石油气”或“液化气”。

其组成是丙烷、正丁烷、异丁烷及少量的乙烷、大于碳5的有机化合物、不饱和烃等。

LPG主要是由丙烷(C3H8)、丁烷(C4H10)组成的,有些LPG还含有丙烯(C3H6)和丁烯(C4H8)。

LPG一般是从油气田、炼油厂或乙烯厂石油气中获得。

LPG与其他燃料比较,成分:较多:“丙烷、丁烷”。

较少:“乙烯、丙烯、乙烷丁烯”等。

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或黄棕色油状液体, 有特殊臭味。

LPG的具有易燃易爆性、气化性、受热膨胀性、滞留性、带电性、腐蚀性及窒息性等特点。

液化石油气是炼油厂在进行原油催化裂解与热裂解时所得到的副产品。

催化裂解气的主要成份如下(%):氢气5-6、甲烷10、乙烷3-5、乙烯3、丙烷16-20、丙烯6-11、丁烷42-46、丁烯5-6,含5个碳原子以上的烃类5-12。

热裂解气的主要成份如下(%):氢气12、甲烷5-7、乙烷5-7、乙烯16-8、丙烷0.5、丙烯7-8、丁烷0.2、丁烯4-5,含5个碳原子以上的烃类2~3。

这些碳氢化合物都容易液化,将它们压缩到只占原体积的1/250-l/33。

二、液化气下游产业发展方向——“液化气—异丁烯/正丁烯/正丁烷—丁基橡胶及MMA/醋酸酯溶剂/聚四氢呋喃—轮胎及有机玻璃/高档涂料/聚氨酯材料”产业链;——“混合芳烃—苯/对二甲苯—环己烷与环己酮及己内酰胺/己二酸/对苯二甲酸—尼龙6/尼龙66及锦纶/聚酯及涤纶”产业链;——“炼油—丙烯/丙烷—聚丙烯及环氧树脂/丙烯酸及酯—塑料制品/特种涂料/胶粘剂”产业链;——“炼油—富乙烯干气—乙苯—苯乙烯—锂系聚合物/丁苯胶乳—SBS改性沥青及鞋用料/造纸用化学品”产业链;——“炼油—有机中间休/—生物医药/高效低毒农药/高档染料及有机颜料/民用爆破器材”产业链;三、液化气主要下游化工产品1、液化气(异丁烯、正丁烯、正丁烷和异丁烷)综合利用产业链延伸液化气的主要成份是碳四烃,碳四烃是异丁烯、正丁烯、正丁烷和异丁烷的总称。

液化石油气的来源和利用(2021新版)

液化石油气的来源和利用(2021新版)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液化石油气的来源和利用(2021新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液化石油气的来源和利用(2021新版)自然界中存在着无数的由碳与氢化合而成的有机物,通常称其为碳氢化合物。

在有机化学中,这类碳氢化合物被简称为烃(表示烃取自碳字中“火”和氢字中的“啰”组合而成)。

液化石油气是一种低碳数的烃类混合物,它在常温常压下(20℃、100KPa)呈气体状态,只有在增高压力或降低温度的条件下,才变成液体,故称为液化石油气。

液化石油气的问世和发展是同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分不开的。

1892年,荷兰首先利用天然气进行试验,获得了液化甲烷,从而为石油气的液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20世纪初叶,沃尔特斯林(Dr.WalterSnelling)博士对汽油进行稳定性试验,发现汽油挥发出的气体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可凝结为液体,并成功地从天然气中提取了丙烷和丁烷。

随后,德国、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和东欧一些国家也相继生产和使用了液化石油气。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对石油资源的开发和炼油化工工业的发展,不仅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的液化石油气有了迅速发展,而且一些资源贫缺的国家也大量地发展液化石油气。

目前,已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行生产或进口液化石油气用作燃料和化工原料。

美国液化石油气的年用量约6000kt,日本年用量约为2000kt。

我国从1965年开始,在北京、天津、哈尔滨、沈阳、上海和南京等石油化学工业发达的城市,以及一些石油炼油厂所在地区,先后使用液化石油气作为民用燃料。

液化石油气

液化石油气
小于100cm3。 富气:1立方井口流出物中C3以上烃类,按液态计
大于100cm3。
二、 液化石油气的组成
❖ 丙烷 ❖ 正丁烷,异丁烷 ❖ 丙烯 ❖ 丁烯 ❖ 少量的乙烯和戊烷
根据P34表2-1判断哪些是液化气理想的组分?
几个概念:
闪点、燃点和自燃点:
闪点:按一定的间隔用火焰在可燃蒸气和空气 混合物上划过,发生闪火现象的最低温度。
丙烷含量: 包括蒸馏气、热裂化气、催化裂化气、催化重整气和焦化气。
含烯烃,在发动机中燃烧易结胶积碳。
氢含量高,硫、氮含量少,不含
1#:85 wt% (3)严寒区使用受限。
充气(量)系数是指每个工作循环实际进入气缸的气体量,与在进气口处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理论进气量的重量 比。
二、LPG的优点和缺点 (P45)
❖ 优点: (1)抗爆性好,辛烷值达110,可采用高压缩比。
压缩比的高低对发动机使用汽油等级的要求有很大影响, 一般来说,压缩比越大,要求使用的汽油标号越高。如果 使用了低于建议标号的汽油,可能会产生“敲缸”、发动 机振动加剧、不匀速行驶等问题,还会损害发动机性能, 缩短使用寿命。通常,压缩比低于7.5可使用90号汽油, 压缩比在7.5~8.0应选用90或93号汽油;压缩比在8.0~ 10.0应选93或95号汽油;压缩比在10.0以上的应选用97号 汽油。
对同一种汽油,其研究法辛烷值比马达法辛烷值高约0~15。
❖ 着火极限(燃烧极限、爆炸极限):
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可燃气体或蒸气 在助燃气体中形成的均匀混合系被点燃并能 传播火焰的浓度范围。最低浓度称为燃烧下 限;最高浓度称为燃烧上限。
❖ 火焰传播速度:
指火焰前锋沿其法线方向相对于未燃可 燃混合气的推进速度。火焰传播速度实质上 表示了单位时间内在火焰前锋单位面积上所 烧掉的可燃混合气数量。为了提高燃烧设备 的燃烧热强度(以减小燃烧设备的尺寸),必须 尽可能提高火焰传播速度。

液化石油气基本知识(2)

液化石油气基本知识(2)

液化石油气的基本知识(P733~858)1⑴液化石油气的来源液化石油气是石油气中以碳和氢两种元素构成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化学上把碳和氢形成的有机化合物通称为烃(ting)。

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含三个碳原子和四个碳原子的碳氢化合物,行业上习惯称碳三(C3)碳四(C4)。

碳原子少于三个的甲烷(CH4)、乙烷(C2H6)和乙烯(C2H4)需要比较高的压力才能液化,碳原子高于四个的在常温呈液态,所以它们都不是液化石油气的正常组分。

液化石油气有以下三个来源。

①天然石油气:A、凝析气田气——通常含有甲烷85~97%,C3~C5约2~5%,将其中的丙烷和丁烷分离出来,制取液化石油气;B、油田伴生气中——开采石油过程中的伴生气,其中有60~90%的甲烷和乙烷,10~40%的丙烷、丁烷、戊烷等。

②从炼油厂回收液化石油气——在炼制原料油的过程中,同时产生各种气体,气体主要组分为C3和C4;③石油化工厂——用石油生产化工产品(合成纤维、合成塑料、合成橡胶)时的副产品。

⑵液化石油气的净化(脱硫、干燥)①脱硫——从液化石油气中除掉硫化物杂物的目的,是为了它不腐蚀设备,燃烧废气也符合国标要求。

②干燥——干燥的目的是脱除液化石油气中的水分。

只有在较低温度下储运销售的液化石油气才需要干燥。

2 液化石油气的成分及有关参数液化石油气由以下八种物质组成:丙烯、丙烷、正丁烷、异丁烷、丁烯-1、异丁烯、顺丁烯-2、反丁烯-2。

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性质如下表:512614易变成气体而成为残液;②上表中的斜体数字未经核实;③正丁烷与异丁烷的分子式、分子量相同,但它们的结构不同,即碳与碳的连接方式不同,故性质也不同。

2.1沸点与气化潜热——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的沸点都很低,所以常温下是在沸腾的情况下气化,并吸收大量潜热(1kg液化石油气气化所吸收的潜热相当于1kg水升高101℃所吸收的热量)。

当大量液化石油气从狭口喷出时,会形成白茫茫的一片,就是因为喷出的液化石油气吸收了周围空气的热量,本身也因压力突降而降温,把空气里的水分凝结成霜的缘故。

液化石油气基础知识

液化石油气基础知识

液化石油气基础知识
液化石油气,简称LPG(Liquefied petroleum gas),是一种可
燃气体,由丙烷、丁烷、丙丁混合物等组成。

LPG因其高能量密度、易运输、易存储等特点,广泛用于各种行业和领域。

液化石油气可以通过压缩和冷却的方式将气体压缩成液体,从而使其能够便于运输和储存。

液化石油气的沸点较低,一般在-40℃以下,因此需要在低温下储存和运输,通常使用特殊的保温罐进行储存和运输。

液化石油气的燃烧能够产生大量的热能,因此广泛应用于燃气灶、热水器、野外露营炉具、汽车燃料等领域。

同时,液化石油气也可以作为工业原料,用于生产化学品、合成橡胶、塑料等产品。

然而,由于液化石油气是一种易燃易爆物质,其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安全规定,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液化石油气使用时,应注意通风、禁止吸烟等安全措施,以确保使用过程的安全。

- 1 -。

液化石油气的来源和利用

液化石油气的来源和利用

编号:SY-AQ-01590( 安全管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液化石油气的来源和利用Source and utilization of liquefied petroleum gas液化石油气的来源和利用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

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自然界中存在着无数的由碳与氢化合而成的有机物,通常称其为碳氢化合物。

在有机化学中,这类碳氢化合物被简称为烃(表示烃取自碳字中“火”和氢字中的“啰”组合而成)。

液化石油气是一种低碳数的烃类混合物,它在常温常压下(20℃、100KPa)呈气体状态,只有在增高压力或降低温度的条件下,才变成液体,故称为液化石油气。

液化石油气的问世和发展是同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分不开的。

1892年,荷兰首先利用天然气进行试验,获得了液化甲烷,从而为石油气的液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20世纪初叶,沃尔特斯林(Dr.WalterSnelling)博士对汽油进行稳定性试验,发现汽油挥发出的气体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可凝结为液体,并成功地从天然气中提取了丙烷和丁烷。

随后,德国、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和东欧一些国家也相继生产和使用了液化石油气。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对石油资源的开发和炼油化工工业的发展,不仅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的液化石油气有了迅速发展,而且一些资源贫缺的国家也大量地发展液化石油气。

目前,已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行生产或进口液化石油气用作燃料和化工原料。

美国液化石油气的年用量约6000kt,日本年用量约为2000kt。

我国从1965年开始,在北京、天津、哈尔滨、沈阳、上海和南京等石油化学工业发达的城市,以及一些石油炼油厂所在地区,先后使用液化石油气作为民用燃料。

液化石油气基础知识

液化石油气基础知识

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来源
液化石油气主要来自炼油厂、油 田伴生气及从天然气中提取。
二、液化石油气的利用
液化石油气的主要用途
液化石油气的用途很广,除了作 为一种新型燃料外,还可用作工 业原料来制取合成纤维、合成橡 胶、合成树脂、合成塑料及用于 医药、染料及精细化工、化妆品 原料等,还可作为汽车燃料、金 属切割气及喷射剂的启动剂等。
五、液化石油气的 燃烧特性
液化石油气的热值
气态——通常在100000- 120000KJ/Nm3(约合 24000千卡/立方米),液 态——通常在45000KJ/Kg 左右(约合10765千卡/公斤)。
为什么液化石油气不能超装?
液化石油气膨胀系数很大,约为水的 16倍。如果充装液化石油气过量,没 有气相空间或很少空间时,当温度的 升高时,液化石油气体积膨胀,其压 力升高很快(满液时,温度每升高1℃, 压力将增加10几个大气压),若超过 安全系数,就会产生爆炸。因此,超 装是十分危险的,液化石油气钢瓶、 贮罐都只能装其容积的85%.
② 比重:液化石油气与水的相对 密度为0.5—0.59之间,比水轻, 在贮罐内静置后,液化石油气中 的水分会分离出来而积聚在罐底, 可从罐底排污阀排出。气态液化 石油气与空气的相对密度为1.5— 2.5,比空气重。因此液化石油气 泄漏后,会积存于低洼处,易形 成爆炸事故隐患。
③易燃易爆性:液化石油气极 容易气化。少量的液化石油气 泄漏就会产生大量的液化石油 气体,当与空气混合后,遇到 着火源就会产生闪爆或燃烧。
④腐蚀性:液化石油气因含有少 量的H2S等物质,对贮罐、管道 及阀门等设备有一定的腐蚀性。 这个特性会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 甚至导致液化石油气的泄漏。
液化石油气作为燃料使用的优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TP-AR-L5718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液化石油气的来源和利
用(正式版)
液化石油气的来源和利用(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自然界中存在着无数的由碳与氢化合而成的有机物,通常称其为碳氢化合物。

在有机化学中,这类碳氢化合物被简称为烃(表示烃取自碳字中“火”和氢字中的“啰”组合而成)。

液化石油气是一种低碳数的烃类混合物,它在常温常压下(20℃、100KPa)呈气体状态,只有在增高压力或降低温度的条件下,才变成液体,故称为液化石油气。

液化石油气的问世和发展是同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分不开的。

1892年,荷兰首先利用天然气进行试验,获得了液化甲烷,从而为石油气的液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20世纪初叶,沃尔特斯林(Dr.Walter Snelling)博士对汽油进行稳
定性试验,发现汽油挥发出的气体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可凝结为液体,并成功地从天然气中提取了丙烷和丁烷。

随后,德国、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和东欧一些国家也相继生产和使用了液化石油气。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对石油资源的开发和炼油化工工业的发展,不仅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的液化石油气有了迅速发展,而且一些资源贫缺的国家也大量地发展液化石油气。

目前,已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行生产或进口液化石油气用作燃料和化工原料。

美国液化石油气的年用量约6000kt,日本年用量约为
2000kt。

我国从1965年开始,在北京、天津、哈尔滨、沈阳、上海和南京等石油化学工业发达的城市,以及一些石油炼油厂所在地区,先后使用液化石油气作为民用燃料。

此后各大城市相继建设了液化石油气民用
供应系统。

目前,我国东部地区的乡镇和中部地区的大多数县、乡城镇居民使用了液化石油气,并逐渐向农村普及。

一、液化石油气的来源
液化石油气目前主要来源于炼油厂石油气和油田伴生气。

因此液化石油气是一种石油产品。

(一)由炼油厂石油气中获取
炼油厂石油气是在石油炼制和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副产气体,其数量取决于炼油厂的生产方式和加工深度,一般约为原油质量的4%~1.0%左右。

根据炼油厂的生产工艺,可分为蒸馏气、热裂化气、催化裂化气、催化重整气和焦化气等5种。

这5种气体含
有C1~C5组分,利用分离吸收装置将其中的C3、C4组分分离提炼出来,就获得液化石油气。

目前,从炼油厂催化裂化气中回收液化石油气是国内民用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来源。

(二)由油田伴生气中获取
在石油开采过程中,石油和油田伴生气同时喷出,利用装设在油井上面的油气分离装置,将石油与油田伴生气分离。

油田伴生气中含有5%左右的丙烷、丁烷组分,再利用吸收法把它们提取出来,可得到丙烷纯度很高而含硫量很低的高质量液化石油气。

欧美、日本等国家供应的液化石油气,多数属于这种。

(三)由天然气中获取
天然气为干气和湿气两种。

湿气中的甲烷含量在90%以下,乙烷、丙烷、丁烷等烷烃含量在10%以上,若将湿气中的丙烷、丁烷等组分分离出来,就得到所需的液化石油气。

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天然气产量由1949年的0.1亿立方米,上升到20xx年的316亿立方米,居世界第16位,已成为世界石油天然气消费大国,预计到2020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将由目前的2.7%增长到10%以上。

此外,还可在燃料加氢和半焦化制取人造石油的工厂中获取液化石油气。

从水煤气生产合成汽油的工厂中,也能回收液化石油气。

液化石油气的质量与其来源和提取方法有关,一
般从油田伴生气中获取的液化石油气的质量优于从炼油厂石油气中获取的液化石油气。

二、液化石油气的利用
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液化石油气作为一种化工基本原料和新型燃料,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化工生产方面,液化石油气经过分离得到乙烯、丙烯、丁烯、丁二烯等,用来生产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及生产医药、炸药、染料等产品。

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由于其热值高、无烟尘、无炭渣,操作使用方便,已广泛地进入人们的生活领域。

此外,液化石油气还用于切割金属,用于农产品的烘烤和工业窑炉的焙烧等。

(一)用于有色金属冶炼
有色金属冶炼中要求燃料热质稳定,无燃炉产物,无污染,而液化石油气都具备了这些条件。

液化石油气被加热气化后,可以方便地引入冶炼炉燃烧。

山东金升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已将液化石油气成功地用于德国克虏伯熔炼炉的铜冶炼工艺,代替了原煤气燃烧工艺,减少了硫、磷等杂质的危害,提高了铜材质量。

(二)窑炉焙烧
我国的各种工业窑炉和加热炉历来以烧煤为主,这不仅造成能源的浪费,排出的烟气也严重污染着环境。

为此,国家有关部门提出我国能源今后发展任务是:优化能源结构,建立世界级清洁、安全、高效的
能量供应体系,建立能源技术发展促进机制等。

为适应这一任务的要求,许多工业窑炉和加热炉改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如用液化石油气来烧制瓷砖;用液化石油气烘焙轧制薄板等,既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又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烧制质量。

(三)作汽车燃料
据20xx年我国城市环境状况公告显示,监测的338个城市中,超过国家大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城市占到63.5%,其中超过三级的有112个,我国大气污染已由工业废物、煤烟气型向光化学烟雾型转变,大城市中汽车排放尾气成为大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目前,城市空气污染源中约有70%来自汽车的废气排放。

为解决这一问题,自20世纪末,我国各大中城
市相继建起了汽车加气站,用液化石油气替代汽油作汽车燃料,这一燃料品种的改变,极大地净化了城市空气质量,也是液化石油气利用的又一大发展方向。

(四)居民生活燃用
居民生活燃用的液化石油气主要有管道输送和瓶装供给两种方式。

1.管道输送
管道输送方式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进行,它是由城市燃气公司把液化石油气与空气、液化石油气与煤气或液化石油气与化肥厂排放的空气等混合后,通过管道直接输送到居民家中使用,目前,许多城市都实现了这种供应形式。

2.瓶装供给
内部管理系列 | INTERNAL MANAGEMENT 编号:TP-AR-L5718瓶装供给是通过一个密封钢瓶将液化石油气由储配站分配到各家各户,作为家庭灶具的供气源,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最早是在炼油厂和几个工业城市使用,现已发展到乡镇农村。

在民用液化石油气中,以瓶装供给方式的范围最大,用户最多。

我国仅东部地区就建有从事钢瓶供气的液化石油气储配站一万多个,有的个别乡镇平均建有2个以上。

由此可见,液化石油气的使用范围愈来愈广,使用量愈来愈大,发展愈来愈快。

因此,加强对液化石油气知识的宣传学习,保证液化石油气的安全使用,是非常必要和迫切需要的。

此处输入对应的公司或组织名字
Enter The Corresponding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Name Here
第2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