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T与高危型HPVDNA感染在女性宫颈病变中的相关性调查

合集下载

TCT联合HPV-DNA检测在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TCT联合HPV-DNA检测在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TCT联合HPV-DNA检测在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廖丹梅;黄明春;李惠珍;甘柏柳;覃军;王燕娇;陆和屏;叶朝阳【期刊名称】《医学研究杂志》【年(卷),期】2008(37)1【摘要】目的宫颈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大量的研究认为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几乎所有宫颈癌都伴有HPV亚型.本研究旨在评价TCT联合HPV-DNA检测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用新柏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技术筛查并与病理学诊断相结合,对宫颈炎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一级及其以上(≥CIN1)病例各200例进行高危型HPV16/18型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宫颈病变≥CIN1组阳性病例69例,阳性率34.5%;宫颈炎对照组阳性病例16例,阳性率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危型HPV16/18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密切相关.HPV高危型患者CIN发病率较高,特别是高度病变,HPV高危型检测在宫颈病变的检查中有重要意义.如与宫颈细胞学检查(TCT技术)、阴道镜检查和病理诊断相结合可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总页数】4页(P81-84)【作者】廖丹梅;黄明春;李惠珍;甘柏柳;覃军;王燕娇;陆和屏;叶朝阳【作者单位】530011,广西南宁市妇幼保健院;530011,广西南宁市妇幼保健院;530011,广西南宁市妇幼保健院;530011,广西南宁市妇幼保健院;530011,广西南宁市妇幼保健院;530011,广西南宁市妇幼保健院;530011,广西南宁市妇幼保健院;530011,广西南宁市妇幼保健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相关文献】1.TCT与HPV-DNA联合检测在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J], 陈晓霞2.TCT联合HPV-DNA检测在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J], 廖丹梅;黄明春;李惠珍;甘柏柳;韦秀芬;高珊;林红玉;陆丽琴;陆和屏;叶朝阳3.TCT联合HPV-DNA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 [J], 周琦;徐伏兰4.TCT与HPV-DNA联合检测在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J], 仲林5.TCT联合HPV-DNA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 [J], 赵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危型HPV-DNA检测联合TCT在基层妇女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高危型HPV-DNA检测联合TCT在基层妇女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高危型HPV-DNA检测联合TCT在基层妇女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遗传物质(HPV-DNA)检测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在基层妇女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间120例宫颈癌筛查基层妇女分别进行高危型HPV-DNA检测和TCT检查,并对任一项检查结果为阳性者进行阴道镜多点活检。

比较高危型HPV-DNA、TCT以及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

结果 120例基层妇女经阴道镜病理活检共确诊宫颈癌23例。

而高危HPV-DNA单独检测、TCT单独检测以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13.33%、9.17%和17.50%,不同检查方法之间的阳性率相比并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而在诊断符合率上,高危HPV-DNA单独检测、TCT单独检测以及联合检测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9.57%、47.83%和91.30%,三种不同检测方式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危HPV-DNA联合TCT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灵敏性和准确性,适用于基层妇女宫颈癌筛查工作。

【关键词】高危型HPV-DNA;TCT;基层妇女;宫颈癌筛查;联合检测;应用价值[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hpv-dna detection combined with liquid based thin layer cytology(TCT)in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of grassroots women.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8,120 cases of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grassroots women in our hospital were examined by hpv-dna test and TCT examination for high-risk types respectively,and colposcope multi-point biopsy was performed for any positive results. To compar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high-risk HPV-DNA,TCT and combined detection. Results a total of 23 cases of cervical cancer were confirmed by colposcopy. The positive rates of high-risk hpv-dna detection alone,TCT detection alone and combined detection were 13.33%,9.17% and 17.50%,respectively,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ositive rates between different detection methods(P > 0.05). In terms of diagnostic coincidence rate,the diagnostic coincidence rates of high-risk hpv-dna detection alone,TCT detection alone and combined detection were 69.57%,47.83% and91.30%,respectively,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Conclusion high risk hpv-dna combined with TCT has high diagnostic sensitivity and accuracy,and is suitablefor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in grassroots women.[Key words] high-risk hpv-dna;TCT. Grass-roots women;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Joint detection;Application value宫颈癌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已然成为威胁全球女性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1]。

TCT联合HPV—DNA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TCT联合HPV—DNA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TCT联合HPV—DNA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研究TCT联合HPV-DNA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采用TCT联合HPV-DNA检测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探索在TCT基础上对ASC实施的HPV-DNA检测,并研究二者联合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结果:TCT检测和HPV-DNA检测与病理的符合率分别为88.17%和73.48%,在TCT 基础上对ASC进行HPV-DNA检测,结果表明二者联合检测与病理检测的符合率为90.18%。

结论:TCT和HPV检测可以提高检出敏感度和高度病变的阳性符合率,所以在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中能够依靠TCT联合HPV-DNA检测来提高诊断价值。

标签:TCT;HPV-DNA检测;宫颈癌前病变;诊断价值作为妇科常见恶性肿瘤,宫颈癌在世界所有女性癌症种类中发病率排名第二,是仅次于乳腺癌的危险疾病。

在我国,每年由宫颈癌引起的死亡人数逐渐呈上升趋势,目前医学界公认的HPV感染是其病发的主要诱因,而且还指出这种疾病是可以预防和治愈的,从其前病变到发展成型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所以及时对其筛查、发现病变对于预防和治疗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至关重要。

本文主要研究TCT联合HPV-DNA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4年7月间于我院诊治并发现宫颈异常,随即进行TCT 检查和高危HPV检测,有一项或多项异常而进行病理活检,结果呈阳性的患者298例,所有患者年龄分布于26-66岁,平均年龄(43.27±5.02)岁,生产史次数为0-4次,平均次数(1.52±0.37)次。

1.2方法1)TCT检查。

所有患者均在非月经期进行检查,在检查前三天停止使用阴道内药物,不能冲洗,一天之内不能进行性行为。

首先将塑料采集器上的脱落细胞洗入装有细胞保存液的小瓶中,接着送到细胞室。

一般程序为细胞混匀-细胞负压过滤膜采集-细胞转移。

TCT和HPV-DNA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TCT和HPV-DNA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TCT和HPV-DNA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摘要:目的:探究在对宫颈癌以及癌前病变的筛查中,将TCT和HPV-DNA检测应用于女性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分析,其临床可用性。

方法:本次实验选择回顾性实验方式实验时段设置为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录入我院中登记有效地接受供起来筛查的3422名女性的研究资料作为数据,所有患者在进行检查时,采用HPV、TCT检测作为检查方案,并由医务人员对患者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将HR-HPV阳性并且TCT≥ASCUS、同时患者存在疑似宫颈病变的情况,需由相关医务人员进行筛查,并判断两种不同的检测方式的结果。

结果:在本次接受检查的3422名患者中,HPV16、18阳性63例,其他HPV阳性290例,其中有264例进行TCT检查,检测阳性71例,HPV16、HPV18阳性63人以及TCT71例总计134例中有120例进行阴道活检,最终CIN阳性34,宫颈鳞癌1例。

结论:在对宫颈癌以及癌前病变患者进行筛查时,选择HPV筛查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通过与 TCT检查方案进行结合应用,有助于帮助医务人员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时后续治疗工作能够更为顺利的开展,同时也对我国地区女性的生理健康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值得进行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TCT;HPV-DNA检测;宫颈癌;诊断方法引言宫颈癌的发生与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在患者发病早期患者不会出现额外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在近年来的相关临床研究调查中显示宫颈癌的发生是一个较为长期的阶段,在针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医务人员需要积极选择合理且准确的诊断方式,早期判断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而使患者后续治疗工作能够更为顺利的开展。

在近年来临床研究中发现将 HPV检测与TCT诊断应用于患者的病情分析中,能够有助于医务人员了解患者的个体状况,使患者后续治疗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最大限度的降低宫颈癌对患者机体功能造成的损伤。

HPV是导致宫颈癌的一种重要病原体,99%的宫颈癌患者在发病时都与HPV病毒感染密切相关,而通过注射HPV疫苗能够有助于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并且最有效的一种预防手段[1]。

TCT联合高危HPV—DNA定量检测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价值

TCT联合高危HPV—DNA定量检测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价值
d e t e c t i o n i n s c r e e ni n g o f c e r v i c a l d i s e a s e s ZHENG Xt . l i n g , L I U Xi a o — hu i , L I U Mi n — z h o n g
其在宫颈疾病筛查 中的价值 。方法 对怀疑有 宫颈病变 的患者进行 ( T C T ) 和 HR—H P V—D N A( 1 6, 1 8 , 3 l , 3 3 , 4 5 , 5 2, 5 6 , 5 8型) 实时荧光定量检测 , 并将 两者结 果和 病理 活检进 行对 照分析 。结 果 检测特异性 比较有 显著 差别 ( P< 0 . 0 1 ) , HR—HP V—D N A检测诊 断敏感度 高 ( 9 2C T检
郑 西陵 , 刘 小会 , 刘 敏 忠
( 1 .黄陵县中医医院妇产科 , 陕西 黄陵 7 2 7 3 0 0 ; 2 . 延安炼油厂职工医院 , 陕西 洛川 7 2 7 4 0 0 )
摘 要: 目的 通过液基细胞学 ( T C T ) 联 合高危型 ( 8个型 ) 人乳头瘤 病毒 D N A( H R—HP V—D N A) 定量检 测 , 探讨 T C T检测与 H R—H P V—D N A
a n d Gy ne c o l o g y, t h e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Ho s p i t a l o f Hua n g l i ng ( 1 . D e p a r t me n t o f o b s t e i f c s
r e a l—t i me lu f o r e s c e n c e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d e t e c t i o n,a n d bo t h r e s u l t s a n d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b i o p s y we r e a n a l y z e d c o mp a r a t i v e —

高危型HPV检测与TCT检查应用于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有效性

高危型HPV检测与TCT检查应用于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有效性

文章编号:WHR202004265高危型HPV检测与TCT检查应用于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有效性赵瑞红太原其美妇产医院,山西太原 030001【摘 要】目的:分析宫颈癌筛查中高危型HPV检测联合TCT检查的临床有效性。

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于本院接受宫颈癌筛查的女性共98例,均进行高危型HPV检测与TCT检查,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方法对宫颈癌筛查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

结果:病理学诊断结果显示,在98例患者中,结果呈阳性、阴性患者分别为38例、60例,阳性率为38.78%。

98例患者接受TCT检查后,30例为阳性,68例为阴性,阳性率为30.61%,其中有23例阳性患者检查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保持一致,诊断准确率60.53%。

高危型HPV检测灵敏度明显高于TCT检查,但特异度明显低于TCT检查,差异对比均存在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犘<0.05)。

结论:高危型HPV检测用于筛查宫颈癌具有高灵敏度、低特异度、低准确度的特点,而TCT检查则具有低灵敏度、高特异度、高准确度的特点,临床在宫颈癌的筛查中应联合应用高危型HPV与TCT的检测,进而充分发挥二者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宫颈癌筛查;高危型HPV;TCT;准确性【中图分类号】 R737.33 【文献标识码】 B 宫颈癌是仅次于乳腺癌的女性第二大恶性肿瘤疾病,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确诊时已进展至晚期,预后较差,死亡率极高。

因此,加强宫颈癌筛查对患者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对于阻断宫颈癌发生和进展、降低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具有积极意义。

近年来,因宫颈细胞学在临床领域中的普遍应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得以早期发现、治疗,宫颈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均明显下降,但其受阅片者主观因素与经验影响较大。

大量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明确了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与宫颈癌发生的根本原因。

现阶段高危型HPV检测广泛用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早期筛查,通过这一技术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也是预防宫颈癌的关键。

高危型HPV检测及TCT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分析

高危型HPV检测及TCT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分析

高危型HPV检测及TCT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分析近年来,宫颈癌已成为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及时发现和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筛查手段包括高危型HPV检测和ThinPrep液基细胞学检测(TCT检查)。

本文将对高危型HPV 检测及TCT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更科学、更合理的筛查方法和诊断依据。

一、高危型HPV检测高危型HPV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病原体,其DNA检测可以在早期发现HPV感染,并对宫颈癌的预测有较高的准确性。

高危型HPV检测分为病毒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两种方法,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薄层细胞学检测(TCT)和HPV病毒颗粒检测两种。

高危型HPV检测具有以下优势:对于早期或亚临床的宫颈病变,高危型HPV检测可以提高宫颈癌的预测准确性,对于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效果明显优于TCT检测;高危型HPV检测对于早期预测宫颈癌的风险具有重要作用,帮助医生和患者更早地采取治疗措施,降低宫颈癌发生的可能性;高危型HPV检测便于操作、靶向明确,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提高早期宫颈癌的筛查效率。

高危型HPV检测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其中包括:一方面,对于HPV感染的特异性并不高,即检测结果可能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情况,需要结合其他临床指标进行综合判断;高危型HPV检测不能直接反映宫颈病变的具体程度和位置,还需要结合TCT检测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估。

二、TCT检查ThinPrep液基细胞学检测(TCT检查)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宫颈癌筛查手段之一,它主要通过采集宫颈上皮细胞,经过特殊处理后用于镜检和细胞学分析。

TCT检查具有以下优势和特点:2.1 TCT检查的优势TCT检查具有对宫颈上皮细胞进行形态学分析的能力,可以直接观察到宫颈上皮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对宫颈病变的程度和位置有直观的了解;TCT检查可以筛查宫颈滴虫、念珠菌和霉菌等感染,对于宫颈癌和其他相关疾病的筛查效果明显;TCT检查相对成本较低,操作简便,可以在基层医疗机构推广应用。

高危型HPV检测及TCT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分析

高危型HPV检测及TCT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分析

高危型HPV检测及TCT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至关重要。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宫颈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与绝大多数宫颈癌病例相关。

目前,HPV感染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流行率,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

研究高危型HPV检测及TCT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提高宫颈癌早期诊断率和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就高危型HPV检测及TCT检查的应用情况、比较分析、联合应用优势以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揭示宫颈癌筛查中新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高危型HPV检测及TCT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优势和劣势,探讨其在宫颈癌筛查中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高危型HPV检测和TCT检查的比较分析,深入了解它们各自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策略和建议。

通过探讨高危型HPV检测及TCT检查联合应用的优势,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两种检测方法相互补充,提高宫颈癌的早期筛查率和确诊率,为宫颈癌患者提供更及时、准确的治疗。

最终,旨在为宫颈癌筛查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解决方案,为未来宫颈癌筛查工作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2. 正文2.1 高危型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高危型HPV检测是当前宫颈癌筛查的重要手段之一。

HPV是引起宫颈癌的主要病因之一,其中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通过检测高危型HPV,可以及早发现患者是否存在HPV感染,从而及时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高危型HPV检测的优势在于其高度敏感性和预测性。

研究表明,HPV检测能够提高早期宫颈癌的检出率,尤其是对于年轻女性和未曾接受过宫颈病变筛查的人群效果更为显著。

HPV检测还可以帮助诊断HPV的不同亚型,进一步指导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CT与高危型HPVDNA感染在女性宫颈病变中的相关性调查
【摘要】目的评价两种检验方法在女性宫颈病变中存在的相关性,并进行分析验证,为临床的预防和确诊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2012年1月3日至2012年5月30日来我院就医的同时检测TCT和HR-HPV的患者700例,二者的检测采用美国ThinPrep 、Cervista检测技术。

结果根据TCT新柏式TBS分级系统报告方案将其划分为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NILM)、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增生(ASCUS)、非典型鳞状细胞不排除高度鳞状上皮细胞增生(ASCH)、鳞状上皮细胞低度病变(LSIL)、鳞状上皮细胞高度病变(HSIL)、宫颈鳞癌(SCC)将其分为六组,各组间与高危型HPVDNA的关系:601人NILM中有18例高危型HPVDNA阳性、阳性率3%,60人ASCUS中有13例阳性、阳性率21%,10人ASCH中有4例阳性、阳性率40%,17人LSIL有14例阳性、阳性率82%,11人HSIL有10例阳性,阳性率90%,1人SCC中有1例高危HPVDNA阳性,阳性率100%。

采用χ2检验或Fisher 精确概率法进行各组间比较,NILM组高危型HPVDNA阳性率低于其他组,而ASCUS组的阳性率又低于LSIL、HSIL 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两者比对;宫颈病变与高危型HPVDNA感染高度相关。

但高危型HPVDNA检测结果为阳性并不等同于宫颈癌或癌前病变,仅提示患病风险较高,可根据医生指导进行随访或进行早期治疗,杜绝宫颈癌的发生。

【关键词】TCT(液基薄层细胞学);HPV(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病变;HR-HPV(高危型HPV)
妇女生殖道HPV感染是一类常见疾病,据美国CDC报道,在美国至少有80%的妇女到50岁时有过一次HPV感染史[1]。

大部分妇女在感染HPV之后4~10个月内可将其清除,然而大约有25%的妇女在感染了HR-HPV后仍不能清除[2],而持续阳性者是导致宫颈癌的元凶。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而又最具危害性的恶性肿瘤之一。

我国宫颈癌形势严峻,每年新发病例约占全世界28.8%[3],且存在地区差异,目前我们辽河油田地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治手段已达国内先进水平,巴氏涂片法早已淘汰。

本课题旨在把引进美国新柏式TCT、高危HPVDNA检测方法进行分析对比,评价其在本地区宫颈疾病筛查中二者的相关性及临床预防治疗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1月3日至2012年5月30日来我院就医的患者,医生根据病情的需要对她们同时检测TCT、高危HPVDNA,统计检验申请报告,患者均具有性生活史,年龄在19~62岁之间,中位年龄39岁。

1.2 美国产ThinPrep2000系统,超速离心机高危型HPVDNA检测仪。

1.3 TCT采用美国新柏氏公司提供的TCT技术取材制片。

由细胞学主管检验师以上医生阅片,再按TBS分级系统作出诊断报告。

根据细胞学检验结果分为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NILM)\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增生(ASCUS)、非典型鳞状细胞不排除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ASC-H)、鳞状上皮细胞低度病变(LSIL)、鳞状上皮细胞高度病变(HSIL)、宫颈鳞癌(SCC)将其分为六组,与高危型HPVDNA阳性结果比对。

达到预防治疗目的。

1.4 高危型HPVDNA采用美国Cervista检测技术,可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国
际癌症研究署确定的14种高危型HPVDNA,其结果能有效预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风险度。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的分布进行描述分析,各组间阳性率比较采用χ2进行显著性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分析,年龄采用中位数表示。

2 结果
2.1 TCT检测结果700名患者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结果601人为NILM,60人为ASCUS,10人为ASCH,17人为LSIL,HSIL为11人,SCC为1人。

2.2 高危HPVDNA检测结果在700名患者中有60人高危HPVDNA阳性,其中NILM组有18人高危HPVDNA阳性,ASCUS组有13人高危HPVDNA阳性,ASCH组有4人高危HPVDNA阳性,LSIL组有14人高危HPVDNA阳性,HSIL组有10人高危HPVDNA阳性,SCC组有1人高危HPVDNA阳性。

其总阳性率为8.5%(60/700), NILM组的阳性率为3%(18/590),ASCUS组的阳性率为21%(13/60),ASCH组的阳性率为40%(4/10),LSIL组阳性率为82%(14/17),HSIL 组阳性率为90%(10/11),SCC组阳性率为100%(1/1),NILM组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组,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
3.3,P<0.01),ASCUS组与LSIL、HSIL、SCC组比较,P<0.01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比较结果见表1。

2.3 TCT异常者与高危型HPVDNA感染比较,99人TCT异常者,高危型HPV(-)者57%,追中患者进一步检查,妇科医生根据TCT回报为LSIL、HSIL 级别的,均取病理活检,17例LSIL患者有4例为慢性炎症,这4例中有3例高危型HPVDNA(-),1例HSIL 高危型HPVDNA(+)者病理回报为原位癌变,因此两种检测方法有其局限性,适用于临床筛查,最终的确诊结果应以宫颈病理活检为标准。

TCT检测分组与高危HPVDNA检测阳性率的相关性如表1。

3 讨论
目前国际癌症署确定的14种高危型HPVDNA(16、18、31、33、35、39、43、45、51、52、56、58、59、66、)它的持续感染是引发子宫颈癌的主要病因,高危型HPVDNA检测是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最重要方法之一,我院引进美国新柏式检测技术可同时检测高危型HPVDNA和TCT,这是国内外公认的检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最佳组合,其结果能有效预测病变的风险度,妇女从HPV 的最初感染到宫颈癌的发生一般需要5~10年,在此期间只要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就可完全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但在TCT的LSIL和HSIL期,且高危型HPVDNA阳性者,建议取病理活检,以防漏诊。

该项研究共收集门诊700名患者的标本利用新柏式检测技术进行分析,发现高危型HPVDNA的感染率为8.5%,本结果与石菊芳、吴瑞芳、刘植华等报道的深圳妇女的感染率略低[4],TCT的检测结果是有99人为异常,其异常比率为14.1%,与周庆芝、乌兰娜、王倩等报道的深圳妇女TCT的异常率略低[5],这说明辽河油田职工家属的医疗保健意识强,同时也与每年一次的全面健康体检是分不开的,
依据细胞学检查结果,根据受检者妇女14种高危型HPVDNA的感染状况,发现NILM组的高危型HPVDNA的感染率低于其他宫颈细胞异常组,这表明高危型HPVDNA的感染与宫颈病变是密切相关的,对不同级别的宫颈病变组的研究统计,发现随着病况的加重,其高危型HPVDNA的感染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据报道,国外以HPV16、18型为主,分别占40%、10%左右;我国以HPV16、58
型为主,分别占31.9%,7.6%,HPV18感染率仅为1.0%,明显低于国外,而我们统计的病毒类型也主要以16、58为主,与国内外宫颈癌的发病状况及趋势的报道相类似[6]。

参考文献
[1]李丕宇,葛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3):336-340.
[2]肖克林,王辉林,麦光兴,等.多重实时PCR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1,6,34,6:534-537.
[3]王春晓,佟林林,孙淑娥.宫颈癌流行病学调查和筛查研究进展.Journal of Qiqihar Medieal College,2007,28(7):826-830.
[4]石菊芳,吴瑞芳,刘植华,等.深圳妇女乳头瘤病毒的型别分布.中国医学科学院情报,2006,28:832-836.
[5]周庆芝,乌兰娜,王倩,等.深圳女性人群生殖道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相关性,中国肿瘤,2008,17:173-175.
[6]赵玲.国内外宫颈癌的发病状况及趋势.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3,8:5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