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4.2《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鲁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学案 鲁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学案 鲁教版必修3

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为例基础知识梳理:一、自然环境1.范围和地形东北地区范围包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是:地貌格局:,由外向里依次是:2.气候(1)东北地区的气候:所跨热量带:热量分布:降水分布:(2)气候对农业的影响:3.景观植被:并广泛分布着知识窗:冻土:分类及分布:影响:二、土地资源及其开发1.土壤肥沃土壤类型及分布:特点:2.土地资源丰富表现:面积;人均耕地;耕地资源的分布:宜农荒地的分布:3.土地开发(1)荒地的开发形式:结果:(2)沼泽的保护沼泽的生态意义:保护措施:【发散点1】东北地区在进行土地资源开发时产生的问题及治理措施有哪些?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现有耕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26%左右.是我国人口少耕地多的地区.也是我国宜农荒地最多的地区.但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①土地生产不高.土地利用不够合理。

本区低产田多.耕作粗放不因地种植;不宜耕种的土地进行了开垦.破坏了生态环境,粮食产量不高。

②忽视治理、保护措施、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如森林过伐、毁草开荒、水土流失日益严重.从而导致土壤肥力下降.黑土层越来越薄。

同时由于地表沟壑增多.良田受到吞蚀。

其主要治理措施有:①实行合理的耕作制度.注意加强黑土的培肥;增施有机肥,如秸秆还田。

②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出发,坚持开发利用、保护、治理相结合.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建立多功能的复合生态结构。

③植树种草.加强对坡面、沟壑进行治理。

提高单产是今后粮食生产的根本途径。

三、农业生产和布局1.全国重要的农林基地东北地区的农业结构,以占主导地位,农作物以为主.建国后,相继建立了一批,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还是最大的生产基地。

东北林区主要集中分布在。

其中是全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份。

2.农业布局(1)东北地区农业布局具有明显的特点。

(2)表现:自东向西:自南向北:四、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1.黑土的开发问题:原因:对策:2.林业的发展问题:原因:对策:3.湿地的保护问题:保护措施知识窗:湿地含义:功能:东北湿地分布:课后活动:东北特色农业四大特色农业基地:特色农业发展方向:1.读“我国东北地区和美国东半部工业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鲁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鲁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鲁教版必修3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课时目标】1.了解东北地区的范围及自然特征。

2.通过了解东北地区的土壤特性,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及土地开发的措施及状况。

3.通过运用课本的图示,了解东北是全国重要的农林基地的表现,识记东北地区的农业布局。

4.了解东北黑土的开发、林业的发展方向,识记湿地的保护措施及意义。

学会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知识梳理】一、自然环境1.范围:黑龙江、_______、辽宁三省及_________东部2.气候:温带_______、________季风气候区。

3.基本特征:___________、沃野千里。

4.植被:以寒温带针叶林和___________为主.并分布有________和沼泽二、土地资源及其开发1.土壤肥沃特点:_______丰富、土层______、________高分布:_____________的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黑土);_______平原的中西部(黑钙土) 2.土地资源丰富___________面积广大,集中分布在_______平原、辽河平原、_______平原,适合_______作业,宜农荒地多,主要分布在_____、内蒙古自治区、_________3.土地开发开发:大规模的______________建立,使北大荒变为________保护:不再开垦________,并将已开垦的荒地要求逐渐退耕________、还草、_________ 目前状况:已进人________循环阶段三、农业生产和布局1.全国重要的农林基地(1)农业①农业结构( _________占主导地位)新中国成立前:___________为主新中国成立后:玉米、_________为主②地位:全国重要_________基地,我国最大的________生产基地(2)林业: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大兴安岭、_________、长白山三大林区。

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四单元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4)

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四单元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4)

—以东北地区为例(第一课时)【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学情分析】学生已学过必修二“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模块中“农业区位因素”“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内容,有了一些基础。

但对具体区域的农业生产发展条件、特点、问题、发展方向的分析,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要求很高,综合性比较强。

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析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设计思路】本课先从复习必修二有关农业生产的知识点着手,涉及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东北农业生产的地域类型等。

通过呈现资料和图片,认识东北的位置和范围,在地图上指出东北地区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东北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根据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差异,推断自西向东三大地形区的主要农业类型,自南向北主要农业类型,归纳东北农业生产布局的特点。

【教学重点】分析东北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和布局特点【教学难点】分析东北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思维建模法、合作讨论法【教学流程】导入:以一首歌曲《我的家在东北》请学生说说自己对东北的认识。

生:略设计意图:用歌曲的形式导入课题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热情。

师:课件呈现东北地图,请学生说出东北的位置和范围生:东北位于38º-53ºN,115º-135ºE,,包括东北三省黑、吉、辽以及内蒙古东部设计意图:学习区域首先要了解区域的位置和范围,这是基础,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师:指导学生参考课本P89图4-2-3“东北地区”,填写图1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A____________山脉B_________ 山脉C____________山脉D____________平原G图1E__________ 平原F____________平原G__________ 高原生:略设计意图:在图中读出东北典型的地理事物名称,培养学生空间定位能力,为后面学习东北农业布局做好铺垫。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单元第2节《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导学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单元第2节《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导学案

区域农业发展导学案姓名: 班别: 学号:【课前预习】一、东北地区概况1、东北地区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东部。

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A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D ____________E ____________F ____________G ____________ H ____________3、在上图中适当位置写出流经东北地区的主要河流名称。

(黑龙江、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辽河)4、东北地区的土壤主要是______、_______土壤肥沃。

5、结合书本P 62图4.4得出东北地区年降水量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地图册》P 179“中国温度带的划分”,东北地区温度带由南往北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_____,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______。

6、根据右下图分析得出,影响东北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该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HCDE BAG FG对应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气候成因是:_______________,受气候影响,该地农作物在生长期间容易受到_____的影响,该地的耕作制度是_______。

二、回顾: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条件)有哪些?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探究活动】活动一:阅读书本P60—62,据已有知识和材料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优势条件。

区位优势条件:活动二:根据下图材料分析气候因素对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影响。

影响:【迁移应用】(2019.濮阳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中地理 4.2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学案 鲁科版必修3

高中地理 4.2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学案 鲁科版必修3
三、农业生产和布局
1.全国重要的农林基地
1)东北地区的农业结构
东北地区的农业结构比较完整,其中占主导地位.
时期
作物结构
旧中国
以为主
新中国成立后
以为主
2)全国重要的基地和最大的生产基地
3)我国重要的基地,林木的蓄积量大,木材产量高,主要集中分布在三大林区,其中是全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份
2.农业布局
1)东北地区农业布局有明显的性特点
2)基本格局
变化方向
农业分布
自东向西
自南向北
四、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1.黑土的开发
1)黑土开发中的问题有哪些?
2)如何保护黑土资源?
2.林业的发展
1)东北地区林业发展中的问题有哪些?
2)发展对策
1)
2)
3)
3.湿地的保护
1)东北地区的湿地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2)对保护东北地区的湿地保护,应采取哪些措施?
【思考感悟】
南水北调工程为什么首先实施东线方案?
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中存在问题及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学习过程:
一、东北地区自然环境
是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范围
地貌
与地

格局呈半环状
部位
地貌类型
地形单元
外侧
中间
内侧
气候
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1.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热量分布南北差异
2.降水量分布差异大,自向递减
土壤
分布着土和土等土壤类型
植被
以和林为主,并分布有冻土和沼泽
3、东北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广大,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B.宜农荒地多C.土壤肥沃D.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

山东省临清各校自编高中地理 4.2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精品学案 鲁教版必修3

山东省临清各校自编高中地理 4.2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精品学案 鲁教版必修3

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区为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吃饭、穿衣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问题,历来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头等大事,而为人们提供粮、棉、油、肉、禽、蛋、奶等基本生活资料的农业,历来也是重要的基础部门。

我国有许多农业生产基地,地区不同,其生产状况、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也不尽相同。

教材以东北地区为例,探讨农业持续发展问题。

教材选择讲述东北地区,主要是考虑东北地区是比较完整的地域单元,该地区平原辽阔,土地肥沃,并有富饶的森林和矿产资源,是我国十分重要的商品粮、大豆、木材生产基地和重工业基地。

本节教材不是全面分析东北地区在自然、经济和人文方面的地理特征,而是注重抓住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主要问题来加以分析论述,抓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思想,目的是为了讲述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教学要求:1.通过地图了解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

2.掌握东北地区的土地类型及粮棉油糖基地的分布。

3.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图文结合,学会从活动、知识窗等栏目中将知识加以概括。

4.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提高自己的环抱意识;认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互统一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土地资源优势及其利用保护东北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学难点农业区如何发挥资源优势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学情分析学生基础较差,对农业了解较少,教师要对给学生直观的知识。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学生预习的落实情况,并了解和归纳学生的疑惑,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和更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阅读教材88页导言,并对比图4-2-1和4-2-2,思考问题。

通过黑龙江省国营农场与太湖平原张某家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明显差异:由上表可得出课本问题的答案:其间差异的原因有:东北地区开发历史短、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居全国首位。

虽单产较低但由于人均耕地面积大,机械水平高,故人均粮食产量很大,供给较多的商品粮,粮食的商品率高。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单元第2节《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导学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单元第2节《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导学案

区域农业发展导学案姓名: 班别: 学号:【课前预习】 一、东北地区概况1、东北地区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东部。

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A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D ____________E ____________F ____________G ____________H ____________3、在上图中适当位置写出流经东北地区的主要河流名称。

(黑龙江、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辽河)4、东北地区的土壤主要是______、_______土壤肥沃。

5、结合书本P 62图4.4得出东北地区年降水量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地图册》P 179“中国温度带的划分”,东北地区温度带由南往北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_____,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______。

6、根据右下图分析得出,影响东北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该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对应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气候成因是:_______________,受气候影响,该地农作物在生长期间容易受到_____的影响,该地的耕作制度是_______。

二、回顾: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条件)有哪些?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HC D E B A G F G活动一:阅读书本P60—62,据已有知识和材料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优势条件。

区位优势条件:活动二:根据下图材料分析气候因素对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影响。

影响:(2014.濮阳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4.2《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第2课时)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4.2《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第2课时)
四、土地资源开发与保护
(一)黑土的利用
1、利用中出现的问题
2、黑土的合理开发利用
东北黑土利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和土壤肥力下降,因此,黑土的合理利用主要在于水土保持和培肥土壤两方面,实验证明秸杆还田是保持和提高黑土肥力的最有效最普遍的办法。
(二)沼泽的保护
1、分布状况:三江平原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而成的低平原,沼泽广布。
(3)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
(4)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
(5)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小结
板书设计
(用案人完成)
当堂作业
课外作业
教学札记




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导入新课
第四单元是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而本节是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在《中国21世纪议程》中指出,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领先领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使农业具有长期持续发展能力。上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与土地资源及其开发利用问题。本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里的农业是指广义的农业,而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
新授
三、森林资源优势
东北广大的山区分布着丰富的森林资源,是全国最重要的天然林区,四、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农林基地的建设)
1、条件和成就
2、需注意的问题
东北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一定要考虑到生态环境保护,那种认为“土地资源丰富,可以随意开发利用”的观点是错误的;土地资源的开发还要注意湿地的开发与保护,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以及生产力能力很高的生态系统,在调节气候、蓄洪防洪、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还是重要的动物栖息地,又可提供大量的粮食、肉类、水产、药材与物质资源。湿地资源遭破坏,会带来水环境污染加剧、土壤沙化和盐碱化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等问题,影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东北地区为例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区域发展商品农业的条件。

2、认识东北自然环境特征,尤其是土地资源特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表分析,掌握东北农业分布的基本格局。

2、分析东北农业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和整治采取的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认识到东北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一定要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改变传统的“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可以随意开发利用”的错误观念,建立起可持续农业的观念。

【教学内容】
一、区域概况
1、范围:东北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是一个自然地域单元完整、资源丰富、内部经济联系密切的地区。

2、位置:东北区位于我国的东北部,东、北、西面分别与朝鲜、俄罗斯和蒙古接壤,所处的
纬度位置较高,其最北端就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方。

3、气候:东北区位于我国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冬季寒冷,夏温较高,热量与水配
合协调,热量条件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的需要,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本区
5、经济特征:东北区是我国第一个比较成熟的大经济区,农、林、牧、渔在全国均占重要地位;有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为主导的工业体系,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其中农业机械制造是发展较快的部门,它为建设东北现代化农业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土地资源优势
1.耕地面积扩大
(2)分布:东北区大面积的耕地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还有一些分布于山前台地及山间盆地和谷地。

2.土壤肥沃
东北区大部分平原地区分布着肥沃的黑土和黑钙土,是世界三大肥沃黑土区之一(另两个黑土区是亚欧大陆北部保、匈、罗、乌、俄境内的黑土带和北美洲美国中部黑土带),其分布特
3、适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三、森林资源优势
东北广大的山区分布着丰富的森林资源,是全国最重要的天然林区,森林集中分布在大兴安
四、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农林基地的建设)
1、条件和成就
2、需注意的问题
东北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一定要考虑到生态环境保护,那种认为“土地资源丰富,可以随意开发利用”的观点是错误的;土地资源的开发还要注意湿地的开发与保护,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以及生产力能力很高的生态系统,在调节气候、蓄洪防洪、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还是重要的动物栖息地,又可提供大量的粮食、肉类、水产、药材与物质资源。

湿地资源遭破坏,会带来水环境污染加剧、土壤沙化和盐碱化面积扩大、生物多
样性急剧下降等问题,影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因此,今后的农业发展特别是粮食生产不能靠垦殖湿地扩大耕地规模来实现,应该对现有湿地资源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建设和有效保护,实施有利于保护湿地,改善农业生态条件的农业综合开发。

四、土地资源开发与保护
(一)黑土的利用
1、利用中出现的问题
2、黑土的合理开发利用
东北黑土利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和土壤肥力下降,因此,黑土的合理利用主要在于水土保持和培肥土壤两方面,实验证明秸杆还田是保持和提高黑土肥力的最有效最普遍的办法。

(二)沼泽的保护
1、分布状况:三江平原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而成的低平原,沼泽广布。

2、沼泽形成的主要原因有:(1)三江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2)雨水较多,集中在夏季;(3)气候寒凉,蒸发量小;(4)冻土发育,土壤中水分不易排干,因而这里成为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

3、东北区沼泽的作用:东北区沼泽的环境效益与沼泽遭受破坏产生的负面影响
4、东北区沼泽的保护
三江平原开垦前,是“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沼泽荒原景观。

目前,三江平原已拥有4600多万亩耕地,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三江平原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已经出现环境恶化的现象,如气候变干,旱灾增多,水土流失加重,有些耕地还遭受不同程度的风蚀,珍稀动物减少。

因此,现在的北大荒决定不再开垦荒地,还要因地制宜,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

三、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1、东北区商品粮基地的生产特点
(1)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东北区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3000多万吨,商品率高达60℅以上,占全国商品粮总量的1/4强,商品率高,商品粮多。

(2)机械化水平较高
3、东北区商品粮基地的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东北区的农业进行了大量投资,进行了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新建
了许多大型国营农场,农场耕地面积和技术装备均居全国各地农场的首位。

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所能够提供的商品粮比重在全国最大,而且开发历史短、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国营农场密集、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劳动生产率高、粮食商品率高,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4、东北区商品粮基地的综合开发
东北区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就是要在不断提高种植业本身生产潜力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使农产品多层次大幅度升值。

总结:搞好商品粮基地和林业基地建设,必须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出发,坚持开发和利用、治理和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这就要求不能通过大幅度开垦荒地、增加耕地面积来发展粮食生产,发挥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提高单产是今后实现粮食增产的根本途径。

五、林业开发的现状与问题
1、东北林区在我国林业中的地位
(1)全国最大的林区:林地5000万公顷,占全国林地总面积的1/4上;人均林地超过0.5公顷,是全国人均林地的8倍,森林覆盖率36%,是全国平均数的3倍,木材蓄积量22.5亿立方米,占全国总量的1/3以上。

(2)全国最大的木材基地:木材产量约占全国的40%。

2、东北林区生产概况
东北林区的森林采伐和制材工业发达,其中森林采伐业集中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三大林区。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和最大的木材调出省。

除上述天然林区外,东北地区还有大面积的人工防护林,分布在东北平原西部,这里是风沙干旱区,林木稀少,风沙危害较重,营造的防护林带已经成林,是三北防护林体系的一部分。

4、东北林区林业开发中的问题
(1)采育失调,资源破坏
(2)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3)采伐以皆采为主,森林资源浪费严重
5、森林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首要任务:培育和恢复森林资源
(2)工作重心:要从目前的以原木生产为中心,转移到以营材为基础、综合利用为重点的方向上来。

(3)生产方针:保护、恢复、发展并重
东北区虽然森林资源优势显著,但由于多年的过量采伐,导致可采林木资源锐减并濒临枯竭,森林生态受到严重破坏,所以必须加强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6、措施:
(1)坚持合理采伐
(2)积极营造人工林
(3)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
(4)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
(5)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7、林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1)东北林区进行森林资源综合开发的原因
①一些林场可采资源基本枯竭或濒临枯竭;
②一些林区木材不能就地加工,经济效益很低,产品结构单一;
③原木大量外运,造成运输紧张。

(2)综合开发具体措施
①挖掘森林工业发展潜力,发展多层次林产品深加工
②发展动植物采集、养殖、栽培技术
③发展果园业和柞蚕生产
(3)安图县模式: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科技创高效
总结:森林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的具体措施是针对林业生产中的问题而提出来的。

如“坚持合理采伐”是针对“采育失调”提出来的;“积极营造人工林”和“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则是为了解决森林开发中的“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