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交易费用理论看物流自营_冯冠军

合集下载

物流成本与交易费用

物流成本与交易费用

物流成本与交易费用作者:暂无来源:《中国储运》 2011年第7期文/李炜光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央视和国内多家媒体不约而同地聚焦于物流业,而它又因学界、业内人士和消费者的踊跃参与而迅速成为热点问题,遮蔽已久的物流黑幕正在一点点地被人们揭开。

我在这里仅采择几例,相信就足以令人触目惊心了:……上午10点左右,记者乘坐一辆运送建筑材料的面包车经过济南市零点立交桥,被交通局稽查人员截住了。

因为人货混装,他们需要接受3~10万元罚款,可是,司机小刘这一趟运输的货物价值才值100元,这辆面包车不过值两万元。

……路难行、车难停,是采访中所有司机面临的困境,通行证成了紧俏资源,但是没有门路也根本办不了。

货车司机告诉记者,按规定通行证每三个月换一次,但是基本上办不下来。

去年他办货运通行证托了关系,每个季度要花费1000多元。

今年的行情又涨了将近1000元,算下来一年仅通行证就要花将近一万块钱,还不包括托人情的开销。

……每一辆上路的车都知道超载超限不对,而且他们也知道上路之后面临的遭遇就是被罚款,但依然要上路,为什么还会这样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协会的副会长崔忠付解释说,目前我国物流企业的运行成本太高,特别是公路运输,油品的价格持续上涨,占到成本的40%,各种过桥过路费占到30%,如果不超载,企业基本上就没钱可赚。

问题是,你罚钱他就更超载,因为他要把罚款赚回来,于是越罚越超,越超越罚,形成恶性循环。

长春一家整车运输的企业,一年交纳罚款达到7600万,上海的一家企业则达到4800万。

很多企业,罚款已经成为其固定成本。

我国对物流运输设限围堵,而很多同样面临交通拥堵困扰的国家和地区,对货车进城采取的管理措施就大不一样。

如东京,虽然对私车控制也很严,但对物流配送的货车却大开绿灯。

不少大型商业区的规划也从建设之初就考虑了方便货物流通的因素。

货运车作为城市的公共交通,和公交车一样享受财政补贴。

所有配送车辆,特别是市民生活必需品,可以占用公交专用车道。

从交易费用理论看物流自营

从交易费用理论看物流自营

从交易费用理论看物流自营
冯冠军
【期刊名称】《商业研究》
【年(卷),期】2005(000)022
【摘要】自中国加入WTO后,企业所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工业企业如何从 "第三利润源"要利润,增强竞争力,也成为工业企业不得不重新思考,重新定位的一个问题.通过从交易费用理论入手,对物流自营、物流外包的费用高低进行比较,阐释了企业尽可能将物流外包而放弃自营的必要性.
【总页数】3页(P23-25)
【作者】冯冠军
【作者单位】烟台大学,经管学院,山东,烟台,264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53
【相关文献】
1.自营物流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策略选择分析 [J], 宋迎春;梁军
2.基于敏捷物流的制造业自营物流与外包物流发展稳定性分析 [J], 唐振龙
3.从核心能力理论看物流自营 [J], 冯冠军
4.从核心能力理论看物流自营 [J], 冯冠军
5.从社会交换理论看物流自营 [J], 冯冠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亨利·威廉姆斯在1976年提出的一种理论,它提出,交易费用决定了一定的商品的交易量,也决定了供求双方最后的交易价格。

威廉姆斯提出的交易费用理论是基于商品的贸易有一定的成本,这些成本可以是实物成本,如运输、仓储等,也可以是指非实物成本,如信息搜索成本、协商成本等。

如果交易费用较高,交易量将减少,买卖双方最终的交易价格也会受到影响。

交易费用理论强调,交易费用越高,交易量越少,而交易费用越低,交易量越大。

所以,降低交易费用是增加交易量的关键。

可以采取许多措施来降低交易费用,如减少信息搜索成本,减少交易环节,改善交易环境,缩短贸易通路等。

另外,交易费用理论还提出,交易费用还可以影响买卖双方的交易价格,即当交易费用越高时,买卖双方的交易价格也会越低。

因此,降低交易费用也可以提高交易价格,从而提高供应商和消费者的利润。

总之,交易费用理论认为,交易费用是决定商品交易量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买卖双方交易价格的因素。

如果想要增加商品的交易量,就必须降低交易费用,从而提高交易价格。

论交易费用理论在我国企业的应用

论交易费用理论在我国企业的应用

论交易费用理论在我国企业的应用内容摘要: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是现代企业理论的三大基础理论之一,为新制度经济学的进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交易费用概念的提出,不仅为理论创新提供了方向,关于企业的实践也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本文第一对在交易费用理论基础上提出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内部化理论进行了介绍,然后介绍了该理论在我国万向集团国际化经营中的运用,并对万向集团国际化经营的特点做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字:交易费用内部化国际化经营跨国并购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是以新制度经济学为基础的现代企业理论的开端,第一次全面地对企业存在的缘故、企业的边界、企业的所有权结构等问题进行了深切的探讨。

交易费用概念的提出,不仅为理论创新提供了方向,致使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内部化理论的产生,而且还为企业现实的进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21世纪的今天,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雏形活着界东方渐渐清楚的大环境下,万向集团作为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龙头企业,通过了30连年的进展,最近几年来凭借企业的产品经营由国内走向国际市场,在国际联合、海外设立营销公司等国际化经营中取得了专门大的成绩。

而其国际化经营要紧倚仗的方式——跨国并购,正是交易费用理论和内部化理论在我国企业实践中的一次成功的应用。

交易费用理论在国际化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中的应用——内部化理论自从20世纪60年代海默(Stephen Herbert Hymer)提出“垄断优势理论”以后,研究跨国公司的理论就从以成立在完全竞争假设基础上关于国际贸易进行宏观分析的理论为主,变成以成立在不完全竞争假设基础上关于对外直接投资进行微观分析的理论为主。

这其中,以垄断优势和市场不完善为理论分析的前提,用交易费用的概念来讲明跨国公司的形成及其运行,并形成内部化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理论进展的要紧方向。

内部化理论的思想渊源是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

1937年,科斯在《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企业的性质》一文,提出了企业均衡规模和市场交易内部化的思想。

基于交易费用的物流运作模式研究

基于交易费用的物流运作模式研究

基于交易费用的物流运作模式研究
孟祥茹
【期刊名称】《公路交通科技》
【年(卷),期】2005(22)7
【摘要】从交易费用理论及物流运作模式着手,探讨了市场采购、物流自营,物流外包与物流内包的适应环境及运作对象。

即:对于一般的物流活动应该从市场上进行采购,对于集成化的物流服务应该采用外部外包,当第三方物流市场走向垄断时,要积极寻求物流内包。

【总页数】4页(P159-162)
【关键词】交易费用;市场;物流自营;内部内包;外部外包
【作者】孟祥茹
【作者单位】山东交通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53
【相关文献】
1.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物流运作模式研究 [J], 王鹏;
2.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物流运作模式研究 [J], 王鹏
3.基于交易成本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评价模型探析 [J], 王慧珍
4.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物流金融运作模式研究 [J], 施云清;李洪
5.浅谈基于B2B电子商务类型的物流交易运作模式 [J], 曹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交易费用理论综述

交易费用理论综述

交易费用理论综述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综述交易费用理论,这一理论自20世纪30年代由罗纳德·科斯提出以来,已成为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交易费用理论主要探讨在经济活动中,由于市场机制和企业组织形式的不同,交易双方需要支付的额外费用,这些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寻找交易伙伴、谈判、签约、执行和监督等。

本文将回顾交易费用理论的发展历程,梳理其主要观点和研究成果,并探讨该理论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和影响。

本文还将分析交易费用理论在经济学领域的贡献,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挑战。

通过本文的综述,读者可以对交易费用理论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经济活动的本质和运行机制。

二、交易费用理论的基本概念与内涵交易费用理论,作为一种经济分析框架,由罗纳德·科斯在20世纪30年代首次提出,后经奥利弗·威廉姆森等学者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

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交易费用”,指的是在经济活动中,为了实现商品或服务的交换而必须支付的各种成本。

这些成本包括但不限于搜寻信息、议价、签订和执行合同、监督执行以及可能发生的违约赔偿等。

交易费用理论的基本内涵在于,它强调了交易费用对经济组织和市场结构的影响。

科斯认为,企业的存在是为了降低交易费用,即通过内部化市场交易来减少因为市场不确定性、机会主义和有限理性等因素造成的交易困难。

换句话说,企业是市场的替代物,其边界取决于内部组织交易的成本与外部市场交易的成本的比较。

威廉姆森进一步拓展了交易费用理论,他提出了交易的三个维度:资产专用性、交易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

这些维度共同决定了交易的性质和所需的治理结构。

资产专用性指的是资产在特定用途上的价值高于其他用途的价值,这可能导致机会主义行为和“套牢”问题;交易不确定性指的是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或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交易风险;交易频率则是指交易的重复程度,它影响着建立和维护交易关系的成本。

根据这些维度,威廉姆森区分了不同类型的交易,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结构选择。

交易费用理论(transaction-cost-theory)

交易费用理论(transaction-cost-theory)

交易费用理论(transaction cost theory)什么是交易费用理论?交易费用理论是整个现代产权理论大厦的基础。

1937年,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Ronald•Coase)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首次提出交易费用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机制,由于存在有限理性、机会主义、不确定性与小数目条件使得市场交易费用高昂,为节约交易费用,企业作为代替市场的新型交易形式应运而生。

交易费用决定了企业的存在,企业采取不同的组织方式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

他指出:市场和企业都是两种不同的组织劳动分工的方式(即两种不同的“交易”方式),企业产生的原因是企业组织劳动分工的交易费用低于市场组织劳动分工的费用。

一方面,企业作为一种交易形式,可以把若干个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和产品的所有者组成一个单位参加市场交易,从而减少了交易者的数目和交易中摩擦,因而降低了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在企业之内,市场交易被取消,伴随着市场交易的复杂结构被企业家所替代,企业家指挥生产,因此,企业替代了市场。

由此可见,无论是企业内部交易,还是市场交易,都存在着不同的交易费用;而企业替代市场,是因为通过企业交易而形成的交易费用比通过市场交易而形成的交易费用低。

所谓交易费用是指企业用于寻找交易对象、订立合同、执行交易、洽谈交易、监督交易等方面的费用与支出,主要由搜索成本、谈判成本、签约成本与监督成本构成。

企业运用收购、兼并、重组等资本运营方式,可以将市场内部化,消除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从而降低交易费用。

科斯的这一思想为产权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科斯的思想在很长时间内一直被理论界所忽视,直到60年代才引起经济学家的广泛重视。

[编辑]交易费用理论的基本假设和重要结论交易费用经济学认为:有限理性、机会主义、不确定性、小数目条件使得市场交易费用高昂,为了节省这种交易费用,代替市场的新的交易形式应运而生,这就是企业,而企业的不同组织结构也是为了交易费用节省的必然结果。

从交易费用理论的视角看企业并购

从交易费用理论的视角看企业并购

从交易费用理论的视角看企业并购
刘馨阳;黄岩
【期刊名称】《理论视野》
【年(卷),期】2011(000)003
【摘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发展壮大的途径一般有两条:一是靠企业内部资本的积累,实现渐进式的成长;二是通过企业并购,迅速扩展资本规模,实现跳跃式发展.从企业成长的角度来看,与企业内部资本积累相比较,企业并购可以给企业带来多重绩效.
【总页数】2页(P70-71)
【作者】刘馨阳;黄岩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经济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经济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经济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经济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3
【相关文献】
1.从交易费用理论看企业纵向并购
2.企业并购的第三方视角企业并购的会计视角
3.基于财务视角看企业并购行为--以中粮收购华孚为例
4.以交易费用理论看专业化与多元化道路选择
5.从财务视角看企业并购决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1-148X (2005)22-0023-03从交易费用理论看物流自营冯冠军(烟台大学经管学院,山东烟台 264005)摘要:自中国加入WTO 后,企业所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

工业企业如何从/第三利润源0要利润,增强竞争力,也成为工业企业不得不重新思考,重新定位的一个问题。

通过从交易费用理论入手,对物流自营、物流外包的费用高低进行比较,阐释了企业尽可能将物流外包而放弃自营的必要性。

关键词:交易费用;物流自营;物流外包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Logistics Operation In -house For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action Cost Theory FENG Guan -jun(School o f Economics &Management ,Yantai University ,Yantai ,Shandong 264005,China )Abstract :With China .s entry i nto the WTO,China .s enterp rises are facing increasingly severe competition Chinese enter -p r i ses need redesign how to get more profits and increase competitive ability by logistics.Wi th analysis the transaction cost theory,this paper compares the costs between logistics operation in-house and logistics outsourcing and concludes that i t i s necessary for enterprises to ou tsource logistics instead of doing it by themselves.Key words :transaction cos t;logistics operation in-house;logistics outsourcing收稿日期:2004-09-23作者简介:冯冠军(1975-),男,山东栖霞人,烟台大学讲师。

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与物流管理。

自中国加入WTO 后,随着在各行各业的逐步开放,企业所面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工业企业如何从被称为/第三利润源0的物流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也成为企业不得不重新思考,重新定位的一个问题。

在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全球范围谋求物流外包或与全球的外部企业缔结战略联盟,旨在以整个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国内、国际竞争。

然而中国企业的物流管理依然是/大而全0、/小而全0,多数企业都有自己的运输、仓储等部门或有自己专门的运输公司、仓储公司等,进行物流自营。

/大而全0、/小而全0并依靠企业自身力量参与国内、国际竞争的粗放性物流经营,不仅会拖累企业自身的核心能力,更谈不上以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在国内、国际竞争中赢得竞争优势。

本文试从交易费用理论的实质入手,阐释企业尽可能将物流外包而放弃自营的必要性。

联系,积极的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市场环境。

总之,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初期应该强化政府的作用,政府应该加快制度建设,创造有利的政策法规环境,积极为风险投资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氛围,引导扶持我国风险投资业健康、快速、持续的发展。

但在后期,政府的作用应逐步减小,私人投资者应占主导地位,政府的长期扶持和参与是不利于风险投资业发展的,因为政府的运作机制与风险投资的性质是不相适应的,这也是世界各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重要经验。

因此,当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成熟后,政府应逐步退出,而依靠健全的市场机制和法律体系等制度安排来保障风险投资业发展。

参考文献:[1] 洪银兴1高科技与风险投资机制[J]1经济与管理科学,2001,(4)1[2] 高波,唐祝益1论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化[J]1南京社会科学,1999,(9)1[3] 王颖等1风险投资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1国际金融,2001,(1)1[4] 高波,王合绪1风险投资的融资制度与融资效率分析[J]1产业经济研究,2001,(4)1[5] 刘健钧1正确认识创业资本,努力推进创业投资体制建设[J]1管理世界,1999,(4)1[6] 杜沔1政府在风险投资中的作用[J]1资本市场杂志,2001,(7)1[7] 戴志敏1世纪之交的美国风险投资业剖析[J]1世界经济,1999,(5)1[8] 刘曼红1风险投资:创新与金融[M]1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1[9] 黄宝印1风险投资)))理论、政策、实务[M ]1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1[10]龚剑玲1我国风险投资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J]1经济问题,2001,(1)1(责任编辑:席晓虹)2005P 22 总第330期商业研究COMMERCIAL RESEARC H一、交易费用理论(一)交易费用的含义交易费用理论是由Coase(1937)[1](pp1386-405)首次提出的。

在他看来,市场和企业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可相互替代的手段。

他们之间的不同表现在于:在市场上资源的配置是由非人格化的价格来调节,而在企业内相同的工作则由层级关系中的权威(行政命令)来完成,二者之间的选择依据于市场定价的成本与企业内部官僚组织成本之间的平衡关系。

也就是说,企业的边界由市场的交易成本和企业内部化的成本的均衡点决定。

资源的配置可依据交易费用在市场和层级组织中进行选择。

他认为在市场运行中广泛地存在着交易费用,交易费用至少包括两项费用:一是企业为搜集有关交易对象和市场价格的信息而付出的相应费用,称之为获取准确市场信息的费用;二是为避免冲突进行的谈判、缔约并付诸法律支付的有关费用,称之为谈判和监督履行的费用。

后来,人们在科斯理论的基础上重新检视并界定了交易费用,把交易费用分为事前交易费用和事后交易费用。

第一,事前交易费用包括协议的起草、谈判费用以及为保障协议顺利执行而发生的费用。

第二,事后交易费用包括交易偏离所引起的错误应变费用、交易双方校正事后的错误所引起的争吵费用、纠正偏差的发生而建立和运转的诉诸某种规制结构所需的费用以及为使承诺完全兑现而引起的约束费用。

(二)影响交易费用的因素该理论认为影响交易费用的决定因素包括两个方面:11交易主体行为。

(1)有限理性。

人们在收集、加工和处理大量市场信息时,其能力往往受到自身诸多方面的制约,所以交易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感知和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交易主体的行为不可能是绝对理性的,各种交易活动的理性只能有限地达到。

(2)机会主义行为。

由于人们理性的有限性,使得有些交易者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称环境或某种有利的地位来欺诈对方,称之为机会主义行为。

例如,签订物流服务外购合同后,对物流公司来说,他们对非物流企业有依赖,但不强烈;对非物流公司而言,服务质量与效率将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物流公司往往利用这种有利的地位欺诈对方,在必要时会提高价格,并转向能满足他们利益的客户,产生种种机会主义行为。

21交易特性。

(1)资产的专用性。

交易双方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一方违约将使另一方产生巨大的交易风险。

也表现为资产的专用性,当一项长久性投资被用于支持某些特定的交易时,所投入的资产具有专用性。

这些资产有场地资产、物质资产、人力资源资产等,如果这些专用性的资产已经投入而此时交易却被终止,所投入的资产就会全部或部分的因无法改变它用而损失。

(2)交易的不确定性。

由于市场环境复杂多变,交易双方主体的稳定性都会受到影响,因而导致交易具有不确定性。

同时,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相互依赖程度不同,增加了交易的不确定性,也增加了履约的风险。

(3)交易频率与交易量。

交易频率越高,一般来说交易量越大,双方的依赖性也会越大。

工业企业所需的物流服务交易量越大,就会因为批量费率的原因以较低的物流运作成本获得相应服务,与此同时还可以更好地对物流供应商实施监控。

因为,物流服务供应商为了获得大量的业务和保持较长期的合作关系,会积极地为企业提供高水平的、一致性服务,并主动与企业保持沟通并接受企业的监控。

这样,谈判费用和机会主义费用也会大大降低。

二、目前中国企业物流经营状况(一)企业经营的/大而全0,/小而全0现象突出中国企业的经营,多数是/大而全0、/小而全0。

多数企业都有自己的运输、仓储等部门或有自己专门的运输公司、仓储公司等,进行物流自营。

数据显示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自1991年至2002年12年间,全社会物流总值从3万亿元上升到2313万亿元,年均以2014%的速度递增;而同期物流行业增加值从2257亿元上升到7133亿元,增长才2倍多,年均递增11%。

物流增加值仅占GDP的618%[2]。

这说明我国目前仍然是以企业自身发展物流为主。

与此相反,据美国某机构对美国制造业500家大企业的调查,2002年,65%的企业将国内物流业务实施外包,如果加上国际物流业务的外包,则77%的企业实施了物流外包,且外包期限一般不低于5年[3]。

发达国家企业的经营方式恰与中国形成了鲜明的写照。

(二)观念落后,缺乏合作竞争和共同发展的价值观如果说中国企业经营/大而全0、/小而全0某种程度上说,是计划经济的产物,那么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原有的物流能力不能满足企业需要时,企业还是一味地自建物流能力,实施物流自营,就是价值观上的问题了。

目前,在我们国家的境况是:即便一些在国内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企业,也不顾企业物流管理能力是否具备,是否是企业的核心能力、核心资源,仍斥巨资在国内建立自己的物流子公司,也不把物流交由具有比较优势的第三方经营或与外部企业缔结战略联盟。

由此可见,中国的企业依然固守孤军作战,尚未实现由孤立经营、各自为战的竞争思维向合作竞争、寻求双赢的新思维转变,缺乏与外部供应链企业相互信任、相互依存、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的价值观[4]。

(三)粗放经营,运作效益低下中国物流的基础设施和装备已初具规模,但内在质量差,运作效益低,物流资源不是按物流规律和需求进行组织和管理,因此物流环节衔接较差,运转效益不高。

据有关部门统计与调查分析,2001年我国自有货运车辆占社会运输车辆的70%,货运车辆空载率为37%左右,运输平均时速为50公里左右;因装卸、运输造成损失500亿,因保管不善损失30亿;#24#商业研究2005P22在工业生产的产品总成本中,物流费用占40%;生产企业原材料库存期达30天左右,成品库存期达45天左右,商业企业的商品库存期达35天左右[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