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PF

合集下载

面试题及答案ospf

面试题及答案ospf

面试题及答案ospf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IGP),用于在单个自治系统(AS)内部分发路由信息。

以下是一些关于OSPF的面试题目及答案:问题 1:什么是OSPF?答案:OSPF是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用于在IP网络中交换路由信息。

它属于内部网关协议(IGP),主要用于自治系统内部的路由。

OSPF使用Dijkstra算法计算最短路径,并能够快速适应网络拓扑的变化。

问题 2:OSPF中的LSA是什么?答案:LSA(链路状态通告)是OSPF中的一种数据结构,用于描述路由器的链路状态。

每个运行OSPF的路由器都会生成LSA,并将其洪泛到整个自治系统中。

LSA包含了足够的信息,以便其他路由器能够构建一个完整的网络拓扑图。

问题 3:OSPF中的邻居关系是如何建立的?答案:OSPF通过使用Hello协议在相邻的路由器之间建立邻居关系。

一旦两台路由器彼此确认了对方的存在,它们就会交换链路状态信息。

这个过程包括三个步骤:成为邻居、交换DBD(数据库描述)包和确认LSA(链路状态通告)。

问题 4:OSPF中的区域是什么?答案:在OSPF中,一个区域(Area)是一组可以相互通信的路由器的集合。

使用区域可以减少路由计算的复杂性,并且可以隔离拓扑变化,避免其影响到整个自治系统。

一个OSPF网络可以包含多个区域,其中每个区域都有一个唯一的32位区域标识符。

问题 5:OSPF中的DR(指定路由器)和BDR(备份指定路由器)有什么作用?答案:在多接口路由器连接到同一个广播或NBMA(非广播多路访问)网络时,OSPF会选举一个DR(指定路由器)和BDR(备份指定路由器)。

DR和BDR的作用是作为其他路由器之间的转发器,以优化LSA的洪泛过程,减少不必要的LSA传输,从而提高效率。

问题 6:OSPF中的类型1、2和5 LSA分别代表什么?答案:- 类型1 LSA:由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ASBR)生成,描述了通往自治系统外目的地的路由。

OSPF面试知识

OSPF面试知识

OSPF面试知识什么是OSPF?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是一种动态路由协议,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中确定最佳路径。

它是一种开放的、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用于在大型网络中进行路由选择。

OSPF可以根据网络拓扑和链路状态信息动态地计算路由,并通过判断链路状态的变化来调整路由。

OSPF的特点1.开放性:OSPF是一种开放的协议,由于其开放的性质,使得不同厂商的设备可以互相通信,并且能够运行OSPF协议。

2.分层架构:OSPF使用分层的架构,将整个网络划分为多个区域(Area),并使用区域间路由器(Area Border Router)进行通信。

这种分层架构的设计可以极大地简化网络管理,并提高网络的可扩展性。

3.链路状态:OSPF使用链路状态数据库(Link-state Database),其中存储了整个网络的拓扑信息。

每个路由器都维护一个链路状态数据库,并通过交换链路状态信息来保持链路状态数据库的一致性。

4.动态路由选择:OSPF通过计算链路的开销来确定最佳路径,并将路由信息动态地存储在路由表中。

当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OSPF可以重新计算路由,并更新路由表中的信息。

5.快速收敛:OSPF能够快速地适应网络拓扑的变化,并在几秒钟内重新计算路由并收敛到最佳状态。

6.支持VLSM:OSPF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可以更好地利用IP地址空间,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效率。

OSPF的工作原理OSPF使用Dijkstra算法来计算最短路径。

在OSPF网络中,每个路由器都会维护一个链路状态数据库(Link-state Database)。

链路状态数据库存储了整个网络的拓扑信息,包括每个路由器的邻居关系、链路的开销等。

OSPF路由器通过交换链路状态信息来保持链路状态数据库的一致性。

每个路由器周期性地向邻居发送链路状态更新消息,用于通知邻居自己的链路状态信息。

当收到邻居的链路状态更新消息时,路由器会更新自己的链路状态数据库,并重新计算最短路径。

ospf是什么协议

ospf是什么协议

ospf是什么协议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IGP),用于路由选择和路径计算。

OSPF主要应用于大型企业、校园网络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路由器之间的通信。

本文将详细介绍OSPF协议的定义、特点和工作原理。

首先,OSPF是一种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它基于Dijkstra算法计算路由表。

与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相比,链路状态协议提供更准确的路由计算和快速的收敛速度。

OSPF通过交换链路状态数据库(LSDB)来了解网络中所有路由器的链路状态信息。

OSPF协议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 层级化设计:OSPF将网络划分为不同的区域(Area)。

每个区域都有一个区域边界路由器(ABR)连接到主干区域(Backbone)。

通过将网络划分为多个区域,OSPF可以减少路由器之间的邻居数量,提高网络的可扩展性。

2. 支持多种IP网络:OSPF能够支持IPv4和IPv6网络,使得它适用于当前的网络环境。

3. 动态适应网络拓扑变化:OSPF可以根据网络拓扑的变化进行快速的路由重新计算,以确保数据包在网络中的有效传递。

它支持快速收敛,避免了网络中的路由环路和黑洞问题。

4. 选择最短路径:OSPF使用Dijkstra算法计算最短路径,并选择具有最小开销的路径。

它综合考虑路径开销、链路带宽和负载等因素,选择最优路径进行数据包转发。

OSPF协议的工作原理如下:1. 发现邻居关系:OSPF路由器使用Hello消息来发现相邻路由器,并建立邻居关系。

Hello消息包含路由器的加入区域、IP地址等信息。

2. 建立邻居关系:当两个路由器相互检测到Hello消息时,它们将建立邻居关系,并交换链路状态信息。

邻居关系的建立是通过交换协商参数、验证信息来完成的。

3. 构建链路状态数据库(LSDB):每个OSPF路由器都会保存一个链路状态数据库,其中包含网络中所有路由器的链路状态信息。

这些信息包括链路开销、链路带宽和邻居关系等。

ospf路由协议

ospf路由协议

Osfp 路由协议1、OSPF协议概述OSPF(Open Short Path First)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是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的内部网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主要用于规模较大的网络中。

2、OSPF的特点●适应范围广:支持各种规模的网络,最多可支持数百台路由器。

●快速收敛:在网络拓扑结构发生变化后立即发送更新报文,使这一变化在自治系统中被处理。

●无环路由:根据收集到的链路状态用最短路径树算法计算路由。

●区域划分:允许自治系统内的网络被划分成区域来管理,区域间传送的路由信息被汇聚,从而减少了占用的网络资源。

●路由分级:使用4类不同的路由,按照优先顺序分别是区域间路由、区域路由、第一类路由、第二类路由。

3、OSPF的基本概念●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AS):为一组路由器使用相同路由协议交换路由信息的路由器。

●路由器ID号:运行OSPF协议的路由器,每一个OSPF进程必须存在自己的Router-ID。

●OSPF邻居:OSPF路由器启动后,便会通过OSPF接口向外发送Hello报文,收到Hello报文的OSPF路由器会检查报文中所定义的参数,使双方成为邻居。

●OSPF连接:只有当OSPF路由器双方成功交换DD报文,交换LSA并达到LSDB的同步后,才能形成邻接关系。

4、OSPF路由的计算过程每台路由器根据自己周围的网络拓扑结构生成链路状态通告(State Advertisement,LSA),并通过更新报文将LSA发送给网络中的其他OSPF路由器。

每台OSPF路由器都会收到其他路由器通告的LSA,所有的LSA放在一起便组成了链路状态数据库(Link State Database,LSD)。

LSA是对路由器周围网络拓扑结构的描述,LSDB 则是对整个自治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的描述。

OSPF路由器将LSDB转换成一张带权的有向图,这张图便是对整个网络拓扑结构的真实反映。

《路由与交换技术》课件——第五章:OSPF协议

《路由与交换技术》课件——第五章:OSPF协议
无论什么时候,当OSPF路由器被连接到相同的多路访问型的网络时,都需要选择一台 指定路由器(DR)。
10
5.3 配置OSPF
配置基本的OSPF不像RIP那样简单,它实际上非常复杂,每次操作可能都会面对允许 在OSPF中应用的许多选项。教学中只考虑单区域OSPF的配置。 下面的两个要素是OSPF配置中的基本元素: ① 启用OSPF ② 配置OSPF地区
Bellman-Ford 支持 周期性组播 跳
15 慢 是 否(只是平面) 路由表更新
RIPv1 距离矢量 不支持 不支持 自动汇总
Bellman-Ford 不支持 周期性广播 跳
15 慢 否 否(只是平面) 路由表更新
OSPF的设计
7
左图给出了典型的OSPF简易设计。其中 每台路由器是如何连接到主干网上的, 此主干网被称为区域0,或主干区域。 OSPF必须要有一个区域0。而且如果可能, 所有的路由器都应该连接到这个地区。 那些在一个AS(Autonomous Syetem,自 治系统)内部连接其他区域到此主干网 的路由器,被称为区域边界路由器(ABR)。 这些路由器至少有一个接口必须在区域0 中。
11
5.3.1 启用OSPF
用于激活OSPF路由进程的命令是: Lab_A(config)#router ospf ? <1-65535> 它是一个纯粹的本地化数值,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但它不能从0开始,它起始的最 小值只能为1。
12
5.3.2 配置OSPF区域
一个OSPF基本配置的实例: Lab_A#config t Lab_A(config)#router ospf 1 Lab_A(config-router)#network 10.0.0.0 0.255.255.255 area ? <0-4294967295> OSPF area ID as a decimal value A.B.C.D OSPF area ID in IP address format Lab_A(config-router)#network 10.0.0.0 0.255.255.255 area 0

ospf是什么协议

ospf是什么协议

ospf是什么协议OSPF是一种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协议,是一种用于路由选择的链路状态协议。

它是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选择协议,用于在自治系统内部进行路由选择。

OSPF协议是一个开放的协议,它采用了开放的标准,可以在不同厂家的路由器之间进行通信,这使得OSPF成为了一个非常流行的路由协议。

OSPF协议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交换链路状态信息来计算最短路径,然后根据最短路径来进行路由选择。

在OSPF网络中,每个路由器都会维护一个链路状态数据库(Link State Database),这个数据库记录了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信息。

每个路由器都会定期向相邻的路由器发送链路状态更新信息,通过这些更新信息,每个路由器都能够了解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

在OSPF网络中,每个路由器都会根据链路状态数据库来计算最短路径树,然后根据最短路径树来进行路由选择。

这样就能够保证数据包能够以最短的路径传输,从而提高网络的传输效率。

另外,OSPF协议还支持VLSM(Variable Length Subnet Masking)和CIDR(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等技术,这些技术能够更加灵活地进行地址分配和路由聚合,从而更好地利用IP地址空间和减少路由表的大小。

OSPF协议的特点有以下几点:1. 高效的路由选择算法,OSPF协议采用了Dijkstra算法来计算最短路径,这是一种非常高效的路由选择算法,能够保证网络中的数据包能够以最短的路径传输。

2. 支持VLSM和CIDR,OSPF协议支持VLSM和CIDR等技术,这些技术能够更加灵活地进行地址分配和路由聚合,从而更好地利用IP地址空间和减少路由表的大小。

3. 支持多种链路类型,OSPF协议支持多种链路类型,包括点对点链路、广播链路、非广播多点链路和虚拟链路等,这使得OSPF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网络环境。

4. 支持安全认证,OSPF协议支持对路由器之间的邻居关系进行安全认证,这样就能够防止恶意的路由器加入网络,保证网络的安全性。

ospf实验知识点总结

ospf实验知识点总结

ospf实验知识点总结1. OSPF基本概念OSPF是一种开放式协议,它使用链路状态路由算法确定网络中的路径。

OSPF使用的是Dijkstra算法,它通过以链路为单位计算最短路径,然后构建路由表。

OSPF协议支持VLSM(Variable Length Subnet Mask)和CIDR(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等技术,可以根据网络的实际需要进行划分,提高网络的利用率。

2. OSPF的邻居关系在OSPF中,路由器之间通过建立邻居关系来交换LSA信息。

OSPF邻居状态主要包括:Down、Init、2-Way、Exstart、Exchange和Full。

在邻居关系建立时,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OSPF邻居的IP地址必须在同一个网络中,两台路由器的Hello和Dead Interval必须一致等。

3. OSPF的路由计算过程OSPF协议使用Dijkstra算法计算最短路径,首先在链路状态数据库中收集链路状态信息,然后使用Dijkstra算法计算出最短路径。

在路由计算过程中,需要对收集到的链路状态信息进行处理,包括链路状态更新、链路状态同步等步骤。

4. OSPF的状态OSPF邻居状态主要包括:Down、Init、2-Way、Exstart、Exchange和Full。

在邻居状态的转换过程中,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Hello和Dead Interval的一致性、路由器的ID号等。

5. OSPF的优化在实际网络中,为了提高网络性能和减少路由器的负担,可以采用一些优化技术。

例如,可以利用区域的划分减少Link State Advertisement的传播范围,减轻网络的负担;可以使用Stub区域和Totally Stubby Area等技术减少LSA数量;可以使用路由汇总技术减少路由表的大小等。

6. OSPF的故障排除在部署和维护OSPF协议时,需要及时排除网络故障。

故障排除的步骤主要包括:检查OSPF邻居状态;检查网络的连通性;检查OSPF路由表;检查OSPF链路状态数据库;检查路由器的配置信息等。

ospf协议

ospf协议

OSPF协议1. 简介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是一种开放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常被用于局域网(LAN)和广域网(WAN)中的内部网关协议(IGP)。

OSPF是基于Dijkstra算法的路由选择协议,它使用链路状态数据库(LSDB)来维护网络拓扑,并通过该拓扑信息计算最短路径。

OSPF具有以下特点:•支持VLSM(可变长子网掩码):不同子网可以使用不同的子网掩码,提高了IP地址的使用效率。

•支持分级路由:将网络划分为多个区域,降低了路由计算的复杂性。

•支持多路径:可以选择多条等价的路径作为备用路由,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和容错性。

•支持无环路:OSPF使用了反向路径进行回路检测,确保路由没有环路。

2. OSPF网络拓扑OSPF网络拓扑由多个路由器组成,每个路由器都是一个LSDB的边界路由器(ABR)或区域边界路由器(ASBR)。

路由器之间通过链路互连,并通过Hello报文建立邻居关系。

OSPF将网络拓扑划分为多个区域(Area),每个区域由一个区域内部路由器(IR)负责管理。

OSPF区域间通过边界路由器(BR)进行转发,BR将区域内的路由信息汇总为一个摘要路由,然后广播到其他区域。

BR还负责处理区域之间的路由策略。

3. OSPF报文OSPF使用不同类型的报文来实现邻居发现、路由更新和链路状态同步等功能。

常用的报文类型包括:•Hello报文:用于建立邻居关系,确定相邻路由器的状态。

•DBD报文:用于数据库描述,包含路由器的数据库摘要。

•LSR报文:链路状态请求,用于请求邻居路由器的链路状态信息。

•LSU报文:链路状态更新,用于向邻居路由器发送自己的链路状态信息。

•LSAck报文:链路状态确认,用于确认邻居路由器发送的链路状态信息。

4. OSPF路由计算OSPF使用Dijkstra算法计算最短路径,每个路由器通过分析链路状态数据库(LSDB)来计算最短路径树(SPF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peration of OSPF (Cont.)


By flooding LSAs throughout an area, all routers will build identical link-state databases. When the databases are complete, each router uses the SPF algorithm to calculate a loop-free graph describing the shortest (lowest cost) path to every known destination, with itself as the root. This graph is the SPF tree. Each router builds its route table from its SPF tree When all link-state information has been flooded to all routers in an area and neighbors have verified that their databases are identical . that is, the link-state databases have been synchronized and the route tables have been built, OSPF is a quiet protocol. Hello packets are exchanged between neighbors as keepalives, and LSAs are retransmitted every 30 minutes. If the network topology is stable, no other activity should occur.
Implementing OSPF
Introducing the OSPF protocol
© 2007 Cisco System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ICND2 v1.0—5-1
Outline

3.1 3.2 3.3 3.4
Introducing the OSPF protocol Operation of OSPF Configuring and Verifying OSPF Routing Introducing OSPF Network Types
3.5
3.6
Types of OSPF Routers and LSA
OSPF Route Summarization
3.7 Configuring and verify OSPF Special Area Types 3.8 Configuring OSPF Authentication

Implementing OSPF


OSPF Adjacencies
OSPF Calculation
OSPF Metric

Also called “cost” Defined per interface , but may be altered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bandwidth of that interface
Define hierarchical network design and areas Evaluate OSPF scaling options: Summarization – where necessary Define stub areas


OSPF Implementation Plan
Calculate the OSPF metric Plan for OSPF implementation
Link-State Protocols
Link-State Data Structures
OSPF Areas

Link-state routing requires a hierarchical network structure This two-level hierarchy consists of the following :
3.2.1

Establish OSPF Neighbors
Monet#show ip ospf neighbor
Neighbor ID Pri State Dead Time Address Interface 192.168.30.70 1 FULL/DR 00:00:34 192.168.17.73 Ethernet0 192.168.30.254 1 FULL/DR 00:00:34 192.168.32.2 Ethernet1 192.168.30.70 1 FULL/BDR 00:00:34 192.168.32.4 Ethernet1 192.168.30.30 1 FULL/ - 00:00:33 192.168.17.50 Serial0.23 192.168.30.10 1 FULL/ - 00:00:32 192.168.17.9 Serial1 192.168.30.68 1 FULL/ - 00:00:39 192.168.21.134 Serial2.824 192.168.30.18 1 FULL/ - 00:00:30 192.168.21.142 Serial2.826 192.168.30.78 1 FULL/ - 00:00:36 192.168.21.170 Serial2.836
Transit area (backbone or area 0) Normal areas (non-backbone areas)

Area Terminology and Router Types

ABR: Area Border Router ASBR: Autonomous System Boundary Router Internal Router:R5,R6 Backbone Router:R1


OSPF Area Characteristics

Minimizes routing table entries Localizes impact of a topology change within an area Detailed LSA flooding stops at the area boundary Requires a hierarchical network design
Cost = 100,000,000 / bandwidth [bps]
Building the LSDB

The hello protocol is used to define neighbors Adjacency is established
Adjacent routers exchange LSAs
© 2007 Cisco System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ICND2 v1.0—5-3
Objectives

Determine link-state area structure Determine OSPF area structure
Determine OSPF adjacency database
If the Router ID has been manually configured using the router-id command, that Router ID is used. If no Router ID has been manually configured, the router chooses the numerically highest IP address on any of its loopback interfaces. If no loopback interfaces are configured with IP addresses, the router chooses the numerically highest IP address on any of its physical interfaces. The interface from which the Router ID is taken does not have to be running OSPF.
Objectives

3.2.1 3.2.2
Establish OSPF Neighbors Establish OSPF adjacencies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2.3
LSA Operation
Operation of OSPF




OSPF-speaking routers send Hello packets out all OSPF-enabled interfaces. If two routers sharing a common data link agree on certain parameters specified in their respective Hello packets, they will become neighbors. Adjacencies, which can be thought of as virtual point-to-point links, are formed between some neighbors. OSPF defines several network types and several router typ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adjacency is determined by the types of routers exchanging Hellos and the type of network over which the Hellos are exchanged. Each router sends link-state advertisements (LSA) over all adjacencies. The LSAs describe all of the router's links, or interfaces, the router's neighbors, and the state of the links. Each router receiving an LSA from a neighbor records the LSA in its link-state database (LSDB) and sends a copy of the LSA to all of its other neighbor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