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混凝土组成材料

合集下载

简述普通混凝土材料的组成及其作用

简述普通混凝土材料的组成及其作用

普通混凝土材料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建筑材料,由水泥、砂、石料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它的主要作用是用于建筑物的结构和地基,具有承重、抗震、耐久、防火等特点。

本文将从水泥、砂、石料和水四个方面介绍普通混凝土材料的组成及其作用。

一、水泥水泥是普通混凝土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它是一种粉状物质,主要由石灰石、粘土等原料经过煅烧、磨细而成。

水泥的主要作用是使混凝土凝固硬化,形成强度和耐久性较好的建筑材料。

水泥的种类有多种,如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矾铝酸盐水泥等。

不同种类的水泥在不同的环境下具有不同的适用性和特点。

二、砂砂是普通混凝土中的一种细颗粒物质,主要由石英石、花岗岩等矿物质经过破碎、筛分而成。

砂的主要作用是填充水泥和石料之间的空隙,增强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压强度。

砂的种类有多种,如河砂、海砂、山砂等,不同种类的砂在不同的环境下具有不同的适用性和特点。

三、石料石料是普通混凝土中的一种骨料,主要由花岗岩、石灰石等矿物质经过破碎、筛分而成。

石料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承担建筑物的荷载。

石料的种类有多种,如碎石、卵石、砾石等,不同种类的石料在不同的环境下具有不同的适用性和特点。

四、水水是普通混凝土中的一种溶液,它与水泥反应,促进混凝土的凝固硬化,使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和耐久性。

水的质量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选择适量的清洁、无盐分、无杂质的水。

总之,普通混凝土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由水泥、砂、石料和水四个组成部分构成。

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胶凝材料,砂和石料是混凝土的骨料,水则是混凝土的溶液。

它们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共同构成了一种具有承重、抗震、耐久、防火等特点的建筑材料。

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水泥混凝土混凝土是以胶凝材料、颗粒状集料以及必要时加入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和料等组分的混合料经硬化后形成具有堆聚结构的复合材料。

由水泥、砂、石子、水、外加剂组成的叫普通混凝土。

一、混凝土的特点1、混凝土的优点混凝土材料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是因为与其他材料相比且有许多优点:1)材料来源广泛:2)性能可调整范围大:3)易于加工成型:4)匹配性好,维修费用少。

2、混凝土的缺点1)自重大,比强度小:2)抗拉强度低,变形能力差而易产生裂缝:3)硬化时间长,在施工中影响质量的因素较多,质量波动较大。

二、混凝土的应用与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混凝土的缺点下被逐渐克服。

如采用轻质骨料可显著降低混凝土的自重,提高强度;掺入纤维或聚合物,可提高抗强度,大大降低混凝土的脆性;掺入减水剂、早强剂等外加剂,可显著缩短硬化时间,改善力学性能。

混凝土的技术性能也在不断的发展,高性能混凝土(HPC)将是今后混凝土的发展方向之一。

高性能混凝土除了要求具有高强度(f cu≥60MPa)等级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工作性、体积稳定性和耐久性。

目前,我国发展高性能混凝土的主要途径主要有以下方面;1)采用高性能的原料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工艺。

2)采用多种复合途径提高混凝土的综合性能;可在基本组成材料之外加入其他有效材料,好高效减水剂、早强剂、缓凝剂、硅灰、优质粉煤灰、沸石粉等一种或多种复合的外加组分以调整各改善混凝土的浇筑性能及内部结构,综合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

3)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工业废料排放和保护自然环境的角度考虑,则要求混凝土及原材料的开发、生产,建筑施工作业等均应既能满足当代人的建设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的延续生存环境,因此绿色高性能混凝土(GHPC)也将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

许多国家正在研究开发新技术混凝土,如灭菌、环境调色、变色、智能混凝土等,这些新的发展动态可以说明混凝土的潜力很大,混凝土技术与应用领域有待开拓。

三、对混凝土的基本要求1)混凝土拌和物有一定的和易性,便于施工,并获得均匀密实的混凝土。

混凝土基本组成材料

混凝土基本组成材料

混凝土基本组成材料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的材料,它由水泥、砂、石子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材料对其性能和用途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水泥、砂、石子和水四个方面介绍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材料。

一、水泥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胶凝材料,它能够与砂、石子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坚固的胶体。

水泥的主要成分是石灰石和粘土,经过破碎、烧成和磨细等工序制成。

常见的水泥有硅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和高铝酸盐水泥等。

水泥的品种和用途不同,其性能也有所差异,如早强水泥具有较高的早期强度,适用于需要快速施工的工程。

二、砂砂是混凝土中的细集料,主要由天然矿石经过破碎、筛分等工序得到。

砂的颗粒形状和大小对混凝土的流动性、强度和耐久性等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常见的砂有河砂、山砂和海砂等,其中河砂是最常用的砂料。

砂的粒径分布应合理,过多的细颗粒会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过多的粗颗粒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三、石子石子是混凝土中的粗集料,主要由天然矿石经过破碎、筛分等工序得到。

石子的颗粒形状和大小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等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常见的石子有鹅卵石、碎石和砾石等,其中鹅卵石是最常用的石料。

石子的粒径应合理,不宜过大或过小,过大的石子会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过小的石子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四、水水是混凝土的基本调节剂,它与水泥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胶体,并使混凝土变得可塑。

水的用量和质量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强度和耐久性等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水的用量应根据混凝土的用途和要求进行合理控制,太多会导致混凝土流动性过大,太少会导致混凝土难以施工。

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材料包括水泥、砂、石子和水。

水泥作为胶凝材料,能够与砂、石子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坚固的胶体。

砂和石子作为集料,能够填充水泥胶体中的空隙,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水作为调节剂,能够使混凝土变得可塑,便于施工。

混凝土的性能和用途与基本组成材料的选择和配合有密切关系,合理控制和使用这些材料,能够制得优质的混凝土,满足不同工程的需求。

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材料

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材料

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材料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由水泥、砂石、骨料和水组成。

它是一种多孔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

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材料对其性能和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成分之一,它是一种粉状物质,在水的作用下可以凝固成坚固的物体。

水泥在混凝土中起到粘合作用,使混凝土的各个颗粒紧密结合在一起。

水泥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硅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等。

不同种类的水泥具有不同的性能特点,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需求选择合适的水泥。

砂石是混凝土中的骨料,主要由石子和沙子组成。

石子是粗骨料,通常使用天然骨料或人工骨料,如砂石、碎石等。

石子的大小和形状对混凝土的性能有一定影响,一般来说,石子的大小应均匀分布,不宜过大或过小。

沙子是细骨料,通常使用天然沙子或人工制造的砂子。

沙子的细度和颗粒形状也会影响混凝土的性能,细沙可以填充石子之间的空隙,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

水是混凝土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起到搅拌和润湿混凝土的作用。

水的质量和用量对混凝土的性能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说,水的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用量应适量控制,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水的用量过多会导致混凝土过于稀薄,降低抗压强度;水的用量过少会导致混凝土难以搅拌均匀,影响工作性能。

除了水泥、砂石和水,混凝土中还可以添加一些辅助材料来改善其性能,如掺合料、增塑剂、减水剂等。

掺合料可以替代部分水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增塑剂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可塑性,提高流动性;减水剂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的含水率。

这些辅助材料的选择和用量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来确定。

混凝土的制作过程一般分为搅拌、浇注和养护三个阶段。

搅拌是将水泥、砂石、骨料和水混合搅拌成均匀的糊状物,通常使用搅拌机进行搅拌。

浇注是将混凝土倒入模板中,并进行振捣和抹光,使其均匀分布在模板内。

养护是指在混凝土硬化期间,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持混凝土的湿润和温度稳定,以确保其强度和耐久性。

混凝土材料组成及作用原理

混凝土材料组成及作用原理

混凝土材料组成及作用原理一、引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其用途广泛,可以用于建造桥梁、道路、房屋等各种建筑结构。

混凝土由水泥、砂、石子和水等材料组成,通过加水混合,形成一种具有可塑性的材料。

混凝土材料的组成和作用原理对于混凝土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混凝土材料的组成及其作用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二、混凝土材料组成1. 水泥水泥是混凝土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其主要作用是与水反应,形成水化物胶凝体,从而使混凝土具有硬化和强度。

水泥的种类有很多,如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高炉水泥、矿渣水泥等。

其中,普通硅酸盐水泥是最为常用的一种。

2. 砂砂是混凝土中用于填充空隙的材料,其主要作用是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

砂的种类有很多,如河砂、海砂、人造砂等。

其中,河砂是最为常用的一种。

3. 石子石子是混凝土中最大的颗粒,其主要作用是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石子的种类有很多,如河石、山石、矿渣等。

其中,河石是最为常用的一种。

4. 水水是混凝土中的溶剂,其主要作用是与水泥反应,形成水化物胶凝体。

水的质量对混凝土的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水质过差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三、混凝土材料作用原理1. 水泥的作用原理水泥是混凝土中最为重要的成分之一,其主要作用是与水反应,形成水化物胶凝体,从而使混凝土具有硬化和强度。

水泥的水化反应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溶解阶段:水泥在水中溶解,释放出一定量的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2)核生成阶段: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在水中结合形成一定量的钙硅酸盐凝胶核。

(3)凝胶成长阶段:钙硅酸盐凝胶核在水中不断成长,形成大量的水化物胶凝体。

(4)硬化阶段:水化物胶凝体不断成长,形成一个坚实的石头一样的物质,即混凝土。

2. 砂的作用原理砂是混凝土中用于填充空隙的材料,其主要作用是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

砂的作用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填充空隙:砂可以填充混凝土中的空隙,使混凝土变得更加密实。

简述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材料及其作用

简述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材料及其作用

简述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材料及其作用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石子和水等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的人造石材。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它的基本组成材料及其作用如下:1.水泥: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胶凝材料。

它通过与水反应生成水化产物,包裹住砂、石子等骨料颗粒,使其相互粘结在一起,形成坚固的混凝土结构。

水泥还能提供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和初始硬化。

2.砂:砂是混凝土的粗骨料之一,一般由人造砂或天然砂石制成。

砂的作用是填充水泥和石子之间的空隙,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和稳定性。

3.石子:石子是混凝土的粗骨料之一,通常为天然石料经过筛分后得到。

石子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混凝土的力学强度和耐久性。

较大的石子能够使混凝土内部形成更多的空隙,增加混凝土的吸水性能。

4.水:水是混凝土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它用来搅拌水泥及其他成分,形成混凝土糊状体。

适量的水能使混凝土充分反应,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塑性。

除了以上基本组成材料之外,还可以添加一些掺合料和外加剂,用以改善混凝土的一些性能。

1.掺合料:掺合料是混凝土中替代部分水泥的材料。

常见的掺合料有矿渣粉、粉煤灰和硅灰等。

掺合料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抗渗性和抗裂性等性能。

2.外加剂:外加剂是加入混凝土中,用以改变混凝土的一些性能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外加剂有减水剂、增稠剂、缓凝剂和早强剂等。

减水剂能够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增稠剂则用于增加混凝土的黏稠性;缓凝剂可以延缓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早强剂则能够加快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发展。

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的作用相互协同,共同决定了混凝土的各项性能。

水泥为混凝土提供强度和硬度,砂和石子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和稳定性,水作为溶液提供流动性,掺合料和外加剂通过调整混凝土的配方和性能来满足特定需求。

通过合理选用不同材料及其比例,可以制成适应不同工程要求的混凝土产品。

建筑材料普通混凝土试题及答案

建筑材料普通混凝土试题及答案

建筑材料普通混凝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普通混凝土主要由哪些材料组成?A. 水泥、砂、石B. 水泥、砂、石、水C. 水泥、砂、石、水、外加剂D. 水泥、砂、石、水、外加剂、掺合料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混凝土的基本物理性能?A. 重量B. 强度C. 耐久性D. 颜色答案:D3.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通常按照什么标准划分?A. 抗压强度B. 抗折强度C. 抗拉强度D. 抗剪强度答案:A二、填空题4.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水泥品种、骨料种类、_______、_______等。

答案:水胶比、砂率5. 混凝土的耐久性主要体现在其_______、_______、抗冻性、抗渗性等方面。

答案:抗渗性、抗侵蚀性三、简答题6. 简述混凝土的养护过程主要包括哪些步骤?答:混凝土的养护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a. 初始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进行覆盖,防止水分散失。

b. 保湿养护: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保持其表面湿润,以促进水泥水化。

c. 温度控制:避免混凝土在养护期间受到过高或过低温度的影响,以免产生温度裂缝。

d. 养护时间: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环境条件,确定适宜的养护时间。

7. 混凝土中掺合料的作用是什么?答:混凝土中掺合料的作用主要包括:a. 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提高其流动性和可塑性。

b. 调节混凝土的强度发展速率,提高早期强度或延缓强度发展。

c. 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裂缝。

d. 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如抗渗性、抗冻性等。

四、计算题8. 已知某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30,水泥强度等级为42.5,水泥密度为3.1g/cm³,砂率为35%,水胶比为0.6,求1m³混凝土所需的水泥用量(kg)。

答:首先,根据水胶比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和水的总重量:水泥和水的总重量 = (水泥强度等级 / 10) * 1m³ = (42.5 / 10) * 1m³ = 4.25 * 1000 kg然后,根据水胶比计算水泥的重量:水泥重量 = 水泥和水的总重量 / (1 + 水胶比) = 4.25 * 1000kg / (1 + 0.6) = 2.64 * 1000 kg因此,1m³混凝土所需的水泥用量为2640kg。

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砂子、碎石及其他材料混合而成的多种材料,其中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材料。

水泥是一种混合物,由石灰石、石膏和石棉等材料经过烧制而成。

砂子是混凝土的第二主要成分,其主要由石英、砂岩等组成,其细度和粒度大小对混凝土的强度有很大的影响。

碎石是混凝土的第三主要成分,其主要由砾石、砂岩、石膏等组成,其粒度大小和形状对混凝土的强度也有很大的影响。

此外,混凝土还可以掺入其他材料,如纤维、粉煤灰、矿粉、沥青粉等,以提高混凝土的物理性能。

普通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材料有水泥、砂子、碎石及其他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
35~5
25~0
15~0
65~35
50~10
25~0
评定标准:
当砂的累计筛余 均处于表中的任 何一个级配区中, 则颗粒级配合格, 否则级配 不合格。
600μm
85~71
70~41
40~16
300μm
95~80
92~70
85~55
150μm
100~90 100~90 100~90
注意:1) 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中所列数字相比,除4.75mm和600μm筛档外,
a6
A6 = A5 +a6
(3)筛分析试验——评定砂的粗细程度和颗粒级配
粗细程度的评定: 计评算 定细 标度 准模 :数
Mx= A2 A细3度模A数4Mx A5 A6 5A1
3.7~3.1
100 A 3.0~2.3
2.2~1.6
1
粗砂
中砂
注意:Ai 在计算时不带 %。
细砂
40~16 85~55

150μm
100~90
100~90
100~90

0

累 计
20

曲 线
余 40

百 分 60


80
1000.15 0.30 0.60 1.18 2.36 4.75 9.50 筛孔尺寸(mm)
级配曲线
筛孔尺寸
9.50mm 4.75mm 2.36mm 1.18mm 600μm 300μm 150μm
各粒级试样质量损失百分率Pi
Pi
=
G1 G2 G1
×100 %
式中:Pi——各粒级试样质量损失百分率(%); G1——各粒级试样试验前的质量(g); G2——各粒级试样试验后的筛余量(g)。
(2)人工砂
压碎指标(GB/T 14684—2001)
项目
Ⅰ类
指标 Ⅱ类
单级最大压碎指标(%,小于) 20
25
含泥量、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
砂子技术性能
有害物质含量 粗细程度和颗粒级配 碱的含量
坚固性
1.含泥量、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
含泥量是指天然砂中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含量; 石粉含量是指人工砂中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含量; 泥块含量是指砂中原粒径大于1.18mm,经水浸洗、手捏 后小于600μm的颗粒含量。
Ⅲ类 30
4.碱活性骨料反应
(1)定义
当水泥或混凝土中含有较多的强碱(Na2O Ka2O)物质 时,可能与含有活性二氧化硅的骨料反应,这种反应称 为碱_骨料反应。
(2)结果
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局部体积膨胀,甚至使混凝土 结构产生膨胀性破坏。
(3)措施
小结
颗粒级配、 粗细程度
碱骨料反应
细骨料
泥、泥块、 石粉
(二)技术要求
含泥量、泥块含量、有害物含量
强度
石子技术性能
颗粒形状及表面特征 最大粒径及颗粒级配 碱的含量 坚固性
道理同 砂子
1.含泥量、泥块含量及有害物含量
含泥量是指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含量;
泥块含量是指粒径大于4.75mm,经水洗、手捏后小于 2.36mm的颗粒含量。
有害物含量指有机物、硫化物、硫酸盐等,且不得 混有草根、树叶等杂物。
级配曲线
2.36
4.75 9.50
筛孔尺寸(mm)
4.砂的坚固性
(1)天然砂
天然砂的坚固性是将试样在饱和硫酸钠溶液经5次浸渍 后,检验其质量损失,以此判定砂的坚固性。
坚固性指标(GB/T 14684—2001)
项目 质量损失(%,小于)
Ⅰ类 8
指标 Ⅱ类
8
Ⅲ类 10
4.砂的坚固性
(2)人工砂 人工砂采用压碎指标试验法进行检测。
累计筛余 (%)
5.5
13.9
23.3
61.6 82.1 98.5
1区
2区
3区
筛孔尺寸
累计筛余百分率(%)

9.50mm
0
0
0

4.75mm
10~0
10~0
10~0
2.36mm
35~5
25~0
15~0

1.18mm
65~35
50~10
25~0
600μm 300μm
85~71 95~80
70~41 92~70
品种
根据工程特点、所 处环境条件及施工条 件,进行合理选择。
强度等级
原则:高强度等级的水泥配制高强度等级 的混凝土。
>C30
水泥强度等级 混凝土强度等级
=0.9~1.5
≤C30
水泥强度等级 混凝土强度等级
=1.5~
2.0
说明: 随着混凝土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强、高 性能混凝土不受此比例限制。
二、细骨料
可以略有超出,但超出总量应小于5%。 2) 1区人工砂中150μm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85,
2区人工砂中150μm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80, 3区人工砂中150μm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75。
筛孔尺寸
1区
2区
3区
累计筛余百分率(%)
9.50mm
0
0
0
4.75mm
10~0
(一)定义:
粒径在0.15~4.75mm之间的岩石颗粒。细骨料 主要采用天然砂和人工砂。
(二)分类:
天然砂 砂
人工砂
河砂、湖砂、 山砂、和淡化
海砂等
机制砂
混合砂
天然砂 河砂 海砂 湖砂 山砂
颗粒表面光滑洁净,但 海砂中常含有碎贝壳、 可溶性盐等有害物质。
颗粒多具棱角,表面粗糙, 含泥量及有机杂质多。
石粉含量(%) 泥块含量(%) 石粉含量(%) 泥块含量(%)
指标 Ⅰ类 Ⅱ类 Ⅲ类 <3.0 <5.0 <7.0
0 <1.0 <2.0 <1.0 <3.0 <5.0
0 <1.0 <2.0
2.有害物质含量
砂中有害物质含量(GB/T 14684—2001)
项目
Ⅰ类
指标 Ⅱ类
Ⅲ类
云母(质量)(%,小于)
10~0
10~0
2.36mm
35~5
25~0
15~0
1.18mm 65~35 50~10 25~0
600μm 85~71 70~41 40~16
300μm 95~80 92~70 85~55
150μm 100~90 100~90 100~90
例题:某砂的累计筛余百分率见下表,试评定砂的颗粒级配。
筛孔尺寸 4.75mm 2.36mm 1.18mm 600μm 300μm 150μm
3.砂的粗细程度及颗粒级配
(3)筛分析试验——评定砂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
主要仪器: 标准套筛、 摇筛机、 天平。
9.50mm 4.75mm 2.36mm 1.18mm 600μm 300μm 150μm
(3)筛分析试验——评定砂的粗细程度和颗粒级配
试验步称骤取:500g干砂m各i筛,筛(放余g量)于ai= 最分上5计m0筛一0i 余百只1分0筛率0% 子。累A计i筛(余%百分)率
轻混凝土 ρ0<2000kg/m3。
按胶凝材料分
水泥混凝土、水玻璃混凝土、 沥青混凝土、聚合物水泥混凝 土等。
按用途分
结构混凝土、防水混凝土、道 路混凝土、耐酸混凝土、大体
积混凝土、防辐射混凝土等 。
二、混凝土的分类
按生产和施工工艺分:
预拌混凝土(商品混凝 土)、泵送混凝土、喷射 混凝土、碾压混凝土、离 心混凝土等。
求。
返回 « »
4.混凝土抗压强度高,且与钢筋具有良好的工作 性。
5.混凝土具有很好的耐久性 缺点: 是自重大、抗拉强度低、脆性大、导热性强等、 生产周期长、受施工过程影响较大。
第二节 普通混凝土组成材料
普通混凝土的四种基本组成材料: 一、水泥 二、水 三、砂子 四、石子
水泥浆
混凝土体积构成 水泥石——25%左右; 砂和石子——70%以上; 孔隙和自由水——1%~5%。
第一节 概述
一、混凝土的定义 广义:由胶凝材料、骨 料、水按适当比例配合拌 制而成的混合物,再经硬 化形成的复合材料。
狭义:由水泥、普通砂、 三峡工程钢筋混凝土重力坝 石子配制而成的混凝土。
二、混凝土的分类
按表观密度分
重混凝土 ρ0>2800kg/m3。
普通混凝土 ρ0= 2000~ 2800kg/m3。
4.75mm
m1
a1
A1= a1
2将.36套mm筛装于摇筛m2机上,筛a析2 10miAn2。= A1 +a2
1.18mm
m3
a3
A3 = A2 +a3
600μm取下套筛,m4逐个进行a手4 筛。 A4 = A3 +a4
300称μm取各筛的筛m5余量,进a行5 计算。A5 = A4+a5
150μm
m6
人工砂 机制砂 混合砂
天然岩石用机械轧碎、筛 分后制成
天然岩石用机械轧碎、筛 分后制成
砂按技术要求分为Ⅰ类、Ⅱ类、Ⅲ类。
Ⅰ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
Ⅱ类宜用于强度等级C30~C60及抗冻、抗渗 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
Ⅲ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和建筑 砂浆。
(二)技术要求
0
累 计
20

余 百
40

率 60
1区
2区
3区
累计筛余百分率(%)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