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B卷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恍惚干涸账篷不毛之地B.热忱派谴鄙薄精益求精C.纯碎极端酬劳沉默寡言D.琢磨呼啸幻想宁静致远2 . 下面文段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A.宴酣之乐酣:尽兴地喝酒。

B.非丝非竹丝竹: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指音乐。

C.觥筹交错交错:交互错杂。

D.颓然乎其间者颓然:这里指精神不振的样子。

二、句子默写3 . 写出描写战争的诗句或名言警句。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诗歌鉴赏夜雪唐·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作于诗人在谪居九江任职时。

4 . 诗人的“知雪重”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的?这种写法在艺术上称之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 论家皆评此诗“看似写雪,实为写人。

”说说你对此评是怎样理解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同步习题(含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同步习题(含答案)

《饮酒》同步练习一、解释下列词语:1.结庐: 2.喧:3.君: 4.心远地自偏:5.悠然: 6.辨:7.忘言: 8.相与还:二、根据提示写句子。

1.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与陶渊明的“ , ”意趣相似。

2.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诗句是: ,3.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 , 。

4.诗歌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诗句是: , 。

5.历来评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好的。

请简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答:6.对下面诗歌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饮 酒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 .诗歌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B .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

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心”皆“静”的特点。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

阅读《饮酒》完成下面的练习。

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答:2.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仆么?答: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画面。

答:4.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蕴含的哲理。

答:参考答案基础知识达标一、1.结庐:建造房屋。

庐:简陋的房屋。

2.喧:吵闹的声音。

3.君:对对方的敬称,相当于您,文中指陶渊明。

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4.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

人教版八年级上同步练习1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同步练习1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同步练习1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 搔更短(sāo)悠然(shū)B. 花溅泪(jiàn)车马喧(xuān)C. 不胜簪(zān)塞上燕脂(yàn)D. 折戟(jǐ)嗟日暮(chā)2. 下列诗句的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 锋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B.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C.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D.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琐二乔。

3. 下列对诗句中加点词语含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日夕:傍晚。

)(相与:相伴。

)B.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浑:简直。

)(胜:胜任。

)C.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销:销蚀。

)(将:拿,取。

)D.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嗟:叹息,慨叹。

)(谩:同“漫”,空,徒然。

)二、名句名篇4. 默写填空。

(1) __________ ? 心远地自偏。

(2)感时花溅泪, _____________ 。

(3)角声满天秋色里, _____________ 。

(4) _____________ ,星河欲转千帆舞。

三、选择题5.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C.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D.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6. 下列对《春望》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国破”就其字面来讲,一般指国都的沦陷,此处将“国破”与“山河在”联系在一起,其含义便有了较广阔的内容。

B. “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色满城的景象,令人引起对往日国都风月繁华的怀念,也暗示眼前的国破只是暂时的,春到深处一切又将生机勃勃。

C.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以让我们看见,诗人因国事而忧家,更因家事而忧国,家与国的命运在他心中已融为一体。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诗词五首》同步测试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诗词五首》同步测试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诗词五首》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东篱.(lí) 塞.上(sài) 车马喧.(xuān) B. 烽.火(fēng) 梦魂.(hún) 不胜簪.(zān) C. 角.声(jiǎo) 燕.脂(yān) 铁未销.(xiāo) D. 折戟.(jǐ) 谩.有(màn) 嗟.日暮(cuō)2.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B.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C.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D.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是我国第一位山水田园诗人。

B. 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人称“杜少陵”“杜工部”,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C. 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有“诗鬼”之称。

D.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婉约词派代表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4.下面各项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A.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B.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C.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D. 九万里风鹏正举。

5.下列对《饮酒(其五)》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出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苦闷。

B. “悠然见南山”写出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自然,体现了心灵的自由惬意。

C.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写出了夕阳落山、成群的鸟儿纷纷归巢的美好画面。

D. “此中有真意”中的“真意”可以理解为诗人领悟到的自然之趣与人生真谛。

6.下列对《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的开头两句分别描写敌我双方,写出敌人兵临城下,守城将士披甲迎战的紧张局势。

B. “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写塞上的泥土在晚霞的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2分)1. (1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红装素裹一抔黄土断章取意以辞害意B . 言行相故气吞斗牛媚上欺下对答如流C . 不醒人事勃然大怒吹毛求疵前扑后继D . 恼羞成怒歇斯底里妄自菲薄置之不理2. (1分) (2018九上·东阳月考)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 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B . 岂直五百里哉(只,仅仅)C . 至若春和景明(风景)D . 乡为身死而不受(通“向”,从前)二、书写 (共1题;共1分)3. (1分)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线字注音。

迤西________龙吟凤哕________辟疫免灾________即物起兴________不犯忌讳________三、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4分)4. (2分)(2019·杭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这条信息真的骇人听闻吗?①九成以上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超六成10岁以前“触网”,约1亿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②在现代人被各种电子屏幕包围而成“屏奴”的当下,这组调查数据凸显了我国“屏奴”群体日益低龄化。

在网络世界,很多父母眼里还形同陌路的“摩尔庄园”,却在众多孩子心里扎下了根。

③在“庄园”里,小朋友们有着忙不完的活儿:买新衣服、布置居室、赡养宠物、播种蔬菜、打工挣钱,④这不仅消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可能会误入歧途。

(1)文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骇人听闻B . 形同陌路C . 赡养D . 消费(2)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 ①B . ②C . ③D . ④(3)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是一个病句,请加以修改。

5. (2分) 5月18日,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召开大会,为新华书店庆祝80岁生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语文第24课 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知识点 同步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语文第24课 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知识点 同步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知识点+同步练习一、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杰出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派之鼻祖”。

陶渊明诗文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脱恬淡,影响了很多文人的思想和创作。

二、故事背景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

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三、理解诗义【注释】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悠然:自得的样子。

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见:看见(读jiàn),动词。

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相与还:结伴而归。

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四、古诗赏析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

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

但官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自好、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中的“心远”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排斥了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探询作者在什么地方建立人生的基点,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诗词五首》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诗词五首》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诗词五首》自主学习基础锤炼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簪.()燕.脂()提携.()折戟.()殷.勤()长嗟.()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人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悠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烽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不胜簪: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夜紫: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殷勤: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要求填写相应的诗句。

(1)陶渊明《饮酒》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望》中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雁门太守行》中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种壮怀激烈的豪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牧《赤壁》一诗中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对战争的结局进行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渔家傲》中词人翻旧典出新意,借鹏抟九万里的风力,把舟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历经25年审核,2年等待,首个世界上获批的供食用转基因动物——转基因三文鱼终于被端上餐桌。

(将“首个”移至“获批”前)B.在西班牙东南部省阿尔梅利亚的海滩上有一只搁浅的小海豚被人们发现,然而却因为游客好奇争相和它合影,导致了它的死亡的原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课后练习题(带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课后练习题(带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课后练习题(带答案解析)夯基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白头搔.(sāo)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B.角.(jiǎo)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yān)脂凝夜紫。

C.折戟.(qǐ)沉沙铁未销,自将磨.(mó)洗认前朝。

D.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学诗谩.(màn)有惊人句。

2.下列各句中含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风休住,篷舟吹取三山去!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D.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学诗谩有惊人句同, 。

4.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飞鸟相与..还(相伴)B.我报路长嗟.日暮(叹息,慨叹)C.浑.欲不胜簪(全部)D.黑云压城城欲.摧(将要)5.下列作品与作者及所属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春望》——杜甫——唐代B.《赤壁》——杜牧——唐代C.《雁门太守行》——李贺——宋代D.《渔家傲》——李清照——宋代课内品读(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6~7题。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6.诗中的“结庐”“日夕”分别是什么意思?7.“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8题。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的“国破”直说国都残破,“草木深”中的“深”则以春草的茂盛暗写战后长安城的荒凉。

B.“花”“鸟”本是春天最常见、最美好的景物,诗人却因“感时”“恨别”而见花落泪、闻鸟惊心。

颔联融情于景,读来令人无限感伤。

C.尾联运用细节描写,写尽诗人在国破离乱之际的愁苦焦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题;共2分)
1. (1分)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 蹑手蹑脚水波荡漾飘浮
B . 柔声细语波光艳影破锭
C . 力挽狂斓天南海北延河
D . 悄无生息沉默寡言沉淀
2. (1分)下列划线的文言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经纶(筹划)世务者互相轩邈(向远处)
B . 造(往、到)饮辄尽短褐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C . 且(犹,尚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执策而临之(面对)
D . 益(更加)慕圣贤之道援(引、提出)疑质理
二、书写 (共1题;共1分)
3. (1分)给划线的汉字写拼音。

萧瑟________ 和煦________ 干涸________ 吞噬________ 裸露________
戈壁________ 栖息________ 无垠________ 罗布泊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4分)
4. (2分)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

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


(1)“仰面”中“仰”的读音是________。

(2)“颓唐”一词在语段中的含义是()
A . 精神萎靡
B . 心情悲痛
C . 神色自若
D . 表情严肃
(3)语段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A . 标示引文中内容的省略
B . 标示欲言又止,断断续续
C . 标示余意未尽
D . 标示重复词语的省略
5. (2分)亲爱的同学,在“走进小说天地”的综合性学习中,那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形象,一定给你留下过深刻的印象。

让我们携手并肩,再度走进那一片五彩斑斓的天地。

(1)点赞人物:下列是朝阳中学2016级(二)班同学从名著里选出的“最美人物”,请你为其中一位写几句颁奖词。

孙悟空诸葛亮武松简·爱尼摩
(2)竞猜人物:“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欢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该段描写的是人物________,所选语句表现了该人物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四、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6. (5分)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一封朝奏九重天,________。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2)________,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3)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4)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

(《无题》李商隐)
(5)戍鼓断人行,________。

(《月夜忆舍弟》杜甫)
(6)________,蝉鸣黄叶汉宫秋。

(《咸阳城东楼》许浑)
(7)________,流水桥旁。

(《行香子》秦观)
(8)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

(《醉翁亭记》欧阳修)
(9)《行路难》中诗人引用两个典故,表示世路虽艰,但自己对前途并未丧失信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 (共4题;共8分)
7. (2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试分析这首诗歌,通过描写什么内容表达什么主题?
8. (2分)品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尾联看似平淡,实乃点睛之笔,不能忽略”。

请赏析尾联中的“长精神”三字。

9. (2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清平乐①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②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注】①公元971年秋,李煜派弟弟李从善去宋朝进贡,被扣留在汴京。

公元974年,李煜请求宋太祖让从善回国,未获允许。

李煜非常想念他,常常痛哭。

②砌:台阶。

(1)“乱”字一语双关,请你写出它在句中的含义。

(2)李煜《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请你找出此词中与它由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并加以赏析。

10. (2分)阅读下词,完成后面小题。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沁园春”是这首词的________,“风骚”原指《诗经》中的《________》和《楚辞》中的《________》。

(2)上下阕的表达方式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何好处?
(3)下阕中“惜”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
11. (1分)中秋佳节晚宴,远在外地的亲人都回来了,大家欢聚一堂,你想站起来说几句祝福的话,你会说
什么?请将内容写下来,要求语言符合情境,150字左右。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2题;共2分)
1-1、
2-1、
二、书写 (共1题;共1分)
3-1、
三、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4分)
4-1、
4-2、
4-3、
5-1、答案:略
5-2、
四、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五、诗歌鉴赏 (共4题;共8分)
7-1、
8-1、
9-1、
9-2、
10-1、
10-2、
10-3、
六、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
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