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PF技术基础知识详解

合集下载

OSPF知识点

OSPF知识点

一、关于COST(metric)值一条路由的COST=此条路由所进过的所有设备入接口的COST值之和二、OSPF的五种报文HELLODDLSRLSULSAck三、OSPF的区域1、为什么要划分区域:减少泛红范围;减小路由器负担;利于对网络的路由传输进行控制2、骨干区域3、虚连接:将非骨干区域和骨干区域进行连接;骨干区域分裂时用于将骨干区域进行连接4、ABR/ASBR四、OSPF的三张表1、邻居表:记录邻居状态(是拓扑表和OSPF路由表的基础)2、拓扑表:描述整个网络拓扑信息3、OSPF路由表:对链路状态数据库用SFP算法计算路径五、OSPF的基本运行步骤1、建立邻接关系2、必要时进行DR/BDR选举(广播类型和NBMA类型网络)3、发现路由4、选择合适的路由5、维护路由信息六、OSPF的网络类型(能够适应不同的数据链路层类型)1、广播类型(BMA)1.1、以太网、FDDI1.2、具有广播能力,用组播地址224.0.0.5发送HELLO报文,因此不需要手工指定邻居1.3、因此需要选举DR/BDR2、非广播多点访问(NBMA)2.1、帧中继(FR)、X.25、A TM2.2、不具备广播能力,因此需要手工指定邻居2.3、需要选举DR/BDR3、P2P3.1、T1、PPP、HDLC3.2、天然连接一对路由器的网络,点到点网络有效邻居总是可以形成邻接关系,在这个网络上OSPF包的目标地址使用组播地址224.0.0.5,这个组播地址被称为ALLOSPFRouters3.3、不需要选举DR/BDR4、P2MP4.1、没有一种类型的网络被认为是P2MP,一般由NBMA类型网络手动修改而来。

4.2、在P2MP类型的网络中以单播的形式发送报文,所以需要手工指定邻居。

4.3、不需要选举DR/BDR七、关于DR/BDR1、BMA和NBMA类型的网络需要选举DR/BDR2、为什么要选举DR/BDR广播类型的网络没两台路由器都需要建立邻居关系,要交互大量的报文(HELLO报文、DD报文等)对资源占用比较大;当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路由器需要跟所有邻居进行泛红,这种方式欠合理,所以……3、DR/BDR选举原则接口优先级为0的不参于选举(强调接口的优先级);接口优先级大的成为DR;若接口优先级相同则ROUTER ID大的成为DR;ROUTER ID以环回口IP为准,若无环回口则以真实接口最大IP为准;DR采用非抢占模式,即如果有更高优先级或者更大ROUTER ID路由器加入网络也不能成为DR;如果DR挂掉则BDR成为DR,再重新选举一个BDR;一台路由器在一个网段中是DR在另外一个网段中可能不是DR4、关于DR/BDR和DRotherd的组播地址问题4.1、所有路由器将用224.0.0.5组播HELLO报文,以跟踪了解邻居信息4.2、DR/BDR泛红UPDA TE到224.0.0.5,DRother组播UPDAT到224.0.0.64.3、换言之:只有DR和BDR侦听224.0.0.6这个地址,所有的路由器都侦听224.0.0.5这个地址。

ospf全部知识点总结

ospf全部知识点总结

ospf全部知识点总结一、OSPF的基本概念1.1 OSPF的发展历程OSPF是由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定义的开放标准,最初在RFC 1131中提出,随后在RFC 1247和RFC 1245中进行了修订,成为了OSPFv2的标准。

OSPFv3则是OSPF在IPv6环境下的扩展,定义在RFC 5340中。

OSPF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互联网上使用最广泛的动态路由协议之一。

1.2 OSPF的基本特点OSPF是一种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和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相比,它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更灵活的路由选择和更好的可扩展性。

OSPF使用SPF算法计算最短路径,能够支持VLSM 和CIDR的IP地址分配,并且提供了可靠的路由数据交换。

1.3 OSPF的组成部分OSPF由路由器、链路、网络和邻居关系组成。

路由器负责OSPF协议的计算和路由表的更新,链路是指连接路由器之间的物理或逻辑链路,网络是指可以发送OSPF Hello消息的链路,邻居关系是指路由器之间建立的可靠的邻居关系,用于交换路由信息。

1.4 OSPF的工作原理OSPF使用Hello消息来发现邻居,并且建立邻居关系。

建立邻居关系后,路由器之间会交换LSA(Link State Advertisement)来收集网络拓扑信息。

然后使用SPF算法计算最短路径,并且更新路由表。

最后,OSPF使用LSA更新来维护网络状态,并且保证网络的稳定性。

二、OSPF的工作原理2.1 OSPF消息格式OSPF消息有Hello消息、LSA消息和LSU(Link State Update)消息。

Hello消息用于邻居发现和建立邻居关系,LSA消息用于交换路由信息,LSU消息用于路由表的更新。

2.2 OSPF的邻居关系OSPF使用Hello消息来发现邻居,并且建立邻居关系。

当路由器接收到相邻路由器的Hello消息,并且满足了协议规定的条件,邻居关系就会建立成功。

OSPF路由协议基础科普

OSPF路由协议基础科普

OSPF路由协议基础(一)OSPF(O p en Short Path First)最优路径算法路山协议。

OSPF路山协议的Dis tance值为11 0 ,它拥有一个Met r i c值,此值是OSPF路由协议用来衡量链路好坏的,当一条链路的Metric值越小,则证明此条链路越好,反之此条链路越差。

路由协议按数据传输方式分,分为有类(Clas sfull)和无类(C I assle s s)两种,有类路山协议是指传输可达性路山信息(NLRI)时不带子网掩码;无类路山协议是指传输可达性路山信息(NLRI)时带子网掩码。

路山协议按数据传输类型分,分为距离向量(Distance Ve c t or)和链路状态(Link S t ate)两种,距离向量(DV)路由协议没有路由器ID(Router-ID),并且只传递可达性路由信息(NLRI);链路状态(LS)路ill协议限制每一台路山器必须要有一个未被使用过的路山器ID(Router-ID),而且它无条件转发任何从邻居传来的可达性路山信息(N LR I )。

OSPF路由协议基础(二)距离向量路由协议:此时,假如Route r A后面有一个1.0网段,RouterB后面有一个2.0网段,Rout e rA告诉RouterB通过我(Router A )可以到达1.0网段,Rout erB告诉R ou t e rC通过我(RouterB)可以到达1 .0网段,此时,Ro u t erA到达1.0 网段的路断了,那么,他会查找它的邻居Route rB,而此时RouterC也要到I . 0网段,他也会去查找它的邻居Rou t erB,这时Rout e rB的路由表里有 1.0网段的路ill,Route r A和Route「C都会将数据发到RouterB,可是,Ro uter B到不了1.0网段,这样就形成了路山环路。

各种距离向量路山协议都有它自己解决路由环路的方法,在此暂不讨论。

OSPF 的知识总结

OSPF 的知识总结

网络拓扑结构:一.点到点:二.广播型三.NBMA:1.点到点(包括帧中继接口点到点和帧中继子接口点到点):2.点到多点:3.广播:同上4.点到多点非广播:同上,需手工指邻居5.NBMA:同上,需手工指邻居Ospf网络中,若一个区域不跟骨干区域area0直接,则它学习不到任何其他区域的路由信息,其它与它不相连的区域也学习不到它的路由。

Ospf网络中路由器之间起邻居的条件:○1区域类型(若一边为正常区域,另一边为stub区域等特殊区域,则它们之间起不了邻居)○2认证类型不同或认证KEY不同路由器子接口可以配置为点到点子接口和多点子接口, 此为接口链路类型,且只可以在帧中继环境下配置子接口,因为只有通过帧中继的地址映射才可以把一个接口连接到子接口上,点到点子接口的网络类型只能是点到点,多点子接口的的网络类型可以配置为五种:点到点,点到多点,点到多点非广播,NBMA,广播。

路由器接口只可以配置它的网络类型,也是可以配为五种:点到点,点到多点,点到多点非广播,NBMA,广播。

左边是广播,右边是点到点也能其邻居,但彼此之间不会交换路由信息(即彼此的LSA 不会放入到彼此的LSDB中),因为point-to-point地址224.0.0.5,广播时224.0.0.6,所以他们发送的地址是不同的,所以根本不能接收彼此的LSA消息进入到LSDB。

若路由器子接口链路类型为点到点子接口,则该子接口只能连接一个接口,若路由器子接口类型为多点子接口,则该子接口可以同时连接多个接口。

(子接口只有通过映射来连接)若路由器接口网络类型为点到点,则该接口只能跟一个路由器接口起邻居;若路由器接口网络类型为点到多点,则该接口能同时跟多个路由器接口起邻居。

在帧中继环境中,若将一个接口配置为点到点子接口,则它的网络类型默认为点到点,若为多点子接口,则它的网络类型默认是的non-broadcost.路由器子接口的链路类型跟它的网络类型有一定关系,路由器子接口的链路类型(点到点子接口或多点子接口)决定了该子接口能同时连接一个还是多个接口,而路由器接口网络类型(点到点或点到多点)决定了该接口能同时跟一个还是多个路由器接口起邻居。

ospf实验知识点总结

ospf实验知识点总结

ospf实验知识点总结1. OSPF基本概念OSPF是一种开放式协议,它使用链路状态路由算法确定网络中的路径。

OSPF使用的是Dijkstra算法,它通过以链路为单位计算最短路径,然后构建路由表。

OSPF协议支持VLSM(Variable Length Subnet Mask)和CIDR(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等技术,可以根据网络的实际需要进行划分,提高网络的利用率。

2. OSPF的邻居关系在OSPF中,路由器之间通过建立邻居关系来交换LSA信息。

OSPF邻居状态主要包括:Down、Init、2-Way、Exstart、Exchange和Full。

在邻居关系建立时,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OSPF邻居的IP地址必须在同一个网络中,两台路由器的Hello和Dead Interval必须一致等。

3. OSPF的路由计算过程OSPF协议使用Dijkstra算法计算最短路径,首先在链路状态数据库中收集链路状态信息,然后使用Dijkstra算法计算出最短路径。

在路由计算过程中,需要对收集到的链路状态信息进行处理,包括链路状态更新、链路状态同步等步骤。

4. OSPF的状态OSPF邻居状态主要包括:Down、Init、2-Way、Exstart、Exchange和Full。

在邻居状态的转换过程中,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Hello和Dead Interval的一致性、路由器的ID号等。

5. OSPF的优化在实际网络中,为了提高网络性能和减少路由器的负担,可以采用一些优化技术。

例如,可以利用区域的划分减少Link State Advertisement的传播范围,减轻网络的负担;可以使用Stub区域和Totally Stubby Area等技术减少LSA数量;可以使用路由汇总技术减少路由表的大小等。

6. OSPF的故障排除在部署和维护OSPF协议时,需要及时排除网络故障。

故障排除的步骤主要包括:检查OSPF邻居状态;检查网络的连通性;检查OSPF路由表;检查OSPF链路状态数据库;检查路由器的配置信息等。

OSPF_协议的解析及详解

OSPF_协议的解析及详解

OSPF_协议的解析及详解OSPF协议的解析及详解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IGP),用于在IP网络中实现动态路由。

本文将对OSPF协议进行解析和详解,包括其基本概念、工作原理、路由计算算法、协议报文格式以及配置和故障排除等方面的内容。

一、基本概念1.1 OSPF协议OSPF是一种链路状态路由协议,通过交换链路状态信息来计算最短路径,并维护路由表。

它基于Dijkstra算法,具有快速收敛、可扩展性强等特点。

1.2 OSPF区域OSPF将网络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由一个区域边界路由器(Area Border Router,ABR)连接。

区域之间通过区域边界路由器进行路由信息的交换。

1.3 OSPF邻居关系OSPF通过建立邻居关系来交换路由信息。

邻居关系的建立是通过Hello报文来实现的,Hello报文中包含了路由器的标识、优先级、网络类型等信息。

二、工作原理2.1 OSPF路由计算OSPF使用Dijkstra算法来计算最短路径。

每个路由器维护一个链路状态数据库(Link State Database,LSDB),其中保存了所有邻居路由器发送的链路状态信息。

根据LSDB中的信息,路由器计算出最短路径树,并更新路由表。

2.2 OSPF的路由选择OSPF使用最短路径优先(Shortest Path First,SPF)算法来选择最优路径。

SPF算法考虑了路径的成本(Cost),成本越低的路径被认为是最优路径。

2.3 OSPF的路由更新OSPF使用链路状态通告(Link State Advertisement,LSA)来更新路由信息。

当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路由器会生成LSA,并向邻居路由器发送更新信息。

邻居路由器收到LSA后,更新自己的链路状态数据库,并重新计算最短路径。

三、协议报文格式3.1 Hello报文Hello报文用于建立邻居关系。

它包含了路由器的标识、优先级、Hello间隔等信息。

OSPF基础知识总结

OSPF基础知识总结

OSPF基础知识总结author :wakinliOSPF基础知识总结⼀、OSPF是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1.Link-state routers recognize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network than their distance vector counterparts. 2.Each router has a full picture of the topology.OSPF在⼯作的时候每个路由器都拥有整个⽹络的拓朴图,并且同⼀区域内的路由器的拓朴图都是完全⼀样的。

3.Consequently, link-state routers tend to make more accurate decisions.⼆、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的优点:1.为克服距离⽮量路由选择协议的缺点,开发了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2.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仅在⽹络拓扑发⽣变化时才⽣成路由选择更新.3.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具有如下特征:快速响应⽹络变化在⽹络变化时发送触发更新以较低的频率发送定期更新,被称为链路状态刷新(LSU)三、OSPF规定有层次的⽹络结构,OSPF将⽹络分为若⼲区域:OSPF的两种区域类型:1.传输区域(⾻⼲区域)Transit area (backbone or area 0):主要功能为快速⾼效的传输IP分组的OSPF区域,中转区域将其它类型的OSPF区域连接起来2.常规区域(⾮⾻⼲区域)Regular areas (nonbackbone areas):主要功能是为连接⽤户和资源的OSPF区域3.⾻⼲区域的区域号必须为0。

所有的常规区域必须与⾻⼲区域相连。

层次化区域优点:便于管理。

1.最⼩化路由表。

2.将拓扑变更影响限制在区域内3.将LSA更新泛洪限制在范围内。

区域内的链路状态数据库在同⼀区域内的每个路由器上都相同。

OSPF cost = 10^8 / Bandwidth。

OSPF到底是什么一文了解OSPF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OSPF到底是什么一文了解OSPF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OSPF到底是什么一文了解OSPF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一、OSPF简介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是一种路由协议,是由IETF(Internet EngineeringTask Force)提出和定义的路由协议,它使用路由表和Dijkstra算法来为数据包选择最优的路径以进行路由转发。

OSPF是一个功能强大且高效的路由算法,它可以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提供高可用性路由服务,因此在基于IP的大型网络中被广泛使用,如在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中用于提供路由服务,同时也是用于连接企业内部的内部网络。

##二、OSPF工作原理
OSPF协议的工作原理是使用基于链路状态的内部网关协议(IGP),它使用链接状态和负载平衡技术来维护路由表,并提高路径可用性。

它使用路径变化协议(PFD)来动态地响应网络变化,即跟踪新链接的更改,更新路由表以反映链路状态的变化,在此过程中,OSPF使用Dijkstra算法来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找到最优的路径。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OSPF 使用四类报文来协记路由表,这四类报文包括:Hello报文、数据库描述(DD)报文、路由请求(LSR)报文和路由回复(LSU)报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OSPF协议简介和特点OSPF是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即―开放最短路由优先协议‖)的缩写。

它是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组织开发的一个基于链路状态的自治系统内部路由协议(IGP),用于在单一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AS)内决策路由。

在IP网络上,它通过收集和传递自治系统的链路状态来动态地发现并传播路由。

当前OSPF 协议使用的是第二版,最新的RFC 是2328。

为了弥补距离矢量协议的局限性和缺点从而发展出链路状态协议,OSPF链路状态协议有以下优点:●适应范围——OSPF支持各种规模的网络,最多可支持几百台路由器。

●最佳路径——OSPF是基于带宽来选择路径●快速收敛——如果网络的拓扑结构发生变化,OSPF 立即发送更新报文,使这一变化在自治系统中同步。

●无自环——由于OSPF通过收集到的链路状态用最短路径树算法计算路由,故从算法本身保证了不会生成自环路由。

●子网掩码——由于OSPF在描述路由时携带网段的掩码信息,所以OSPF 协议不受自然掩码的限制,对VLSM 和CIDR提供很好的支持。

●区域划分——OSPF协议允许自治系统的网络被划分成区域来管理,区域间传送的路由信息被进一步抽象,从而减少了占用网络的带宽。

●等值路由—— OSPF支持到同一目的地址的多条等值路由●路由分级—— OSPF使用4 类不同的路由,按优先顺序来说分别是:区域内路由、区域间路由、第一类外部路由、第二类外部路由。

●支持验证——它支持基于接口的报文验证以保证路由计算的安全性。

●组播发送——OSPF在有组播发送能力的链路层上以组播地址发送协议报文,即达到了广播的作用,又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对其他网络设备的干扰。

OSPF链路状态协议有以下两个问题要注意:●在初始发现过程中,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会在网络传输线路上进行洪泛(flood),因此会大大削弱网络传输数据的能力。

●链路-状态路由对存储器容量和处理器处理能力敏感。

1.2 OSPF支持的网络类型OSPF支持的网络类型有:图1.2-1 点到点网络1.Point-to-point链路层协议是PPP或LAPB时,默认网络类型为点到点网络。

无需选举DR和BDR,当只有两个路由器的接口要形成邻接关系的时候才使用。

图1.2-2 广播网络2.Broadcast链路层协议是Ethernet、FDDI、Token Ring时,默认网络类型为广播网,以组播的方式发送协议报文。

图1.2-3 非广播多路访问网络3.NBMA链路层协议是帧中继、ATM、HDLC或X.25,默认网络类型为NBMA。

手工指定邻居。

图1.2-4 点到多点网络4.Point-to-multipoint没有一种链路层协议会被缺省的认为是Point-to-Multipoint类型。

点到多点必然是由其他网络类型强制更改的,常见的做法是将非全连通的NBMA改为点到多点的网络。

多播hello包自动发现邻居,无需手工指定邻居。

NBMA与P2MP之间的区别:在OSPF协议中NBMA是指那些全连通的、非广播、多点可达网络。

而点到多点的网络,则并不需要一定是全连通的。

NBMA是一种缺省的网络类型。

点到多点不是缺省的网络类型,点到多点必须是由其它的网络类型强制更改的。

NBMA 用单播发送协议报文,需要手工配置邻居。

点到多点是可选的,即可以用单播发送,又可以用多播发送报文。

在NBMA上需要选举DR与BDR,而在P2MP网络中没有DR与BDR。

另外,广播网中也需要选举DR和BDR。

1.2.1 OSPF的报文类型OSPF的报文类型一共有五种●HELLO 报文(Hello Packet):最常用的一种报文,周期性的发送给本路由器的邻居。

内容包括一些定时器的数值,DR,BDR,以及自己已知的邻居。

HELLO报文中包含有Router ID、Hello/deadintervals、Neighbors、Area-ID、Router priority、DR IP address、BDR IP address、Authenticationpassword、Stub area flag等信息,其中Hello/dead intervals、Area-ID、Authentication password、Stub area flag必须一致,相邻路由器才能建立邻居关系。

●DBD 报文(Database Description Packet):两台路由器进行数据库同步时,用DBD 报文来描述自己的LSDB,内容包括LSDB中每一条LSA 的摘要(摘要是指LSA 的HEAD,通过该HEAD 可以唯一标识一条LSA)。

这样做是为了减少路由器之间传递信息的量,因为LSA 的HEAD 只占一条LSA 的整个数据量的一小部分,根据HEAD,对端路由器就可以判断出是否已经有了这条LSA。

●LSR 报文(Link State Request Packet):两台路由器互相交换过DBD 报文之后,知道对端的路由器有哪些LSA 是本地的LSDB 所缺少的或是对端更新的LSA,这时需要发送LSR 报文向对方请求所需的LSA。

内容包括所需要的LSA 的摘要。

●LSU 报文(Link State Update Packet):用来向对端路由器发送所需要的LSA,内容是多条LSA(全部内容)的集合。

●LSAck 报文(Link State Acknowledgment Packet)用来对接收到的DBD,LSU 报文进行确认。

内容是需要确认的LSA 的HEAD(一个报文可对多个LSA 进行确认)。

1.3 OSPF的邻居状态机●Down:邻居状态机的初始状态,是指在过去的Dead-Interval 时间内没有收到对方的Hello 报文。

●Attempt:只适用于NBMA 类型的接口,处于本状态时,定期向那些手工配置的邻居发送HELLO报文。

●Init:本状态表示已经收到了邻居的HELLO 报文,但是该报文中列出的邻居中没有包含我的RouterID(对方并没有收到我发的HELLO 报文)●2-Way:本状态表示双方互相收到了对端发送的HELLO 报文,建立了邻居关系。

在广播和NBMA类型的网络中,两个接口状态是DROther 的路由器之间将停留在此状态。

其他情况状态机将继续转入高级状态。

●ExStart:在此状态下,路由器和它的邻居之间通过互相交换DBD 报文(该报文并不包含实际的内容,只包含一些标志位)来决定发送时的主/从关系。

建立主/从关系主要是为了保证在后续的DBD 报文交换中能够有序的发送。

Exchange:路由器将本地的LSDB 用DBD 报文来描述,并发给邻居。

Loading:路由器发送LSR 报文向邻居请求对方的DBD 报文。

Full:在此状态下,邻居路由器的LSDB 中所有的LSA 本路由器全都有了。

即,本路由器和邻居建立了邻接(adjacency)状态。

注:红色的状态是指稳定的状态(down、two-way、full),其他状态则是在转换过程中瞬间(一般不会超过几分钟)存在的状态。

本路由器和状态可能与对端路由器的状态不相同。

例如本路由器的邻居状态是Full,对端的邻居状态可能是Loading。

OSPF 是基于链路状态算法的路由协议,所有对路由信息的描述都是封装在LSA中发送出去。

LSA 根据不同的用途分为不同的种类,目前使用最多的是以下五种LSA:●Router LSA(Type = 1):是最基本的LSA 类型,所有运行OSPF 的路由器都会生成这种LSA。

主要描述本路由器运行OSPF 的接口的连接状况,花费等信息。

对于ABR,它会为每个区域生成一条Router LSA。

这种类型的LSA 传递的范围是它所属的整个区域。

●Netwrok LSA(Type = 2):本类型的LSA 由DR 生成。

对于广播和NBMA 类型的网络,为了减少该网段中路由器之间交换报文的次数而提出了DR 的概念。

一个网段中有了DR 之后不仅发送报文的方式有所改变,链路状态的描述也发生了变化。

在DROther 和BDR的Router LSA 中只描述到DR 的连接,而DR 则通过Network LSA 来描述本网段中所有已经同其建立了邻接关系的路由器。

(分别列出它们Router ID)。

同样,这种类型的LSA 传递的范围是它所属的整个区域。

●Network Summary LSA(Type = 3):本类型的LSA 由ABR 生成。

当ABR 完成它所属一个区域中的区域内路由计算之后,查询路由表,将本区域内的每一条OSPF 路由封装成Network SummaryLSA 发送到区域外。

LSA 中描述了某条路由的目的地址、掩码、花费值等信息。

这种类型的LSA 传递的范围是ABR 中除了该LSA 生成区域之外的其他区域。

●ASBR Summary LSA(Type = 4):本类型的LSA 同样是由ABR 生成。

内容主要是描述到达本区域内部的ASBR 的路由。

这种LSA 与Type3 类型的LSA 内容基本一样,只是Type4 的LSA 描述的目的地址是ASBR,是主机路由,所以掩码为0.0.0.0。

这种类型的LSA 传递的范围与Type3 的LSA 相同。

●AS External LSA(Type = 5):本类型的LSA 由ASBR 生成。

主要描述了到自治系统外部路由的信息,LSA 中包含某条路由的目的地址、掩码、花费值等信息。

本类型的LSA 是唯一一种与区域无关的LSA 类型,它并不与某一个特定的区域相关。

这种类型的LSA 传递的范围整个自治系统(STUB 区域除外)。

●AS External LSA(Type = 7):类型7的LSA被应用在非完全末节区域中(NSSA)。

1.4 区域种类区域的特性决定着它可以接收的路由信息的类型。

可能的区域类型包括以下几个:●标准区域:这个默认的区域接收链路状态更新、路由汇总和外部路由信息。

●骨干区域(转发区域):骨干区域是连接所有其他区域的中心点。

骨干区域的区域号总是“0”。

所有其他区域都连接到这个区域以交换路由信息。

OSPF骨干区域拥有所有标准区域的特性。

●末节区域:这种区域不接受任何自治系统外部路由的信息,比如非OSPF网络的信息。

如果路由器需要连接AS外的网络,它们应用缺省的0.0.0.0路由。

末节区域不能包含ASBR。

●完全末节区域:这种区域不接受任何AS外部的路由,也不接收AS内部的其他区域的汇总信息。

如果路由器需要发送数据到外部网络或是其他区域,它使用缺省的路由发送数据包。

完全末节区域不能包含ASBR。

●非完全末节区域(NSSA):NSSA是对OSPF RFC的补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