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人物-三毛介绍
三毛的个人简介基本内容

三毛的个人简介基本内容三毛,台湾著名女作家、旅行家,三毛的个人是很有性格的。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三毛的个人简介,供大家参阅!三毛简介三毛(1943—1991),女,原名陈懋(mào)平(后改名为陈平),中国现代作家,1943年出生于重庆,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
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去德国、美国等。
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
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
1991年1月4日,三毛在医院去世,年仅四十八岁。
三毛人物经历三毛于1943年3月26日(农历2月21日)生于重庆市南岸区黄桷垭正街。
幼年时期的三毛就喜欢读书,五年级下学期第一次看《红楼梦》。
初中时期几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
初二那年休学,由父母亲悉心教导,在诗词古文、英文方面,打下基础。
并跟随顾福生、韩湘宁、彭万墀三位画家习画。
三毛在她的散文《我的三位老师》中记录了这三位绘画老师。
1964年,得到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昀先生的特许,到该校哲学系当旁听生,课业成绩优异。
1967年再次休学,只身远赴西班牙。
在三年之间,前后就读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德国哥德书院,在美国伊诺大学法学图书馆工作。
对她的人生经验和语文进修上有很大助益。
1970年回国,受张其昀之邀聘在文大德文系、哲学系任教。
因未婚夫猝逝,再到西班牙。
与分开6年的荷西重逢。
1973年,于西属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与荷西公证结婚。
沙漠时期的生活激发了她潜藏的写作才华,并受当时《联合报》主编的鼓励,作品源源不断,并开始结集出书。
1976年5月,出版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
1979年9月30日,丈夫荷西因潜水中意外事件丧生,三毛在父母的扶持下回到台湾。
1981年,三毛决定结束流浪异国14年的生活,在国内定居。
同年11月,《联合报》特别赞助她往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回来后写成《万水千山走遍》,并作环岛演讲。
之后,三毛任教文化大学文艺组,教小说创作,散文习作两门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关于三毛作品女性文学角度分析

主要作品
• • • • • • • • •
《倾城》 《温柔的夜》 《哭泣的骆驼》 《雨季不再来》 《撒哈拉的故事》 《送你一匹马》 《背影》 《我的宝贝》 《闹学记》
• • • • • • • •
《万水千山走遍》 《稻草人手记》 《随想》 《谈心》 《我的快乐天堂》 《高原的百合花》 《亲爱的三毛》 《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三毛的书信札与私相簿》
• 如作品《哑奴》,写“我”被请去吃饭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年 仅七八岁的小黑奴,他跪在地上给主人端肉倒茶,任人使 唤、打骂,以及他的父亲“哑奴”,在酷暑骄阳中劳作却没 有任何回报,任人买卖没有人身自由。作者在展示这些愚 昧落后的习俗和制度的时候,总是把自己完全融入到当地 居民中,俯拾生活中的些微小事,抒发真切感受,让悲喜 爱恨的细腻情感,承载着一些深奥的社会、文化、风俗内 涵她采取的总是女性化的个人情感视角。
个人总结
一个永远让人捉摸不定的女子, 一个充满传奇色彩浪漫的女子, 一个带着梦想流浪天涯的女子。
作品女性特色小结
• 三毛总是以女性化的叙述方式、人性和人情的切入视角, 力图在日常生活细节和普通人间悲喜剧中,探讨一些重大 问题。在三毛身上,我们更多的看到了女性的艺术天赋和 对命运的不屈服。三毛的创作是她真正生活的记录,因而 也是真正的女性化的文本,它们会像三毛精彩的人生一样 ,永远向我们昭示着历久弥新的东西。
• 2. 对有关社会历史文化的硬性题材,她不是从整体上加 以宏观把握和进行深入的理性分析,而是选取个人情感的 切入角度,把自己完全融入到一个个故事的规定情镜中, 展现出一幕幕令人惊心动魄的生活画面,至于制度的优劣 、文化的内涵、生命的哲理等深层主题,则自然而然地从 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文字和故事中流露出来。
总感
三毛的故事

三毛的故事引言三毛(1942年9月26日-1967年6月29日),原名陈平,台湾新北市新店区人,是台湾作家三毛的笔名。
三毛以其感人至深的故事和独特的写作风格被广大读者所熟知和喜爱。
本文将介绍三毛的故事,包括她的成长经历、作品特点以及对读者的影响。
成长经历三毛的成长经历是她写作的重要来源,她的童年并不顺利,经历了家庭不幸的变故。
她的母亲早逝,父亲再婚后,对她并不关心。
三毛在艰难的家庭环境下长大,但她从小就展现出了坚韧的品质和对生活的热爱。
她的成长经历为她后来的作品提供了独特的创作素材。
作品特点三毛的作品以真实感人的故事情节、细腻动人的描写和独特的文风而著称。
她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乐观的态度贯穿于她的作品中。
她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小小的细节,将之转化为情感的抒发。
她的作品常常带有一种温暖的情感,引起读者的共鸣。
她的故事往往以一个简单的事件为背景,但却能触动读者的内心深处。
三毛的作品不仅展示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也表达了她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对读者的影响三毛的作品对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作品散发出一种温暖的力量,给予读者勇气和希望。
她的故事中常常有正能量的信息,勉励读者勇敢面对困难,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
她的作品也唤起了读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思考。
许多读者通过阅读三毛的作品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和方向,丰富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总结三毛是一位以真实感人的故事和独特写作风格而著名的作家。
她的成长经历为她的创作提供了独特的素材,她的作品以温暖的情感和正能量影响了广大读者。
通过她的故事,读者能够对生活萌生热爱、勇敢面对困难,并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三毛的作品将继续影响和感动着我们。
注:此文档使用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
三毛名人简介大全

三毛名人简介大全(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三毛名人简介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三毛名人简介励志名言句子内容,由本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三毛名人简介三毛简介:三毛,原名陈懋(mào)平,汉族,浙江舟山人,1943年三月二十六日出生于重庆黄角桠。
才女三毛传奇一生的故事

才女三毛传奇一生的故事“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每当高唱这首《橄榄树》时,撒哈拉漂泊的灵魂,仿佛萦绕在身旁。
雨季永不再回,可那个传奇的女子,却永远留在后世的人心中,提醒着我们对于生活的热爱与一腔孤勇,她的名字,叫三毛。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才女三毛传奇一生的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才女三毛传奇一生的故事1、与众不同的少年岁月所有传奇人物,似乎都注定会拥有一段不平凡的童年。
年少时候的三毛偏科严重,十分厌恶数学。
她总想不通鸡兔同笼到底是怎么计算的,也无法运用枯燥的公式去做题。
她所有的灵气都表现在文科上,一本《红楼梦》翻了又翻,再三揣摩。
数学老师对三毛充满敌意,大骂她“比猪还笨”。
年少的心,总因为外界的一点责备就变得不安,三毛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她潜心钻研数学课本,竟然连续三次都考了满分。
这本是值得表扬的一件事,没想到却换来老师的质疑,说她的成绩是作弊得来的。
三毛很不服气,出言顶撞,老师有意修理她,故意找来高年级的卷子让她当场做。
可怜三毛看到试题胆战心惊,一题未解。
那位老师为了维护了自己的威严,拿起毛笔饱蘸墨水,在她脸上画了一个巨大的“鸭蛋”,在全班的哄堂大笑中,三毛的眼泪决堤而下。
从那一日,活泼的女孩变成了沉默的影子,她屡次逃课,在墓地中一待就是一下午,黑暗的河流中,看不见光芒。
三毛病了,患上了今天所说的抑郁症。
父亲给她换了一个学校,而三毛刚刚踏进校门就晕倒在走廊。
她变得极端,暴躁。
她和堂弟打架,非常凶狠的把钢梳子扎到堂弟脸上;端着刚烧开的热水去浇花,看着刚开放的花儿枯萎。
父母看着女儿饱受折磨,心急如焚,最终在初二时,选择让她休学,至此,三毛才逐渐打开了心扉。
文学,拯救了她的灵魂。
此后七年时光,三毛一直在家中读书,学习画画,在等待父母下班的时间里,她常常只能自言自语,或者对着墙壁和家具说话。
三毛的童年,就在孤独与偏执中度过了。
2、短暂苦闷的留学生涯1967年,三毛第一次出国,奔赴西班牙留学。
介绍三毛生平的PPT.ppt

会生活。
2.清朝黄遵宪曾作诗曰:“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
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这是在描写 A.电话 C.电报 B.汽车 D.火车 ( )
解析:从“万钧柁”“动如绕指柔”可推断为火车。 答案:D
[典题例析] [例1] 上海世博会曾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人士利用各种
交通工具前往参观。然而在19世纪七十年代,江苏沿江 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交通工具是 A.江南制造总局的汽车 B.洋人发明的火车 ( )
C.轮船招商局的轮船
D.福州船政局的军舰
[解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由材料信息“19世纪七十年代,由江苏沿江居民
到上海”可判断最有可能是轮船招商局的轮船。 [答案] C
[题组冲关] 1.中国近代史上首次打破列强垄断局面的交通行业是 ( )
A.公路运输
C.轮船运输
B.铁路运输
D.航空运输
解析:根据所学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这是洋务 运动中由军工企业转向兼办民用企业、由官办转向官督商 办的第一个企业。具有打破外轮垄断中国航运业的积极意 义,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国的权利。据此本题选C项。 答案:C
A
[题组冲关] 3.假如某爱国实业家在20世纪初需要了解全国各地商业信
息,可采用的最快捷的方式是
(
)
A.乘坐飞机赴各地了解 B.通过无线电报输送讯息 C.通过互联网 D.乘坐火车赴各地了解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物质生活的变迁。注意题干信 息“20世纪初”“最快捷的方式”,因此应选B,火车速度
远不及电报快。20世纪30年代民航飞机才在中国出现,
Childhood
三毛于1943年3月26日(农历2月21日 )生于重庆市南岸区黄桷垭正街。 幼年时期的三毛就喜欢读书,五年 级下学期第一次看《红楼梦》。初 中时期几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 著。初二那年休学,由父母亲悉心 教导, 在诗词,古文、英文方面,打下基础 。并跟随顾福生、韩湘宁、彭万墀 三位画家习画。三毛在她的散文《 我的三位老师》中记录了这三位绘 画老师。
三毛知名作家生平介绍

&
在此租住三年,并为其取名“梦屋”。
三毛去世后,梦屋一度荒废,直到
2011年,台北退休教师徐秀容将其承
租下来、修葺复原,并在三毛家人及
生前好友的帮助下,将梦屋改造成三
毛故居和咖啡馆 。
YOUR LOGO
A UNIVERSITY
SAN
MAO
三毛
知名作家生平介绍PPT模板
INTRODUCTION TO FAMOUS WRITERS PPT
联合报社 皇冠出版社 皇冠出版社 皇冠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76年5月初版 1976年7月初版 1977年6月初版 1977年8月初版 1979年2月初版 1981年8月初版 1981年8月初版 1982年5月初版 1983年7月初版 1985年3月初版 1985年3月初版
备注 沙漠生活 少女时代的成长与感受 加纳利群岛的生活 撒哈拉生活 婚后旅居加纳利 旅居与回乡故事 孀居生活与心路历程 中南美洲和祖国大陆的游历见闻 对生命和爱的思索 游学、成长的故事 生活随笔
《雅各天梯》
《假如还有来生》
《飞》 《沙漠》
《梦田》
《做一个百分之百的女 人》
《风》
《今生》 《今世》 《梦里风景》
《生活,是一种夏日流水般的前进》
YOUR LOGO
A UNIVERSITY
PART 03
创作特点
CHARACTER EVALUATION
悲剧美感
01 02 03 4
思恋故人
如《梦里花落知多少》是三毛写给荷西的最悲伤也是最美丽的文字:“埋下去的是你,也是我,走了的,是我们。 尽管“没有眼泪”,也“没有恸哭”,却能明显体会到作者揪心的疼痛和绝望。正如三毛自己所说:“我的手写 我的口,以我的口,表达我的心声。”三毛内心深处的阴影和疼痛,总是不经意地就从笔端流泻。在三毛的笔下, 读者还能够找到一大堆充满了悲剧性的角色。如《巨人》中的那个叫做达尼埃的十二岁的男孩子,他全心全意地 爱着并照顾着她残废的养父和病危的养母,别人请他看电影,他却“人在外面。心在家里,一分一秒记挂着父亲 母亲。”如在《哑奴》中,三毛成功地为读者描绘了一个生活在深重苦难之中毫无人身自由,却又充满了爱和智 慧的黑人奴隶形象。当文末那一句“哑奴的身影渐渐的消失在夕阳里”映入眼帘的时候,每一个读者都为哑奴感 到难过和疼痛。而这样的人物在三毛的作品中还有很多,如《爱的寻求》中痴于爱情却被欺骗的沙仑,《温柔的 夜》中那个无名的乞者等。三毛就这样通过这些悲剧性的形象向读者展示了人性之美和人情之美 。
三毛

三毛是一个心思奇异的人,我喜欢她的洒
脱和随性,以及对生活、爱情与众不同感 悟和理解。
休学事件
陈平在初中时数理化较差。至第二学期陈平为了不要留级, 把数学题目背下来,一连考了六个一百分。数学老师开始怀 疑,认为她成绩的提高是因为作弊。自尊心很强的陈平对老 师说:“作弊,对我来说是不可能的,就算你是老师,也不 能这样侮辱我。”于是数学老师拿了一张试卷给陈平叫她作 答。陈平一题也不会做。老师当着全班的同学用毛笔在她的 眼睛周围画了两个代表零蛋的大圈。画完,全班同学哄堂大 笑。老师叫陈平在教室角落罚站。下课后,老师又叫陈平到 操场绕一圈。经此羞辱,陈平开始在教室昏倒,后来经常逃 学到公墓看小说,最后终于休学。1956年一度复学,仍经常 逃学到图书馆看书,后正式退学。刚休学时,陈平被父母转 进台北美国学校,被送去学插花,学钢琴,学国画,跟名家 黄君璧习山水,跟邵幼轩习花鸟。她喜欢看书,她父亲就教 她背唐诗宋词,看《古文观止》,读英文小说,但是陈平经 此打击一直处于自我封闭的心态。陈平也曾看过心理医生, 一周一次的心理治疗只有反抗更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11.11
不要问我从那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
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
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
为了宽阔的草原
流浪远方流浪
还有还有
为了梦中的橄榄树橄榄树
不要问我从那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为什么流浪远方
为了我梦中的橄榄树
不要问我从那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流浪远方流浪
撒哈拉在阿拉伯语里是空虚无物的意思,被称为生命的坟墓。
走进撒哈拉沙漠,仿佛不是去另一个地方,而是去另一段时空,以泛黄的标签标注着方向。
四十年前,一位奇女子,走进这片风尘滚滚的撒哈拉,留下了《撒哈拉的故事》。
从此,整整一代人都对撒哈拉产生了一种如乡愁般莫名的思念。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三毛的世界
三毛,台湾著名作家,英文名:ECHO,1943年3月26日出生于重庆,浙江省定海县人。
本名为陈懋平,1946年改名陈平,笔名“三毛”,1964年进入文化大学哲学系,肄业后曾留学欧洲,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加纳利群岛,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情感真挚的作品。
1981年回到台湾,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专职从事写作和演讲,1991年1月4日在台北士林区荣民总医院病房卫生间里,三毛用丝袜上吊自杀身亡,终年48岁。
她生前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也在全球广为流传,生平著作和译作十分丰富,共有二十四种。
文集:《倾城》《温柔的夜》《哭泣的骆驼》
《梦里花落知多少》《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故事》《送你一匹马》《背影》《我的宝贝》《闹学记》《万水千山走遍》《稻草人手记》《随想》《谈心》《我的快乐天堂》《高原的百合花》《亲爱的三毛》《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三毛的书信札与私相簿》
三毛以其色彩斑斓的异国风情,真诚深挚的爱心,质朴而诙谐的文笔,独具神韵的艺术风格,震撼着千千万万颗读者的心。
三毛的作品,正如她自己所说:“我的写作只是我的生活记录”,“我不写自己而去写别人,我没有办法。
”
从题材方面来说,她的作品中没有什么重大现实事件的反映,写的全是自己的经历,自己的生活,自己周围的人和周围狭小的世界;
从篇幅方面来说,她的作品中也没有能够震撼整整一个时代的长篇巨著。
然而,她对生活琐事的记录,她对自然和人情的描绘,她的浅唱低吟,她的欢乐与悲恸,无不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灵魂,无不清晰的印下她苦苦求索的足迹。
•屠格涅夫说过:“在文学天才身上……重要的是我敢称之为自己的声音的一切东西,重要的是生动的,特殊的自己个人所有的音调。
这些音调在其他每个人的喉咙里是发不出来的。
”①高尔基也曾经教导青年作家:“谁要想当作家,谁就必须在自己身上找到自己——一定要找到。
”②作家必须在自己身上找到自己,哪怕找到的自己很微小,但到底是见人所见,发人所未发,是属于自己的,显示出独特的个性。
一部文学作品,只有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个性,才会有生命力,才能获得永久的价值。
•三毛的作品的魅力所在,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风貌,它发出了三毛自己的生动的、特殊的”,其他人所发不出的声音,她“在自己身上找到了自己”。
从美学的观点看,三毛的作品有着“独具风韵别样美”的境界。
•三毛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正因为沉溺于读书,她对
于精神上的追求远远强于一般人,奠定了她一生的喜剧和悲剧。
在荷西死之前三毛的生活应该是属于喜剧的,想到什么就去做,初中没毕业就独自一人去了国外,在德国,美国,西班牙几个国家求学,旅游,后来又义无反顾地去了撒哈拉沙漠,再后来和荷西搬到了加纳利群岛定居。
•我非常羡慕三毛的一点就是不管她走到哪里她总是有着非常非常多推心置腹的朋友,她就像有魔力一样吸引着她身边的陌生人。
•荷西死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三毛一直都陷在极度的痛苦中,其实对于三毛这种在精神上追求很高的人来说,痛苦对于她的伤害也是远远大于常人的。
之后她的精神状态
慢慢转好,又开始到处旅行,后来在台湾教书一直到病重住院。
最后凄凉的死在医院中,不管是自杀还是意外死亡,我想对于三毛来说都应该是一种解脱,荷西的死对于她的打击太大,一度想要自杀,但是对于父母的眷顾让她不得不活下去,其实阴影一直都存在于三毛心中没有散去,再加上现实社会在她的理想主义中如此的不堪忍受,临去之前的三毛精神已经极度混乱了,死亡其实并没有什么奇怪之处。
三毛的自杀•1973年夏天,三毛与她“生命的一切”的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结婚了。
她成为沙漠里最快乐的女人,过着神仙眷属般的生活。
不幸的是这种幸福生活仅仅延续了六年,就在她创作文思如泉涌的年代。
1979年中秋节,荷西在爱琴海潜水时发生意外。
•她在小屋里独自守灵,握住荷西的手,一遍又一遍地喃喃自语:“荷西,你不要怕,我上有高堂,有父母,不能陪你一起走,现在我握住你的手,那边会有神来接你。
你勇敢地走过去,再过几年,我会赴你的约会……”三毛已坚定了要与全心全意相爱的人在世外约会的“死”的决心。
•三毛的心干枯得像撒哈拉沙漠,她又再次回到“瞬息万变”的可怕境地,从此不能自拔。
每次与人说及荷西,她都无不双手掩面,泣不成声,像孟姜女哭倒长城,像娥皇女英泪洒斑行。
最后的几年,也有人曾向三毛求婚,她也“总希望有个贴心人在身旁”,“但总是事与愿违”,甚至还遭骗婚勒索。
加上病魔缠身,没有子女,没有寄托,还一直备受道统派的垢病,使她感到眼前这种身处人群的“无形"”的孤独,比以往那七年间脱离人群的“有形”的孤独要寂寞十倍,难受十倍。
她越来越看破红尘,并常把“死”挂在嘴边。
她外表虽然潇洒,而心灵深处却“几乎是一片空白”,总是在寻找与荷西“赴约的方式”。
以“自闭”为生命基调的三毛,终于选择了她认为最好的“赴约”方式--“死亡”。
三毛晚年
名句欣赏•如果有来生,
•要做一棵树,
•站成永恒,
•没有悲欢的姿势。
•一半在土里安详,
•一半在风里飞扬,
•一半洒落阴凉,
•一半沐浴阳光,
•非常沉默非常骄傲,
•从不依靠 从不寻找。
——三毛 《说给自己听》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
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送你一匹马》真正的快乐,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在我很主观的来说,它是细水长流, 碧海无波,在芸芸众生里做一个普通的人,享受生命一刹间的喜悦,那么我们即 使不死,也在天堂里了。
——《雨季不再来》
三毛轶事■与张乐平
三毛生性浪漫,三岁时读张乐平《三毛
流浪记》,印象极深,后遂以“三毛”为笔
名。
为了追寻心中的那棵“橄榄树”,她踏
遍万水千山。
然而,无论是异国都市的生活
情调,还是天涯海角的奇风异俗,都没能消
解她心中的中国情结。
尽管她嫁给了一个深
眼高鼻的洋人,但她仍是一个完整的东方女
性。
三毛从来不刻意追求某一种技巧和风格,
一切都显得平实与自然。
然而在她信笔挥洒
之中,却又蕴涵无限。
有读者认为“流浪”
才是她的真正的名字。
《三毛流浪纪作者》——张乐平先生
三毛轶事■与王洛宾
三毛从小就爱唱《在那遥远的地方》、《达板城的姑娘》,她把这些中国民歌带
到西班牙,带到撒哈拉去唱,一直唱了几十年。
当她有机会去新疆旅游时,特地去拜访了这些民歌的原作者王洛宾先生,此时的王洛宾已经70多岁了。
海峡两岸,鸿雁传书。
短短的3个多月,往来6封信件。
王洛宾写信告诉三毛:萧伯纳有一柄破旧的阳伞,早已失去了伞的作用,他出门带着它,只能当做拐杖用。
王洛宾自嘲而诚恳地说:我就像萧伯纳那柄破旧的阳伞。
之后,王洛宾延缓了写信的日期。
三毛急匆匆来信,责怪洛宾:“你好残忍,让我失去了生活的拐杖。
”
三毛的死讯传到大陆后,为了永远纪念这段情谊,王洛宾写下了一首感人的诗歌《等待——寄给死者的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