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山东高考文综历史分类整理4近代革命

合集下载

山东高考知识点汇总历史

山东高考知识点汇总历史

山东高考知识点汇总历史山东高考知识点汇总:历史山东高考历史科目需要考生熟悉中国历史的大致发展脉络、重大事件及其影响,以及各个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变迁。

下面就是一些历史知识点的汇总,供考生参考。

一、古代史知识点1. 夏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王朝的太康、仲康、相康被认为是“三代君主”。

2. 商朝:爆发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其代表性遗址是安阳殷墟,商朝的最后一个君王是纣王。

3. 周朝:以商朝的农民起义为契机而建立,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有封建制度,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4. 秦朝:秦始皇统一了六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二、近代史知识点1. 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2. 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是中国民族主义和文化复兴运动的开始,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篇章。

3. 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于1927年,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场对外侵略和内部封建压迫的革命斗争。

4. 抗日战争:发生于1937年,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战争,持续了8年之久。

三、现代史知识点1. 中共建党: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正式成立,毛泽东是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在中共领导下,全国人民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 文化大革命:发生于1966年,是毛泽东为巩固自己权力而发起的政治运动,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动荡和破坏。

4. 改革开放: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标志着中国走上了现代化建设的道路。

以上只是一些历史知识点的简单介绍,实际考试中考生还需要深入了解每个时期的文化、经济和社会状况,以及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

为了更好地备考历史科目,考生可以通过查阅教材、历史书籍、历史纪录片等途径进行学习。

此外,做一些历年高考试题也是提高考试成绩的有效方式。

最后,希望考生能够充分认识到历史科目的重要性,并在考前做好充足的复习和准备,以取得优异的成绩。

山东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山东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山东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为了帮助山东高考考生更好地备考历史科目,本文将对山东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历史学科作为传统的文科科目,在高考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全面了解和掌握历史必背知识点,对于提高历史成绩以及加深对历史文化的理解都有着重要作用。

一、中国古代历史1.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国家的分裂与兼并- 孔子与儒家思想- 孟子与墨家思想- 孙子兵法与中国古代军事思想2.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秦始皇统一六国- 刘邦与汉高祖- 西汉王朝的兴衰- 东汉王朝的兴起与瓦解3.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 三国鼎立与五胡乱华- 北朝与南朝的对立-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考古学对于古代历史的重要意义二、中国近代历史1. 清朝的衰落与近代化改革- 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 太平天国与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与百日维新-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2. 中国的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 建国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3.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国际交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神舟五号发射与中国航天事业- 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合作三、世界历史1. 世界历史的演进与变革-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工业革命与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冷战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崛起与瓦解2. 世界文化与思想的交流- 宋朝科技与文化成就的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法国启蒙思想与民主革命- 当代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融合通过全面了解和归纳上述知识点,可以帮助山东高考考生系统掌握历史学科的重要内容。

同时,对于备考历史科目,考生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意审题和理解题干中的关键词,准确把握问题的要求。

2. 学习历史知识不仅要记住事件和人物,还要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高考山东文综卷历史试题解析

高考山东文综卷历史试题解析

2020年高考山东文综卷历史试题解析一、选择题9. (2020•山东文综•9)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能够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能够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B.察举制C.科举制D.行省制【解析】由于科举制使封建社会一般基层的老百姓也能够通过参加科举考试取得参与国家政权的机遇,因此“能够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科举制通过选拔人材,出任各级各地官员,尽忠皇帝,从而扩大统治基础,增强中央集权。

因此“能够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因此C符合题意。

A项“郡县制”不符合“能够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的信息,排除A。

察举制要紧按家世和身世选拔人材,不符合“能够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的信息,排除B。

行省制尽管能够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但与“能够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的信息无关,排除D。

应选C。

10. (2020•山东文综•10)图4刻画了汉代农人利用四齿钉耙耕耘的场景。

它反映出那时A.开始利用铁器B.注重精耕细作C.尚未推行牛耕D.雇佣关系盛行【解析】从关键词“汉代”,能够排除A项,因为春秋时期就开始利用铁器;汉代随着犁壁的发明,已经开始推行利用牛耕,排除C;雇佣关系盛行是在明清时期,排除D。

应选B。

11. (2020•山东文综•11)下表为中国工业进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

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行业矿冶业机器业纺织业食品工业其他工业数量(家)723100153【解析】从时刻(1872-1911年)信息上看,资本主义进展初期以进展轻工业为主,轻工业以纺织业和面粉业为主,因此纺织业应该比较发达,最有可能的是193,应选D。

12. (2020•山东文综•12)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以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

促成这一转变的要紧缘故是A.十月革命的阻碍B.民族主义的高涨C.民主主义成为时期主流D.社会性质发生转变【解析】抓住关键时刻信息1924年,义和团运动由局限性也有正义性、进步性的一面,陈独秀对义和团的评判的转变与中国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有关,1924年,国民大革命时期,反帝爱国运动高涨,这与义和团运动的反帝爱国的一面相吻合,因此陈独秀认同了义和团的作用和进步意义。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山东一轮复习课件: 近现代的革命领袖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山东一轮复习课件:  近现代的革命领袖

选修四
第49讲
真题体验
近现代的革命领袖
知识必备 诠释史论
-15-
思维点拨甘地是印度的民族英雄,其思想与实践的局限性要注意 全面分析。政治上,他把民族运动局限于非暴力的框架内,影响了 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这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在斗争中的动摇性 与妥协性。经济上,他抵制西方物质文明,崇尚印度传统文明,抛弃 先进技术,这是历史的倒退。外交上,甘地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 想。
选修四
第49讲
真题体验
近现代的革命领袖
知识必备 诠释史论
-8-
(2)评价 ①克伦威尔是从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社会这一社会大变革时 期造就出来的杰出人物,为新的社会制度的建立做出了卓越贡献。 ②在结束封建王权统治方面贡献突出;其内政外交政策维护了资 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以及英国的海上商业利益,值得肯定。 ③克伦威尔实行军事独裁统治,镇压民主派运动,发动了一系列 商业战争,激化了社会矛盾。其远征爱尔兰,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
选修四
命题规律 考题扫描
第49讲
真题体验
近现代的革命领袖
知识必备 诠释史论
-5-
参考答案:(1)经济思想: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也有市场,计划为主 市场为辅。 背景:苏联的经验教训;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的探索。 (2)贡献:为新中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突破了苏 联经济模式的限制,提出了许多影响深远的重要思想;对中国社会 主义现代化事业和改革开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选修四
第49讲
真题体验
近现代的革命领袖
知识必备 诠释史论
-13-
(2)评价 ①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毕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 ②他高举三民主义旗帜,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与振兴建立了不可磨 灭的功绩。 ③他是领导人民结束旧时代、开拓新时代的伟大革命家。

2015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_附答案

2015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_附答案

(2015 年山东卷)17.图 5 是英、德、俄、日四
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
比重(%)变化示意图。这一国家是
A. 英国
B. 德国
C. 俄国
D. 日本
(2015 年山东卷)18.1925 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1928
年 9 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
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在 1740 年,“效法英国”一洲的老师”……
——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九卷 材料二 《世界近代史》和《全球通史:1500 年以后的世界》摘目
D.道法自然
共产主义大学”。苏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2015 年山东卷)19.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表 2 所列为 1949—1978 年
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
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 衡性。表中“丁”指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2015 年山东卷)20.“这是一场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的
世俗运动。”这场运动是
A. 实现人类自我觉醒的文艺复兴
C. 揭开宇宙运行规律的科学革命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0配不料置仅试技可卷术以要是解求指决,机吊对组顶电在层气进配设行置备继不进电规行保范空护高载高中与中资带资料负料试荷试卷下卷问高总题中体2资2配,料置而试时且卷,可调需保控要障试在各验最类;大管对限路设度习备内题进来到行确位调保。整机在使组管其高路在中敷正资设常料过工试程况卷中下安,与全要过,加度并强工且看作尽护下可关都能于可地管以缩路正小高常故中工障资作高料;中试对资卷于料连继试接电卷管保破口护坏处进范理行围高整,中核或资对者料定对试值某卷,些弯审异扁核常度与高固校中定对资盒图料位纸试置,卷.编保工写护况复层进杂防行设腐自备跨动与接处装地理置线,高弯尤中曲其资半要料径避试标免卷高错调等误试,高方要中案求资,技料编术试写5交、卷重底电保要。气护设管设装备线备置4高敷、调动中设电试作资技气高,料术课中并3试中、件资且卷包管中料拒试含路调试绝验线敷试卷动方槽设技作案、技术,以管术来及架避系等免统多不启项必动方要方式高案,中;为资对解料整决试套高卷启中突动语然过文停程电机中气。高课因中件此资中,料管电试壁力卷薄高电、中气接资设口料备不试进严卷行等保调问护试题装工,置作合调并理试且利技进用术行管,过线要关敷求运设电行技力高术保中。护资线装料缆置试敷做卷设到技原准术则确指:灵导在活。分。对线对于盒于调处差试,动过当保程不护中同装高电置中压高资回中料路资试交料卷叉试技时卷术,调问应试题采技,用术作金是为属指调隔发试板电人进机员行一,隔变需开压要处器在理组事;在前同发掌一生握线内图槽部纸内故资,障料强时、电,设回需备路要制须进造同行厂时外家切部出断电具习源高题高中电中资源资料,料试线试卷缆卷试敷切验设除报完从告毕而与,采相要用关进高技行中术检资资查料料和试,检卷并测主且处要了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山东省高考历史试题分解中国现代史

—山东省高考历史试题分解中国现代史

2007—2013年山东省高考历史试题分解(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2008·山东文综·29)(35分)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洋铁、洋火、洋车等。

它们日益流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

——据李长莉《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空间》(2)材料二中大量带“洋”字的词语,后来在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其原因是什么,(4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析材料,分析问题与掌握主干知识的能力,仍然是一道比较综合的题目。

第(2)问则从人们日常生活的变化反应出的时代变化来回答,政治上民主革命胜利和民族独立的实现,经济上的迅速发展因而日常用语发生变化,体现了政治、经济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答案】原因:思想守旧,对西方近代文明存在抵触;担心近代工业发展会威胁专制统治。

(3分)(2)政治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取得了民族独立,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奴役;(2分)经济上: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2分)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1.(2007·山东文综·14)图9是1953年版人民币10元券背面图案,图案的设计理念体现了( )①民族团结原则②民族平等原则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创立④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全国各民族共同使用的货币上有少数民族的文字表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体现了民族团结的理念,和汉字共同使用就体现了民族平等的理念。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式创立是1954年宪法正式确立的。

故排除③而选①②④。

【答案】D“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2013·山东文综·14)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

山东高考历史知识点

山东高考历史知识点

山东高考历史知识点
历史是高考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以下是山东高考历史考试中的重点知识点,供大家复参考。

一、古代史知识点
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文化特点;
2.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思想家;
3. 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政治经济发展与变革;
4. 三国时代的分裂与统一;
5.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疆域扩展、文化繁荣;
6. 宋、元、明时期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科技文化成就。

二、近代史知识点
1. 清朝末年的政治腐朽和国家危机;
2. 辛亥革命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3. 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两大党派的形成;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新中国初期社会主义建设;
5. 文化大革命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6.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政治改革和社会变革。

三、世界史知识点
1. 二战前的国际格局和影响;
2. 世界各大洲的经济文化发展与变化;
3. 冷战时期的国际政治斗争和冲突;
4. 非洲、亚洲和拉美国家的独立和发展;
5. 当代世界的全球化、环境问题和地区热点。

四、历史研究方法与思维方法
1. 史学的发展与分类;
2. 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历史文献的运用;
3. 历史思维的培养和历史事件的评价。

以上是山东高考历史考试的重点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复习并取得好成绩!。

高考历史试题汇编(按考纲顺序)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山东省2007)

高考历史试题汇编(按考纲顺序)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山东省2007)

1840年至1900年间的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2015·山东文综·15)“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

”这强调的是()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B.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D.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考点】1840年至1900年间的列强侵略——鸦片战争(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可知东西方的影响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

”可知是东西方相互碰撞和融合,故B项正确;依据题干材料“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可以看出近代中国逐渐介入世界事务,但并不能表现出是在按照西方模式演变,故C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

”可知东西方的交流强调的并不是西学东渐的过程,而是相互碰撞和融合的过程,故D项错误。

【答案】B2.(2015·山东文综·19)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

表2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

表中“丁”指的是()表2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考点】史学理论——史学观念(革命史观);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解析】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受苏联史学界影响,史学研究的指导史观是阶级斗争史观,也就是革命史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年山东高考文综历史分类整理四、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
1.(2007年高考山东文综12题)图8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

据图中阴影部分判断,他的研究课题是
A.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B.七七事变前日本占领区域的变化
C.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D.三大战役后解放区的扩大
2.(2008年高考山东文综11题)民主革命时期的标语宣传了党的政策,播撒了革命火种。

图4的宣传标语应出现于
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3(2009年高考山东文综12题)一位同学查阅《申报》时看到以下报道:“囗路方面消息,沪平通车昨日起北上车暂以济南为终点,南下车亦由济南开出,惟津浦客车则仍开至沧州,其以北之情形囗不明囗。

南下各次车抵沪时,均甚拥挤。

”(注囗表示字迹不清)该报道的背景是
A.红军转战陕北,国共军事对峙B.日本全面侵华,平津局势紧张
C.内战全面爆发,华北战事频繁D.三大战役结束,长江以北解放
4.(2010年高考山东文综11题)图5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北伐战争
5.(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12题)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
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

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十月革命的影响
B.民族主义的高涨
C.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
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6.(2012年高考山东文综13题)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
响主要表现在
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
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7.(2013年高考山东文综13题)1923年。

陈独秀说:“五四运动依赖虽然未能大道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
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想,由空想而实际行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道路的方向。

”陈独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A.武装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民族革命
D.国民革命
8.(2014年高考山东文综16题)1以下中国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特征示意图中,能准确反映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空间分布特征的是
A B
C D
9.(2014年高考山东文综18题)“合议即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

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即成”是指签订了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
10.(2014年高考山东文综19题)“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

”它描绘的是
A.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B.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
C.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
11.(2009年高考山东文综29题)(35分)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五省市。

在近代,该地区是列强侵略的重点,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在改革开放以来,这一地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材料一图11是近代列强侵略环渤海地区和中国人们抗争示意图。

(1)据图11,概括说明列强对该地区的侵略呈现怎么样的变化趋势。

(4分)
(2)在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各自走了一条怎么样的道路?(3分)五四运动又为探索民族独立的道路做出了哪些新贡献?(4分)
12.(2010年高考山东文综29题)(35分)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

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滇缅公路是滇西各族人民用血汗和生命筑成的抗战生命线,由汉、彝、白、傣、回等十个民族共同修筑而成。

当时,许多青少年学生也自愿奔赴工地筑路。

各族人民为滇缅公路付出了巨大牺牲,每公里就有4—6名工人献出生命。

(2)据图1l和材料二,说明抗战全面抗战爆发后我国公路分布的变化及新建公路在抗战中主要作用。

在滇缅公路修建中,各族人表现出怎样的精神?(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