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体会

合集下载

诱导期透析患者的护理

诱导期透析患者的护理

诱导期透析患者的护理发表时间:2011-08-12T10:31:01.950Z 来源:《求医问药》2011年第6期供稿作者:王培红[导读]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及对治疗的信心。

王培红(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人民医院湖北黄冈 438000)【中图分类号】R69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6-0064-02在临床上,用非透析疗法无法维持肾衰患者生命时,即可考虑透析治疗,那么慢性肾衰患者由保守疗法向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过渡的这一段时期称为诱导期透析。

诱导期透析的患者对血液透析知识的缺乏及血液透析中因机体内环境改变而产生的不良反应可加重患者对血液透析的恐惧和焦虑。

同时,由于体液量电解后,酸碱平衡及尿素症—毒素等的变化,可能出现各类并发症,如低血压、高血压、失衡综合征、出血等。

因此,做好诱导期透析患者的护理工作是帮助患者顺利过渡到常规透析的关键,对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护士对诱导期透析患者的护理工作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 诱导期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抑郁,焦虑不安和恐惧等是诱导期透析患者较常见的心理问题;少数患者甚至有敌对、不合作行为,这样就对血液透析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及患者的康复带来极其不良的影响。

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采取医患共问参与模式,使护患双方相互信任,协调配合,使患者保持健康的心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顺利渡过透析诱导期,并过渡到维持性透析阶段。

因此,护理措施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1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及对治疗的信心。

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积极发挥语言的作用,利用接触患者的机会与患者交谈和沟通,要善于了解患者需要,宣传疾病知识,做好解释工作,使其认识到顾虑只有加重病情,增加并发病产生。

另外,为稳定患者的情绪,医务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熟练掌握各种技能,了解透析机的性能和简单的故障排除,针对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出现的不适,能及时、准确的判断,用最快的速度使患者得到缓解,从而增加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提高患者在透析治疗中的依赖性。

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体会

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体会

痛、 恶心 、 呕吐、 肌 肉痉挛 。应立 即调整 超滤量 , 降低血流速 度 ,
对患 者肢 体给予 按摩 , 若 肌 肉痉 挛严 重应 注 入高 渗 氯化 钠或
5 0 %葡萄糖缓解症状 。重者 出现 意识 障碍 、 抽搐或 昏迷 时要立 即停止透析 , 迅速给予重症抢救 。 排除脑 出血等 其他并发症 , 输
发现果断处理 。透析结束 回血时速 度要慢血 流量维 持在 5 0— 1 0 0 m ] / m i n , 拔针后正 确按压穿 刺部 位 1 5— 2 0 a r i n , 再用弹力绷 带压迫 3 0 mi n , 不立 即起床应 卧床休息2 0 m i n , 避免出现低 血压 等不 良反应 。做好透析记 录及交接班工作 。
2 . 3 动静脉 内瘘 的护理
入 甘 露 醇 并 采 取 对 症 治 疗 。 因此 , 首 次诱 导 透 析 时 避 免 短 时
例采用 内瘘 。血流 量 1 5 0—1 8 0 m l / mi n , 透 析 时间 为连 续 2~
3 d再隔 日 1 次, 或隔 日1次连做 3次 , 首次 时间 2 h , 此后 时 间 逐渐增加 , 常规透析后达 到 4 . 5 h 。在 诱导 期对 患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程进 行
1 临 床 资 料
2 . 1 . 3 警惕并发症 的发生 , 做好观察和护理治疗 , 易 出现 的并
发症主要有 : ①低血 压 : 最 常见 , 患者 临床表 现为 出冷汗 、 面色 苍 白、 恶心、 呕 吐、 心率 加快 、 呼吸 困难 、 重者 可 意识 丧失 或 昏
1 . 1 一般资料
河北医药 2 0 1 3年 6月 第 3 5卷 第 1 1 期
H e b e i Me d i e  ̄J o u na r l , 2 0 1 3 , V o l 3 5 J u n N o . 1 1

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体会

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体会

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体会作者:毛安丽等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2017年第9期毛安丽郑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浙江省义乌市 322000【摘要】透析是慢性肾衰竭患者替代治疗的重要手段。

诱导期是指血液透析患者由未经血液净化的明显尿毒症状态过渡到平稳透析的阶段。

通过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能增加患者对血液透析的了解, 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其信心,提升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有利于顺利过渡到平稳透析状态,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本文以43 名患者为例,主要讲述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的意义以及健康教育的要求、内容、方法。

【关键词】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慢性肾衰竭终末期患者需终身依赖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

诱导期透析是指患者开始接受血液透析最初的一段时间,在这个期间,患者要从未经血液净化的明显尿毒症状态进入到透析治疗阶段,他们到了一种陌生环境中,身体、心理都需面对新考验,如果应对不得当,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1]。

在此阶段的患者有时会很难接受自身心理和身体上发生的变化,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还有一些患者对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期望值过高, 当治疗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就会产生消极失望、急躁的心理[2]。

在生物- 心理- 社会的医学模式理论指导下,医护人员不仅需要通过血液透析维持患者生命,还需要对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增加患者对血液透析的了解, 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其信心,保持良好心态,提升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鼓励患者重返社会。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 年2 月到7 月的血液透析患者43 例,均为诱导期透析2 周内的患者。

其中男23 例,女20 例,年龄20~80 岁,平均年龄46 岁。

血管通路:10 例已经建立内瘘,22 例为深静脉插管,11 例在透析3 周内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1.2 方法1.2.1 健康教育地点在透析治疗室床边行健康教育。

诱导期血液透析护理体会

诱导期血液透析护理体会

12 治疗方法 应用 日 . 本产D B 2 、 B - 7 r sn s 08 B - 6D B 2或Fe o i 0B s u4
血液透析机 、 国产F HP .m透析器、 德 6 S 13 血管通路为中心静 脉插管2例 8 ( 其中颈内静脉2 例、 O 股静脉8 外周动脉直刺3 , 例) 例 血流量为t0 0ml 5-20 / a n、 ri 透析治疗的时间安排为隔 日一次或连续二次后隔 日 一次, 以后根据病 情为每周3 次或每二周5 具体治疗时间为首次15 、 第二次3j 次, .一 时, / 时, 、 第三次4J 以后为常规透析的4 5 , 时, 、 .小时。 在透析治疗中实施积极的全程
时易发生低血糖反应, 要注意预防和早期干预, 有抗生素治疗者为保证药
除2 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例放弃治疗外, l 其余2例患者均顺利 8 渡过诱导期进入平稳透析治疗。
3 讨 论
物的血浓度和疗效给予安排 日 间第一班透析等, 为患者的 整体治疗提供便
利。
31 护 理体 会 : 化透析模 式更适 合诱导期透 析治疗 的需要 。 . 多元 刚开
35 不可忽视的健康教育。 . 由于受保守治疗期间对食品限制的影响, 多数病人有很深的进食顾虑, 由于患者基础状态的不同、 且 治疗效果的偏 差和知识文化背景的差异 , -2 经1 次诱导透析后经常有患者产生盲目乐观 或缺乏信心的心态, 因此我们的健康教育内容 以饮食护理和心理护理为 主, 对于治疗效果显著者我们注重宣教残余’ 肾功能的重要性和维护, 使患 者早 日 做好长期治疗的心理准备, 对于治疗效果欠佳的病人我们从原发病 和并发症 的角度帮助病 ^ 分析原因、 告知累计治疗量的意义并介绍成功病 例, 使患者调整心态、 积极配合治疗。 饮食护理贯穿于整个透析生活中, 它 与透析效果和生命质量密切相关, 因此对诱导期病人应指导高蛋白、 低磷 饮食的操作方法 , 常见高蛋 白、 高磷食物以及如何限制水分和钠、 的摄 钾 入, 如告知常见的高钾食物、- g 4I 氯化钠的具体实物量、 日 6 每 进水量= 前一 日尿量 + 0Il 50 等并要 求患者 出院后 家中备 用体重秤 、 次透析 间体重 增 n 在两

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的观察和护理

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的观察和护理

诱 导 期 血 液 透 析 患 者 的观 察 和 护 理
阳桂锋 苏跃萍
柳州 5 4 5 0 0 7 广 西壮族 自治区柳 州市柳铁 中心医院肾内科 ,广西
【分类号】 R 4 5 9 . 5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0 0 7— 8 5 1 7( 2 0 1 3 )1 0 — 0 1 5 7一 叭
诱导期是指慢性 肾衰 终末 期 由保 守疗 法 向稳定 的维 持 性 血液透析过 渡 的一段 时间 ,这 段时 间病人 在生 理 、心 理 等方面都有一个 很大 的变化 。容易 出现各 种并 发症 ,做 好 此期的护理对 消除 患者 的恐惧 心理 ,避 免 和减少 透析 并 发症 ,顺利进 入 维 持 性 血 液 透 析 治 疗 期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2 0 1 1年 1 月至2 0 1 2年 1 2月 ,我院对 3 9例慢性 肾衰患 者行 诱 导透析 ,现将护理体会 总结 如下 。
护 理 研 究
Nu r s i n g Re s e a r c h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C h i n e s e j o u ma l o f e t h n o m e d i c i n e a n d e t h n o p h a r ma c y ・1 5 7・
1 临床资料
1 . 1 一般资料 3 9例 患者 中男 2 3例 ,女 1 6例 ;年龄 1 9— 8 4岁 ;慢性 肾 炎 1 8例 ,高血 压 肾病 9例 ,糖尿 病 肾病 8 例 ,梗 阻性 肾病 2例 ,多囊 。 肾2例 。 1 . 2 透析方式 采用碳 酸盐 透析 ,血管 通路为直 接动静 脉 穿刺 、或深 静脉置管 。血流量为 1 5 0— 2 0 0 m l / 分 ,透析 时间 为 2—3小时 ,分别为 : 第 1天 2小 时 、第 2天 2小 时 3 0分 钟 、第 3天 3小 时 ,连 续透 析三 天后 ,视 患 者情 况每 周透 析 2~3次 ,每次 3~ 4小 时。 次。 2 护 理 2 . 5 饮食护理 诱导透析前 ,患 者都有食 欲减退 ,往往伴 2 . 1 心理护理 诱导期血液透析 患者不仅 会产生诸 多并发 有恶心 、呕吐 ,进食量极少 ,热量不 足。透 析治疗 开始后 , 症 ,如低血 压 、失衡 综合 征等 ,透 析本 身高 昂 的费用 还 给 多数 患者食 欲 改善 ,这 时可 给予 高 热量 、优质 蛋 白饮 食 。 患者及其 家庭造 成较 大 的经济 负担 。因此 ,护士 必须 做好 蛋白质的摄取量从 0 . 5~1 . 0 / k g /日逐渐增 加到 1 . 2—1 . 5 g / 患者 的心理 护理 ,根据 患者 的病 情 、年 龄 、文 化层 次 、职 k g / 日。并选择 易吸收和利用的含必须 氨基 酸丰 富的优质蛋 业 、地位及 家庭条 件 ,因人 施教 ;向病人 介绍 血 液透 析 的 白 ,如牛奶 、瘦肉 、鱼和蛋 等 。热 量 的摄 取 因人 而异 ,安 原理 、方法及透 析 中容易 出现 的并 发症 。并 告诉 病人 有任 静状 态下为 3 5— 4 5 k e a 1 /( k g . d ) ,适 当补 充维 生 素 ,供给 何 不 适 时及 时 向 医 护 人 员 反 应 ,以 便 及 时 处 理 J 。还 可 让 易消化 、软的 、粗纤 维少的食物 ,减少对 胃肠粘膜 的刺激 。 同种患者现 身说 法 以增 加治 疗信 心 ,消 除其恐 惧心 理 ,使 对 于少 尿 、无 尿 、浮 肿 、高 血 压 和心 衰 患者 ,应 控 制 水 、 患者能积极 配合 ,顺 利完 成透析治疗 。 钠 、磷及含钾 丰富 的食物 ,每 日可 容许进 水量 为前一 天排 0 0 m l 。 。两次 透析 间期体 重增 加应控 制在 1 . 5 k g以 2 . 2 血 管通 路 的护理 血管 通路 是血 液 透析 患者 的生 命 尿量加 5 线 。保护好上肢 血管 ,避 免在 准备 造瘘侧 肢体 静 脉注射 或 内为 宜 。 动脉采血 ,以利 维持 性血 液透析 时动 静脉 内瘘 的建立 。嘱 2 . 6 用药指导 合 理使 用降压 药 透析 过程 中 由于脱 水血 病人避免 内瘘侧肢体 持重物 、受压 ,禁 止测量 血压 ,输液 、 压会下 降。尤其 是容 量依赖 型 高血压 患者 ,透 析前减少 或 输血 、抽血化验等 。颈 内静 脉或 锁骨 下静 脉 留置导 管者 停服 降压药 1次 ,必 须服 药者 ,应 加强血 压监 测 ,警惕 低 尽量穿对襟上衣 ,以免脱 衣服时牵扯导 管将 留置 导管拔 出。 血 压 的发 生 。 股静脉置管者操 作时 注意遮 挡保 护好 病人 的 隐私。保持 管 正规足量使用各抗 贫血 药 ,如促红 细胞 生成素 ,叶酸 、 路通畅 ,每次透析结束后分别 用 2 0 m l 生理盐水快 速冲洗 动 铁剂等 。 静脉管腔 内的残余 血 ,再 用浓 肝素盐 水 以管腔 等量 容积 封 3 体 会 管。保持置管处清洁 、干燥 ,定 时换药 ,如 穿刺处 出现红 、 随着 医学技 术 的进 步 ,血 液透析 人群 呈递 增趋 势 ,目 肿 、热 、痛现象 ,应立 即就诊 ,以防感染扩 散。 前全世界仍有 8 0 % 以上 的尿毒 症患者依 靠透析 疗法维 持生 2 . 3 并 发 症 的护 理 。 命 。重 视 和 加 强 诱 导 期 血 液 透 析 患 者 的 护 理 ,避 免 和 减 少 2 . 3 . 1 低 血压 低血压是血液 透析 中常见的并 发症 ,占透 透析并发症 ,确保 血液 透析 的顺利 进行 ,使 患者 能顺利 从 析患者的 1 0 % ~3 0 %_ 4 J 。透析开始时有 1 0 0~ 3 0 0 m l 的血 液 未经血液净化 的明显 尿毒 症状 态平稳 过渡 到维持性 血液 透 进 入体外循环 ,如 一开 始血 泵转 速过快 ,没有 预充 液进 入 析治疗期 ,提高透析质量 ,增进健康 ,延长生命 。 参考文献 体 内 ,短时间 内血容 量突 然减少 ,回心血 量减 少 ,血 压 下 1 ]林 惠 风. 实 用血 液 净 化 护 理 [ M] .上 海 :上 海 科 学 技 术 出版 社 , 降。故在透 析开 始 时 ,尽量 减慢 引血速 度 ,5 0 ml / m i n ,逐 [ 2 0 0 5: 4 7 . 渐增 加至 1 5 0— 2 0 0 ml 。血容 量不 足 、严重 贫血 或有低 血压 [ 2 ]刘湘涛.维持性 血液 透析 患者 的心理护 理体 会 [ J ] .1 临床 医药 实践 , 倾 向者 ,给予全部 预充 液或 全血 预充 。透 析过 程 中或 结束 2 01 0,1 9( 1 2 ):8 0 4—8 0 5 . 时的低血压 ,是 由于超 滤过 多过快 、干体 重测 量不准 或低 [ 3 ]池琦 ,郁佩青.维持性血液透析患 者的护理 [ J ] .实用血 液净化护理 , 0 0 5 ,5 ( 3 ) :3 7 . 钠透 析液。一旦 出现低 血 压 ,因立 即停止 超 滤 ,遵 医嘱快 2 [ 4 ]于宗周.现代血液净化疗法 [ M] .第 1 版.武 汉 :湖北科 学技术 出版 速输 入 3 %高渗盐 水或 5 0 %葡萄糖溶液 。 社.1 9 8 6:1 6 5 . 2 . 3 . 2 失衡综 合征 失衡综合征 在诱导期 较常发 生 ,可 发 [ 5 ]张本立.梅长林.透析手册 [ M] .第 1 版.上 海 :上海科 学普及 出版 生于透析中或 透析 刚结 束时 。早 期表 现为 恶心 、呕 吐、不 社出版 ,1 9 9 4 :2 0 6 .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3 . 2 2 ) 安 、头痛 ,严重者 惊厥 、意识 障碍 、昏迷 。是 由于透 析 前 尿素 、肌酐等代 谢产 物在 血液 和组 织 中均匀分 布 ,透 析

53例血液透析患者诱导期的护理体会

53例血液透析患者诱导期的护理体会

1 资 料 与 方 法
仪及 急救药 品 , 要时迅速 给予支 持疗法 , 必 保证 呼吸、 环功 循 能稳定 ] 。向患者及家属 介绍血 液净 化 中心的环境 , 介绍 主
11 一般 资料 :O 1 6月 ~2 1 . 2l 年 o 2年 1月在 我院诱 导透 析 治疗的患者 5 , 中男 3 , 2 3例 其 0例 女 3例 , 年龄 2 ~8 1 7岁。病
走到 , 可以在床上做一些简单 、 也 小量 的运动 。这些 活动对产
产褥期护理人 员除 了具备精 湛 的专业 知识外 , 还应具 有 良好 的态度 , 对产妇提 出的问题 要详细 、 貌、 礼 诚恳 、 友好 的回 答 , 对产褥期有正确的认识 , 助其顺利度过产褥期。 使其 帮
4 参 考 文 献
合物为主 , 避免饮食过 于单调 。
2 结 果
分析 [ ] J .吉林 医学 ,0 13 ( 1 :5 3 2 1 ,2 3 )6 7 . [ ] 辛兆珍 .产褥期妇女的心理护理体会 [ ] 2 J .中国交通 医
学 志 ,0 4 1 ( ) 2 2 20 ,8 2 :4 .
[ ] 王秀苹 .产褥期 妇女的心 理调适与护理 [ ] 3 J .临床合理
药 ,0 0 2 ( ) 15 心 理特征及护理 [ ] 4 J .黑龙江 医
药科学 ,00,3 6 :0 . 2 0 2 ( ) 12
试 验组及对 照组 的产妇在 出院前均 发放产科 护理满意度 调查表 , 由产妇或 家属 填写后 收回 , 出院 1个月后通过 电话 回 访 或上门访 视调查满 意度及母乳喂养成功率 。结果见表 1 。
透析前 、 析中、 透 透析后的护理。结果 : 帮助患者 了解血液透析 的基本知识 , 积极地 配合 血液透析 治疗。结论 : 诱导期护理 帮助透

血液透析科实习护士血液透析护理实践心得

血液透析科实习护士血液透析护理实践心得

血液透析科实习护士血液透析护理实践心得在血液透析科进行实习的这段时间里,我深入了解了血液透析的原理和护理技术,并通过实践进行了多次血液透析护理操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对于血液透析护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在进行血液透析护理之前,详细的患者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查看化验报告、观察体征等,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状况和透析需求。

同时,对患者的血管通路进行评估,确保通路畅通无阻。

只有准确评估了患者的状态,我们才能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

其次,在透析过程中,严格控制透析液的参数十分重要。

透析液的温度、流速、电导率等都需要监测和调节。

在实践中,我始终保持对透析液的密切观察,确保其在安全范围内。

同时,我还学会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透析液的成分,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透析液是透析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只有正确掌握其参数和使用方法,我们才能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此外,在实施透析护理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和消毒要求是必不可少的。

每次给患者接入血管通路前,我都会认真进行手部消毒,并确保透析器、管路等设备的无菌状态。

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感染的风险,保护患者的身体健康。

同时,我也积极引导患者进行血管通路的护理,教育他们每天进行透析后的通路清洁和消毒,以帮助他们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另外,与患者的沟通和心理护理也是血液透析护理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透析治疗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长期而疲劳的过程,他们需要我们的关怀和鼓励。

在实习过程中,我尽力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愿。

我经常与他们交流,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积极面对透析治疗的挑战。

最后,透析后的护理同样重要。

透析后的患者身体状况相对较弱,容易出现乏力、头晕等不适症状。

因此,我们需要做好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问题。

同时,在宣教方面,我也会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详细的透析后注意事项的交代,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和掌握。

血液透析护理心得

血液透析护理心得

血液透析护理心得血液透析是一种重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对于肾衰竭患者来说,是维持生命的关键。

作为一名血液透析室的护理人员,我在工作中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体会。

血液透析护理工作并非简单的操作流程,它涵盖了从患者进入透析室前的准备,到透析过程中的密切监测,再到透析结束后的护理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我们护理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素养。

在患者透析前,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是环境的准备,确保透析室的清洁、整齐、安静和舒适,温度和湿度都要调节到适宜的范围。

其次是设备的检查,仔细检查透析机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透析液的配置是否准确无误。

对于患者自身的准备也至关重要,我们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体重变化、血压情况以及近期的饮食和睡眠状况等。

同时,向患者耐心解释透析的过程和注意事项,减轻他们的紧张和恐惧心理。

透析过程中的护理是最为关键的环节。

我们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每隔一定时间就要记录一次。

同时,要注意观察透析机的运转情况,如血流量、透析液流量、跨膜压等参数是否正常。

如果出现异常,必须及时采取措施,以确保透析的安全和有效。

在这个过程中,血管通路的护理尤为重要。

对于动静脉内瘘的患者,要仔细检查内瘘的震颤和杂音情况,避免穿刺部位的感染和渗血。

对于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导管相关的感染和并发症。

除了身体上的护理,心理护理同样不可忽视。

长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往往会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

我们要时刻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用温暖、耐心的语言与他们交流,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在透析结束后,我们的护理工作也没有结束。

要正确地按压穿刺部位,防止出血和血肿的形成。

同时,要向患者交代透析后的注意事项,如饮食的控制、水分的摄入、休息和活动的安排等。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低血压、肌肉痉挛等并发症,要告知患者应对的方法和何时需要及时就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体会
摘要:慢性肾衰终末期由保守疗法向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过渡的一段时期称诱导期。

此期容易出现各种透析合并症,如失衡综合症、低血压、心律失常、血管通路问题等,为了使患者顺利度过诱导期,加强对此期患者的护理十分必要。

本文对血液透析诱导期病人的护理做一总结。

关键词:诱导期血液透析合并症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17-02
血液透析(hd)是慢性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重要替代疗法。

慢性肾衰竭终末期患者需终身依赖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

鉴于血液透析设备仪器和技术的不断改进,血液透析已经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几乎所有患者刚开始都不能接受,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障碍。

诱导期血液透析是指由肾脏保守治疗向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过渡的过程,在患者能够耐受的条件下进行短时间、多次透析,多数患者在2~3周内完成[1]。

1临床资料
2010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新增的血液透析人数42例,年龄17至70岁,平均年龄为59岁;患者中男25例,女17例。

2治疗方法
采用瑞典金宝ak96血透机,朗生-140透析器,采用碳酸盐透析液,血流量150~190ml/min,透析频率每次1~2天,首次透析2h,以
后每次增加1h。

3护理
3.1透析前的护理工作。

首先,给患者提供惬意的透析环境,使病人尽快熟悉透析中心的环境,使患者尽快消除紧张感,透析中心各种布置不仅要体现温馨、舒适的主题,还有便民措施和人性化设置,如提供开水、电视、轮椅等。

其次,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透析观念,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各种形象的讲解,让病人及其家属明白透析的方法、作用和注意事项等,让其了解透析的过程,消除恐惧感和陌生感。

告知病人如果做到充分的透析,不但提高生活的质量,还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和生活,减轻家庭及社会的负担,同时可以使自己实现社会价值。

再次,建立和谐信任的护患关系,注意发现病人的想法,让患者把心理不快、要求说出来,使其心理压力得以减轻。

护士应该经常以聊天等各种方式收集和分析患者的心理信息,针对不同患者的经历、个性采取不同形式的心理治疗和一对一的护理模式,将患者的消极心理因素减少到最低程度。

以热情的服务满足患者的需求,使患者舒适、满意地完成每一次透析。

3.2透析过程中的护理工作。

第一,要选择好穿刺部位,在穿刺时要稳、准、快。

降低患者疼痛感,以及操作时间过长给患者造成的心理紧张感,严密注视患者的生命体征。

每小时监测一次血压脉搏,并同时记录跨膜压力,每小
时超滤量肝素追加量等。

保护好动静脉或刚刚建立的内瘘,要准确掌握穿刺的技术,力争做到一针见血,减少病人的痛苦,做到严格无菌操作。

第二,在血透过程中必须加强观察,注意渗血,对血流量不足的患者可以调整针头的角度,来提高血流量。

经常巡视病人和机器,确保透析正常运行,对于烦躁不安者,应专人守护,固定好穿刺肢体,必要时给予镇静剂,以保证足够的血流量及病人的安全。

第三,及时发现、处理各种并发症。

由于透析前,尿素等代谢产物在血液和组织中均匀分布,透析后,血中尿素比脑中尿素清除快,引起尿素浓度呈不均衡状态。

为减少失衡综合症的发生率,应用低效率、小面积透析器超滤量每次控制在3l左右,或不超过体重的4%,缩短透析时间3h,适当提高透析液浓度。

透析过程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注重患者的主诉,及时处理,必要时给予高张糖静脉注射。

低血压是透析中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很高,因透析开始时有100ml~300ml的血液进人体外循环,如血泵转速较快,没有预充液进人体内,短时间内血容量突然减少,引起心搏出量减少,使血压下降。

故在透析开始时,血流量应逐渐增加。

对于血容量不足,严重贫血或有低血压倾向者给予生理盐水或全血预充,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备好抢救物品,一旦出现低血压,应立即减慢血流量,快速输入生理盐水,遵医嘱,对症处理。

3.3透析后的护理工作。

在透析间期,要经常到病房进行透析后访视,主要内容包括:①心理疏导,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病人接受
血液透析治疗以维持生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他们在精神上和肉体上将承受很大的压力和痛苦,加上较重的经济负担,会使患者产生各种各样的精神心理问题[2]。

②毒素的清除需逐渐进行,故初次透析后,患者自觉症状并无明显改善,且常伴失衡综合征的发生,经历了初次透析后患者思想负担加重,尤其是发生首次使用综合征者,对下次透析心存余悸。

因此,护士应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耐心细致的疏导,适时进行健康指导,使患者及家属能充分了解透析的过程。

③透析后的饮食指导,患者每次透析都要丢失一定量蛋白质、血液及b族维生素,护士应加强对患者饮食的指导,保证充足的营养。

每日补充适量的蛋白质、b族维生素及铁剂,同时严格控制水的摄入,以每日体重不超1kg为宜,少食含钾高的水果、蔬菜[3]。

4护理体会
在对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士人员应该尽量做到在透析过程中根据复杂的心理特征予以相应的支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首次使用综合征及失衡综合征是改善此期心理的关键,因此护士应有高度的责任心,细心护理,重视健康教育[4]。

对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采取心理干预是很有必要的,可有效地预防或减轻患者焦虑、紧张情绪的发生,从而保证患者由诱导期血液透析安全过渡到有规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

参考文献
[1]鲁新红,姚景鹏,魏军,等.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需求调
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705
[2]王健文.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4,18(2):3112312
[3]张敬丽,史建莉,姜玉芳.血液透析患者家庭支持调查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57-58
[4]王殿珍,赵洪霞,吴亿,等.101例尿毒症相关性肺水肿的特殊护理措施[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25(12):11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