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学”教学改革初探
当前形势下高校环境科学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 摘 要 】追溯 了环境科 学专业的发展 历史 ,据此分析 了在 当前形势 下,随着科技 、社会 、经济的不 断发展 ,高校环境科
学专业教 育必须跟上 时代 的发展 ,不断更新教学 内容 ,调整课程 结构体 系,以促进教 学质量 的提 高。文章 结合教 学实践 ,探讨 高校环境科 学专业教 学改革之路 。
种 学科 的 知 识 。
着科技 、社会 、经济 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环境 的认识和要求 也在不断发生深刻 的变化 ,环境科学专业教育要适应这种 日 新月异 的变化 , 就必须跟上时代 的发展 , 不断更新教学 内容 , 调整课程结构体系 ,以促进教学质量 的提高 。
i mp r o v e me n t o f t e a c h i n g q u a l i y. t Th e n,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a u t h o r ’ S t e a c h i n g p r a c t i c e , t h e t e a c h i n g r e f o r m r o a d o f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s c i e n c e i n
a b r e a s t o f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i t me s , c o n s t a n t l y u p d a t e t h e t e a c h i n g c o n t e n t s , a n d a d j u s t t h e c u mc  ̄u m s t uc r t u r l a s y s t e m, t o p r o mo t e t h e
《环境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环境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摘要:《环境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只有通过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实施案例教学,突出教学重点,坚持以学生为本,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等方法,才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教学改革环境工程学是一门以工程科学知识和方法为基础的新兴技术性学科,也是一门交叉性的工程科学学科,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最重要的主干课程之一。
安徽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工程学》课程总学时72。
在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努力探索教学改革,不断适应新形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一定的收获。
1 选好教材,不断丰富和补充教学内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因而,选择一本权威的、具有代表性的、难易程度适中的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
《环境工程学》这门课程现成的教材不多,通过多方比较,同时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目前我们采用的是清华大学蒋展鹏教授编写的《环境工程学》教程[1]。
这本教材无论从内容深度上还是知识面的广度上,对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都比较合适。
然而,蒋展鹏的教授编写的《环境工程学》这本教材,距今也有近5个年头,这本教材必须不断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
这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课件,每次上课前,通过网络、书店、图书馆等多种渠道查阅大量的资料,了解学科最新发展动态,把一些新的方法、新的工艺、新的技术和新的成果,有选择地补充到教学内容中。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融会贯通,有选择的提供给学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2 上好绪论课,明确课程学习的重要意义事实证明,绪论课上的好与坏,决定课程教学效果的成与败。
通过绪论课的讲解,达到以下效果:首先,明确《环境工程学》这门课程研究的内容,理清课程内部的结构层次。
其次,突出这门课程在环境科学课程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强调学习这门课的重要意义。
最后,搞清这门课程与其它专业课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掌握这门课程的学习方法。
强化系统思维训练的《环境管理学》教学改革

教 育教 学论 坛
ED U CAT I O N TE AC HI N G F OR U卜 1
D ec. 2 O1 3
第 51 期
Nபைடு நூலகம்O. 51
强化系统思维训练 的《 环境 管理学 》 教学改革
王效琴 , 梁东丽 , 郭
( 西北农 林科 技大 学
亮, 李
思路 。
关键 词 : 系统 思维 ; 环 境 管理 学 ; 教 学改 革 中 图分 类号 : G 6 4 2 . 0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3 ) 5 1 — 0 0 3 6 — 0 2
环 境 管 理 学 是 环 境 科 学 体 系 中最 重 要 的 一 个 分 支 学 科, 是2 0 世纪 7 0 年代 形成 的一 门新 型 、 综合 的交叉 学科 [ 1 1 。随 着 国 际社 会 对 环境 问题关 注 度 的上 升 ,各 国政府 和企 事 业 单位急需一批具备环境管理专业素养的人才 , 使得《 环境管 理 学 》作 为管理 类 和环境 科 学类 专业 的重 要 基础 课程 在 中 国各 高校陆续 开设 。 现 状与存 在 问题 《 环 境管 理学 》 作 为一 门新 型 的 、 多学 科交 叉 、 高 度综 合 又强 烈依 赖于 环境 管 理实 践 ,且 同时 又要凝 练 提升 到理 论 的高度再 去 指导 环境 管理 实践 的课 程 ,到 目前 尚未形成 一 个统 一 的体 系 。现有 的多 种《 环 境管 理学 》 版本 在 其体 系 和 内容方 面 均 有不 同既 , 这对 于 高 校教 师如 何 组织 和 讲好 《 环 境管理学》 这门课提出了挑战。不同的教师根据 自己对《 环 境 管理 学 》 的任 务 及教 学 目的认 知 、 结 合 教学 经验 进行 了多 种探 索 。陈卫 民根 据 多年 的教学 经验 , 从 网络 信息 技术 、 案 例教 学 、 实践 教 学 三方 面 对《 环 境 管 理学 》 课 程 的 教学 提 出 了一 些改 善 的建议 , 强调 采用 大量 具 有典 型性 、 真实 性 和分 析价 值 的案例 ,通 过 实 习参 观 和设 计实 践训 练 项 目提 高学 生综 合运 用所学 知识 的能力 。王馨 、 张勇 探索 了案例 教学在 《 环 境管 理 学 》 教 学 中的应 用 , 张 勇提 出 了通 过案 例 教 学把 理 论 与应 用 、 课 本 知识 与案 例 分 析 、 培 养 目标 与知 识 体 系 、 课 程 实务性 与创 新性 相 结合 的教 学 思路 ,以引起 学 生 的共 鸣 ,激 发学 生 的参 与热 情 。彭诗 言 则探 索 了体验 式 教学 在 《 环境管理学》 课程 中的应用 , 提出以案例渲染体验 、 以社会 调查 设计体 验 、 以科研 教研 传 递体 验 、 以项 目加 强体 验 的教 学模 式 。李 贞 、 吴翠琴 从教学 内容 、 教 学方法 、 课 外实践 和课 程考 核 方 面提 出了《 环 境 管 理学 》 教 学 的一 些 体 会 和建 议 , 李 贞特 别强 调教 学初 期 阶段 必须 抓住 环境 管理 学 的 三个特 点: 边缘性 、 综合性和实践性 , 合理设计教学章节 , 安排教学 内容 。根据 本人 多年讲 授《 环境 管理学 》 的经验 , 发 现学生 分 析环境 问题 时倾 向于微 观思 维 , 而 缺乏 系统 思 维方 式 , 只能 考虑 到 一些 直 观 的 、 直接的 、 简 单 的影 响 因素 , 而 无法 从 整 体、 全局 和事 物之 间普 遍联 系 的角度去 思考 。而 环境管 理通 常要 求 从 客观 、 策略 、 通盘 、 整体 的角 度 来研 究 与 处 理环 境 问题 , 环境 管理 本身 要协 调 的就是 社会 一 自然这 样 一个 复杂 的综 合 系统 ,各 子 系统 以及各 因素之 间充 满着 错综 复 杂 的 联 系 。这些 特点 注定 了系统 思维 恰恰 是环 境 管理 所必 具 的 思 维方 式 , 也 是环 境管 理学 思 想 的核心 分析 方式 。因此 , 要 培 养 真正能 协调 社会 一 自然系 统 的优 秀环境 管理 人 才 、 环 境 管 理学 的优 秀研 究人 员 , 系统 思维 的训 练 和培养 是 《 环境 管 理 学》 教学 中不 可或缺 的环节 。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匦
垫 : 主型 一一一… 鱼 一. 一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 学改革探 索r
口 雷泽 湘 谢 勇
广东 ・ 州 广 502 ) 125 ( 恺农业技 术 学院环境 科 学与工程 系 仲
摘 要 在教学 中, 通过合理精 选教学 内容, 转变教学观念 、 创造优 良 学氛围, 教 改革教学方法 , 改进考评方 法等措施 , 增加 了 堂教学的趣味性 , 了 学质量, 课 提升 教 扩大了学生的知识 面, 高 了 提 学生素质 ; 利用直观教学、 现场教 学、 堂讨论、 课 学生经验 交流、 学生 自 讲等教 学方式。 极大地调动 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了良好的教 学效果。 培养 取得
三、 改革教学方 法。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联 系本地实际, 合理精选教材 内容 《 环境生态学 》 注重生态学 基础知识 、 基本原理 与实际应用的
、
结合。 目 , 国 《 前 我 环境生态学 》 的教材较多 , 的偏重于生态学理 有 论的介绍 , 有的则着重对生态 系统 的服务 、 管理及受损生 态系统的
由于工农业 的迅速发展 , 国环境问题 目益突 出, 我 有关 环境保 护 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9 5 , 19 年 国家教委和国家环保局 、 中央宣传部 联合颁布了《 国 全 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 ( 9 6 2 1 年 ) , 19 — 00 》 提出 未来 1 年是我 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 二步 ,也是控制环境 污染 和 5 生态破坏的关键时期 。 为适应形势 , 强化环境教育 , 培养合格的建设 人才 ,高等学 校的很多专业都开设 了环境保护及其相关的课程 , 进
一
明: 强烈的兴趣、 愉悦的心情可以使人思维活跃、 充满生机, 而抑郁的 心情则抑制人的思维活动。因而 ,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平等地对待 学生 , 创造民主 、 友好的课堂气氛, 在知识信息传递的同时加强师生闻
环境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教育者应从 完善教学 内容 、创新教 学形式 、丰富教 学方法
索 1 . 明确培养 目标 、优化课程 内容 环境 工程项 目管 理专业 旨在 培养应 用型人 才 ,因此在
设置 教学 内容 时应以培养 目标 为导 向 ,结合环保 行业 的发
展形 势 。对教学 内容进行优化 。通过适 当调整 教学大 纲将
习及实践训 练等方法对学 生的知识掌握 及应用 能力进 行检
验 。利 用现代信 息技 术及 多媒体技 术对 工程项 目现场 管理 、 施 工及运行 等知识进行模 拟和展示 .扩充学 生的知识 信息 量 ,使其对教学 内容 能够更深入地理解 和掌握 。 3 . 改革考核 方式、全 面把握 学生的学习情 况 在传 统的应试教 育 中,考 核方式 主要 。加 强理论 知识与实 践能力
培养 的有 机结合 .提 高学生 的学 习积极性 与主动性 ,拓宽 学 生的视野 .以实现培养 应用型环境 工程项 目管理人 才 的 教学 目标 。
参考文献 :
环境 管理课程体 系知识 内容及 相关行业 的发展情 况进行 融
另一方面 。由于环境保 护行业 的发展在很 大程度 上会
加强对 实习作业 的重视 ,通过小 组合作探 究 的形 式让学生 对环保 工程项 目进行分析 ,对项 目执行 的可能性 进行归类
总结 .就不 同情况 产生 的原 因进行 分析并 提 出相应 建议 , 反 映在 论文 中。教师在对学生论 文进行考 核时应 就其 内容
为重要 的作用及现实 意义 。
三 、 促 进 环 境 工 程 项 目 管 理 课 程 教 学 改 革 的 实 践 与 探
关于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究

关于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究- 污水处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
”环境工程专业是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开设的一门理工科专业,具有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及应用性突出的特点。
从我国高等教育现状来看,大学生就业难和行业企业用工荒现象折射出学生就业及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巨大困难和障碍,因此探索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环境保护类人才新模式是地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1]。
一、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完善环境工程专业是新兴专业,目前民办高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普遍缺乏特色,其基本做法都是参考国内“985”或“211”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然而,这些一本高校是科研型、创新型高端人才培养思路,显然与民办高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思路不相符,同时,目前人才培养方案大多重理论而轻实践,不利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另外,民办高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千篇一律,不能突出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因此毕业生就业针对性不强。
(二)实验教学需要加强一方面,因为实验条件和经费投入有限,部分专业课只能以理论教学方式进行,相关实验课无法开设,另一方面,专业课中虽然开设了实验课,但这些实验大部分是认识性和验证性实验,缺乏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因此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实质性提高。
此外,实验设备仪器的台套数不充足,使得实验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三)学生应用能力有待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是普通民办高校教学转型的基本要求,应用能力只能从实践中来,然而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是目前民办高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通病。
首先,专业课教学与生产实习教学时间和内容安排不合理,不能保证实践教学贯穿教学全过程。
其次,实习基地不稳定,目前校外实习基地都采用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学生只有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才能真正提高应用能力,而合作企业在得不到既定利益的情况下,校企合作就很难持续有效地进行,学生实习内容和实习效果难以取得突破。
“环境规划与管理”教学改革探索

“环境规划与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涉及水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噪声污染控制、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培养学生掌握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及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能够针对新工艺、新设备进行环境评价与环境工程设计,对科学管理环境工程实践项目提出新思路。
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环境类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工程技能。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针对目前的教学情况,应对“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一、“环境规划与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的学时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体系中普遍偏少,一般只设置24学时[1]。
常州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的培养方案中,“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的总授课学时是32课时,每次2个学时,一周2次,连续8周完成本课程的讲授。
课程内容包括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法规、管理体系、综合分析方法、流域水环境及固体废弃物等内容,与其他专业授课内容联系较为紧密。
本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而授课学时较短,既无法深入讲解重要的课程知识点,也无法覆盖所有的关键内容。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可概括为:(1)随着当前环境科学与技术的迅速发展,教材内容出现了老化、更新较慢的问题,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缺乏主动摄取课本知识的动力。
(2)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一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主体,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课程内容比较枯燥,缺少相关工程实际案例的形象化展示,造成了理论学习和应用实践脱节的现象,学生积极性不足,教学效果差。
(3)“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较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不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4)缺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利实验条件,特别是现代设计性、创新性和综合性的实验装置,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锻炼。
(5)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电子、机械、化工、生物等其他专业课程方面的教学理论,使学生无法深刻理解课程内容,也无法应用这些知识实现理论知识的转化[2]。
环境科学专业普通生态学教学改革初探论文

环境科学专业普通生态学教学改革初探论文环境科学专业普通生态学教学改革初探论文摘要:本文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体系,旨在形成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研习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态学;教学改革;学生为本;环境科学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046-02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
由生态学理论支撑建立起来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生态平衡等理论,对于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实现生态文明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生态学相关课程,作为生物、环境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在我校,普通生态学是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是后继专业课的基础课程。
环境科学专业学习普通生态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生态学意识,让学生能够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普通生态学的教学必须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对生态学教学的需要,通过进一步改革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我校普通生态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教学的重点不够突出。
教学重点是一节课所有活动、所有环节的落脚点,是学生形成知识结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知识和技能,它是学生后继学习的重要基础和纽带。
普通生态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知识点非常多,而该课程的课时数是48个学时。
要在48个学时内把所有知识点都涉及到,势必会造成过于理论化以及重点不能突出的问题。
在以往的授课过程中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在授课过程中有所侧重,但还需要进一步针对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特点和学科要求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
2.缺少实践教学作为辅助。
普通生态学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许多生态学原理和现象,仅仅通过书本是无法牢固掌握和理解的。
但目前我校普通生态学课程并没有相对应的实验和实践环节,学生应用一些生态学原理解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普遍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