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解决方案、研究报告】寺庙建设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寺庙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

合集下载

寺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寺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寺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寺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宗教信仰的重要场所,也是文物保护和旅游经济的重要资源。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寺庙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时尚,越来越多的游客愿意到寺庙进行朝拜、参观和旅游。

因此,开发寺庙旅游项目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市场前景。

二、项目概述本项目旨在挖掘和开发寺庙资源,打造一条集朝拜、观光、休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寺庙旅游线路。

通过对寺庙进行改造和提升,完善相关设施和服务,提升游客体验和满意度,打造具有特色和品质的寺庙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和消费。

三、可行性分析1. 市场需求分析寺庙作为一种佛教信仰的重要场所,具有较高的宗教含义和文化内涵。

同时,寺庙也是一种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朝拜。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寺庙旅游市场潜力巨大,游客人数逐年增长,市场需求旺盛。

2. 竞争情况分析当前,寺庙旅游市场竞争激烈,各地的寺庙都在积极开展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前来消费。

因此,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项目要有独特的特色和优势,能够吸引更多游客的关注和喜爱。

3. 技术可行性分析寺庙旅游项目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设施设备,才能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体验。

因此,项目要充分考虑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技术应用、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技术问题,确保项目的正常运行和服务质量。

4. 经济可行性分析寺庙旅游项目是一种文化产业,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合理规划和运营管理,项目可以实现盈利并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创造更多机会。

因此,项目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5. 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分析寺庙旅游项目的开发和运营,必须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避免对自然环境和社会和谐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项目要注重生态环保、文物保护、社会责任等方面,确保项目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四、总体规划1. 项目定位:打造一条集朝拜、观光、休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寺庙旅游线路。

寺庙修建可行性研究报告

寺庙修建可行性研究报告

寺庙修建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寺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一直扮演着重要的宗教和社会角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寺庙作为一种宗教场所和文化遗产,承载着宗教信仰、文化传承以及旅游观光等多重功能。

然而,由于经济环境变化、社会结构的转型以及人们宗教信仰的多元化,一些寺庙面临经济困难和文化传承问题。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寺庙修建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通过对寺庙修建的可行性进行系统研究,可以为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科学参考,有效推动寺庙建设和文化传承。

二、现状分析1.全国寺庙修建情况:中国的寺庙数量庞大,分布在城市和农村各地。

有些寺庙规模较大,庙宇气派,吸引大量信众和游客。

但也有部分寺庙规模较小,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突出。

2.寺庙经济状况:由于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寺庙的经济来源日益多元化。

传统的信众供养已经无法满足维护寺庙的需求,因此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提供经济来源。

3.寺庙文化传承问题:一些寺庙因为长期的历史原因,文化传承存在问题。

一些传统的寺庙文化活动逐渐减少,需要进行文化保护和传承。

三、可行性分析1.原料可行性:寺庙修建需要大量的材料,如木材、石材等。

在现代社会,这些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对寺庙建设经费提出了挑战。

为了确保可行性,必须选择合适的材料和供应商。

2.人力资源可行性:寺庙修建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如建筑师、工程师等。

人力资源的选取和培训也是保障寺庙可行性的重要环节。

3.资金可行性:寺庙修建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包括建筑费用、装修费用、运营费用等。

如何筹集足够的资金,并确保资金使用的效益和透明度,是寺庙修建可行性的关键。

四、风险评估1.政策风险:受国家政策和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寺庙修建的政策可能会发生变化。

政策不确定性对寺庙修建可行性造成潜在风险。

2.市场风险:寺庙作为一种宗教场所和文化遗产,其市场需求受到供给和需求的影响。

如何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开发适合的产品和服务,是降低市场风险的关键。

寺庙寺院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寺庙寺院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寺庙寺院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寺庙寺院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寺庙寺院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寺庙寺院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与文化定位这座寺庙寺院的建设,不仅仅是一处宗教活动场所,更是一处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家园。

考虑到项目所在地的地理环境、历史文脉和宗教信仰,我们将这座寺庙定位为融合古典与现代,传统与创新的典范。

二、规划设计理念1.设计理念:以“和谐共生”为核心,将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融为一体,创造一个既能满足宗教活动需求,又能为游客提供心灵休憩的场所。

2.建筑风格:采用传统寺庙建筑风格,结合现代设计手法,使建筑既具有历史感,又不失时代气息。

3.空间布局:以轴线对称的方式进行布局,营造出庄重、肃穆的氛围。

三、具体设计方案1.主体建筑:寺庙的主体建筑包括大雄宝殿、天王殿、药师殿等,采用黄色琉璃瓦,象征着尊贵与辉煌。

2.配套建筑:设置钟鼓楼、斋堂、客房等配套设施,满足日常宗教活动和游客需求。

3.景观设计:在寺庙周围打造园林景观,种植各种名贵树木和花卉,形成四季分明的景观效果。

4.水系设计:引入活水,形成人工湖,寓意财源滚滚,同时增加寺庙的灵气。

四、施工技术及材料1.施工技术:采用现代施工技术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确保建筑质量与美观度。

2.材料:选用优质木材、石材、琉璃瓦等,确保建筑的耐久性和观赏性。

五、项目管理与运营1.项目管理: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确保项目按期、按质完成。

2.运营管理:制定详细的运营方案,包括门票价格、开放时间、导游服务等,确保寺庙的正常运营。

六、项目实施步骤1.前期筹备: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立项报批、规划设计等。

2.施工阶段: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3.竣工验收:对项目进行验收,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4.运营阶段:开展运营管理,提供优质服务。

七、项目效益分析1.社会效益:提升地区文化底蕴,弘扬传统文化,满足群众精神需求。

2.经济效益:吸引游客,带动地区旅游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3.环境效益: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地区环境质量。

寺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寺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寺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概述寺院是佛教信仰的象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寺院建设不仅可以维护和弘扬佛教文化,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

本报告旨在对寺院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其市场前景、项目投资、盈利模式等方面,为相关部门制定决策提供参考。

二、项目背景寺院建设是当前各地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文化娱乐需求的增加,寺院作为一种文化景点和精神场所,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因此,寺院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拟选址在西安市某县城,规划建设一座规模适中的寺院,包括主要建筑、住宿设施、餐饮场所、文化展览等功能区。

项目总投资预计为1000万元,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建成后可容纳1000名游客同时参观。

三、市场调研1.市场需求:目前,随着佛教信仰的普及和人们对休闲度假的需求增加,寺院旅游成为了一种新的热门旅游方式。

在市场调研中发现,西安市及周边地区的游客对寺院旅游有较高的兴趣,愿意花费一定的时间和金钱来参观寺院,领悟佛教文化的魅力。

2.竞争分析:西安市及周边地区已有多家知名寺院景点,如大兴善寺、大兴善寺等,但仍存在一定市场空白。

本项目旨在打造一个独具特色的寺院旅游景点,通过优质的服务和文化体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

3.市场定位:本项目将主要面向西安市及周边地区的游客群体,通过开展宗教文化展览、举办佛教活动等形式,吸引信徒和游客共同参与,打造一个具有传统文化底蕴和现代化服务的寺院景点。

四、投资分析1.项目投资:本项目总投资预计为1000万元,包括土地购置、建筑施工、设备采购、装修装饰等费用。

其中,土地购置费用为100万元,建筑施工费用为600万元,设备采购费用为200万元,装修装饰费用为100万元。

2.资金来源:本项目将通过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合作伙伴投资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确保项目建设和运营的顺利进行。

预计自有资金占比50%,银行贷款占比30%,合作伙伴投资占比20%。

某寺庙建设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寺庙建设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寺庙建设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 (1)一、项目提要 (1)二、编制依据 (2)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2)一、项目建设背景 (2)二、项目建设必要性 (2)第三章项目承担单位情况 (2)一、农场概况 (2)二、主要业务范围与业务能力 (2)三、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 (2)第四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2)一、项目选址的原则 (2)二、项目选址确定 (2)三、建设条件 (2)第五章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 (2)一、指导思想 (2)二、建设规模 (2)三、建设内容 (2)四、建筑结构设计 (2)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与劳动安全 (2)一、环境影响评价 (2)二、劳动安全 (2)第七章项目组织管理与实施进度 (2)一、组织管理 (2)二、实施进度 (2)第八章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2)一、投资估算 (2)二、资金来源 (2)第九章社会效益评价 (2)第十章结论 (2)前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的文明进步,城市的高速扩张,物质生活及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在城市钢筋混凝土中激烈竞争生活的人们有了放松身心、静心休闲,亲近自然的需求,旅游观光、宗教信仰、敬佛拜佛已成为人们一种高雅的消费方式。

在新的潮流下,发展宗教、旅游及相关事业已成为一种促进社会和谐、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事业。

佛教文化在人类文化发展和进步中独具不容忽视的地位,弘扬佛教文化和发展佛教事业在一定范围内对政治、经济、道德、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佛教事业的“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是大乘菩萨的行愿,也是佛教事业的宗旨精神。

国家提出宗教事业应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佛教事业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作用。

##寺历史悠久,位于##区##镇##村五社,该寺始建于明初,兴于明清,上世纪五十年代寺庙建筑被毁。

修复##寺,恢复其昔日荣光,既可充分体现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满足广大信众的需求,促进地区社会和谐稳定和宗教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又能将特色旅游开发、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巨大。

寺庙改建可行性报告

寺庙改建可行性报告

寺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与目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宗教信仰的需求增加,寺庙建设项目日益受到关注。

本项目旨在对寺庙建设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二、项目内容1.市场需求研究:对当地以及周边地区的宗教信仰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寺庙建设项目的市场需求。

2.土地资源研究:对可选建设地点进行考察,评估土地资源的可利用程度和建设前景。

3.资金筹集能力评估:分析项目的资金需求并评估财力状况,确定项目的资金筹集能力和可行性。

4.经济效益评估:通过对类似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研究寺庙建设项目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

5.社会影响评估:考虑寺庙建设对当地民众的社会影响,包括就业机会、文化传承等方面,分析项目的社会可行性。

三、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寺庙建设项目的相关背景和现状。

2.实地调研:对可选建设地点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周边的环境、产业结构等情况。

3.数据分析:结合市场调研数据和财务数据,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评估。

4.参考案例:借鉴已经成功实施的寺庙建设项目,对本项目进行可行性评估。

四、预期成果1.市场需求分析报告:对宗教信仰情况进行详细调查研究,了解当地的市场需求。

2.土地资源评估报告:对可选建设地点的土地资源进行评估和分析,确定土地利用可行性。

3.资金筹集能力评估报告:根据项目的资金需求和财务状况,评估项目的资金筹集能力。

4.经济效益评估报告:分析类似项目的经济效益并预测本项目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

5.社会影响评估报告:分析寺庙建设对当地社会的影响和贡献,评估项目的社会可行性。

五、项目进度安排1.市场需求研究:需要两个月的时间完成。

2.土地资源研究: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完成。

3.资金筹集能力评估: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完成。

4.经济效益评估:需要两个月的时间完成。

5.社会影响评估: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完成。

六、决策建议根据对市场需求、土地资源、资金筹集能力、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的研究和评估,综合考虑项目的可行性和潜力,给出寺庙建设项目的决策建议。

寺庙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寺庙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寺庙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背景寺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宗教、文化、艺术和旅游价值。

近年来,随着人们精神追求的增加和旅游业的兴起,寺庙建设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报告旨在研究寺庙建设的可行性,为寺庙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二、研究目标1.分析寺庙建设的市场需求和潜在受众群体2.研究寺庙建设的投资成本和预期收益3.探讨寺庙建设对当地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4.提出寺庙建设的可行性建议三、市场需求和潜在受众群体1.寺庙作为宗教活动和信仰场所,具有一定的宗教市场需求。

2.寺庙还具备旅游和文化教育功能,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3.随着人们精神需求的增加,对于寺庙的参观和礼佛活动的兴趣逐渐增加。

4.广大信仰寺庙的群众为寺庙建设提供了稳定的潜在受众群体。

四、投资成本和预期收益1.寺庙建设的投资成本包括土地购置、建筑设计和施工,设备购买等。

2.寺庙通过门票、香火捐款、佛事活动等方式获取收益。

3.基于寺庙的吸引力,预计收益将逐年增加。

4.寺庙还可以通过开展文化、教育和艺术活动增加额外收入。

五、寺庙建设对当地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1.寺庙建设将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和增加税收收入。

2.寺庙的建设和运营将推动文化传承和保护,提升当地的文化软实力。

3.寺庙将为当地社会提供和谐、宗教信仰等精神支持,对社会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4.寺庙的建设还有助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增加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

六、可行性建议1.建立寨庙建设项目的专门机构,负责统筹规划和管理。

2.加强市场调研,深入了解目标受众群体的需求和偏好。

3.合理制定寺庙建设的投资计划,确保投资效益和风险可控。

4.多元化寺庙功能,开展宗教、文化、旅游等多样化活动。

5.加强与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寺庙建设。

6.积极推广和宣传寺庙文化,提升知名度和吸引力。

7.关注寺庙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注重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

七、结论寺庙建设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社会效益。

寺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寺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寺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寺庙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旨在评估该项目是否有利可图,并提供决策参考。

1.1 背景寺庙是一种具有宗教、文化和历史意义的建筑,对于许多人来说,寺庙是一种寻求内心平静和心灵慰藉的场所。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宗教信仰和文化的关注也越来越高,因此开办一座寺庙项目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

1.2 目标本报告的主要目标是评估寺庙项目的可行性,评估项目的市场潜力、经济效益以及可行性风险。

通过对市场环境、竞争对手、投资成本和预期收益等方面的研究,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2. 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报告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文献研究:查阅相关的市场调研报告、学术论文和案例研究,了解寺庙项目的市场状况和经验教训。

•市场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和重点访谈等方式,了解目标群体对寺庙项目的需求和态度。

•成本估算:通过资料收集和对相关指标的分析,估算资金投入和运营成本。

•收益预测:通过市场分析和竞争对手的比较,预测寺庙项目的收益情况。

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市场调研和公开资料,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市场分析3.1 市场规模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随着人们对精神需求的增加,寺庙项目在国内市场具有较大的潜力。

据估计,每年有数百万人次参观寺庙,并进行祈福、参与佛法教学和文化体验等活动。

3.2 市场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开始关注信仰和宗教,寺庙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精神文化活动场所。

此外,寺庙还能提供心灵慰藉和平静的环境,对于缓解压力和寻求平衡的人们具有吸引力。

3.3 竞争分析寺庙项目存在一定的竞争压力,主要来自于其他寺庙和其他宗教场所,如教堂和清真寺。

因此,为了在市场中有竞争优势,寺庙项目需要与竞争者区分,提供独特的文化体验和服务。

4. 投资分析4.1 投资成本寺庙项目的投资成本主要包括土地购置、建筑物修建、装修和装备设施等。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和成本估算,初步估计寺庙项目的投资成本为X万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寺庙建设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寺庙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目录第一章规划总论第二章开发条件分析第三章指导思想与发展战略第四章项目性质与形象定位第五章市场分析与营运第六章项目建设第七章安全系统规划第八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九章开发建设与效益分析第十章发展的对策与措施第十一章技术指标与投资效益附件一、历史事件资料收集附件二、名人语录总论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的文明进步,城市的高速扩张,物质生活及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在城市钢筋混凝土中激烈竞争生活的人们有了放松身心、静心休闲,亲近自然的需求,旅游观光、宗教信仰、敬佛拜佛已成为人们一种高雅的消费方式。

在新的潮流下,发展宗教、旅游及相关事业已成为一种促进社会和谐、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事业。

佛教文化在人类文化发展和进步中独具不容忽视的地位,弘扬佛教文化和发展佛教事业在一定范围内对政治、经济、道德、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佛教事业的“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是大乘菩萨的行愿,也是佛教事业的宗旨精神。

国家提出宗教事业应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佛教事业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作用。

XX寺历史悠久,位于XX区XX镇XX村五社,该寺始建于明初,兴于明清,上世纪五十年代寺庙建筑被毁。

修复XX寺,恢复其昔日荣光,既可充分体现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满足广大信众的需求,促进地区社会和谐稳定和宗教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又能将特色旅游开发、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巨大。

一、有利资源及条件XX寺地理位臵得天独厚,生态环境较好,极目远眺,XX全景尽收眼底,环境清幽,气候宜人,是诚心敬佛净心,休养生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修复扩建XX寺将遵循顺应自然,合理布局,以绿色生态为根本,因地制宜的原则,把XX寺打造为“天人合一、人天感应”的佛门圣地;成立景点建设、管理机构,采用先进的寺庙管理理念,使XX寺的有利资源得到最好的开发和利用。

二、实施方式XX寺采用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的方式。

总体规划:XX寺宗教场所区,养生园,项目总占地约60亩,控制面积300亩。

土地来源及性质为划拨出让和流转二种形式。

总规化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

宗教场所区是本项目重点实施的前期工程,前期工程占地约20亩,建筑总面积25000平方米,建设内容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金刚舍利塔、财神殿、真武殿、药师殿、西方三圣殿、祈福殿、僧寮、居士楼、观堂、西净、景区道路、绿化、景观、水电、广场、停车场、及配套辅助设施等。

前期工程完成并开放使用后,再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及市场需求进行后期开发,后期开发建设素食养生园,占地约40亩,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

XX寺修复扩建项目资金来源主要为慈善机构、慈善家投入的善款。

三、环境保护、消防措施环境保护:XX寺修复扩建项目对原生态环境破坏极小,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我们将设臵垃圾回收设施对垃圾进行回收,餐饮食品加工所产生的有害废气,将安装排气管,经过滤后再排放;对生活污水安装过滤回收装臵,过滤回收后用于绿化灌溉;对西净(卫生间)修建化粪池进行处理。

同时,我们还将大量培植人工森林,对景区内进行绿化,使景区内具备优良的环境。

消防措施:严格消防设施的建设,狠抓消防措施,注重对消防人员的培训,消防工作人员在上岗前必须接受消防安全知识的培训及教育,增强消防意识,达到一级防火标准。

四、效益评价经济效益: 将XX寺建成重庆区域性的佛教圣地,通过宗教场所区佛教事业凝聚人气,带动旅游及素食养生产业的发展,从而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XX寺修复扩建项目投资建设规模较大,无论是在建设期或运营期,都能解决当地人员就业,带动地方佛教事业及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使当地农民尽快脱贫致富,提前进入小康生活。

随着该项目的建成开放使用,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将十分巨大。

五、组织形式山东某地寺由XX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宗教事务条例》及《山东某地宗教事务条例》的相关规定成立项目建设和管理机构,负责项目建设和开放使用后的各项工作。

六、编制条件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国家《宗教事务条例》;《山东某地宗教事务条例》;《XX区土地利用规划》;《XX区城乡建设规划》;XX寺1:500原始地形图;根据上述依据,围绕该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及实施的可能性等开展研究工作,主要研究范围为:⑴、分析项目及周边的情况和问题。

⑵、根据地块现状和主要控制点,结合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调查地块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及其特征,提出建设规模和主要技术标准。

⑶、计算项目主要工程数量,估算工程投资。

⑷、进行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⑸、根据资金和建设条件,提出工程实施方案及项目的建设工期安排。

第一章规划总论山东某地寺修复扩建项目,以XX寺修复扩建为中心,采用“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总规化用地面积约为60亩,土地来源及性质为划拨出让、流转,总规化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

宗教场所区是本项目重点规化实施的前期工程,前期工程占地约20亩,建筑总面积25000平方米,建设内容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金刚舍利塔、财神殿、真武殿、药师殿、西方三圣殿、祈福殿、僧寮、居士楼、观堂、西净、景区道路、绿化、景观、水电、广场、停车场、及配套辅助设施等。

前期工程建成开放使用后,再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及市场需求进行后期开发,后期开发占地约40亩,建筑总面积5000平方米,主要建设素食养生园、生态旅游园等。

(一)前期建设规划规化基础条件:XX寺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寺庙遗址现今犹存,并拥有大量信众,由于历史原因及岁月波折,现寺庙已毁,无法满足广大信众进行宗教活动的需要,在XX区政府、XX镇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前期建设规划将在原寺庙占地约20亩的基础上扩大用地范围,进行修复建设。

建设宗教场所区:对原寺庙进行修复建设,建设内容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金刚舍利塔、财神殿、真武殿、药师殿、西方三圣殿、祈福殿、僧寮、居士楼、观堂、西净及相关基础设施(道路工程、水、电、消防、停车场、污水处理、防洪沟、绿化工程等)。

工程占地约20亩、建筑总面积25000平方米.。

项目建设周期:建设周期一年半,即2011年11月至2013年5月。

建成效果:XX寺原始地貌为山地缓冲坡地形,寺庙建筑将依山而建,建筑风格为隋唐仿古式群体建筑风格,建成开放后的XX寺外观宏伟、壮观、大气,内部功能齐全、部局合理。

届时,XX寺将成为XX区的大型宗教活动场所和佛教圣地,同时,寺庙将兴办利世利人的资生事业,弘扬佛教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精神,安排大德高僧住持寺院,把“福德与智慧”融入时代之中,使寺庙成为朝佛、拜佛、敬佛、礼佛、诵佛、修佛的圣洁之地,更是净心休闲、佛法祭祀、文化传播的绝佳去处。

(二)后期规划项目前期项目完成并投入使用后,进入后期项目建设,后期规划建设内容为:素食养生园。

素食养生园:素食养生园紧邻宗教场所区,占地5亩,建筑总面积5000平方米,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关注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将饮食的侧重点从荤食转向素食。

素食,表现出了回归自然、回归健康和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返朴归真的文化理念。

除了能获取天然纯净的均衡营养外,还能充分体验到摆脱都市喧嚣的愉悦。

素食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环保、健康饮食方式,传播素食文化,使素食成为饮食的另一个重要的时尚标签。

(三) 规划图1、平面规划图2、立体效果图第二章开发条件分析一、XX寺的现状概况(一)地理位臵XX寺位于山东某地镇XX村,海拔高度在317米至358米之间,距山东某地主城区35公里。

XX寺地处山峦之颠,可览XX镇全景,独特的地理位臵加之悠久的历史气息,更衬托出XX寺浓厚的宗教神秘色彩和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为修复建设XX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位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二)自然环境XX寺具有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7℃,相对湿度年平均87%,水汽压年平均14.9毫巴;年平均降水量1611.8毫米,冬半年(十至三月)降水量368.0毫米,占全年的22.8%,下半年(四至九月)降水量1243.8毫米,占全年的77.2%;年平均蒸发量777.1毫米,月平均蒸发量64.7毫米,七、八两月蒸发量共255.4毫米,占全年的32.8%;雾日数年平均89.8天。

春秋清新凉爽,夏季植被繁茂,农田萦绕,周边自然环境丰富,开发基础优越;远眺一望无际,美不胜收,俨然“人在画中游”的仙境。

优越的自然环境为项目工程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资源特色XX寺景区融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于一体,具有很强的特色,按照国家旅游局、中国科学院2003年制订的《旅游资源分类系统标准》,对XX 寺旅游资源进行分类,XX寺景区的资源类型具有主类、亚类、和基本类。

主类:地文景观、寺院景观、佛教文化、佛教法事、建筑设施、天然生态。

亚类:地质地貌、人造景点、霜雪冰凌、综合人文旅游地。

基本类:山石林土、旅游节、民族风光、民族特色。

(四)道路、水、电XX寺距XX镇3公里,乡村骨干公路、农村电网、通讯网络己覆盖,地下水、地表水水源丰富,完全能满足施工建设需要。

(五)社会经济背景XX寺,始建于明朝,兴于明清,解放后庙内还有僧人长住,且香火旺盛,上世纪五十年代寺庙建筑被毁,但三殿遗址尚存,基石完好,轮廓清晰,古墓依旧。

XX寺修复扩建项目建成开放后,必将推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当地居民的脱贫致富。

二、旅游业发展现状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重庆的旅游业也正在加快发展。

举世无双的长江三峡,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集山城、江城、历史文化名城于一身的现代山城都市等,赋予重庆旅游资源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较高的知名度。

目前,山东某地拥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6个,市级风景名胜区25个;国家森林公园18个,市级森林公园3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40处;国家自然保护区3个,市级自然保护区14个;全国历史文化名镇3个,市级历史文化名镇18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6处,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1处;国家地质公园3处,国家级地震遗址保护区1处;国家A 级—AAAA级旅游区38个,区县级主要旅游区(点)104个;城市公园25个;全国重点寺庙3个,市级宗教寺庙(院)、教堂44个;大、中型水库34个;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4个,市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4个。

2000年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实现了向“中国旅游名市”的跨越。

旅游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供给实力不断增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行业管理水平和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从业队伍不断壮大,新增直接就业人员13.7万人以上。

根据国际经验,旅游业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人员将带动相关行业增加5个人就业,旅游业带动了全市的就业人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