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校长开展扶贫活动
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2021年高考政治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2021·浙江高考真题)世界上年代最早、树株最老的青铜神树,世界上年代最早、最大、最完整的青铜立人像,世界上仅无绝有的青铜纵目面具……三星堆出土的这些古蜀国杰出“作品”,造型奇特、气势恢宏、内涵丰富。
这表明,中华文化( )A.历久弥新,永不泯灭B.各具特色,相互交融C.独树一帜,独领风骚D.历史悠久,一脉相承【答案】C【详解】AD:选项强调的是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材料未体现,故AD不选。
B:材料强调的是文化的多样性而不是相互交融,故B不选。
C:材料中指出中华文化造型独特、内涵丰富,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故C正确。
故本题选C。
(2021·全国高考真题甲卷)“素质是立身之本,技能是立业之本”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2020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在广州举办,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格最高、项目最全、选手最多、影响最广的综合性、全国性技能竞赛盛会2557名选手在86个比赛项目中切磋技艺、展示风采,97名技能“高手”脱颖而出,荣获金牌。
举办职业技能大赛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彰显社会价值观念的多样性②促进不同地域文化交流融合③增强技能人才职业荣誉感、自豪感④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90后”钳工小曾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走出校门后,他扎车间,刻苦钻研,以精湛的技术为企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做闪光的金子、品奋斗的甘甜”,小曹的奋斗青春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获得的荣誉越多,人生的价值就越大②劳动是幸福的源泉,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③有意义的人生总是与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相关联④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收获成功的幸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2.D3.C【分析】2.①:举办职业技能大赛有鲜明的主题,试题材料不涉及社会价值观念多样性的问题,①排除。
观张伯苓有感

进教育之门,行教育之事,倾教育之力,育教育之门——观《张伯苓》有感利用假期观看了二十集电视连续剧《张伯苓》,看来之后觉得很感动,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作为中学的校长,有一种感动,震撼,确实有很强的冲击,让我不得不反省。
看这开篇战火纷飞的场景,张伯苓成就伟大而且有影响一生的教育,着实令人钦佩,张伯苓合那一代知识分子为现代教育的开启,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在社会转型最关键的时刻,他们知中国,在中国建立了现代的教育制度,直到现在,我的脑海中仍然浮现出那个倔强、具雄辩之辞而心系国家民族危亡,热心于创办新式教育的南开学校,拯救人民于水火的“张伯苓校长”形象。
张伯苓是近代中国著名教育家合社会活动家,南开学校的校长,他不仅为极贫极弱的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更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奉献了他毕生的精力,他有句振奋人心的口号,“中国不亡有我在”这句话不仅激励了无数学子的爱国之心,还打动了像张学良那样手握重权的文臣武将,鼓舞了亿万民众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信心,时至今日也还有现实性,抗日战争胜利已经七十余年了,但日本一伙右翼势力,包括不少当权的政客,仍然顽固地坚持军国主义立场,否认反法西斯战争的争议性,不对爱国及其人民作出认真深刻的反省,否认南京大屠杀等历史,敌视中国和亚洲人民,这是值得所有正直善良的人民深思和警惕的,张伯苓的一生也为我们提供了佐证。
对于张伯苓尤其可贵的是他的教育思想,即“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形成公能思想,是1934年在南开创办三十周年校庆纪念会上,张伯苓正式宣布“公”和“能”为南开校训。
公能教育思想,即学校培养学生,第一个要求就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功德的人,第二个要求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有为社会,国家服务的能力的人,因此,学生首先要有强健的身体,其次要有现代科学知识,第三要会运用这些知识于实践,第三个要求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与时俱进,善于创新的人才,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公能实际是全面素质教育的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公能思想给我们的启迪,一是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德为人之本,做事先做人。
张伯苓,南开的“巍巍大校长”

张伯苓,南开的“巍巍大校长”作者:郑心仪来源:《领导文萃》2020年第18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1898年11月,赋闲在家的张伯苓迎来了一位重要的客人——被后世誉为“南开校父”的天津名绅严修。
严修想在严氏家馆里推行新式教育。
他听说张伯苓曾在北洋水师学堂学习,便想聘请其为家馆老师,教授英文、数学等“洋书”。
两人一见如故,张伯苓正式开始了自己的从教之路。
未来闻名于世的南开学校便滥觞于这个仅有6个学生的家馆。
在严氏家馆,学生除了要读半日经书和半日“洋书”,还接触了当时罕见的近代体育。
当士大夫、读书人还是宽袍博带、迈着方步时,张伯苓已经带着学生跳远、踢球、赛跑。
新式教育方法和教学内容,开一时风气之先,很快让他声名鹊起。
随着他声誉日隆,想求教于他的学生逐年增加,他感到力不从心。
其时,日本教育正蓬勃发展,吸引众多国内教育人士去取经。
于是,严修和他两次东渡日本。
1904年从日本回来后,他们就以家馆为基础,成立了“私立中学堂”,面向社会招生,张伯苓担任监督(即校长)。
私立中学堂起初仍设在严宅。
1907年学校迁至天津“南开洼”,改名为“私立南开中学堂”,后又按照南京临时政府的规定于1912年改名为“南开学校”。
民国的成立,让张伯苓备受鼓舞,更坚定了他教育救国的信念。
他连年增添经费,修建校园,学生从几十人增加到数百人。
1919年,严修和张伯苓共同开办了南开大学。
此后,二人分别在1923年、1928年又开办了南开女中、南开小学。
“南开,难开,越难越开。
”张伯苓常用这句话鼓舞师生知难而进。
因时局动荡,国立的北京大学等都因資金不足而拖欠老师工资,创办一所经费主要来源于社会捐款的私立大学更不容易。
南开大学建校后,钱的难题始终困扰着张伯苓。
他的三子张锡祚曾在为父亲所作的传略中写道:“历年来在各个政权的交替统治下,先生都要想尽办法找他们给拨助些经费,但是一经政局变迁,就要重新打鼓另开张,另找门路。
他经常出入北京各个政权的教育部大门,人们都在背后指着他说,这个化缘的老和尚又来了。
天津正能量人物事迹

天津正能量人物事迹
天津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城市,这里有许多优秀的人物,他们的故事鼓舞人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和思考。
首先介绍的是天津市南开区教育局局长李宏伟。
李宏伟是一位非常有爱心的教育家,他积极倡导“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致力于推行优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同时,他也非常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在他的带领下,南开区教育局积极发起多项公益活动,帮助贫困家庭的学生和退役军人的子女,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其次是天津市和平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刘晓光。
刘晓光是一位勤奋、专注的医务工作者,他曾经担任过和平区中心医院的院长,积极推动了医院的发展和改革。
他十分关注公共卫生和健康问题,提出“预防为主,全民健康”的理念,推广健康知识,积极开展各种健康宣传活动,为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
再次是天津市滨海新区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伟。
王伟是一位非常有担当和责任感的干部,他曾经参与筹备和组织了2019年的世界智能大会,为天津和滨海新区的科技创新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疫情期间,他又奋斗在抗疫第一线,全力协调支援物资和医疗资源,为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上就是三位天津的正能量人物,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是我们学习和践行的榜样,希望我们能够向他们学习,为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贡献自己的力量。
潘剑瑛 刘祯岩 “五位一体”视域下的于都县“党建 +”扶贫模式探析

一、于都县脱贫攻坚具有必要性与特殊性(一)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成为重要议题革命老区是中国伟大革命的发源地,老区人民为党和国家做出了巨大牺牲和重要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前往革命老区调研考察,老区发展一直是总书记牵挂的问题。
他提到 “要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并将其提高到政治责任的高度来认识,郑重指出 “加快老区发展,使老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历史责任,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1]。
2013年以来,党中央提出并不断落实精准扶贫政策,致力于让贫困地区和全国同步发展,做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让贫困老乡和全国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让贫困地区和全国同步繁荣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
由于特殊的革命环境与历史需要,革命老区往往地处隐蔽、偏远的高山丘陵地带,受制于自然地理条件,老区发展相对滞后,作为具有特殊历史与现实地位的革命老区,帮助其早日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决胜全建成小康社会之际重要的时代议题。
(二)继往开来:于都县的特殊地位江西,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寄托着亿万老区人民对党的信赖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肩负着新时代中部地区崛起的重任[2]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赣南革命老区的发展。
2016年,总书记在江西调研考察期间谈到:“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将继续大力支持老区发展,让乡亲们日子越过越好。
在扶贫“五位一体”视域下的于都县“党建+”扶贫模式探析潘剑瑛 刘祯岩①(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天津 300350)摘 要:着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新时代重要命题,推进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更是中国共产党永恒关怀。
红军长征出发地于都县立足脱贫政策与地方实际,以县委、县政府为主抓手,在经济上推进扶贫产业与配套帮扶精准落实,在文化上助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双向发展,在社会上致力脱贫攻坚发展成果普惠共享,在生态上严抓绿色产业发展与生活环境治理,形成了一套县委引领“五位一体”,红色资源生生不息的特色扶贫新模式。
南开中学创始人——张伯苓

南开中学创始人一一张伯苓张伯苓(1876 —1951)近代著名教育家。
原名寿春,天津市人。
1892年入北洋水师学堂。
毕业后入海军服役。
后停职从事教育工作。
1904年赴日本考察教育事业,回国后协助严修创办敬业学堂,1907年改名南开中学,次年增设高等师范科。
1917年赴美国研究教育。
1919年创办南开大学,后又开办南开女子中学、实验小学等。
抗战期间,南开大学与其他学校改组为西南联合大学,他任校务委员会常委。
曾任国民参政会副议长,1945年被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
1948年出任国民党考试院院长。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5月由重庆回到北京,不久移居天津。
张伯苓先生是中国著名教育家,是中国奥运先驱。
他一生致力于教育救国,创造了中华教育史上一道辉煌篇章--------------- “南开”教育。
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七七”事变后,南开被日军飞机炸成废墟,大学部先迁长沙,继迁昆明,与北大、清华合组成西南联大,张伯苓任校委会常委。
1936年迫于抗战形式的紧要和南开学校的生存发展,张伯苓亲自入川,在巴渝大地的嘉陵之津先后购地800余亩,创办了被千百万重庆人赞誉为"人才的沃土,院士的摇篮"的重庆南开中学。
1938年7月,张伯苓任国民参政会副议长。
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45年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
1946 年6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学位。
1948年6月,他出任中华民国的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不久辞去。
1949年没去台湾,留在大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伯苓称赞人民政府的各项政策,曾致电周恩来表示祝贺。
1950年5月,从重庆到北京,受到周恩来总理欢迎。
张伯苓是我国著名的爱国教育家。
他在青年时期,目睹清政府腐败无能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欺凌,立志兴办教育,用爱国精神和科学知识教育青年,以达到抵御外侮,振兴中华的目的。
他在将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历尽艰辛,刻苦奋斗,颠扑躅蹶,矢志不渝。
2015年安徽公务员考试《申论》(B类)全真模拟试卷(1)(考生版)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2015年安徽公务员考试《申论》(B类)全真模拟试卷(1)(考生版)试卷题量:1题试卷总分:100分试卷限时:150分钟测评/引用码:sGBGUCt一、申论试卷1、给定资料1.南非华侨李杰发1940年4月生于香港,次年,香港沦陷,他被父母带回老家广东梅县,一直在那里生活到23岁。
1963年,李杰发拿着政府所发的“中国公民出国通行证”,准备从深圳赴香港,在香港办好签证再到南非投奔兄长。
然而,从梅县到香港就耗费了四五个月,而去南非更是经历了长达10年的时间。
李杰发回忆说,当时他在深圳华侨旅社住了一个多月什么事也没办成。
旅社很热闹,住满了等待进入香港的人。
人们一早就去罗湖口岸排队,但香港方面每天只给100人办手续。
他好不容易排到了,却被告知持“中国公民出国通行证”的人要从澳门口岸进入香港。
无奈之下,他取道广州赴澳门。
但到了澳门才知道,想要去香港,连每天排队等待的指望也没有,唯一的办法只有偷渡。
李杰发心如刀绞,当时他不禁在心里问自己:“港英当局为什么如此苛待中国人?明明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中国人要踏上自己的土地就这么难?如果中国强大了,别人还敢这样欺负中国公民吗?”李杰发此行的目的地南非,当时还处在种族隔离制度下,尚未与中国建交,对中国人的政治审查也特别严。
他只得暂时留在香港以打工为生,后来靠哥哥从南非汇来的钱,与朋友合作开办了香港南侨国产百货公司。
那时香港人绝大多数是经济上并不宽裕的工人,都喜欢便宜又耐用的国货,所以百货公司生意很好。
然而好景不长,在1967年的反英抗暴运动中,已经当上百货公司经理的李杰发因散发传单时被人拍到,英国人逼他离开南侨国产百货公司,还退回了他去南非的申请。
直到1973年,他才终于想办法经斯威士兰等地,辗转进人南非。
那时的南非并非华侨华人的乐土,华侨华人与黑人一样遭受着种族隔离制度的压迫。
他说,那时华侨华人地位低下,不少人害怕受到歧视,都不敢承认自己来自中国。
校长当如张伯苓

校长当如张伯苓作者:刘诚龙来源:《公民与法治》 2016年第24期有个遥远的新闻,传说是这么开头的:本报讯: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天津市长杜建时,今天出席了……搞没搞错啊?这不是新闻事故吗?没错,是这么开头,校长排名是排在市长前面的——这不是新闻事故,这是新闻故事。
张伯苓一生事业在教育,先后创办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和重庆南开中学等。
南开者,难开也。
要办一所学校有多难?单是办学经费,就难倒英雄汉。
张公并非豪家,不过出身秀才家庭,家产不丰。
1892年,张公从军,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也曾在北洋水师舰队实习,三年而后,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里全军覆没。
张伯苓最初的理想可能是书生报国吧,可碌碌书蠹不让国家闲养便是万岁,报甚国?张伯苓便投笔从戎,当上海军,没想到也是一腔热血付东流;张公理想又一转,以教育报国:“要在现代世界中求生存,必须有强健地国民。
欲培养健全地国民,必须创办新式学校,造就一代新人,我乃决定献身于教育救国事业。
”办学艰难,张伯苓解难法子,便是走武训路子,今日乞东家,明日丐西家,以自家面子来换银子。
面子箩筐大,银子袋子小,阁下试一试去向人讨钱,会是甚感觉?不用太多给你难堪,单投来一双白眼,就让你宁死不再想屈膝。
讨来的钱,是为学校,不是兜自己袋里,哪个愿以自家尊严来兑纸钱?张伯苓却愿意,他是民国著名的“化缘和尚”。
张伯芩化缘,化缘数百万,他提成不?一分也没提,皆用到教育上了。
员工工资一涨再涨,最高月工资升至300元,张伯苓呢?他原地踏步,工资一直在100元。
其时南开算民办大学,学校应是张校长的。
民营老板收入比打工者低的,你见过吗?低那么多,你见过吗?他操心几所学校,却只在一所学校领福利待遇,多劳不多占。
这位新闻报道排名在市长前面的大学校长,还一直粗布陋裳,出门从不坐车,甩脚甩手,笃笃悠悠走过来,门卫拦住:你什么人?校长?啪,立正:张校长好,您的车呢?您的车号是多少?张伯苓笑了笑:“11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开校长开展扶贫活动
8月1日,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南开校长一行到庄浪县调研工作。
其中包括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奋彦,省扶贫办王军,市委常委和宣传部部长曹复兴以及市政府秘书长王锦共同调研。
龚克一行在南湖镇高房村高房小学参加了南开大学“公益晨跑”爱心基金捐赠暨“南开书屋”揭牌仪式,调研了庄浪县北川万亩苹果基地及关山大景区建设情况。
龚克指出,南开大学和庄浪县要一同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努力在扶贫协作上求深、求实,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要充分利用南开大学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优势,对庄浪各级各类精准扶贫干部进行系统培训,着力提升干部抓扶贫的能力。
要进一步健全规范支教活动工作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在庄浪开展支教活动,提升农村学校教师教学水平,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
要着力让产业合作实现新突破。
在果产业方面,立足庄浪县情实际,认真梳理研究供求关系,发挥南开大学校友会的资源优势,积极邀请推荐客商来庄浪投资;在旅游业方面,组织南开大学旅游学院专家团队对庄浪关山大景区进行实地考察,进一步论证完善关山大景区规划,对建设性详规进行专业指导,并通过各类新媒体全力宣传推介,切实提高关山大景区和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王奋彦指出,名校与贫困县之间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是落实教育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在帮扶工作中,南开大学能够把结对帮扶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详细具体的工作方案,层层落实目标责任,狠抓工作任务落实,充分体现了南开大学的名校精神、名校风采。
希望南开大学继续充分发挥知名学校的辐射、带动和引领作用,发挥自身在科技、人才、校友会等方面的优势,在果品销售、劳务输出、干部培训、旅游业发展等方面加大对庄浪县的帮扶力度,助力庄浪县早日脱贫致富,奔向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