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院博士入学考试大纲-市政工程
博士入学考试大纲全解

博士入学考试大纲全解博士入学考试是评估考生能力和知识水平的重要环节,通过全面解读博士入学考试大纲,我们可以更好地准备和应对这一挑战,提高自己的考试成绩。
本文将全面解析博士入学考试大纲,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考试大纲概述博士入学考试大纲是考试的依据和指导文件,它明确了考试的目标、内容和要求。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必须对大纲进行全面理解和准确掌握,以确保备考的针对性和高效性。
1.1 考试目标博士入学考试的目标是评估考生的学术能力、研究潜力和创新能力。
考试要求考生对所申请的学科领域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并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1.2 考试内容博士入学考试内容包括学科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
学科基础知识主要考查考生对所申请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重要概念的掌握程度;专业知识主要考查考生对所申请学科领域的前沿知识和研究进展的了解程度;科研能力主要考查考生的科学研究思维和方法的应用能力。
二、学科基础知识解析学科基础知识是博士入学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考生顺利通过考试的基础。
学科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 基础理论知识基础理论知识是考生在所申请学科领域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
考生需要掌握学科的核心理论、基本概念和基础原理,并能够应用于研究和实践中。
2.2 方法和技能方法和技能是考生在博士研究中必备的能力。
考生需要了解和掌握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并能够熟练运用于具体研究项目中。
2.3 学科前沿进展学科前沿进展是考生对所申请学科领域的了解程度的重要评判标准。
考生需要关注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进展,了解国内外学术界的最新动态。
三、专业知识解析专业知识是博士入学考试中的重要一环,它考查考生对所申请学科领域的深入了解和掌握程度。
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3.1 专业核心知识专业核心知识是考生在博士研究中必须具备的知识体系。
考生需要掌握学科领域核心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并能够灵活应用于科学研究中。
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桥梁工程科目考试大纲

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桥梁工程科目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考查学生对桥梁工程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桥梁工程基本理论的应用能力掌握情况,重点考察考生对钢筋混凝土梁桥的设计理论及施工方法,大跨度桥梁的设计理论,桥梁监测、检测、安全评定方法等。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满分均为分,考试时间为小时。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桥梁基本概念、专有名词、设计基本原则及设计荷载知识点。
比例为。
、混凝土梁桥基本理论。
比例为。
、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知识点。
比例为。
、拱桥设计与构造知识点。
比例为。
、大跨径桥梁检测与施工控制知识点。
(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
比例为。
、简答题。
比例为。
、论述题。
比例为。
三、考查内容及要求、桥梁基本概念、设计基本原则及设计荷载。
要求掌握桥梁的专有名词、组成、分类、基本体系、造型及设计荷载与桥面布置与构造,熟悉桥梁设计程序和现行公路桥涵设计规范,了解国内外桥梁发展简况。
、混凝土梁桥。
要求掌握混凝土梁桥设计参数概念、设计方法与计算,熟悉梁桥实用空间简化计算与支座和墩、台计算,了解梁桥的预制与施工工艺。
、预应力混凝土梁桥。
要求掌握预应力连梁预加为应力、收缩徐变、支座变位、温度变化引起次内力的基本概念,熟悉预应力连续梁次内力的计算原理和方法及箱梁分析,了解刚架桥的概念与设计计算。
、拱桥设计与构造。
要求掌握拱桥的设计与构造及基本概念。
熟悉长大桥设计与计算特点。
、大跨径桥梁施工控制与检测的基本方法。
四、考试用具说明考试需携带计算器及直尺。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城乡规划设计》科目考试大纲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城乡规划设计》科目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通过概念性规划快速设计,考核考生综合运用城市规划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案初步成果。
重点考察学生的设计构思和方案创新能力。
通过城乡规划实证评述,考核考生综合运用城市规划知识的能力,理解和掌握法规、政策的能力,对规划问题的分析与综合能力,城市规划的编制和评析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等。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满分为IOO分,考试时间为6小时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内容结构为各部分知识点在试卷中所占的比例。
(四)试卷题型结构
快速设计与表达30%、城乡规划实证评述70%。
三、考查内容及要求
概念性规划设计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设计及创新能力。
包括城市规划设计题目理解、场地及其周边条件分析、功能解析与合理布局、空间秩序建构与空间表达、道路交通组织、综合技术经济分析等能力,侧重考察设计构思和方案创新能力。
城乡规划实证评述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运用理论及文字能力。
包括规划编制、实施管理、监督检查三大方面。
考核应试人员综合运用城市
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的能力,理解、把握技术标准规范和国家政策的能力,以及在综合分析与协调的能力。
重点考核评析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
1、【30%】概念性规划(设计):
2、【70%】城乡规划实证评述:
四、考试用具说明
考生自备计算器、AI不透明图纸、快速设计相关工具。
博士生入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 .doc

博士生入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课程名称:光学信息处理考试科目名称:光学信息处理考试要求光学信息处理是在全息术的提出、作为像质评价的光学传递函数的建立和激光的诞生基础上,从传统的、经典波动光学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尤其是数学上的傅立叶变换和通信中的线性系统理论被引入到光学中,使得光学和通信者两个不同领域在信息学范畴内统一起来,从空域扩展到频域。
与其它形态的信号处理技术相比,光学信息处理具有高度并行性、大容量的特点,是信息科学的重要分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以下内容:1、掌握光学信息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2、具有正确的逻辑思维与系统分析的能力;3、逐步培养光学信息处理系统设计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1、光学信息处理的数学基础及光波传播的系统理论常用非初等函数和特殊函数的傅立叶变换,空间频率、相关和卷积、光学傅里叶变换及其性质,线性系统、线性不变系统、本征函数及脉冲响应函数。
2、标量衍射理论惠更斯-菲涅尔原理和基尔霍夫衍射表达式,菲涅尔衍射和弗朗和费衍射现象基本原理,衍射的角谱理论。
3、透镜的傅立叶变换性质薄透镜的相位变换作用、傅立叶变换特性,以及薄透镜成像性质,透镜光瞳函数对傅立叶变换及成像的影响。
4、光学成像系统的频谱分析成像系统的频率特性,包括衍射受限的相干成像系统的频率响应及相干传递函数,衍射受限的非相干成像系统的频率响应及光学传递函数,像差对成像系统的影响,相干和非相干成像系统比较。
5、光学全息术经典光学信息处理的早期发展,傅立叶处理器,全息术,全息原理及其应用,傅立叶变换全息图,空间滤波,图像的恢复等。
6、相干光学信息处理相干光学信息处理系统及空间频率平面的确定,空间滤波实现图像边缘增强、图像加减操作、图像恢复、相位物体成像、相关与卷积等;空间滤波器的性能评价,相干信息处理系统的相干噪声和散斑噪声。
7、非相干光学信息处理调制空间假彩色编码等 非相干光学信息处理系统的并行性和高冗余度,非相干空间滤波和傅立叶变换光谱,基于衍射的非相干空间滤波和功率谱相关器;基于几何光学的非相干光学信息处理。
南大环境申博的笔试内容

南大环境申博的笔试内容
1. 环境科学基础知识,涉及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环境保护法
律法规、环境监测与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2. 环境工程技术,包括环境治理工程、污染物处理技术、环境
影响评价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3. 环境管理与规划,涉及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政策与规划、可
持续发展理念等内容。
4. 数理逻辑能力,可能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相关科目的基
本题目,以及逻辑推理、分析判断等题型。
5. 专业英语能力,可能包括阅读理解、词汇运用、写作等方面
的考察。
在笔试中,考生需要全面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专业英语表达能力。
同时,对于申
博岗位的笔试内容可能还会根据具体岗位的要求进行调整,因此考
生在备考时需要结合招聘信息中的岗位要求有针对性地准备。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清华考博辅导: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考博难度解析经验分享

清华考博辅导: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2019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实行“申请―审核”制,符合《清华大学 2019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报考条件的申请人提交相关材料,依据考生申请材料的综合评价结果确定差额综合考核名单,经综合考核后择优推荐拟录取。
强军计划、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论文博士等采取相同的办法同时进行。
一、院系简介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源于1928 年设立的市政工程系,在我国环境工程学科的奠基人陶葆楷先生的带领下,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逐步发展壮大。
1977 年建立我国第一个环境工程专业,1984 年成立环境工程系,1988 年被评为我国唯一的环境工程重点学科;1997 年更名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系,2001 年和2007 年两次蝉联环境工程国家重点学科,2009 年和2013年两次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第一名;2011 年在清华大学喜庆百年华诞之际发展为环境学院。
在最近的数十年中,在教育部、环境保护部、科学技术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等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历届校院党委和行政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全体师生员工的努力拼搏,环境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基地建设、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建立了以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境管理、市政工程、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生态学为重点的学科体系,组建了一支以钱易院士、郝吉明院士和贺克斌院士为学术带头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培养了一大批环境保护工程技术、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人才,已经有7 名环境学科的教师和校友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立了“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巴塞尔公约亚太地区协调中心”等高水平的开放式研究机构,长期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和“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的主任单位,为国家重大环境问题的解决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服务、理论支持和决策支撑,成为我国重要的环境保护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水平科学研究中心,在我国的环境保护领域享有极高的声誉。
太原理工大学环境工程博士考试大纲

太原理工大学环境工程博士考试大纲
环境工程学是一门工程技术学科,它是汇集了土木工程、公共卫生工程、生态工程及有关工业技术而形成及发展起来的,是环境保护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
学习该门课程的日的是掌握治理与控制废水、废气、固体废物以及噪声的基本方法的工艺原理与设计,获得基本的治理与控制污染的手段和能力。
考试大纲
(一)、水质净化
1、水循环、水污染;
2、水质指标、水质标准;
3、生活污水等三类废水的主要污染控制指标:
4、水体自净、水环境容量;
5、废水处理程度。
(二)、废水的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处理
1、废水中粗大颗粒物质、细小悬浮物质和胶体物质、溶解性物质等的处理方法;
2、沉淀的类型与基本原理;
3、混凝、气浮、吸附、消毒等物理化学处理工艺原理;
4、生物处理工艺的基本原理;
5、活性污泥法处理原理;
6、污泥的脱水技术作用原理。
(三)、大气污染控制
1、大气环境标准;
2、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方法:
3、重力沉降;
4、能风除尘:
5、静电除尘;
6、袋式除尘:
7、湿式除尘;
8、气体吸收;
9、吸附净化:
10、催化转化:
11、天气书散:
12、高斯模式。
(四)、山体废物与城巿垃圾的管理与处置
1、同休废物的分类和性厨;
2、正实、被的、分选与固化处理;
3、资识化;
4、城市片圾的焚浇与H里。
(五)、M声其他公害防治技术
1、噪声;
2、吸声、消声、隔声:
3、电崛辐射;
4、放射性污染。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综合》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综合》考试大纲(代码:3386)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鉴丁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一名交叉性很强的学科,对各个子方向的基础知识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将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综合列入我校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专业博七生选考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它以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硕士生应达到的水平为标准,以保证被录取者进一步学习更高层次课程时具有较扎实的环境基础。
考试对象为参加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答卷方式:闭卷,笔试(二)答题时间:180分钟(三)各部分考试内容的考试比例所有题型为选答题,分为五类,考生任选两类题目作答:(1)水污染控制技术(2)微生物学(3)固体废弃物处理(4)坏境化学(5)环境规划与管理(四)题型比例20%概念题,40%简答题或计算题,40%综合分析题和论述题。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一、水污染控制技术1、名词解释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控制指标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一些常用匸艺,微生物的营养、代谢、生长繁殖与控制的基本概念,物化处理方法的基本概念。
2、简答题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基本组成、生物膜的形成过程等;生物脱氮除磷的过程及工艺,污水口然生物处理的过程及工艺。
3、理论论述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作用机理,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的基本内容,生物脱氮除磷的基本原理,污水深度处理的基本工艺与原理。
4、工艺方案针对某一工业废水或城市污水的水质,根据岀水水质的要求,设计一套废水或污水处理工艺, 并说明工艺中各单元的作用及其基本原理。
5、技术前瞻针对我国水环境领域目前面临的某一个问题或现象,结合所掌握的知识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并阐述制定方案的主要技术依据。
6、参考书目(1)张口杰、林荣枕、金儒霖,《排水工程》(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5版): (2)李军、杨秀山、彭永臻,《微生物与水处理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二、微生物学微生物学30%,微生物学在环境领域的应用70%1、微生物学基础(1) 环境中的微生物(2) 微生物生长与代谢(3) 微生物遗传与变异(4) 微生物在坏境中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5) 微生物在物质循坏中的作用微生物治理环境(1)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2) 污水的生物处理(3) 废渣与废气的生物处理(4) 污染坏境的生物修复(5) 环保型微生物制剂的开发应用3、微生物污染坏境(1)环境中的致病微生物(2)微生物与水体富营养化4、微生物监测坏境⑴坏境污染的指示微生物(2)污染物致突变性的微生物检测方法(3)微生物检测技术的新发展三、固体废弃物处理1、城市生活垃圾全过程管理的工程原理(Intergrated Solid Waste Management Engineering Principles)(1)城市生活垃圾全过程管理系统概述(Introduction)(2)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和分类(Generation and composition of MSW)(3)城市生活垃圾的源头存放与处理(Onside Handling, Storage and Processing)(4)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Collection of MSW)(5)城市生活垃圾的预处理技术(Separation and Processing of MSW)(6)城市生活垃圾的物质回收、转化和能量转化(Transformation of MSW),重点之一'(7)垃圾焚烧系统中的关键技术(Key Technologies of Incineration of MSW),重点之一1(8)垃圾生物和化学转换中的关键技术(Key Technologies of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Transformation of MSW),重点之一1(9)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置(Disposal of MSW),重点之一(10)国家各部委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的最新动态(Progress)2、丄业固废的资源化技术(Recycling of Industrial Solid Wastes)(1)匸业固废资源化技术概述(Introduct ion)(2)匸业固废资源化的材料学基本原理(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Materials for Industrial solid wastes)(3)无机材料的胶凝固化的理论(Theory on Inorganic Materials)(4)利用丄业废渣生产水泥新进展(Prospects of Cements made from Industrial SolidWastes)(5)利用丄业废渣制备新型建筑材料新进展(Prospects of Novel construction Materials made from Industrial Solid Wastes)(6)国家各部委关丁•工业固废处理与资源化的最新动态(Progress)3、危险废物(HazardousWaste)(1)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及方法(Identification)(2)危险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原理与方法(Theory and methods)(3)国家各部委关丁-工业固废处理与资源化的最新动态(Progress)四、环境化学1、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光化学反应过程:大气中重要自由基的來源: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的转化;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机理及控制对策:硫氧化合物的转化和硫酸烟雾型污染;酸雨的组成:大气颗粒物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市政工程专业博士入学考试专业基础测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
一、测试要求
对考生在市政工程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涉及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察。
二、测试内容
测试内容主要涵盖下列课程,但面试时不限于这些课程。
●水力学或流体力学
●环境工程原理理论基础
●环境化学、环境分析与监测的基本理论与技术
●水处理微生物学基本理论
三、测试形式
采用导师组面试方式。
四、参考复习教材
《水力学》白玉川2007年天津大学出版社
《流体力学》(第二版)张伟等2011年天津大学出版社
《环境工程原理》(第二版)胡洪营等2011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环境分析监测理论与技术》(第二版)孙宝盛等2007年化学工业出版社《最优化方法》(修订版)解可新等2006年天津大学出版社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三版)周群英等200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年市政工程专业博士入学考试专业综合测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市政工程
五、测试要求
对考生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考察,重点考察治学态度、专业能力、培养潜力、创新意识、科研能力、科研潜力等方面。
六、测试内容
测试内容主要涵盖下列课程,但面试时不限于这些课程。
●水污染控制与水资源综合利用理论与技术
●水处理基本理论与技术
●环境系统规划与数学模拟基础理论
●建筑给排水理论基础
七、测试形式
采用导师组面试方式。
八、参考复习教材
《输配水工程》赵新华等2006年化学工业出版社
《水质工程学》李圭白等2005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排水工程》(第四版)张自杰等2000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环境系统分析教程》程声通等2006年化学工业出版社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第五版) 王增长等2007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