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夷长技以制夷出自哪本著作

合集下载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意思是什么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意思是什么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意思是什么?
师:既是拜师,学习的意思。

夷:指蛮夷,当时清朝还自认为是天朝大国把西方国
家称之为蛮夷。

长技:是指他们的特长,就是指西方列强的先进工业,武器等等。

制:控制,对付,制约等等这类意思。

所以全句的意思大概就是:学习制造和使用洋人先进
的技术(武器)来打击制约洋人。

这句话出自魏源《海图国志》, 认为只有学习洋人坚
船利炮的技术以用来对付和克制洋人才是抵制外国之道.
1842 年《海国图志》问世,作者魏源在该书《原叙》
中指出著书目的:“是书何以作?曰: 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
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所谓“师夷”主要
是指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军事技术上的一套长处,而
“夷之长技三 : 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
不仅主张从西洋购买船炮,而且更强调引进西方的先进工业
技术,由自己制造船炮。

所谓“制夷”,即抵抗侵略、克敌
制胜。

在这个主张里,师夷是手段,制夷是目的。

通过“师
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魏源明确地把是否学习西方国家
“长技”提高到能否战胜外国侵略者的高度来认识,他强调
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这个主张表现出了一种光
辉的爱国主义思想,向处于巨大变故中的中国人提出了“向
西方学习”的新课题。

这一思想后来成为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源头,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实践意义上,它是后来洋务运动甚至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一
切革新运动的先声。

“师夷长技以制夷”考论

“师夷长技以制夷”考论

“ 师夷长技以制夷 " 考论
雷 平
(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匕 湖j 武汉 ,3 0 2 4 06 )
摘 要 : 片战争前 后 , 则徐基 于与西方人打 交道 的经历萌 生 了向西方 学 习的思 想。魏源在《 光洋 鸦 林 道 艘征抚 记》中将林则徐 的思想 主张概括 为“ 师敌 之长技 以制敌” 是对林则徐积极购置西 式枪炮 以抗 击西方侵 , 略思想主张的提 炼和升华。其 后 , 魏源又在《 海国图志》中明确提 出“ 师夷长技 以制夷” 口号, 为近代 知识 的 成
则徐的作 用 , 为林 只是 有思想 但没有 明确 提 出口号 , 但认 仍 然将“ 师夷 长技 以制夷 ” 口号 的 明确归 功于魏 源。《 中国近 代社会思潮 ( 80—14 ) 第一 卷云 : 林则 徐懔 然 于时代 14 99 》 “ 的变奏 , 萌生 了 ‘ 师夷长技 以制夷 思想 ; 随即则是与林 则徐
夷务不能歇手片》, 云:
自六 月以来 , 贸易为英 夷所 阻, 亦各气愤不平 , 均欲 由该
译了英 国人慕瑞 的《 世界地理大全》, 编为 《 四洲志》, 这是我
国近代第一部 比较系统 介绍 西方地理 的书。林则 徐也 因此
被誉 为近 代中国“ 开眼看世界 ” 的第一人。 从总 体上说 , 林则徐还未摆脱 天朝上 国的心态。在给英
分子 自觉的思想观 念和行 动旗 帜。
关键词 : 林则徐 ; 魏源 ;师夷长技 以制夷” “
中 图分 类号 :2 3 K5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0 4 ( OO O 0 1— 2 1 9— 4 4 2 L ) 5— 5 0 0 收 稿 日期 :00—0 2 21 5— 4
制夷 已可裕如 , 何至 尚形棘手 ?

师夷长技以制夷

师夷长技以制夷
师夷长技以制夷
林则徐(四洲志)、魏源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 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 为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长技以制夷而作。夷 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 三养兵练兵之法。
此话题提出的背景: 1,国学的推崇 2,“老婆总是别人家的好” 3,中华文明何以能屹立不倒? 4,欲毁其国者,先毁其史
《海国图志》:是中国著名思 想家魏源的著作之一,《海国 图志》的全部内容,就是围绕 “夷”这个中心,全方位地介 绍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政 治、经济、军事、科技,乃至 宗教、文化、教育、风土等各 种情况。
海国图志与日本:
当代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持 这观点:日本能够成为近代亚 洲唯一一个走上独立发展道路 的国家,首先要归功于这件法 宝。
启示:
读书 读史
魏源其人:魏源(1794.4.1857.3.),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 家、文学家。名远达,字默深,又 字墨生、汉士,号良图。汉族,湖 南邵阳隆回金潭人。道光二年 ( 1822年)举人,道光二十五年 (1845年)始成进士。官高邮知州, 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 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 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揭秘:林则徐才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首倡者

揭秘:林则徐才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首倡者

揭秘:林则徐才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首倡者鸦片战争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治国良策的第一人,究竟是谁?现在不少着作,包括一二种权威着作,都有如此类似的表述:魏源最早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事实果真如此吗?先看魏源本人如何说。

他在《道光洋艘征抚记》中写道:“先是,林则徐奏言:‘中国造船制炮,至多不过三百万,即可师敌长之技以制敌。

此时,但固守薄篱,即足使之自困。

若许臣戴罪赴浙,又能殚竭血诚,克复定海,以尉圣廑。

’不报。

”这段记载,把谁是首倡者说得明明白白,表明魏源有求真务实的史德。

但翻检《林则徐全集》,林则徐这份写于道光二十年(1841)八月二十九日被革职后请求戴罪赴浙效力的奏折中,并无“师夷长技”的话,而是这样写的:“粤东关税既比他省丰饶,则以通夷之银量为防夷之用,从此制炮必求极利,造船必求极坚,似经费可以酌筹,裨益实非浅鲜矣!”“若前此以关税十分之一制炮造船,则制夷已可裕如。

”道光帝在后一句话旁朱批道:“一片胡言!”完全否定了林则徐制炮造船以制夷的主张。

为什么林、魏二人的表述文字如此不同呢?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魏把林的言论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表达了出来。

一种是林怀着“正在奏请治罪,何敢贡献刍荛”(奏折中说)的心情,把“师夷长技以制夷”这种明显地带有教训性质的话删掉了,措辞委婉些了。

而魏看到的,是林被革职后在京口亲手交给他的奏折原稿。

林魏二人的关系两种揣测,均无铁证可以坐实。

但有几点可以说明问题。

一、林则徐是公开承认夷有长技的第一人。

这是林则徐超越自诩为“天朝上国”、轻夷鄙夷、朱批“一片胡言”的道光帝,及一切夜郎自大的封建官僚的重要一步。

林则徐在奏折中明确地报告道光帝:英夷“以其船坚炮利而称其强……兵船是其长技。

”林被革职后,虽一度留粤协力夷务,向主持军务的奕山提出了《防御粤省六条》,中云:“洋面水战,系英夷长技……应另制坚厚战船,以资制胜。

”甚至在遣戍途中的洛阳还写信给苏廷玉,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设想:“去冬与雪樵制买书,虽力陈船、炮、水军之不可已……当局果能师其意,同心协力而为它……有船有炮,水军主之,往来海中,追奔逐北,彼所能往者,我亦能往……逆夷以舟为巢穴,有大帮水军追逐于巨浸之中,彼敢舍舟而扰陆路,占据城垣,吾不信也。

海国图志和“师夷长技以制夷”

海国图志和“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国历代统治者都信奉“以农为本”、“工商为末”的价值观,并以“重农抑商”作为基本国策,读书人“学而优则仕”,奉行重义轻利的工具理性价值观,视君权神圣不可侵犯。魏源介绍的这些情况为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作出了贡献。
通过以上归纳介绍,可以看出魏源已经觉察到近代科技文化对西方国家强盛所起的作用,认识到西方文明之关键在于能够制造机器和培养能够制造和使用机器的人才,他还下意识地感觉到西方文化造就出一批敢于打破封闭,周游世界、广览地球的“智士”。他们或者广咨风俗、办教育,或者极意搜求新地垦殖经营,或者经商做生意,甚至用军舰强兵强迫别国开口岸通商。他着重分析了当时称雄世界的英国,认为这个面积不大,也不富庶的弹丸小国之所以富强,原因有二。一是商业发达;二是殖民扩张。“英吉利夐然三岛,不过西海一卷石,揆其幅员,与闽广之台湾、琼州相若,即使尽力为沃土,而地力产能几何?所以骤至富强,纵横于数万里外者,由于西得亚墨利加,东得印度诸部也。亚墨利加土地,孤悬宇内,亘古未通声闻,英人于前明万历年间探得之,遂益万里膏腴之土,骤至不资之富。”魏源认为英人的极度贪婪必然驱使他们如此。魏源也找过其他原因,如文化教育、刑法律政、政事制度、风俗教门、技艺工作、宗教等等,尽管作过一点思考,但并未加以深究。即使经过鸦片战争的洗礼,魏源对西方的认识由知之甚少到逐步了解,但并不是非常透彻深刻的。他从未出过国门,所沿用的都是二手材料,因而他的有些介绍仍充满离奇和荒诞。
1842年《海国图志》50卷本刊刻问世,后增至120卷。魏源也因此书而名垂青史。《海国图志》内容非常丰富,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魏源编撰《海国图志》的目的,他在《海国图志》序言中说的很明了:“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惟有“师夷之长技”才可“制夷”,“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⑥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意思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意思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意思(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英语单词、英语语法、英语听力、英语知识点、语文知识点、文言文、数学公式、数学知识点、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nglish words, English grammar, English listening, English knowledge points, Chinese knowledge points, classical Chinese, mathematical formulas, mathematics knowledge points, composition boo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意思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向洋人学习先进军事技术,用以抵抗洋人的侵略。

爱国主义教育基本知识

爱国主义教育基本知识

爱国主义教育基本知识一、填空题1、1860年洗劫和烧毁圆明园的是(英法联军)。

2、鸦片战争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魏源)。

3、严复将英国人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的前两章翻译为(《天演论》)。

4、1935年中国共产党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领导发动的抗日救亡运动是(一二•九运动)。

5、全国性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取得第一次重大胜利的战役是(平型关战役)。

6、1945年8月,毛泽东发表号召对日本侵略者实行全国规模反攻的文章是(《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7、(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8、(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9、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开始领导中国革命,中国革命由此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10、1898年严复翻译出版了(《天演论》),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向中国人敲响了振聋发聩的警世钟。

11、1971年10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标志着新中国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终于打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门。

12、(1978年)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继延安整风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

13、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为了实现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毅然实行“兵谏”,扣留了蒋介石。

14、中国近代历史的起点标志是(鸦片战争)。

15、近代我国与西方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

16、较早通过翻译西方著作向国人介绍西方社会进化论的学者是(严复)。

17、1839年6月,(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销毁鸦片行动,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决心。

18、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不断入侵和掠夺,爱国志士(谭嗣同)发出了“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悲愤呐喊。

19、1860年10月,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前,抢劫和焚毁了清朝皇帝的离宫(圆明园),充分的暴露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势力践踏文明的野蛮本性。

师以夷之长以制夷

师以夷之长以制夷

师以夷之长以制夷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海国图志》著作中的语句,意思是:向洋人学习先进技术,用学习到的先进技术抵抗洋人。

师就是学习的意思,夷是蛮夷,长技是他们的特长,制是控制,对付。

《海国图志》作者是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就是出自这部著作,晚清时期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夷,最早是指华夏以外的其他部族。

到了清朝,“夷”字被广泛使用,特指外国人。

夷,其实是一个贬义词,意思是野蛮的、未开化的,歧视的意思很明显。

外国人抵抗歧视。

一部”夷”字史就是半部外国人抗争史。

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中国仍在大量使用“夷”字。

1842年,魏源编写了著名的《海国图志》一书。

魏源提出了“以夷制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

虽然承认洋人有好多东西比中国先进,也知道要向洋人学习,但仍把洋人称为“夷”。

由此可以看出,此时的中国还是不服的,仍有一种蔑视、贬损的心理。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鸦片战争(1840)爆发前夕,清末大臣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提出。

“制夷”,就是抵抗西方侵略,战胜敌人。

“师夷长技以自强”则是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派在魏源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的。

“自强”则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增强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