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生物 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体验生物进化过程,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生物多样性及其成因的资料。

教学过程续上表课堂作业1.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正确理解是()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②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③变异是不定向的④变异是定向的⑤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②④⑤B.②③⑤ C.①②④D.①③⑤2.鹰和高山松鸡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进行()A.能量交流 B.相互竞争 C.相同进化 D.相互选择3.下列表示进化关系的各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厌氧→需氧 B.无性生殖→有性生殖C.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D.细胞外消化→细胞内消化4.四个生物群落分别包含若干种群,右图中给出了这些种群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哪个群落不易受到影响()A.群落甲 B.群落乙 C.群落丙D.群落丁5.在一个海岛上,一种海龟中有的脚趾是连趾(ww),有的脚趾是分趾(WW.Ww),连生的脚趾便于划水,游泳能力强,分趾则游泳能力较弱。

若开始时,连趾和分趾的基因频率各为0.5,当海龟数量增加到岛上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容易从海水中得到食物,分趾的海龟则不易获得食物而饿死,若干万年后,基因频率变化成W为0.2,w为0.8。

请问:(1)该种群中所有海龟所含的基因称为该种群的。

基因频率变化后,从理论上计算,海龟种群中连趾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

(2)导致海龟种群的基因频率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龟种群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产生了新的物种___________。

新人教版学高中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必修生物

新人教版学高中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必修生物

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理解物种的概念。

(重点)2.分析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重、难点)3.说出生物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1.通过分析和讨论,解释物种的概念。

2.结合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的形成过程,构建模型,说明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3.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分析,简述生物的共同进化。

一、隔离与物种的形成1.隔离与物种(1)物种概念错误!(2)隔离1概念: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2常见类型:项目类型发生范围结果生殖隔离不同物种间a.不能相互交配B.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地理隔离同种生物使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1)新物种的形成过程地理隔离错误!↓自然选择错误!↓生殖隔离:基因库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从而形成不同物种(2)结论: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

二、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共同进化(1)概念(2)实例错误!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生物多样性的含义(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3.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1)观点1:大量的基因突变是中性的,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

(2)观点2:物种形成并不都是渐变的过程,而是种群长期稳定与迅速形成新种交替出现的过程。

(3)影响广泛的观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2.存在生殖隔离的两种群,不一定存在地理隔离。

()3.不同的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4.中性突变理论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

()提示:1.×基因频率改变只能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但不一定突破物种的界限,即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2.√3.×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仅包括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还包括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4.√隔离与物种的形成1.新物种的产生一定经过地理隔离才产生生殖隔离吗?提示:不一定。

高中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5新人教版

高中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5新人教版

教学过程设计体的变化,只能以种群为单位。

因此,要从研究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入手(引出基因库的概念)。

[过渡]某种昆虫的翅色是灰色(基因型为aa),偶然出现一绿色的变异个体(基因型为Aa),如果绿色翅与灰色翅比较,更适应环境。

按照达尔文“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观点,这一有利变异的个体能永远生存下去吗?该个体中的有利基因A,怎样才能世代传衍下去?即使Aa的个体能够繁殖,后代都是绿色个体吗?通过该问题的探讨,可以使学生发现,某个体的有利变异的基因只有在群体中,通过有性生殖才能世代延续,另外有利变异个体(Aa)的有性生殖的后代,还会出现aa的个体。

因此,研究生物的进化,仅仅研究个体的表现型是否与环境相适应是不够的,还需要研究群体的基因组成变化,这个群体就是种群(提出种群的概念)。

[计算基因频率的方法]例题讲解:课本115页例题。

总结基因频率计算公式:某种基因的频率=该种群中此基因的数量/该种群中该基因数和其等们基因数的总和X 100%[练习]基因频率的计算两位学生上黑板演算[教师点评]1个体数与基因总数的关系2 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之种等于1[思考与讨论]教师可以引出:一个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在子代又会怎样呢?关于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可以采用教材中所设计的顺序和方式进行,也可以先依据孟德尔遗传定律,从亲代的基因型频率,计算子代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继续计算子二代、子三代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

如果采用后一种方式,在计算后,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中概括出:依据孟德尔遗传法则,一个种群的等位基因频率,在上下代是稳定不变的,也就是说种群是稳定不变的。

这种现象在自然界的种群中会发生吗?由此引发学生讨论。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思考与与讨论]教师和学生共同得出,自然界中种群的基因频率要稳定不变(不进化),必须满足以下几点:①该种群非常大;②所有的雌雄个体都能自由交配;③没有迁入和迁出;④自然选择对不同表现型的个体没有作用;⑤这对基因不发生突变,并且携带这对基因的染色体不发生变异。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7 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7 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7 新人教版必修2一、教学目标1. 知识方面⑴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

⑵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⑶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⑴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

3. 能力方面⑴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⑵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种群、物种、基因频率、隔离等概念。

(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1)基因频率的概念。

(2)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讲授法、直观法四、教学课时4课时五、教学过程高茎、矮茎二倍体×四倍体三倍体六倍体典型例题:例1、真核生物的出现在生物进化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 )①结构和功能更加完善②出现有丝分裂,为有性生殖的产生奠定基础③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推动了生物进化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解析:真核生物在生物进化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与原核细胞相比,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复杂得多;一是真核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殖,这是减数分裂(特殊有丝分裂)的进化出现前提,即为有性生殖奠定了基础。

通过有性生殖出现了基因重组,推动了生物进化。

答案:D目标检测●基础题1、狼和鹿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奔跑的速度都比原来快了,这是因为二者()A.能量交流 B. 相互竞争 C. 趋同进化 D. 相互选择2.生态圈包括( )A、对流层、水圈、土壤圈B、平流层、水圈上层、土壤圈C、平流层、水圈、土壤圈D、对流层、水圈下层、土壤圈3.生物圈稳态是由于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动自动调节能力,其自动调节能力的基础是( ) A、生物之间的食物链 B、生物的多样性C、生物之间的食物网D、生物的适应性4、蒲公英的种子像“小伞”;窃衣的种子、果实上有刺;飞猴有“翅膀”,这些说明了()A遗传和变异 B地理隔离 C生存斗争 D生物的适应性5、地球上出现需氧型生物,自养型生物,真核生物的先后顺序依次为( )A生物,自养型生物,真核生物BCD6、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其他若干物种的进化B、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D、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7、有性生殖的出现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原因是有性生殖()A、能产生大量后代B、产生的后代成活率较高C、能出现更多的突变类型 C、使基因重组产生更多变异类型8.在下列四种措施中能提高区域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是( )B、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本章小结〗第七章 进化论拉马克 : 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达尔文 :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自然选择学说)基本单位:种群实质:基因频率的改变原材料:突变与重组 现代进化理论 形成物种 决定方向:自然选择必要条件:隔离生物多样性:基因、物种、生态系统协同论(残酷竞争VS 协同进化) 中性学说(偶然VS 必然) 补充 间断平衡(渐进VS 突进) 灾变论(渐灭VS 突灭) 一、生物进化研究生物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如①生物界的产生与发展:生命、物种、人类起源 ②进化机制与理论:遗传、变异、方向、速率 ③进化与环境的关系④进化论的历史:流派与论点二、现代进化理论的由来1.神创论 + 物种不变论(上帝造物说)2. 法国 拉马克 1809年《动物哲学》 ①生物由古老生物进化而来的 ②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③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

高中生物《7.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1)

高中生物《7.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 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

2.运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

3.说明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原因。

4.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5.了解隔离的概念和类型,以及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教学重点1.基因频率的概念。

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3.隔离的概念和类型,以及物种形成的方式。

教学难点1.基因频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3.隔离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用具1.非洲野牛迁徒生活的录像片断。

2.英国曼彻斯特地区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浅色型和黑色型桦尺蠖数量变化的CAI课件。

3.加拉帕克斯岛地雀演化的CAI课件。

教学方法教师讲述,学生归纳,探究相结合。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我们已经知道地球上现存的有记载的生物种类大约200多万种,还有许许多多种生物没有被我们发现,没有发现的生物数目可能要比已经发现的多10倍,更何况已经绝灭的生物比现存的还要多得多。

据估计,曾在地球上生活过的生物种数可能多达5亿~10亿。

这么多的生物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一批又一批地“踏上”地球,又“远离”地球走向灭亡,进行着自然界的“新陈代谢”,这就是生物的进化。

(板书)设问:生物为什么会进化?生物进化的实质是什么?生物进化有什么规律?讲述: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关于生物进化过程的研究,虽然仍以达尔文进化理论为框架,但达尔文原来的思想却被大大改进和扩展了。

关于自然选择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了以种群为基本单位。

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现代进化理论。

(板书)设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哪几方面?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提问:为什么说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呢?种群的定义是什么?讲述:请通过实例分析归纳出种群的概念。

人教版必修2生物:7.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教案设计(1)

人教版必修2生物:7.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教案设计(1)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的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一)课标要求1、概述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2、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二)课标解读1、水平要求解读“概述”属于“理解”水平,其水平要求是: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探讨”属于“经历(感受)”水平,其水平要求是: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

2、具体目标解读(1)知识通过三个实例(兰花与蛾、猎豹追捕斑马、大气环境与生物类型),促使学生理解共同进化的概念;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通过相关证据(主要是化石)来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促使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是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而形成的。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使学生认识到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同样生物也在进化,生物进化论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3)能力本节课可通过教师提出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和交流,加强学生间互动,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详见教学过程的实施)二、教材分析(一)在全部模块中的地位“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人教版)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第三小节。

本小节包括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三部分内容。

生物进化论不仅是生物学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基础理论,也是对人们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有着重要影响的理论。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树立生物进化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加深科学本质的理解和感悟。

(二)教学内容的分析共同进化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不同物种间的共同进化,二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共同演变。

关于物种间的共同进化,教材通过两个来说明,并且指出捕食者的存在促进被捕食者种群的发展,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具有重要意义,也较好地体现了学习生物学的价值。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七章第2節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第一課時)課前預習學案一、預習目標:預習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掌握進化的基本單位、原材料的來源、方向的決定、實質;種群、基因庫、基因頻率、物種的概念;物種形成的原因生物進化歷程。

二、預習內容:一、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與生物進化(一)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1、種群:生活在一定區域的的個體。

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單位2、基因庫:一個種群中全部個體所含有的。

基因頻率:在一個種群基因庫中,占全部等位元基因數的比率(二)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1、回憶變異類型________變異突變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所有的變異都能導致基因頻率的變化嗎?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突變和基因重組對於種群遺傳組成的改變一樣嗎?為什麼?因為只有________才能出現新基因,才能豐富基因庫,改變基因頻率。

________可以增加基因型的種類。

4、在自然情況下,突變的頻率很低,且多數有害,對生物進化有重要意義嗎?例如:每個果蠅約有104對基因,假定每個基因的突變率都是10-5。

若有一個中等數量的果蠅種群(約有108個個體),請同學們計算出每一代出現的基因突變數是多少?基因突變數是_______這說明種群中每代產生的基因突變的數量是很大的,並通過繁殖得到積累,成為基因頻率改變的基礎。

而且突變的有利或有害並不是絕對的,它取決於生物的____ ____。

5、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的變異有方向嗎?由於突變和基因重組都是________、________,因此它們只是提供了________ ,不能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三)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1、不定向,不定向;2、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3、生物進化的實質: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變化的過程。

二.隔離與物種的形成1、物種的概念:能在自然條件下相互交配並且產生可育後代的一群生物。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1课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1课时)

【学习目标】1、能说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3、理解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概念等相关内容;【学习重点】对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概念的理解;【自主学习】一、阅读教材P114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的相关内容,结合必修一生命的层次的相关内容理解: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的个体。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2、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

3、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4、种群中某基因型频率=该基因型个体数/该种群的个体数×100%二、阅读教材P116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内容:1、基因突变产生新的________________,这就可能使种群的__________发生变化。

2、达尔文曾经明确指出,可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____。

现代遗传学研究表明,可以传变异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其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统称为突变。

3、基因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通过_____________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_______________,从而使种群出现大量的可遗传变异。

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_________的、________的,因此它们只是提供了生物进化的,(能否)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三、阅读教材P118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内容: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

由此说明是决定生物进化方向。

【合作探究】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有三种:方法一:通过基因频率的概念计算:种群中某基因频率=种群中该基因总数/种群中该对等位基因总数×100%结合教材P115基因频率计算的例子,完成下面练习题1 :练习1: 已知人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一、教学目标1. 知识方面⑴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

⑵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⑶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⑴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

3. 能力方面⑴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⑵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种群、物种、基因频率、隔离等概念。

(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1)基因频率的概念。

(2)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讲授法、直观法四、教学课时4课时五、教学过程高茎×高茎高茎、矮茎二倍体×四倍体三倍体六倍体例1、真核生物的出现在生物进化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 )①结构和功能更加完善②出现有丝分裂,为有性生殖的产生奠定基础③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推动了生物进化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解析:真核生物在生物进化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与原核细胞相比,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复杂得多;一是真核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殖,这是减数分裂(特殊有丝分裂)的进化出现前提,即为有性生殖奠定了基础。

通过有性生殖出现了基因重组,推动了生物进化。

答案:D目标检测●基础题1、狼和鹿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奔跑的速度都比原来快了,这是因为二者()A.能量交流 B. 相互竞争 C. 趋同进化 D. 相互选择2.生态圈包括( )A、对流层、水圈、土壤圈B、平流层、水圈上层、土壤圈C、平流层、水圈、土壤圈D、对流层、水圈下层、土壤圈3.生物圈稳态是由于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动自动调节能力,其自动调节能力的基础是( )A、生物之间的食物链B、生物的多样性C、生物之间的食物网D、生物的适应性4、蒲公英的种子像“小伞”;窃衣的种子、果实上有刺;飞猴有“翅膀”,这些说明了()A遗传和变异 B地理隔离 C生存斗争 D生物的适应性5、地球上出现需氧型生物,自养型生物,真核生物的先后顺序依次为( )A型生物,自养型生物,真核生物BCD6、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其他若干物种的进化B、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D、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7、有性生殖的出现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原因是有性生殖()A、能产生大量后代B、产生的后代成活率较高C、能出现更多的突变类型 C、使基因重组产生更多变异类型8.在下列四种措施中能提高区域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是( )A、减少该生态系统内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C、使该生态系统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D、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9. 下图可用达尔文的什么理论来解释()A. 过度繁殖B. 生存斗争C. 遗传变异D. 适者生存10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可以定向积累微小有利变异的是()A. 定向的变异和自然选择B. 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本章小结〗第七章进化论拉马克: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达尔文: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自然选择学说)基本单位:种群实质:基因频率的改变原材料:突变与重组现代进化理论形成物种决定方向:自然选择必要条件:隔离生物多样性:基因、物种、生态系统协同论(残酷竞争VS 协同进化) 中性学说(偶然VS 必然) 补充 间断平衡(渐进VS 突进) 灾变论(渐灭VS 突灭)一、生物进化研究生物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如①生物界的产生与发展:生命、物种、人类起源②进化机制与理论:遗传、变异、方向、速率③进化与环境的关系④进化论的历史:流派与论点 二、现代进化理论的由来1.神创论 + 物种不变论(上帝造物说)2. 法国 拉马克 1809年《动物哲学》 ①生物由古老生物进化而来的 ②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③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

3.英国 达尔文 1859年《物种起源》自然选择学说 过度繁殖与群体的恒定性 + 有限的生活条件 生存斗争 + 遗传和变异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 4.现代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内容三、现代进化理论的内容突变 等位基因 有性生殖 基因重组不定向变异 选择 微小有利变异 多次选择、遗传积累 显著有利变异 基因频率的改变 新物种 定向进化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

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4.物种:能在自然条件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种群 小种群(产生许多变异) 新物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地理 隔离 自然 选择 生殖 隔离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自然选择学说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生存斗争);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遗传变异); 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颈短的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适者生存)。

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 理论核心:达尔文的2、 基本观点:3、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 自然选择〖难点突破〗概念: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频率。

引起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主要有三个:选择、遗传漂变和迁移。

获得:通过 的方法。

计算:(1) 基因频率=某种基因的数目/该基因的等位基因的总数基因型频率=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总个体数(2) 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例如,从某种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 、Aa 、aa 的个体分别为30、60和10。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 的改变 和 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使种群基因频率 向 决定生物进化的 导致物种形成。

①通过基因型计算: P(A)=(2×AA+Aa)/2Nq(a)=(2×aa+Aa)/2N = 1—P(A)A基因频率=(2× + )÷2× = %, a基因频率= =②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等于它的纯合子频率与1/2杂合子频率之和。

P(A)= AA%+1/2 Aa% q(a)= aa%+1/2Aa% = 1—P(A)AA基因型频率为30/100=0.3,Aa基因型频率为60/100=0.6;aa基因型频率为10/100=0.1;则A基因频率= =(3)基因型AA频率= P2(A) 基因型aa频率= q2(a)基因型Aa频率= 2× P (A)×q(a) = 1—P2(A) —q2(a)(4)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种群中基因型频率之和等于1。

4、关于杀虫剂与抗药性:开始使用杀虫剂时,对某种害虫效果显著,但随着杀虫剂的继续使用,该种害虫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

实验中证明,害虫种群中原来就存在具有抗药性的个体,分析: (1)害虫种群中个体的抗药性的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的。

(2)杀虫剂的使用对害虫起了作用,而这种作用是的。

(3)害虫抗药性的增强说明了害虫种群中的发生了变化,这是通过害虫与杀虫剂之间的来实现的。

高考例题1、(04.江苏)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病,隐性纯合子(aa)的患者不到成年就会死亡,可见这种突变基因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容易被淘汰。

但是在非洲流行恶性疟疾(一种死亡率很高的疾病)的地区,带有这一突变基因的人(Aa)很多,频率也很稳定。

对此现象合理解释是A.杂合子不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易感染疟疾B.杂合子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不易感染疟疾C.杂合子不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也不易感染疟疾D.杂合子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也易感染疟疾2、(04. 江苏多选)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下列叙述正确的有A.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C.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 D.种群通过地理隔离可能达到生殖隔离3、(03.广东)一般地说,干旱条件下育成的作物品种,适于在干旱地区种植;潮湿条件下育成的作物品种,适于在潮湿地区种植。

在这里,干旱和潮湿条件所起的作用是A.诱发基因突变B.引起染色体变异 C.选择基因型D.导致基因重组4、(03.广东多选)下列说法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A.生存斗争仅指种内斗争 B.不遗传的变异在进化上是有意义的C.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5、(02.广东)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未能解释的是A. 生物进化的原因B. 现存生物适应性的原因C. 生物多样性的原因D. 生物不定向变异的原因6、(01.广东多选)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解释病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原因是A.使用抗菌素的剂量不断加大,病菌向抗药能力增强方向变异B.抗菌素对病菌进行人工选择,生存下来的病菌都是抗药能力强的C.抗菌素对病菌进行自然选择,生存下来的病菌都是抗药能力强的D.病菌中原来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在使用抗菌素的过程中淘汰了抗药性弱的个体7、(00.广东)对生物进化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自然选择8、(99.广东)自然选择是指A. 生物繁殖能力超越生存环境的承受力B. 生物的过度繁殖引起生存斗争C. 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D. 遗传使微小有利变异得到积累和加强9、(02.上海)42、(3)假设某地区人群中每10000人当中有一个白化病患者,若一女性患者与该地一个表现正常的男子结婚,则他们生育一患白化病男孩的概率是。

解:每10000人当中有一个白化病患者:aa基因型频率为→ a基因频率为→ A基因频率为→Aa基因型频率为aa XX(白化病女性)× AaXY(表现正常的男子)↓aaXY概率= aX × a× Y =答案1、A2、ABD3、C4、CD5、D6、CD7、D8、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