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展望与备考策略
浅析中考文言文考前复习策略

浅析中考文言文考前复习策略
文言文是中考必考科目之一,也是很多学生头痛的难点之一。
因此,在中考前的文言文复习中,需要有一定的策略和方法。
下面就来浅析一下中考文言文考前复习的策略。
1.梳理知识点,制定计划
在复习之前,首先要梳理好文言文的知识点,明确自己的薄弱环节,确定复习计划。
比如,可以根据课本章节、考查频率等制定计划,把时间和重心放在重要的知识点上。
2.学会划重点,多做例题
在学习文言文时,不要一味地追求“字面意思”,而应抓住文章的核心思想和意图。
要学会划重点,做笔记,整理思路。
同时,也要多做例题,熟悉题目类型和解题方法,掌握考试技巧。
3.背诵重要句子,提高阅读能力
文言文的句式较为复杂,有很多经典的句子和用法。
对于这些句子,可以适当进行背诵,熟悉其语境和运用。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也能使自己的写作和表达更加得心应手。
4.多接触名家经典文言文作品
在复习中,除了打好基础和解题技巧外,还应多接触经典的文言文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更能够深刻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魅力。
总之,正确的复习策略是成功应对中考文言文的关键。
需要耐心、恒心和努力去巩固基础,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规律,熟练掌握解题技巧和策略,最终取得不错的成绩。
河北省近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考情及真题讲解

专题二文言文阅读(必考,14~15分)《河北考试说明》要求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何、焉、与、所)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 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或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年份20202019201820172016考查方式课外三篇文言阅读课外单篇课外四篇文言阅读课外单篇课外单篇考查篇目【甲】选自黄庭坚《答宋殿直》【乙】选自苏轼《东坡续集》【丙】选自陆游《跋岑嘉州诗集》选自《父子宰相家训》1.选自《荆楚岁时记》2.选自《夜航船》3.选自《南史·刘峻传》4.选自《孔子家语·辩证》《复儿子书》选自《东坡卜居》文章主题读书学习读书学习传统习俗、人物传记、读书学习、叙事说理传统美德(勤俭好学)传统美德(善、义)实词解释T 7:亦、及、绝、已T 7:固、若、尽,通T 7:谓、旦、是T 8:去、宜、是、作T 7:闻、怆然、即、竞虚词意义—T 7:何,T 8:于—文言断句T 9 T 8 句子翻译T 8 T 8 T 9 T 10 T 9文意理解T 10 T 9 T 10、T11T 11 T 10、T11知识迁移T 9:谈启示T 10:谈启示考情总结1.考查范围:①课外文言文考查(2015—2020年);②课内与课外对比考查(2009—2014年)。
2.考点分析:比较固定,主要是实词解释、虚词意义或用法、文言断句、句子翻译、文意理解。
所考实词、虚词、翻译都是迁移课内文言文学习过的释义,故考生要熟练掌握课内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多读并理解课内文言文,培养语感。
文意理解多涉及内容概括、情感理解、人物分析、根据文意谈启示等。
3.命题预测:人物传记、读书学习类考查较多,考生应加强相关训练。
河北中考核心考点攻略河北近五年中考考情分析考例剖析【例】(2020 ·河北中考第7~10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
近三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分析及中考备战策略

近三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分析及2016年中考备战策略近年来,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始终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遵循《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说明》的各项要求,秉承着“稳定中谋求发展,变化中力求创新”的原则,试卷充分彰显语文学科的特点,所设试题选材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试题难易比例搭配具有良好的梯度和区分度,有利于考生水平的发挥。
命题材料的选择不依赖、偏向任何版本的教材。
近五年来,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不断创新,考查形式灵活,选材贴近生活,题干科学简明,难度把握适当,导向功能彰显。
一、近三年河北省中考试题分析(一)试卷结构近三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整体结构分析年全卷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写作题量满分题量分值比重题量分值比重题量分值比重2015年2212052218.3%164840%15041.7% 2014年2412062420%174638.3%15041.7% 2013年2412062420%174638.3%15041.7% 2015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试题能力层级分布比例分析能力层级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欣赏评价分值131331585所占比例10.8%10.8%25.8%48.3% 4.2%从上面表格可以明显看出,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总分和板块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总分120分不变,三大板块(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写作)不变。
2013年和2014年题量和分值完全一样,2015年有了变化,全卷题量由24个小题减少为22个小题,减少了两个。
积累运用部分题量减少1个,由6个变为5个,分值由24分减少为22分,减少了2分。
阅读理解由17个小题减为16个,分值由46分增加到48分,增加了2分。
写作题量和分值没变。
从“2015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试题能力层级分布比例分析”来看,“识记”的分值所占比例较少,而“分析综合”“表达运用”则占了相当高的分值。
可见,河北省中考语文严格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突出运用能力的考查。
201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评析

语文:稳中求变变中求进201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分析评价2010年河北省中考已经顺利结束。
综观今年的语文试卷,与往年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为了更好地发挥考试对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现对今年的语文试卷作简要的分析评价。
一、试卷总体评价河北省2010年中考语文试卷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全面反映《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目标要求,贯彻落实《河北省2010年中考文化课学科说明》(以下简称《语文学科说明》)的精神。
今年的中考语文试卷坚持“稳中求变,变中求进,选拔性与导向性兼顾,突出语文学科特点”的指导思想。
命题强调能力立意,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重视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以推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
试卷注重发挥考试对教学的导向功能,有利于推动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试卷覆盖面广,结构清晰简约,选材适合考生的阅读水平,题干表述简洁、指向明确,考点设计新颖,试题难易适度、分布合理,试题赋分科学合理,参考答案及示例准确周详、便于操作。
总而言之,今年的语文试卷是一份富有新意的、比较理想的试卷,相信它对我省的中学语文教学将会产生积极而有益的影响。
二、试卷主要特点(一)充分体现了改革的精神在继承中前进,在稳定中创新,是我省语文试卷的特点。
今年的语文试卷是近十年来变化最大的,充分体现了改革的精神。
大而言之,第一部分的分值由2000年的12分提高到今年的23分,是历年来最高的,体现了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的重视;首次增加了古诗词阅读的考查,填补了我省中考的空白;文言文阅读首次增加了独立的课外文言小段,真正考查考生借助注释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历史性的突破;现代文阅读由考查三篇文章变为考查两篇文章。
减少了一篇文章,给考生提供了更多思考时间。
小而言之,考查汉语拼音的整体认读、汉字的书写以及错别字的辨识采用了与以往不同的形式;语病辨识采用了选择题的形式,扩大了病句类型的考查范围;首次增加了标点符号运用的考查;增加了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考查,等等。
2010年河北中考语文试卷考点展望

2010年河北中考语文试卷考点展望(一)试卷第一部分语言运用与积累(20分)1.识字、写字分值:4分。
题型两种:①字音辨识题选择题。
②字形辨识(选择题)和书写改正题举例略。
复习注意:分散复习,注意课后的读一读,练一练,注意课小注中的的词语。
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覆盖面广,如08年涉及到《春》《济南的冬天》《故乡》《孔乙己》《范进中举》《木兰诗》《口技》《〈论语〉十则》《三峡》等20篇课文,09年也涉及到十几篇现代文。
2.词语的辨析和成语的运用题题型:以选择题为主。
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A)。
??九年福州A为了铁路早日通车,工程技术人员处心积虑地克服了许多困难。
B.五月的西湖公园,姹紫嫣红,一片绚丽的景象。
C.登高远眺。
青山如屏,绿水如带,令人心旷神怡。
D.节日的榕城张灯结彩,大街上车辆行人川流不息。
3. 病句辨识修改题:分值;4分。
考点:借助基本语法知识,辨析、修改常见的病句。
08年:修改病句考查了词语搭配不当和语序排列不当两种类型。
09年:修改复句的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由单句过度到复句。
因此我们语法的复习,不一定记一些名词,重在语法的应用。
除了08、09年题型外,以下两种考察方式要注意:题型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09年安顺市CA为了防止失窃事件不再发生,保安部门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B 能不能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成功的关键.C 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强了能力.D 我们只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面前充满信心.题型2: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有语病,请找出并进行修改。
兰州2009①“知识守护生命”是由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的大型公益活动。
②这项活动以生命意识教育为主题,③由“潜能”“坚持”“团队”“生命”四部分组成,④是新学期之初教育部门奉献给全国近4亿多名青少年的一份礼物。
⑤有专家认为,生命教育是教育之源,教会学生珍惜生命是教育主旨以人为本的回归。
2010届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

201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备考: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是语文学习永远的经典,文言文阅读是中考语文中必不可少的“大餐”。
在新课标实施的背景下,2010年文言文阅读命题趋势成了备战中考的广大师生迫切想了解的问题。
一、内容解读:《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并评析其思想内容。
了解课文所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对文言文的评价建议是:“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的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命题规律:围绕《语文课程标准》,近几年来中考文言文考查的知识比较全面,尤其2009年出现对比阅读题,是中考命题的新动向,应引起注意。
1、从选材看: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已成为命题趋势。
选材大多在300字以内,内容涉及古代良吏勤政爱民、廉洁奉公、执法如山、志廉行端等方面的事迹;古人事亲至孝、爱国尽忠、扶危济贫和古代妇女相夫教子方面的事例。
2、从考点来看:文言文的命题,重点考查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包括短句停顿、理解常见文言词语的意义、理解文言句子的大意、了解文言文主要内容和基本写法等;设题层级明显,“注重考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比较阅读已成为试卷中的亮点。
3、从题型来看,客观题的比例大幅度减少,主观题成为主要考查形式,特别是开放性试题,备受命题人青睐。
主观题型有填空题、简答题、探究题、比较阅读题等。
三、题型预测:据上分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文言积累,包括原文默写、文学常识(包括作者、朝代、作品情况等相关信息)。
②朗读停顿。
③解释常见虚词和重点实词的意思。
④文言语句的翻译。
⑤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包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内容概括、人物形象的分析等。
⑥鉴赏评析,主要针对文章的写作方法、语言特点设题。
⑦迁移拓展,选择与选文有关的课外文章或是现实生活的话题,加以拓展延伸。
中考语文复习指南文言文阅读技巧与作文写作总结

中考语文复习指南文言文阅读技巧与作文写作总结文言文是中学语文学科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中考考试中的必考内容之一。
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作文写作方法对于备战中考非常关键。
本文将结合文言文阅读和作文写作两方面的内容,为同学们提供中考语文复习指南。
一、文言文阅读技巧1.把握篇章结构在文言文阅读中,首先要注意把握篇章的结构,理清文段之间的逻辑关系。
可以通过分析开篇、承接、转折、总结等关键词语,来推导出文章的脉络和主旨,做到心中有数,准确理解文章的意思。
2.注重词义理解文言文中常常存在着许多生僻的词语,因此在阅读中要注重对句中关键词语的理解。
可以通过查阅词典、积累词语等方式,提高对生词的掌握程度,以便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
3.注意句式分析文言文中的句式通常较为复杂,掌握其常见的句式结构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例如“并列句”、“状语从句”、“主谓宾结构”等,对于这些句式的辨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含义。
4.理解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如比喻、夸张、拟人等。
我们需要学会辨析并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分析文章的文章的情感色彩和意义。
二、作文写作总结1.扎实基础知识作文写作离不开对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
同学们要熟悉各类文言文的常用句式、词汇和表达方式,注重积累各类素材,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同时,要牢固掌握词汇和语法,避免在写作过程中出现错误和不符合规范的表达。
2.主题准确明确作文的主题是写作的灵魂和核心,同学们要在写作前确定好自己要表达的主题,并围绕主题展开自己的观点和论述。
同时,要注意将主题贯穿于全文,使整篇作文内容紧密联系,条理清晰。
3.运用修辞手法文言文作文可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比如比喻、夸张、对仗等。
同学们可以有意识地运用这些手法,使自己的文章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4.修辞与思考的平衡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修辞手法和思辨的平衡。
河北省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及备考策略

河北省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及备考策略内容预览:河北省中考语文之古诗文阅读回顾展望与备考策略一、回顾:1、河北中考古诗文阅读部分试题分析:古诗文阅读部分共 8 题5 分,考查了文学常识知识,诗句的朗读节奏,律诗的基本知识,名句的赏析理解。
近十年来,我省中考对古诗词一直以默写的形式考查,没有以阅读的形式进行过深层次的考查。
关于文学常识、朗读技巧、蕴涵哲理的考查,有利于考生对古诗词的深刻理解,真正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要求。
古诗词阅读的考查,既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要求,也与高考相接轨,这一导向无疑是积极的。
文言文阅读共5个题14 分。
考查了重点词语的理解与积累,文言语句的理解翻译,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文章和人物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及对关键问题的看法和评价。
在重点考查《曹刿论战》的基础上,涉及了课外文言语段以及《醉翁亭记》、《出师表》、《邹忌讽齐王纳谏》、《马说》课内五篇古文,考查范围广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培养初中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我省近几年的《语文学科说明》在考试范围中也明确了文言文阅读材料“也可选取篇幅短小、浅显易懂的课外文言小段”。
虽然、2009年中考语文试卷中也有课外文言句子的相关链接题,但没有真正落实考查课外文言小段的要求。
今年选取的一篇课外文言小段,节选自《公羊传·僖公二十二年》中的“泓之战”,与所选课内文言文《曹刿论战》作比较阅读,并且对课外小段中的疑难词语作了注释,降低了阅读的难度。
针对课外文言小段,共设大小题三个:一是解释实词“鼓”,这是考查迁移能力;二是把“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译成现代汉语,这是考查翻译能力;三是“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考查通过课内外比较,理解文段内容的能力。
今年的课外相关文言小段的考查,体现了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教学理念,可激发学生学习优秀古典文化的兴趣,培养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给文言文教学带来蓬勃生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展望与备考策略
文言文是语文学习永远的经典,文言文阅读是中考语文中必不可少的“大餐”。
在新课标实施的背景下,2010年文言文阅读命题趋势成了备战中考的广大师生迫切想了解的问题。
2010年文言文阅读命题展望
1、总体趋势
通过对2005——2008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命题的情况分析,并结合我多年的备考经验,我认为2009年中考文言文阅读命题总的趋势是:延续2007年、2008年的思路,“稳中有变,重心外移”。
即“立足课内,向课外转移”。
2、题量分值趋势
我认为2010年的题量分值,仍将和2007、2008年的一样都是5个小题共13分,或题量不变分值有所增减。
备考策略
一、重点篇目,心中有数。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初中阶段应该掌握的文言文共有19篇。
长期以来,我省文言文阅读考查一直是重点在课内。
近几年已考查过10篇,按我省的惯例,近五年已考过的篇目2010年绝不会再出现。
为此,我建议在复习时把这19篇重点文言文分四类:
(一)、考试首选课文六篇:《鱼我所欲也》、《桃花源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语〉十则》、《口技》、《满井游记》;
(二)、考试次选课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送东阳马生序》。
(三)、考试三选课文四篇:2000年《出师表》、2002年《陋室铭》、2003年《曹刿论战》、2004年《马说》。
(四)、考试不选课文七篇:2005年《三峡》、2006年《岳阳楼记》、《小石潭记》、2007年《邹忌讽齐王纳谏》、2008年《醉翁亭记》。
2009年《与朱元思书》、2009年《爱莲说》
复习时,应把重点放在考试首选课文和次选课文上,对于三选和不选课文的复习最好放在考试前一周进行。
二、牢记考点,有的放矢。
我省中考文言文阅读命题,在近几年来的考查中已形成一些相对固定的考点:
(一)、必考点,就是连续多年,每年都出现的考点:
1、实词解释。
我省中考文言文阅读命题中已连续十多年出现此题型,并且分值(3——4分)相对不变。
所选字词都是来源于课文下注释。
我们在指导学生复习时把重点放在课下注释中的以下几类字词:①一词多义、②词类活作、③古今异义、④通假字等。
注意要点:
①解词时,如是通假字,不但要写出某通某,还要解释清楚意思。
②如注释中有本义和句中义,尽量答完整,尤其不能丢掉句中义,即“这里指*****的意思”。
2、句子翻译。
我省近十几年翻译句子是必考题型,题量由多到少,分值有所增加。
2003——2006年为两个每个2分,2007、2008年为一个每个3分。
所选句子:从内容上看,容易考关键语句;从古汉语角度,容易考特殊句式;从来源上看,容易考课文下注释中的语句。
句子翻译切记以下三点:
①语句翻译以直译为主,做到文通字顺,简明规范,通达流畅。
②翻译时,忠实原文,不违原意;掌握实词,活用虚词;辨析词义,弄清语序;遇到难句,前后联系。
③句中人名、地名、固有名词以及与现代汉语意义一样的字词,不必翻译。
3、内容感悟。
我省多年来对此题型考查多种多样:
2004年《五柳先生传》中是请概括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
2005年《三峡》中是用自己的话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点?(4分)
2006年《小石潭记》中是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008年《醉翁亭记》中是概括选文第二段的内容。
(2分)
从以上几年的命题趋势我总结出2009年文言文内容感悟的考查仍将继续出现,主要会从以下几种形式进行:
①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
②文章中心句的概括。
③人物思想感情的概括。
我们在复习时切记这类题一般不是自由发挥题,必须按新教学参考上的要求加以整理,牢记段意、中心和对人物的评价。
4、开放性问题。
开放性问题的这也是我省必考题型,考查形式以对文章内容、语言、人物和写法等多方面的欣赏与评价。
2003——2008年都有此类题型出现:
2006年《岳阳楼记》中是: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
2007年《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是:阅读本文后你对“忠言逆耳”这个成语又有了怎样的理解?
此类题型,要求考生对文章的某一点谈谈看法,写出自己的观点;就文中的人物、事件、观点等某一方面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为了考查学生鉴赏评价和发散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对于此类类问题的解答要在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以及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生活以及个人的认知体系对文章内容、人物、写作特色作出评价、赏析,阐发阅读体会和感受。
切记:
1、你的所有阐述必定是从阅读文章中生发而来,树立文本意识。
2、所有的阐述要言之有理、言之有物,不可泛泛而谈,天马行空。
5、比较阅读①①
此题型2007年中考文言文中首次显现,是和其他课内文言文比较,2008年以课外阅读的形式出现。
2007年《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向齐王进谏的方式,与《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3分)
2008年《醉翁亭记》中:下面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欧阳公记成,远近争传……凡商贾来人,亦多求其本,所遇关征,以赠官,可以免税。
由此可见,我省中考考命题对文言文的考查已由课内转向课外,所以说2009年中考文言文中这一题型,仍将继续出现,并且难度有可能适当增加,因此我们在复习时,不但要立足课内,注重积累;还要对课外文言文进行必要的训练。
比较阅读有可能涉及的考点:
①、筛选并提取文中重点信息。
能根据题目要求,摘录或概括出要点内容,如主要观点、主要内容及中心句等。
2008年《醉翁亭记》中的问题就是这样的。
②、正确理解领会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并进行初步的比较分析。
③、比较两个阅读材料内容、写法及表达方式的异同。
如2007年《邹忌讽齐王纳谏》。
④、比较两个阅读材料中作品的情感倾向。
⑤、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链接相关资料,在比较的基础上结合课内所学进行探究。
解题技巧:
对于课外的文言文,我们学生要消除“它是课外的一定很难”这内心的恐慌心理,静下心来仔细阅读认真感知。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要先浏览全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者;二要结合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把握文言语段的主要内容;三要细读短文标题、出处从中筛选有用的信息;四要认真分析问题的题目,找出其中隐含的信息。
五要在解答时要借助所学过的知识、所形成的能力和所掌握的方法,注意知识的迁移、拓展和创新,答题时尽量用上原文原句,确保其准确性。
(二)、选考点,多年连续出现,近两年没有考查。
1、文学常识
这类题型在2006年以前所有的中考文言文中都曾出现,分值多为2分,只在2007、2008年没有出现。
我认为这是因为文学常识的考查和文言文命题所选课文有关,2007年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没有明确的作者,2008年的课文《醉翁亭记》又是千古名篇,因此文学常识的考点没有出现。
2009年中不能排除出现的可能。
在复习时我们要明确:
文学常识的考查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要注意“三要素”——①文章出处,②作者姓名,③作者朝代。
而其他有关作者的字号,对他相关的评价等不会作为考查的内容。
2005年《三峡》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人名)。
2006年《小石潭记》本文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人名)。
2006年《岳阳楼记》作者是(朝代)政治家、文学家:(人名)。
2、文中名句的默写
这类题型的考查形式,空出两三个句子,让考生根据前后文填空。
2006年以前都有此题型出现,2006、2007、2008年三年未见。
这是因为这两年中考命题时在基础知识的考查中都有此题型出现。
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时,面面俱到,即16篇文章都要照顾到,不可有遗漏。
重点以文中的中心句、哲理句、抒情句和优美的写景句的默写。
一定要防止音对字错的现象出现。
3、朗读节奏划分
这个题型只在2006年《岳阳楼记》和《小石潭记》中出现过。
①前人之述/备矣。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
应对这一题型,我们应教给学生划分朗读节奏的方法:首先要理解句义;再按意义划分,一般主语、谓语要分开,较长的修饰限制语要分开。
总之,虽然中考文言文题型千变万化,但我们要知道它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语文课程标准》,只要我们能牢牢把握住这个“宗”,就能以不变应万变,达到“以静制动”“处变不惊”的境界。
取得中考文言文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