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 六义与生民
大学语文习题(18) (题库)

大学语文习题(18)(题库)(先秦至唐代)填空题先秦1、围绕着文学创作,文学史研究的内容有几个层面:一是时代背景,二是作家,第三个层面为核心内容即。
2、传说时期的文学,包括和,它们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3、《诗经》、《楚辞》、《左传》、《穆天子传》、《庄子》等著作都保留了一些神话,但保留神话最宏富的还要数和。
4、《鲧禹治水》属于洪水神话;《黄帝擒蚩尤》属于战争神话;《后羿发明弓箭》、《仓颉造字》属于发明创造神话。
那么《盘古开天地》属于;《女娲补天》属于始祖神话。
5、古代神话中那些风神、雨神属于自然神类;那些长得奇形怪状如贯胸国、羽民国、长臂国、不死国、大人国、小人国的神话属于异人异物类,那么《精卫填海》、《女娲补天》、《黄帝擒蚩尤》等等属于。
6、我国最早的记言记事的文字是和,它们是我国散文的源头。
7、被称为我国记言、叙事文之祖的作品分别是、。
8、《诗经》按音乐与地域的特点分为风、雅、颂三类,十五国风是指,雅是周王畿的乐调,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曲。
9、《诗经·大雅》中有五篇反映西周历史的史诗,它们是、《公刘》、《绵》、《皇矣》和《大明》。
10、相传《左传》是左丘明为传述《春秋》而作。
《左传》按鲁国君在位的顺序编年,记事起于鲁公元年(722),迄于鲁公二十七年(468)。
11、《国语》是一部国别史,全书二十一卷,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八国史事。
12、《战国策》纪事时代上接春秋,下迄秦并六国,主要记载战国后期纵横家、谋臣策士的谋略。
西汉末,由编校整理成书,定名为《战国策》。
13、《战国策》凡卷,杂记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军政大事,纪事时代上接,下迄秦并六国。
14、先秦说理散文经历了一个由萌芽到成熟的过程。
创立了语录体;《孟子》也是语录体,但已是对话式论辩文;《庄子》文章则显示出由语录体向专论体过渡的迹象;而和中的专题论文,论点明确,长篇大论,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体制的完全成熟。
诗经六义的具体内容

诗经六义的具体内容《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类。
所谓《诗经》中的“六义”,就是指“风”、“雅”、“颂”、“赋”、“比”、“兴”。
一、风“风”又称“国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较多的反应了民众的生活。
具体而言,这些诗歌对后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其中表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后世的影响;二是对其艺术表现手法的借鉴。
在爱国主义精神方面,最为后世所称道的是《秦风》中的《无衣》。
全诗共三章,采用递进的方式,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同对敌的情景。
第一章以“起兴”写景,展现出雄壮的阵容。
诗人以“与子同泽”和“与子偕作”表达了将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
第二章则以“与子偕行”和“与子称臣”表达了战士们慷慨激昂、共同对敌的决心。
最后一章则以“与子无衣”和“与子征战”表达了战士们为正义而战的豪情壮志。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而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诗经》中的“风”因其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平民化的特点,成为了后世文学艺术的宝贵借鉴。
其中最为后世所推崇的是其朴素自然的表达方式和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
例如《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达对美女的倾慕之情,其自然流畅的语言风格和生动形象的描写手法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诗经》中的许多诗歌还采用了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例如《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通过反复咏唱来强化主题和情感表达,这种表现手法也对后世诗歌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雅“雅”分为大雅和小雅,是西周王畿的乐调,是贵族的正声雅乐。
其中大雅多为贵族所作,小雅多为士大夫所作。
这类诗歌在思想内容上以反映中下层人民的生活面貌为主,同时也有一些政治讽刺和道德训诫的内容。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包括《大雅》中的《文王》、《皇矣》和《生民》等。
大学语文第一课(王步高老师版本)

精选课件
21
《鄘风·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精选课件
22
四、婚恋诗
“婚恋”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 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 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 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 之。
献诗说
•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 以颂美或者讽刺
精选课件
10
采诗说
• 周代设采诗官到民间采诗,以了解 民情。 “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 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汉书·艺文志》
精选课件
11
•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 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 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
——《周南·关雎》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 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精选王课件风·采葛》
23
五、农事诗《七月》
六、征役诗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1.《诗经》本名《诗》,是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所辑多是周初至春秋中叶 的作品,共305篇。至汉代, 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始 称《诗经》。
诗经“六义”:
• “《诗》文宏奥,包韫六义。” ——刘勰《文心雕龙·比兴》
• 指风、雅、颂、赋、比、兴。
精选课件
军职在线大学语文答案2022春

军职在线大学语文答案2022春1、1《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2、1自我介绍关系到能否给人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因此在自我介绍时可以适当夸大自己取得的成绩。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3、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一句与原文不一致。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4、“盛筵必散”一语出于《红楼梦》中何人之口?( ) [单选题] *A.探春B.秦可卿(正确答案)C.小红D.妙玉5、2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单选题] *A.妯娌(zhóu)酒肆(sì)镌刻(juān)暴风骤雨(zhòu)(正确答案)B.狡黠(xié)挟持(xié)胡髭(zī)惨绝人寰(yuán)C.燥热(cào)翘首(qiào)嶙峋(xún)言不由衷(zhōng)D.私塾(shú)遁形(dùn)糜子(mí)日夜不辍(zhuì)6、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外甥(shēn)窘迫(jiǒng)刮痧(shā)秩序(zhì)B、筹划(chóu)供给(gěi)家谱(pǔ)惦记(diàn)C、蛮横(hèng)拥挤不堪(kān)发愣(lèng)济南(jǐ)(正确答案)D、私塾(shú)廿三(niàn)丧事(sāng)撮土(chuō)7、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在《红楼梦》中,如果说宝玉与宝钗的“金玉良姻”象征着封建婚姻,那么宝玉与黛玉的“木石前盟”则象征着自由恋爱。
其结果都是悲剧。
(《红楼梦》)B.贾探春是贾政与妾赵姨娘所生,是个“才自精明志自高”、有远见、有抱负、有作为的女子,发起组织了大观园里的诗社活动。
大学语文—史丰 第一编 《诗经》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秦风·蒹葭)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周南·关雎·序)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卫风·木瓜)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周南·桃夭)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邶风·击鼓 )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卫风·淇奥)
是周民族史诗。
《诗经》的题材内容
• 农事诗,如《周南·芣苡》《周颂·臣工》 《周颂·丰年》 《 豳风·七月》等
• 宴飨诗,如《小雅·鹿鸣》 • 怨刺诗,如《王风·黍离》
《陈风·株林》《小雅·节南山》
《诗·周南·芣苡》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 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 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 采采芣苡,薄言擷之。
• 亲情诗,如《小雅·蓼莪 》
《唐风·鸨羽》
《诗经》的艺术表现
• 句式以四言为主 • 重章叠句的运用 •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 语言质朴优美,音节和谐明快,
形象鲜明,寓意深刻,富于艺 术感染力。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大雅·荡)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小雅·车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小雅·鹤鸣)
《诗经》的题材内容
• 敬天祭祖的祭祀诗,又称郊庙歌,是宗教 祭祀活动中咏唱的赞颂神灵、祖先,祈福
禳的诗歌。 《那》《烈祖》
• 史诗, 《商颂》中有三篇民族史诗:《玄 鸟》、《长发》、《殷武》,主要歌颂殷 人的四位祖先:契、相土、成汤、武丁; 《大雅》中《生民》、《公刘》、《緜》、 《皇矣》、《大明》五篇
• “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 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 雅” 31篇、“小雅” 74篇,共105篇。
六义说名词解释

六义说名词解释六义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重要派别之一,指的是将文学作品划分为“事理义、形容义、评说义、讽刺义、议论义、描写义”六个方面来进行解释和研究的理论体系。
下面将对六义说各个方面进行详细解释。
事理义是指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想、道德、哲学等方面的内容和意义。
事理义强调文学作品对社会和个体生活中的问题、价值观念等进行深入探讨,反映人类社会的各种思想主张和价值取向。
形容义是指文学作品中所采用的具体形象描写和艺术手法。
形容义主要关注文学作品的艺术性表现,包括对人物形象、景物描写等方面的刻画,通过生动的形象描绘和艺术技巧的运用,使作品更加丰富多样、形象生动。
评说义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事件的评价和评论。
评说义强调对文学作品中各种情节、行为、个性特征等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和评论,从而对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等进行客观评价和评论。
讽刺义是指文学作品中对社会现象、人类弱点等进行讽刺和嘲笑。
讽刺义通过夸张、反话、比喻等手法,对社会和人类中各种问题和弱点进行揭示和讽刺,从而达到娱乐读者和批判社会的目的。
议论义是指文学作品中对某一问题进行阐述和辩论。
议论义强调文学作品中对某一问题的多方位展示和多重立场的呈现,通过辨析和辩证的思考,使读者产生深入思考和探讨的欲望。
描写义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景物、动态等进行详细描述和具体描绘。
描写义的重点在于对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官体验的描述,通过丰富的细节、形象的描写,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感知和沉浸感。
六义说的提出和研究,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六义说不仅丰富了文学理论的内容,也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角,为后世文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范式和借鉴。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专题复习——文学常识(课内)

2.(2009)《战国策》是一部优秀的散文总集,它是()
A.记言体B.编年体
C.国别体D.纪事本末体
3.(2012)从编纂体例来说,《战国策》是一部史书。
4.(2016)以下哪个成语不是出自《战国策》
A.画蛇添足 B.惊弓之鸟
C.狡兔三窟 D.守株待兔
战国时期(约前372-前289年)
孟子及其弟子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属对话体散文集。《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是记录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注意是人性向善,不是人性本善。)
A.《左传》B.《国语》
C.《战国策》D.《史记》
5.(2015)《左传》是记录春秋历史的史书,其体例是()。
A.国别体 B.纪传体C.编年体D.其他
6.(2016)是中国第一部叙事历史著作,在历史、文学和语言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7.(2016)《春秋》三传是指:《左传》、、。
战国时期
墨子及其弟子
5.(2019)《战国策》是一部史书。
A.编年体 B.国别体
C.列传体 D.纪传体
西汉(约前145-前87年)
司马迁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该书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及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130篇。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生民原文及赏析

生民原文及赏析生民原文及赏析1生民原文:厥初生民,时维姜嫄。
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
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
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
不拆不副,无菑无害。
以赫厥灵。
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
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
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
鸟乃去矣,后稷呱矣。
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诞实匍匐,克岐克嶷。
以就口食。
蓺之荏菽,荏菽旆旆。
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
茀厥丰草,种之黄茂。
实方实苞,实种实褎。
实发实秀,实坚实好。
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
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穈维芑。
恒之秬秠,是获是亩。
恒之穈芑,是任是负。
以归肇祀。
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
释之叟叟,烝之浮浮。
载谋载惟。
取萧祭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
卬盛于豆,于豆于登。
其香始升,上帝居歆。
胡臭亶时。
后稷肇祀。
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翻译:译文当初先民生下来,是因姜嫄能产子。
如何生下先民来?祷告神灵祭天帝,祈求生子免无嗣。
踩着上帝拇趾印,神灵佑护总吉利。
胎儿时动时静止,一朝生下勤养育,孩子就是周后稷。
怀胎十月产期满,头胎分娩很顺当。
产门不破也不裂,安全无患体健康,已然显出大灵光。
上帝心中告安慰,全心全意来祭享,庆幸果然生儿郎。
新生婴儿弃小巷,爱护喂养牛羊至。
再将婴儿扔林中,遇上樵夫被救起。
又置婴儿寒冰上,大鸟暖他覆翅翼。
大鸟终于飞去了,后稷这才哇哇啼。
哭声又长又洪亮,声满道路强有力。
后稷很会四处爬,又懂事来又聪明,觅食吃饱有本领。
不久就能种大豆,大豆一片茁壮生。
种了禾粟嫩苗青,麻麦长得多旺盛,瓜儿累累果实成。
后稷耕田又种地,辨明土质有法道。
茂密杂草全除去,挑选嘉禾播种好。
不久吐芽出新苗,禾苗细细往上冒,拔节抽穗又结实;谷粒饱满质量高,禾穗沉沉收成好,颐养家室是个宝。
上天关怀赐良种:秬子秠子既都见,红米白米也都全。
秬子秠子遍地生,收割堆垛忙得欢。
红米白米遍地生,扛着背着运仓满,忙完农活祭祖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 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 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 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 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适会山 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 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 欲弃之,因名曰弃。 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 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 好耕农,相地之宜,宜穀者稼穑焉,民皆 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 其利,有功。帝舜曰:“弃,黎民始饥, 尔后稷播时百穀。”封弃于邰,号曰后稷, 别姓姬氏。后稷之兴,在陶唐、虞、夏之 际,皆有令德。
张西堂认为《出车》、《采芑》等五篇虽然 也可以看作史诗,但“不能与《生民》等篇一样看 待。这些诗的内容,赞美他们的战功多于叙述他们 战事的经过。由于这些诗我们可以看到在西周末年 统治阶级是如何挣扎地来反抗侵略,是值得我们注 意的……所以还可以当作史诗看待”。 又说:“相当于二《雅》中这些史诗,还有 《鲁颂》的《泮水》、《閟宫》;《商颂》的《玄 鸟》、《长发》、《殷武》。” 又说:“但这些诗究竟是颂诗,颂祷的气氛比 起《生民》、《公刘》等篇还要浓厚,不能完全的 当作史诗。这些诗与《生民》、《公刘》、《绵》 篇等,还有不同,绝对的是统治阶级的作品,应当 区别看待。”(《诗经六论· 二》)
《诗经》风、雅、颂图示
风
160
周南、召南、邶风、鄘风、 卫风、王风、郑风、齐风、 魏风、唐风、秦风、陈风、 曹风、桧风、豳风
大雅 小雅
74 31 31 4
诗 经
雅
105
颂
40
周颂
鲁颂 商颂
5
《诗经》各部分的产生时间
一般认为“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产 生于西周前期,“小雅”的大部分和“大雅” 的一部分产生于西周后期和周室东迁之初, “国风”中除有一些西周时期的作品外,多数 篇章以及“鲁颂”、“商颂”的全部都产生于 春秋时期。 就具体篇章说,产生年代最早的是《大雅》 中的《生民》、《公刘》等,它们是周民族的 早期史诗,其原始形态在武王伐纣之前可能就 已存在。产生年代最晚的是《陈风·株林》,内 容是讽刺陈灵公的,当作于鲁宣公十年(公元 前599)之前。
“风”是各诸侯国的土风歌谣,大多数是民歌,最富于思 想意义和艺术价值。“风”又分为周南、召南、邶、鄘、卫、 王、郑、齐、魏、唐、秦、陈、 桧、 曹、豳等15《国风》, 共 160篇。 “雅”是西周王畿地区的正声雅乐,共 105篇,又分“大 雅”和“小雅”。“大雅”31篇,用于诸侯朝会;“小雅”74 篇,用于贵族宴享。 “颂”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又分“周颂”31 篇,“鲁颂” 4篇,“商颂” 5篇,共40篇。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术界也有中国(或说华夏民族)无史诗的说法。 就情理而言,史诗本应是一个民族历史的诗体叙述,任何一个有悠久历史的 民族,都应有歌咏自己历史的史诗。 譬如古希腊有《伊利亚特》、《奥德赛》,印度有《罗摩衍那》、《摩 诃婆罗多》等,中亚有《沙逊的大卫》、《虎皮骑士》,我国蒙古族有《江 格尔》,藏族有《格萨尔》,柯尔克孜族有《玛纳斯》等,何以汉族反倒会 没有史诗呢? 实际上,华夏民族虽然没有像古希腊那样鸿篇巨制的史诗,但五四以来, 越来越多的学者一致认为《诗经》中至少存在五大史诗。即《大雅》中的 《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这是一组传唱于周初 前后的叙事诗,它们以周民族的发展历史为中心,以几次重要迁徙和伟大战 争为主要事件,记叙了周民族的起源和早期发展创业以及灭商建周、统一天 下的历史过程。这类作品充满神话色彩,既不失平实,又兼具浪漫情调,有 独特的艺术魅力。 ◎中国的史诗为什么一直处于相对被忽略的状态? ◎ 《大雅· 生民》等篇到底能否算是汉民族的英雄史诗? ◎这里面是不是也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对于这些史诗的价值,我们又应该如何评价呢? ◎也许,认真学习过这些诗篇之后,你会有自己的答案。
民族史诗
中国人却没有民族史诗,因为他们的观照方式基本 上是散文性的,从有史以来最早的时期就已形成一种以散 文形式安排的井井有条的历史实际情况,他们的宗教观点 也不适宜于艺术表现,这对史诗的发展也是一个大障碍。 但是作为这一缺陷的弥补,比较晚的一些小说和传奇故事 却很丰富,很发达,生动鲜明地描绘出各种情境,充分展 示出公众生活和私人生活,既丰富多采而又委婉细腻,特 别是在描写女子性格方面。这些本身完满自足的作品所表 现的整个艺术使我们今天读起来仍不得不惊赞。 ——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页 170。
周族史诗
《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 《皇矣》、《大明》五篇是一组周民族的史诗,记 述了从周民族的始祖后稷诞生到周王朝的创立者武 王灭商的一些传说和英雄史迹,反映了西周开国的 历史。 。 《生民》讲述后稷诞生的神奇及他对农业的贡献。
《公刘》:歌颂周远祖公刘率部落从邰迁豳之事。 《绵》:写文王祖父古公亶父率其部落从豳迁岐山的过程,这是周 部落再次创建国家。 《皇矣》:记周文王伐崇、伐密的战争事迹。 《大明》:记载的是周武王牧野伐商的战绩。
《史记·周本纪》1~2
“周”的由来
弃之后传到第四代的公刘, 可能因为农业发展上的需要,便 迁都到豳(陕西邠县)去、又过 了九代到古公亶父的时候,再迁 到岐山之下的周原,所以管周朝 叫“周” 。 周原这个地方,土地非常肥 沃,适于农居,所以古公亶父就 在这里建筑房屋,营建宫室,从 事农业的生产,国势逐渐地强盛。
宋·郑樵《通志序》:“风土之音曰 “风”, 朝廷之音曰 “雅”,宗庙之音曰 “颂”。”这也 是今日学界之共识。 宋·朱熹《诗集传》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 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 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近人认为:风是各国的歌谣,雅是周王畿的歌 曲,颂是庙堂祭祀的乐歌,是《诗经》的三种体制 分类;赋是敷陈其事,比是指物譬喻,兴是借物起 兴,是《诗经》的三种表现内容的表现方法。后指 以《诗经》为代表的文学创作的精神和原则。
●《大雅·生民》赏析
(一)原文与翻译
(二)层次结构
(三)文本赏析 (四)艺术特色
生民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 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菑无害。以赫厥灵。上帝 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 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 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 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 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穈维芑。恒之秬秠,是获是亩。恒之 穈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 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载 谋载惟。取萧祭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 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时。后稷 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甲骨文的“周”字,乃象田中有种 植之形,周人善于农艺,因之农业最盛, 所以把种田的人,称为“周人”。
经典篇目讲解
《大雅· 生民》
●史诗的认定
●《生民》赏析
●艺术特色 ●思考练习
●
关于史诗的认定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首先提出“史诗”概 念,并将文学作品分为史诗、抒情诗和戏剧。 史诗是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 诗。史诗以叙述历史或当代人物事件为内容,有完 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木 兰诗》、《孔雀东南飞》,西洋荷马的《伊利亚 特》、《奥德赛》等,均属此类体裁。 黑格尔《美学》:“中国人却没有民族史诗。” 五四以来,许多中国学者认为《诗经》中有史 诗,至少有五篇,即《大雅》中的《生民》《公刘》 《绵》《皇矣》《大明》。
(二)
诞弥厥月, 先生如达。 不坼不副, 无菑无害。 以赫厥灵。 上帝不宁, 不康禋祀, 居然生子。 怀孕足月期限满, 头胎生子真顺当。 胞衣没破也没裂, 无灾无难身健康, 显出灵异和吉祥。 上帝原来心不定, 难道不满我禋祀, 结果居然生儿郎。
诞寘之隘巷, 把他丢在小巷里, 牛羊腓字之。 牛羊爱护喂养他。 诞寘之平林, 把他丢在树林中, 会伐平林。 樵夫砍柴救了他。 诞寘之寒冰, 把他丢到寒冰上, 鸟覆翼之。 大鸟展翅温暖他。 鸟乃去矣, 后来大鸟飞走了, 后稷呱矣。 后稷啼哭声哇哇。 实覃实訏, 哭声不止嗓门大, 厥声载路。 声音满路好响亮。
(一)
厥初生民, 周族祖先谁所生? 时维姜嫄。 姜嫄娘娘有声望。 生民如何? 如何生下周族人? 克禋克祀, 祈祷神灵祭上苍, 以弗无子。 乞求生子后嗣昌。 履帝武敏歆, 踩了上帝拇趾印, 攸介攸止, 姜嫄自己来独居, 载震载夙。 十月怀胎行端庄。 载生载育, 一朝生子勤扶养, 时维后稷。 就是后稷周先王。
(三)
(四)
诞实匍匐, 克岐克嶷。 以就口食。 艺之荏菽, 荏菽旆旆。 禾役穟穟, 麻麦幪幪, 瓜瓞唪唪。 后稷从小刚会爬, 能站能立很乖巧, 能够觅食吃得饱。 稍长就会种大豆, 大豆一片长得好。 种出谷子穗垂垂, 麻麦茂密无杂草, 瓜儿累累真不少。
(2) 指“风”、“小雅”、“大雅”、“颂” 的首篇。
《史记·孔子世家》:“《关雎》之乱以为‘风’始, 《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 《清庙》为‘颂’始。”
(3) 指“大雅”的《大明》,“小雅”的《四 牡》、《南有嘉鱼》、《鸿雁》。
《〈诗〉大序》:“是谓四始。” 孔颖达疏:“《诗纬泛 历枢》云:‘《大明》在亥,水始也;《四牡》在寅,木始 也;《嘉鱼》在巳,火始也;《鸿雁》在申,金始 也。’……《纬》文因金、木、水、火、有四始之义,以 《诗》文托之。”
“四始”与“六义”
关于《诗经》的编排分类,前人有“四始”与 “六义”(“六诗”)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