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教案 北京版
2021-2022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4.4连乘解决问题(教案)

20212022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4.4连乘解决问题(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荣幸能够和大家分享我在20212022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4.4连乘解决问题方面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1. 理解连乘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连乘的计算方法;3.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连乘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连乘的概念和意义,能够正确进行连乘计算;2. 能够将连乘应用于实际问题中,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连乘的概念和意义,并能够正确进行连乘计算。
教学难点则是如何让孩子们能够将连乘应用于实际问题中,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包括连乘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实际问题;2. 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设计;3. 练习题,用于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我将以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我会问孩子们:“如果你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都有2个种子,那么一共有多少个种子呢?”让孩子们思考并回答。
接着,我会讲解连乘的概念和意义,通过PPT课件展示连乘的计算方法。
我会用一个例子来讲解:“如果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都有2个种子,那么3个苹果里的种子一共有多少个呢?”答案就是3乘以2,等于6个种子。
然后,我会给孩子们一些随堂练习题,让他们自己动手计算。
我会鼓励他们互相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在孩子们掌握了连乘的计算方法后,我会给他们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连乘进行计算。
我会鼓励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并给出解答。
六、板书设计1. 连乘的定义:连乘是指将相同的数相乘的运算。
2. 连乘的计算方法:将相同的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就是连乘的答案。
3. 实际问题解答: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孩子们运用连乘进行计算,并展示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答案:12答案:10答案:18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孩子们是否掌握了连乘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如果发现有孩子还没有完全掌握,我会个别辅导他们,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北京课改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用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答:3箱一共有144条毛巾。
课堂练习
填一填
一座居民楼有4个单元,每个单元有14户。如果每户每周 少用3个塑料袋,全楼住户每周共会少用多少个塑料袋? ①这座居民楼共多少户?_1_4_×__4_=__5_6_(__户__)_
共少用多少个塑料袋?_5_6_×__3_=__1_6_8_(__个__) 综合算式:_____1_4_×__4_×__3_=__1_6_8_(__个__)___
6×8×12 =48×12 =576(吨)
答:这个环卫公司一天可以运垃 圾576吨。
某种邮票每套14张,售价26元。今天邮局 共卖出38套这种邮票,共卖了多少钱?
26×38 =988(元) 答:共卖了988元。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1.连乘应用题求的是总数,可先求每份的数 量,再乘总份数求出总数; 2.也可以先求出总份数,再乘每份的数量,就 得出总数。
列综合算式: 12×4×3
=48×3 =144(条)
答:3箱一共有144条毛巾。
探究新知
每包有12条毛巾,每箱装4
例 1 包。3箱一共有多少条毛巾?
方法二:
先求3箱有多少包毛巾 4×3=12(包)
再求3箱共有多少条毛巾 12×12=144(条)
列综合算式: 4×3×12
=12×12 =144(条)
4 解决问题
用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情境导入
例1
每包有12条毛巾,每箱装4包。3箱一共 有多少条毛巾?
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探究新知
每包有12条毛巾,每箱装4
例 1 包。3箱一共有多少条毛巾?
方法一:
先求一箱有多少条毛巾 12×4=48(条)
北京版数学三年级下册4用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案与反思

用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1.体育小组买来5盒羽毛球,每盒10个,每个3元,一共花了多少元?(1)每盒羽毛球多少元?一共花了多少元?综合算式:(2)买了多少个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元?综合算式:2.一封信共有2页,每页有20行,每行24个字,这封信一共有多少个字?一本相册共30页,每页能插6张照片。
5本相册一共能插多少张照片?答案:1.(1)3×10=30(元)30×5=150(元)30×10×5=150(元)(2)10×5=50(个)50×3=150(元)10×5×3=150(元)2.20×20=480(个)480×2=960(个)3.30×6=180(张)180×5=900(张)5本相册一共能插900张照片。
【素材积累】指豁出性命,进行激烈的搏斗。
比喻尽最大的力量,极度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
——容国团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贝多芬拼搏成长大作曲家贝多芬小时候由于家庭贫困没能上学,十七岁时患了伤寒和天花之后,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又接踵而至,二十六岁不幸失去了听觉,爱情上也屡遭挫折,在这种境遇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
在与生命的顽强拼搏中,他的意志占了上风,在乐曲创作事业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盛了。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教案(推荐五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教案(推荐五篇)第一篇: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教案教学内容: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掌握利用连乘、连除列出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列式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分步列式或是利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并说出算列算式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调整补充意图课前口算41×20= 61×30= 11×80= 12×40= 50×20= 640÷8= 140÷7= 280÷7= 350÷7= 120÷6=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我们来到了美丽的生态园,在这里,到处是五颜六色的花,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板书学生梳理出的数学信息)教师适时评价。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1、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2、每个花架摆了多少盆花?3、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你说我讲1、教学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1)师:要解决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啊?怎样列式?学生列出算式,教师适时出示课件5×8=40(盆)、3×40=120(盆),追问:你能说一下你所列的两个算式的含义吗?学生回答,教师提升:通过分步列式,先求出1组花有多少盆,再求出3组花一共有多少盆。
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分布计算的过程,并引导学生两个算式所表达的含义。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4. 连乘问题 北京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4. 连乘问题北京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连乘的概念。
2.学会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来推广连乘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动手探究的能力。
3.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会解决问题。
4.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积极探究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形成开放的心态,乐于接受新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连乘的概念。
2.学会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来推广连乘的概念。
2.教学难点1.理解连乘的概念。
2.学会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来推广连乘的概念。
三、教学内容1.知识点1.连乘的概念利用“坐标系”,让学生利用数形结合,并灵活应用连乘的概念。
通过图片的输入和处理,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运用连乘的概念。
2.推广连乘的概念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掌握连乘的概念,更进一步的通过长方形的图片来让学生理解连乘的求解函数。
2.教学过程1.学生探究阶段: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了解连乘的概念。
2.图形结合阶段: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连乘的概念,通过图片的展示,引导学生进行尝试和思考。
3.数学公式推导阶段:通过公式的推导,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连乘的求解方法,为结合例题进行展示做准备。
4.合作学习阶段:设置一些案例和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帮助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连乘的应用。
3.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情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连乘的概念,增强学习的兴趣。
2.启发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提问的方式,发现连乘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动手探究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连乘的应用,提高合作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包括:1.自我评价: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2.教师评价:老师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针对性评价。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用连乘解决问题》(教案)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用连乘解决问题》(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荣幸为大家分享我在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中的一节教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用连乘解决问题》。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三章第四节“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以及相关实践应用题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能够运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连乘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小明有3个20元的红包,他想知道一共可以收到多少钱。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 讲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以45乘以36为例,先将36分解为30和6,然后分别与45相乘,将两个结果相加。
3. 例题讲解:以58乘以23为例,按照刚刚讲解的方法进行计算。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讲解。
5. 连乘应用:以实践情景为例,引导学生运用连乘解决问题。
计算每个红包的金额,然后再将三个结果相乘。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连乘解决问题的步骤。
七、作业设计(1)56乘以37;(2)72乘以28;(3)35乘以46。
2. 运用连乘解决问题:小明有2个30元的红包和一个20元的红包,一共可以收到多少钱?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课堂中,部分学生对于连乘的理解和应用仍存在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三年级下册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教案设计教案

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第1、4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收集数学信息、分析信息之间的数量关系,并以此正确解决用两步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难点: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具准备:课件。
设计思路(一)学情分析“解决问题”是思维训练较强的课型,平时练习和考试时学生对于这类型的题目一直得分率较低,成绩好的学生一读题就能解题,而对于落后生无论如何都是讲解不清。
在备课过程中我一直思索如何能让学生去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扎实、有效的学习中提高各种能力。
1、学生的起点在哪?学生已经在前几册中已学过的解决问题类型和已有的数量关系第一册:求总数、部分数;求总数(不同策略)、求剩余(练习)第二册:求部分数;求总数、部分数(开放式图、自主提问);求总数、部分数、求剩余(多个问题);比多少第三册:求总数、部分数、求剩余、比多少;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加减法估算;乘法(求几个几、开放式图);乘加乘减;乘法(求几个几、开放式图、自主提问);求几倍数(线段图、文字题)第四册:解决问题(专题):加减混合两步计算(综合列式)、连减或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添小括号)、乘加乘减2、突破口在哪?通过充分的题意理解,让学生理清先求哪部分,再求什么。
(二)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培养学生收集有用信息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突出信息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
如在例题教学时,我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收集数学信息,然后再用文字形式呈现出来,这样从形象到抽象,便于学生理解、解决。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 连乘连除乘除混合问题 北京版

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用两步连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用连乘计算数学问题的一般思路,能分析具体的数量关系,明确解决问题的关键,学会用连乘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灵活组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能对获取的信息做出正确分析,用连乘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理解数量关系,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有条理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习单、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 知识铺垫环节1:学生活动/3 ′教师提问:每包有12条毛巾,每箱装4包。
1箱一共有多少条毛巾?方法指导:借助画图或者直接列式。
【设计意图】学生们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是很容易的,用一步乘法解决问题实际上为后面连乘解决问题进行了铺垫,让学生更易于接受。
第二步:引领新知环节1:学生活动/6 ′学习任务:在学习单上进行解答,尝试采用两种方法进行解答。
方法指导:画图或者直接列式。
要求:1.独立思考,完成会的,找出不会的/1 ′2.互助交流:同伴互助解决不会的并强调易错点/2 ′3.同伴都不会,先求助其他同桌,再不会举手示意老师【设计意图】给予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之后的互助交流过程中让学生能够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以及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2:教师活动/10 ′分享交流:要求:1.学友先说,说交流达成一致的意见,学师强调易错点或解题关键点。
2.其他同学专心听、补充、纠正、追问。
(注:提问不能超过2次,将话语权转交老师,如:请老师点评)【设计意图】将舞台转交给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用学生的生成去引导课堂,去引导学生的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连乘应用问题的数量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解答应用问题,培养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灵活解答应用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认真审题,认真分析数量关系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连乘应用问题的数量关系。
难点:通过分析能准确解答连乘应用问题。
教具:课件。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计算能力较强,思维活跃,喜欢与同学合作,乐于探索,喜欢探求多种思维方式,用多角度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取成功的快乐。
教学理念: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理解算理,体现算法多样化。
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
在自主探索中发现数学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一步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问题,熟悉结构,为学习连乘问题扫请障碍。
1.根据条件提问题。
大勇集邮,在集邮本的每一页上插5行邮票,每行插4张,每页一共插多少张?
口头列式:4×5
2.一座楼房,每层有6个教室,每个教室摆33套桌椅,一层一共有多少套桌椅?
口头列式:33×6
口答:
求下列问题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求2行写多少个字?(一行写几个字)
求3页一共放几张?(一页放几张)
3.再次明确行与列(横成行,竖成列)
二、通过“堆放饮料的箱数”这一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
解决连乘问题。
谈话:在超市经常会大批量进货,在一家超市进了一批矿泉水,有规律地堆放在一起,我们来帮忙计算一下,这家超市共进矿泉水多少箱?
1.看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有4层,一行有6箱,一列有5箱)
板书:一行有6箱,一列有5箱,有4层
2.这道题已知三个条件,请你们想一想在这三个条件中哪两个条件有直接的联系,可以根据这两个条件先求出什么问题?请同组同学讨论一下。
看谁想的合理有与别人不同。
3.学生讨论后回答,按不同解题思路标出问题。
板书:一层有多少箱?一纵列有多少箱?一纵行有多少箱?在图中指出。
4.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中间问题完整分析数量关系。
可加上手势帮助理解。
可用分析法或综合法。
5.求“一共有多少箱?”分别有不同的解法。
你会列式解答吗?请你任选一种解法把分步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写小标题)
反馈:
解法一:(1)一层有几箱?
6×5=30(箱)
(2)一共有几箱?
30×4=120(箱)
解法二:(1)一纵列有几箱?
5×4=20(箱)
(2)一共有几箱?
20×6=120(箱)
解法三:(1)一纵行有几箱?
6×4=24(箱)
(2)一共有几箱?
24×5=120(箱)
按照各解法完整地口述解答过程。
6.列综合算式。
说明:一步一步解答,叫分步列式,两步以上的应用问题我们可以列一个算式,叫综合算式。
注意综合算式要与分步统一。
(1)第一种解法怎么列综合算式?
板书:6×5×4
综合算式要用脱式计算,这个综合算式读作:6乘5再乘4。
追问:6×5求的是什么?30×4求的是什么?
综合算式的后面也要写上单位名称,单位名称写在得数的后面。
答题
(2)第二种解法怎么列综合算式?
板书:5×4×6
综合算式要用脱式计算,这个综合算式读作:5乘4再乘6。
追问:5×4求的是什么?20×6求的是什么?
注意写单位名称和答题
(3)第三种解法怎么列综合算式?
板书:6×4×5
综合算式要用脱式计算,这个综合算式读作:6乘4再乘5。
追问:6×4求的是什么?24×5求的是什么?
注意写单位名称和答题
7.比较:这道题我们运用三种方法解答出来,让我们看看在算式上有什么不同?
每第一步各求的什么?
三、巩固练习:第9页试一试。
幼儿园运来3箱酸奶,每箱12排,每排6瓶,全园的小朋友正好每人一瓶,幼儿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1)读题,找已知条件和问题。
(2)这道题要求什么?(幼儿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幼儿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与酸奶有什么关系?(因为运来的酸奶,全园的小朋友正好每人一瓶,也就是有多少酸奶就有多少小朋友。
)
(3)这道题的三个已知条件中哪两个有直接的联系?可以先求什么?有没有不同的解法?请同组的同学讨论一下。
(4)学生按不同的解法完整地分析应用问题。
每排6瓶一箱12排 3箱一箱12排
××
3箱 3每排6瓶
××
一共多少瓶?一共多少瓶?
(幼儿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幼儿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5)列式解答。
* 陈师傅加工一批机器零件,他5小时做60个,照这样计算,陈师傅8小时做多少个零件?要做132个零件需要多少小时?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连乘的应用问题;今后解答应用问题时既可分步列式解答,
也可用综合算式解答。
)
作业:练一练(1)
板书设计:连乘的应用问题
解法一:(1)一层有几箱?解法二:(1)一纵列有几箱?
6×5=30(箱) 6×5×4 5×4=20(箱) 5×4×6
(2)一共有几箱?(2)一共有几箱?
30×4=120(箱) 20×6=120(箱)
解法三:(1)一纵行有几箱?
6×4=24(箱) 6×4×5
(2)一共有几箱?
24×5=120(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