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各种物质的硬度不同。
2、了解物质一些物理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3、学会对物质分类。
二、能力目标:1、用探究的方法,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养成建立比较基准点的习惯。
2、培养乐于探索精神和敢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的精神。
三、情感目标:1、通过用物质的物理属性对物质分类,感受自然界物质的多样性,激发探究自然界奥秘的浓厚兴趣。
2、在探究过程中,通过学习交流与协作,培养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除状态、比热、密度外,物质的物理属性:硬度、透明度、导电性、导热性等。
教学难点:比较物质的硬度。
教学器材:铁钉、刚锯条、玻璃、塑料尺、粉笔、钥匙、铅笔芯、磁铁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如何区别:铜块与铝、酒精与煤油、酒精与玻璃生:根据它们的颜色、味道、状态、密度、比热容等属性。
师:了解了这些物质的物理属性对于生产、生活以及认识世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除了这些物理属性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物理属性,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来认识。
(板书)五物质的物理性质二、新课进行师:(出示)蜡烛铁钉用铁钉在蜡烛上刻画,可以看到铁钉在蜡烛上留下了刻痕。
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生:说明铁钉比较硬。
师:物质的软硬程度不同。
该特性称之为硬度。
硬度也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
老师已经为大家准备了几种材料,玻璃,刚锯条,塑料尺,粉笔,铁钉,铅笔芯,铜钥匙。
请同学们猜一猜他们的硬度谁大谁小。
将自己的猜想进行排序,并按顺序摆放在讲台上。
生:(活动)师:如何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来检验自己的猜想呢生:用铁钉分别在上述材料上用力刻画一条直线痕迹。
师:如何判断他们的硬度关系呢生:通过观察上述材料的痕迹的深浅来判断材料的硬度大小。
师:很好!能具体地解释一下吗生:硬度大的材料在硬度小的材料上刻画时会留下刻痕;但用硬度小的材料在硬度大的材料上刻画时,一般不会留下刻痕。
我们可以根据这一规律来判别硬度相近的硬度大小。
全面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物质是构成所有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其物理属性决定了其在自然界中的行为和相互作用。
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界和发展科技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物理教育中,认识物质的物理属性也是必不可少的。
全面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将会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1.教学目标在全面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中,我们的教学目标是:1)让学生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质量、重量、体积、密度、固态、液态和气态等。
2)帮助学生掌握用各种物理量度量物质的方法以及实验操作技巧。
3)让学生了解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物理变化及其原因。
4)增强学生观察、实验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2.教学内容为了满足上述教学目标,全面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物质的物理属性物质的物理属性是指一种物质所固有的、不需要改变其化学成分就能量化地测定的一系列属性。
包括质量、重量、体积、密度、色、温度、压强等。
我们要让学生理解这些属性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2)物质的状态及其性质物质存在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这些状态的性质包括分子间距、分子运动速度和分子动能等。
我们要让学生了解这些状态的共同特点和不同之处,还要帮助他们理解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变化过程。
3)物质的物理变化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存在的条件不同,如果条件发生变化,物质就会发生相应的物理变化。
比如固体加热会融化成液体,液体加热会汽化成气体,气体冷却会凝结成液体等。
我们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这些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3.教学方法在全面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中,我们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学生探究物质物理属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和物理变化,掌握实验操作技巧,培养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讲解和讨论讲解和讨论是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讲解物质的物理属性和变化规律,让学生理解概念和原理,深入分析学生提出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互动交流互动交流是促进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互动、讨与交流,达到思想碰撞、知识共享的目的,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学案例设计.doc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学案例设计【教学设想】本节课旨在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了解物质物理属性的多样性,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积极参与猜想、设计、分析、归纳,建立物理概念,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
教学时首先组织学生用铁钉在木块和蜡块上刻字体验物质的硬度的不同,紧接着通过探究活动比较不同物质的硬度,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你还能说出物质的其他物理属性吗?”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进一步引入物质的其他物理属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探究无处不在,互动处处彰显, 充分体现新课改精神。
(特别注意的是:实验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各种物质的硬度是不同的。
知道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
学会对物质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感知并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属性特征并会根据物理属性对物质进行分类。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锻炼学生对事物的分析、总结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交流与协作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使学生感受自然界物质的多样性,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物质的几种物理属性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比较物质的硬度;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各种物理属性【教学器材】水、酒精、蜡块、木块、铁钉、烧杯、铜棒、木筷、铅笔芯、塑料尺等【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法、自学讨论法[课前准备】预习本课内容和体验不同勺了在热水中的温度变化情况【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出示水和酒精)提问:如何区别这两种物质?(生)(讨论后回答)可以用鼻子闻一下;可以取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比较它们的质量;可以测出它们的沸点......(师)气味、密度、沸点等都是每种物质特有的,是物质的物理属性。
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对于认识社会进步、了解科技发展等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物质的物理属性。
二、新课活动(师)物质的物理属性除了气味、密度、沸点外还有哪些呢?现每位同学有木块、蜡块和铁钉各一个,请大家用铁钉分别用相同的力在木块上和蜡块上刻一个字,比较一下。
苏科版八下物理6.5-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下物理6.5物质的物理属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第6.5节“物质的物理属性”。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理解物质的密度、比热容、硬度和磁性等物理属性的概念。
2. 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3. 了解不同物质的比热容、硬度和磁性等物理属性的差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密度、比热容、硬度和磁性等物理属性的概念,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2. 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的物理属性差异,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质的密度、比热容、硬度和磁性等物理属性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难点:密度公式的应用,以及不同物质物理属性的差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密度计、温度计、烧杯、铁块、铜块等)。
学具:学生实验报告册、课本、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段关于密度的新闻报道,引发学生对密度的兴趣。
例如,报道关于油轮泄漏事件,油品流入江河,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油品泄漏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这与物质的密度有何关系?2. 知识讲解:(1)讲解密度的概念: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用公式表示为ρ = 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2)讲解密度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验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然后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密度。
(3)讲解比热容、硬度和磁性等物理属性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 实验与观察:(1)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2)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不同物质的密度、比热容、硬度和磁性等物理属性的差异。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密度的例题,让学生掌握密度公式的应用。
例如,一个体积为200cm³的铜块,质量为150g,求铜的密度。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密度、比热容、硬度、透明度等常见的物理属性。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属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物理属性概念及其分类2. 密度、比热容、硬度、透明度等物理属性的定义及特点3. 物理属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的物理属性概念、密度、比热容、硬度、透明度等物理属性的定义及特点。
2. 教学难点:物理属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质的物理属性。
2. 利用生活实例,使学生理解物理属性的实际意义。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不同特性。
2. 新课:介绍物质的物理属性概念,讲解密度、比热容、硬度、透明度等物理属性的定义及特点。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理属性应用实例,如为什么石头比水重、为什么夏天大地发热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讨论物理属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物质的物理属性的理解程度,以及运用物理属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实践操作等。
3. 评价标准:能准确理解物理属性的概念,掌握密度、比热容、硬度、透明度等物理属性的定义及特点;能运用物理属性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七、教学拓展1. 密度、比热容、硬度、透明度等物理属性的深入研究。
2. 其他物理属性的学习,如导电性、磁性等。
3. 物理属性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新材料研发、能源利用等。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教具(如各种物质样品、测量工具等)。
2. 网络资源,如科普文章、视频等。
3. 生活实例,如日常用品、建筑物等。
九、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物理属性的重要性。
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物质的物理属性

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物质的密度、比热容、硬度、透明度等基本物理属性的特点和测量方法。
3. 能够运用物质的物理属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1. 物质的物理属性的概念和意义。
2. 物质的密度、比热容、硬度、透明度等基本物理属性的特点和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1. 物质的物理属性的综合运用。
教学准备:1. 教案、PPT、教学设备。
2. 实验器材:密度计、温度计、硬度计等。
3. 教学素材:生活中的物质物理属性实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物质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特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物质有哪些物理属性吗?这些属性有什么意义?二、教学物质的密度(15分钟)1. 讲解密度的概念和意义。
2. 讲解密度的测量方法:密度计的使用。
3. 举例说明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物质的比热容(15分钟)1. 讲解比热容的概念和意义。
2. 讲解比热容的测量方法:温度计的使用。
3. 举例说明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物质的硬度(15分钟)1. 讲解硬度的概念和意义。
2. 讲解硬度的测量方法:硬度计的使用。
3. 举例说明硬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物质的透明度(15分钟)1. 讲解透明度的概念和意义。
2. 讲解透明度的测量方法:观察法。
3. 举例说明透明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使学生了解了物质的物理属性,能够运用这些属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六、教学物质的导电性(15分钟)1. 讲解导电性的概念和意义。
2. 讲解导电性的测量方法:电流表的使用。
3. 举例说明导电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教学物质的磁性(15分钟)1. 讲解磁性的概念和意义。
2. 讲解磁性的测量方法:磁铁的吸引和排斥。
3. 举例说明磁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6.5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各种物质的硬度不同.
2、引导学生进一步用探究的方法了解物质的一些属性,并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3、使学生学会对物质进行分类,感受自然界物质的多样性,激发探究自然界奥秘的浓厚兴趣.
4、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了解探究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环节,学习交流与协作,培养团队精神.
(Ⅳ)班级交流实验现象及结论
板书2:这些物质按硬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钢锯条、铁钉、玻璃、铜钥匙、塑料尺、铅笔芯、粉笔.
活动三:探究物质的其它物理属性
除了硬度外,物质还会有哪些其它物理属性呢?请根据课桌上提供的器材(铁钉、铅笔芯、玻璃、弹簧、磁体、带有电池和灯泡的电路、塑料尺、钢尺、烧杯加热水等),选取部分器材,进行探究,并交流探究结果.
1.学生探究活动
2.以学生为主总结得出结论
板书3: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密度、透明性、导电性、导热性、弹性、磁性等.
活动四:
我们周围的物体形形色色、各种各样,要了解它们可谓千头万序,但如果从组成物质的属性加以分类、研究就容易得多.科学家和发明家对此作过许多的尝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爱迪生的发明和改进白炽灯以及航天飞行器的“外衣”的研制是很好的例证.
2.活动:探究物质的硬度
课桌上有玻璃、钢锯条、铜钥匙、塑料尺、粉笔、铁钉、铅笔芯七种物质的实验器材,要求学生设计方案来比较这几种物质的硬度.
(Ⅰ)学生完成(1)、(2)、(3)并小组交流:
(1)提出问题:这些物体的硬度关系如何?
(2)猜想:按照你的经验,这些物质的硬度的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
(1)下面请大家欢迎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爱迪生发明白炽灯的故事.
(2)请同学们共同来探究“航天飞行器的特殊‘外衣’”的研制情况.
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物质的物理属性

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物质的物理属性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物质的质量、体积、密度等基本概念;(2)了解物质的比热容、热值等物理属性;(3)学会运用物质的物理属性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对物质物理属性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物质的质量、体积、密度等基本概念;(2)物质的比热容、热值等物理属性的理解与应用。
2. 教学难点:(1)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2)比热容、热值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物质的质量、体积、密度等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知识讲解:(1)讲解物质的质量、体积、密度等基本概念,强调它们之间的关系;(2)介绍物质的比热容、热值等物理属性,并通过实例解释其含义;(3)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物理属性差异。
3. 课堂互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讨不同物质在相同条件下的物理属性变化规律;(2)提问回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练习:1. 根据密度公式,计算一个物体的质量。
2. 某物质的比热容为4.2×10^3 J/(kg·℃),试求它在升高10℃时吸收的热量。
3. 一辆汽车的热值为2.4×10^7 J/kg,行驶100km消耗20kg汽油,计算汽车行驶100km所释放的热量。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知识,整理课堂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物质物理属性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物质物理属性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书2:这些物质按硬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钢锯条、铁钉、玻璃、铜钥匙、塑料尺、铅笔芯、粉笔.
活动三:探究物质的其它物理属性
除了硬度外,物质还会有哪些其它物理属性呢?请根据课桌上提供的器材(铁钉、铅笔芯、玻璃、弹簧、磁体、带有电池和灯泡的电路、塑料尺、钢尺、烧杯加热水等),选取部分器材,进行探究,并交流探究结果.
1.学生探究活动
2.以学生为主总结得出结论
板书3: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密度、透明性、导电性、导热性、弹性、磁性等.
活动四:
我们周围的物体形形色色、各种各样,要了解它们可谓千头万序,但如果从组成物质的属性加以分类、研究就容易得多.科学家和发明家对此作过许多的尝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爱迪生的发明和改进白炽灯以及航天飞行器的“外衣”的研制是很好的例证.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6.用笔画线将左列的物质的物理属性与右列的应用连接起来.
硬度பைடு நூலகம்簧测力计
弹性冬天穿棉衣御寒
导热性铁比海绵重
磁性用铜作导线
导电性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密度磁铁
7、用刀可以切菜,说明刀的硬度比菜要_____.在金刚石、铁块、塑料、瓷器中硬度最大的是______.
8、.南京长江二桥在世界上同类桥中排列第二名,全长21.197km,南汊主桥长2938m,主跨628m.南京长江二桥的两座索塔高达195.41m,有两个主墩,固定在水下50m左右的深层岩石中,其双壁钢围堰直径达36m,高度54-60m,是中国迄今最大的深水基础设施.此桥采用了环氧沥青混凝土进行钢桥面铺装层施工,根据对环氧沥青混凝土1200万次高温、低温、常温疲劳实验的结果,长江二桥桥面环氧沥青混凝土质量达到世界一流.试从二桥的建设的相关资料中分析出,二桥建设利用到了物质的哪些物理属性?
(3)设计实验:
(Ⅱ)班级交流实验设计方案:
以学生设计回答为主
教师点拨提示:实验中可以选取其中一个物体为基准点,然后再比较物体的硬度.
(Ⅲ)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活动.
(4)收集证据(注意不要被材料的边角划伤)
(5)交流实验结果
(6)得出结论:这几种物质按照硬度的大小顺序排列应为____________.
课 题:五、物质的物理属性
【教学目标】
1、知道各种物质的硬度不同.
2、引导学生进一步用探究的方法了解物质的一些属性,并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3、使学生学会对物质进行分类,感受自然界物质的多样性,激发探究自然界奥秘的浓厚兴趣.
4、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了解探究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环节,学习交流与协作,培养团队精神.
(1)下面请大家欢迎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爱迪生发明白炽灯的故事.
(2)请同学们共同来探究“航天飞行器的特殊‘外衣’”的研制情况.
【经典题、易错题】
1.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指的是( ).
A.瓷器的硬度大B.瓷器的密度大
C.瓷器的价格不菲 D.对瓷器家工的技术要求高
2.“百折不挠”这一成语是指物质( )
二次备课:
教后感:
板书1:硬度是描述物质软硬程度的物理量,硬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
引导学生将硬度知识联系实际.
活动二:比较物质的硬度
1.比较不同物质硬度的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让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刻画,能使被刻画物留下痕迹的硬度大.
引导学生知道:我们不可以随便在物体上刻画,在进行科学探究时,不要破坏公物或别人的财物.
2.活动:探究物质的硬度
课桌上有玻璃、钢锯条、铜钥匙、塑料尺、粉笔、铁钉、铅笔芯七种物质的实验器材,要求学生设计方案来比较这几种物质的硬度.
(Ⅰ)学生完成(1)、(2)、(3)并小组交流:
(1)提出问题:这些物体的硬度关系如何?
(2)猜想:按照你的经验,这些物质的硬度的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
A.硬度强 B.韧性好 C.密度大 D.黏滞性强
3、下列不属于物质的物理属性的是( )
A.状态B.密度C.质量D.硬度
4.橡皮、钢片、水银、玻璃、盐水这些物质中,常温下是液态的有___________;通常情况下容易导电的有___________;
5.两个外表都涂有相同颜色的涂料,形状、体积都相同,其中一块是铁块质的,一块是塑料的,你有多少种办法将他们辨别出来,说出你的方案?
教学重点:除状态、密度等外,物质的物理属性还有硬度、透明度、导电性、导热性、弹性、磁性等.
教学难点:如何设计实验比较物质的硬度.
器材:玻璃、钢锯条、铜钥匙、塑料尺、粉笔、铁钉、铅笔芯、弹簧、磁体、电池、灯泡、烧杯、热水
教学程序:
活动一:
出示石蜡,用钉子在石蜡上刻画。
不同物质的软硬程度不同即硬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