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物质的性质
1.4 物质性质的探究 -秋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习题课件(共21张PPT)

解__释_与_结__论______________。
实验与事实
4.科学探究的步骤:观察进行与实问验题→假设与预测→实验与事实 → 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其中
7
基础训练
知识点一 物理性质
5.(湖南常德中考)下列属于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
A
A.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锈
0
15.①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 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②酒精具有可燃性;③常用作酒精灯 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④当点燃酒精灯时,酒 精在灯芯上汽化;⑤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①化碳。
根④据以上叙述,可②归纳出:酒精的物理⑤性质是______③;发生的 物理变化是______;化学性质是______;发生的化学变化 是______;其用途是______。(填序号)
C.氮气:“我在常温下是气体。”
D.铁:“我会生锈。”
B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
A.用水制冰 B.用氧气供给呼吸
C.用石墨生产铅笔芯 D.用木材制桌椅
1
优秀p p t 公开课p p t 免费课件下载免费课件1 .4 物 质性 质的探究 -202 0年秋科粤版九年级上 册化 学 习题课件( 共2 1 张PPT)
优秀p p t 公开课p p t 免费课件下载免费课件1 .4 物 质性 质的探究 -202 0年秋科粤版九年级上 册化 学 习题课件( 共2 1 张PPT)
2
优秀p p t 公开课p p t 免费课件下载免费课件1 .4 物 质性 质的探究 -202 0年秋科粤版九年级上 册化 学 习题课件( 共2 1 张PPT)
第一章 大家都来学化学
1.4物质性质的探究

5.反思与评价
氧化铜 + 稀硫酸 硫酸铜+水
CuO + H2SO4
CuSO4 +H2O
现象:黑色粉末消失, 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结论:黑色固体为氧化铜。
6.表达与交流
铜 + 氧气 Cu + O2
加热 加热
氧化铜 CuO
归纳与总结
区别:
物质的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特征), 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正在进行)。
联系: 物质的性质
(能、会、易、可)
决定 反映
物质的变化
二、科学探究的步骤
探究活动:金属铜化学性质的探究
1.观察与问题
将一块铜片放在酒 精灯火焰上加热片 刻,铜片颜色有什 么变化?
2.假设与预测
假设1:黑色物质为烟灰 a.若是烟灰,很容易擦去; b.铜片不与火焰接触,不变黑。 假设2:铜片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 反应。 铜片放在没有氧气条件下加热, 不变黑。
1.4 物质性质的探究
一、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通过直接观察或物理方法测定)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 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2.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通过化学实验观察和确定) 如:物质的可燃性、易生锈、腐蚀性、氧化性、 3.判断依据: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还原性、稳定性、毒性、酸性、碱性等。
变化和性质的区别:
区别: 物质的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特征), 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正在进行)。 如: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 镁带可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性质。
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能、会、易、可”等字, 如酒精燃烧,酒精能燃烧。 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
物质性质的探究(第2课时)(教案)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1.4物质性质的探究(2)教学设计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实验与事实”一环节中包含了制定和实施实验计划、收集证据等步骤。
实践活动目的:观察蜡烛的燃烧现象点燃一支蜡烛,观察蜡烛的燃烧现象。
完成以下问题。
1.蜡烛的火焰可分几层?2.细玻璃管导出的气体可燃性气体是什么?3.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物理变化,那些化学变化?4.蜡烛熄灭时,发生了哪些物理变化,那些化学变化?5.蜡烛燃烧时,能观察到哪些现象?6.哪些现象表明蜡烛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进行实践活动,思考问题。
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巩固所学内容当堂练习1.下列物质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B.铜片在空气中受热变黑C.劈柴D.向清水中撒食盐2.下列各项叙述中,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铜具有良好的导电能力B.铁的熔点是1535℃C.氧气不易溶于水D.在加热的条件下,铜能与氧气反应3..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为()A.观察与问题→假设与预测→设计与实施实验方案→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B.观察与问题→假设与预测→实验与事实→得出结论→反思与交流C.观察与问题→假设与预测→实验与事实→结论与反思→表达与交流D.观察与问题→假设与预测→实验与事实→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巩固、深化拓展提高观察蜡烛的燃烧现象,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蜡烛的火焰可分几层?2.蜡烛燃烧和熄灭时,发生了哪些物理变化,那些化学变化?巩固、提高作业课堂小结1.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观察与问题→假设与预测→实验与事实→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2.金属铜的化学性质:铜+氧气氧化铜3.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加热。
九年级化学上册 1.4物质性质的探究知识梳理与疑难解析 粤教版

1.4 物质性质的探究知识梳理1.物质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举出你所知道的一些物质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不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举出你所知道的一些物质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理性质可以用直接观察或者用物理方法去测定。
以金属铜为例,可以用直接观察方法得到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用物理方法来测定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性质要通过化学实验的方法去观察和确定。
3.区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探究的步骤:5.写出下列常用化学实验仪器的名称:图1-106.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1)量筒的使用:量筒用来量取液体___________。
读数时要先将量筒___________,并使视线与___________保持水平。
(2)胶头滴管的使用:胶头滴管取液后应使滴管___________,不要平放或倒置,滴液时,把它___________在容器上方,不要接触容器内壁。
(3)物质的加热——酒精灯的使用①能在火焰上直接加热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须要垫上石棉网间接加热的仪器有___________等。
②使用酒精灯使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___________,也不能少于___________。
1.4物质性质的探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

《物质性质的探究》教学设计一、三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物质的基本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等物理性质。
了解物质变化的分类,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物质性质的变化。
2. 过程与方法:学会使用观察、实验、比较等方法探究物质性质。
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发展分析、归纳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强化学生科学探究中的责任心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物质性质的分类及特征。
通过实验观察和描述物质性质的变化。
难点: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理解物质性质变化的原因和本质。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但对化学这一新学科的认知尚浅。
他们对实验充满好奇,但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实验,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物质性质变化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实验器材:试管、烧杯、酒精灯、镊子、药匙、各种化学物质(如水、氢氧化钠、硫酸铜等)。
实验材料:实验记录本、笔、实验安全须知。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实验步骤和物质性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
五、新课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物质变化现象,如铁生锈、食物腐烂等,引发学生对物质性质变化的兴趣,并提出问题:“这些现象背后发生了什么变化?物质性质又是如何改变的?”从而导入新课。
六、新课讲授1.物质的基本性质:物质的基本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等,这些性质是物质固有的特征,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描述。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物质的颜色来区分不同的物质,如红色和蓝色的墨水;通过观察物质的状态,如固态、液态和气态,来判断物质的性质,如冰和水;通过闻取物质的气味,如香水和醋,来辨别物质的气味。
这些基本性质为我们理解和识别物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物质变化的分类:物质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形态、位置、状态等方面的变化,如冰融化成水、水蒸发等。
1.4 物质性质的探究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24)上册

1.4 物质性质的探究
归纳总结 科学探究时要按科学探究的环节进行,但这几个环节不 是一成不变的,可根据实际的研究内容确定具体步骤。
1.4 物质性质的探究
对点典例剖析 典例4 小明在厨房中发现一种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
白糖,就“可能是白糖”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形成结论
对点典例剖析 【拓展与迁移】如果用真空泵抽去装有铜片的试管内的 空气,然后加热,铜片 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 变黑。
1.4 物质性质的探究
[解题思路]
1.4 物质性质的探究
[答案] 【形成假设】氧化铜 【设计并实施实验】不成立 蓝 成立 【拓展与迁移】不会
1.4 物质性质的探究
1.4 物质性质的探究
对点典例剖析 典例5 课外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人体吸入 的空气和呼出气体有什么不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1.4 物质性质的探究
A. 该实验是为了探究两种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同 B. 实验所用木条的粗细、长短应该相同 C. 实验中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呼出气体中的木条很 快熄灭 D. 该实验的结论是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更少
溶解性、导电性、导热 还原性、腐蚀性等
性和延展性等
1.4 物质性质的探究
判断依据 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根本区别)
续表
1.4 物质性质的探究
对点典例剖析 典例1 下列物质性质的表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A.氮气无色无味 B.碳酸易分解 C. 铜呈紫红色 D. 蔗糖易溶于水
1.4 物质性质的探究
[解题思路]
[答案] B
1.4 物质性质的探究
2.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化学所有章节知识点总结

化学所有章节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1.1 化学的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1.2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大类。
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
1.3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类。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本身所具有的性质,如密度、颜色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氧化等。
1.4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情况下所发生的变化,如冰的融化、水的汽化等;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变化,如铁的生锈、木头的燃烧等。
1.5 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和设备包括试管、锥形瓶、烧杯、天平、磁力搅拌器等。
第二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2.1 原子的发现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
原子的发现是由多位科学家共同完成的,如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模型等。
2.2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在核外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电子绕着核运动。
2.3 元素的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将元素排列起来的一张表格。
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原子序数的大小将元素排列在周期表的横行中,使得具有相似性质的元素排在同一列。
2.4 元素的分类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可以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类,金属元素主要位于周期表的左侧和下侧,非金属元素则主要位于周期表的右上侧。
第三章:化学键和离子3.1 化学键的类型化学键是由原子之间的作用力所形成的一种结合力,主要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三种类型。
3.2 离子与离子键离子是具有正负电荷的粒子,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电静力所形成的一种化学结合力。
3.3 共价键和分子共价键是由原子之间共享电子所形成的一种化学键,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通过共价键相互结合而成的。
1.4物质性质的探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上册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粤版(2012)上册九年级化学科的“1.4物质性质的探究”。以下是本节课需要梳理的知识点:
1.物质性质的定义: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特性,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4物质性质的探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上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粤版(2012)上册九年级化学科的“1.4物质性质的探究”。课程内容包括物质性质的定义、分类及其探究方法。具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物质性质的定义: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特性,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D.密度
2.下列哪种方法可以探究物质的性质?()
A.观察
B.实验
C.分析
D.以上都对
(2)填空题:
1.物质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特性,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2.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时,需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简答题:
1.请简述金属腐蚀的原因及其防止方法。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实验安全、仪器使用、实验步骤等。
-实例分析:金属的腐蚀、酸碱反应、气体的溶解度等。
-物质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化学肥料、生活用品、环境保护等。
2.当堂检测
为了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以下当堂检测:
(1)选择题:
1.下列哪种物质属于化学性质?()
A.颜色
B.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设计
授课时间:
课时 1 课型新课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物理变化、什么是化学变化,并学会应用它们的本质
区别去判断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变化逐步推导出性质,利用讲练结合,让学生对物质的性质
得以巩固,并导出变化、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使学生初步形成变化体现性质、性质反映变化、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
性质这一逻辑关系。
教学重点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区分与判断。
教学难点
应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鉴别不同物质。
教学流程图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播放视频:神十升
空瞬间。
提出偏二甲肼是神十的燃料,为什么偏二甲肼能做燃料?
回答的非常好,偏二甲肼能燃烧是它的一种特性,我回答:因为偏
二甲肼能燃
烧,具有可燃
性。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引出新
课。
们把它叫做偏二甲肼的性质。
我们今天就是要来学习一下什么是物质的性质。
出示幻灯片:
考虑这五种变化属于什么变化?[板书]1.4物质的变化
你能试着从这五个变化中找出相应物质具有的性质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有些性质可以归纳为简洁的几个字,酒精能挥发是挥发性、糖易溶于水、是溶解性、纸可以燃烧是可燃性。
大家看屏幕,你能不能通过前面的变化判断后面的性质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吗?
如:纸燃烧是化学变化它体现出来的可燃性是化学性质。
学生:
1.物理变化
2.物理变化
3.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
5.化学变化
1.酒精能挥发
2.糖易溶于水
3.纸可以燃烧
4.食物可以消
化成水和二氧
化碳
5.粮食能酿成
酒
通过已学的变化引出物质
的性质。
而酒精挥发性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所以是物理性质。
所以变化和性质之间的关系是变化体现性质。
【板书】
现在让我们看看物质有哪些常见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展示课件图片
给大家1分钟时间记忆一下,然后找同学提问。
变化是一个过程,而性质是物质所具有的,常用能、有、可以、是、会、易等词形容。
现在我们来练练手。
给大家两分钟时间讨论一下。
以酒精燃烧和酒精可以做燃料为例讲解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学生通过看图
说出相应化学
性质
通过讨论回答
问题
利用学生平时常见的事物
图片让学生能够直观的找
出相应性质。
及时巩固知识
及时巩固知识
【板书】
我们化学学习物
质的性质是为了
解决生活中的实
际问题。
现在来试
一试看看你们能
不能应用你刚学
的知识解决一下
问题。
展示课件
学会用所学知
识来解决常见
的鉴别问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本课题通过身边的事物揭示物质的性质,学生
自主学习讨论,教学模式很好,在学习中可以
相互讨论,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可以得到整
体的提升。
不足之处6人一组,使得实验时有
的同学只做旁观者,没有参与到课堂实验,减少了动手的机会。
所以做实验,还是要在实验室两人一组效果才好。
学生在课堂上例举出物质的变化时,可以让其他同学分析是属于什么变化,增进课堂的互动性。
化学变化是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对于其他物质,要重点讲述,不同于物理课上的“不同物体”,这是质的区别。
在讲述物质的物理性质时,学生很容易把“无色”描述成“白色”,可拿白纸与无色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