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统合训练手册

合集下载

感统训练方案

感统训练方案
七、合规性及安全保障
1.本方案遵循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训练过程合法合规;
2.训练过程中,确保个体的人身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3.对参与训练的个体及家长进行充分告知,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八、总结
本感统训练方案旨在为特定需求群体提供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训练计划,以促进其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在实施过程中,需密切关注个体的反馈,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训练效果。同时,严格遵守我国法律法规,保障个体权益,确保训练过程的安全与合规。
三、训练目标
1.提升个体对感觉信息的接收、处理和整合能力;
2.改善注意力、情绪控制、运动协调等方面的表现;
3.增强自信心、自我控制力和社交技能;
4.提高生活质量和学习工作效率。
四、训练方法
1.感觉刺激
(1)触觉刺激:使用不同材质的物品进行触摸练习,以增强触觉敏感性和辨识能力。
(2)视觉刺激:开展视觉追踪、图形识别等训练,提高视觉敏锐度和辨识能力。
3.注意力训练
(1)视觉注意力训练:如视觉搜索任务,提高视觉注意力。
(2)听觉注意力训练:如声音辨识任务,增强听觉注意力。
(3)触觉注意力训练:如触摸物品并描述其特征,提升触觉注意力。
4.情绪管理
(1)心理辅导:进行个体或集体心理辅导,帮助个体认识并应对情绪。
(2)冥想训练:引导个体进行冥想,以达到身心放松的效果,提高情绪调节,确保训练过程合法合规;
2.保障个体的人身安全,预防意外伤害;
3.对参与训练的个体及家长进行充分告知,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八、总结
本感统训练方案为特定需求群体提供了一套合法合规、科学系统的训练计划,旨在提高其感觉统合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在实施过程中,需密切关注个体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训练效果。同时,严格遵守我国法律法规,保障个体权益,确保训练过程的安全与合规。

感觉统合训练计划5篇

感觉统合训练计划5篇

感觉统合训练计划5篇(553字)(一)前庭平衡*重度异常1、大滑板游戏,小滑板游戏30分钟2、吊缆游戏15分钟3、大陀螺游戏 5分钟4、大龙球10分钟,每周5-6次*轻中度异常1、大滑板+小滑板30分钟2、吊缆游戏10分钟3、大陀螺游戏 5分钟4、踩踏石游戏10分钟5、大陀螺游戏 5-10分钟,每周3-4次*家庭训练游戏1、小滑板游戏10-15分钟2、趴地推球(学前儿童趴地推球)50次/天,逐渐增加至500次/天(二)脑神经生理抑制困难*重度失常1、大滑板游戏,小滑板游戏30分钟2、大龙球的按摩挤压10分钟3、万象组合----跳、爬、钻、投4、乌龟垫10分钟,每周5-6次*轻中度失常1、大滑板、小滑板游戏30分钟2、大龙球的按摩挤压10分钟3、万象组合----跳、爬、钻、投10分钟,每周3-4次。

*家庭训练计划1、趴地推球50次---500次|天2、多玩沙、水、土、每周1次3、深呼吸:每天睡眠前深呼吸4、听一些节奏慢的音乐5、慢拍球游戏(三)触觉防御*重度失常1、小滑板游戏30分钟2、吊缆游戏15分钟3、大龙球游戏10分钟*轻中度异常1、小滑板游戏30分钟2、吊缆游戏15分钟3、大龙球游戏10分钟*家庭训练计划1、按摩球游戏10分钟2、抓痒游戏5分钟3、多洗澡、按摩、挤压游戏4、多做户外活动5、用暖风机吹头、身体、多用梳子梳头感觉统合训练计划三:自闭症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计划(1692字)感觉统合就是感官在输入信息时,和大脑神经细胞的接触要求灵敏和确实。

所有感觉区对同时有感受,输入信息的协调和整和也必须完整,否则便会影响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成熟。

美国奥尼兹教授首先发现,自闭症儿童是生理学上的问题,他以自闭症儿童在旋转后眼球的严重振幅异常,解释自闭症儿童有感觉输入及运动指令输入上的困扰。

这种调节机能上的障碍应来自于脑干前庭核功能不佳,所以认为自闭症儿童有感觉统合失常的问题存在。

感觉统合训练同样可以发展自闭症儿童的前庭功能,提高他们的平衡感、本体感、视听觉;起到改善触觉敏感或不足,提高运动企划能力。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案(总)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案(总)

第1章:感觉统合训练概述1.1 感觉统合训练的概念1.2 感觉统合训练的重要性1.3 感觉统合训练的目标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案(二)第2章:感觉统合训练的理论基础2.1 感觉统合理论的发展2.2 大脑神经发育与感觉统合2.3 感觉统合训练与儿童发展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案(三)第3章:感觉统合训练方法与技巧3.1 视觉统合训练3.2 听觉统合训练3.3 触觉统合训练3.4 本体感觉统合训练3.5 前庭感觉统合训练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案(四)第4章:感觉统合训练活动设计4.1 感觉统合训练活动的原则4.2 感觉统合训练活动实例4.3 感觉统合训练活动的实施步骤第5章:感觉统合训练的评估与调整5.1 感觉统合训练效果的评估方法5.2 感觉统合训练效果的评估指标5.3 感觉统合训练的调整策略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案(六)第6章:感觉统合训练的教案设计6.1 教案设计的要点6.2 教案设计的基本结构6.3 教案设计实例解析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案(七)第7章:感觉统合训练的实施与指导7.1 感觉统合训练的实施步骤7.2 感觉统合训练的指导策略7.3 感觉统合训练的注意事项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案(八)第8章:感觉统合训练的家长沟通与合作8.1 与家长的有效沟通8.2 家长在家乡的辅助训练8.3 家长反馈意见的收集与处理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案(九)第9章:感觉统合训练的特殊情况处理9.1 儿童的特殊需求9.2 感觉统合训练的调整与适应9.3 特殊情况下感觉统合训练的安全保障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案(十)10.1 成功案例分析10.2 遇到问题的解决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1. 感觉统合训练的概念与重要性(第一章)2. 感觉统合训练的理论基础(第二章)3. 感觉统合训练方法与技巧(第三章)4. 感觉统合训练活动设计(第四章)5. 感觉统合训练的评估与调整(第五章)6. 感觉统合训练的教案设计(第六章)7. 感觉统合训练的实施与指导(第七章)8. 感觉统合训练的家长沟通与合作(第八章)9. 感觉统合训练的特殊情况处理(第九章)对于每个重点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如下:1. 感觉统合训练的概念与重要性:本环节重点解释感觉统合训练的定义,以及它在儿童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和家庭感统训练八十二种方法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和家庭感统训练八十二种方法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和家庭感统训练八十二种方法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对感觉输入的处理和整合能力受到影响。

而家庭感统训练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训练,帮助儿童重新建立对身体感觉的适应和整合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家庭感统训练方法,共82种。

1.提供具有不同质地的物品,如毛巾、海绵、绒布等,让孩子触摸并区分。

2.给孩子提供一些颜色鲜艳的乐高积木,让他们用手指进行拼搭。

3.使用气球,让孩子通过吹气和放气的动作来提醒嘴部感觉。

4.让孩子用手指在沙子或米粒中绘画或取出具有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品。

5.鼓励孩子在操场上进行爬行和攀爬活动,以增强他们的身体平衡感和肌肉协调能力。

6.可以使用滚筒,让孩子通过滚动来刺激身体感觉。

7.制作各种不同质地和形状的贴纸,让孩子在身体各个部位贴上,增强触觉感受。

8.在室外进行跑步、跳跃和踢球等活动,提高儿童的动作敏捷性。

9.提供不同声音的乐器,让孩子尝试用手指敲击或拉弦,增强听觉感受。

10.利用各种水果和蔬菜,让孩子尝试触摸、闻味和尝试口感,促进嗅觉和味觉感受。

11.使用香蕉、玩具汽车等物品进行推挤或按压,刺激触觉感受。

12.利用气球、吹嘘口哨等活动,让孩子尝试不同的吹气动作,增强口腔感觉。

13.带孩子去海滩、湖泊或河边等水边地方,让他们踏水或泼水活动,增强平衡感和触摸感受。

14.在草地上进行翻滚和翻身活动,增加身体的深压感受。

15.提供不同温度的物品,如冰块、暖水袋等,让孩子感受温度变化。

16.使用各种不同形状的杯子和容器,让孩子尝试倒水、倒砂等活动,增加手部和身体的感觉统合。

17.利用大块拼图、乐高积木等让孩子进行精细动作训练,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18.在操场上举行跑步比赛,让孩子参与,提高平衡和动作协调能力。

19.让孩子用海绵和水漂玩具擦拭家具、地板等,增加触感统合。

20.提供多种颜色和形状的画笔,让孩子进行描画和上色活动,提高手部控制能力。

0~6个月感统训练:以吸吮、按摩、伸展、嗅闻、观察、倾听为主

0~6个月感统训练:以吸吮、按摩、伸展、嗅闻、观察、倾听为主

0~6个月感统训练:以吸吮、按摩、伸展、嗅闻、观察、倾听为主在这个阶段,父母对孩子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应当符合孩子的生理特点,最大限度地发展孩子的潜能,如吸吮、按摩、伸展、嗅闻、观察、倾听等。

以下介绍感觉(触觉)能力、嗅觉味觉能力、视觉功能、听觉和语言功能、动作行为能力等训练、婴儿哭和睡眠训练。

1.感觉(触觉)能力训练婴儿出生就有基本的感觉统合能力,如寻找和吮吸乳头,在这个过程中适应了环境,发展了大脑与身体的协调能力。

他还吮吸衣服、枕头、毯子、自己的手指等,并把他所感受到的信息不断地与原有信息进行结合,通过自己的行动主动探索和适应周围的环境。

刚出生的婴儿,应尽早让他吸吮,充分地吸吮。

据调查,6个月以内能充分吸吮的婴儿,以后反而不容易养成吸吮手指的习惯。

婴儿面颊、口唇、眉弓、手指头或脚趾头等处对触压觉很敏感,可利用手或各种形状、质地的物体进行触觉练习。

光滑的丝绸围巾、粗糙的麻布、柔软的羽毛、棉花、头梳齿、粗细不同的毛巾或海绵、几何形状的玩具均可让孩子产生不同的触觉感,有助于发展孩子的触觉识别能力。

缺少触觉刺激的孩子,会有胆子小、爱哭、适应性差等能力上的弱点,对皮肤的刺激能够有效地缓解这种感觉统合上的失调,这也是不错的亲子时机。

孩子一般在4个月后就不再有吸吮反射,可以考虑拿掉他们的安抚奶嘴了。

(缺少过渡)等到七八个月再做这件事,就会比较困难。

不管怎样,父母应该在孩子12~15个月让他完全放弃安抚奶嘴,否则会影响孩子的牙齿和嘴巴的正常发育。

父母也要给孩子被动的抚摸,让婴儿躺在妈妈的怀里,妈妈要有韵律地抚摸婴儿。

抚摸的动作柔和缓慢,在妈妈充满爱意的抚摸下,婴儿的呼吸会变得深而平稳。

常拥抱亲吻,并按摩婴儿全身皮肤,用光滑的、柔软的、温暖的、凉爽的、粗糙的等物品接触婴儿的身体,特别是手和脚,开发触觉能力。

让他赤条条地躺在妈妈裸露的胸膛上,当他的身体和妈妈的肌肤直接接触时,他得到了温柔的皮肤刺激,就会努力探究给他带来安全和舒适的人。

感觉统合训练计划5篇

感觉统合训练计划5篇

感觉统合训练计划5篇感觉统合训练是一种针对感觉统合障碍者的专门训练项目,通过一系列的综合性感觉刺激,帮助障碍者提高感觉统合能力,改善他们的感知、认知和行为表现。

感觉统合训练计划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它需要充分考虑到个体的特点和需求,以及训练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份关于感觉统合训练计划的具体内容,包括训练的目的、内容、方法和实施步骤等。

训练目的:1. 提高感觉统合能力:通过多种感觉刺激,帮助训练对象提高感觉统合能力,加强他们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 改善感觉统合障碍:针对训练对象存在的感觉统合障碍问题,通过系统的训练和治疗,逐步改善其感觉统合功能。

3. 提升生活质量:通过感觉统合训练,使训练对象能够更好地适应生活和学习环境,提升其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

训练内容:1. 触觉训练:包括触摸、揉捏、按摩等方式的触觉刺激,以增强训练对象的触觉感知能力。

2. 压力训练:通过给予不同压力的压力物品,帮助训练对象感知和适应外界压力。

5. 运动训练:包括平衡、协调、灵敏等运动训练,以促进训练对象的运动感知和动作控制能力。

训练方法:1. 渐进式训练:根据训练对象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采用逐步增加难度的训练方法,使其逐步适应各种感觉刺激。

2. 辅助器械训练:通过使用一些辅助器械,如感觉板、手指操、振动器等,帮助训练对象更好地接受和适应感觉刺激。

3. 游戏化训练:通过设计一些趣味性、挑战性的训练游戏,增加训练对象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 生活化训练:将感觉统合训练与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结合起来,使训练对象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更多的感觉刺激和锻炼。

实施步骤:1. 评估和目标设定:首先对训练对象进行全面的感觉统合能力评估,确定其具体的训练目标和重点。

2. 训练方案设计:根据评估结果和目标需求,设计一份详细的感觉统合训练方案,包括训练内容、方法、时长和频次等。

3. 训练师培训:对负责实施训练的专业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其对感觉统合训练的理解和技能。

感统训练周期计划

感统训练周期计划
故事时间并讨论感受 15分钟
激发探索欲,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周末
家庭户外活动,如骑自行车、游泳等
自由玩耍,鼓励多样化的感官体验
强化日常生活中感统训练,增进亲子关系
提升节奏感与触觉敏感度
拍气球5分钟
阅读静心时间20分钟
平衡动与静,培养专注力
周四
爬行隧道10分钟
音乐与舞蹈20分钟
加强身体协调与听觉处理能力
平衡踩踏车15分钟
手工制作(如粘土塑形) 20分钟
促进精细动作与创造力
周五
大龙球挤压10分钟
团队接力赛(如传递水杯) 20分钟
增进触觉输入与社交合作能力
感官箱探索(内含不同材质物品)
备注
周一
平衡木行走5分钟
抛接球游戏10分钟
提升平衡与手眼协调能力
跳房子10分钟
手指画15分钟
增强本体感觉与精细动作技能
周二
滑板车骑行15分钟
豆袋投掷目标练习10分钟
锻炼平衡与方向感
软垫翻滚10分钟
拼图游戏20分钟
促进触觉与空间认知
周三
跳绳10分钟(可逐渐增加)
沙滩寻宝(使用触感玩具) 15分钟

儿童感统训练标准

儿童感统训练标准

儿童训练标准1、记忆力训练:对对碰游戏方法:取相应年龄的图卡对数,把所有卡翻过来打乱,让孩子先后拿两张,如果是一样的,就拿走,不是一样的就放回去,继续拿两张,记录一共要拿几次才把所有牌拿完。

达标参考值:3岁,3对,10次内完成合格4岁,4对,14次内完成合格5岁,5对,18次内完成合格6岁,6对,22次内完成合格7-9岁,8对,30次内完成合格9-12岁,10对,46次内完成合格2、接龙游戏:参考值:3周岁孩子讲到4个4周岁孩子讲到6个5周岁孩子讲到8个6周岁的孩子可以讲到9个7周岁的孩子可以讲到10个这是简单的游戏,更是很好的记忆力训练方法,有空就可以练习3、穿珠子5到10分钟每次一分钟,要求孩子注意力集中,尽快完成。

参考值(每分钟)3周岁,5个达标,4周岁,10个达标5周岁,15个达标6周岁,18个达标7~9周岁,20个达标9~12周岁,22个达标成人25个达标4、注意力图卡-图形译码涂色:参考值:3周岁孩子会涂满4周岁,不超出图形外5毫米,5周岁,不超出图形外4毫米,6周岁,不超出图形外3毫米,7-9周岁,不超出图形外2毫米,10-12周岁,不超出图形外1毫米合格率达到90%。

平均10个允许一个不合格。

5、精细动作训练任务:逐页翻书完成3-5次,每次1分钟,并记录每次翻了多少张,取平均值。

一分钟达标参考值:3岁10张4岁20张5岁30张6岁35张7-9岁40张10-12岁50张成人60张6、训练精细动作任务:夹东西游戏(用筷子或水彩笔)一分钟夹带壳花生参考标准:3周岁,5-10个4周岁,15个5周岁,20个6周岁,25个(会夹珠子)7-9周岁,夹珠子5个10-12周岁,夹珠子10个每天建议5-10分钟挑战下:全纳最高纪录一分钟夹18颗珠子,你能打破吗?7、大动作训练任务:球类练习3周岁,练习抛球4周岁,练习对墙抛接球5周岁,拍球30个达标6周岁,快速拍球每分钟100个达标,定点拍球20个达标7-9周岁,定点拍球30个达标,10-12周岁,定点拍球50个(球定人不定拍球20个)达标8、大运动训练任务:跳跃运动3周岁,会双脚跳过20厘米高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孤独症康复教研组编者的话----与孩子同行感觉统合( Sensory Integration)是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爱尔丝博士(Dr.Jean Aryes)提出的研究观点,用来矫治儿童学习障碍,取得显著效果。

后来被引入到孤独症儿童、多动症等等儿童的特殊教育训练中,也取得了较好成就。

近年,还被引入到普通幼儿园、小学的体育、游戏课中,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和家长的极大好评。

任何人(尤其是幼儿)都必须经由感觉学习,大脑才能有效地发展出完整的思考能力,产生自动、自发的学习效果。

对于受都市化生活和小家庭生活极度影响而不同程度的感觉失调的现代儿童来说,感觉统合训练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因多种原因造成的孤独症、智力落后、多动症等特殊儿童来说,感觉统合训练的重要性更不必言表。

以游戏形式进行的感觉统合训练为儿童提供了可以自己玩的活动,从中可以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游戏活动的能力,并能从中的感受到快乐。

通过游戏方式的感觉统合训练,并同语言训练、行为矫正相结合起来,儿童感觉信息和统合能力会逐步发展,身体各部分的相互协调性加强,对改善情绪急躁、胆小等成果最好;对发展语言和矫正多动、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孤独症的特有行为等也有较好的效果。

对孤独症等特殊的残疾儿童,绝不可用强迫式的教育训练方法,而应以高度的技巧来引发他们自我学习、与人交往、与人沟通等方面的兴趣,在从兴趣入手,以富有情趣的游戏来激励、启发他们,从而挖掘和发挥他们的潜智、潜能,达到促使他们与人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

这是我们最重要的努力方向和努力的重点。

为此,以游戏的形式编写了这套指导手册,以积累经验、指导训练。

此手册是为了适应学校教学的需要,在参照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编写的,共分五个部分,邓永兴,邓锦秀、唐伟华、徐小亲等老师参与编写、修改和实践。

此手册尚是初稿,结构尚不严谨,尚有许多需要修改之处。

看完此手册后的老师、家长,请立即提出您的宝贵意见,并立即行动起来帮助有需要的孩子们!与孩子同行!孤独症康复教研组二○○四年十二月目录第一章感觉统合的基础理论概述 (1)第一节感觉统合及其功能 (1)第二节感觉统合失调 (2)第二章感觉统合能力的判断与评定 (5)第一节感觉统合能力的观察、判断 (5)第二节感觉统合能力评定 (6)第三章感觉统合训练 (8)第一节感觉统合训练的特点及其功能 (8)第二节主要器材的使用及其功 (9)第三节相关概念介绍 (11)第四章感觉统合游戏 (12)第五部分特殊训练 (37)附录 (42)第一章感觉统合的基础理论概述第一节感觉统合及其功能一、感觉统合感觉统合是指个体将人体各器官输入各种感觉信息(如视觉、听觉、触觉等),在大脑中枢神经中进行有效组合,作出反应并在神经机能的发展、以及学习过程等范围提供充分运用的过程。

简单的说,感觉统合就是进入大脑的各种感觉刺激信息,在中枢神经形成有效率的组合,并提供充分运用,使个体感受到满足。

由此可见,感觉统合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感觉统合这一术语是由Sherrington C.S.(1960),Lasshley K.S.(1960)提出的,并广泛应用于行为和脑神经科学的研究。

AyresA.J. 根据对脑功能的研究、Ayres职业治疗及实验的研究结果,首先系统地提出了感觉统合理论(Sensory Integtion Theory,1972)。

二、感觉统合的功能1.组织功能。

我们身上的不同感官,把内外世界的众多感觉刺激传递到脑中,这众多的感觉刺激各有各的传入和传出通道,在此情况下,人要根据这些信息顺利进行活动,脑就必须把这些感觉信息组织好。

脑部一方面对各种感觉刺激做出反应,下达指令;另一方面又要对各种感觉信息做综合处理。

如果各种感觉信息传入和传出的通道畅通,整体协调得当,人的神经系统就会利用这些纷繁的感觉刺激来形成认知、动作等各种适应性活动。

这便是感觉统合的组织功能。

2.检索功能。

输入人脑的感觉刺激是非常多的,人脑在意识水平上不可能对此都做出反应。

而感觉统合把各种信息中最有用、最重要的那部分从中检索出来,以供大脑使用。

脑对统合过的信息进行反应,就更为准确、及时。

3.综合功能。

感觉是局部的、分散的,而外部世界常常是以整体的形式呈现给人的,感觉统合的功能便把各种感觉综合,形成整体。

人是如何形成对一个苹果的认识的?对苹果的感知是由眼睛、鼻子、嘴巴、皮肤、手指以及关节等各种感觉器官共同来完成的,但是为什么我们会形成一个苹果的整体认识,而不是许多人?这是因为人对苹果的各种感觉刺激进行了统合,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苹果。

4.保健功能。

如果一个人的感觉统合很好,他就能很好地适应内外环境,人就会产生胜任、满足等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感觉。

第二节感觉统合失调由于大脑对身体感觉系统所得到、输入的各种感觉刺激信息无法有效地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进行正确的组织和分析,众多感觉信息在不适当的地方流通、作用,以致整个机体不能有效运做并使该个体的认知、活动、学习与情绪发展等出现异常的现象,即为感觉统合失调。

它又称为“神经运动机能不全症(Neuro Behavioral Dysfunction ,NBD),它属于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的障碍问题,一般发生在儿童身上。

他们最明显的症状是有紧张性颈反射的神经运动机能不全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和脑麻痹症儿童类似的行为。

他们的脑波检查或功能检查都很难发现问题,其智力检测多在平均水准以上。

但在学习方面或行动方面却存在障碍,约有四分之一以上的儿童有学习成绩低落现象,而被家长或老师误认为有智能缺陷。

一、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表现1.本体感觉不良,身体运动协调障碍。

本体感觉功能不足的儿童常表现出穿脱衣裤、扣纽扣、拉拉链、系鞋带等动作缓慢及笨拙;害怕或逃避运动,大运动和精细动作均显笨拙,运动协调不佳,不敢做跳高、荡秋千、走平衡木等活动,活动中常常经受挫折,更无创造力;吃饭时常掉饭粒等;常常站无站像、坐无坐像,端坐十分困难;写字姿势不正确、速度慢、字迹不规则,阅读跳行、漏行。

2.语言发展迟缓。

由于控制小肌肉及手眼协调的肌肉发育欠佳,影响舌头和唇部肌肉、呼吸及声带的运动,从而造成发音及语言表达能力不佳.。

3.结构与空间知觉障碍。

其原因主要涉及视知觉问题。

一方面可能与躯体感觉过程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右脑半球的功能有关。

其表现多为:对空间距离知觉不准确,左右分辨不清,易迷失方向;视觉不平顺,无法做平顺移动,所以,喜欢看移动中的物体,看书易跳字、跳行,严重者则无法进行阅读,做功课时眼睛易疲劳,造成学习能力的不足。

4.触觉防御障碍。

当外界刺激作用于皮肤时,触觉防御系统就会做出防御性反应(自卫性或保护性防御、辨别性反应)。

若触觉神经和外界环境协调不良,会影响到大脑对外界的认知和应变,导致触觉防御障碍(即防御过强和防御过弱)。

其主要表现为:其一、触觉敏感的儿童,对外界的新刺激适应性较弱,而固执于已经熟悉的环境和经验上,排斥对新事物的学习与适应,常常胆小、害怕陌生环境、害羞、喜欢粘人,洗头和洗澡等都会反抗;在团体中独占性强,朋友少,常陷于孤独之中;对周围环境信息的过滤、整理能力明显不足而注意力不集中。

其二、喜欢某种特殊的熟悉的感觉,如咬指甲或吮手指;讨厌被触摸或拥抱,却喜欢触摸或拥抱别人摇晃;缺乏痛觉,甚至有自伤等行为;味觉异常,容易偏食、挑食;喜欢触摸生殖器等。

其三、触觉过分迟钝的儿童则反应慢、身体动作不灵活、手脚笨拙,缺乏自我意识,不敢爬高、无法顺利下楼梯、怕坐旋转木马;重心不稳,情绪特别不安定,无法保护自己;大脑的分辩能力差,发音甚至学习能力也很难发展。

5.听觉语言障碍。

这可能与前庭平衡功能统合障碍有关。

儿童在早年的听觉较弱,太大、太高的声音(如环境的嘈杂声音太多、父母经常发脾气或责骂等)都会给儿童在听觉上形成一层自我的保护膜,养成拒绝听别人讲话的习惯,长大后,就会表现出听力不佳或对别人的指令性语言反应迟钝,并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还会表现出语言发展迟缓,语言表达能力不佳等。

6.前庭功能障碍。

地心引力对人类的影响最大。

人的翻、爬、坐、站、跑等学习与前庭功能关系密切。

前庭功能影响身体和周围环境的协调。

由于胎位不正、爬行不足及早年活动不足都会引起前庭功能不足。

其主要表现为:其一、前庭讯息处理不良的儿童,视觉很难跟着目标移动,双眼更难由一点移动到另一点;眼球不能平移,常常以跳动的方式抓住新目标,因而在划线、玩球、阅读等方面面临许多困难。

其二、前庭神经功能不佳的儿童有的手脚笨拙、容易跌倒、常碰桌椅,甚至害怕行动,其三、前庭系统活动量低的儿童,则喜欢旋转或绕圈子跑、爬上爬下、不安地乱动以及注意力涣散等,其四、前庭感觉不良的儿童常常无法判断距离与方向,在读写数字、字体或偏旁部首时常常读反或写反(如:“25”读或写为“52”、“p”读写为“b”、“入”读写为“人”等等),在人多的地方容易迷失方向或过分靠近甚至碰撞到他人,而造成人际关系的严重不良,进而使儿童经常遭受挫折、丧失信心,以致阻碍人格和情绪的健全发展。

7.学习困难。

学习成绩差也跟感觉统合失调有关。

其表现为:读写时常跳字、漏字、笔划颠倒;眼睛容易酸,怕学数学;不专心,坐不住,上课常左右看等。

无法写字,可能与大小肌肉发展不良或手眼协调不佳有关;眼球运转困难,会造成注意力分散和耐心不足。

二、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初探。

1.先天不足。

近30年来迅猛发展形成的小家庭在儿童早年的学习过程中造成遗憾。

小家庭分工上的不足,使母亲在怀孕时几乎无法有足够的休息,工作上的忙碌、焦虑,行动上的姿势不佳、运动不够,都会影响胎位变动的正确性,进而影响及平衡能力的学习。

另外,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物,会引起脐带毛细血管的萎缩,影响营养的输入,造成胎儿大脑发展的不足,引起出生后触觉学习不良的现象。

2.后天失调。

(1)缺乏传统的母亲哺育。

儿童出生后,母亲很快就恢复工作,初生的婴儿无法受到传统母亲的细心的哺育。

(2)极度缺乏伙伴团体。

以前的儿童,小时候的学习(尤其是说话、日常生活能力和习惯)大多是兄弟姊妹群体中或邻居的伙伴团体中学会,特别是轮流、等待、分享等能力,更为日后的人际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现代小家庭中,没有模仿学习的对象;邻居的小朋友极少碰面。

几乎在0到3岁之间都缺乏群处、模仿、学习的伙伴团体,以至极度缺乏这方面的足够的经验。

3、4岁才开始在幼儿园接触同龄的儿童。

(3)教育方式不协调所致。

我们的父辈(儿童的祖父辈,即祖父母、外公外婆)照顾我辈时经验颇丰。

可是,到他们帮助我辈照顾孙子时,因受小家庭和现代都市生活剧变等影响,局限了他们的经验,使他们在太松或太紧的管教上打转,甚至在教育方法上常常同儿童的父母发生矛盾,造成不良家庭环境,致使家庭成员都无法和儿童进行良好的沟通,因而影响到儿童幼儿期的正常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