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社考点1、2
九年级历史一二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一二单元知识点一、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一)古代埃及1. 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地理位置: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
尼罗河的影响: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
因此,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2. 古埃及文明的发展历程兴起: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了若干个小国家。
统一: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之后经历了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和新王国时代。
强盛:在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版图向北延伸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衰落: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
古埃及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3. 古埃及的文明成果金字塔:它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
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其中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
金字塔的建造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也体现了古埃及人在建筑、数学、天文等方面的高超技艺。
象形文字:古埃及人使用的文字,这种文字由表意符号、表音符号和限定符号组成。
象形文字对后来的字母文字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古代两河流域1. 两河流域文明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两河流域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之间的区域,这里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有利于农业生产。
2. 古巴比伦王国兴起: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许多奴隶制小国。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
目的: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内容: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它规定了奴隶可以买卖,可用来抵债;如果奴隶胆敢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他的耳朵就要被割掉等。
3. 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楔形文字:苏美尔人发明的文字,这种文字是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杆或骨棒、木棒当笔,在潮湿的黏土制作的泥版上写字,笔画形状像楔子,所以被称为楔形文字。
9年级下册历史第一、二单元知识点

9年级下册历史第一、二单元知识点1、二月革命:1917年3月,资产阶级性质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二月革命后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主要政权)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2、十月革命:1917年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1月7日,起义取得胜利。
俄国建立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主席。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建立。
3、历史意义: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
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精神值得学习。
5、苏联建立: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乌、俄、白、外高—共15个6、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之后,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苏联成为“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
这一体制被称为“斯大林模式7、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它在一定历史阶段对苏联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
也存在严重弊端:从长远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8、巴黎和会:目的: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对战后的世界分割。
《凡尔赛和约》是制裁德国,性质:是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一次分赃会议,从关于中国殖民地问题的规定体现出来。
引发五四运动。
凡尔赛体系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9、华盛顿会议目的: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的《九国公约》。
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10、一战后的国际新格局: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一战后国际新格局。
这一体系没有从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1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间1929——1933年,从美国开始,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特点:范围广,时间长,影响:广大人民深受其害,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工人工资大幅度下降,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经济危机引起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危机。
九年级历史中考必考知识点汇总中国史一、二册(中国史)全国通用

中国古代史必考知识点汇总(中国历史一、二册)一、夏商周奴隶制时代:1、上古三代:是指夏、商、周三代。
其中,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夏朝;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朝代是商朝。
夏商周三代简表:2、西周的制度——分封制:目的:加强对全国各地的统治。
内容:周王把土地和臣民封赐给同姓和异姓的贵族,建立诸侯国,即“授民授疆土”。
诸侯王在封国内在逐级分封给卿、大夫、士。
诸侯必须效忠周王。
作用:对拓展周的统治,加强周王室权力起了重要作用。
3、西周灭亡和平王东迁: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族攻破镐京,西周灭亡(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典故)。
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北),因洛邑在镐京东面,故称为东周。
二、东周时代:1、 东周时代特征:周王室势力和威望一落千丈,诸侯国由春秋时期的列国并立,逐渐发展为战国时期的大国对峙。
2、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
各国争霸战争频繁,大的诸侯国打出“尊王攘夷”口号(目的是为确定各国在政治上的霸主地位),出现了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春秋五霸。
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
大国互相兼并,形成战国七雄。
(具体地理方位:齐楚秦燕赵韩魏,东南西北到中间)3、商鞅变法:背景:战国后期,变法成为一种社会潮流。
秦国是七雄中最弱的国家。
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
时间: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实行变法。
内容:①、经济方面:奖励耕织;(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②、军事方面:奖励军功;(此内容触犯了大贵族利益)③、政治方面:建立县制,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编定户口,实行连坐制度。
(加强国家对地方的统治)结果:由于新法触犯了大贵族的利益,商鞅惨遭极刑,但变法已深入民心,仍然推行下去。
作用:使秦国的国力骤增,军队战斗力大大增强,成为七雄中最强的国家,为最终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体现了商鞅“依法治国”思想。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2单元知识点梳理归纳

世界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一课古代埃及【课程标准】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1)兴亡: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
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公元前 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文明: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1)统治: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课程标准】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统一:约公元前24世纪,实现了初步统一。
2.古巴比伦王国(1)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3)影响: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汉谟拉比法典》(1)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
九年级历史第一二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第一二单元知识点在九年级历史的第一二单元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历史知识点。
本文将围绕着这些知识点展开,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演变古代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社会。
最早的古代文明出现在河流流域地区,比如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文明、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等。
这些古代文明的兴起与水利农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通过修建灌溉系统,人们能够有效利用水资源,从而实现大规模农业生产,人口逐渐增多。
与此同时,人们也开始发展手工业和商业,这些交流活动促进了文化和技术的交流与发展。
二、古代帝国的兴起与扩张古代帝国的兴起标志着人类社会向国家体制的转变。
在古代,出现过多个大型的帝国,如埃及新王国、古巴比伦帝国、古印度波斯王朝以及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国等。
这些帝国以君主制为基础,通过征服和统一周边地区的方式不断壮大。
在帝国扩张的过程中,征服者通常会采取各种手段,包括战争、外交和政治手法。
帝国的兴起和扩张,不仅意味着政治和军事力量的增长,也促进了文化艺术和经济的繁荣。
三、战争与冲突的演变古代战争与冲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部分,也是历史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在古代,战争的形式和方式逐渐演变,从最早的原始部落间的冲突,到更为复杂的阵营战争、国家对抗。
同时,战争手段和技术也在不断改进。
古代的战争主要依靠步兵和骑兵,随着兵器的发展,出现了战车和重型攻城器械。
同时,战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例如军事组织的建立、战术的制定以及军队的纪律等。
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变革历史是一部不断变化的过程,人类社会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变革。
在九年级历史的第一二单元中,我们不仅了解了古代文明的起源和演变,还学习了古代帝国的兴起与扩张,以及战争与冲突的演变。
这些知识点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变革,以及历史对于当今社会的影响。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我们未来的生活和事业提供启示和借鉴。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二、三、四单元 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1课古代埃及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1)兴亡: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
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文明: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1)统治: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统一:约公元前24世纪,实现了初步统一。
2.古巴比伦王国(1)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3)影响: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汉谟拉比法典》(1)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
家庭奴隶制是其一大特征。
(3)意义:法典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法典中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4)评价:《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九年级历史上册 _ 第一次月考必背资料:1-2单元常考重要时间线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次月考1-2单元常考重要时间线一、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了若干个小国家。
二、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之后经历了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和新王国时代三个时代。
在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版图向北延伸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和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三、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古埃及近3000年的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四、约从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五、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六、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七、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在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八、孔雀王朝(公元前324年—前187年)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九、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十、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几百个城邦。
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把周围的农村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小国。
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小国寡民”。
小的城邦公民甚至不过几千人。
最大的城邦斯巴达,领土也只有8400平方千米。
(出现特点最大城邦)十一、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民主政治也随之发展到高峰。
十二、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边陲的马其顿成为军事强国。
十三、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领3.5万大军,进攻波斯帝国。
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亲率10万大军,在叙利亚的伊苏平原迎战。
亚历山大出奇制胜,最终以少胜多,击败了波斯大军。
亚历山大继续南下,攻占地中海东岸地区,随后,兵不血刃进入埃及。
十四、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从埃及转而进入两河流域,与波斯大军再度会战。
他以五六万精锐之师取胜。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一二单元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一二单元历史是一门探究过去的学科,通过研究过去的事件和人物,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的过去。
在九年级的历史教学中,一二单元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围绕这些知识点进行阐述和讲解。
一、秦始皇和统一中国在九年级的历史课程中,秦始皇统一中国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首位统一全国的皇帝。
他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政策,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修建长城和统一文字。
修建长城是为了保护北方边境的安全,防范外族的侵袭。
这堪称中国伟大的工程,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防御工程之一。
统一文字是为了统一国家的语言文字,方便交流和管理。
秦始皇下令将各个地区使用的文字进行统一,形成了统一的文字系统,这也是中华文明长久传承的基础之一。
二、汉武帝和西汉的繁荣汉武帝是西汉时期最具影响力的皇帝之一。
他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政策,使得汉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汉武帝实行了开疆拓土的政策,通过战争和外交手段,使汉朝的疆域得到了拓展。
他还采取了开垦荒地、兴修水利等措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增产。
汉武帝还非常注重文化的发展,推崇儒家思想,加强文化教育。
他设立了太学,培养了大量的文人和学者。
另外,他还通过丝绸之路与西方世界进行了贸易往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交流。
三、三国时期的分裂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和动荡的时期。
三国时期指的是东汉末年,三个割据势力各自为政的时期。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导致了中央政权的削弱。
中央政府无力控制地方势力,各个地方的农民起义和地方势力不断崛起。
最终,三个势力分别为魏、蜀、吴。
他们各自拥有一方疆土,互不相让,使得中国的统一再次被打破。
这个时期发生了很多有名的战争和英雄故事,例如赤壁之战和刘备、关羽、张飞等名将的传说。
总结起来,九年级历史的一二单元主要涉及了秦始皇和统一中国、汉武帝和西汉的繁荣,以及三国时期的分裂。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历史,了解中国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0o
30o
——
0o
30o
30o
中纬度
60o
高纬度
60o
90o
90o 在两极地区有近半年的时间太阳悬挂在半空中
几 条 重 要 的 纬 线
66.5o 23.5o 0o 23.5o 66.5o
北极圈 北 回 归 线
66.5o 23.5o 0o
23.5o 66.5o
赤
道
南 回 归 线 南极圈
o 90 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季节相反
注记
图例
一些常用图例及分类
选择地图 巧用地图
请你选择你所需要的地图:
1、暑假我打算自己坐火车前往西藏旅游
2、出发前我想了解一下西藏究竟在我国的哪 个方向?那里的地形地貌情况。
中国地图
鞍 部
陡坡
山
谷
鞍部 山 鞍部
山 脊 谷
缓坡
甲
乙
100 200 300
1、两个封闭的等高线相对处——鞍部
1、纬线的形状 圆形
东西 方向
纬度
北 半 球 南 半 球
地心
北极(北纬90度)
北纬40度
400N 40度 40度 赤道 (0度)
南纬40度
400S
南极 (南纬90度)
纬 线 度 数 规 律
90o
30o
20o 10o 0o 10o 20o 30o
北 纬
越 向 北 度 数 越 大
( ) 赤道 ( 南 纬 )
2、认识地球仪: (1)经线和经度 (2)纬线和纬度
(3)东西半球的划分:以西经
20°W 160°E 组成的经线圈划分。
(4)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分 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 为南半球。
经线
垂连 直接 相南 交北 的两 半极 圆并 且 与 纬 线
2
北极
、 经 线 所 指 示 的 方 向 南北
(2)经线与南北两极有怎样的关系?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
(3)地球仪上的经度是怎样排列的? 从0°经线向东西两个方向度数越来越大。
(4)东经和西经是以哪条经线为起点划分的? 东经与西经是以0°经线为起点划分的。
赤道和纬线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 、 纬 线 所 指 示 的 方 向
纬度
赤道
度数划分 向东西各作180° 向南北各作90° 代号 东经(E)西经(W) 南纬(S)北纬(N)
西经20°东经160° 赤道把地球分 半球划分 的经线圈是东、西 为南、北半球 半球的分界线
几 条 重 要 的 纬 线 高 中 低 纬 度 的 划 分
90o
60o 30o 0o
低纬度 高纬度
中纬度
地 图 的 三 要 素
方向 比例尺 图例和注记 地图的 “语言”
1、方向:
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
①一般定向法 ②指向标定向法 ③经纬网定向法(最准确)
一般定向法:
(N)
( W) ( S)
(E)
西 指向标定向法(如图) 1、以参照物(A村) 为坐标原点,推指向标 的平行线, 建立坐标系; 2、标注东西南北四个 方向; 南 A
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千米 1 D、—— 50000
3.5cm/7km=3.5cm/700000cm=1/200000=1cm/2km 下列三种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D ) A、1:300000 C、1:500000 B、 0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千米
200千米 └--┚
3、图例和注记:见书本P7 —— 8 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及其文字说明叫图例; 用来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或数字叫注记。
11.4
年份
(%)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纽约
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
读世界六大城市 社会指标比较表, 回答下列问题:
⑴第三产业就业
伦敦 东京 圣保罗 开罗 北京
人员比重最大
(千瓦/时)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人均生活用电消费量
的是 纽约 。
五 带 的 的 划 分
0o
90o
北寒带
北极圈66.5o
北温带
北回归线23.5o
热
带
0o
南回归线23.5o
南温带
南寒带
南极圈66.5o
90o
我国领土大 部分位于中 纬度地区, 属于北温带, 南部少数 地区位于 北回归线 以南的热 带,没有 寒带。
○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所以总 是由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 落日。 当我们已是早 上了,美国却 还是夜晚。因 此,在不同的 地方形成了不 同的地方时, 经度每隔15°, 时间相差1小 时。
南极
1、经线的形状 半圆形
北极 地
0
度 地心 经 60度 线
轴
东经60度
南极
00经线: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 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
经线度数规律
180o 30o 20o 10o 0o
(西经) 本 初 子 午 线
10o 20o 30o
(东经)
180o
越往西度数越大
越往东度数越大
议一议: (1)不同的经线相比较,它们的长度相同吗? 不同的经线相比较,它们的长度都相同。
越 向 南 度 数 越 大
90o
议一议: (1)不同的纬线 相比较,它们的长 度相同吗? 不同的纬线相比较, 它们的长度不相同, 赤道最长,由赤道 向南北两个方向纬 线长度逐渐缩短, 到两极成一点。
北极
垂 直
南极
纬( 线 ) 与 纬 经线 线和 垂经 直线 。有 怎 样 的 关 系 ?
2
(3)地球仪上的纬度是怎样排列的? 从赤道向南北两极度数越来越大。
北
北
公路
村庄
B
3、明确被测物( B村) 方向。
东 B村在A村的什么方向? 东北
经纬网定向法:
2、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公 式:
图上距离 比例尺= ____________ ( 实地距离
表示方法: 0 20米 ①线段式:如: └--┚ ②数字式:如:1:2000
换算时单位要统一)
西 半 球 图
南 北 半 球 的 划 分
北 半 球 图
南 半 球 图
*如何判定某地在东半球还是西半球?
第一步:先判经度——确定东经、西经
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180 °经线 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 第二步:再判半球——确定东、西半球
1.找到划分东西半球的经线:20 °W 或160 °E; 2.20 °W 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 °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200W 、 1600E
东半球: 从200W向东 到1600E 西半球: 从200W向西 到1600E
划分东、西半球的经线: 西经200,东经1600
东西半球的划分
180o W 30o W 20o W 10o W
0o 本 初 子 午 线
10o
E
20o
E
30o
E
160o E 180o图
(3)看看中国 大约跨多少经度。 根据经度相差 15°,时间即相 差1小时计算, 中国最东端和最 西端的时间大约 相差几小时? 东西大约跨越 60°,大约相差4 小时,跨5个时 区。
请你判断中国的半球位置和纬度位置: 北 东 位于 半球(东、西),位于 . 半球(南、北);位于 中 纬度(高、 北温带 (五带) 中、低)。大部分地区在________
2、将点E( 150N 、 200W)标在图中的相应位置
· D
· C
北 南 40 20 西 东 70 50
(3)A点位于________ 北半球 (北半球还是南半球); B点位于 东半球 (东半球还是西半球); C点位于中纬度 (纬度带);D点位于北温带 (热量带)。
(二)地图的主要特点和功能:
(4)南纬和北纬 是以哪条纬线为 起点来划分的呢? 北纬与南纬是以 0°纬线(赤道) 为起点划分的。
东半球和西半球是怎样划分的? 东半球和西半球是以20°W、160° E 组成的经线圈划分的。
观察地球仪,说说为什么 这样划分东西半球,而不 是以0°经线和180°经线 来划分。
请观察本图,东半球 和西半球是怎样划分 的?
定义
连接南北两极并 且与纬线垂直相 交的半圆。 半圆,两条相对应 的经线组成经线圈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 地球一周的圆圈。 圆,每一条纬线自 成纬线圈。
就半球而言,每一条纬线 长度都不等,就全球而言, 纬度相同的线,长度相同。
形状
长度
相等
南北方向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经纬线比较表2
经度
度数起点线 本初子午线(0°)
年 份 1949年 1960年 1970年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人口数 5.4亿
人口数 (亿)
14 12 10 8 6 4 2 0 1949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6.8亿
9.6亿 10.5亿 11.4亿 12.9亿
12.9 9.6 6.8 5.4
10.5
⑵人均生活用电
消费量最少的
纽约 伦敦 东京 圣保罗 开罗 北京
是 北京
。
(%)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
⑶从食品支出占消费 支出比重情况来看
市民的生活水平,
北京市民要比开罗
纽约 伦敦 东京 圣保罗 开罗 北京
市民 低
。
(间)
6 5 4 3 2 1 0
四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