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指要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记叙文阅读要点及答题模板

高中语文记叙文阅读要点及答题模板

高中语文记叙文阅读要点及答题模板01、标题题型:辨析题目的含义及作用1、含义:先分析基本义,再揭示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

2、作用:贯穿全文线索;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情感或哲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注意、思考、兴趣等)02、内容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格式:某人或某物+干什么(怎么样)方法指津:抓住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题型二:分析故事的情节叙事散文:起因、经过、结果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方法指津:如有示例,一定要严格按照示例的字数、结构等要求,归纳出与此形式相类似的情节题型三:分析文章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①开篇: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开宗明义;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季节、天气);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吸引读者;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②中间: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特点(或性格特点、心理活动、思想感情、精神品质);与上文……相呼应,与上文……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推动……情节的发展;③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升华主旨;耐人寻味,留下想象的空间;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激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03、主旨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旨1、答题模式:内容+主旨(情或理)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叙述了、介绍了)…………(人或物)…………的故事(事件、事迹、经过),表现了(表达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讽刺了)…………的感情(现象、感悟)。

2、方法指津:抓关键句,抓关键词如:标题、开头段,结尾段、过渡句(段)、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句、标题相关句、照应句题型二:分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答题示例:点明主旨,揭示主题,升华主旨,深化中心。

04、结构题型一:划分文章的段落,并概括内容方法指津:(1)按事件的发展过程(2)按空间的转换(3)按时间的变化(顺序、倒叙、插叙)(4)按感情的变化(5)按内容的逻辑变化(如总分总)(6)按表达方式的变换(叙事、抒情、议论)题型二:分析文章的线索1、类别:人物线索、事件线索、事物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情感变化线索、明暗两线2、方法指津:①文章的标题;②文中段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句;④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行踪3、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记叙文的阅读技巧

记叙文的阅读技巧

记叙文的阅读技巧1:内容概括的形式命题:做这类题目,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和事件。

当然,有时候,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也要体现在答题中,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类,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

2: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实感。

第二人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记叙的详略:考试中,常以这样的形式考查:“什么内容为何要详写或略写?”,回答的基本格式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人物关系不大,所以略写。

或者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中心人物关系密切,能够更好的表达什么中心或更好的表现什么中心人物,所以详写。

”4: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常见的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顺叙的作用是:按事情的发展为序,使叙事的层次更清楚。

倒叙的作用是:构成强烈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

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的情节起纯托或补充作用。

补叙的作用是:起补充、丰富、深化叙述的作用,使叙事更严谨,有时也起到突处强调的作用。

5:记叙的线索:记叙的线索可分为:以人为线,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为线(考查的较多),以时空转移为线。

(这类题时常以填写题目出现)6:记叙文人物形象刻画多样性:概括描写和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一般是以这样的题型出现:怎样的人物形象?对人物刻画的具体方法?并用例句进行分析其作用是怎样的?(比如:“————”句就是通过什么描写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7:记叙文里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以自然环境描写考查的多)自然环境的作用: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这几种考查的都较多)比如: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心理(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渲染了什么气氛?为下文做了怎样的铺垫?)8:记叙文语言评析:可以从语言本身的风格来评;可以从修辞格来评(这个方面考查的比较多:时常是回答例句用了怎样的修辞?其作用是怎样?这类题型是:某句话中加点词语为何使用好?答题有三步:第一,这个词表示什么?是表示范围?是限制?或是估计等等;第二,联系本句内容做答;第三,使用了加点词后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如果这个词或是句子好也可能是因为运用了什么修辞?首先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再回答其作用。

记叙文阅读技巧

记叙文阅读技巧

记叙文阅读技巧一、记叙文:定义: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分类:广义的记叙文: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

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景的变化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要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写生活中的见闻。

二、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记叙的顺序(一)、记叙的顺序分类: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和平叙。

(二)记叙顺序的作用1、顺叙:①定义: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这种写法通常叫做顺序。

顺序的段落层次跟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

顺叙也叫事情发展的顺序或者时间顺序。

顺叙的使用最为广泛。

例如《散步》、《金黄的大斗笠》、《我儿子一家》、《老山界》。

②顺叙的作用:使文章脉络分明,条理清晰。

2、倒叙。

①定义:倒叙就是将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或最突出的、最精彩片断提到前面叙述,然后依“自然时序”进行叙述。

倒叙并不是由“尾”至“头”的整个的逆叙,而是局部的“倒插”。

一般说来,情节曲折、复杂的事情才须倒叙,如果中心明确,材料简单,事情发生的时间较短,就不必用倒叙。

例如《背影》、《父子情》《回忆我的母亲》。

3、插叙。

①定义: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过程中,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然后再接叙原来的事情。

插入的内容为了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中心思想更加鲜明,如《羚羊木雕》。

②插叙的作用:a、交代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文章波澜起伏;b、交代中心人物的其他事件,来丰满人物形象,进而突出文章中心;c、结合内容、修辞、写作手法等。

插叙举例,鲁迅的《故乡》中有两处插叙。

一处是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者用“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

”引出对少年闰土形象的插叙。

另一处是关于杨二嫂的插叙。

《永远的一课》《大年初一没下雪》使用插叙时,要安排好与中心内容的衔接,使过渡自然,内容贯通一气。

小学语文-阅读技巧——阅读记叙文的方法及训练要点

小学语文-阅读技巧——阅读记叙文的方法及训练要点

小学语文-阅读技巧——阅读记叙文的方法及训练要点做好记叙文阅读,至少要读三遍:第一遍,略读浏览,整体感知内容。

阅读记叙文,首先是要读懂文章,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概内容,明确文章的表达方式和叙述方法。

对于重在写人的记叙文,要能够了解文章写了谁或哪些人,描写了人物的哪些方面(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以及与人特相关的诸因素(时间、地点、场景、背景、事件),从而感知人物是怎样一个人。

对于侧重记事的文章,要能够了解文章主要叙述了什么事,以及和所述之间事相关的诸要素(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从而大体感知事件的社会意义。

对于写景状物的文章,应初步感知作者写的是什么景,什么物,以及景或物的特征,作者通过景、物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

第二遍,细读精读,品味深层含义。

这里包括理清文章结构、归纳文章中心、体味文章情感、理解重要词句等。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结构,要着眼于全文、分析文章各段的途述重点有何不同;段与段之间,把内容联系紧密,意思接近的该归纳为一部分。

这样由段到部分,由部分到全篇,就能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文章的结构安排是由文章的中心安排决定的。

因此,通过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归纳文章的中心。

常用的归纳中心的方法有:抓住文章开头,结尾段中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性词语,用适当的词语连贯起来即可;有的记叙文在叙述过程中直接告诉了读者记述的中心意思;有的记叙文则应把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

在整体感知文章大概内容的同时,应能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之情,褒贬态度、思想倾向等。

至于对词语和句子的分析理解,前面已谈过,这里不再赘述。

第三遍,回顾思考,探究开放题型。

开放性试题,注重题目的开放性和答案的弹性,是平时学习的拓展和迁移,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学生以更多的选择机会和更大的创新空间。

开放性试题,答案不惟一,但也不能脱离原文中心。

记叙文:紧扣六要素,把握文章主体(知识点+针对训练)

记叙文:紧扣六要素,把握文章主体(知识点+针对训练)

中考专项训练记叙文:紧扣六要素,把握文章主体(知识点+针对训练)一、知识指要: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记叙文有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物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掌握记叙的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情的发生、发展的脉络。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七年级上册)中父亲鼓励、指导我爬下悬崖的事件: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

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

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

“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

你能办得到的。

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

“看见了。

”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

不要担心下一步。

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

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我顿时有了信心。

“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

”我又照着做了。

我的信心大增。

“我能办得到的。

”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

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

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时间:暮色苍茫地点:在悬崖上人物:我和爸爸起因:我在悬崖上不敢下来经过:父亲鼓励我、指导我,让我爬下悬崖结果:我成功地爬下了悬崖六要素是记叙文的组成部分。

一般说来,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应六要素都俱全,尤其是新闻。

在几个要素中,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构成记叙文的主要内容。

二、考查方向:1、找出记叙文的六要素。

2、根据记叙要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能力提升:1.时间、地点:时间要从大范围答到小范围。

初中生记叙文读写要领

初中生记叙文读写要领

初中生记叙文读写要领作者:文珠兰来源:《课外语文》2024年第01期★初中生记叙文阅读与写作,应以叙事清晰、语言生动和主题鲜明为要领,下面具体讲解。

一、怎样把握记叙文读写叙事清晰的要领要想做到叙事清晰,就要明确文章的叙事线索和主题要求,把控详写与略写、概要叙事和场景叙事的匹配比例。

但很多同学思路混乱,主线不清晰,致使叙事详略不当、中心涣散。

怎样解决以上问题呢?用“叙事鼓胀”法来组织相关情节,无疑是一个良方。

在叙事中以人为主线,注意鼓胀人物情感和心理活动,从而丰富故事主线,包括事件起因、困境出现及解决途径等方面。

这些因素连通记叙文结构和内容,直指文章的中心思想,使文章极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叙事清晰的要领,在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会记事》中被反复强调,提高记叙文清晰叙事能力是初中写作的重中之重。

叙事清晰是为更好地表达主题,让读者喜欢看下去,而“叙事鼓胀”法中的人物“困境—解决”,使情节朝着故事主题方向发展,突出人物情感和内心,使叙事更具感染力。

比如,史铁生《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就采用了“叙事鼓胀”法中的人物“困境—解决”结构,描述他面对困境的状况和解决方法,从而展现人生态度,读者被带到叙事情境中去。

把握记叙文读写叙事清晰的要领,除“叙事鼓胀”法中的人物“困境—解决”结构以外,还要做到概要叙事与场景叙事的综合利用。

比如,《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三次写雪,作者将概要叙事与场景叙事综合呈现。

第一次写雪是场景叙事,以“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形象描绘“一天大雪”暗示天气恶劣和林冲内心孤独。

第二次、第三次写雪则是概要叙事,“紧”“越”这些字眼,强调雪的密集,突出情节紧张,要言不烦。

再比如,“生宝从饭铺跑到车站票房。

划着一根洋火,观察了全部情况;划第二根洋火,选定睡觉的地方;划第三根洋火,把麻袋在地上铺开来。

头枕着过行李的磅秤底盘,生宝和衣睡下了。

”(柳青《创业史》)这段话也包含概要叙事和场景叙事。

八年级语文阅读方法指要

八年级语文阅读方法指要

八年级语文阅读方法阅读符号标记:圈点勾画符号(·生字、难字。

关键词语——总括句、重要句佳妙句〇段序(圈内写数字、放在段首) ☆重要段落、重要语段╭段内层次,加在层次开头?有疑问处△要注意处、发表感想处)朗读符号(·重音·(2)是第二重音,也叫次重音。

轻声—停顿 ||较长停顿∧音段气不断∨急吸气→平行语势↗上行语势↘下行语势颤音延长△强调)一、记叙文阅读方法: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2.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5)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6)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3.文章内容?(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1)文段中事例的概括:①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②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2)提炼中心、主题: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4.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6.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7.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阅读记叙文应把握的要点

阅读记叙文应把握的要点

阅读记叙文应把握的要点
1.理解文本类型: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事件或故事为主的文学体裁,常见的有小说、故事、传记等。

了解文本类型有助于预期故事内容和情节的发展。

2.注意故事结构:记叙文往往有明确的故事结构,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

关注故事结构有助于理解故事的目的、事件的发展和人物的命运。

4.理解人物形象:作品中的人物是故事的主体,他们的性格、行为和命运对故事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观察人物形象的描写,可以推测出他们的内心活动和与其他人物的关系,从而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6.深入思考主题:记叙文通常涉及一定的主题,如人生哲理、友情、爱情等。

通过反思故事中的主题,可以从中获得对生活的思考和启发。

10.积累阅读经验:阅读记叙文需要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通过多读不同类型的记叙文能够提升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的能力。

综上所述,要想更好地阅读记叙文,需要理解文本类型、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注意叙述手法和主题、体验情感变化等。

通过积累阅读经验和不断思考,可以更好地把握记叙文,领略其中的美和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阅读指要【记叙文相关知识】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新闻、通讯、报告文学、特写、游记、传记、回忆录等以及文学作品中的散文和小说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一、记叙的六要素及记叙顺序、记叙人称记叙文是写人记事的,而事情总是在某个时间发生在某个地方,有它的前因、后果和经过;因此我们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事情的时间、地点,以及有关的人物称为记叙的六要素。

对于记叙要素的交代,作者往往采用多种灵活的方法,如《海滨仲夏夜》作者用"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交代了文章所描述的是海滨的夏夜,时间是从"太阳落山不久"开始的。

还用"月亮上来了"交代了海滨的夜已较深了。

这样交代,既巧妙又明确,有时在不影响表达效果的情况下,其中的某个耍素也可以省略。

常用的三种记叙顺序。

l、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也就是在记叙的时间上与事情的实际是相反的。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人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记叙的人称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是第一人称。

采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以第三者的地位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情、场景等是第三人称。

二、记叙的线索和结构线索的形式有如下几个方面:①以某一件有意义的实物为线索;②以某一中心事件为线索;③以人物为线索;④以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⑤以时间为线索;⑥以地点变换为线索。

记叙文的结构是指记叙文的具体内容的构成,即材料与材料之间的排列组合。

它包括开头和结尾、过渡连贯和照应、段落与层次这些"零部件",其中段落层次最重要。

如何划分段落层次呢?其方法如下:①按时间、空间的变化划分。

如《海滨仲夏夜》,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文中的时间、地点的语言标志,就可以作为划分文章结构的主要依据。

②按人物、场景的变化划分。

如《我的老师》等。

③按选材角度的变化来划分。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等。

④按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来划分。

如《背影》。

三、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和人物形象综合采用各种表达方式是记叙文的主要特点之一。

但最主要的还是叙述,同时辅之以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

叙述是通过一般的述说和交代,把人物或事件的概貌介绍给读者,把分散的场景或事件的片段贯穿起来,使读者对事件的全貌和发展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描写是在需要具体刻画的地方,对人物或事件、环境作绘声绘色、细致人微的刻画,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使读者获得具体深刻的印象。

叙述和描写常常结合起来使用,阅读时能充分注意文中的叙述和描写,对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会起很大作用。

记叙文中的说明,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

应该注意的是,记叙文中的说明,从整体上看仍是为写人叙事服务的。

记叙文中的议论一般是是先叙后议,使读者提高对所叙人物(事情)的认识,增强文章的思想深度。

有的先议后叙,使读者很快进人将要叙述的人物(事情)的思考,引起对下文的密切注意。

有些记叙文中,作者不直接对所叙人物(事情)发表议论,而由文章中某个人物去发表议论,作出评价。

不论哪种情况,记叙文中的议论目的都是为了直接点明和加深所写内容的意义,其中有的议论就是文章的中心意思。

因此,阅读记叙文时,对文中的议论细加揣摩,注意它与叙述、描写的关系及在文中的作用,能较快较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记叙文中的抒情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文章的思想感情;还有一种是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感情。

阅读记叙文,抓住这些直接或间接的句子,才是把握住了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依据,才能更加深刻地受到感染,接受美的熏陶。

融为一体的。

以上表达方式各有特点,但并非截然分开,互不相干,而是互相渗透,以写人为主的文章当然主要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及性格特点。

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得把握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由此才能准确理解人物,从而体会作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

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思想服务的。

人物描写的方法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常用的有①肖像描写,它不只在于勾画出人物的外部面貌,而是为了以"形"来传"神",揭示人物的性格特性。

还有②语言描写指人物"对话"或"独白"的描写。

俗话说"言为心声",语言描写最能表示人物的身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揭示人物的特点。

古人说:"听其言、观其行"。

③动作描写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④心理描写是对人物思想活动和内心世界的描写。

成功的心理描写能生动地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性格特点。

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

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从登场人物的口中、眼中或感受中写出未登场人物的性格,如《孔乙己》一文中酒客与掌柜的一段对话,"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算他的账。

"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不仅侧面写出孔乙己被了举人打折腿的经过,为把情节推向高潮作了必要的铺垫,而且写出了对话人对孔乙己的冷漠态度,再一次揭露了当时社会的冷酷无情,还写出了考中的了举人高高在上,作威作福,凶狠恶毒地摧残孔乙己的情景,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旧知识分子的摧残和毒害,控诉了吃人的封建社会的罪恶。

细节描写,也是刻画人物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对于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微末节所作的描写。

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也缺不了环境描写。

它指什么呢?环境描写指对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描写。

所谓自然环境描写指对日、月、星辰、天气、自然风光等的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能烘托人物的心情,表现人物的品质,推动情节的发展,起衬托中心意思的作用。

社会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场所、风土人情、社会背景。

历史背景的描写。

如《孔乙己》对鲁镇咸亨酒店的格局、不同人物的身份、穿着等的有关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贫富悬殊、阶级对立,交代了时代背景,暗示了孔乙己悲剧的必然性。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时,要先找出描写的句子,再联系文章的内容、时代背景综合考虑。

四、记叙文的词、句辨析记叙文中的关键性词、句,是指那些有助于揭示文章中心思想、包含着深刻思想意义的词、句。

对这些词、句要去辨析;关于关键性词、句的分析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1.结合特定语境,分析词、句的含义。

2.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明了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词多义等。

如《我的老师》一文中"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其句中的"狡猾"一词的意思是"诡计多端,不可信任",联系上下文显然不能这样理解,应理解为"机灵,聪明"。

3.注意动词、形容词、副词的运用,把握指代词的含义。

这些也要会加以辨析。

4.注意句中的言外之意。

我们说,生动、形象是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揣摩记叙文的语言除了要注意上述问题外,还要从其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方面去分析、体味。

五、记叙的中心、材料及详略怎样提炼记叙文的中心思想呢?具体的方法有以下几种:①抓住文中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语句;②抓住文章开头、结尾段中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用适当的词语连贯起来;③还可以通过结构分析来归纳中心意思,把文章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

④还可从时代背景人手。

归纳中心意思时常常用"通过……表达……"的句式来表述。

"通过……"就是要概括出文章所写的内容,语言要简明:"表达……"就是要总结出作者的立场、观点、感情等。

当然,归纳中心意思不一定非用这种句式,但这种句子给我们提供了归纳中心意思的思路,值得我们借鉴。

阅读记叙文,要注意区分文章材料的详略,要注意把这些详写的或略写的材料同文章的中心意思联系起来进行阅读,这样才能对文章做到全面充分的理解。

【记叙文阅读能力要求】阅读一般记叙文,①能把握记叙的要素和线索,②理清记叙的顺序及倒叙、插叙的表达作用,③弄清记叙的人称及表达作用,④理解中心和材料的关系,以及详略安排的作用,⑤能辨析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理解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对表情达意的作用,⑥能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出作者的态度、观点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⑦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⑧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

【阅读要领】1.记叙文种类繁多,涉及面广,初中教材中的有关课文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①以写人为主(含记人散文和小说)的记叙文,侧重人物描写:肖像(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对比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对这类文章,应从事件或情节入手,深人分析人物描写,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理解作者对人物所倾注的感情,有的还要结合人物活动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加以剖析,准确把握人物形象,进而把握文章主旨。

②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侧重于叙事的完整性。

在记叙的顺序和线索、记叙的详略与中心的关系,以及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的结合运用上各有特色。

阅读时,要找出叙事的线索,在把握记叙的要素中,应注重分析事件的前因后果,联系历史背景和社会、自然环境,充分理解事件的本质意义,从而全面准确地掌握文章中心。

③以写景抒情为主的记叙文,要理清写景的顺序,找出观察点(定点观察或移步换景),明确观察的手段(眼、耳、鼻、舌、体)和感受的形式(形、色、声、香、味、光、感),抓住景物的特点,分析作者对景物的细致观察和描写,以及由此及彼的联想和想象,理解作者对景物所倾注的思想感情和所表现的中心。

注意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运用的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捕捉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语句,用心揣摩语言的感情色彩,感受景物描写渲染出的意境。

④以状物抒情为主的记叙文。

这类文章多属于状物抒怀。

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的抒情散文,如《陋室铭》、《爱莲说》等。

从理清作者的抒情线索人手,理解作者所托之物与所言之志之间的相似点和内在联系。

要深入分析文章拟人化的描写和象征手法的运用,以及衬托、铺垫、对比、扬抑、以小见大等表现手法的恰当运用。

当然,一篇记叙文,写人、叙事、写景、状物可能有所侧重,但又可能综合了几方面的内容,因此,具体文章要具体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