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考研之电气工程学院部分专业介绍

合集下载

浙大电气工程学院部分专业简介

浙大电气工程学院部分专业简介

浙大电气工程学院部分专业简介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科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科于1981年在国内首批建立理论电工硕士点,1996年起获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博士学位授予权。

本学科今年来获国家、部、省级科技成果共6项,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34篇为SCI、EI所检索,编著教材14部,获专利6项。

学科实体建于电气工程学院所属电工电子新技术研究所与电工电子基础教学中心,下设一个电工电子新技术研究所。

本学科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12人,高级工程师2人,讲师、工程师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人,硕士学位的12人;其中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70%以上。

94年以来,本学科培养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30名。

主要研究方向电磁装置中综合物理场效应与电磁参数研究的计算机仿真技术;电动车技术的应用研究;电磁兼容技术;电气控制技术;强磁场和磁悬浮技术的应用研究;电磁测量技术;生物电磁场仿真研究。

主干课程网络理论;电磁场原理;电工电子学;电路原理;信号与系统;可编程控制器系统;电磁场数值分析;电气测量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等。

指导教师教授: 王小海,杨仕友(博导),姚缨缨,陈隆道副教授: 范承志,孙盾,童梅,陈忠根,贾爱民,姜国均,藩丽萍,王玉芬,应群民,张伯尧,张兆祥高级工程师: 汤巍松,黄海龙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电力电子技术学科是我国首批设立的重点学科,设有首批博士学位(1981年)和硕士学位(1981年)授予点和电工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建有电力电子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和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被列为国家"211"工程浙江大学重点建设学科群及浙江省重点学科。

98年来,本学科共荣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共17项。

发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论文共40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70篇,ISTP收录14篇。

出版著作教材4部。

本学科负责组织了94年第一届电力电子及运动控制国际会议,97年11月在浙大主持承办了第二届电力电子及运动控制国际会议,协办了2000年第三届电力电子及运动控制国际会议。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二级学科介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二级学科介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二级学科介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电气信息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但由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发展非常迅速,现在也相对比较成熟。

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触角伸向各行各业,小到一个开关的设计,大到宇航飞机的研究,都有它的身影。

本专业生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技术、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工作,是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一、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主要研究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电能的变换与控制、功率源、电力传动及其自动化等理论技术和应用。

它是综合了电能变换、电磁学、自动控制、微电子及电子信息、计算机等技术的新成就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对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广泛的影响和巨大的作用。

该学科对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很高,难度较大。

该专业需要的基础是电路基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电机学,单片机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数字信号处理。

电力电子器件的原理、制造及其应用技术;电力电子电路、装置、系统及其仿真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力电子系统故障诊断及可靠性;电力传动及其自动控制系统;电力牵引;电磁测量技术与装置;先进控制技术在电力电子装置中的应用;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能变换与控制;谐波抑制与无功补偿。

研究方向:1 )谐波抑制与无功补偿;2 )电力电子电路仿真与设计;3 )计算机控制系统;4 )电气系统智能控制技术;5 )现代控制理论及其在电气传动中的应用;6 )系统故障诊断技术及应用;7 )现代交、直流电机调速技术;8 )功率变换技术的研究。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是一个全新的学科,国内的老师大多电机出身,很有可能不能提供实际的指导,但是导师的重要性在于能够给你提供广阔的研究资源,带领进入这个学科的大门。

这个学科较强的国内较强校还是有的:第一个不可否认就是浙江大学,徐德鸿、钱照明、吕征宇教授等;第二个是西安交通大学,德高望重的王兆安老师、及他的两个高徒刘进军、杨旭;最后的一个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严仰光及他的学生阮新波教授等。

电气工程五个二级学科

电气工程五个二级学科

电气工程五个二级学科电气工程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学科之一,涉及电力、电子、控制、计算机等多个方面。

在本科阶段,电气工程通常被划分为若干个二级学科,以便更深入地研究各个领域。

以下是电气工程的五个二级学科及其简要介绍:1.电力系统与自动化电力系统与自动化是电气工程中最具代表性的学科之一,主要研究电力系统的设计、运行、控制和管理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

该学科涉及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优化和自动化控制等关键问题,旨在培养能够在电力系统领域从事规划、设计、运行和控制等方面工作的专业人才。

2.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主要研究电力电子器件、变换器电路和控制方法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

该学科的目标是实现电力系统的高效、节能和环保,同时为工业、交通和家庭等领域的能源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的毕业生可以在电力、交通、工业和能源等领域从事研发、设计和应用等方面的工作。

3.电机与电器电机与电器主要研究电机的设计、制造、运行和控制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

该学科涉及各种类型的电机及其驱动控制系统,包括直流电机、交流电机、步进电机和伺服电机等,旨在培养能够在电机与电器领域从事研发、设计和应用等方面工作的专业人才。

4.高电压与绝缘技术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主要研究高电压传输、设备绝缘、过电压防护和电气绝缘材料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

该学科的目标是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同时为高电压和绝缘领域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的毕业生可以在电力、能源、交通和工业等领域从事研发、设计和应用等方面的工作。

5.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主要研究电工原理、电磁场理论、电路理论和新型电工材料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

该学科的目标是推动电工学科的发展和创新,同时为新型电工材料和器件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的毕业生可以在科研机构、高校和工业等领域从事研发、教学和应用等方面的工作。

总之,电气工程的五个二级学科电力系统与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与电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分别涵盖了电力系统的不同方面,为现代工业和科技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电气工程专业介绍

电气工程专业介绍

电气工程专业介绍电气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电力、电子、通信等多个领域,主要研究电能的变换、传输、分配和利用方面的知识与技术。

本文将对电气工程专业进行详细介绍。

电气工程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与能源、信息、通信等各个领域紧密相关,为各个行业提供稳定、高效的电气系统和设备。

在电力领域,电气工程师负责发电、输电、配电、电力设备的设计和运行维护;在电子领域,电气工程师参与电子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制造和调试;在通信领域,电气工程师涉及通信网络的规划、设计和优化。

电气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电路分析、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电机与拖动、电力系统、电力电子技术等。

其中,电路分析是电气工程的基础,通过对电流、电压和电阻等基本概念的研究,学生能够理解电路中的各种现象和规律。

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是研究电磁现象和波动传播的基础课程,对电气工程专业的学习和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

电机与拖动课程主要研究电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涉及到各种类型的电机及其拖动控制系统。

电力系统是电气工程领域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研究电压、电流、功率等在电力系统中的传输与分配。

电力电子技术则是研究电力系统中的电力调节与变换技术。

在学习过程中,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相关的数学、物理和工程知识。

数学是电气工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电路分析、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等课程中的数学模型和方法。

物理知识则有助于学生理解电气工程中的电磁现象和电路原理。

工程知识包括工程制图、工程力学、电气工程材料等,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电气工程中的各种设备和材料。

电气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有广泛的就业方向。

他们可以在电力公司、电子设备制造公司、通信运营商等单位工作,从事电力系统运行与管理、电子设备研发与制造、通信网络建设与维护等工作。

此外,电气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科研院所、大学等科研机构和教育机构也有一定的就业机会。

总之,电气工程是一门具有广泛应用性和重要性的专业,为各个行业提供电气系统和设备。

电气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

电气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

电气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电气一级学科:1. 电气工程(Electrical Engineering):研究电力的产生、传输、分配和应用,涉及电力系统、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等方面。

2. 控制科学与工程(Contro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研究控制系统的建模、设计与优化,包括自动控制理论、智能控制、系统辨识等内容。

3. 电子科学与技术(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研究电子器件的设计、制造和应用,包括集成电路、半导体器件、光电子器件等。

4. 通信工程(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研究信息的传输与通信技术,包括无线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等。

电气二级学科(部分):1.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Power System and Automation):研究电力系统的规划、运行与控制,包括电网稳定性、功率系统保护、电力市场等内容。

2. 电机与电器(Electrical Machine and Apparatus):研究电机和电器设备的设计、控制与应用,包括电动机、变压器、开关设备等。

3.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Power Electronics and Power Transmission):研究电力电子器件的设计与控制,以及电力传动系统的优化与控制。

4. 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Analog Circuit and Digital Circuit):研究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设计与分析,包括电路原理、集成电路设计等。

5. 无线通信与网络(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研究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体系结构,包括移动通信、网络安全等内容。

(注:以上仅为例举,并非所有的电气学科和二级学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考研专业方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考研专业方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考研专业方向政治是我国目前所有教育必修和升学考试必考的课程。

对于是否入党没有要求,也不会要求,因为这个涉及到个人的政治信仰问题,只要你不反对党的政治方针和政策就没有关系。

政治课程只要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与八荣八耻、形式与政策、当代世界与时事政治。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1信息处理理论与技术、2信息网络理论与技术、3光纤通信与光纤传感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1智能控制与智能系统、2智能信息处理及应用、3诊断工程与控制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1智能交通控制、2智能交通信息处理、3交通设施与设备状态监测和健康评价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1现代检测及故障诊断技术、2自动化生产系统与装备、3虚拟制造中的产品建模与设计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考研学校科目北京工业大学421自动控制原理复试:1、电子技术2、计算机原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双控] 432控制理论综合或433控制工程综合[检测] 433控制工程综合或436检测技术综合[系统] 431自动控制原理或451材料力学或841概率与数理统计[模式] (自动化学院)433控制工程综合或436检测技术综合、(宇航学院)423信息类专业综合或431自动控制原理或461计算机专业综合[导航] (自动化学院)432控制理论综合或433控制工程综合、(宇航学院)431自动控制原理复试:无笔试。

1) 外语口语与听力考核;2) 专业基础理论与知识考核;3) 大学阶段学习成绩、科研活动以及工作业绩考核;4) 综合素质与能力考核北京化工大学440电路原理复试:综合1(含自动控制原理和过程控制系统及工程)、综合2(含自动检测技术装置和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综合3(含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注:数学可选择301数学一或666数学(单)北京交通大学[双控/检测]404控制理论[模式]405通信系统原理或409数字信号处理复试:[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双控]常微分方程[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检测]综合复试(单片机、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模式] 信号与系统或操作系统北京科技大学415电路及数字电子技术(电路70%,数字电子技术30%)复试:1.数字信号处理2.自动控制原理3.自动检测技术三选一北京理工大学410自动控制理论或411电子技术(含模拟数字部分)复试:微机原理+电子技术(初试考自动控制理论者)、微机原理+自动控制理论(初试考电子技术者)、运筹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浙大考研之电气工程学院部分专业介绍

浙大考研之电气工程学院部分专业介绍

浙大考研之电气工程学院部分专业介绍电气工程学院是浙江大学中较为知名的学院之一,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卓越的教学研究实力。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电气工程学院的部分专业,帮助考生更好地了解学院的专业设置和研究方向,从而为自己的研究生选择提供参考。

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电气工程学院最具代表性的专业之一。

该专业以培养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包括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等研究方向。

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方向,学院的教师和研究团队致力于电力系统的优化、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电力系统保护与自动化等方面的研究。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方向则关注于能源转换与控制技术,研究领域包括电力电子器件与系统、电力电子变换技术及控制等。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的研究内容则涵盖高电压绝缘材料、高电压绝缘检测与诊断、高电压绝缘物理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等方面。

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电气工程学院的另一门重要专业。

该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现代电子科学与技术理论、方法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光电子技术等。

在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方向,学院的教师和研究团队致力于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等研究。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方向研究内容包括纳米电子器件与技术、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等。

光电子技术方向则主要研究光电材料与器件、光通信与光电子器件等内容。

三、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电气工程学院的核心专业之一。

该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理论、方法和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系统控制与优化、复杂系统分析与控制、机器人与自动化等。

在系统控制与优化方向,学院的教师和研究团队主要从事系统建模与鲁棒控制、多变量控制与优化等方面的研究。

复杂系统分析与控制方向则关注非线性系统建模与控制、复杂系统动力学与控制等内容。

电气工程专业研究方向汇总

电气工程专业研究方向汇总

电气工程专业研究方向汇总一、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电力系统及自动化是电气工程专业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该方向主要研究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运行与控制,以及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研究内容包括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电力系统的优化调度、电力系统的保护与控制等。

通过对电力系统的深入研究,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为电力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电机与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电力电子技术是电气工程专业中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该方向主要研究电机的设计与控制、电力电子器件与电路的设计与应用。

研究内容包括电机的电磁设计、电机的控制技术、电力电子器件的特性与应用等。

通过对电机与电力电子技术的研究,可以提高电机的效率与性能,推动电动车、新能源等领域的发展。

三、电力电子与传动控制技术电力电子与传动控制技术是电气工程专业中的另一个研究方向。

该方向主要研究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传动与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研究内容包括电力电子器件与拓扑结构的设计、电力传动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与控制等。

通过对电力电子与传动控制技术的研究,可以提高电力传动系统的效率与可靠性,推动工业自动化与智能化的进步。

四、智能电网与新能源技术智能电网与新能源技术是电气工程专业中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

该方向主要研究智能电网的建设与优化,以及新能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研究内容包括智能电网的监控与管理、分布式能源的接入与管理等。

通过对智能电网与新能源技术的研究,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清洁能源的利用与开发。

五、电气测量与仪器仪表技术电气测量与仪器仪表技术是电气工程专业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该方向主要研究电气量的测量方法与技术,以及仪器仪表的设计与应用。

研究内容包括电气量的测量原理与方法、仪器仪表的精度与可靠性等。

通过对电气测量与仪器仪表技术的研究,可以提高电气量的测量精度与可靠性,满足电力系统对测量与监测的需求。

六、电气工程安全与保护技术电气工程安全与保护技术是电气工程专业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五"期间,该学科将开展有关学科领域关键理论问题的应用技术的研究,主要有:基于知识的规划系统、分布式智能系统以及CAD/CAM方法等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研究;非线性、混杂系统的鲁棒/自适应控制的研究;模糊控制、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控制理论以及复杂连续生产过程的建模、控制与管控一体化系统的研究;图像远程传输、智能监控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研究,包括综合布线、水、气、电集中抄表系统、消防、暖通系统;多电机协同工作的电力传动系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数控机床、轧钢、印刷、装配车间物流等系统的位置、速度及其张力的协同控制。注重培养和建立一支过得硬的学术研究团队,使学科的整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迈向国际一流。
本学科点现有副教授2名。
本学科点曾承担并完成了HVDC系统过电压若干问题的研究、直流输电接地极技术研究、高海拔的电晕特性、利用Pockel效应测量电场、杭州市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论证、GIS变电所的防雷保护研究、电机绝缘用环氧粉云母带电性能测试等科研项目的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
电力系统过电压与绝缘配合、电力系统电磁暂态数字仿真技术、直流输电中的高电压技术、信息系统的防雷保护、电介质理论及其应用、电气功能材料和绝缘测试技术。
多年来,该学科在智能系统及综合集成自动化、复杂非线性系统的建模和控制、不确定性系统的智能决策和控制、智能控制及连续生产过程自动化、楼宇自动化、电力传动及其自动化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理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产业化研究相结合的研究体系。近五年来,获省部级以上奖8项,其中国家级奖1项;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材)成果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其中SCI、EI收录30多篇。出版著作教材8部。承担科研项目200项,科研经费达1400多万元。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项目、国家产业化创新基金、浙江省重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31项。
指导老师
教授:蒋静坪(博导),赵光宙(博导),朱善安(博导),颜钢锋(博导),韦巍(博导),叶旭东(博导),许力,汪雄海,颜文俊
副教授:蔡际令,高锋,诸葛振荣,孙志峰,姚维,
张森林,林峰,刘妹琴,孟睿,齐冬莲
高级工程师:高济平,高健,屈稳太
主要研究方向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与系统芯片(SOC)的设计;系统芯片(SOC)设计方法学研究和相应EDA工具的研究与实现。
主干课程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导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布图设计自动化、模拟与数模混合集成电路、计算机体系结构及其VLSI实现、,谭年熊
浙大考研之电气工程学院部分专业介绍
电路与系统学科
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产业的基础,本学科紧紧围绕集成电路设计这一重点展开,学科的发展宗旨是研发先进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系统及其设计工具,并为我国正在起飞的集成电路产业培养急需的高级工程型研究人才。具体研发课题以七校联合国际SOC研究中心、浙江大学SOC交叉研究中心的工作任务为主进行。
副教授:顾渊,王维维,吴晓波,史峥
高级工程师:沈海斌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学科
浙江大学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学科目前从属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从1996年起由电工一级学科覆盖为硕士点和博士点。本学科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一直从事着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方向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本学科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4名,目前在读硕士研究生5名;承担国家、省(部)级纵向科研与横向主要科研项目共13项;荣获国家、省(部)级奖励3项;发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的论文20余篇;出版教材5部。
主要研究方向
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非线性系统理论;智能控制和智能系统;先进控制技术和工程;工程系统的控制管理一体化。
主干课程
计算机实时控制;系统辨识;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最优控制线性多变量系统;自适应控制;微处理器应用系统设计;分布式计算机控制及工业网络基础;现代交流调速控制系统;系统工程与运筹学;机器人控制。
主干课程
高电压工程
指导教师
教授:
副教授:周浩、王玉芬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在原来工业自动化、控制理论及应用硕士点和电力传动及其自动化博士点的基础上调整组建而成,是国家重点学科之一。
该学科历史悠久,教学科研设施完备,学术队伍力量雄厚,现有教授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人)、副教授13人。其中45岁以下1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2人。具有高水平的从本科到博士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人才培养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