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知识点总结
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地球与地理坐标系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由地球自转形成的离心力使得地球的赤道稍微膨胀,极地稍微扁平。
2. 地理经纬度:地理经度是指地球上某一点与本初子午线的夹角,用东或西经来表示;地理纬度是指地球上某一点与赤道的夹角,用北或南纬来表示。
3. 时区:为了统一各地时间,地球被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15°经度,每个时区的标准时间都与本初子午线上的时间一致。
二、陆地和海洋1. 大洲:地球上的陆地主要分布在七大洲上,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这些大洲是地球上陆地的集中区域。
2. 海洋: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分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洋和北冰洋等五大洋。
海洋是地球上水资源的主要来源,也是生物的栖息地。
三、地形地貌1. 山脉:地球表面存在着许多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
山脉对于地球的地貌和气候都有重要影响。
2. 高原:地球上的高原是指相对平坦的地区,海拔较高,如青藏高原、巴西高原等。
高原地区气候多样,植被覆盖较少。
3. 平原:地球上的平原广泛分布,是指相对平坦且海拔较低的地区,适宜农业发展,如长江平原、恒河平原等。
4. 河流:地球上的河流众多,如长江、尼罗河、亚马逊河等。
河流是地球上的重要水资源,也是人类活动的重要交通线。
四、气候和天气1. 气候带:地球表面的气候可根据地理纬度的不同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
气候带的划分对于农作物种植和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
2. 气候类型:地球上存在着多种不同的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等。
不同的气候类型对于植被和动物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3. 天气现象:地球上的天气变化多端,包括晴天、多云、阴天、雨天、雪天等。
天气现象与地球的气候和季节有密切关系。
五、自然灾害1. 地震:地球上的地震是地壳运动引起的,造成了许多灾害,如楼房倒塌、山体滑坡等。
世界地理知识点总结超全

世界地理知识点总结超全世界地理是一门丰富多彩且极其重要的学科,它涵盖了地球表面的各个方面,包括陆地、海洋、气候、人口、经济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索世界地理的诸多知识点。
一、地球的基本知识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 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
地球表面由七大洲和四大洋组成。
七大洲分别是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而大洋洲是面积最小的大洲。
四大洋按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二、地形地貌1、山地山地是指海拔在 500 米以上,相对高差 200 米以上的地形。
世界上著名的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安第斯山脉等。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约 8848 米。
2、平原平原是指海拔一般在 200 米以下,宽广平坦的地形。
世界上著名的平原包括亚马孙平原、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等。
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大部分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
3、高原高原是指海拔在 500 米以上,顶面比较宽阔平缓的地形。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4、盆地盆地是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
刚果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位于非洲中西部。
三、气候类型1、热带气候(1)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如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马来群岛等地。
(2)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3)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4)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如非洲的撒哈拉沙漠。
2、亚热带气候(1)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主要分布在亚热带的大陆东岸。
(2)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主要分布在南北纬 30° 40°的大陆西岸。
世界地理知识点总结

世界地理知识点总结
一、地形:
1、地形分类:地球表面的地形可分为陆地地形和海洋地形。
陆地地形:有山脉、丘陵、平原、沼泽、河流、海岸线等。
海洋地形:有海湾、港口、海峡、海岛等。
2、地形作用:地形对地球上的物质流动、人类生活和活动有着重要
的影响。
(1)物质流动:地形影响物质的流动方向,如水的流动受地形的阻挡,从而影响物质的运动路线。
(2)人类活动:地形会影响人类行动的方向,若地形复杂或者平坦,会影响交通便利性。
如海洋地形的港口会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
(3)人类生活:地形是地球表面人类聚居生活的基础,不同的地形
决定着人类生活的形式,地形也会影响人类的劳动环境和风俗习惯。
二、气候:
1、气候类型:气候是地球表面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总和,主要有
温带气候、亚热带气候、热带气候、极地气候等。
(1)温带气候:温带气候多分布在地球的两极附近,温度变化明显,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量适中,适宜农业生产。
(2)亚热带气候:亚热带气候分布在两极附近的较低纬度,温度比
温带气候要高,年平均降水量较多,常常伴有持续的雨季,是发育热带植
物的最佳气候。
世界地理知识点总结超全

世界地理知识点总结超全一、地球与地图(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赤道半径约为 6378 千米,极半径约为 6357 千米,平均半径约为 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
(二)地球仪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的模型。
地轴是地球自转所围绕的轴,它倾斜着穿过地心,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是最长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
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三)地图的三要素地图的三要素是指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地图上的方向通常有三种表示方法:一般定向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通常用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的比值,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地图上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或数字。
二、陆地和海洋(一)海陆分布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概括地说“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则大多分布在南半球和西半球。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七大洲按照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四大洋按照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三)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层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许多板块拼合而成。
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世界地理的知识点总结

世界地理的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球的运动1.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是一个呈近似球体的天体,其赤道直径约为12750千米,两极直径约为12713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0076千米,两极周长约为40008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其表面积约为510万平方千米,体积约为108亿立方千米。
2.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3小时56分4秒,一天24小时则与太阳周年365天相适应。
地球的公转轨道呈椭圆形,其平均轨道半径为149600000千米,平均公转速度约为每秒29.8千米。
3. 地球的倾斜与地理季节地球轴线倾斜23.5°,因而造成了地球的四季变化。
当地球不同地区遇到太阳直射,就会出现昼长夜短的现象,形成地理季节。
二、地球的大洲与洋1. 大洲地球上有七大洲,从最大到最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每个洲都有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特色。
2. 洋地球上有五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和北冰洋。
它们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海域,对于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地球的地形与地貌1. 地球地形的高低地球上地形高低不平,海拔最高的是喜马拉雅山脉的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为8848米;最低的是死海,其水面低于海平面428米。
2. 地球的地貌类型地球上地貌类型丰富多样,包括高山、平原、丘陵、河流、湖泊、沙漠、海洋等。
每种地貌类型都有其特有的地理特征。
四、世界地理与自然环境1. 气候带地球上气候类型分布不均,可分为热带气候带、温带气候带和寒带气候带。
不同气候带的气候特点和植被种类均有所不同。
2. 大气环流地球上的大气环流主要由赤道地区的热带气旋和极地地区的极地气旋组成,它们对地球的气候和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3. 海洋环流地球上的海洋环流主要分为暖流和寒流,它们在地球上形成了复杂的海洋环境,对地球的气候和生物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世界地理与人类活动1.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布不均,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自然资源类型和丰富程度各不相同,这对于各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高中世界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世界地理知识点总结一、自然地理自然地理是研究地球表层和地球内部构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它涵盖了地球的物理特征、气候、生物多样性和地质过程等方面。
1. 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地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由液态铁和镍组成,内核由固态铁和镍组成。
地幔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是一层部分熔融的岩石。
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包括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2. 地球的板块构造地球的地壳由数十个板块组成,这些板块在地球表层移动,形成了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
板块边界分为三种类型:转换边界、边界跳跃和堆叠边界。
板块运动导致地震和火山活动。
3. 气候和气象气候是指长期时间和广阔地区内的天气状况。
气象是研究短期时间和局部地区内的天气现象的科学领域。
气候受到地理位置、海洋影响、地形和大气循环等多种因素影响。
重要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和温带气候等。
4. 水文地理水文地理研究地球上的水资源。
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包括淡水湖泊、河流、地下水和冰川等。
水文地理的重要概念包括水循环、水域和水资源管理。
5. 生物地理生物地理是研究生物物种的分布和演化的学科。
地理环境对生物物种的分布和特征有重要影响。
不同地理环境中的生物群落包括森林、草原、沙漠和湿地等。
二、经济地理经济地理是研究经济活动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和影响的学科。
它涵盖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和城市化等方面。
1. 农业地理农业地理研究农业活动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和特征。
不同地理环境适合不同农作物的种植。
全球主要农业区域包括北美大草原、欧洲平原和亚洲稻作区。
2. 工业地理工业地理研究工业活动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和影响。
工业区域通常集中在矿产资源富集的地区或交通便利的地方。
重要的工业区域包括美国东北部的密西西比河谷、德国的鲁尔区和中国的长江三角洲。
3. 交通地理交通地理研究交通运输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和影响。
交通基础设施包括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等。
地理环境对交通运输网络的发展和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地理20个知识点总结

地理20个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2. 经纬线与经纬度。
- 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0°经线)是经度的起始线。
- 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0°纬线)是最长的纬线,将地球分为南北半球。
3. 地图三要素。
-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为比例尺 =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 方向:一般地图上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根据经纬线确定方向。
- 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二、陆地和海洋。
4. 海陆分布。
- 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海洋彼此相连,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大大小小的陆块。
- 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东半球陆地多于西半球。
5. 七大洲和四大洋。
- 七大洲按面积大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 四大洋按面积大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 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 - 乌拉尔河 - 里海 - 大高加索山脉 - 黑海 - 土耳其海峡;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6. 海陆变迁。
- 海陆变迁的原因主要有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和人类活动。
- 大陆漂移假说是由魏格纳提出的,他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周围是一片汪洋。
三、天气与气候。
7.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8. 气温的分布。
世界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世界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一、东亚:1. 地理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2. 地形特征:地势高低起伏大;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岛屿(台湾岛、舟山群岛);地形以丘陵、山地、平原为主。
3. 气候特征: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季风气候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
4. 河流特征:河网密度较大,水量较大,季节变化显著;内流河分布面积较大。
5. 人口和经济:人口稠密区:沿海平原、沿河平原。
人口稀疏区:高山高原、极端环境地区。
经济以农业为主,多种植稻米、小麦等,畜牧业较发达。
二、东南亚:1. 地理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2. 地形特征: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地势北高南低。
主要山脉:横断山、长山、海岸山脉等;主要河流:湄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等。
3. 气候特征: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降水大)、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4. 河流特征:水量较大,季节变化显著;含沙量较小;无结冰期。
5. 人口和经济:人口稠密区:沿海平原和三角洲地区。
人口稀疏区:高山高原地区。
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稻米、橡胶、甘蔗等,畜牧业较发达。
三、南亚:1. 地理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2. 地形特征:北部喜马拉雅山山地;中部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布拉马普特拉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3. 气候特征: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有明显的旱雨两季)、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干燥,夏季炎热潮湿)。
4. 河流特征:水量较大,含沙量较小;无结冰期。
5. 人口和经济:人口稠密区:沿海平原和恒河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区:高山高原地区。
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稻米、小麦等,畜牧业较发达。
四、中亚:1. 地理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2. 地形特征: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主要山脉:天山、帕米尔高原等;主要河流:额尔齐斯河等。
3. 气候特征: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干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部:北冰洋沿岸 --- 苔原气候
(三)河流、湖泊 1 .特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与高原,呈放射状流向海洋,内流区面积广大
2 .主要河流: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 注入北冰洋
中国的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 ---- 注入太平洋
东南亚的红河、湄公河、湄南河 ---- 注入太平洋
萨尔温江、印度河、恒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
(二)气候:
1 .特征: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2 .主要气候类型分布与成因: (看地图册 29 页气候分布图)
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东部: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
大陆南部: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 热带季风;马来群岛 --- 热带雨林 西部:印度半岛西北部、阿拉伯半岛 --- 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沿岸 --- 地中海气候
调整结构(接受)
发展科技
改善环境(投资)
东亚、日本
【目标】 1. 日本的位置与范围
2 .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知识梳理】
一、东亚
(一)位置 经纬度位置: 20° N---50 ° N;80° E---145 ° E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
(二)范围:共有 5 个国家。临海国 ---- 中国;内陆国 ---- 蒙古;半岛国 ---- 朝鲜、韩国;
季日本海沿岸降水多(思考为什么?)
3.河流:河流短促(地形狭窄,丘陵多所致) ,水力资源丰富。
4.轮廓: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神户、横滨是著名港口。
5.地质:火山之国,地震之邦。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
富士山为最高峰( 2776 米),是一座活火山。 6.资源:除森林、水力资源外,各种资源都较贫乏。
⑵分布: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有五大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
业区、濑户内海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落实到地图上)
⑶工业部门:钢铁、汽车、电子、造船、化学、纺织
⑷对外贸易:是日本经济发展的支柱,主要对象美国,其次是西欧、亚洲国家。
煤——东南亚、美、加、澳
铁——巴西、澳
日本工业原料来源
日本、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二)多样的地域文化
(三)经济发展差异:
1 .日本: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2.韩国、新加坡:新兴工业国
3.西亚产油国与东南亚文莱:依靠石油资源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
4.中国、印度建立了比较完整工业体系
5.其他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较慢,水平较低抓住机遇(产业转移)
改革开放
* 日本、韩国、新加坡二战之后经济快速发展原因
亚洲 概 述
【目标】: 1.亚洲的位置、分区
2.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
3
.亚洲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及经济发展不置、分区: (一)位置:经纬度位置
30° E—— 180°世界上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10
° S—— 80° N 世界上跨纬度最多的大洲(跨寒、温、热三带)
( 1)主要山脉:帕米尔高原的山结(由天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和兴都库什山交汇)
( 2) 8 大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蒙古高原、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
阿拉伯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
( 3) 7 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亚)
;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南
亚);米索不达米亚平原(西亚) ;西西伯利亚平原(北亚) 。
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6 个地区。
二、亚洲的自然地理环境
(一)地形:
1. 特征:地形复杂,中间高四周低(中部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平原分布于四周)/地表起
伏大/海拔较高(平均海拔仅次于南极洲,居世界第二位)
亚洲最高峰为珠穆朗玛峰( 8844.43 米),最低点为死海(﹣ 415 米)
2 .主要地形区: (落实到地图上)
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侧通过黑海、地中海与大西 洋相通
半球位置:主要位于东西半球的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北半球
(二)范围: 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
西北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
西南以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与非洲为界
(三)分区:面积 4400 万平方公里,为世界第一大洲。按地理方位与自然特征分东亚、东南亚、
(四)人文地理特征
1 .人口:面积狭小,人口稠密(超过 1 亿),本州岛人口最多。 2 .农业: ⑴农业单产高, 多用小型机械, 稻米可自给 (水稻种植业) ,其他农产品需大量进口。
⑵渔业发达,捕鱼量常居世界第一位。北海道渔场
--- 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形成。
3 .工业
⑴特点:利用便利的海运条件,大量进口原料,出口工业制成品,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高。
岛国 ---- 日本
(三)沿海与内陆差异
沿海
内陆
范围 中国北方与南方、朝鲜、韩国、日本
中国西北与青藏地区、蒙古
地形 以平原、丘陵为主,日本多山
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
气候 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经济 工农业发达,人口城市多
以畜牧业为主,经济欠发达
二、日本
(一)位置: 30° N---45 ° N; 130° E---145 ° E。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西南隔朝鲜海峡与
石油——西亚、东南亚
棉花——拉美
木材——俄、美、东南亚
4.城市:东京 ---- 首都,日本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和最大的海陆空交通枢纽。
横滨 ---- 第二大城市和海港。
东南亚
【目标】 1. 东南亚的位置、范围 2.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 3 .东南亚的人文地理特征
---- 注入印度洋
3.主要湖泊:黑海、咸海、巴尔喀什湖 ---- 中亚; 贝加尔湖 ---- 俄罗斯; 死海 ---- 西亚
三、亚洲的人文地理特征
(一)人口:人口最多的大洲。 2009 年亚洲人口数是 40 亿,占世界人口的 61%,东南亚、东亚、
南亚人口稠密,亚洲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
6 个(中国 13 亿、印度 10 亿、印尼、
韩国相望
(二)范围: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
4 个大岛和数千个小岛及周围海域组成。
(三)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境内多山,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是最大平原(东京附近)
。
2.气候:典型的季风气候,分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界线:约
40° N,比中国秦淮线 34° N
纬度高)。四周环海,海洋性强,冬暖夏凉,降水丰沛。夏季太平洋沿岸降水多,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