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第1课时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与pH
选修四第三章第二节第1课时 水的电离 溶液的酸碱性

pH= 7
pH< 7
pH> 7
问题:表述溶液的酸碱性时有哪些方法? 哪种更准确?
2、pH
表示稀溶液中溶液酸碱性的一种方法
当C(H+)很小时,用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时, 很不方便。化学上常采用pH来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
定义: pH = - lg [C(H+)]
当溶液的C(H+)或C(OH-)>1mol/L时,用pH表示 不方便且为负数,故直接用C(H+)或C(OH-)表示 溶液的酸碱性强弱。
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常温下Kw仍为1×10-14。
25℃时,蒸馏水中c(H+) 和 c(OH-) 各是多少?向 其中加入少量的盐酸或者NaOH溶液,c(H+) 和 c(OH-) 如何变化?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
10-7
>10-7 <10-7
10-7
<10-7 >10-7
c(H+) = c(OH-)
c(H+)水 = c(OH-)水=
4. 常温下1×10-5 mol/L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OH-)水=?
解:
c(OH-)水= c(H+)水 = 结论:酸或碱溶液均对水的电离有抑作用。
若酸或碱的浓度相同,抑制的效果相同。
若水电离的H+或OH-小于10-7,溶液可能为酸或碱溶液。
4、常温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例1、25℃纯水电离出的c(H+) ? 1×10-7mol/L 100℃时,纯水电离出的c(H+)的变化呢? >1×10-7mol/L 例2、由上述数据可知,100℃时,水呈酸性,这种 说法对吗?为什么? 不对。100 ℃时,水电离出的C(H+) = C(OH-),仍为中性。 【问题】: 0.01mol/L的盐酸中有OH-吗? 0.01mol/L的NaOH溶液中有H+吗? 如果有,则它们的浓度分别为多少呢?
第二节 第一课时(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水的电离(第一课时)1、课前复习:2、弱电解质有那些?3、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以醋酸、NH3·H2O、H2O为例)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有哪些?4.pH=新课探究:一、水的电离1.水是电解质, 请写出水的电离方程式: 。
2.在25℃时,1L水的物质的量约为 mol,实验测得: 在室温下1L水中只有1×10-7mol水电离。
故25℃时纯水中 c(H+)= , c(OH-)=在100℃时,1L水的物质的量约为 mol,实验测得:在100℃下1L水中只有1×10-6mol 水电离。
故100℃时纯水中 c(H+)= , c(OH-)=3、水的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二、水的离子积常数1.水的离子积的定义:2、水的离子积的表示式为:表3.2—1 不同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的离子积常数为: 。
在95℃纯水中的c(H+)=1.0×10-6mol/L, 则此时溶液中c(OH-)为;此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 , 判断t℃比95℃那个温度高:例2: 下列关于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A.因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的表达式是Kw=c(H+)·c(OH-), 所以Kw随溶液中c(H+)和c(OH-)的变化而变化B. 水的离子积常数Kw与水的电离平衡常数K电离是同一个物理量C.水的离子积常数仅仅是温度的函数, 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D. 水的离子积常数Kw与水的电离平衡常数K电离是两个没有任何关系的物理量二、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1.温度:2.加酸加碱:3:加盐:(1)加氯化钠固体:(2)加硫酸氢钠(3)加醋酸钠例3: 填表实例H2O OH-+H+条件改变平衡移动方向电离程度变化溶液中离子总浓度变化H2O电离出C(H+)变化K w变化升高温度加HCl加NaOH加入NaCl固体加硫酸氢钠固体加醋酸钠固体加钠注意: 1.任何物质的水溶液中都存在水的电离平衡。
2.KW只与有关。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重难点1.pH的计算2.酸碱稀释的pH的计算3.酸碱混合的pH计算4.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本节知识网络知识点1水的电离平衡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它能微弱地电离,生成H3O+和OH-:H2O+H23O++OH-通常简写为:H2++OH-,水总是电离出等量的H+和OH-,从实验可知,在25℃时,1 L 纯水中只有1×10-7 mol H2O电离,即纯水中 [H+ ]=[OH-]=1×10-7mol. L-1在酸碱溶液中,+-知识点2水的电离平衡影响因素1、温度对水电离的影响水的电离是个吸热过程,故温度升高,水的离子积增大。
25℃时,K W= 1×10-14 ;100℃时,K W= 1×10-12。
(水的离子积只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2、外加试剂对水电离的影响水的离子积是水电离平衡时的性质,它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任何酸、碱、盐稀溶液。
即任何物质的水溶液中,25℃时,K W= c(H+)·c(OH-) =1×10-143、直接增大[H+]在H2 O ++OH-平衡中,加入(酸或强酸的酸式盐或中强酸的酸式盐),增大[H+],则平衡向左移动,α水减小,水的电离被抑制,由于水的电离平衡仍然存在,K w不变,则[OH-]必然会减小。
4、直接增大[OH-]在H2 O H+ +OH-平衡中,加入碱,增大[OH-] ,则平衡向左移动,α水减小,水的电离被抑制,由于水的电离平衡仍然存在,K w1×10-14,则[H+]必然会减小。
总结:(1)在纯水中分别加入等量的H+和OH-时,能同等程度地抑制水的电离,并使水电离出的[H+ ]和[OH-]均小于10-7mol .L-1。
(2)如果一个溶液中水的电离度小于纯水,即水的电离被抑制,表明既可以是加入酸或某些酸式盐,也可以是加入碱,则该溶液既可以显酸性也可以显碱性。
〖例1〗常温的某无色溶液中,由水的电离产生的C(H+)=1×10-12mol/l,则下列各组离子肯定能共存的是()A、Cu2+NO3-SO42-Fe3+B、Cl- S2- Na+K+C、SO32-NH4+ K+ Mg2+D、Cl- Na+ NO3- SO42-〖变式训练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酸溶于水后能促进水的电离,碱溶于水后能抑制水的电离。
教学设计1:3.2.1水的电离 溶液的酸碱性与pH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的离子积的含义2、初步学会有关水的离子积的简单计算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培养学生自学能力2、通过问题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水的电离平衡过程中H+、OH- 的关系分析,体会矛盾的对立统一 2、由水的电离体会自然界统一的和谐美以及“此消彼长”的动态美。
教学重点:水的离子积常数的概念教学难点:水溶液中c(H+)和c(OH—)的计算教学过程设计: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实验引入探究一:水的电离情况【演示实验】0.01mol·L-1 NaCl溶液,水的导电性教师演示实验,指导观察,要求描述现象,推导结论。
0.01mol·L-1NaCl0.01mol·L-1CH3COOH蒸馏水现象灯泡指针偏转(速度、幅度)解释及结论【提问】1、有什么现象?2、灯泡不亮说明了什么呢?3、指针偏转说明了什么?4、水中的什么在导电?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及结论①灵敏电流计指针有偏转——水能电离,是电解质,能导电②灯泡不亮;——水是弱电解质,电离程度很小,水中离子浓度很小设疑启思培养观察、分析能力引入课题使学生亲身体会水的电离概念学习【板书】一、水的电离【板书】水是弱的电解质【展示】水的电离动画演示可简写为:H2O H++OH-【提问】水是如何电离的?【知识准备】根据水的电离平衡,写出相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根据动画演示书写水的电离方程式H2O+H2O H3O++OH-直观认识水的电离概念学习探究二:水的离子积常数?【过渡】即温度不变时K电离和c(H2O)都是一个常数【引出概念】那么,K电离·c(H2O)也是一个新的常数,叫做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用K w表示。
【板书】二. 水的离子积常数1、t℃K w= c(H+)×c(OH—)【阅读课本】P46,表3-2相关数据,分析有何规律?并解释之。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3、 pH的测定方法
(1) 酸碱指示剂(定性测量范围) (2) pH试纸(定量粗略测量) (3) pH计(定量精确测量)(小数位)
4、酸碱中和滴定 属性:化学分析中的定量分析
特点:简便、快捷、准确
应用:广泛用于科研和工农业生产 定义: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 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叫做 酸碱中和滴定。
水的电离
影响因素 酸: 碱: 注意:
温度: T ↑, KW ↑ 抑制水的电离, KW不变
抑制水的电离, KW 不变
H2O
H+ + OH-
1、在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水的电离平衡,
Kw=c(H+)· c(OH-)均成立。(25℃时Kw =10-14 )
2、水电离出的H+、OH-永远相等 3、无论是酸溶液还是碱溶液中都同时存在H+和OH !
水的电离吸热
平衡向 右 移动, c(H+ ) 增大 ,c(OH-) 增大 , Kw 增大
(1)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Kw增大 注意:水的离子积只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Kw适用于一定温度下任何稀的电解质溶液
H2O
条件 酸碱性 中性 酸性 碱性
H+ + OH水的电离平 衡移动方向
正方向 逆方向 逆方向 增大 增大 减小
H++OH-=H2O 3)、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已知浓度 4)、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原理:通过测定 —————— 体积 计量系数 的溶液————,根据中和反应的———————— 来计算 — — — —溶液 未知浓度 的浓度的定的溶液叫待测液
H2O
K 电离=
H+ + OHc(H+)×c(OH-)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二节第1课时水的电离 溶液的酸碱性与pH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第1课时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与pH基础巩固1.纯水在80 ℃时的pH()。
A.等于7B.大于7C.小于7D.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25 ℃时,纯水的pH=7,升高温度,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c(H+)增大,所以pH<7。
2.常温下,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 H++OH-ΔH>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向水中通入少量氨气,平衡逆向移动,c(OH-)减小B.向水中加入少量NaHSO4粉末,c(H+)增大,K W不变C.向水中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D.将水加热,K W增大,pH不变答案:B解析:向水中通入少量氨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产生OH-,c(OH-)增大,A项错误。
向水中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CH3COO-与H+结合生成弱酸CH3COOH,c(H+)减小,平衡正向移动,C项错误。
将水加热,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K W增大,pH减小,D项错误。
3.常温下,在0.01 mol·L-1硫酸中,水电离出的H+的浓度是()。
A.5×10-13 mol·L-1B.0.02 mol·L-1C.1×10-7 mol·L-1D.1×10-12 mol·L-1答案:A解析:溶液中的H+有两部分来源:水电离出来的H+和H2SO4电离出来的H+。
其中H2SO4电离出来的H+为c(H+)=0.01 mol·L-1×2=0.02 mol·L-1,受H2SO4的抑制,水电离出来的H+要小于10-7 mol·L-1,溶液中的H+几乎全部来自H2SO4,可以认为溶液中的H+的总浓度就是0.02 mol·L-1。
根据K W可计算出溶液中的c(OH-)=5×10-13 mol·L-1。
水电离出等量的H+和OH-,所以水电离出的H+的浓度也是5×10-13 mol·L-1。
22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课时1 水的电离 溶液的酸碱性与pH

体液
尿液
胃液
血浆
胰液
pH
4.7 ∼ 8.4
0.9 ∼ 1.5
7.35 ∼ 7.45
7.5 ∼ 8.0
① 人体的尿液一定呈碱性吗?
[答案] 不是。尿液的 pH 为 4.7 ∼ 8.4 ,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
② 人体的胃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吗?
[答案] 能。胃液的 pH 为 0.9 ∼ 1.5 ,小于7,显酸性,因此人体的胃液能使
(H+ )−(OH− )
, pH
V1 +V2
=
= −lg混 (H+ ) ;
(OH− )−(H+ )
, (H + )
V1 +V2
=
W
, pH
(OH− )
= −lg(H + ) 。
混
常温下,酸、碱溶液等体积混合,且酸溶液与碱溶液的 pH 之和为14:
若为强酸与强碱,则 pH = 7 ;
碱
. (H + )<(OH − ) ,溶液呈③_______________性。
2.溶液的 pH 与 (H + ) 及酸碱性的关系
计算公式
+
−lg(H
)
pH=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
越强
pH 越大,溶液的碱性⑤________________;
的 pH 吗?
提示
可以通过测量 pH 来鉴别二者。普通水应为中性或因为溶解了二氧化
碳而呈弱酸性。广泛 pH 试纸能测量整数值,所以应用 pH 计测量其 pH 。
问题2: 常温下,取该品牌水 100 mL ,加水稀释到100倍,则 pH = 5.3 吗?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课件:第三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34张PPT)

综合
拓展 一、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H 2O
高温
H++OH- ΔH>0
条件变化 升高温度
加酸 加碱 加活泼金
移动方向 向右移动
向左移动 向左移动
c(H+) 增大
增大 减小
c(OH-) 增大
减小 增大
Kw 增大
不变 不变
栏 目 链 接
属如Na
向右移动
减小
增大
不变
♨ 特别提示: (1)不同的溶液中,c(H+)与c(OH-)不一
接
Kw = ______________ 。在室温下,纯水中的 c(H + ) = c(H+)· c (OH- ) Kw=__________。 c(OH-)=______ mol/L , 10-7 1.0×10-14
(3)影响因素: 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Kw____。 水的离子积Kw,只受____ 增大 (4)适用范围: Kw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稀的电解质水溶液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 目 链 接
(2)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室温下: 酸性溶液 < , c(H+)__ > c(OH-),pH__7
栏 目 链 接
强; pH越小,溶液ຫໍສະໝຸດ 酸性越__ 中性溶液 = c(OH-),pH__7 = , c(H+)__ > , < c(OH-),pH__7 c(H+)__
碱性溶液
强。 pH越大,溶液的碱性越____
定相等,但由水电离产生的c(H+)与c(OH-)一定相等,判断
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时,酸溶液看c(OH-),碱溶液看c(H+)。 (2)促进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有升温、加活泼金属、加入 含弱酸 (或碱 )离子的盐 (后边学习);抑制水的电离平衡因素 有降温、加入酸(或强酸的酸式盐)、加入碱。 (3)水的离子积常数Kw仅仅是温度的函数,温度升高,Kw 增大,温度不变,Kw不变,此时若c(H+)增大,则c(OH-)必 减小,反之亦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第1课时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与pH[学习目标] 1.了解水的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
2.了解水的离子积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导学过程】一、水的电离1.水的电离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简写为,水的电离常数K电离=。
2.水的离子积常数(1)K w的推导水的电离平衡常数K电离=c(H+)·c(OH-)c(H2O),则c(H+)·c(OH-)=K电离·c(H2O)。
从实验可知,在室温时55.6mol纯水中只有1×10-7molH2O电离,电离前后H2O的物质的量几乎不变,因此c(H2O)可视为常数,K电离也为一常数,所以K电离·c(H2O)必然也为常数,用K w表示,因此有c(H+)·c(OH-)=K w。
(2)K w的影响因素水的离子积K w,只受的影响,温度升高,K w。
(3)K w的适用范围K w不仅适用于纯水,还可适用于稀的电解质水溶液。
议一议1.K w=c(H+)·c(OH-),c(H+)、c(OH-)就是水电离出的c(H+)和c(OH-),是否正确?为什么?2.常温下,0.01mol·L-1的HCl溶液中,c(H+)水=________;0.01mol·L-1的NaOH溶液中,c(OH-)水=________。
3.在100℃,纯水中c(H+)=1.0×10-6mol·L-1,此时K w=________,在该温度下,0.1mol·L-1NaOH溶液中,c(OH-)水=________。
【重难点探究一】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分析下列条件的改变对水的电离平衡H2O==H++OH-的影响,并填写下表:规律总结(1)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温度升高促进水的电离,c(H+)、c(OH-)都增大,水仍呈中性。
(2)外加酸或碱,水中c(H+)或c(OH-)增大,抑制水的电离,水的电离程度减小,K w不变。
(3)活泼金属与水电离产生的H+直接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
例1能影响水的电离平衡,并使溶液中的c(H+)>c(OH-)的操作是()A.向水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B.将水加热煮沸C.向水中通入CO2气体D.向水中加食盐晶体【变式训练1】25℃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H++OH-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 w不变C.向水中加入少量CH3COOH,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D.将水加热,K w增大,pH不变二、溶液的酸碱性和pH1.溶液的酸碱性(1)常温下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①pH<7,溶液呈;②pH=7,溶液呈;③pH>7,溶液呈。
(2)溶液的酸碱性与c(H+)、c(OH-)的关系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
①c(H+) c(OH-)溶液呈酸性;②c(H+) c(OH-)溶液呈中性;③c(H+) c(OH-)溶液呈碱性。
2.pH(1)表达式:pH=。
(2)意义:pH越大,溶液碱性越;pH越小,溶液酸性越。
(3)适用范围:1×10-14mol·L-1≤c(H+)≤1mol·L-1的溶液。
3.溶液酸、碱性的测定方法(1)指示剂法该法只能测其pH的大致范围,常见指示剂变色范围为(2)pH试纸法把小片试纸放在或上,用蘸取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即可确定溶液的pH。
(3)pH计测量法议一议1.判断溶液酸、碱性的标准是什么?pH=7的溶液是否一定为中性溶液?2.使用pH试纸应注意什么?【重难点探究二】例2下列关于溶液的酸碱性,说法正确的是()A.pH=7的溶液是中性B.中性溶液中一定有c(H+)=1.0×10-7mol·L-1C.c(OH-)=c(H+)的溶液呈中性D.在100℃时,纯水的pH<7,因此显酸性归纳总结溶液酸碱性的判断(1)在25℃的溶液中:pH<7,溶液呈,pH越小,c(H+) ,溶液的酸性;pH=7,溶液呈中性,c(H+)=c(OH-)=1.0×10-7mol·L-1;pH>7,溶液呈,pH越大,c(OH-) ,溶液的碱性。
(2)在任意温度下的溶液中:c(H+)>c(OH-),溶液呈;c(H+)=c(OH-),溶液呈;c(H+)<c(OH-),溶液呈。
用c(H+)、c(OH-)的相对大小来判断溶液酸碱性,则不受温度影响。
变式训练2下列溶液一定显酸性的是()A.溶液中c(OH-)>c(H+) B.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后变红色的溶液C.溶液中c(H+)=10-6mol·L-1D.pH<7的溶液【随堂达标检测】1.25℃时,水的电离平衡H2O==H++OH-ΔH>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NaHSO4,c(H+)增大,K w不变C.向水中加入少量盐酸,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D.将水加热,K w增大,c(H+)不变2.下列关于溶液的酸碱性说法正确的是()A.pH=7的溶液是中性B.中性溶液中一定有c(H+)=1.0×10-7mol·L-1C.c(OH-)=c(H+)的溶液呈中性D.在100℃时,纯水的pH<7,因此显酸性3.纯水在25℃和80℃时c(H+)前后大小关系及酸碱性分别是()A.大于弱酸性B.等于都显中性C.小于弱酸性D.小于都显中性4.25℃的下列溶液中,碱性最强的是()A.pH=11的溶液B.c(OH-)=0.12mol·L-1的溶液C.1L中含有4gNaOH的溶液D.c(H+)=1×10-10mol·L-1的溶液5.在25℃某稀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13mol·L-1。
下列有关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溶液一定呈酸性B.该溶液一定呈碱性C.该溶液的pH一定为1D.该溶液的pH可能为13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的电离方程式:H2O===H++OH-B.升高温度,水的电离程度增大C.在NaOH溶液中没有H+D.在HCl溶液中没有OH-7.下列微粒中能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且溶液的pH减小的是()A.HSO-4B.Cl-C.Na+D.8.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H+)=1.0×10-13mol·L-1,该溶液可能是()①二氧化硫的水溶液②氯化钠水溶液③硝酸钠水溶液④氢氧化钠水溶液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9.下列操作能使水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且c(H+)>c(OH-)是()A.向水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B.将水加热煮沸C.向水中通入CO2气体D.向水中加食盐晶体10.下列有关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说法错误的是()A.相同条件下,溶液pH越小,酸性越强,反之,碱性越强B.pH<7的溶液,可能呈酸性C.当溶液中的c(H+)或c(OH-)较小时,用pH表示其酸碱性更为方便D.把pH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溶液中,测其pH11.某温度下纯水的c(H+)=2×10-7mol·L-1,则此时c(OH-)为;若温度不变,滴入稀盐酸使c(H+)=5×10-4mol·L -1,则溶液中c(OH-)为,由水电离产生的c(H+)为,此时温度(填“高于”、“低于”或“等于”)25℃。
12.现有下列物质:①100℃纯水;②25℃0.1mol·L-1HCl溶液;③25℃0.1mol·L-1KOH溶液;④25℃0.1mol·L-1Ba(OH)溶液。
2(1)这些物质与25℃纯水相比,能促进水的电离的是(填序号,下同),能抑制水的电离的是,水电离的c(OH-)等于溶液中c(OH-)的是,水电离的c(H+)等于溶液中c(H+)的是。
(2)从②和③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等,进而可推出的结论是:同一温度下,时,水的电离度相等。
13.有一学生在实验室测某溶液的pH。
实验时,他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然后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试样进行检测。
(1)该学生的操作是(填“正确的”或“错误的”),其理由是。
(2)如不正确,请分析是否一定有误差:。
(3)若用此法分别测定c(H+)相等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的pH,误差较大的是,原因是。
参考答案:1.B 2.C 3.D 4.B 5.D 6.B 7.A 8.A 9.C 10.D11.2×10-7mol·L-18×10-11mol·L-18×10-11mol·L-1高于12.(1)①②③④①②①③④(2)酸溶液中的c(H+)等于碱溶液中的c(OH-)13.(1)错误的用湿润的pH试纸来测定溶液的pH,相当于将溶液稀释了,测出的不是原溶液的pH,若溶液不显中性,就会产生误差(2)不一定有误差,当溶液为中性时则不产生误差(3)盐酸的pH因为在稀释过程中醋酸继续电离产生H+,使得醋酸溶液中c(H+)受到的影响比盐酸溶液中的小,故误差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