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强化训练 (12) 含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7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压轴题1、已知,在平行四边形OABC 中,OA=5,AB=4,∠OCA=90°,动点P 从O 点出发沿射线OA 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移动,同时动点Q 从A 点出发沿射线AB 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移动.设移动的时间为t 秒. (1)求直线AC 的解析式;(2)试求出当t 为何值时,△OAC 与△PAQ 相似; (3)若⊙P 的半径为58,⊙Q 的半径为23;当⊙P 与对角线AC 相切时,判断⊙Q 与直线AC 、BC 的位置关系,并求出Q 点坐标。
解:(1)42033y x =-+ (2)①当0≤t≤2.5时,P 在OA 上,若∠OAQ=90°时, 故此时△OAC 与△PAQ 不可能相似.当t>2.5时,①若∠APQ=90°,则△APQ ∽△OCA ,∵t>2.5,∴符合条件.②若∠AQP=90°,则△APQ ∽△∠OAC ,∵t>2.5,∴符合条件.综上可知,当时,△OAC 与△APQ 相似.(3)⊙Q 与直线AC 、BC 均相切,Q 点坐标为(109,531)。
2、如图,以矩形OABC 的顶点O 为原点,OA 所在的直线为x 轴,OC 所在的直线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已知OA =3,OC =2,点E 是AB 的中点,在OA 上取一点D ,将△BDA 沿BD 翻折,使点A 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 (1)直接写出点E 、F 的坐标;(2)设顶点为F 的抛物线交y 轴正半轴...于点P ,且以点E 、F 、P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3)在x 轴、y 轴上是否分别存在点M 、N ,使得四边形MNFE 的周长最小?如果存在,求出周长的最小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31)E ,;(12)F ,.(2)在Rt EBF △中,90B ∠=o, 2222125EF EB BF ∴=+=+=.设点P 的坐标为(0)n ,,其中0n >,Q 顶点(12)F ,, ∴设抛物线解析式为2(1)2(0)y a x a =-+≠.①如图①,当EF PF =时,22EF PF =,221(2)5n ∴+-=.解得10n =(舍去);24n =.(04)P ∴,.24(01)2a ∴=-+.解得2a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2(1)2y x =-+(第2题)②如图②,当EP FP =时,22EP FP =,22(2)1(1)9n n ∴-+=-+. 解得52n =-(舍去).③当EF EP =时,53EP =<,这种情况不存在.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抛物线解析式是22(1)2y x =-+. (3)存在点M N ,,使得四边形MNFE 的周长最小. 如图③,作点E 关于x 轴的对称点E ',作点F 关于y 轴的对称点F ',连接E F '',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点M N ,,则点M N ,就是所求点.(31)E '∴-,,(12)F NF NF ME ME '''-==,,,.43BF BE ''∴==,.FN NM ME F N NM ME F E ''''∴++=++=22345+=.又5EF =Q ,∴55FN NM ME EF +++=+,此时四边形MNFE 的周长最小值是553、如图,在边长为2的等边△ABC 中,A D ⊥BC,点P 为边AB 上一个动点,过P 点作PF//AC 交线段BD 于点F,作PG ⊥AB 交AD 于点E,交线段CD 于点G,设BP=x . (1)①试判断BG 与2BP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②用x 的代数式表示线段DG 的长,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2)记△DEF 的面积为S,求S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S 的最大值;(3)以P 、E 、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EDG 是否可能相似?如果能相似,请求出BP 的长,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2017中考数学压轴题及答案精选

A O C
Bx
y = a(x + 1) ( x − 3) ( a ≠ 0 ),
-
把 C(0, ∴C1:
1 3 a= 2 2 )代入可得 1 2 3 x −x− 2 2
…………………………………………………………4 分
y=
1 2 3 n −n− 2) 设 P( n , 2
∴ △ PBC 3 3 2 27 − (n − ) + 4 2 16 = S = S △ POC + S △ BOP – S △ BOC
…………………………………6 分 3 3 27 a=− n= 16 4 2 ∵ <0, ∴当 时, S△PBC 最大值为 . ……………………………………7 分 (3)由 C2 可知: B(3,0),D(0, −3m ),M(1, − 4m )
2 2 2 BD2= 9m + 9 , BM2= 16m + 4 ,DM2= m + 1 ,
图 12
3 1 5 y = x2 − x + 4 4 2 (2)sin ∠ ACB= 5 ,
--------------4 分
P
N
90° , (3)证明:因为 D 为圆心,A 在圆周上,DA=r=5,故只需证明 ∠DAF =
9 25 9 2 15 9 2 (5, − ) DF = 4 + = , AF = 3 + ( ) = 4 4 4 4 , 4 , 抛物线顶点坐标:F
1
∵2.25<4, ∴x 轴下方不存在 B 点, ∴点 B 的坐标为:(4,4); ③∵点 B 的坐标为:(4,4), ∴∠BOD=45°,BO= =4 ,
当∠POB=90°, ∴∠POD=45°, 设 P 点横坐标为:﹣x,则纵坐标为:x2﹣3x, 即﹣x=x2﹣3x, 解得 x=2 或 x=0, ∴在抛物线上仅存在一点 P (2,﹣2). ∴OP= =2 ,
2017年河北中考压轴题数学含答案

2017年河北中考压轴题【17·河北·25·11分】平面内,如图,在▱ABCD中,AB=10,AD=15,tan A=,点P为AD边上任意点,连接PB,将PB绕点P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PQ.(1)当∠DPQ=10°时,求∠APB的大小;(2)当tan∠ABP:tan A=3:2时,求点Q与点B间的距离(结果保留根号);(3)若点Q恰好落在▱ABCD的边所在的直线上,直接写出PB旋转到PQ所扫过的面积.(结果保留π)【解答】解:(1)如图1中,①当点Q在平行四边形ABCD内时,∠AP′B=180°﹣∠Q′P′B﹣∠Q′P′D=180°﹣90°﹣10°=80°,②当点Q在平行四边形ABCD外时,∠APB=180°﹣(∠QPB﹣∠QPD)=180°﹣(90°﹣10°)=100°,综上所述,当∠DPQ=10°时,∠APB的值为80°或100°.(2)如图2中,连接BQ,作PE⊥AB于E.∵tan∠ABP:tan A=3:2,tan A=,∴tan∠ABP=2,在Rt△APE中,tan A==,设PE=4k,则AE=3k,在Rt△PBE中,tan∠ABP==2,∴EB=2k,∴AB=5k=10,∴k=2,∴PE=8,EB=4,∴PB==4,∵△BP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Q=PB=4.(3)①如图3中,当点Q落在直线BC上时,作BE⊥AD于E,PF⊥BC于F.则四边形BEPF是矩形.在Rt△AEB中,∵tan A==,∵AB=10,∴BE=8,AE=6,∴PF=BE=8,∵△BP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F⊥BQ,∴PF=BF=FQ=8,∴PB=PQ=8,∴PB旋转到PQ所扫过的面积==32π.②如图4中,当点Q落在CD上时,作BE⊥AD于E,QF⊥AD交AD的延长线于F.设PE=x.易证△PBE≌△QPF,∴PE=QF=x,EB=PF=8,∴DF=AE+PE+PF﹣AD=x﹣1,∵CD∥AB,∴∠FDQ=∠A,∴tan∠FDQ=tan A==,∴=,∴x=4,∴PE=4,=4,在Rt△PEB中,PB==4,∴PB旋转到PQ所扫过的面积==20π③如图5中,当点Q落在AD上时,易知PB=PQ=8,∴PB旋转到PQ所扫过的面积==16π,综上所述,PB旋转到PQ所扫过的面积为32π或20π或16π.。
上海市2017年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

上海市 2017 年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项训练( 含答案 )上海市 2017 年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项训练1. (本分 12分,第( 1)小分 3 分,第( 2)小分 4 分,第( 3)小分 5分)如,已知抛物y x2bx cA 0, 1 、 B4, 3两点 .(1)求抛物的解析式;(2 求tan ABO 的;y(3)点 B 作 BC x ,垂足点C,点 M 是抛物上一点,直 MN 平行于y交直 AB 于点 N,如果 M、 N、 B、 C点的四形是平行四形,求点N 的坐 .oxAB(第 24 题图)1.解:( 1)将 A( 0, -1)、 B( 4, -3)分代入y x2bx cc1,,⋯⋯⋯⋯⋯⋯⋯⋯⋯⋯⋯⋯⋯⋯⋯⋯⋯⋯⋯⋯⋯⋯⋯⋯( 1 分)得4b c316解,得b 91⋯⋯⋯⋯⋯⋯⋯⋯⋯⋯⋯⋯⋯⋯⋯⋯⋯⋯⋯⋯⋯⋯⋯⋯⋯(1 分 ) , c29 x所以抛物的解析式y x21⋯⋯⋯⋯⋯⋯⋯⋯⋯⋯⋯⋯⋯⋯⋯⋯⋯(1 分)2( 2)点 B 作 BC x ,垂足C,点A作AH OB,垂足点 H ⋯⋯⋯( 1 分)在 Rt AOH 中,OA=1,sin AOH sin OBC4,⋯⋯⋯⋯⋯⋯⋯⋯⋯⋯⋯(1 分)5∴ AH OA sin AOH 4,∴ OH3, BH OB OH22,⋯⋯⋯⋯⋯⋯(1 分)555在 Rt ABH 中,tan ABO AH4222⋯⋯⋯⋯⋯⋯⋯⋯⋯⋯⋯⋯( 1 分)BH5511(3)直 AB 的解析式y 1 x1,⋯⋯⋯⋯⋯⋯⋯⋯⋯⋯⋯⋯⋯⋯⋯⋯⋯( 1 分)2点 M 的坐(m, m29 m1) ,点N坐 (m, 1 m1)22那么 MN= (m29 m1)( 1 m1)m24m ;⋯⋯⋯⋯⋯⋯⋯⋯⋯⋯(1 分)22∵ M、 N、 B、 C 点的四形是平行四形,∴MN =BC=3解方程m24m =3得m27 ;⋯⋯⋯⋯⋯⋯⋯⋯⋯⋯⋯⋯⋯⋯⋯⋯⋯( 1 分)解方程 m 24m3 得 m 1或 m3 ;⋯⋯⋯⋯⋯⋯⋯⋯⋯⋯⋯⋯⋯⋯⋯( 1 分)所以符合 意的点N 有 4 个 (27,7 7 3 5 22),(27,2),(1, ),(3,)222⋯⋯⋯⋯⋯⋯⋯⋯⋯⋯⋯⋯⋯⋯⋯⋯⋯⋯⋯⋯⋯⋯⋯⋯⋯⋯⋯⋯⋯⋯⋯⋯( 1 分)2. (本 分 14 分,第( 1)小 分 4 分,第( 2)小 分 5分,第( 3)小 分 5分)在 Rt △ABC 中,∠ ACB = 90 °, 点 B 的直 l ( l 不与直 AB 重合)与直BC 的角等于∠ ABC ,分 点 C 、点 A 作直 l 的垂 ,垂足分 点D 、点E .(1)如 1,当点 E 与点 B 重合 ,若 AE=4,判断以 C 点 心 CD 半径的C 与直 AB 的位置关系并 明理由;(2)如 2,当点 E 在 DB 延 上 ,求 :AE=2CD ;ACF 5(3) 直 CE 与直 AB 相交于点 F ,若EF, CD = 4,求 BD 的 .6ACCDB(E)lD Bl(第 25 题图 1)E(第 25 题图 2 )2.解:( 1) 点 C 作 CF ⊥ AB ,垂足 点 F. ⋯⋯⋯⋯⋯⋯⋯⋯⋯⋯⋯⋯⋯⋯⋯⋯⋯( 1 分)∵∠ AED =90°,∠ ABC=∠ CBD ,∴∠ ABC=∠ CBD =45°,∵∠ ACB=90 °,∠ ABC=45°, AE=4,∴ CF=2 ,BC= 2 2 ,⋯⋯⋯⋯⋯⋯⋯⋯⋯⋯( 1 分) 又∵∠ CBD=∠ ABC=45°, CD ⊥ l ,∴ CD =2, ⋯⋯⋯⋯⋯⋯⋯⋯⋯⋯⋯⋯⋯⋯⋯⋯( 1 分) ∴CD =CF=2,∴ C 与直 AB 相切 .⋯⋯⋯⋯⋯⋯⋯⋯⋯⋯⋯⋯⋯⋯⋯⋯⋯⋯⋯⋯( 1 分) (2) 明:延 AC 交直 l 于点 G . ⋯⋯⋯⋯⋯⋯⋯⋯⋯⋯⋯⋯⋯⋯⋯⋯⋯⋯( 1 分)∵∠ ACB = 90 °,∠ ABC =∠GBC ,∴∠ BAC =∠BGC .∴AB = GB .⋯⋯⋯⋯⋯⋯⋯⋯⋯⋯⋯⋯⋯⋯⋯⋯⋯⋯⋯⋯⋯⋯⋯⋯⋯⋯⋯⋯⋯⋯⋯ ( 1 分) ∴AC = GC .⋯⋯⋯⋯⋯⋯⋯⋯⋯⋯⋯⋯⋯⋯⋯⋯⋯⋯⋯⋯⋯⋯⋯⋯⋯⋯⋯⋯⋯⋯⋯( 1 分)∵AE ⊥l ,CD ⊥ l ,∴ AE ∥ CD .∴CD GC 1. ⋯⋯⋯⋯⋯⋯⋯⋯⋯⋯⋯⋯⋯⋯⋯⋯⋯⋯⋯⋯⋯⋯⋯⋯⋯⋯⋯⋯AE GA 2∴AE = 2CD . ⋯⋯⋯⋯⋯⋯⋯⋯⋯⋯⋯⋯⋯⋯⋯⋯⋯⋯⋯⋯⋯⋯⋯⋯⋯⋯⋯⋯⋯⋯(3)( I )如 1,当点 E 在 DB 延 上 :点 C 作 CG ∥ l 交 AB 于点 H ,交 AE 于点 G , ∠ CBD =∠ HCB .∵∠ ABC =∠CBD ,∴∠ ABC =∠ HCB .∴ CH = BH .⋯⋯⋯( 1 分)∵∠ ACB = 90 °,∴∠ ABC +∠BAC =∠ HCB +∠ HCA = 90 °. CH∴∠ BAC =∠HCA .∴ CH = AH = BH .F∵CG ∥ l ,∴CHCF 5FBEEF.D B6(第 25 题图CH = 5x , BE = 6x , AB = 10 x .( 1 分)( 1 分)AGlE1)在 Rt △ ABE 中, AEAB 2BE 28x .由( 2)知 AE = 2CD = 8,∴ 8x 8 ,得 x 1 .∴CH = 5 , BE = 6 ,AB = 10.∵CG ∥ l ,∴HGAH 1 ,∴ HG=3.⋯⋯⋯⋯⋯⋯⋯⋯( 1 分)ABEAB 2∴CG = CH + HG = 8 .易 四 形 CDEG 是矩形,∴ DE = CG = 8.CGH∴ BD DE BE2 .⋯⋯⋯⋯⋯⋯⋯⋯⋯⋯⋯⋯⋯⋯⋯⋯(1 分)(II )如 2,当点 E 在 DB 上 :DEl同理可得 CH = 5 , BE = 6 , HG = 3 .⋯⋯⋯⋯⋯⋯⋯⋯⋯⋯(1 分)B(第 25题图 2)∴ DE CG CH HG 2 .∴BD =DE + BE = 8 .⋯⋯⋯⋯⋯⋯⋯⋯⋯⋯⋯⋯⋯⋯⋯⋯⋯⋯⋯⋯⋯⋯⋯⋯⋯⋯⋯⋯( 1 分)上所述, BD 的 2 或 8.3.已知点 A ( 2, 2)和点 B ( 4, n )在抛物 y=ax 2( a ≠0)上.(1)求 a 的 及点 B 的坐 ;(2)点 P 在 y 上,且 △ ABP 是以 AB 直角 的三角形,求点P 的坐 ;(3)将抛物 y=ax 2(a ≠0)向右并向下平移, 平移后点 A 的 点A ′,点B 的点 B ′,若四 形 ABB ′A ′ 正方形,求此 抛物 的表达式.【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坐标与图形变化 -平移.【分析】( 1)把点 A (2,﹣ 2)代入 y=ax 2,得到 a ,再把点 B 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即可解决问题.(2)求出直线 AB 解析式,再分别求出过点 A 垂直于 AB 的直线的解析式,过点直线 AB 的解析式即可解决问题.B 垂直于( 3)先求出点 A ′坐标,确定是如何平移的,再确定抛物线顶点的坐标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 1)把点 A ( 2,﹣ 2)代入 y=ax 2,得到 a=﹣, ∴抛物线为 y= ﹣ x 2, ∴x= ﹣ 4 时, y= ﹣ 8, ∴点 B 坐标(﹣ 4,﹣ 8),∴a=﹣,点 B 坐标(﹣ 4,﹣ 8).(2)设直线AB为 y=kx+b ,则有,解得,∴直线 AB 为 y=x ﹣ 4,∴过点 B 垂直 AB 的直线为 y= ﹣ x ﹣ 12,与 y 轴交于点P ( 0,﹣ 12),过点 A 垂直 AB 的直线为 y= ﹣ x ,与 y 轴交于点 P ′( 0, 0),∴点 P 在 y 轴上,且 △ ABP 是以 AB 为直角边的三角形时.点 P 坐标为( 0,0),或( 0,﹣12).(3)如图四边形 ABB ′A ′是正方形,过点 A 作 y 轴的垂线,过点B 、点 A ′作 x 轴的垂线得到点 E 、 F .∵直线 AB 解析式为 y=﹣ x ﹣ 12, ∴△ ABF , △ AA ′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B=AA ′= =6 ,∴AE=A ′E=6 ,∴点 A ′坐标为( 8,﹣ 8),∴点 A 到点 A ′是向右平移 6 个单位,向下平移 6 个单位得到,∴抛物线 y=﹣ x 2的顶点( 0,0),向右平移 6 个单位,向下平移6 个单位得到( 6,﹣ 6),∴此时抛物线为 y=﹣( x ﹣ 6) 2﹣ 6.4.已知, AB=5 , tan∠ABM= ,点 C、 D、 E 为动点,其中点 C、D 在射线 BM 上(点 C 在点 D 的左侧),点 E 和点 D 分别在射线 BA 的两侧,且 AC=AD ,AB=AE ,∠ CAD= ∠BAE .(1)当点 C 与点 B 重合时(如图 1),联结 ED ,求 ED 的长;(2)当 EA ∥BM 时(如图 2),求四边形 AEBD 的面积;(3)联结 CE,当△ ACE 是等腰三角形时,求点B、 C 间的距离.【考点】三角形综合题.【分析】( 1)如图 1 中,延长 BA 交 DE 于 F,作 AH ⊥ BD 于 H ,先证明 BF⊥ DE ,EF=DF ,再利用△ ABH ∽△ DBF ,得= ,求出 DF 即可解决问题.(2)先证明四边形 ADBE 是平行四边形,根据 S 平行四边形ADBE =BD?AH ,计算即可.(3)由题意 AC≠AE ,EC≠AC,只有 EA=EC ,利用四点共圆先证明四边形ADBE 是平行四边形,求出 DH 、 CH 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 1)如图 1 中,延长 BA 交 DE 于 F,作 AH ⊥ BD 于 H .在RT△ABH 中,∵∠AHB=90°,∴sin ∠ABH= =,∴AH=3 , BH==4,∵A B=AD ,AH ⊥BD ,∴BH=DH=4 ,在△ ABE 和△ ABD 中,,∴△ ABD ≌△ ABE ,∴B E=BD ,∠ ABE= ∠ ABD ,∴B F ⊥ DE, EF=DF ,∵∠ ABH= ∠ DBF ,∠ AHB= ∠ BFD ,∴△ ABH ∽△ DBF ,∴= ,∴D F= ,∴D E=2DF=.(2)如图 2 中,作 AH ⊥ BD 于 H.∵AC=AD , AB=AE ,∠ CAD= ∠ BAE ,∴∠ AEB= ∠ABE= ∠ACD= ∠ADC , ∵AE ∥ BD ,∴∠ AEB+ ∠EBD=180° , ∴∠ EBD+ ∠ADC=180° , ∴EB ∥AD , ∵AE ∥ BD ,∴四边形 ADBE 是平行四边形, ∴ B D=AE=AB=5 ,AH=3 , ∴S 平行四边形 ADBE =BD?AH=15 .( 3)由题意 AC ≠AE ,EC ≠AC ,只有 EA=EC .如图 3 中,∵∠ ACD= ∠ AEB (已证), ∴A 、 C 、 B 、 E 四点共圆,∵ A E=EC=AB , ∴ = , ∴ = ,∴∠ AEC= ∠ABC , ∴AE ∥ BD ,由( 2)可知四边形 ADBE 是平行四边形, ∴AE=BD=AB=5 ,∵ A H=3 , BH=4 , ∴DH=BD ﹣ BH=1 , ∵AC=AD , AH ⊥ CD , ∴ C H=HD=1 , ∴BC=BD ﹣ CD=3 .5.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x 2+bx +c 图象顶点为 C ,与直线 y=x +m 图象交于 AB 两点,其中A 点的坐标为( 3, 4),B 点在 y 轴上.(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联结 AC ,求∠ BAC 的正切值;(3)点 P 为直线 AB 上一点,若△ ACP 为直角三角形,求点 P 的坐标.【分析】 ( 1)先把 A 点坐标代入 y=x +m 求出 m 得到直线 AB 的解析式为 y=x +1,这可求出直线与 y 轴的交点 B 的坐标, 然后把 A 点和 B 点坐标代入 y=x 2+bx+c 中得到关于 b 、c 的方程组,再解方程组求出b 、c 即可得到抛物线解析式;(2)如图,先抛物线解析式配成顶点式得到C ( 1, 0),再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计算出BC 2=2, AB 2=18, AC 2=20,然后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证明△ABC 为直角三角形,∠ACB=90°,于是利用正切的定义计算tan ∠ BAC 的值;(3)分类讨论:当∠ APC=90° 时,有( 2 )得点 P 在 B 点处,此时 P 点坐标为( 0, 1);当∠ ACP=90°时,利用( 2tan ∠ PAC= = ,则 PC= AC P t t 1 )中结论得,设 ( , + ), 然后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到方程 t 2t 1 1 220,再解方程求出t 即可得到时 P 点 +( + ﹣ ) = 坐标.【解答】解:( 1 )把 A( 3 4 )代入 y=x m 得 3 +m=4 ,解得 m=1, +∴直线 AB 的解析式为 y=x 1+ ,∵当 x=0 时, y=x +1=1,∴B ( 0,1),把 B ( 0,1), A ( 3,4)代入 y=x 2+bx+c 得,解得 ,∴抛物线解析式为y=x 2﹣ 2x+1;(2)如图,∵ y =x 2﹣ 2x+1=( x ﹣ 1)2,∴C ( 1,0),22 2 2 2 +( 4 2 2 2 2∴BC =1 +1 =2,AB =3 ﹣ 1) =18 ,AC =( 3 ﹣ 1) +4 =20,而 2+18=20,∴BC 2+AB 2=AC 2,∴△ ABC 为直角三角形,∠ ACB=90° ,∴tan∠BAC===;(3)当∠ APC=90°时,点 P 在 B 点处,此时P 点坐标为( 0, 1);当∠ ACP=90°时,∵ tan∠ PAC==,∴P C= AC ,设P( t, t+1),∴t2t 1 1220,解得 t 1=﹣, t2=(舍去),此时P 点坐标为(﹣,+( + ﹣) =﹣+ 1),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P 点坐标为( 0, 1)或(﹣,﹣+ 1).【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综合题: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和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能运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理解坐标与图形性质,记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能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直角三角形.6.如图, ? ABCD 中, AB=8 ,AD=10 , sinA=,E、F分别是边AB 、BC 上动点(点 E 不与A 、B 重合),且∠ EDF= ∠ DAB , DF 延长线交射线 AB 于G.(1)若 DE⊥AB 时,求 DE 的长度;(2)设 AE=x , BG=y ,求 y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3)当△ BGF 为等腰三角形时,求AE 的长度.【分析】( 1) DE⊥ AB 时,根据sinA=即可解决问题.(2)如图 2 中,作 DM ⊥AB 于 M ,根据 DG 2=DM2+MG2=AGEG ,列出等式即可解决问题.(3)分三种情形① BF=BG ,②FB=FG ,③ GB=GF ,根据 BF ∥AD ,得出比例式,列方程即可解决.【解答】解:( 1)如图 1 中,∵DE ⊥ AB ,∴sinA==,∵A D=10 ,∴DE=8 .(2)如图 2 中,作DM ⊥AB 于 M ,由( 1)可知 DM=8 , AM=6 , MG=AB ﹣ AM=8 ﹣ 6=2 ,∴DG 2=DM2+MG2,∵∠ DGE= ∠ DGA ,∠ GDE= ∠ A,∴△ DGE∽△ AGD ,∴= ,∴DG 2=AGEG ,∴DM 2+MG2=AGEG ,∴82+( 2+y)2=( 8+y)( 8+y﹣ x),∴y=(0<x<8)(3)①当 BF=FG 时,∵ BF∥ AD ,∴= ,∴AD=AG=10 ,∴y=2 ,即=2,解得 x=2 ,∴A E=2 .②当 FB=FG 时,∵ BF ∥AD ,∴=,∴A D=DG=10 ,∵DM ⊥AG ,∴A M=MB=6 ,∴A G=12 ,∴y=4 ,即=4,解得 x=.③当 GB=GF 时,∵ BF ∥ AD ,∠ GBF= ∠ BFG,∴∠ A= ∠ GBF ,∠ ADG= ∠ BFG ,∴∠ A= ∠ ADG ,∵∠ A= ∠ EDG ,∴∠ EDG= ∠ ADG ,∴此时点 E 与点 A 重合,不合题意.综上所述 AE=2 或时,△ BFG是等腰三角形.【点评】本题考查四边形综合题、锐角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学会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中考数学分项解析2--压轴题2017版

中考数学分项解析2--压轴题(2017版)专题16:压轴题一、选择题1.(2017天津第12题)已知抛物线与轴相交于点(点在点左侧),顶点为.平移该抛物线,使点平移后的对应点落在轴上,点平移后的对应点落在轴上,则平移后的抛物线解析式为()A.B.C.D.【答案】A.2.(2017福建第10题)如图,网格纸上正方形小格的边长为1.图中线段和点绕着同一个点做相同的旋转,分别得到线段和点,则点所在的单位正方形区域是()A.1区B.2区C.3区D.4区【答案】D【解析】如图,根据题意可得旋转中心O,旋转角是90°,旋转方向为逆时针,因此可知点P的对应点落在了4区,故选D.3.(2017河南第10题)如图,将半径为2,圆心角为的扇形绕点逆时针旋转,点,的对应点分别为,,连接,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B.C.D.【答案】C.【解析】考点:扇形的面积计算.4.(2017湖南长沙第12题)如图,将正方形折叠,使顶点与边上的一点重合(不与端点重合),折痕交于点,交于点,边折叠后与边交于点,设正方形的周长为,的周长为,则的值为()A.B.C.D.随点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a,正方形的周长为m=8a,设CM=x,DE=y,则DM=2a-x,EM=2a-y,∵∠EMG=90°,∴∠DME+∠CMG=90°.∵∠DME+∠DEM=90°,∴∠DEM=∠CMG,又∵∠D=∠C=90°△DEM∽△CMG,∴,即∴CG=△CMG的周长为CM+CG+MG=在Rt△DEM中,DM2+DE2=EM2即(2a-x)2+y2=(2a-y)2整理得4ax-x2=4ay∴CM+MG+CG==n.所以故选:B.考点:1、正方形,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勾股定理5.(2017广东广州第10题),函数与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大致图象可能是()【答案】D【解析】考点: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的判断.6.(2017山东临沂第14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边长是6的正方形的两边,分别相交于,两点,的面积为10.若动点在轴上,则的最小值是()A.B.10C.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正方形OABC的边长为6可得M的坐标为(6,),N的坐标为(,6),因此可得BN=6-,BM=6-,然后根据△OMN的面积为10,可得,解得k=24,得到M (6,4)和N(4,6),作M关于x轴的对称点M′,连接NM′交x轴于P,则M′N的长=PM+PN的值最小,最后由AM=AM′=4,得到BM′=10,BN=2,根据勾股定理求得NM′=.故选:C考点:1、反比例函数与正方形,2、三点之间的最小值7.(2017山东青岛第8题)一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A(),B(2,2)两点,P为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一个动点,O为坐标原点,过P作y轴的垂线,垂足为C,则△PCO的面积为()A、2B、4C、8D、不确定【答案】【解析】试题分析:如下图,把点A(),B(2,2)代入得,即k=-2,b=-2所以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为设P(m,n),则,即mn=4△PCO的面积为OCPC=mn=2考点:1、一次函数,2、反比例函数图像与性质8.(2017四川泸州第12题)已知抛物线+1具有如下性质:给抛物线上任意一点到定点的距离与到轴的距离相等,如图,点的坐标为,是抛物线上一动点,则周长的最小值是()A.B.C.D.【答案】C.9.(2017山东滨州第12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直线AB 垂直于x轴于点C(点C在原点的右侧),并分别与直线y=x和双曲线y=相交于点A、B,且AC+BC=4,则△OAB的面积为()A.2+3或2-3B.+1或-1C.2-3D.-1【答案】A.【解析】如图,分线段AB在双曲线和直线y=x交点的左右两侧两种情况,设点C的坐标为(m,0),则点A的坐标为(m,m),点B的坐标为(m,),因AC+BC=4,所以m+=4,解得m=2±,当m=2-时,即线段AB在双曲线和直线y=x交点的左侧,求得AC=2-,BC=2+,所以AB=(2+)-(2-)=2,即可求得△OAB的面积为;当m=2+时,即线段AB在双曲线和直线y=x交点的右侧,求得AC=2+,BC=2-,所以AB=(2+)-(2-)=2,即可求得△OAB的面积为,故选A.10.(2017山东日照第12题)已知抛物线y=ax2+bx+c(a≠0)的对称轴为直线x=2,与x轴的一个交点坐标为(4,0),其部分图象如图所示,下列结论:①抛物线过原点;②4a+b+c=0;③a﹣b+c<0;④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2,b);⑤当x<2时,y随x增大而增大.其中结论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④D.①④⑤【答案】C.考点: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11.(2017江苏宿迁第8题)如图,在中,,,.点在边上,从点向点移动,点在边上,从点向点移动,若点、均以的速度同时出发,且当一点移动到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连接,则线段的最小值是A.B.C.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设运动时间为t秒,则AP=t,CQ=t,所以CP=6-t,根据勾股定理可得,即,所以,因t≤2,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得当t=2时,的值最小为20,即可得线段的最小值是cm,故选C.12.(2017江苏苏州第10题)如图,在菱形中,,,是的中点.过点作,垂足为.将沿点到点的方向平移,得到.设、分别是、的中点,当点与点重合时,四边形的面积为A.B.C.D.【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作在菱形中,,,是的中点是的中点,故答案选A.考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函数.13.(2017山东菏泽第8题)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二次函数的图c象可能是()A.B.C.D.【答案】C.14.(2017浙江台州第10题)如图,矩形的四个顶点分别在菱形的四条边上,,将分别沿折叠,当重叠部分为菱形且面积是菱形面积的时,则为()A.B.2C.D.4【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依题可得阴影部分是菱形.设S菱形ABCD=16,BE=x.从而得出AB=4,阴影部分边长为4-2x.根据(4-2x)2=1求出x=或x=,从而得出.故选:A.考点:1、菱形的性质,2、翻折变换(折叠问题)15.(2017浙江金华第10题)如图,为了监控一不规则多边形艺术走廊内的活动情况,现已在两处各安装了一个监控探头(走廊内所用探头的观测区为圆心角最大可取到的扇形),图中的阴影部分是处监控探头观测到的区域,要使整个艺术走廊都能被监控到,还需要安装一个监控探头,则安装的位置是()A.处B.处C.处D.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观察可以摄像头应安装在点H的位置,故选D.16.(2017浙江湖州第10题)在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的网格图形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从一个格点移动到与之相距的另一个格点的运动称为一次跳马变换.例如,在的正方形网格图形中(如图1),从点经过一次跳马变换可以到达点,,,等处.现有的正方形网格图形(如图2),则从该正方形的顶点经过跳马变换到达与其相对的顶点,最少需要跳马变换的次数是()A.B.C.D.【答案】B考点:1、勾股定理,2、规律探索17.(2017浙江舟山第10题)下列关于函数的四个命题:①当时,有最小值10;②为任何实数,时的函数值大于时的函数值;③若,且是整数,当时,的整数值有个;④若函数图象过点和,则.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①错,理由:当x=时,y取得最小值;②错,理由:因为=3,即横坐标分别为x=3+n,x=3−n的两点的纵坐标相等,即它们的函数值相等;③对,理由:若n3,则当x=n时,y=n2−6n+101,当x=n+1时,y=(n+1)2−6(n+1)+10=n2−4n+5,则n2−4n+5-(n2−6n+10)=2n-5,因为当n为整数时,n2−6n+10也是整数,2n-5也是整数,n2−4n+5也是整数,故y有2n-5+1=2n-4个整数值;④错,理由:当x3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当a3,b3时,因为y0y0+1,所以ab,故错误;故选C.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二、填空题1.(2017北京第16题)下图是“作已知直角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尺规作图过程已知:,求作的外接圆.作法:如图.(1)分别以点和点为圆心,大于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两点;(2)作直线,交于点;(3)以为圆心,为半径作.即为所求作的圆.请回答:该尺规作图的依据是.【答案】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垂直平分线的定义;90°的圆周角所对弦为直径.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答案不唯一)【解析】找到外接圆的圆心和半径是解本题的关键,由题意得:圆心是线段AB的中点,半径是AB长的一半,所以只需作出AB的中垂线,找到交点O即可.考点:作图-基本作图;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2.(2017天津第18题)如图,在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的网格中,点均在格点上.(1)的长等于;(2)在的内部有一点,满足,请在如图所示的网格中,用无刻度的直尺,画出点,并简要说明点的位置是如何找到的(不要求证明).【答案】(1);(2)详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AB=;(2)如图,AC与网络线相交,得点D、E,取格点F,连结FB并延长,与网格线相交,得点M、N,连结DN、EM,DN与EM相交于点P,点P即为所求.3.(2017福建第16题)已知矩形的四个顶点均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且点A的横坐标是2,则矩形的面积为.【答案】7.5【解析】因为双曲线既关于原点对称,又关于直线y=±x 对称,矩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所以可知点C与点A关于原点对称,点A与点B关于直线y=x对称,由已知可得A(2,0.5),∴C(-2,-0.5)、B(0.5,2),从而可得D(-0.5,-2),继而可得S矩形ABCD=7.5.4.(2017河南第15题)如图,在中,,,,点,分别是边,上的动点,沿所在的直线折叠,使点的对应点始终落在边上.若为直角三角形,则的长为.【答案】1或.考点:折叠(翻折变换).5.(2017湖南长沙第18题)如图,点是函数与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则的值为.【答案】考点: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6.(2017广东广州第16题)如图9,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是原点,的顶点的坐标分别是,点把线段三等分,延长分别交于点,连接,则下列结论:①是的中点;②与相似;③四边形的面积是;④;其中正确的结论是.(填写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答案】①③【解析】试题分析:如图,分别过点A、B作于点N,轴于点M 在中,是线段AB的三等分点,是OA的中点,故①正确.不是菱形.故和不相似.则②错误;由①得,点G是AB的中点,是的中位线是OB的三等分点,解得:四边形是梯形则③正确,故④错误.综上:①③正确.考点:平行四边形和相似三角形的综合运用7.(2017山东临沂第19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点坐标为,向量可以用点的坐标表示为.已知:,,如果,那么与互相垂直.下列四组向量:①,;②,;③,;④,.其中互相垂直的是(填上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答案】①③④【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向量垂直的定义:②因为2×(﹣1)+1×2=0,所以与互相垂直;③因为cos30°×1+tan45°sin60°=×1+1×=≠0,所以与不互相垂直;④因为(﹣)(+)+(﹣2)×=3﹣2﹣1=0,所以与互相垂直;④因为π0×2+2×(﹣1)=2﹣2=0,所以与互相垂直.综上所述,①③④互相垂直.故答案是:①③④.考点:1、平面向量,2、零指数幂,3、解直角三角形8.(2017四川泸州第16题)在中,已知和分别是边上的中线,且,垂足为,若,则线段的长为.【答案】4.【解析】试题分析:如图,由和分别是边上的中线,可得DE∥BC,且,因,,根据勾股定理可得DE=2,又因,可得BC=4,连结AO并延长AO交BC于点M,由和分别是边上的中线交于点M,可知AM也是△ABC的边BC上的中线,在Rt△BOC中,根据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OM=BC=2,最后根据三角形重心的性质可得AO=2OM=4.9.(2017山东滨州第18题)观察下列各式:,……请利用你所得结论,化简代数式+++…+(n≥3且为整数),其结果为__________.【答案】.【解析】根据题目中所给的规律可得,原式====.10.(2017江苏宿迁第16题)如图,矩形的顶点在坐标原点,顶点、分别在、轴的正半轴上,顶点在反比例函数(为常数,,)的图象上,将矩形绕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矩形,若点的对应点恰好落在此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则的值是.【答案】.【解析】试题分析:设点A的坐标为(a,b),即可得OB=a,OC=b,已知矩形绕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矩形,可得点C、A、B’在一条直线上,点A、C’、B在一条直线上,AC’=a,AB’=b,所以点O’的坐标为)(a+b,b-a),根据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可得ab=(a+b)(b-a),即可得,解这个以b为未知数的一元二次方程得(舍去),所以所以.11.(2017辽宁沈阳第16题)如图,在矩形中,,将矩形绕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矩形,点落在矩形的边上,连接,则的长是.【答案】.【解析】考点:四边形与旋转的综合题.12.(2017山东日照第16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经过点A的双曲线y=(x>0)同时经过点B,且点A在点B的左侧,点A的横坐标为,∠AOB=∠OBA=45°,则k的值为.【答案】1+.试题分析:过A作AM⊥y轴于M,过B作BD选择x轴于D,直线BD与AM交于点N,如图所示:则OD=MN,DN=OM,∠AMO=∠BNA=90°,∴∠AOM+∠OAM=90°,∵∠AOB=∠OBA=45°,∴OA=BA,∠OAB=90°,∴∠OAM+∠BAN=90°,∴∠AOM=∠BAN,在△AOM和△BAN中,,∴△AOM≌△BAN(AAS),∴AM=BN=,OM=AN=,∴OD=+,OD=BD=﹣,∴B(+,﹣),∴双曲线y=(x>0)同时经过点A和B,∴(+)(﹣)=k,整理得:k2﹣2k﹣4=0,解得:k=1±(负值舍去),∴k=1+.考点: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13.(2017江苏苏州第18题)如图,在矩形中,将绕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后,的对应边交边于点.连接、,若,,,则(结果保留根号).【答案】.【解析】试题分析:连接AG,设DG=x,则在中,,则考点:旋转的性质,勾股定理.14.(2017山东菏泽第14题)如图,轴,垂足为,将绕点逆时针旋转到的位置,使点的对应点落在直线上,再将绕点逆时针旋转到的位置,使点的对应点落在直线上,依次进行下去若点的坐标是,则点的纵坐标为.【答案】【解析】15.(2017浙江金华第16题)在一空旷场地上设计一落地为矩形的小屋,.拴住小狗的长的绳子一端固定在点处,小狗在不能进人小屋内的条件下活动,其可以活动的区域面积为.(1)如图,若,则.(2)如图,现考虑在(1)中的矩形小屋的右侧以为边拓展一正区域,使之变成落地为五边的小屋,其它条件不变.则在的变化过程中,当取得最小值时,边长的长为.【答案】.【解析】试题分析:(1)在B点处是以点B为圆心,10为半径的个圆;在A处是以A为圆心,4为半径的个圆;在C处是以C为圆心,6为半径的个圆;所以S=;(2)设BC=x,则AB=10-x,=(-10x+250),当x=时,S最小,即BC=.16.(2017浙江湖州第16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分别交反比例函数和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于点,,过点作轴于点,交的图象于点,连结.若是等腰三角形,则的值是.【答案】或【解析】试题分析:令B点坐标为(a,)或(a,ka),则C点的坐标为(a,),令A点的坐标为(b,kb)或(b,),可知BC=,ka=,kb=,可知,,然后可知BA=,然后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列式为=,解得k=或.考点:反比例函数与k的几何意义17.(2017湖南湘潭第16题)阅读材料:设,,如果,则.根据该材料填空:已知,,且,则.【答案】6.【解析】试题分析:利用新定义设,,如果,则,2m=4×3,m=6. 18.(2017浙江台州第16题)如图,有一个边长不定的正方形,它的两个相对的顶点分别在边长为1的正六边形一组平行的对边上,另外两个顶点在正六边形内部(包括边界),则正方形边长的取值范围是.【答案】()【解析】试题分析:因为AC为对角线,故当AC最小时,正方形边长此时最小.①当A、C都在对边中点时(如下图所示位置时),显然AC取得最小值,∵正六边形的边长为1,∴AC=,∴a2+a2=AC2=.∴a==.②当正方形四个顶点都在正六边形的边上时,a最大(如下图所示).设A′(t,)时,正方形边长最大.∵OB′⊥OA′.∴B′(-,t)设直线MN解析式为:y=kx+b,M(-1,0),N(-,-)(如下图)∴.∴.∴直线MN的解析式为:y=(x+1),将B′(-,t)代入得:t=-.此时正方形边长为A′B′取最大.∴a==3-.故答案为:.考点:1、勾股定理,2、正多边形和圆,3、计算器—三角函数,4、解直角三角形三、解答题1.(2017北京第29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和图形,给出如下的定义:若在图形上存在一点,使得两点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则称为图形的关联点.(1)当的半径为2时,①在点中,的关联点是_______________.②点在直线上,若为的关联点,求点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2)的圆心在轴上,半径为2,直线与轴、轴交于点.若线段上的所有点都是的关联点,直接写出圆心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答案】(1)①,②-≤x≤-或≤x≤,(2)-2≤x≤1或2≤x≤2【解析】本题解析:(1),点与⊙的最小距离为,点与⊙的最小距离为1,点与⊙的最小距离为,∴⊙的关联点为和.②根据定义分析,可得当直线y=-x上的点P到原点的距离在1到3之间时符合题意;∴设点P的坐标为P(x,-x),当OP=1时,由距离公式可得,OP=,解得,当OP=3时,由距离公式可得,OP=,,解得,∴点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为-≤x≤-或≤x≤(2)∵y=-x+1与轴、轴的交点分别为A、B两点,∴令y=0得,-x+1=0,解得x=1,令得x=0得,y=0,∴A(1,0),B(0,1),分析得:如图1,当圆过点A时,此时CA=3,∴点C坐标为,C(-2,0)如图2,当圆与小圆相切时,切点为D,∴CD=1,又∵直线AB所在的函数解析式为y=-x+1,∴直线AB与x轴形成的夹角是45°,∴RT△°ACD中,CA=,∴C点坐标为(1-,0)∴C点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为;-2≤≤1-,如图3,当圆过点A时,AC=1,C点坐标为(2,0)如图4,当圆过点B时,连接BC,此时BC=3,在Rt△OCB中,由勾股定理得OC=,C点坐标为(2,0).∴C点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为2≤≤2;∴综上所述点C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为-≤≤-或≤≤.考点:切线,同心圆,一次函数,新定义.2.(2017天津第25题)已知抛物线(是常数)经过点.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和顶点坐标;(2)P(m,t)为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①当点落在该抛物线上时,求的值;②当点落在第二象限内,取得最小值时,求的值.【答案】(1),顶点的坐标为(1,-4);(2);(3). 【解析】试题解析:(1)∵抛物线经过点,∴0=1-b-3,解得b=-2.∴抛物线的解析式为,∵,∴顶点的坐标为(1,-4).(2)①由点P(m,t)在抛物线上,有.∵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有P’(-m,-t).∴,即∴解得②由题意知,P’(-m,-t)在第二象限,∴-m0,-t0,即m0,t0.又抛物线的顶点的坐标为(1,-4),得-4≤t0.过点P’作P’H⊥x轴,H为垂足,有H(-m,0). 又,,则当点A和H不重合时,在Rt△P’AH中,当点A和H重合时,AH=0,,符合上式.∴,即记,则,∴当t=-时,y’取得最小值.把t=-代入,得解得由m0,可知不符合题意∴3.(2017福建第25题)已知直线与抛物线有一个公共点,且.(Ⅰ)求抛物线顶点的坐标(用含的代数式表示);(Ⅱ)说明直线与抛物线有两个交点;(Ⅲ)直线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记为.(ⅰ)若,求线段长度的取值范围;(ⅱ)求面积的最小值.【答案】(Ⅰ)抛物线顶点Q的坐标为(-,-);(Ⅱ)理由见解析;(Ⅲ)(i)5≤MN≤7.(ii)△QMN面积的最小值为. 【解析】试题分析:(Ⅰ)由抛物线过点M(1,0),可得b=-2a,将解析式y=ax2+ax+b=ax2+ax-2a配方得y=a(x+)2-,从而可得抛物线顶点Q的坐标为(-,-).(Ⅱ)由直线y=2x+m经过点M(1,0),可得m=-2.由y=2x-2、y=ax2+ax-2a,可得ax2+(a-2)x-2a+2=0,(*),由根的判别式可得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从而可得直线与抛物线有两个交点.(Ⅲ)由y=2x-2、y=ax2+ax-2a,可得点N(-2,-6). (i)根据勾股定理得,MN2=20()2,再由-1≤a≤-,可得-2≤≤-1,从而可得0,继而可得MN=3,从而可得MN的取值范围.(ii)作直线x=-交直线y=2x-2于点E,得E(-,-3),从而可得△QMN的面积S=S△QEN+S△QEM=,即27a2+(8S-54)a+24=0,(*)因为关于a的方程(*)有实数根,从而可和S≥,继而得到面积的最小值.(Ⅲ)把y=2x-2代入y=ax2+ax-2a,得ax2+(a-2)x-2a+2=0,即x2+(1-)x-2+=0,所以(x-1)(x+2-)=0,解得x1=1,x2=-2,所以点N(-2,-6).(i)根据勾股定理得,MN2=[(-2)-1]2+(-6)2=20()2,因为-1≤a≤-,由反比例函数性质知-2≤≤-1,所以0,所以MN=2()=3,所以5≤MN≤7.(ii)作直线x=-交直线y=2x-2于点E,把x=-代入y=2x-2得,y=-3,即E(-,-3),又因为M(1,0),N(-2,-6),且由(Ⅱ)知a0,所以△QMN的面积S=S△QEN+S△QEM==,即27a2+(8S-54)a+24=0,(*)因为关于a的方程(*)有实数根,所以△=(8S-54)2-4×27×24≥0,即(8S-54)2≥(36)2,又因为a0,所以S=,所以8S-540,所以8S-540,所以8S-54≥36,即S≥,当S=时,由方程(*)可得a=-满足题意.故当a=-,b=时,△QMN面积的最小值为.4.(2017河南第23题)如图,直线与轴交于点,与轴交于点,抛物线经过点,.(1)求点B的坐标和抛物线的解析式;(2)M(m,0)为x轴上一个动点,过点M垂直于x轴的直线与直线AB和抛物线分别交于点P、N,①点在线段上运动,若以,,为顶点的三角形与相似,求点的坐标;②点在轴上自由运动,若三个点,,中恰有一点是其它两点所连线段的中点(三点重合除外),则称,,三点为“共谐点”.请直接写出使得,,三点成为“共谐点”的的值.【答案】(1)B(0,2),;(2)①点M的坐标为(,0)或M(,0);②m=-1或m=或m=.【解析】试题分析:(1)把点代入求得c值,即可得点B的坐标;抛物线经过点,即可求得b值,从而求得抛物线的解析式;(2)由轴,M(m,0),可得N(),①分∠NBP=90°和∠BNP=90°两种情况求点M的坐标;②分N为PM的中点、P为NM的中点、M为PN的中点3种情况求m的值. 试题解析:(1)直线与轴交于点,∴,解得c=2∴B(0,2),∵抛物线经过点,∴,∴b=∴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轴,M(m,0),∴N()①有(1)知直线AB的解析式为,OA=3,OB=2∵在△APM中和△BPN中,∠APM=∠BPN,∠AMP=90°,若使△APM中和△BPN相似,则必须∠NBP=90°或∠BNP=90°,分两种情况讨论如下:(I)当∠NBP=90°时,过点N作NC轴于点C,则∠NBC+∠BNC=90°,NC=m,BC=∵∠NBP=90°,∴∠NBC+∠ABO=90°,∴∠BNC=∠ABO,∴Rt△NCB∽Rt△BOA∴,即,解得m=0(舍去)或m=∴M(,0);(II)当∠BNP=90°时,BNMN,∴点N的纵坐标为2,∴解得m=0(舍去)或m=∴M(,0);综上,点M的坐标为(,0)或M(,0);②m=-1或m=或m=.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5.(2017广东广州第25题)如图14,是的直径,,连接.(1)求证:;(2)若直线为的切线,是切点,在直线上取一点,使所在的直线与所在的直线相交于点,连接.①试探究与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②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这个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答案】(1)详见解析;(2)①②【解析】试题分析:(1)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圆心角的一半,等弧所对的圆周角是圆心角的一半;(2)①等角对等边;②试题解析:(1)证明:如图,连接BC.是的直径,(2)①如图所示,作于F由(1)可得,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是的中点.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又是的切线,四边形为矩形②当为钝角时,如图所示,同样,(3)当D在C左侧时,由(2)知,,在中,当D在C右侧时,过E作于由(2)得,在中,考点:圆的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6.(2017湖南长沙第26题)如图,抛物线与x轴交于A,B 两点(点B在点A左侧),与y轴交于点C,点D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且位于第四象限,连接OD、BD、AC、AD,延长AD交y轴于点E。
2017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强化训练 (1) 含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数学中考压轴题强化训练14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图象的顶点为D 点,与y 轴交于C 点,与x 轴交于A 、B 两点,A 点在原点的左侧,B 点的坐标为(3,0),OB=OC ,31tan =∠ACO 。
⑴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⑵经过C 、D 两点的直线,与x 轴交于点E ,在该抛物线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F ,使以点A 、C 、E 、F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求出点F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⑶若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与该抛物线交于M 、N 两点,且以MN 为直径的圆与x 轴相切,求该圆半径的长度。
备用图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解:⑴由点B (3,0),OB=OC ,31tan =∠ACO ,可得C (0,-3),A (-1,0)……1分由A (-1,0),B (3,0),C (0,-3)三点,可得: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322--=x x y ……3分⑵由抛物线322--=x x y ,可知顶点D 的坐标为(1,-4)由C (0,-3),D (1,-4)两点,可得直线CD 的解析式为3--=x y CD ……4分 ∴点E 的坐标为(-3,0)如图所示,当AE ∥CF ,且AE=CF=2时,四边形AECF 为平行四边形,此时,F (2,-3) 由抛物线322--=x x y ,可知点F 在抛物线上;……6分⑶如备用图所示,有两种情况,设⊙P 的半径为r在x 轴的上方时,可设点P (1,r ),那么N (1+r ,r ),代入322--=x x y ,可得 r r r =-+-+3)1(2)1(2,解得:21711+=r ,21712-=r (舍)……8分 在x 轴的下方时,可设点P (1,r -),那么N (1+r ,r -),代入322--=x x y ,可得r r r -=-+-+3)1(2)1(2,解得:21713+-=r ,21714--=r (舍) ∴⊙P 的半径为2171+或2171+-。
(完整word版)2017中考数学几何压轴题(辅助线专题复习)

中考压轴题专题几何(辅助线)精选1。
如图,Rt △ABC 中,∠ABC =90°,DE 垂直平分AC ,垂足为O ,AD ∥BC ,且AB =3,BC =4,则AD 的长为 .精选2.如图,△ABC 中,∠C =60°,∠CAB 与∠CBA 的平分线AE ,BF 相交于点D , 求证:DE =DF .精选3.已知:如图,⊙O 的直径AB=8cm ,P 是AB 延长线上的一点,过点P 作⊙O 的切线,切点为C ,连接AC . (1) 若∠ACP=120°,求阴影部分的面积;(2)若点P 在AB 的延长线上运动,∠CPA 的平分线交AC 于点M,∠CMP 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CMP 的度数。
精选4、如图1,Rt△ABC 中,∠ACB=90°,AC=3,BC=4,点O 是斜边AB 上一动点,以OA 为半径作⊙O 与AC 边交于点P ,(1)当OA=时,求点O 到BC 的距离; (2)如图1,当OA=时,求证:直线BC 与⊙O 相切;此时线段AP 的长是多少?(3)若BC 边与⊙O 有公共点,直接写出OA 的取值范围; (4)若CO 平分∠ACB,则线段AP 的长是多少?.DEF精选5.如图,已知△ABC 为等边三角形,∠BDC =120°,AD 平分∠BDC ,求证:BD +DC =AD .精选6、已知矩形ABCD 的一条边AD =8,将矩形ABCD 折叠,使得顶点B 落在CD 边上的P 点处.(第6题图)(1)如图1,已知折痕与边BC 交于点O ,连结AP 、OP 、O A . ①求证:△OCP ∽△PDA ;②若△OCP 与△PDA 的面积比为1:4,求边AB 的长; (2)若图1中的点P 恰好是CD 边的中点,求∠OAB 的度数; (3)如图2,,擦去折痕AO 、线段OP ,连结BP .动点M 在线段AP 上(点M 与点P 、A 不重合),动点N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且BN =PM ,连结MN 交PB 于点F ,作ME ⊥BP 于点E .试问当点M 、N 在移动过程中,线段EF 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线段EF 的长度.精选7、如图,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2,一个锐角等于60°的菱形纸片,小芳同学将一个三角形纸片的一个顶点与该菱形顶点D 重合,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三角形纸片,使它的两边分别交CB 、BA (或它们的延长线)于点E 、F,∠EDF=60°,当CE=AF 时,如图1小芳同学得出的结论是DE=DF .(1)继续旋转三角形纸片,当CE≠AF 时,如图2小芳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加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2)再次旋转三角形纸片,当点E 、F 分别在CB 、BA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3请直接写出DE 与DF 的数量关系;(3)连EF ,若△DEF 的面积为y ,CE=x,求y 与x 的关系式,并指出当x 为何值时,y 有最小值,最小值是多少?E B精选8、等腰Rt△ABC 中,∠BAC=90°,点A 、点B 分别是x 轴、y 轴两个动点,直角边AC 交x 轴于点D ,斜边BC 交y 轴于点E ;(1)如图(1),若A (0,1),B (2,0),求C 点的坐标; (2)如图(2),当等腰Rt△ABC 运动到使点D 恰为AC 中点时,连接DE ,求证:∠ADB=∠CDE (3)如图(3),在等腰Rt△ABC 不断运动的过程中,若满足BD 始终是∠ABC 的平分线,试探究:线段OA 、OD 、BD 三者之间是否存在某一固定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精选9.如图,正方形ABCD 的四个顶点分别在四条平行线1l 、2l 、3l 、4l 上,这四条直线中相邻两条之间的距离依次为1h 、2h 、3h 123(000)h h h >>>,,.(1)求证:31h h =;(2)设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S ,求证:22121()S h h h =++;(3)若12312h h +=,当1h 变化时,说明正方形ABCD 的面积S 随1h 的变化情况.l 1l 2 l 3 l 4h 3h 2h 1D B第题图(完整word版)2017中考数学几何压轴题(辅助线专题复习) 参考答案精选1解:∵Rt△ABC中,∠ABC=90°,AB=3,BC=4,∴AC ===5,∵DE垂直平分AC,垂足为O,∴OA =AC =,∠AOD=∠B=90°,∵AD∥BC,∴∠A=∠C,∴△AOD∽△CBA,∴=,即=,解得AD =.故答案为:.精选2证明:在AB上截取AG,使AG=AF,易证△ADF≌△ADG(SAS).∴DF=DG.∵∠C=60°,AD,BD是角平分线,易证∠ADB=120°.∴∠ADF=∠ADG=∠BDG=∠BDE=60°.易证△BDE≌△BDG(ASA).∴DE=DG=DF.精选3、解:(1)连接OC.∵PC为⊙O的切线,∴PC⊥OC.∴∠PCO=90度.∵∠ACP=120°∴∠ACO=30°∵OC=OA,∴∠A=∠ACO=30度.∴∠BOC=60°∵OC=4∴∴S阴影=S△OPC﹣S扇形BOC =;(2)∠CMP的大小不变,∠CMP=45°由(1)知∠BOC+∠OPC=90°∵PM平分∠APCDAEF∴∠APM=∠APC∵∠A=∠BOC∴∠PMC=∠A+∠APM=(∠BOC+∠OPC)=45°.精选4、解:(1)在Rt△ABE中,.(1分)过点O作OD⊥BC于点D,则OD∥AC,∴△ODB∽△A CB,∴,∴,∴,∴点O到BC的距离为.(3分)(2)证明:过点O作OE⊥BC于点E,OF⊥AC于点F,∵△OEB∽△ACB,∴∴,∴.∴直线BC与⊙O相切.(5分)此时,四边形OECF为矩形,∴AF=AC﹣FC=3﹣=,∵OF⊥AC,∴AP=2AF=.(7分)(3);(9分)(4)过点O作OG⊥AC于点G,OH⊥BC于点H,则四边形OGCH是矩形,且AP=2AG,又∵CO平分∠ACB,∴OG=OH,∴矩形OGCH是正方形.(10分)设正方形OGCH的边长为x,则AG=3﹣x,∵OG∥BC,∵△AOG∽△ABC,∴,∴,∴,∴,∴AP=2AG=.(12分)精选5、证法1:(截长)如图,截DF=DB,易证△DBF为等边三角,然后证△BDC≌△BFA即可;证法2:(截长)如图,截DF=DC,易证△DCF为等边三角,然后证△BDC≌△AFC即可;证法3:(补短)如图,延长BD至F,使DF=DC,此时BD+DC=BD+DF=BF,易证△DCF为等边△,再证△BCF≌△ACD即可.证法4:(四点共圆)两组对角分别互补的四边形四个顶点共圆.设AB=AC=BC=a,根据(圆内接四边形)托勒密定理:CD·a+BD·a=AD·a,得证.FFF精选6、解:(1)如图1,①∵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DC=AB,∠DAB=∠B=∠C=∠D=90°.由折叠可得:AP=AB,PO=BO,∠PAO=∠BAO.∠APO=∠B.∴∠APO=90°.∴∠APD=90°﹣∠CPO=∠PO C.∵∠D=∠C,∠APD=∠PO C.∴△OCP∽△PD A.②∵△OCP与△PDA的面积比为1:4,∴====.∴PD=2OC,PA=2OP,DA=2CP.∵AD=8,∴CP=4,BC=8.设OP=x,则OB=x,CO=8﹣x.在Rt△PCO中,∵∠C=90°,CP=4,OP=x,CO=8﹣x,∴x2=(8﹣x)2+42.解得:x=5.∴AB=AP=2OP=10.∴边AB的长为10.(2)如图1,∵P是CD边的中点,∴DP=D C.∵DC=AB,AB=AP,∴DP=AP.∵∠D=90°,∴sin∠DAP==.∴∠DAP=30°.∵∠DAB=90°,∠PAO=∠BAO,∠DAP=30°,∴∠OAB=30°.∴∠OAB的度数为30°.(3)作MQ∥AN,交PB于点Q,如图2.∵AP=AB,MQ∥AN,∴∠APB=∠ABP,∠ABP=∠MQP.∴∠APB=∠MQP.∴MP=MQ.∵MP=MQ,ME⊥PQ,∴PE=EQ=PQ.∵BN=PM,MP=MQ,∴BN=QM.∵MQ∥AN,∴∠QMF=∠BNF.在△MFQ和△NFB中,.∴△MFQ≌△NF B.∴QF=BF.∴QF=Q B.∴EF=EQ+QF=PQ+QB=P B.由(1)中的结论可得:PC=4,BC=8,∠C=90°.∴PB==4.∴EF=PB=2.∴在(1)的条件下,当点M、N在移动过程中,线段EF的长度不变,长度为2.精选7、解:(1)DF=DE.理由如下:如答图1,连接BD.∵四边形ABCD是菱形,∴AD=AB.又∵∠A=60°,∴△ABD是等边三角形,∴AD=BD,∠ADB=60°,∴∠DBE=∠A=60°∵∠EDF=60°,∴∠ADF=∠BDE.∵在△ADF与△BDE中,,∴△ADF≌△BDE(ASA),∴DF=DE;(2)DF=DE.理由如下:如答图2,连接BD.∵四边形ABCD是菱形,∴AD=AB.又∵∠A=60°,∴△ABD是等边三角形,∴AD=BD,∠ADB=60°,∴∠DBE=∠A=60°∵∠EDF=60°,∴∠ADF=∠BDE.∵在△ADF与△BDE中,,∴△ADF≌△BDE(ASA),∴DF=DE;(3)由(2)知,△ADF≌△BDE.则S△ADF=S△BDE,AF=BE=x.依题意得:y=S△BEF+S△ABD=(2+x)x sin60°+×2×2sin60°=(x+1)2+.即y=(x+1)2+.∵>0,∴该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向上,∴当x=0即点E、B重合时,y最小值=.精选8、(1)解:过点C作CF⊥y轴于点F,∴∠AFC=90°,∴∠CAF+∠ACF=90°.∵△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AC=AB,∠CAF+∠BAO=90°,∠AFC=∠BAC,∴∠ACF=∠BAO.在△ACF和△ABO中,,∴△ACF≌△ABO(AAS)∴CF=OA=1,AF=OB=2∴OF=1∴C(﹣1,﹣1);(2)证明:过点C作CG⊥AC交y轴于点G,∴∠ACG=∠BAC=90°,∴∠AGC+∠GAC=90°.∵∠CAG+∠BAO=90°,∴∠AGC=∠BAO.∵∠ADO+∠DAO=90°,∠DAO+∠BAO=90°,∴∠ADO=∠BAO,∴∠AGC=∠ADO.在△ACG和△ABD中∴△ACG≌△ABD(AAS),∴CG=AD=CD.∵∠ACB=∠ABC=45°,∴∠DCE=∠GCE=45°,在△DCE和△GCE中,,∴△DCE≌△GCE(SAS),∴∠CDE=∠G,∴∠ADB=∠CDE;(3)解:在OB上截取OH=OD,连接AH由对称性得AD=AH,∠ADH=∠AHD.∵∠ADH=∠BAO.∴∠BAO=∠AHD.∵BD是∠ABC的平分线,∴∠ABO=∠EBO,∵∠AOB=∠EOB=90°.在△AOB和△EOB中,,∴△AOB≌△EOB(ASA),∴AB=EB,AO=EO,∴∠BAO=∠BEO,∴∠AHD=∠ADH=∠BAO=∠BEO.∴∠AEC=∠BHA.在△AEC和△BHA中,,∴△ACE≌△BAH(AAS)∴AE=BH=2OA∵DH=2OD∴BD=2(OA+OD).精选9、(1)证:设2AD l 与交于点E ,BC 与3l 交于点F , 由已知BF ED BE FD ∥,∥,∴四边形BEDF 是平行四边形,BE DF ∴=. 又CDF Rt ABE Rt CD AB ∆∆∴=≌,.31h h =∴ (2)证:作44BG l DH l ⊥⊥,,垂足分别为G H 、, 在Rt Rt BGC CHD △和△中,1809090BCG DCH BCD CDH DCH ∠+∠=︒-∠=︒∠+∠=︒,. BCG CDH ∴∠=∠.又90BGC CHD BC CD ∠=∠=︒=,,2Rt Rt BGC CHD CG DH h ∴==△≌△,.又22222223232121()()BG h h BC BG CG h h h h h h =+∴=+=++=+,, 222121()S BC h h h ∴==++. (3)解:1221331122h h h h +=∴=-,, l l l l 4h 3h 2 h 1 ADBE H l l l l 4h 3h 2h 1 AD B FE2222121111355241124455S h h h h h h ⎛⎫⎛⎫∴=+-+=-+=-+ ⎪ ⎪⎝⎭⎝⎭,1211320010023h h h h >>∴->∴<<,,,.∴当1205h <<时,S 随1h 的增大而减小;当12253h <<时,S 随1h 的增大而增大.。
2017年挑战中考数学压轴题(全套含答案)

第一部分函数图象中点的存在性问题§1.1 因动点产生的相似三角形问题例1 2014年衡阳市中考第28题例2 2014年益阳市中考第21题例3 2015年湘西州中考第26题例4 2015年张家界市中考第25题例5 2016年常德市中考第26题例6 2016年岳阳市中考第24题例7 2016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模拟第25题例8 2016年上海市黄浦区中考模拟第26题§1.2 因动点产生的等腰三角形问题例9 2014年长沙市中考第26题例10 2014年张家界市第25题例11 2014年邵阳市中考第26题例12 2014年娄底市中考第27题例13 2015年怀化市中考第22题例14 2015年长沙市中考第26题例15 2016年娄底市中考第26题例16 2016年上海市长宁区金山区中考模拟第25题例17 2016年河南省中考第23题例18 2016年重庆市中考第25题§1.3 因动点产生的直角三角形问题例19 2015年益阳市中考第21题例20 2015年湘潭市中考第26题例21 2016年郴州市中考第26题例22 2016年上海市松江区中考模拟第25题例23 2016年义乌市绍兴市中考第24题§1.4 因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例24 2014年岳阳市中考第24题例25 2014年益阳市中考第20题例26 2014年邵阳市中考第25题例27 2015年郴州市中考第25题例28 2015年黄冈市中考第24题例29 2016年衡阳市中考第26题例30 2016年上海市嘉定区宝山区中考模拟中考第24题例31 2016年上海市徐汇区中考模拟第24题§1.5 因动点产生的面积问题例32 2014年常德市中考第25题例33 2014年永州市中考第25题例34 2014年怀化市中考第24题例35 2015年邵阳市中考第26题例36 2015年株洲市中考第23题例37 2015年衡阳市中考第28题例38 2016年益阳市中考第22题例39 2016年永州市中考第26题例40 2016年邵阳市中考第26题例41 2016年陕西省中考第25题§1.6 因动点产生的相切问题例42 2014年衡阳市中考第27题例43 2014年株洲市中考第23题例44 2015年湘潭市中考第25题例45 2015年湘西州中考第25题例46 2016年娄底市中考第25题例47 2016年湘潭市中考第26题例48 2016年上海市闵行区中考模拟第24题例49 2016年上海市普陀区中考模拟中考第25题§1.7 因动点产生的线段和差问题例50 2014年郴州市中考第26题例51 2014年湘西州中考第25题例52 2015年岳阳市中考第24题例53 2015年济南市中考第28题例54 2015年沈阳市中考第25题例55 2016年福州市中考第26题例56 2016年张家界市中考第24题例57 2016年益阳市中考第21题第二部分图形运动中的函数关系问题§2.1 由比例线段产生的函数关系问题例1 2014年常德市中考第26题例2 2014年湘潭市中考第25题例3 2014年郴州市中考第25题例4 2015年常德市中考第25题例5 2015年郴州市中考第26题例6 2015年邵阳市中考第25题例7 2015年娄底市中考第26题例8 2016年郴州市中考第25题例9 2016年湘西州中考第26题例10 2016年上海市静安区青浦区中考模拟第25题例11 2016年哈尔滨市中考第27题第三部分图形运动中的计算说理问题§3.1 代数计算及通过代数计算进行说理问题例1 2014年长沙市中考第25题例2 2014年怀化市中考第23题例3 2014年湘潭市中考第26题例4 2014年株洲市中考第24题例5 2015年衡阳市中考第27题例6 2015年娄底市中考第25题例7 2015年永州市中考第26题例8 2015年长沙市中考第25题例9 2015年株洲市中考第24题例10 2016年怀化市中考第22题例11 2016年邵阳市中考第25题例12 2016年株洲市中考第26题例13 2016年长沙市中考第25题例14 2016年长沙市中考第26题§3.2 几何证明及通过几何计算进行说理问题例15 2014年衡阳市中考第26题例16 2014年娄底市中考第26题例17 2014年岳阳市中考第23题例18 2015年常德市中考第26题例19 2015年益阳市中考第20题例20 2015年永州市中考第27题例21 2015年岳阳市中考第23题例22 2016年常德市中考第25题例23 2016年衡阳市中考第25题例24 2016年永州市中考第27题例25 2016年岳阳市中考第23题例26 2016年株洲市中考第25题例27 2016年湘潭市中考第25题第四部分图形的平移、翻折与旋转§4.1 图形的平移例1 2015年泰安市中考第15题例2 2015年咸宁市中考第14题例3 2015年株洲市中考第14题例4 2016年上海市虹口区中考模拟第18题§4.2 图形的翻折例5 2016年上海市奉贤区中考模拟第18题例6 2016年上海市静安区青浦区中考模拟第18题例7 2016年上海市闵行区中考模拟第18题例8 2016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中考模拟第18题例8 2016年上海市普陀区中考模拟第18题例10 2016年常德市中考第15题例11 2016年张家界市中考第14题例12 2016年淮安市中考第18题例13 2016年金华市中考第15题例14 2016年雅安市中考第12题§4.3 图形的旋转例15 2016年上海昂立教育中学生三模联考第18题例16 2016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模拟第18题例17 2016年上海市黄浦区中考模拟第18题例18 2016年上海市嘉定区宝山区中考模拟第18题例19 2016年上海市闸北区中考模拟第18题例20 2016年邵阳市中考第13题例21 2016年株洲市中考第4题§4.4 三角形例22 2016年安徽省中考第10题例23 2016年武汉市中考第10题例24 2016年河北省中考第16题例25 2016年娄底市中考第10题例26 2016年苏州市中考第9题例27 2016年台州市中考第10题例28 2016年陕西省中考第14题例29 2016年内江市中考第11题例30 2016年上海市中考第18题§4.5 四边形例31 2016年湘西州中考第11题例32 2016年益阳市中考第4题例33 2016年益阳市中考第6题例34 2016年常德市中考第16题例35 2016年成都市中考第14题例36 2016年广州市中考第13题例37 2016年福州市中考第18题例38 2016年无锡市中考第17题例39 2016年台州市中考第15题§4.6 圆例40 2016年滨州市中考第16题例41 2016年宁波市中考第17题例42 2016年连云港市中考第16题例43 2016年烟台市中考第17题例44 2016年烟台市中考第18题例45 2016年无锡市中考第18题例46 2016年武汉市中考第9题例47 2016年宿迁市中考第16题例48 2016年衡阳市中考第17题例49 2016年邵阳市中考第18题例50 2016年湘西州中考第18题例51 2016年永州市中考第20题§4.7 函数的图象及性质例52 2015年荆州市中考第9题例53 2015年德州市中考第12题例54 2015年烟台市中考第12题例55 2015年中山市中考第10题例56 2015年武威市中考第10题例57 2015年呼和浩特市中考第10题例58 2016年湘潭市中考第18题例59 2016年衡阳市中考第19题例60 2016年岳阳市中考第15题例61 2016年株洲市中考第9题例62 2016年永州市中考第19题例63 2016年岳阳市中考第8题例64 2016年岳阳市中考第16题例65 2016年益阳市中考第14题例66 2016年株洲市中考第10题例67 2016年株洲市中考第17题例68 2016年东营市中考第15题例69 2016年成都市中考第13题例70 2016年泰州市中考第16题例71 2016年宿迁市中考第15题例72 2016年临沂市中考第14题例73 2016年义乌市绍兴市中考第9题例74 2016年淄博市中考第12题例75 2016年嘉兴市中考第16题§1.1 因动点产生的相似三角形问题课前导学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3个,其中判定定理1和判定定理2都有对应角相等的条件,因此探求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动态问题,一般情况下首先寻找一组对应角相等.判定定理2是最常用的解题依据,一般分三步:寻找一组等角,分两种情况列比例方程,解方程并检验.如果已知∠A=∠D,探求△ABC与△DEF相似,只要把夹∠A和∠D的两边表示出来,按照对应边成比例,分和两种情况列方程.应用判定定理1解题,先寻找一组等角,再分两种情况讨论另外两组对应角相等.应用判定定理3解题不多见,根据三边对应成比例列连比式解方程(组).还有一种情况,讨论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如果一组锐角相等,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锐角三角比是确定的,那么就转化为讨论另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问题.求线段的长,要用到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而这个公式容易记错.理解记忆比较好.如图1,如果已知A、B两点的坐标,怎样求A、B两点间的距离呢?我们以AB为斜边构造直角三角形,直角边与坐标轴平行,这样用勾股定理就可以求斜边AB的长了.水平距离BC的长就是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等于A、B两点的横坐标相减;竖直距离AC就是A、B两点间的竖直距离,等于A、B两点的纵坐标相减.图1例 1 2014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第28题二次函数y=a x2+b x+c(a≠0)的图象与x轴交于A(-3, 0)、B(1, 0)两点,与y轴交于点C(0,-3m)(m >0),顶点为D.(1)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系数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2)如图1,当m=2时,点P为第三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设△APC的面积为S,试求出S与点P的横坐标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S的最大值;(3)如图2,当m取何值时,以A、D、C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BC相似?图1 图2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4衡阳28”,拖动点P运动,可以体验到,当点P运动到AC的中点的正下方时,△APC的面积最大.拖动y轴上表示实数m的点运动,抛物线的形状会改变,可以体验到,∠ACD和∠ADC都可以成为直角.思路点拨1.用交点式求抛物线的解析式比较简便.2.连结OP,△APC可以割补为:△AOP与△COP的和,再减去△AOC.3.讨论△ACD与△OBC相似,先确定△ACD是直角三角形,再验证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相似.4.直角三角形ACD存在两种情况.图文解析(1)因为抛物线与x轴交于A(-3, 0)、B(1, 0)两点,设y=a(x+3)(x-1).代入点C(0,-3m),得-3m=-3a.解得a=m.所以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m(x+3)(x-1)=mx2+2mx-3m.(2)如图3,连结OP.当m=2时,C(0,-6),y=2x2+4x-6,那么P(x, 2x2+4x-6).由于S△AOP==(2x2+4x-6)=-3x2-6x+9,S△COP==-3x,S△AOC=9,所以S=S△APC=S△AOP+S△COP-S△AOC=-3x2-9x=.所以当时,S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图3 图4 图5(3)如图4,过点D作y轴的垂线,垂足为E.过点A作x轴的垂线交DE于F.由y=m(x+3)(x-1)=m(x+1)2-4m,得D(-1,-4m).在Rt△OBC中,OB∶OC=1∶3m.如果△ADC与△OBC相似,那么△ADC是直角三角形,而且两条直角边的比为1∶3m.①如图4,当∠ACD=90°时,.所以.解得m=1.此时,.所以.所以△CDA∽△OBC.②如图5,当∠ADC=90°时,.所以.解得.此时,而.因此△DCA与△OBC不相似.综上所述,当m=1时,△CDA∽△OBC.考点伸展第(2)题还可以这样割补:如图6,过点P作x轴的垂线与AC交于点H.由直线AC:y=-2x-6,可得H(x,-2x-6).又因为P(x, 2x2+4x-6),所以HP=-2x2-6x.因为△P AH与△PCH有公共底边HP,高的和为A、C两点间的水平距离3,所以S=S△APC=S△APH+S△CPH=(-2x2-6x)=.图6例 2 2014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第21题如图1,在直角梯形ABCD中,AB//CD,AD⊥AB,∠B=60°,AB=10,BC=4,点P沿线段AB从点A 向点B运动,设AP=x.2·1·c·n·j·y(1)求AD的长;(2)点P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以A、P、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C、B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设△ADP与△PCB的外接圆的面积分别为S1、S2,若S=S1+S2,求S的最小值.动感体验图1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4益阳21”,拖动点P在AB上运动,可以体验到,圆心O的运动轨迹是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上的一条线段.观察S随点P运动的图象,可以看到,S有最小值,此时点P看上去象是AB的中点,其实离得很近而已.思路点拨1.第(2)题先确定△PCB是直角三角形,再验证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2.第(3)题理解△PCB的外接圆的圆心O很关键,圆心O在确定的BC的垂直平分线上,同时又在不确定的BP的垂直平分线上.而BP与AP是相关的,这样就可以以AP为自变量,求S的函数关系式.图文解析(1)如图2,作CH⊥AB于H,那么AD=CH.在Rt△BCH中,∠B=60°,BC=4,所以BH=2,CH=.所以AD=.(2)因为△APD是直角三角形,如果△APD与△PCB相似,那么△PCB一定是直角三角形.①如图3,当∠CPB=90°时,AP=10-2=8.所以==,而=.此时△APD与△PCB不相似.图2 图3 图4②如图4,当∠BCP=90°时,BP=2BC=8.所以AP=2.所以==.所以∠APD=60°.此时△APD∽△CBP.综上所述,当x=2时,△APD∽△CBP.(3)如图5,设△ADP的外接圆的圆心为G,那么点G是斜边DP的中点.设△PCB的外接圆的圆心为O,那么点O在BC边的垂直平分线上,设这条直线与BC交于点E,与AB 交于点F.设AP=2m.作OM⊥BP于M,那么BM=PM=5-m.在Rt△BEF中,BE=2,∠B=60°,所以BF=4.在Rt△OFM中,FM=BF-BM=4-(5-m)=m-1,∠OFM=30°,所以OM=.所以OB2=BM2+OM2=.在Rt△ADP中,DP2=AD2+AP2=12+4m2.所以GP2=3+m2.于是S=S1+S2=π(GP2+OB2)==.所以当时,S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图5 图6考点伸展关于第(3)题,我们再讨论个问题.问题1,为什么设AP=2m呢?这是因为线段AB=AP+PM+BM=AP+2BM=10.这样BM=5-m,后续可以减少一些分数运算.这不影响求S的最小值.问题2,如果圆心O在线段EF的延长线上,S关于m的解析式是什么?如图6,圆心O在线段EF的延长线上时,不同的是FM=BM-BF=(5-m)-4=1-m.此时OB2=BM2+OM2=.这并不影响S关于m的解析式.例3 2015年湖南省湘西市中考第26题如图1,已知直线y=-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抛物线y=-x2+bx+c经过A、B两点,点P在线段OA上,从点O出发,向点A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匀速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AB上,从点A出发,向点B以每秒个单位的速度匀速运动,连结PQ,设运动时间为t秒.(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问:当t为何值时,△APQ为直角三角形;(3)过点P作PE//y轴,交AB于点E,过点Q作QF//y轴,交抛物线于点F,连结EF,当EF//PQ时,求点F的坐标;(4)设抛物线顶点为M,连结BP、BM、MQ,问:是否存在t的值,使以B、Q、M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O、B、P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1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5湘西26”,拖动点P在OA上运动,可以体验到,△APQ有两个时刻可以成为直角三角形,四边形EPQF有一个时刻可以成为平行四边形,△MBQ与△BOP有一次机会相似.思路点拨1.在△APQ中,∠A=45°,夹∠A的两条边AP、AQ都可以用t表示,分两种情况讨论直角三角形APQ.2.先用含t的式子表示点P、Q的坐标,进而表示点E、F的坐标,根据PE=QF列方程就好了.3.△MBQ与△BOP都是直角三角形,根据直角边对应成比例分两种情况讨论.图文解析(1)由y=-x+3,得A(3, 0),B(0, 3).将A(3, 0)、B(0, 3)分别代入y=-x2+bx+c,得解得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2)在△APQ中,∠P AQ=45°,AP=3-t,AQ=t.分两种情况讨论直角三角形APQ:①当∠PQA=90°时,AP=AQ.解方程3-t=2t,得t=1(如图2).②当∠QP A=90°时,AQ=AP.解方程t=(3-t),得t=1.5(如图3).图2 图3(3)如图4,因为PE//QF,当EF//PQ时,四边形EPQF是平行四边形.所以EP=FQ.所以y E-y P=y F-y Q.因为x P=t,x Q=3-t,所以y E=3-t,y Q=t,y F=-(3-t)2+2(3-t)+3=-t2+4t.因为y E-y P=y F-y Q,解方程3-t=(-t2+4t)-t,得t=1,或t=3(舍去).所以点F的坐标为(2, 3).图4 图5(4)由y=-x2+2x+3=-(x-1)2+4,得M(1, 4).由A(3, 0)、B(0, 3),可知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竖直距离相等,AB=3.由B(0, 3)、M(1, 4),可知B、M两点间的水平距离、竖直距离相等,BM=.所以∠MBQ=∠BOP=90°.因此△MBQ与△BOP相似存在两种可能:①当时,.解得(如图5).②当时,.整理,得t2-3t+3=0.此方程无实根.考点伸展第(3)题也可以用坐标平移的方法:由P(t, 0),E(t, 3-t),Q(3-t, t),按照P→E方向,将点Q向上平移,得F(3-t, 3).再将F(3-t, 3)代入y=-x2+2x+3,得t=1,或t=3.§1.2 因动点产生的等腰三角形问题课前导学我们先回顾两个画图问题:1.已知线段AB=5厘米,以线段AB为腰的等腰三角形ABC有多少个?顶点C的轨迹是什么?2.已知线段AB=6厘米,以线段AB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ABC有多少个?顶点C的轨迹是什么?已知腰长画等腰三角形用圆规画圆,圆上除了两个点以外,都是顶点C.已知底边画等腰三角形,顶角的顶点在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上,垂足要除外.在讨论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时,一般都要先分类.如果△ABC是等腰三角形,那么存在①AB=AC,②BA=BC,③CA=CB三种情况.解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有几何法和代数法,把几何法和代数法相结合,可以使得解题又好又快.几何法一般分三步:分类、画图、计算.哪些题目适合用几何法呢?如果△ABC的∠A(的余弦值)是确定的,夹∠A的两边AB和AC可以用含x的式子表示出来,那么就用几何法.①如图1,如果AB=AC,直接列方程;②如图2,如果BA=BC,那么;③如图3,如果CA=CB,那么.代数法一般也分三步:罗列三边长,分类列方程,解方程并检验.如果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不确定的,而三个顶点的坐标可以用含x的式子表示出来,那么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三边长(的平方)就可以罗列出来.图1 图2 图3例 9 2014年长沙市中考第26题如图1,抛物线y =ax 2+bx +c (a 、b 、c 是常数,a ≠0)的对称轴为y 轴,且经过(0,0)和两点,点P 在该抛物线上运动,以点P 为圆心的⊙P 总经过定点A (0, 2).(1)求a 、b 、c 的值;(2)求证:在点P 运动的过程中,⊙P 始终与x 轴相交;(3)设⊙P 与x 轴相交于M (x 1, 0)、N (x 2, 0)两点,当△AMN 为等腰三角形时,求圆心P 的纵坐标.图1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4长沙26”,拖动圆心P 在抛物线上运动,可以体验到,圆与x 轴总是相交的,等腰三角形AMN 存在五种情况.思路点拨1.不算不知道,一算真奇妙,原来⊙P 在x 轴上截得的弦长MN =4是定值.2.等腰三角形AMN 存在五种情况,点P 的纵坐标有三个值,根据对称性,MA =MN 和NA =NM 时,点P 的纵坐标是相等的.图文解析(1)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0,0),所以y =ax 2.所以b =0,c =0. 将代入y =ax 2,得.解得(舍去了负值).(2)抛物线的解析式为,设点P 的坐标为. 已知A (0, 2),所以>.而圆心P 到x 轴的距离为,所以半径P A >圆心P 到x 轴的距离.所以在点P 运动的过程中,⊙P 始终与x 轴相交.(3)如图2,设MN 的中点为H ,那么PH 垂直平分MN ..4=2MH ,所以,中,PMH △Rt 在 所以MH =2.因此MN =4,为定值.等腰△AMN 存在三种情况:①如图3,当AM =AN 时,点P 为原点O 重合,此时点P 的纵坐标为0.图2 图3.2=OM ,所以4=AM ,2=OA 中,AOM △Rt 时,在MN =MA ,当4②如图 .的纵坐标为P .所以点2=OH =x 此时 .的纵坐标为也为P 时,根据对称性,点NM =NA ,当5如图图4 图5③如图6,当NA=NM=4时,在Rt△AON中,OA=2,AN=4,所以ON=2.此时x=OH=2.所以点P的纵坐标为.如图7,当MN=MA=4时,根据对称性,点P的纵坐标也为.图6 图7考点伸展如果点P在抛物线上运动,以点P为圆心的⊙P总经过定点B(0, 1),那么在点P运动的过程中,⊙P始终与直线y=-1相切.这是因为:设点P的坐标为.已知B(0, 1),所以.而圆心P到直线y=-1的距离也为,所以半径PB=圆心P到直线y=-1的距离.所以在点P 运动的过程中,⊙P始终与直线y=-1相切.例 10 2014年湖南省张家界市中考第25题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抛物线y=ax2+bx+c(a≠0)过O、B、C三点,B、C 坐标分别为(10, 0)和,以OB为直径的⊙A经过C点,直线l垂直x轴于B点.(1)求直线BC的解析式;(2)求抛物线解析式及顶点坐标;(3)点M是⊙A上一动点(不同于O、B),过点M作⊙A的切线,交y轴于点E,交直线l于点F,设线段ME长为m,MF长为n,请猜想mn的值,并证明你的结论;(4)若点P从O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点B作直线运动,点Q同时从B出发,以相同速度向点C作直线运动,经过t(0<t≤8)秒时恰好使△BPQ为等腰三角形,请求出满足条件的t值.图图1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4张家界25”,拖动点M在圆上运动,可以体验到,△EAF保持直角三角形的形状,AM是斜边上的高.拖动点Q在BC上运动,可以体验到,△BPQ有三个时刻可以成为等腰三角形.思路点拨1.从直线BC的解析式可以得到∠OBC的三角比,为讨论等腰三角形BPQ作铺垫.2.设交点式求抛物线的解析式比较简便.3.第(3)题连结AE、AF容易看到AM是直角三角形EAF斜边上的高.4.第(4)题的△PBQ中,∠B是确定的,夹∠B的两条边可以用含t的式子表示.分三种情况讨论等腰三角形.图文解析(1)直线BC的解析式为.(2)因为抛物线与x轴交于O、B(10, 0)两点,设y=ax(x-10).代入点C,得.解得.所以.抛物线的顶点为.(3)如图2,因为EF切⊙A于M,所以AM⊥EF.由AE=AE,AO=AM,可得Rt△AOE≌Rt△AME.所以∠1=∠2.同理∠3=∠4.于是可得∠EAF=90°.所以∠5=∠1.由tan∠5=tan∠1,得.所以ME·MF=MA2,即mn=25.图2(4)在△BPQ中,cos∠B=,BP=10-t,BQ=t.分三种情况讨论等腰三角形BPQ:①如图3,当BP=BQ时,10-t=t.解得t=5.②如图4,当PB=PQ时,.解方程,得.③如图5,当QB=QP时,.解方程,得.图3 图4 图5考点伸展在第(3)题条件下,以EF为直径的⊙G与x轴相切于点A.如图6,这是因为AG既是直角三角形EAF斜边上的中线,也是直角梯形EOBF的中位线,因此圆心G 到x轴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所以⊙G与x轴相切于点A.图6例 11 2014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第26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x2-(m+n)x+mn(m>n)与x轴相交于A、B两点(点A位于点B的右侧),与y轴相交于点C.(1)若m=2,n=1,求A、B两点的坐标;(2)若A、B两点分别位于y轴的两侧,C点坐标是(0,-1),求∠ACB的大小;(3)若m=2,△ABC是等腰三角形,求n的值.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4邵阳26”,点击屏幕左下方的按钮(2),拖动点A在x轴正半轴上运动,可以体验到,△ABC保持直角三角形的形状.点击屏幕左下方的按钮(3),拖动点B在x轴上运动,观察△ABC 的顶点能否落在对边的垂直平分线上,可以体验到,等腰三角形ABC有4种情况.思路点拨1.抛物线的解析式可以化为交点式,用m,n表示点A、B、C的坐标.2.第(2)题判定直角三角形ABC,可以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也可以用锐角的三角比.3.第(3)题讨论等腰三角形ABC,先把三边长(的平方)罗列出来,再分类解方程.图文解析(1)由y=x2-(m+n)x+mn=(x-m)(x-n),且m>n,点A位于点B的右侧,可知A(m, 0),B(n, 0).若m=2,n=1,那么A(2, 0),B(1, 0)..(2)如图1,由于C(0, mn),当点C的坐标是(0,-1),mn=-1,OC=1.若A、B两点分别位于y轴的两侧,那么OA·OB=m(-n)=-mn=1.所以OC2=OA·OB.所以.所以tan∠1=tan∠2.所以∠1=∠2.又因为∠1与∠3互余,所以∠2与∠3互余.所以∠ACB=90°.图1 图2 图3(3)在△ABC中,已知A(2, 0),B(n, 0),C(0, 2n).讨论等腰三角形ABC,用代数法解比较方便: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AB2=(n-2)2,BC2=5n2,AC2=4+4n2.①当AB=AC时,解方程(n-2)2=4+4n2,得(如图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中考压轴题强化训练11
如图,一次函数22
1+-=x y 分别交y 轴、x 轴于A 、B 两点,抛物线c bx x y ++-=2过A 、B 两点。
(10分)
⑴求这个抛物线的解析式;
⑵作垂直x 轴的直线t x =,在第一象限交直线AB 于M ,交这个抛物线于N 。
求当t 取何值时,MN 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
⑶在⑵的情况下,以A 、M 、N 、D 为顶点作平行四边形,求第四个顶点D 的坐标。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解:⑴由一次函数22
1+-
=x y ,易得A (0,2),B (4,0)……1分 由A (0,2),B (4,0)代入c bx x y ++-=2中,可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272++-=x x y ……3分
⑵当t x =时,可设M (221,+-
t t ),N (22
7,2++-t t t )……4分 从而MN=t t t t t 422122722+-=+--++-……5分 配方得MN=4)2(2+--t
∴当2=t 时,MN 有最大值为4……6分
⑶如图所示,点D 的位置有三种情况
当D 点在y 轴上时,AD=MN=4
∴D 1(0,6),D 2(0,-2)……8分
当D 点不在y 轴上时,可得D 3(4,4)……9分
∴故所求的D 为(0,6),(0,-2)或(4,4)。
……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