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课程纲要
2018秋部编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学案

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的基本史实。
2.了解林则徐维护中华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了解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2.通过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林则徐虎门销烟及鸦片战争中爱国将领英勇抗敌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播放虎门销烟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吗?是谁领导这场伟大的斗争的?自主学习梳理知识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1.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
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殖民地。
2.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3.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住广东查禁鸦片。
4.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
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1.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2.鸦片战争中,英勇作战牺牲的将领有关天培和陈化成;3.由于清朝大多数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再加上经济落后,武器落后,战争终以清朝的失败结束。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1.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2018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第1课:鸦片战争(1840-1842)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1. 时间:1839年6月3日至25日2. 地点:虎门销烟3. 人物:林则徐——民族英雄4. 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1. 时间:1840年—1842年2. 原因:①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②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3. 结果:鸦片战争以清朝的失败结束,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1. 时间:1842年8月2. 地位: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3. 内容:4. 影响:①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②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四、魏源与《海国图志》1、魏源是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代表;2、著作:《海国图志》,3、主要的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4、魏源的这种思想是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的挑战。
5、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1. 时间:1856-18602. 原因:英法两国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3. 发起者:英国、法国(主凶);俄国、美国(帮凶)。
4. 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5. 经过:①1856年,炮轰广州。
②1857年,占领广州。
③1858年,直逼天津,威胁北京。
6. 结果:①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
②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火烧圆明园。
③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7. 影响:①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②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1. 背景:鸦片战争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2018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课程纲要

八年级历史上册课程大纲学校名称学科名称开发教师课程种类教课资料讲课教师讲课对象胡堂初级中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八年级政史地备课组必修人教版中国历史 (2017)韩慧八年级课程目标1、掌握中国近代历史期间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认识中国近代历史期间的基本发展线索。
2、学习辩证地对待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向,学习评论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基本方法;3、理解、掌握、继承中华民族传统优异文化,建立国际意识,理解、尊敬和汲取各个民族精髓,建立开放的态度。
学情剖析八年级学生经过七年级一学年的学习,初步掌握了历史学科的基本方法,思想方式从感性思想为主阶段开始向理性思想为主阶段过分;教材剖析2017 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富裕兴趣性、生动性和启迪性,着重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当前,我校所用班班统系统,有大批学习资源。
课程内容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鸦片战争鸦片战争迸发原由、禁烟运动、南京合约、鸦片战争的影响2、第二次鸦片战争迸发原由、列强的罪状、两次鸦片战争的对照、太平天国运动3、太平天国运动知道洪秀全,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第二单元近代化的初期探究与民族危机的加剧4、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内容、口号、时间、影响5、甲午中日战争与分割中国浪潮战争的背景、马关合约的内容和影响。
6、戊戌变法时间、人物、内容、影响7、抗击八国联军义和团运动、辛丑合约内容和影响第三单元财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8、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认识孙中山从前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公民主革命的先行者9、辛亥革命联盟会成立、辛亥革命的影响10、中华民国的创立11、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12、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背景、新文化运感人物、口号、内容、影响13、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性质、影响。
14、中国共产党的出生中国共产党成立条件、一大、意义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15、北伐战争北伐战争的条件、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的影响16、毛泽东开拓井冈山道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创办井冈山革命依据地17、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长征的原由、路线、意义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8、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九一八事变的原由、东北陷落和不抵挡政策、西安事变19、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南京大屠戮20、正面战场的抗战台儿庄战斗、捍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21、敌后战场的抗战平型关大捷、抗日依据地的建设、百团大战22、抗日战争的成功中共七大、抗战成功的意义第七单元解放战争23、内战迸发重庆谈判、内战迸发、千里跃进大别山、24、人民解放战争的成功三大战斗及其影响、渡江战斗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25、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交通、通讯、文化、社会风俗26、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27、活动课:观察近代历史古迹课程实行方式教课方式本学期使用导教案教课,讲堂学习方式的环节是:导入新课——出示课标——指引自学——分组活动、展现学习成就——教师释疑——测试稳固——反应改正——讲堂延长。
2018年秋新修订部编人教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2.4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目标解读】【课程标准】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李鸿章,堪称晚清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人们对他毁誉参半,有人说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卖国贼,有人说他是晚清的中流砥柱……就连梁启超这个曾经暗杀李鸿章未遂的人物,竟然在李鸿章死后,发出这样的感叹:“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体现了英雄惜英雄的叹惋。
为了维护风雨飘摇的晚清统治,李鸿章等人掀起了什么运动?该运动的发展情况怎样?我们如何评价它?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洋务运动,共同学习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新课探究】一、洋务运动1.背景【材料链接】【问题探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什么样的形势?答案提示:内忧: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者。
外患: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均遭失败。
【总结归纳】2.兴起(1)洋务派的形成:两次鸦片战争,都以清政府的妥协投降、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告结束。
这样悲惨屈辱的结局惊醒了地主阶级中一些较先进、开明的人士。
他们逐渐认识到了列强的坚船利炮是导致两次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
于是,他们抛弃了原有的夜郎自大的观念,逐渐地向西方靠拢,并开始用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方式来试图挽救清朝的统治,镇压人民的反抗。
这部分人便成了后来的洋务派。
(2)概念①洋务:泛指一切与外国资本主义有关的事务。
②洋务派:统治阶级内部出现的一个政治派别,它的主要主张是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
洋务派的阶级属性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一部分,而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
③洋务运动:指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清政府中的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通过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企业、创建新式海陆军和新式学堂,企图摆脱内忧外患的困境,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2018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1-8课复习提纲

2018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1、19世纪前期,中国的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为改变对华贸易的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2、为巩固统治,道光帝派林则徐前往广东禁烟,1839年6月,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2)直接原因(或“导火线”):中国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
4、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关天培战死虎门,陈化成在吴淞力竭牺牲。
5、结果:战争以中国的失败结束。
6、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主要内容有: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割地”、“赔款”、“通商”、“议税”)7、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8、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法国分别签订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9、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0、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11、教训:落后就要挨打。
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目的的条款是: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指在形式上保留有封建社会国家机关及主权所有,同时在经济、政治、文化上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国家控制与压迫的社会。
鸦片战争使我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八年级历史上册》课程纲要

《八年级历史上册》课程纲要【课程目标】1、坚持认真学习、贯彻“道德课堂”要求,全面推进新课改理念,.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主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2、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在学堂中贯彻民主平等原则、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通过学习,了解中国现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基本的历史文献资料、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争取独立的曲折过程。
【课程内容】根据《普通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课程内容进行教学。
教材共有七个单元的内容,其具体内容1、第一单元: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金田起义、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
2、第二单元: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3、第三单元: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红军长征。
4、第四单元: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
【课程实施】:(一)教学方式:坚持道德课堂模式下的教学方式。
具体如下:1、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向课堂要质量。
2、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如电子白板教学,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3、做好学案指导、单元测试及讲评工作。
4、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
5、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审题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第一课鸦片战争 1课时内容标准(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了解魏源的主要思想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2课时内容标准(1)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知识纲要)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知识纲要第一单元第一课:1、英国为了开辟海外市场,扭转商品严重滞销,贸易入超的局面,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2、鸦片的泛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清政府的财政;许多官员、士兵吸食鸦片,不但严重摧残了他们的体质,更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3、1838年底,道光帝派林则徐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4、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将收缴的鸦片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5、虎门销烟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导火索和直接原因,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销售商品,掠夺中国资源。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1841年初英国强占香港岛;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内容会背)6、战争中涌现出许多民族英雄有林则徐、关天培、陈化成等7、1843年签订《虎门条约》,英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扩大了侵略权益。
8、鸦片战争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课:1、西方列强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战争原因)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2、1856年10月战争爆发,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清政府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3、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签订中法《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4、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第三课:1、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018年秋新修订部编人教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2.6

第6课戊戌变法【目标解读】【课程标准】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1.公车上书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2.百日维新的背景、内容、结果和影响。
难点: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898年9月21日,残云如雪的北京已有了些许秋意。
这天早上,慈禧太后在随从的簇拥下,出颐和园走小路回到紫禁城,为时103天的百日维新在这一天结束了。
慈禧一进紫禁城,就直奔光绪帝的寝宫,但光绪帝不在屋里。
此时他已走到宫门前,有人说他要跑,有人说他去迎接太后,不管如何,他被侍卫拦回,从此便失去了自由。
这一事件,史称“戊戌政变”。
百日维新和戊戌政变是怎么回事?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新课探究】一、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1.背景【材料链接】材料一材料二1863-1894年间,中国民办企业数共计119家,投资额680万元,而1895-1898年里,新增企业数就达74家,投资总额更是达到了1 432万元。
材料三伏乞皇上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而已……窃认为今之为治,当以开创之势治天下,不当以守成之势治天下……《易》曰:“穷则变,变则通。
”……窃为皇上筹自强之策,计万世之安,非变通旧法,无以为治。
——《公车上书》【总结归纳】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第一,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面临亡国的严重危机。
(根本原因)第二,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而在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则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经济基础)第三,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逐渐壮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他们要求变法,改革社会现状。
(阶级基础)【问题探究1】“公车上书”的原因有哪些?答案提示: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直接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
【问题探究2】为什么把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上书称为“公车上书”? 其影响怎样?答案提示:汉朝时,封建政府用公家的车马接送被征举的读书人,后来人们就用“公车”作为举人入京应试的代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历史上册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胡堂初级中学
学科名称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开发教师八年级政史地备课组
课程类型必修
教学材料人教版中国历史(2017)
授课教师韩慧
授课对象八年级
课程目标
1、掌握中国近代历史时期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了解中国近代历史时期的基本发展线索。
2、学习辩证地看待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学习评价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的基本方法;
3、理解、掌握、继承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树立国际意识,理
解、尊重和吸收各个民族精华,树立开放的态度。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七年级一学年的学习,初步掌握了历史学科的基本方法,思维方式从感性思维为主阶段开始向理性思维为主阶段过度;
教材分析
2017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富有趣味性、生动性和启发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目前,我校所用班班统系统,有大量学习资源。
课程内容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禁烟运动、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的影响2、第二次鸦片战争
爆发原因、列强的罪行、两次鸦片战争的对比、太平天国运动3、太平天国运动
知道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4、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内容、口号、时间、影响
5、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战争的背景、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6、戊戌变法
时间、人物、内容、影响
7、抗击八国联军
义和团运动、辛丑条约内容和影响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8、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9、辛亥革命
同盟会成立、辛亥革命的影响
10、中华民国的创建
11、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
12、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背景、新文化运动人物、口号、内容、影响13、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的性质、影响。
14、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国共产党成立条件、一大、意义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15、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的条件、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的影响16、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7、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长征的原因、路线、意义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8、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九一八事变的原因、东北沦陷和不抵抗政策、西安事变19、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七七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南京大屠杀
20、正面战场的抗战
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
21、敌后战场的抗战
平型关大捷、抗日根据地的建设、百团大战
22、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共七大、抗战胜利的意义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
23、内战爆发
重庆谈判、内战爆发、千里跃进大别山、
24、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三大战役及其影响、渡江战役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25、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交通、通信、文化、社会习俗
26、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27、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
课程实施方式
教学方式
本学期使用导学案教学,课堂学习方式的环节是:导入新课——出示课标——引导自学——分组活动、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释疑——测试巩固——反馈矫正——课堂延伸。
学习安排
学习主体:八年级全体学生课时安排
课外拓展
1、组织学生观看电视纪录片《复兴之路》
2、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引导学生走访历史当事人
课堂组织形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课程评价
1、教师课堂评价(学生侯课秩序、学生听课状态、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
2、家长评价(作业情况、预习自学情况)
3、考试评价(月考、中考、末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