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总复习》(人教).docx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 总复习(2)-人教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 总复习(2)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复习,巩固和掌握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1000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质量和人民币的单位换算。
2. 时间的认识:时、分、秒的认识,时间单位换算。
3. 几何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4. 解决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1000以内数的加减法,质量和人民币的单位换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2.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合作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复习:教师带领学生系统复习本册所学知识,巩固基本概念、公式和计算方法。
3. 实践: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作业布置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家长协助监督,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针对性辅导。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八、板书设计1.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和公式。
2.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的重要提示和总结。
九、课后评价1.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六课时《10的认识整理和复习(一)》说课稿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六课时《10的认识整理和复习(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六课时《10的认识整理和复习(一)》》这一课时,主要是对前面所学关于10的认识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内容包括10的数字认识、10的加减法运算、10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等。
教材通过复习和整理,帮助学生巩固对10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10的认识的基本知识,对于10的数字认识、10的加减法运算、10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部分学生可能对于一些概念理解不深,对于一些运算规则掌握不牢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和整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的认识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0的数字认识、10的加减法运算、10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等基本知识的复习和整理。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概念理解不深,对于一些运算规则掌握不牢固的学生,需要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前面的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10的认识整理和复习。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复习10的数字认识、10的加减法运算、10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总结出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困惑。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享学习心得。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十单元《总复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十单元《总复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复习第十单元所学的知识点,确保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
2.巩固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教学内容1.复习本单元重要概念和方法。
2.练习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1.复习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相关计算方法。
2.练习使用几何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
2.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基本几何概念和解题方法。
2. 巩固(30分钟)讲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并进行相关题目的讲解和练习。
学生自主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3. 拓展(30分钟)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几何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并进行讨论分享。
4. 结束(10分钟)总结本次课程重点内容,鼓励学生继续练习,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2.作业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和正确率。
3.课堂讨论: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和解题思路。
七、教学反思1.学生的学习状态及理解程度。
2.教学方法和内容的设置是否符合学生的需求。
3.难点和问题的解决方案。
通过本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单元《总复习》单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总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一)、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
本学期所学的“数学广角”内容,目的是开拓学生的思路,不作为基本要求,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安排学习。
教材的编排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如把数的概念、计算和解决问题集中起来复习,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分散学习的各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牢固,计算能力得到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的练习过程,进一步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及运用知识的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意义与作用。
在教师的组织下,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对数学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2.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在教师、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重点:1.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2.整理和分析数据,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比较平移与旋转现象的异同。
3.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4.对数的读写、数的组成、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点的巩固。
5.巩固克和千克的认识,复习1千克和1克的概念。
难点:1.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2.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解决问题。
3.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4.理解近似数。
5.估计一些物品大约有多重。
点课时安排共5课时。
复习除法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14页第1(1)题及第116-119页练习二十二第1,2,12,14,16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并熟练计算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让学生更加明确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要用除法解决问题。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10 总复习》新疆齐秀华老师 老师-省级公开课课件

就用他们的“随身计数器”吧。一个,二个, ……,每个野兽对应着一根手指。等到十个手指用完, 怎么办呢?
先把数过的十个放成一堆,拿一根绳,在绳上打 一个结,表示“手指这么多野兽”(即十只野兽)。
再从头数起,又数了十只野兽,堆成了第二堆 ,再在绳上打个结。这天,他们的收获太丰盛了,一 个结,二个结,……,很快就数到手指一样多的结了 。于是换第二根绳继续数下去。假定第二根绳上打了 3个结后,野兽只剩下6只。那么,这天他们一共猎 获了多少野兽呢?
多观察,多思考, 收获也就会更多。
五、作业
作业:小组内同学互换学习单,把的“我的 盘点”作业完成后,互相批阅。
数学故事
十进制的由来
大概所有的人都是这样从 手指与数字的对应来开始学 习数的。手指是人类最方便 、也是最古老的计数器。
让我们再穿过“时间隧道”回到几万年前吧,一群原始 人正在向一群野兽发动大规模的围猎。只见石制箭镞与石制 投枪呼啸着在林中掠过,石斧上下翻飞,被击中的野兽在哀 嚎,尚未倒下的野兽则狼奔豕突,拼命奔逃。这场战斗一直 延续到黄昏。晚上,原始人在他们栖身的石洞前点燃了篝火 ,他们围着篝火一面唱一面跳,欢庆着胜利,同时把白天捕 杀的野兽抬到火堆边点数。他们是怎么点数的呢?
1根绳又3个结又6只,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1根绳 =10个结,1个结=10只。所以1根绳3个结又6只=136只。
你看,“逢十进一”的十进制就是这样得到的 。现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民族都采用了十进制,这 恐怕跟人有十根手指密切相关。
当然,过去有许多民族也曾用过别的进位制,比 如玛雅人用的是二十进制。我想,大家一定很清楚这 是什么原因:他们是连脚趾都用上了。我国古时候还 有五进制,你看算盘上的一个上珠就等于五个下珠。 而巴比仑人则用过六十进制,现在的时间进位,还有 角度的进位就用的六十进制,换算起来就不太方便。 英国人则用的是十二进制(1英尺=12英寸,l箩=12 打,1打=12个)。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材分析

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能估计时间。
重点是对
会计算经过时间,会进行简单换算。
时间单位
的认识
能够结合对时间单位1时、1分、 1秒的理解,再结合数据的大 小,填写出合适的时间单位。
基于时间单位的累加,填写出 经过一段时间后的时刻。
基于对时间单位累加的认识,能 够理解时间的先后顺序。知道10: 02应该在9:30到10:10之间。 理清从家出发的时间、经过时间 和开始上课时间的关系。(有困 难的学生可以想象表盘的样子以 及表针转动的情况)
算法、算理并重, 核心是计数单位和 计数单位的个数。
根据数的特点进行灵活拆分。 口算加减法不超过此难度,数 的范围在100以内。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实 际上就是相同计数单位个数相 加减,知道每一位上计算的结 果表示什么?
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估算还 是精算。
倍的概念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同一个事物由于度量的属性不 同,使用的度量单位也就不同。
物体的质量经过换算,虽然数字 和单位不一样了,但表示的实际 质量没有变。表示一个实际量的 大小,数和单位都很重要。
会用列表法解决问 题或是在给定的表 格中有序填写方案。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加减法验算 加减法计算法则 用估算解决问题
●让学生自己当小老师。
比如:在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个单元时,就可以布置给
学生一个大的学习任务:请你当小老师,向别人介绍 2 这个 分数,
5
但又不能直接说出这个分数,看谁的方式多。
或者让学生自己对题目进行改编和加工。如第101页小猫吃鱼的那 道题,可以问学生:如果你是老师,这道题还可以怎样改编?
●还可以从量感培养的角度,将第一单元时、分、秒和第三单元测量进 行整合。从度量属性、度量单位、度量工具和方法几方面梳理两个单元, 以度量单位的认识和累加做为核心内容进行复习。也可以把第六单元长 方形和正方形也一并进行整合,以周长做为重点内容和切入点进行复习。
四年级下册数学习题课件10 总复习 人教版

4.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5700÷4÷25 57
12.36-1.49-3.51 7.36
586-297 289
132×75-32×75 7500
102×48 4896
125×64×5 40000
146×99+146
14600 六、 解决问题。
2800÷35 80
1. 4台磨面机5小时磨面粉800千克,照这样计算,平均一台磨面机每小时能磨面粉
③ 55°、55°或70°、40°
3.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最小的内角是57°,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① )三角形。
① 锐角
② 直角
③ 钝角
4.( ③ )边形的内角和是1440°。
①八
②九
③十
二、 找出分别从前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图形,填一填。 1.
左面
上面
前面
2.
前面
上面
左面
3.
前面 三、 看一看,填一填。
数量/袋
一 二三四
类别
鲜奶
700 600 500 480
酸奶
400 420 550 650
1.根据上面的统计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略
2.哪周售出鲜奶的数量最多?哪周售出酸奶的数量最多? 第一周 第四周
四年级下册数学习题课件-10 总复习 人教版(共30张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习题课件-10 总复习 人教版(共30张PPT)
上面
左面
1.从左面看,( B )和( C )的形状是一样的。 2.从前面看,( A )和( C )的形状是一样的。 3.从上面看,( A )的形状是 ,( C )的形状是 。
。
四、 画一画。 1.画出下面各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0单元 总复习》教案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0单元总复习》第10单元总复习第1课时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内容】教材第116页第1、2题;第118页第12题;第119页第14、16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更加明确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要用除法解决问题。
在复习除法计算时,可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一道除法题,然后再进行巩固练习,从而更好地掌握2.通过复习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明白除法的意义,【教学重难点】重点: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难点:【教学过程】二、复习1.20÷4 21÷7 16÷2 27÷336÷6 48÷8 40÷5 81÷9先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再说一说怎么样算的。
2.课件出示第114页第1题的第(1)3.练习二十二第1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4.练习二十二第2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5.练习二十二第12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6.练习二十二第147.练习二十二第16叙述图意,要求“买哪一双袜子最划算?”应该怎样比较?(算出每一种袜三、巩固练习1.35÷5= 6÷3= 16÷8= 27÷9=14÷7= 8×6= 45÷5= 56÷8=40÷8= 42÷7= 63÷7= 8÷2=2.在里填上“+”“-24 6=18 8 4=2 21 3=720 5=25 6 6=36 30 5=63.40÷6= 58÷9= 61÷7=四、课堂小结你有什么收获?除法五、同步训练教学至此,敬请选用《新领程》相关习题。
【教学反思】在复习课的练习中,让学生自练、自得、自悟,教师只是不失时机地点评。
创造氛围让学生讨论,如“买哪一种袜子最划算”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悟出数学规律,数学思想方法,得出解题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部审定
义务教育教科书
二年级
下册
《10总复习》同步练习
♦选择题
1.下列说法只有()正确。
A.在除法算式里,商一定比被除数小。
B.4x3和12三3,用同一句乘法口诀计算。
C.6^2=3读作6除2等于3。
D.□三3二6, □里应填15。
2.下面()的运动是平移。
A.旋转的呼啦圈
B.电风扇扇叶
C.拨算珠
D.时针转动
♦填空题
3.计算32-5 X 6时,要先算()法,后算()法;计算(16-9) X30寸,要先算()法,后算()法。
4.在除法屮,余数应比除数()o 一个数除以4,商是9,余数可能是()o
5. 一个数从右起,第三位是()位,第五位是()位。
6.体育课上,老师对二年三班同学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了统计,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而的统计
表后回答问题。
(1)喜欢()运动项目的人数最多,喜欢()运动项目的人数最少。
(2)喜欢跑步的比喜欢跳绳的多()人。
(3)二年三班一共有()人。
7.商店卖出面粉200千克,卖出去的大米比面粉多400千克,卖出大米多少千克?
8.二(1)班有30名同学,分成5个小组轮流值日,平均每个小组有儿人?
9.34位同学玩“激流勇进”,每条船上可坐4人,可以坐满几条船?还剩几人?
10.学校用80元买体育用品,买篮球用了60元,剩下的买了4根跳绳,每根跳绳多少元?
答案和解析
【答案】LB.
解析:在除法算式里,商不一定比被除数小,例如5-1=5,故A错误;
4x3和12-3,是用同一句乘法口诀“三四十二”计算,故B正确;
6〜2=3读作6除以2等于3,故C错误;
□ -3=6, □里应填18,故D错误;
本题应选B。
2.C.
解析:物体沿着直线运动,我们把这样的运动方式称为平移。
所以拨算珠是平移现象,故选Co
3.乘;减;减;乘。
解析: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
减法。
故计算32-5X6时,要先算乘法,后算减法。
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故计算(16・9) X3时,要先算减法,后算乘法。
4.小;0、1、2、3.
解析:在除法中,余数应比除数小。
一个数除以4,商是9,根据余数比除数小,故余数可能是0、1、2、3o
5.百;万.
解析:一个数从右边起,数位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所以,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三位是百位,第五位是万位。
6.(1)跑步;踢毬子;
(2) 5 人;
(3)39 人。
解析:(1)因为14>10>9>6,所以喜欢跑步运动项目的人数最多,喜欢踢键子运动项目
的人数最少;
(2)14-9=5 (人),故喜欢跑步的比喜欢跳绳的多5人;
(3)14+10+9+6=39 (人),故二年三班一共有39人。
7.600千克.
解析:200+400=600 (千克),所以卖出大米600千克。
8.6 人.
解析:304-5=6 (人)
答:平均每个小组有6人。
9.8条;2人.
解析:34-4=8 (条)……2 (人)
答:可以坐满8条船,还剩2人。
10.5 元.
解析:
(80-60) 4-4
= 204-4
=5 (元)
答:每根跳绳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