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合集下载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及翻译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及翻译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及翻译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也写诗作答。

首联概写谪守巴楚、度尽劫难的经历。

“凄凉地”、“弃置身”,虽语含哀怨,却在感伤中不失沉雄,凄婉中尤见苍劲。

二联感叹旧友凋零、今昔异貌。

“闻笛赋”、“烂柯人”,借典寄慨,耐人寻味。

三联展示的却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寄寓在其中的是新陈代谢的进化思想和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困厄的豁达襟怀;在手法上,它则将诗情、画意、哲理熔于一炉,以形象的画面表现抽象的哲理,旨趣隽永。

尾联顺势而下,请白氏举杯痛饮,藉以振奋精神。

翻译/译文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注释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

用诗歌赠答。

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见赠:送给(我)。

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

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

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

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至宝历二年(826)冬应召,约22年。

因贬地离京遥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

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置:放置。

弃置:贬谪(zhé)。

怀旧:怀念故友。

吟:吟唱。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

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古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翻译赏析

古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翻译赏析

古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翻译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全文古诗如下: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前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 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也写诗作答。

首联概写谪守巴楚、度尽劫难的经历。

“凄凉地”、“弃置身”,虽语含哀怨,却在感伤中不失沉雄,凄婉中尤见苍劲。

二联感叹旧友凋零、今昔异貌。

“闻笛赋”、“烂柯人”,借典寄慨,耐人寻味。

三联展示的却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寄寓在其中的是新陈代谢的进化思想和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困厄的豁达襟怀;在手法上,它则将诗情、画意、哲理熔于一炉,以形象的画面表现抽象的哲理,旨趣隽永。

尾联顺势而下,请白氏举杯痛饮,藉以振奋精神。

全诗感情真挚,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注释】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

用诗歌赠答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见赠:送给(我)。

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

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

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

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至宝历二年(826)冬应召,约22 年。

因贬地离京遥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 年。

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置:放置。

弃置:贬谪(zh é)。

怀旧:怀念故友。

吟:吟唱。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 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全诗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全诗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全诗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全诗赏析
一、理解性填空:
1、诗中运用典故抒发作者对老友的怀念以及岁月流逝、人事全非的句子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暗示出自己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2、诗中蕴含哲理的句子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诗中点明酬赠题意,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是: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二、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描述:在波涛滚滚的江面上,有一艘沉下的船只,在它的旁边,千帆竞发,有很多船相继从此驶过;在一棵枯败的树前,万木葱郁,无数的树木在春天欣欣向荣。

2、赏析:运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以“沉舟”和“病树”来比喻久遭贬谪的自己,而“千帆”“万木”来比喻在他被贬居他乡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

本是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但客观上却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它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比现在好。

三、前四句的感情基调低沉伤感,后四句昂扬慷慨。

四、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也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全诗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诗鉴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诗鉴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诗鉴赏《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诗鉴赏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和白居易(乐天)都是中唐时期的大诗人,彼此慕名已久,并有书信往来,但在很长时间内,一直不曾谋面。

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由和州刺史罢归洛阳,当时白居易也因病免去苏州刺史,在返京途中,两人在扬州相遇,神交已久,初次相逢,既喜且悲,彼此谈起了过去在政治上遭受打击、迫害的事情,感慨万端。

在宴席上,白居易即席吟了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全诗是: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诗题的刘二十八即刘禹锡,二十八,是兄弟间的排行。

“使君”是刺史的称呼,刘禹锡当时的官职是刺史,所以称使君。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请给我杯子里添上酒,我用筷子敲着盘子为你歌唱。

你的诗才堪称国手,可又有什么用呢?不幸的命运压在你的头上毫无办法。

举眼四望,到处是一片繁华景象,只有你一个人长期孤单寂寞。

满朝人都升了官职,只有你长期坎坷。

这是你诗才太高名声太大,才使你在政治上遭受这样的折磨。

可竟折磨了二十三年,你被折磨得也太长了啊!诗中对刘禹锡的不幸遭遇充满同情,并指出他遭受折磨是由于才名所误。

刘禹锡读后,十分激动,于是写下了这首赠诗。

一开始诗人就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沉痛地诉说:“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这两句概述了诗人从事政治改革失败后的痛苦经历和处境。

永贞革新失败后,诗人备受打击、迫害,被逐出京,远谪南荒,一贬再贬,在巴山、楚水这些僻远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的流放生涯。

岁月蹉跎,壮年有为的时期过去了,现在已进入衰老之年,壮志未酬,两鬓先斑,诗人怎能不万分沉痛!这两句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语极愤慨,“凄凉地”、“弃置身”,抒发了诗人深受打击、迫害而无法平静的愤懑心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翻译

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翻译

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翻译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翻译唐代: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
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赏析_唐诗三百首

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赏析_唐诗三百首

精心整理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赏析_唐诗三百首原文: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赠》来酬答他。

译文巴山楚水一带荒远凄凉,二十三年来,我被朝廷抛弃在那里。

回到家乡后,熟悉的人都已逝去,只能哼唱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人,已无人相识,真令人恍如隔世啊。

在沉舟旁边有上千条船争相驶过,枯败的病树前万棵绿树生机勃发。

今天听到你为我作的那一首诗,就借这美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共22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

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⑸翻似:倒好像。

翻:副词,反而。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同代人都已经亡故。

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

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乐天”,白居易的表字。

“见赠”指白居易赠给作者的诗,那首诗的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的这首答谢诗就是从这里开头的:“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意思是他被贬低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

刘禹锡想改革时弊,遭到打击,被贬到朗州(在今湖南省)、连州(在今广东省)、夔州(在今四川省)等地。

夔州属于古代巴国。

朗州、连州等属于古代楚国。

这些地区古代都很荒凉,所以用“巴山楚水凄凉地”来概括。

“凄凉地”,指寂寞冷落的地区。

这两句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

贬谪到异地,空有怀念老朋友的心情也无由见面,一再吟诵《思旧赋》也没有用,所以说“空吟”。

写出了作者对旧友(王叔文)的怀念。

,晋朝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

酬乐天扬州原文及翻译

酬乐天扬州原文及翻译

酬乐天扬州原文及翻译《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律。

此诗首先紧承白居易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激不平。

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思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

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

一洗伤感消沉情调,尽显大方激昂气概。

末联点明酬赠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心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决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全诗感情真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酬乐天扬州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一下吧。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释(1)酬:答谢,这里是以相答的意思。

(2)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3)巴山楚水: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

刘禹锡曾被贬到这些地方做官,所以用巴山楚水指诗人被贬到之地。

(4)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到写此诗时,共22个年头,因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

(5)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6)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故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思念。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故居,因写此赋追念他。

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思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8)怀旧:思念故友。

(7)翻似:倒仿佛。

翻:副词,反而。

(9)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同代人都已经亡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古诗-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古诗-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古诗 -赏析巴山楚水悲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说明(1)酬:酬谢,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2)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3)巴山楚水:古时四川东部下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

刘禹锡曾被贬到这些地方当官,因此用巴山楚水指诗人被贬到之地。

(4)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 805 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到写此诗时,共 22 个年头,因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因此说23年。

(5)弃置身:指遭到贬谪的诗人自己。

(6)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戮。

此后,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故居,听到邻居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

序言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故居,因写此赋追忆他。

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已逝世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8)怀旧:故友。

(7)翻似:倒仿佛。

翻:副词,反而。

(9)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同代人都已经亡故。

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 23年的感触。

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晚年回乡仿佛隔世的心情。

(10 )长 (zh ǎng) 精神:抖擞精神。

长:增加,抖擞。

注音悲凉( q īliáng )赋(f ù)柯(k ē)畔(p àn )暂(zàn) 凭(p íng)长( zh ǎng)译文巴山楚水一片荒远悲凉,二十三年来,我被朝廷扔掉在那边。

回到家乡熟习的人都已逝去,只好吟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人,已无人认识,真令人仿佛隔世啊。

我仿佛一艘沉船,新贵们好似千帆竞渡,飞奔而过,又如一棵病树,眼前都是万木争春,活力盎然。

今日听到你为我歌唱的那一曲,就依靠这杯水酒从头抖擞起精神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炼字:“长精神”三字表现了诗人乐观豁 达、进取向上、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 长:增长,振作。 情感:点睛之笔,点明酬赠之意,表现 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和坚韧不拔 的意志。
本诗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被贬谪, 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 思想感情,同时也表达了面对仕 宦升沉和世事变迁时乐观豁达、 进取向上、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
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修辞:运用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以“沉 舟”“病树”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将“沉 舟”与“千帆”,“病树”与“万木春”作对比,暗 含诗人身世凄苦却依然充满昂扬的精神,表 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心态。
哲理: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 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 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蕴 含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 沦落的光阴。 •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 非旧时光景。 •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 木争春。 •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 酒振奋精神。
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内容:“凄凉地”和一个“弃”字, 表明诗人长年被贬偏远之地,寂 寞虚度年华,抒发了诗人的无限 辛酸和愤懑不平之情。
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用典:前一句借用“闻笛赋”的典 故,表达了诗人对故人已逝的伤 感之情。后一句借用“王质烂柯” 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遭贬谪时 间之久,又抒发了对岁月流逝、 人事变迁的感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