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我来变废为宝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变废为宝》通用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变废为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教材第四章《环保小卫士》,详细内容围绕“变废为宝”展开。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实践,了解废物的再利用价值,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废物的概念,知道废物可以变废为宝。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使其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废物再利用的意义,学会将废物变为有用的物品。
重点: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提高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废纸箱、废塑料瓶、废报纸、剪刀、胶水、颜料等。
学具:每组一份废纸箱、废塑料瓶、废报纸,以及相应的剪刀、胶水、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废纸箱,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个纸箱是废品,我们可以用它来做什么呢?”让幼儿展开想象,自由发言。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以废纸箱为例,讲解如何将其变为储物箱的过程,包括剪裁、涂色等步骤。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表扬。
5. 环保意识教育(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废物再利用的好处,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1. 《变废为宝》2. 内容:废物概念废物再利用的意义变废为宝实例:废纸箱变储物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废物,并尝试将其变为有用的物品。
2.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废物变为有用物品的实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幼儿在实践操作中是否积极参与,环保意识是否得到提高。
2. 拓展延伸:在家庭和社区中,鼓励幼儿继续开展变废为宝的活动,将环保行动推广到日常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实践情景引入。
2. 教学过程的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
3. 环保意识教育。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变废为宝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变废为宝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教学设计针对幼儿园中班儿童的社会活动,通过“变废为宝”的教育活动,引导儿童了解环境保护意义,培养其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
二、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2.能够学会正确的垃圾分类方法;3.能够通过手工制作等方式将废弃物转化为有用的物品;4.培养儿童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养成环保习惯。
三、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变废为宝的教育活动。
辅助内容:环保小游戏、废物分类知识普及、手工制作废物转化工具等。
四、教学策略主要策略:启发式教育、情境教育、体验式教育。
辅助策略:课堂讲解、互动交流、实践活动。
五、教学步骤步骤一: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废物分类知识普及材料、手工制作工具和环保小游戏道具等。
步骤二:知识普及环节。
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普及废物分类知识,帮助儿童了解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和重要性。
步骤三:动手实践环节。
教师带领儿童进行手工制作,将废弃物变为有用的物品,如废纸做成小笔筒、废瓶子制成花瓶等。
教师引导儿童思考,通过实践中体验废物转化的过程。
步骤四:总结反思环节。
教师带领儿童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护环境,养成环保习惯。
六、教学评价通过观察、记录和讲解等方式对儿童完成的手工制作、废物分类和环保小游戏等进行评价。
教师从儿童的环保意识、环保行为、环保知识等多维度进行评价,并及时给予儿童鼓励和指导。
七、教学反思1.教学中,需要更具体地讲解废物分类知识,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及运用;2.教学环节需要调整,增加引导性的互动交流,使儿童更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3.认真听取儿童的想法和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八、教学效果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儿童的环保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环保行为也有所改善。
同时,儿童从实践中体验了废物转化的过程,通过手工制作等方式进一步了解了变废为宝的教育理念,对废物分类、环保习惯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变废为宝》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变废为宝》教学目标1.掌握生活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重视环保的意识,爱护环境资源。
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启发他们对废旧物品进行变废为宝的创意。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生活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启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2.教学难点:如何在儿童心智模式下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从而发掘废旧物品的新用途。
教学准备•活动背景布置•PPT讲解•图片和视频资料•彩纸、剪刀、胶水、笔等手工材料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张PPT图片展示一个封闭的垃圾桶,引导孩子们思考:我们为什么要把垃圾分类扔进垃圾桶?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模型、视频等形式,向学生普及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引发孩子们对废旧物品的兴趣,为后续的活动做好铺垫。
激发兴趣(10分钟)将一些废旧物品都随意放在课堂的中央区域,并号召学生围在中央,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究废旧物品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新用途。
同时,老师根据学生们的创意,收集废旧物品的新用途,并留意了解学生的创意思维过程。
活动实践(35分钟)1.创意构思:让学生们共同构思他们将如何使用废旧物品来创造新的有用物品,发掘废旧物品的潜在价值,例如:用废弃的废纸筒制作笔筒、用废纸盒制作小床,用瓶盖制作积木等等。
2.制作手工模型:学生们按照自己构思的方案,自行使用废旧物品制作模型,提醒学生注意保护眼睛和避免纸张和胶水渗透到衣服上。
3.展示成果:每个小组都在课堂上向全班展示自己制作的作品,保证学生在展示时能够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成果。
总结(5分钟)老师首先总结学生在本节课上学到的生活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和环保意识,并督促学生做好废旧物品的分类和收集,告诉学生它们能够成为创意的源泉,还可以减少浪费,将废物转化为新的资源。
课后延伸老师可以告诉家长,让孩子们在家庭生活中继续关注废旧物品,鼓励孩子们将这个活动的主题继续延伸和发扬光大。
同时,让孩子们将制作好的手工作品一起带回家,告诉家人们如何保护环境、保护资源,并与家长一起讨论、探索、发挥废旧物品的潜在价值。
中班变废为宝教案

中班变废为宝教案教案标题:中班变废为宝教学目标:1. 教育孩子学会珍惜资源,大胆动手创作。
2. 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他们从废旧物品中发现新的用途。
3. 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1. 多种废旧物品(例如纸盒、塑料瓶、纸张、布料等)。
2. 胶水、剪刀、彩色纸、彩笔等。
3. 模板或图片,以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灵感。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展示一些废旧物品并问孩子们这些东西在平时是否还能再利用。
2. 鼓励孩子们讲述自己曾经见过或制作过的废品再利用的创意。
探究:(15分钟)1. 向孩子们展示一些废旧物品变废为宝的例子,例如用纸盒做成一个书架,用塑料瓶做成花瓶等。
2. 鼓励孩子们自己思考如何利用手边的废旧物品创造出新东西。
3. 分发废旧物品给孩子们,并提供模板或图片作为创作灵感。
4. 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创意开始制作新的东西。
教师可以在一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展示与分享:(10分钟)1. 孩子们完成创作后,展示自己的作品。
2. 每个孩子可以简要介绍自己作品的创意和制作过程。
3. 鼓励其他孩子提问和分享对作品的赞赏意见。
概括总结:(5分钟)1. 引导孩子们回顾今天的活动,总结出废品再利用的好处以及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性。
2. 鼓励孩子们将这种思维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珍惜资源,多角度思考问题。
延伸活动:(可选,视教学时间而定)1. 组织孩子们进行团队合作,使用废旧物品制作一个大型的展示作品,例如一个城市模型、一个童话故事场景等。
2. 孩子们可以继续发挥创意,制作更多的废品再利用作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废品再利用的创作活动,教育孩子珍惜资源,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活动中,孩子们不仅能创作出自己的作品,还能通过观察和分享其他孩子的作品来拓展视野。
此外,团队合作的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同时鼓励孩子们的自主创作和表达。
中班手工活动变废为宝教案与反思

教案编辑专员:中班手工活动“变废为宝”教案与反思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变废为宝”的概念,认识到废旧物品也可以变成有用的物品。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教育幼儿珍惜资源,减少浪费。
二、活动准备:1. 各种废旧物品,如:废纸、废塑料、废布料等。
2. 剪刀、胶水、颜料等手工制作工具。
3. 示例作品或其他幼儿的作品。
三、活动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介绍“变废为宝”的概念,引导幼儿思考废旧物品的用途。
2. 演示:教师展示废旧物品制作的手工作品,让幼儿观察并讨论作品的创意和制作过程。
3. 制作:教师指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废旧物品和制作工具,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
4. 创作时间:幼儿进行手工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5. 展示和分享: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向大家介绍制作过程和创意。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鼓励幼儿将作品带回家,与家人分享创作过程,让家人也参与“变废为宝”的活动。
2. 环境教育:组织幼儿参观废品回收站,了解废品回收的过程,增强环保意识。
五、活动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作品。
2. 在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让幼儿感受到手工制作的乐趣。
4. 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和需求,教师应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支持。
5. 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幼儿进行反思,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六、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通过展示废旧物品制作的手工作品,引导幼儿观察、模仿和创新。
2. 实践法:教师指导幼儿亲自动手制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和发现。
4. 小组合作:鼓励幼儿之间相互合作,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表现。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变废为宝》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变废为宝》含反
思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环保学问,了解如何节省资源。
2.培育幼儿的环保意识,引导幼儿学会分别可回收的物品与不可回收的物品。
3.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促进幼儿一起动手,培育幼儿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认得回收垃圾的紧要性。
2. 分类回收废纸等可回收物品。
三、教学重点
1. 让幼儿了解回收垃圾和分门别类的意义和好处。
2. 让幼儿知道可回收物品和不可回收物品的区分。
3. 走进实际操作,让幼儿通过合作将可回收物品进行分类。
四、教学难点
1. 对幼儿进行回收垃圾分类的理解和把握。
2. 如何引导幼儿进行合作,将废纸依照种类进行分类。
五、教学方法
1. 活动引导法
2. 图片演示法
3. 互动式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1. Class begins
2. 回顾前两天的内容
3. 讲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和好处
4. 共享照片和视频,向幼儿呈现可回收物品和不可回收物品
5. 招募有意参加活动的团队,并和他们一起讨论和订立废纸回收计划。
6. 生产环节:同学进行废纸分类,以便更便利地回收
7. 总结环节:总结回收废纸的优点并对本身进行评价。
七、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幼儿通过图像和短片了解了废纸分类的好处和意义。
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幼儿看到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差异,并知道如何分类回收废纸等物品。
最后,幼儿还呈现了本身环保的意识和了解。
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中学习,让对环保和废纸回收面对新的认得和了解。
幼儿园中班教案《变废为宝》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变废为宝》含反思教学目的:1. 帮忙幼儿在生活中形成垃圾分类、环保意识;2. 培育幼儿的环境意识,提高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本领;3. 激发幼儿的古怪心和探究欲,学习讨论废弃物的再利用;4. 进展幼儿的语言表达本领和自主学习本领。
教学准备:1. 一些废旧材料(如废报纸、废纸板、废瓶子、废布料等);2. 彩笔、剪刀、胶水等制作工具;3. 一些环保学问的图片或绘本;4. 一些废弃物的图片或实体物品。
教学步骤:1. 游戏引入老师通过游戏的形式介绍垃圾分类的紧要性,例如运用“分类大挑战”游戏,激励幼儿完成不同类别里面的垃圾分类工作。
在游戏中,老师和幼儿可以反复讨论、辨别、分类和总结,以使幼儿能理解和把握垃圾分类的概念。
2. 环保学问的普及老师准备一些环保学问的图片或绘本,例如介绍环保标志的含义,解释渐渐增多的垃圾量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讲解垃圾分类的基本规定等。
在介绍的过程中,同学也可以共享他们对环保的理解和实践阅历,由老师引导全班一起讨论。
3. 废物的再利用老师引导幼儿将日常生活中废弃的材料再次利用,在艺术活动中发挥本身的想象力和制造力,制作出有实际价值的作品。
例如可以用纸板做成书架,用捆绑带做成鱼杆等。
在活动中,老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将废物转化成有用的物品,促使他们理解可持续性进展的紧要性。
4. 反思老师让幼儿反思今日的学习内容,并与之前的学习活动做一个对比及总结。
这样可以帮忙幼儿深刻理解本次学习内容的意义和价值,加深他们对垃圾分类和环保意识的认得,也对今后的环保实践有所启示。
教学效果:本次活动能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更加重视垃圾分类和环保问题,强化对环境保护的一般认得和负责任的态度。
同时,让幼儿从实践活动中了解废弃物的再利用,让他们学习到如何科学处理垃圾的方法,从而形成积极的环保习惯。
整个活动过程培育幼儿的自主学习本领,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独立思考本领,从而促进其全面进展。
幼儿园中班变废为宝优质教案多篇

幼儿园中班变废为宝优质教案多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环保小卫士》的第三章“变废为宝”,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可回收物,了解废物利用的意义,学习简单的废物利用方法,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可回收物的种类,认识到废物利用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废物利用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认识可回收物,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废纸、空瓶子、易拉罐、布料等可回收物,样品展示。
学具:剪刀、胶水、颜料、画笔、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2. 知识讲解(10分钟)(1)介绍可回收物的种类,让幼儿认识到废物的价值。
(2)讲解废物利用的意义,引导幼儿关注环保问题。
(3)展示废物利用的实例,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一种可回收物(如空瓶子),现场示范制作一个简单的工艺品。
同时讲解废物利用的步骤和技巧,让幼儿了解制作过程。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废物利用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作品。
六、板书设计1. 空瓶子、废纸、易拉罐等可回收物2. 废物利用的意义和步骤3. 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利用家中的可回收物,制作一个工艺品。
答案示例:用空瓶子制作一个花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次课程中,幼儿的参与度较高,动手能力得到锻炼。
但在废物利用的技巧方面,部分幼儿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中继续进行废物利用实践,与家人分享环保理念。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更多的环保主题活动,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知识讲解的深度与广度4. 例题讲解的步骤和技巧5. 随堂练习的组织与指导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在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上,应重点关注废物利用的方法和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我来变废为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多感官参与创新思维活动,知道废物利用所带来的社会价值,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
2、激发幼儿发明创造的欲望和探索精神,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创新意识。
3、能用多种形式的废旧物品组合创新出各种物体、玩具,感受到废旧物品组合创新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能用多种形式的废旧物品组合创新出各种物体和玩具。
活动准备
故事挂图:废旧物品若干、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玩具若干、课件、制作玩具的废旧物品材料若干。
(一)实物导入:
出示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玩具,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这个玩具是用什么做成的?还能做成什么?
(二)欣赏故事《由废纸到吸水纸》
1、结合挂图讲故事:
第一幅:画面上的人在干什么?写在纸上的字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二幅:这么多的纸成了一堆什么?人们会怎样?
第三幅:人们发现了纸吸收水的原因?人们用这种纸做了什么?
第四幅:技术人员进行了什么实验?发明了什么?
2、引导幼儿简单总结故事内容,让幼儿初步了解吸水纸是怎样发明的?并启发幼儿讲出生活中变废为宝的故事。
(三)废旧物品用途多1、小朋友你们见过什么样的废旧物品?它们能制作成什么东西?
孩子们回答。
教师总结:有烟盒、药盒、火柴盒、粉笔盒、鞋盒等,纸杯、挂历纸、蛋壳、旧电池、酸奶瓶、VCD片、玉米秸、竹竿等。
它们能做成飞机、轮船、汽车、火箭、坦克、企鹅、高楼、大桥等。
2、小朋友,你们真聪明,现在我们一起来看课件:
请幼儿观看用废旧物品做的物品图片、玩具。
3、出示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玩具,让幼儿欣赏,玩弄,了解废旧物品的多种用途,并启发幼儿由单一向多面发散思维,说出幼儿园中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玩具,看谁说得多。
教师小结:
小朋友,这些玩具不但非常漂亮,而且全是用废旧材料做成的,你们千万不要小看身边任何一件看似没用的东西,说不定用处可大了,所以,以后在日常生活中要搜集一些废旧材料,准备二次利用。
这样既美化了环境,又能废物变宝。
(四)组合创新和分组操作:
小小设计师《我来变》
你们喜欢当一名小小设计师吗?(喜欢)那我们一起动动小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