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解题技巧:计算问题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计数题解答技巧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计数题解答技巧计数题是资料分析的常考题型,在中考查的较少,但也有出现。
因此,专家认为考生也不能忽视。
1.“下列说法与资料相符的有几个”;2.求“大于”“小于”“高于”“低于”某一指标的XX个数等等。
1.解读题干确定的关键词和指标;2.在资料中查找关键词、有效数据,再判断有效数据与题干给出的指标之间的关系;3.注意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多数、漏数、重复计数的发生。
例题: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2题。
1.资料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幸福指数均排名前五的国家(地区)有几个?A.1B.2C.3D.4【中公解析】:本题答案选A。
由表格可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排在前五名的国家(地区)分别是美国、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韩国;由图可知,幸福指数排在前五名的国家(地区)分别是哥斯达黎加、多米尼加、越南、中国内地、新加坡。
两者都排在前五位的国家只有新加坡一个。
2.下列说法与资料相符的有几个?①国民生产总值小于1000亿美元的国家(地区),幸福指数均高于其他国家(地区)②人口过亿的国家(地区),失业率越低,幸福指数越高③比中国内地失业率低的国家(地区),幸福指数均低于中国内地④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2万美元的国家(地区),幸福指数均低于其他国家(地区)A.0B.1C.2D.3【中公解析】:本题答案选C。
①,从表格可知,国民生产总值小于1000亿美元的国家(地区)为哥斯达黎加、多米尼加、越南;再看图形,这三个国家的幸福指数位列前三位,①正确;②,表格中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单位分别是亿美元、美元,则国民生产总值对应数据大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国家就是人口过亿的国家(地区),按此方法,符合条件的有中国内地、美国、俄罗斯、日本;从复合图可知,美国的失业率和幸福指数均低于俄罗斯,②错误;③,由复合图可知,失业率低于中国内地的国家(地区)是韩国和日本,它们的幸福指数分别为44.4和43.3,均低于中国内地的57.1,③正确;④,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2万美元的国家(地区)为中国香港、美国、新加坡、日本,而中国香港、新加坡和日本的幸福指数分别为41.6、48.2和43.3,高于其他国家中的俄罗斯(34.5),④错误。
三分钟搞定行测数字计算题公务员

三分钟搞定行测数字计算题公务员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测部分,数字计算题常常是考察考生基本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题型之一。
这类题目主要考察考生的四则运算、百分数、比例与比例关系、利息与利率、速度与时间、正负数等基本计算能力。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一些计算技巧,但只要掌握了一些基本方法,就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解答。
首先,对于四则运算题来说,掌握快速计算的方法是关键。
例如,当遇到大数相乘的题目时,我们可以利用分解因式的方法来简化运算,例如将一个大数分解成两个较小的数相乘,然后再用分配律来计算结果。
此外,在做加法和减法时,我们可以利用进位和借位的规律来简化计算过程,从而提高计算速度。
其次,对于百分数、比例与比例关系的题目,我们需要掌握转换的方法。
例如,将百分数转换为小数,或者将比例关系转换为比例等。
同时,我们也要熟悉百分数的常用计算规则,例如百分数的加减法,百分数和小数的互相转换等。
这样,当遇到相关题目时,我们就能够迅速进行计算。
另外,利息与利率的计算也是公务员行测中常见的题型。
这类题目主要考察考生对于利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我们需要熟悉利率的计算公式,例如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 = 本金×利率×时间,利率 = 利息 / 本金 / 时间。
同时,我们还要掌握相关题目中常见的利息计算方法,例如利息的加减法、利率的转换等。
此外,速度与时间也是公务员行测中常见的题型。
这类题目通常涉及到速度的计算、时间的计算以及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计算。
我们需要熟悉速度、时间和距离之间的关系,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速度的定义公式来计算相应的速度,速度 = 距离 / 时间。
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相关题目中给出的速度和时间来计算距离。
最后,对于正负数的计算,我们需要掌握正负数的四则运算规则。
例如,正数与正数相乘、正数与负数相乘、正数与正数相除、正数与负数相除等等。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例如正数和正数相加、正数和负数相加、正数和负数相减等等。
2014益阳市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学运算方法汇总

2014益阳市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学运算方法汇总数学运算是益阳市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重点题型,考生们在复习数学运算的过程中,要重点掌握数学运算的常用解题方法。
这些方法不仅能够帮助考生快速找到思路、简化解题过程、优化计算步骤,而且有几种方法经常用到并适用于大多数题型。
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就为大家介绍几种常用解题方法。
一、代入排除法代入排除法就是从选项入手,代入某个选项后,如果不符合已知条件,或者推出矛盾,则可排除此选项的方法。
代入排除法包括直接代入排除和选择性代入排除两种。
其中,直接代入,就是把选项一个一个代入验证,直至得到符合题意的选项为止;选择性代入,是根据数的特性(奇偶性、整除特性、尾数特性、余数特性等)先筛选,再代入排除的方法。
代入排除法广泛运用于多位数问题、不定方程问题、剩余问题、年龄问题、复杂行程问题、和差倍比问题等等。
二、特殊值法特殊值法,就是在题目所给的范围内取一个恰当的特殊值直接代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的方法。
特殊值法必须选取满足题干的特殊数、特殊点、特殊函数、特殊数列或特殊图形代替一般的情况,并由此计算出结果,从而快速解题。
在公务员考试中,特殊值法常应用于和差倍比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浓度问题、利润问题、几何问题等。
其中,在工程问题、浓度问题相关的比例问题时,一般将特殊值设为1;在涉及多个比例的问题时,有时为了将数值整数化,可以设特殊值为总量的最小公倍数。
在运用特殊值法时,中公教育专家提醒考生要注意:确定这个特殊值不影响所求结果;数据应便于快速、准确计算,可尽量使计算结果为整数;结合其他方法灵活使用。
三、方程法方程法是指将题目中未知的数用变量(如x,y)表示,根据题目中所含的等量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组),通过求解未知数的数值,来解应用题的方法。
因其为正向思维,思路简单,故不需要复杂的分析过程。
方程法应用较为广泛,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绝大部分题目,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盈亏问题、和差倍比问题、浓度问题、利润问题、年龄问题等均可以通过方程法来求解。
公务员掌握计算题解题技巧高效解答

公务员掌握计算题解题技巧高效解答在公务员考试中,计算题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掌握解题技巧对于高效解答计算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公务员计算题解题技巧,帮助大家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一、审题准确在解答计算题之前,首先要仔细审题,确保对题目的要求和限制有准确的理解。
因为有时候计算题可能会有附加条件或者特殊要求,只有正确理解题目意思,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解答。
二、建立清晰的思维导图在解答复杂的计算题时,可以先将题目中涉及的各个要素进行分类,建立一个清晰的思维导图。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思路,有助于解答问题。
三、掌握基本运算技巧公务员考试中的计算题通常涉及到基本的运算技巧,如加减乘除、百分比计算、比例计算等。
我们需要熟练掌握这些基本的运算技巧,做到心算迅速准确。
四、善用近似计算在解答计算题时,有时候我们可以适当使用近似计算的方法,简化计算过程。
比如,对于较大的数值可以先进行取整或者舍去小数点后几位进行计算,然后再进行精确的计算。
五、灵活运用换元法对于一些复杂的计算题,我们可以尝试使用换元法。
通过引入新的变量,可以将原来复杂的计算问题转换为简单的计算问题,从而更方便地进行解答。
六、注重计算细节在解答计算题时,我们要注重计算的细节,尤其是小数点的处理和单位的转换等。
这些细节的错误容易导致最后答案的偏差,所以需要格外小心。
七、多做模拟题通过多做一些模拟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熟悉题型和解题方法。
模拟题的训练可以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和应对考试压力的能力。
八、时间合理分配在考试中,计算题的解答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因此我们需要合理分配时间。
如果在解答上花费过多时间,可能会导致其他题目无法完成,所以要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和分值来合理安排时间。
总结起来,公务员掌握计算题解题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在考试中高效解答计算题。
通过准确的审题、建立清晰的思维导图、掌握基本运算技巧、善用近似计算、灵活运用换元法、注重计算细节、多做模拟题、合理分配时间等方法,我们可以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公务员考试中的计算题解题策略

公务员考试中的计算题解题策略公务员考试作为选拔优秀人才的一种方式,在考核内容中常常包括计算题。
解答计算题需要一定的策略和技巧,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公务员考试中解答计算题的一些策略。
首先,解答计算题前应明确题目要求,并仔细分析题目中给出的信息。
计算题通常涉及各种数学运算和数据推导,因此理解题目中的信息非常关键。
可以在题目中划出关键词,帮助理清思路。
其次,建立问题和解题思路的对应关系。
当遇到较复杂的计算题时,适当将问题拆解为多个子问题,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这样可以使问题看起来更加简单明了,更容易找到解题的思路。
另外,掌握常见的计算技巧也是解答计算题的关键。
在计算过程中,可以合理运用加减乘除、单位换算、比例关系等基本数学技巧。
合理运用这些技巧可以大大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解题效率。
此外,进行估算也是解答计算题的常用策略。
估算可以将题目中的数据进行近似处理,从而简化计算,快速得到近似结果。
尤其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估算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筛选出最接近答案的选项。
最后,在解答计算题时,要注意检查计算过程中的各个步骤,确保计算的准确性。
尤其在涉及多步骤的计算中,每一步都要认真仔细地进行,避免因计算错误而导致答案的偏差。
同时,可以使用反向计算的方法进行验证,即将答案反向代入计算过程,确认答案的正确性。
综上所述,解答公务员考试中的计算题需要掌握一定的策略和技巧。
清晰的问题分析、合理的解题思路、灵活运用计算技巧、准确的估算和仔细的检查是解答计算题的关键。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总结,我们可以提高在公务员考试中解答计算题的能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略数2014年国考行测考试中你必须拿下的题目

略数2014年国考行测考试中你必须拿下的题目行测答题技巧:2013年11月24日,2014年“国考”启幕,152万人走进笔试考场,角逐11729个国家公务员职位,大约为130人抢一个职位。
与2013年相比,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招录人数减少了1000人左右,报名时间也比往年少了一天,但火爆程度却丝毫不逊色。
和往年一样,行测考试需要考生在120分钟内作答135道题目,时间非常紧张,大家基本都做不完而且也没必要做完。
那么应该做哪些题呢?自然是我们学习过的,掌握到的,一定保证对的题目。
那么笔者在这里略举几个例题,便于以后考生在考试中找到那些我们必须要拿到分的题目,在备战京考的过程也好有针对性。
第一、数量运算基本题型变化不大。
如果仔细研究近几年国考真题就会发现数量关系所考题型已经成型、非常固定,并且这些题型在历年考试中会反复出现。
比如出现在数学运算的第一题,就是一道典型的利润问题【真题】 61.老王两年前投资的一套艺术品市价上涨了50%,为尽快出手,老王将该艺术品按市价的八折出售,扣除成交价5%的交易费用后,发现与买进时相比赚了7万元。
问老王买进该艺术品花了多少万元?A.42B.50C.84D.100【答案】B.50更多真题,题如浓度问题,极值问题,工程问题等,这些题型都是我们课堂上或教材中最常见的知识点,同样也是我们今年预测的考点。
因此,在我们继续准备京考,重中之重还是要夯实对于基础题型解答方法的融会贯通,认真去学习基本题型和解题方法,掌握每一个题型,把握每一个方法在考试时候可以直接帮助我们可以快速解决问题。
第二、每年题目中都会出现坑爹的题目,这些更加侧重于考察每一位考生综合分析能力,更多的题目都体现着统筹分析思想,更加全面宏观的把握具体问题,才是快速找到正确答案。
如【真题】65、搬运工负重徒步上楼,刚开始保持匀速,用了30秒爬了两层楼(中间不休息);之后每多爬一层多花5秒,多休息10秒,那么他爬到七楼一共用了多少秒?A.220B.240C.180D.200很多考生在拿到这道题目很自然而然觉得直接计算就可以了,但是这里很多考生都会做错,默认以为爬到7楼就是7个爬楼梯的过程,或者很多同学意识不到最后一层就不用休息,选择B。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数学运算题解法大搜罗

行测答题技巧:数学运算题解法大搜罗行测答题技巧: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脚步已经越来越临近,准备参加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们,你们准备好了吗?你们对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了解又有多少?就内容层面来说,国家公务员考试经过长期的沉淀,所形成的潜在规律,你又是否知晓?由于数学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是一块“心病”,尤其对于文科类考生来说,高考后很少接触数学了,更是觉得头疼。
下面我们就一块来剖析一下数学运算部分的做题规律。
对于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我们大家都知道题型是多样的,对我们的考查也是比较全面的。
但是通过对近五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数学运算部分的深入研究,发现有那么几种题型几乎是每年必考的,成为了“国家公务员考试专业户”。
如果我们把这些必考题型搞透彻、弄明白,有针对性的练习,逐一击破,那么对于行测取得高分是事半功倍的。
(1)极值问题极值问题在2009-2013年这五年考了五次,共计8道题目,每年必考的题型。
考查形式为和定求最值、抽屉问题(最不利原则)。
例1.某单位2011年招聘了65名毕业生,拟分配到该单位的7个不同部门。
假设行政部门分得的毕业生人数比其他部门都多,问行政部门分得的毕业生人数至少为多少名?【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61】A.10B.11C.12D.13【答案】:B【解析】:法一:根据和一定求最值。
要使分得毕业生人数最多的行政部门人数最少,则其余部门人数尽可能多,但又不能多于行政部门人数(设为x人),即各部门人数尽量接近(可以相等),其余部门最多为x-1,所以根据和一定,x+(x-1)*6=65,解得x=10.1,因为所求为人数最多的部门的最值,所以x取11,选择B。
法二:求最小值,就从最小的选项开始代入。
从人数最少的选项开始验证,当行政部门有10人时,其余各部门共有65-10=55人,平均每部门人数超过9人,即至少有1个部门人数超过9人,与行政部人数最多的题干条件不符。
若行政部有11人,其余部门总人数为54人,每个部门可以是9人,满足题意。
[河北省]2014年公务员资料分析三大速算技巧
![[河北省]2014年公务员资料分析三大速算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312a7daff121dd36a32d821a.png)
[河北省]2014年公务员资料分析三大速算技巧资料分析题目一直是公务员考试里面的重点,分值较大,题目简单,但是资料分析也是令大部分人头疼的题目:数据繁多,计算复杂。
而资料分析中的计算题绝大多数是不需要精算的,只要能够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
所以,合理地运用计算技巧,对于提高计算速度、快速完成资料分析意义重大。
在这里,给大家讲解三种常用到的速算技巧。
★【速算技巧一:估算法】“估算法”毫无疑问是资料分析题当中的速算第一法,在所有计算进行之前必须考虑能否先行估算。
所谓估算,是在精度要求并不太高的情况下,进行粗略估值的速算方式,一般在选项相差较大,或者在被比较数据相差较大的情况下使用。
估算的方式多样,需要各位考生在实战中多加训练与掌握。
进行估算的前提是选项或者待比较的数字相差必须比较大,并且这个差别的大小决定了“估算”时候的精度要求。
【例1】1995年,我国总人口为12077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有10846万人,到了2005年,我国总人口达到13062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达到了12333万人。
请问从1995年到2005年,我国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几个百分点?A.0.46B.2.84C.4.27D.6.84【解析】:在做资料分析类题时,一定要牢固掌握某些统计术语以及这些量之间的一个计算关系,例如这道题涉及到的比重(比重=部分/整体),快速列出式子:12333/130628-10846/120778,通过观察前后两个分数,我们可以判定这两个分数差不多,都是0.09左右,所以我们可以估算出,他们的差距不会超过1,而看选项,只有A是小于1的,所以可以判定答案就是A。
通过这道题,想告诉大家在做题的时候,要注意保有估算意识,如果不需要精确计算,而是简单的通过估算而快速确定选项的话,就可以大量的节省时间,这对于参加分秒必争的河北省考(90分钟125道题)的考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例2】2011年,某市东区流通部门创造的产值为861.67百万元,占东区GDP的9.4%,该市西区流通部门创造的产值为85.39百万元,占该区GDP总值的3.30%,请问,该市东区的GDP大概是西区的多少倍?( )A.2.5B.3.0C.3.2D.3.5【解析】该题又是一道涉及到比重的题目,根据题意可列出式子:,观察式子,我们可以明显看出861.67是85.39的10倍多一点,而9.4是3.3的3倍不到,所以原本的式子,可以估算为10÷3=3.3,但是选项中B、C、D都与3.3近似,无法确定哪个是答案,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用倾向性来判断了,近似为(10÷3)其实是变小了,因为分母(861.67÷85.39)>10,而分子(9.4÷3.3)<3,分母变小同时分子变小得出的答案是3.3,所以原来式子的答案必定要大于3.3,观察选项只有D项符合,即为正确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计算问题
计算问题是数学运算常考题型之一,同时也是其他题型的基础。
计算问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数字的计算能力,主要包括算式计算、数列计算、平均数与均值不等式、比较大小、定义新运算等。
常用方法有公式法、尾数法、提取公因式法等。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为大家进行讲解。
一、算式计算
算式计算常用法则及公式
加法和乘法的相关法则非常简单,平时都会用到,这里列举出来,大家只需要理解其含义。
幂次和运算公式的相关法则,在公务员考试中使用比较频繁,需要重点记忆。
二、数列计算
等差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为一个常数的数列。
该常数称为公差,记为d。
等比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商为一个非零常数的数列。
该常数称为公比,记为q。
各种数列公式表
公务员考试重点考查等差数列相关性质以及各数列求和公式。
三、平均数与均值不等式
例:某人射击10次,其中2次射中10环,3次射中8环,4次射中7环,1次射中9环,那么他平均射中的环数按算术平均数来算:(10+8+7+9)÷4就是错误的。
因为射中的次数不同(即权重不同),必须考虑比重(权重),应该按照加权平均数来计算:(2×10+3×8+4×7+1×9)÷10=8.1分。
实际上,算术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的一种特殊形式——每个数出现的次数相等,在实际问题中,当每个数出现次数不相等时,计算平均数时就要采用加权平均数。
四、比较大小
比较大小的常用方法有:作差法、作商法、倒数法、中间值法。
五、定义新运算
这类题目只需要将新定义的运算符号转化为常规的四则运算符号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