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三次产业分 年度国内生产总值统计 1952-2011
2023年统计师之中级统计师工作实务练习题(一)及答案

2023年统计师之中级统计师工作实务练习题(一)及答案单选题(共180题)1、国家统计局对其派出机构的人员和编制实行()。
A.统一管理B.分级管理C.委托管理D.垂直管理【答案】 D2、根据《统计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职责的是()。
A.制定国家统计标准B.审批部门统计调查项目C.完成国家统计调查任务D.健全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答案】 C3、下列各项中属于重工业范围的是()。
A.合成纤维制造B.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C.以轻工产品为修理对象的修理业D.日用化学制品【答案】 B4、统计工作的统一性,最关键的就是统计()的集中统一A.标准B.制度C.调查方法D.管理体制【答案】 D5、下列有关资产负债核算中各机构部门基本指标之间的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国民经济总体内国内金融资产=国民经济总体内国内金融负债B.金融资产=国内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储备资产C.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国内负债+国外负债D.国内各机构部门的国外金融资产之和=国外部门的负债【答案】 C6、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第三产业不包括()。
A.机械设备修理业B.为农业提供服务的行业C.采矿业中的开采辅助活动D.建筑业【答案】 D7、下列哪些情形满足失业人员需要的条件()。
A.放弃工作转而经营自家店铺的 20 岁青年B.15 岁在校学习的学生C.在工作事故中受伤,完全丧失劳动力的 35 岁青年D.在过去两个月寻求工作,仍未受聘的 24 岁应届大学毕业生【答案】 D8、涉外调查机构资格认定属于依法赋予行政相对方从事涉外调查工作的()的行政行为。
A.法律权利B.法律资格C.法律义务D.法律责任【答案】 B9、农村住户调查的调查单位是()。
A.农村居民B.农村常住户C.农村暂住人口D.农村村民【答案】 B10、《统计执法检查规定》要求统计执法检查员具有的学历为()。
A.高中以上学历B.大专以上学历C.大学本科以上学历D.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答案】 B11、目前我国城镇居户调查样本轮换的频率是()。
2023年统计师之中级统计师工作实务考试题库

2023年统计师之中级统计师工作实务考试题库单选题(共30题)1、涉外统计调查项目审批是依法赋予行政相对人实施涉外调查行为的()。
A.法律权利的行为B.法律资格的行为C.法律义务的行为D.法律责任的行为【答案】 A2、统计人员保守的职业道德是( )。
A.保守国家机密的统计资料B.对在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调查对象的信息予以保密C.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D.坚持实事求是【答案】 D3、某建筑公司2017年9月的资产负债简表如下:?A.1000B.1029.14C.1014.57D.1260【答案】 C4、根据以下资料计算:2007年我国财政收入为51321.78亿元,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为32.4%,财政支出为49781.35亿元,财政支出增长速度为23.2%,国内生产总值为249529.9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为11.9%。
2006年我国财政收入为38760.2亿元,财政支出为40422.73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为211923.5亿元。
A.3%B.3.09%C.4.29%D.-4.11%【答案】 A5、国家统计局每年发布的统计公报运用许多重要统计指标和数据反映一年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
试根据以下提示的公报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并在备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
A.2×1000 ×(1640- 972)÷(136072+136072-668)=4.92B.1000 ×(1640- 972)÷136072=4.91C.1000 ×(1640- 972)÷(136072-668)=4.93D.2×1000 ×(1640- 972)÷(136072+136072+668)=4.90【答案】 A6、某月日历日数30日,工作日22日,某企业从业人员人数变动较小,月初从业人员1013人,月末从业人员1015人,则该企业当月平均从业人员人数为()人。
中国的三大产业

中国的三大产业及1952-2011年中国三大产业增加值及比重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上述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范围广,具体可分为两大部门:
(1)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业和仓储业。
(2)服务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综合技术服务业、和水利服务业、咨询服务业、公路内河(湖)航道护业、居民服务业、公用事业、房地产业、教育文化广播电视和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国家与党政机关、社会。
1952年至2013年 国内生产总值(GDP)

绝对额同比增减绝对额同比增减绝对额同比增减绝对额同比增减2013年一至三季度386,761.707.68%35,669.00 3.40%175,117.807.85%175,974.808.35%2013年一至二季度247,800.507.59%18,622.00 3.00%116,955.407.62%112,223.208.29%2013年一季度118,743.107.74%7,427.003.40%54,528.347.75%56,787.758.25%2012年一至四季度518,942.107.65%52,373.63 4.55%235,162.007.92%231,406.508.06%2012年一至三季度353,461.607.56%33,085.87 4.25%165,316.307.90%155,059.507.87%2012年一至二季度227,820.707.68%17,469.88 4.35%110,785.208.16%99,565.627.67%2012年一季度108,373.607.93%6,921.553.85%51,374.228.91%50,077.877.43%2011年一至四季度472,882.009.30%47,486.00 4.30%220,413.0010.30%204,983.009.40%2011年一至三季度321,219.109.40%30,340.00 3.80%154,675.3010.80%136,203.809.00%2011年一至二季度205,775.409.60%15,700.00 3.20%102,605.4010.90%87,470.009.20%2011年一季度97,101.209.70%5,980.003.50%46,978.2011.10%44,143.009.10%2010年一至四季度401,512.8010.40%40,533.60 4.30%187,383.2012.30%173,596.009.80%2010年一至三季度272,626.7010.60%25,623.10 4.00%129,947.2012.60%117,056.409.70%2010年一至二季度174,878.8011.10%13,379.10 3.60%86,261.0013.30%75,238.809.90%2010年一季度82,613.4012.10%5,143.603.80%39,436.1014.50%38,033.6010.50%2009年一至四季度340,903.009.20%35,226.00 4.20%157,638.809.90%148,038.009.60%2009年一至三季度231,303.308.20%22,142.20 4.00%109,101.208.10%100,059.909.30%2009年一至二季度148,203.607.50%11,830.70 3.80%71,702.707.10%64,670.208.50%2009年一季度69,816.90 6.60%4,627.003.50%32,658.50 5.80%32,531.407.90%2008年一至四季度314,045.409.60%33,702.00 5.40%149,003.409.90%131,340.0010.40%2008年一至三季度217,026.1010.60%21,868.90 4.40%105,889.2011.20%89,268.0011.20%2008年一至二季度140,477.8011.00%11,696.60 3.40%70,543.5011.90%58,237.8011.40%2008年一季度66,283.8011.30%4,678.602.70%32,158.4012.00%29,446.8011.60%2007年一至四季度265,810.3014.20%28,627.00 3.70%125,831.4015.10%111,351.9016.00%2007年一至三季度180,101.1014.40%17,936.80 4.30%87,071.1015.20%75,093.2016.10%2007年一至二季度115,998.9014.50%9,283.30 4.00%58,013.8015.30%48,701.8015.50%2007年一季度54,755.9014.00%3,654.004.40%26,611.0014.80%24,490.8014.70%2006年一至四季度216,314.4012.70%24,040.00 5.00%103,719.5013.40%88,554.9014.10%2006年一至1952年至2013年 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日期▼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2006年一至95,428.5013.10%7,973.60 5.10%48,127.7014.00%39,327.2013.70%二季度2006年一季45,315.8012.40%3,093.00 4.50%22,156.3012.90%20,066.5013.30%度2005年一至184,937.4010.30%22,420.00 5.20%87,598.1012.10%74,919.3012.20%四季度2005年一至126,657.0010.10%14,043.80 5.00%61,700.7011.60%50,912.5012.00%三季度2005年一至81,912.6010.00%7,436.30 5.00%40,997.7011.60%33,478.6011.60%二季度2005年一季39,117.4010.20%2,928.60 4.60%19,003.0011.50%17,185.8012.00%度2004年一至159,878.3010.10%21,412.70 6.30%73,904.3011.10%64,561.3010.10%四季度2004年一至109,967.6010.50%13,385.00 6.00%52,869.6011.10%43,713.0010.90%三季度2004年一至70,405.9010.90%7,027.50 4.40%34,674.5011.50%28,703.9011.60%二季度2004年一季33,420.6010.40%2,663.50 4.60%16,077.3011.60%14,679.8010.00%度2003年一至135,822.8010.00%17,381.70 2.50%62,436.3012.70%56,004.709.50%四季度2003年一至93,329.3010.10%10,866.40 3.10%44,853.1012.50%37,609.809.30%三季度2003年一至59,868.909.70%5,779.40 2.10%29,478.0011.80%24,611.509.10%二季度2003年一季28,861.8010.80%2,258.10 3.60%13,776.4012.50%12,827.3010.30%度2002年一至120,332.709.10%16,537.00 2.90%53,896.809.80%49,898.9010.40%四季度2002年一至83,056.709.20%10,325.60 3.40%38,807.309.80%33,923.9010.20%三季度2002年一至53,341.008.90%5,635.20 2.00%25,562.609.50%22,143.2010.10%二季度2002年一季25,375.708.90%2,181.30 3.40%11,811.309.10%11,383.109.90%度2001年一至109,655.208.30%15,781.30 2.80%49,512.308.40%44,361.6010.30%四季度2001年一至75,818.208.00%9,715.20 2.90%35,856.109.10%30,246.908.40%三季度2001年一至48,950.908.10%5,297.10 1.80%23,813.309.50%19,840.508.40%二季度2001年一季23,299.508.50%2,035.20 3.10%11,127.409.20%10,136.908.80%度2000年一至99,214.608.40%14,944.70 2.40%45,555.909.40%38,714.009.70%四季度2000年一至68,087.508.90%9,169.30 2.20%32,629.509.60%26,288.7010.70%三季度2000年一至43,748.208.90%5,094.50 1.50%21,429.909.50%17,223.9010.70%二季度2000年一季20,647.009.00%1,924.90 3.00%9,981.409.10%8,740.6010.40%度1999年一至89,677.107.60%14,770.00 2.80%41,033.608.10%33,873.409.30%四季度1999年一至61,414.208.10%9,048.70 3.30%29,436.908.70%22,928.609.30%三季度1999年一至39,554.908.30%5,039.90 3.00%19,479.009.00%15,035.909.20%二季度1999年一季18,789.709.10%1,878.60 4.00%9,204.809.60%7,706.209.50%度1998年一至84,402.307.80%14,817.60 3.50%39,004.208.90%30,580.508.40%1998年一至57,595.207.50%8,740.20 2.50%28,013.008.10%20,842.009.00%三季度1998年一至37,222.707.20%4,860.40 2.20%18,693.107.70%13,669.308.50%二季度1998年一季17,501.307.60%1,775.20 4.00%8,757.107.60%6,969.108.60%度1997年一至78,973.009.30%14,441.90 3.50%37,543.0010.50%26,988.1010.70%四季度1997年一至54,102.409.60%8,547.50 3.90%27,084.2010.30%18,470.6011.50%三季度1997年一至34,954.3010.20%4,730.50 5.00%18,109.3010.70%12,114.5011.60%二季度1997年一季16,256.7010.40%1,675.50 5.00%8,433.5010.30%6,147.7012.20%度1996年一至71,176.6010.00%14,015.40 5.10%33,835.0012.10%23,326.209.40%四季度1996年一至48,533.1010.00%8,194.10 4.80%24,413.8011.90%15,925.109.60%三季度1996年一至30,861.8010.30%4,251.90 5.00%16,197.9012.00%10,412.109.60%二季度1996年一季14,261.2010.90%1,487.20 5.50%7,576.5012.30%5,197.6010.20%度1995年一至60,793.7010.90%12,135.80 5.00%28,679.5013.90%19,978.509.80%四季度1995年一至41,502.6010.60%7,139.20 5.50%20,775.6013.10%13,587.809.20%三季度1995年一至25,967.6011.00%3,420.80 6.20%13,693.4013.60%8,853.308.80%二季度1995年一季11,858.5012.00%1,232.60 6.00%6,227.1014.70%4,398.809.70%度1994年一至48,197.9013.10%9,572.70 4.00%22,445.4018.40%16,179.8011.10%四季度1994年一至32,596.6012.40%5,380.30 4.50%16,248.6016.90%10,967.709.90%三季度1994年一至20,149.7012.40%2,539.50 4.50%10,546.1016.60%7,064.209.60%二季度1994年一季9,064.7012.90%922.7 6.00%4,710.1016.50%3,431.909.80%度1993年一至35,333.9014.00%6,963.80 4.70%16,454.4019.90%11,915.7012.20%四季度1993年一至23,591.5014.30%4,020.50 4.20%11,574.6019.40%7,996.4013.00%三季度1993年一至14,543.5014.80%1,897.40 4.20%7,532.2019.70%5,113.9013.10%二季度1993年一季6,500.5015.10%673.1 6.10%3,363.8019.40%2,463.6012.20%度1992年一至26,923.5014.20%5,866.60 4.70%11,699.5021.20%9,357.4012.40%四季度1992年一至18,451.5013.30%3,670.80 5.50%8,319.5018.80%6,461.1010.80%三季度1992年一至11,332.1013.30%1,690.907.70%5,350.3018.00%4,290.909.50%二季度1992年一季4,974.3013.60%589.910.00%2,365.2017.40%2,019.209.80%度1991年一至21,781.509.20%5,342.20 2.40%9,102.2013.90%7,337.108.90%四季度1990年一至18,667.80 3.80%5,062.007.30%7,717.40 3.20%5,888.40 2.30%四季度1989年一至16,992.30 4.10%4,265.90 3.10%7,278.00 3.80%5,448.40 5.40%四季度1988年一至15,042.8011.30%3,865.40 2.50%6,587.2014.50%4,590.3013.20%1987年一至12,058.6011.60%3,233.00 4.70%5,251.6013.70%3,574.0014.40%四季度1986年一至10,275.208.80%2,788.70 3.30%4,492.7010.20%2,993.8012.00%四季度1985年一至9,016.0013.50%2,564.40 1.80%3,866.6018.60%2,585.0018.20%四季度1984年一至7,208.1015.20%2,316.1012.90%3,105.7014.50%1,786.3019.30%四季度1983年一至5,962.7010.90%1,978.408.30%2,646.2010.40%1,338.1015.20%四季度1982年一至5,323.409.10%1,777.4011.50%2,383.00 5.60%1,163.0013.00%四季度1981年一至4,891.60 5.20%1,559.507.00%2,255.50 1.90%1,076.6010.40%四季度1980年一至4,545.607.80%1,371.60-1.50%2,192.0013.60%982 6.00%四季度1979年一至4,062.607.60%1,270.20 6.10%1,913.508.20%878.97.90%四季度1978年一至3,645.2011.70%1,027.50 4.10%1,745.2015.00%872.513.80%四季度1977年一至3,201.907.60%942.1-2.20%1,509.1013.30%750.79.50%四季度1976年一至2,943.70-1.60%967-1.80%1,337.20-2.50%639.50.40%四季度1975年一至2,997.308.70%971.1 2.00%1,370.5015.80%655.7 4.90%四季度1974年一至2,789.90 2.30%945.2 4.10%1,192.00 1.40%652.7 1.60%四季度1973年一至2,720.907.90%907.59.00%1,173.008.30%640.4 5.50%四季度1972年一至2,518.10 3.80%827.4-0.90%1,084.20 6.70%606.5 5.00%四季度1971年一至2,426.407.00%826.3 1.90%1,022.8012.30%577.3 5.80%四季度1970年一至2,252.7019.40%793.37.70%912.234.80%547.27.10%四季度1969年一至1,937.9016.90%736.20.80%689.133.10%512.613.30%四季度1968年一至1,723.10-4.10%726.3-1.60%537.3-9.20%459.50.60%四季度1967年一至1,773.90-5.70%714.2 1.90%602.8-14.30%456.90.50%四季度1966年一至1,868.0010.70%702.27.20%709.522.40%456.3-1.80%四季度1965年一至1,716.1017.00%651.19.70%602.224.20%462.815.80%四季度1964年一至1,454.0018.30%55912.90%513.525.60%381.515.50%四季度1963年一至1,233.3010.20%497.511.30%407.614.50%328.2 4.40%四季度1962年一至1,149.30-5.60%453.1 4.50%359.3-10.80%336.9-9.20%四季度1961年一至1,220.00-27.30%441.1 1.40%388.9-42.10%390-25.70%四季度1960年一至1,457.00-0.30%340.7-16.40%648.2 5.60%468.1 4.80%四季度1959年一至1,439.008.80%383.8-15.90%615.525.80%439.715.20%四季度1958年一至1,307.0021.30%445.90.40%483.552.90%377.617.90%四季度1957年一至1,068.00 5.10%430 3.10%3178.00%321 4.80%1956年一至1,028.0015.00%443.9 4.70%280.734.50%303.414.10%四季度1955年一至910 6.80%4217.90%222.27.60%266.8 4.60%四季度1954年一至859 4.20%392 1.70%211.715.70%255.3-0.60%四季度1953年一至82415.60%378 1.90%192.535.80%253.527.30%四季度1952年一至679-342.9-141.8-194.3-四季度。
全国三次产业结构演变

1中国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研究——探讨产业结构变迁与劳动生产率、居民收入水平、城镇化化的关系郝成磊 20130202015 产业经济学自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外汇储备、外贸出口额由1978年的全球排名38、30上升到2011年的全球第一;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548.20亿元飙升至2011年的79646.65亿元,增加了24.44倍;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年均增9.62%,远远大于同期的世界经济平均增长水平约为2.5%。
特别是在2000——2010年这一段长达11年的时间里,国内生产总值每年的增长率都在10%以上。
经济总量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产业结构的变化,城镇化水平的变化。
本文通过分析全国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研究我国在1978年到2012年期间,劳动生产率、居民收入水平、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变迁之间的关系,为当前国内正在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推进提出合理的建议。
一、1978年——2012年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一)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变要受经济增长阶段的影响判断不同时期中国经济增长所处的阶段,对于把握产业结构变迁有着重要的意义。
判断经济增长阶段的主要指标有三个:1.人均收入水平。
人均收入水平是最重要的综合指标。
2.产业结构GDP 比例。
3.就业结构。
2(二)中国产业结构转变受到国内具体条件的影响1.较高速度的增长和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仍将并存。
2.多层面多档次的需求旺盛。
中国是一个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国,城乡消费水平差距很大,不同企业使用的设备和产品的技术档次差距很大,不同地区的收入水平和基础设施 建设状况差距很大,这种差距为各类产业的生产和服务提供了客观的市场条件。
3.就业压力很大。
在这16年中,有近2亿劳动力要从农业中转移出来,每年需要转移1000万人以上.再加上随着工业结构的升级,工业中就业人数的增长会明显慢于工业产值的增长,工业中吸收农业劳动力的能力下降,就业的压力十分突出。
1952年以来中国国民经济各行业增加值占比

100.0
7.8
33.1
7.0
9.8
100.0
8.4
32.9
6.9
9.9
100.0
8.7
34.1
6.9
9.8
100.0
8.9
36.2
7.1
9.8
100.0
9.2
37.5
6.9
9.5
100.0
9.4
38.8
6.9
9.3
100.0
9.5
40.0
6.7
9.0
100.0
9.6
40.1
6.6
8.7
100.0
9.9
100.0
25.5
38.3
5.3
9.8
1987年
100.0
26.6
38.0
5.5
8.7
1986年
100.0
26.9
38.6
5.1
8.2
1985年
100.0
28.2
38.2
4.6
8.8
1984年
100.0
31.8
38.7
4.4
5.0
1983年
100.0
32.9
39.8
4.5
3.3
1982年
100.0
33.1
4.8
1.6
3.9
2.9
8.2
4.6
1.5
3.2
2.4
8.4
4.7
1.3
3.2
2.2
8.8
4.6
1.2
2.8
2.0
8.9
4.6
1.2
2.4
2024年统计师之中级统计师工作实务自我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

2024年统计师之中级统计师工作实务自我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单选题(共40题)1、统计法与其他部门法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
A.调整方法B.立法目的C.法律责任D.调整对象【答案】 D2、实际工作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额的计算主要采用()。
A.重置成本法B.历史价格法C.平均价格法D.单价法【答案】 D3、与刑事诉讼相比,统计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是()。
A.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B.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的原则C.适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原则D.人民法院就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的原则【答案】 D4、统计行政诉讼是( )对统计行政案件依法进行审理并做出裁决的活动。
A.统计部门B.人民法院C.法制部门D.监察部门【答案】 B5、李某是北京市统计局的一名工作人员,其在对某企业进行统计调查的时候,未出示相关证件,被该企业有关负责人员加以拒绝,于是张某心生怨恨,对该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打击报复等行为。
A.事业单位B.政府综合统计机构C.部门统计机构D.国务院直属垂直机构【答案】 B6、下列关于普查的表述错误的是()。
A.普查获得的全面资料可以为抽样调查提供基本依据B.普查一般每3~5年进行一次C.普查工作量大,组织工作复杂D.普查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答案】 B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统计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的是()。
A.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原则B.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C.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D.行政诉讼双方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的原则【答案】 C8、国家统计局每年发布的统计公报运用许多重要统计指标和数据反映一年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
试根据以下提示的公报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并在备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
A.22.8B.12.0C.7.9D.不能确定【答案】 C9、国家统计局每年发布的统计公报运用许多重要指标和数据反映一年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谷城工业经济发展成就综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谷城工业经济发展成就综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谷城工业经济发展成就综述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伴随着新中国前进的脚步,谷城县工业走过了波澜壮阔的70年。
70年来,勤劳智慧、坚毅执着的谷城人民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艰苦创业,克难奋进,更新观念,抢抓机遇,工业经济在发展中实现蝶变,获得新生,步入了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轨道,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做出了重大贡献。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伴随着新中国前进的脚步,谷城县工业走过了波澜壮阔的70年。
70年来,勤劳智慧、坚毅执着的谷城人民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艰苦创业,克难奋进,更新观念,抢抓机遇,工业经济在发展中实现蝶变,获得新生,步入了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轨道,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做出了重大贡献。
70年非凡的光辉历程70年风雨无阻,70年奋楫前行,谷城县工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从单一的公有制结构到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从国有企业逐渐退出到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谷城县工业发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从发展轨迹上看,大体分为起步加快发展、改革加速发展和转型协调发展三个阶段。
工业经济建设起步加快发展阶段(1949-1977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谷城工业经济恢复建设,生产开始起步,先后投资兴办了砖瓦厂、造纸厂、酒厂、粮油加工厂、工具厂和水电站等企业。
1949-1977年,工业企业数量由157家增加到419家,年平均增长9.1%。
主要产品在最初的饮料酒、中小农具、铁锅等6种产品的基础上增加了发电量、木材、粗铜水泥、磷肥氮肥、布、酒、日用陶瓷和食用植物油等产品,工业门类不断增加。
1953-1977年,是谷城县执行“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计划时期。
1966年是“文化革命”十年**时期开始,工业发展受到冲击。
1967-1968年,工业生产急剧回落,但经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工业经济在波动中仍得到一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