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巷道探放水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探放水设计及措施

探放水设计及措施

××××煤矿鉴定二巷探放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编制人:会审人:矿长:编制时间:2017年04月16日鉴定二巷探放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一、工程目的根据区水文地质类型报告,我矿属裂隙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防止误穿积水区,探明前方的水源情况,掌握前方是否存在水害危险,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确保安全生产,为保证掘进工作和人员的安全,特编制此措施。

二、工程概况及水文地质条件(一)工作面概况巷道开口位置距××××井口364m处,开口标高为+1502.5m。

巷道先按方位角44°掘进平巷22m(岩石巷道);按同方位,倾角为-15°掘进22m揭穿M16煤层(岩层巷道),沿煤层掘进6m后(煤层巷道)转向按方位角为92°,倾角为+18°掘进20m(岩层巷道)与回风平硐贯通布置专用回风巷,最后再转向处按方位角为44°,岩煤层掘进300m布置测点(煤层巷道)。

鉴定二巷总工程量预计370m。

鉴定二巷道断面为矩形,墙高2.2m,宽4m,断面为8.8m2;在巷道左帮设置水沟,水沟规格:上宽350mm、下宽250mm、深300mm。

在鉴定二巷落平处设置排水水窝,水窝宽2m、长2m深度为1.5m。

(二)矿井水文地质煤矿矿区面积 2.4051km2,直接充水含水段是大隆组、长兴组、龙潭组等地层组成的复合含水段,其岩性:上部为碳酸岩与碎屑岩互层,下为碎屑岩夹薄层碳酸岩。

煤矿床间接充水含水段是大冶组,岩性是碳酸岩类。

1、断层带水文地质特征鉴定二巷掘进范围可能存在局部发育有小断层,断层破碎带会破坏地层的完整性、连续性,降低岩石的力学强度,塑性岩石中构造裂隙带含水性和导水性不强,刚性岩石中构造裂隙带有一定含水性和导水性,可能连通含煤地层上部的中含水层,人工采矿裂隙大量出现,改变了构造裂隙带附近应力场和地下水的天然流场,地表水、地下水更可能沿构造裂隙带进入矿井。

探放水设计方案及技术措施

探放水设计方案及技术措施
5、钻机操作事项
(1)、操作钻机,要严格按照钻机的技术要求和说明进行。
(2)、钻机司机必须经过考核、取得合格证,方准操作钻机。
6、钻孔步骤及要求
(1)在钻机场主轴头上拧上钻杆,钻头要接上水管。调好钻机的旋转速度,快速推进使钻头接近煤层,启动泥浆泵供水,然后正常推进。
(2)当钻头在煤层表面钻孔时,钻头要采取措施进行导向固定,以防钻杆摇摆、损伤机器,影响钻孔质量。选择合理的旋转和推进速度。
4.3工作面迎头有大面积积水:发射电极应打在比较潮湿的地方,但不能被地面的水导通。
5、数据处理:5.1打开文件
5.2预处理
5.3数据处理:选“测深”
5.4进入“测深”对话框,输入测点数和测点间的距离
5.5选等值线图
5.6出等值线图
6、出成果图:6.1点击数据处理软件界面上成果图---测深
6.2进入成果图软件界面
1、探水钻孔布置
该掘进巷道为岩巷,半圆拱,荒断面为宽4.5m、高3.65m。因此,统一在距底板150cm处布置钻孔,为确保安全布置1个中心眼,平行于掘进巷道,2外斜眼,2底眼,1个顶眼,一次钻孔数为6,深度(平距)200m,孔径75mm。
2、上仓皮带大巷探放水钻孔示意图
表一:
1
75mm


1500mm
三、物探探测方案:
本矿按照政府的文件精神要求,以及体现“物探先行、钻探验证、化探跟进”的三位一体探放水相关的要求,于2011年4月底购进YD32(A)高分辨电法仪。在上仓皮带道第三组探放水钻孔施工之前,用此仪器进行一次物探,根据物探的结果,再决定钻探的设计,并施工钻探钻孔进行异常区的验证。
1、仪器性能:电源LP188270行锰酸锂蓄电池
(8)、正常情况下,不得随意改变钻机速度,若需改变时,必须使操纵阀在中间位置时进行调速手把的操作。

探放水设计方案

探放水设计方案

探放水设计方案一、概况1230集中轨道巷位于井田北部,该巷西部为侏罗纪边缘,东部为原杨千堡矿采空区及回风巷,南部为掘进方向,北部为井底车场。

巷道上层顶板为细砂岩泥岩互层、夹薄层砂质泥岩,下层底板为细砂岩。

二、水患分析1230集中轨道巷所在地岩层充水主要因素为前方采空区积水和砂岩裂隙水,其次为断层导水、岩溶水、对掘进有较大影响。

推测前方采空区会有一定积水和积气,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复杂。

三、原则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采,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则。

四、井下探放孔采用钻机型号ZLJ-250煤矿坑道钻机,钻杆长度1.5m,功率4kw。

五、方案设计1、本设计为北杏庄煤业技改工程1230集中轨道巷掘进探放水设计。

主要是探放巷道正前方及左右侧采空区积水和积气情况。

2、探放水主要以图纸对比和所收集的水文地质资料分析为依据。

3、巷道规格3.7*2.5,支护形式锚喷。

4、循环进度:钻孔孔深50米,要求钻探后允许最大掘进距离为30米,保证20米的安全距离。

5、钻孔布置:布置探放孔组,11个第1号孔:方位292°倾角0°进尺50m第2号孔:方位295°倾角0°进尺50m第3号孔:方位289°倾角0°进尺50m第4号孔:方位297°倾角0°进尺50m第5号孔:方位287°倾角0°进尺50m第6号孔:方位300°倾角0°进尺51m第7号孔:方位284°倾角0°进尺51m第8号孔:方位303°倾角0°进尺52m第9号孔:方位281°倾角0°进尺52m第10号孔:方位292°倾角+2°进尺50m第11号孔:方位292°倾角-2°进尺50m钻孔位置布置1230集中轨道巷工作面迎头正中1号孔,1号孔距底板1.25m。

10号孔在1号孔上方开孔,距1号孔0.25m,角度+2°。

探放水设计情况说明

探放水设计情况说明

探放⽔设计情况说明探放⽔设计情况说明⼀、920辅运巷(设计长度2863m,现掘43m)1、长探:11钻,探80,掘50m,留30m。

第⼀层(同层):距底板1.2m,倾⾓0°,⽅位左、中、右间隔8°,共5孔。

第⼆层(向上):距底板1.5m,倾⾓8°(与巷道上⽅夹⾓8°),⽅位左、右间隔8°(⽆正中孔),在第⼀层孔间隔中间,共4孔。

第三层(向下):距巷道底板1.5m,倾⾓-8°、-15°,在巷道正中右侧0.65m、1.95m处开孔,2孔2、短探:13钻,探8m,掘3m,留5m第⼀层(同层):距底板1.5m开孔,倾⾓0°,以左、中、右间隔15°共5孔。

第⼆层:距顶板0.5m开孔,倾⾓30°,以左、中、右间隔15°,共5孔。

(⾄本层顶板)第三层:距底板0.5m开孔,倾⾓-45°,以左、中、右正前探测,共3孔。

(探下伏11#层)⼆、9105回风联巷(设计275m)1、长探:7钻,探80,掘50m,留30m。

第⼀层(同层):距底板1.2m,倾⾓0°,⽅位左、中、右间隔16°,共3孔。

第⼆层(向上):距底板1.5m,倾⾓3.5°(与巷道上⽅夹⾓3.5°),⽅位在第⼀层孔左、右间隔中间(⽆正中孔),共2孔。

第三层(向下):距巷道底板1.0m,倾⾓-9°、-6°,顺巷左、在右帮处开孔,2孔2、短探:13钻,探8m,掘3m,留5m第⼀层(同层):距底板1.5m开孔,倾⾓0°,以左、中、右间隔15°共5孔。

第⼆层:距顶板2.0m开孔,倾⾓20°,以左、中、右间隔15°,共5孔。

(⾄本层顶板)第三层:距底板0.5m开孔,倾⾓-45°,以左、中、右正前探测,共3孔。

(探下伏11#层)三、11煤西辅运巷(剩余190m)1、长探:7钻,探80,掘50m,留30m。

井巷工程探放水设计方案

井巷工程探放水设计方案

井巷工程探放水设计方案一、背景井巷工程是一种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工程探放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地下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变得愈发重要。

而井巷工程是地下水资源利用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地下水资源,满足城市居民和工业生产的用水需求。

因此,对井巷工程的设计方案进行细致的研究和探讨,对于地下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至关重要。

二、设计原则1. 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井巷工程的设计方案应该充分考虑地下水资源的布局和分布情况,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确保地下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管理。

2. 确保工程安全井巷工程处于地下,与地下水接触,设计方案应该充分考虑地下水的压力和水位的变化等因素,确保工程的安全。

3. 经济实用井巷工程的设计方案应该注重经济实用,充分考虑工程的造价和使用成本,从而确保工程的经济效益。

4. 环保可持续井巷工程的设计方案应该充分考虑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因素,避免对地下水资源造成污染和破坏,从而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设计内容1. 地下水资源勘探和评价首先,需要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勘探和评价,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和水质情况。

通过地下水位监测、水文观测和地质勘探,确定井巷工程的建设位置和深度,为设计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 井巷工程设计方案根据地下水资源的勘探和评价结果,制定井巷工程的设计方案。

包括井口设计、井巷深度和直径、水泵和管道等设备的选择和配置等内容。

3. 工程材料选择在设计方案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工程材料,包括井巷壁材料、水泵和管道材料等。

需要考虑材料的耐腐蚀性、抗压性和使用寿命等因素,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4. 工程施工和管理在井巷工程的设计方案中需要考虑工程的施工和管理问题,包括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环境保护和质量控制等内容,确保工程按时按质完成。

四、设计实施1. 设计方案审查在设计方案制定完成后,需要进行设计方案的审查,包括工程技术人员和相关专家的论证和评价。

确保设计方案符合科学规范,满足工程需要。

最新整理探放水方案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docx

最新整理探放水方案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docx

最新整理探放水方案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第一章概述针对我矿井下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水的自然灾害,为促进我矿井安全生产,保障广大职工的生命安全,为有效防止矿井水灾水害事故的发生,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和《煤矿安全规程》等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矿井实际水文地质条件,特制定矿井探放水方案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

第二章组织机构的建立与岗位责任一、探放水工作领导组组长:何厚益(矿长)副组长:吴德波(总工程师)苏广能(安全矿长)沈应书(生产矿长)黄永江(机电队长)徐进波(机电矿长)田林攀(地测技术员)曾勇(通风技术员)韩家顺(通风队长)徐佁权(后勤矿长)组员:谭龙芳(掘进一队队长)李荣莆(掘进二队队长)何金龙(维修队队长)杨建元(调度室主任)石宝玉(监控室主任)二、岗位责任组长:全面负责探放水调度工作。

副组长:具体负责探放水工作,配合组长调度人力、物力等后备物资。

生产技术科:履行岗位职责,根据总工程师的安排,制定防探水措施,掌握开拓进度,及时填写图纸,为防探水提供准确的技术资料,正确指导施工。

安全科:履行岗位职责,按照防探水实际设计和措施,进行现场监督,监视现在变化,随时按照程序上报矿调度室。

机电科:履行岗位职责,负责机电设备的配置与检修,保证探水设备与电力供给与正常运转。

通风科:履行岗位职责,负责具体的打钻任务;同时要随时监测有害气体的变化情况。

调度室:履行岗位职责,负责调度通知、通报的上传下达,保证矿井通讯系统的畅通。

后勤部:履行岗位职责,负责物力供应,详细清查库房物品的缺失,随时反应给采购人员进行购置,保证物品供给无误。

办公室:守岗待命,保证运输无误。

掘进队、开拓队队长:履行岗位职责,负责调度各班班长严格按照防探水设计说明书及措施实施落实。

第三章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一、井田18#煤位于长仙组下部,上距17#煤平均10.5m。

煤层厚度1.2-1.6m,平均1.4m。

井田内结构简单,大多不含夹矸,局部含2层夹矸,夹矸厚度0.01-0.36m,岩性为粉砂岩。

探放水设计方案

探放水设计方案

探放水设计方案一、概况 1、工作面概况 12020工作面里段位于我矿井田+87m水平西翼一侧,该工作面东侧为12020工作面采空区,南部(上部)为本矿上水平工作面采空区,西部、北部(下部)为原始煤层。

开采煤层为五3煤,12020工作面(里段)走向长760米,倾向长150米,煤层倾角25-30度,煤层厚度0.6—0.9m,平均厚0.69m,工作面地质储量11.7万吨。

12020上下付巷沿煤层走向掘进。

2、地质情况 12020工作面上付巷掘进515米,下付巷掘进650米时揭露新F7断层,走向155°,倾向65°,倾角48°,延伸长度约350m,落差0-30m;该工作面上部最高海拔标高为+660米,最低海拔标高为+590米,相对高差70米,地面处在伏牛山的顶部,地表荒芜,无居民及建筑物存在。

3、水文地质情况 ①大气降水、地表水及新近系潜水 本区为低山丘陵地形,地面坡度较大,冲沟发育,大气降水迳流排泄条件好,因而无常年性地表水体。

区内新近系地层呈零星发育,以坡积、洪积及冲积于沟谷、坡脚处,厚度较小,岩性复杂,含富水性差。

加之上部上石盒子组隔水层较厚,故此大气降水、地表水及新近系潜水对五3煤开采无影响。

仅在井筒揭穿层段有少量淋漓水现象。

②五3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承压水 五3煤层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系指煤层之上60m范围内所含砂岩裂隙含水层,岩性为中粒砂岩,一般发育2~5层,累计厚度约0~30m,一般20m左右,岩性完整致密,裂隙不发育,且部分被方解石脉所充填。

生产开采过程中该含水层裂隙承压水将首先充入矿坑,是矿坑涌水的主要充水水源之一。

由于该含水层单层厚度较薄,裂隙不甚发育,且补给条件差,裂隙水储存量有限,导、富水性弱,生产中易于疏排。

③五3煤层底板砂岩裂隙承压水 主要由1~2层中粒岩屑砂岩组成,厚2.39~11.09m,平均5.70m,泥质胶结,局部含泥砾及石英细砾。

砂岩致密坚硬,裂隙不发育,含富水性弱。

探放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版本

探放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版本

郑新永丰(新密)煤业有限公司11011工作面下付巷及切巷掘进探放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编制单位:防治水科编制:梁峰玉审核:总工程师:吴麦兑编制时间:二0一一年三月二十四日会审表会审地点会审时间年月日单位会审意见地测防治水科调度室生产技术科安全监察科通风防突科机电运输科安全矿长机电矿长生产矿长总工程师结论意见郑新永丰(新密)煤业有限公司11011工作面下付巷及切巷掘进探放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一、概况1、工作面位置、四邻关系及对应地表情况:本掘进工作面位于矿井11采区北部,南临为本矿原11运料巷,西临11011工作面上付巷,北临为老三井采空区,于07年回采结束,回采时无水。

工作面开采标高在-110~-130之间,对应地表标高在200m~212m之间,为(已搬迁村庄、或农田、露岩、黄土层),井田范围内冲沟发育,雨季降水能顺冲沟及时流走,不存在长时间积水。

井田范围内无坑塘和水库等水体。

2、煤层情况:11011掘进煤层为二叠系山西组二1煤层,煤种牌号为贫煤,煤层可采性指数为70%,属较稳定煤层。

二1煤层黑色、粉末状、光亮型、半光亮金属光泽;煤层走向30°,倾向120°,倾角0°~10°,预计煤层厚度在2m~3m之间,平均厚度为2.0m。

二、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1、地质情况根据周边采空区资料及煤层底板等高线形态和疏密总体分析,该掘进工作面地质条件相对较简单,整体呈单斜构造,褶曲、断裂构造不发育,其煤层底板起伏变化趋势平缓,变化不大。

老顶:中粒砂岩,平均厚10.5米,浅灰色、灰白色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富含云母,层位稳定,俗称大占砂岩。

直接顶:一般为深灰或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局部为细粒砂岩,厚3.96~17.6米,平均厚度12.4m,普氏硬度系数4~10,内摩擦角75°58´~84°18´。

直接底:为粉砂岩、砂质泥岩夹细砂岩,普氏硬度系数4—10,厚3.9—8.38米,平均厚度6.8米,层理比较明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802回风巷掘进探放水设计方案第一章工作面概况22802回风巷在地面位置:该巷在矿区西北部,213省道的西北上方,鬃岭山峰下部的山坡茅草地段中,地面标高为2010—1950米;井下位置:东边是未开采区域,西边与二级车场井口连通,南面紧靠F1断层,北面是需要开采的22802采面。

巷道周围均为实煤体。

工作面标高为1802米,巷道整体布置在F1断层的北部。

此区域小褶曲发育,煤层起伏、厚度、夹石变化较大,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

第二章区域水文地质概况根据《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矿井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矿区水文地质图,本区域内含水层充水为主、顶底板进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各含水层水力联系较弱,补给条件差。

28号煤层顶底板的粉沙岩、炭质泥岩含水层单位涌水量<0.1L/s.m,渗水系数<0.1m/d。

含裂隙水,为弱含水层。

矿井开采时,F1断层在标高为1801米处已揭露,另外原鸿发煤矿在标高度1765米处也揭露过,两次揭露F1断层情况表明,该断层含水性及导水性均弱。

但由于老窑开采历史悠久,特别是31号煤层,已形成大面积的采空区,可能存在大量积水。

在开采过程中,可能遇老窑,并产生突水。

所以掘进过程中必须进行探放水工作,确保矿井安全。

第三章探放水原则为了贯彻落实好国家、省、地有关矿井水害防治的方针、政策,切实做好煤矿安全生产,保障矿工生命财产不受侵害。

依据“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有疑必停”的探放水原则,对22802回风巷编制探放水方案。

第四章探水钻孔设计及布置一、钻孔设计及布置1、探水线、钻孔深度、孔径根据纳雍县安全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探放水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规定的周围采掘情况,主要探放煤层前方及上下帮的老空水、裂隙水和顶底板砂岩含水层或采空积水。

确定工作面迎头为探水线,钻孔孔深50m,钻孔超前距离20m,允许掘进距离30m。

孔径42mm。

根据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工作面迎头布置5个探水钻孔:中孔一个,左帮一个,右帮一个,顶板一个,底板一个。

中孔沿巷道方向打设,距巷道两帮1.20m,距底板1.2m;左、右帮孔与巷道水平方向成21度夹角,竖直方向上帮孔倾角+6度、下帮孔倾角—6度,距中孔0.5m。

钻孔终孔水平方向分别距巷道两帮20m;钻孔终孔竖直方向分别距巷道顶、板底13m。

钻孔布置如图所示:第五章设备选型根据以上要求并结合周围已掘巷道揭露水文地质条件情况,拟选用ZDY—620型且液压坑道钻机。

钻机主要参数如下:最大钻进深度m 150开孔直径mm 87、115 终孔直径mm 65、75钻杆直径mm 42、50钻孔倾角° 0—90额定输出转速 r∕min 12O额定输出转矩 N.m 620给进力 KN 40起拔力 KN 30主机外形尺寸 m 2.1070.380.355 电动机功率 KW 15第六章钻机使用1、开机前的准备工作A、油箱加满液压油,一般选择用N46抗磨液压油,环境温度较高可用N48抗磨液压油;B、检查各紧固件连接是否可靠,主机安装是否牢固;C、在需要润滑的部位加注润滑油或润滑脂;D、检查各油管连接是否正确;E、将液压泵排量调到额定值的四分之一;F、将操纵台上各手把放在中间位置,增压、背压调节手轮顺时针旋转到极限位,给进压力调节手轮反时针调到中间位置,变速箱上的手把扳到所需要的档位上;G、打开油箱上的截止阀(手把与连接管路平行);H、接通电源。

2、启动A、试转电机,注意转向是否和液压泵的要求一致;B、启动电机,观察液压泵是否运转正常,检查各部件有无渗漏油;C、一般情况下,应使系统空转3~5分钟,方可开始试运转。

3、试运转A、液压马达正转、反转、回转器的回转应平稳、自如;B、回转器前进、后退、排除油缸的空气,直到运行平稳为止;C、实验卡盘、夹持器、开合灵活、夹持可靠、动作正确;D、工作机构的动作应与指示牌的方向一致,不一致应及时调换有关油管。

4、无岩心开孔A、起下钻转换手把置于下钻位,给进起拔手把向前推,夹持器打开,关上截止阀,夹持器处于松开状态;B、给进起拔手把向后拉,再打开卡盘;C、从回转器后端插入钻杆,穿过卡盘、夹持器;D、给进起拔手把推到中位,卡盘夹紧钻杆,在夹持器前方人工拧上无岩心钻头,准备钻进。

5、钻进A、接上水龙头,起下钻转换手把置于起钻位,后退回转器,使钻具提离孔底,开动泥浆泵,向孔内送入冲洗液;B、待孔口见到返水后,将给进起拔手把拉到起拔位置(后拉),使回转器退回到极限位置,夹持器打开,随之关闭截止阀,使夹持器保持常开状态。

马达手把向前推,回转器正向旋转,给进起拔手把回到中位,起下钻转换手把置于下钻位;C、给进手把向前推,调节给进压力手轮(顺时针旋转),逐渐增大给进压力,当钻具开始移动时,停止增压,让钻头慢慢进行扫孔,扫孔完毕,再调整给进压力到规定值,开始正常钻进。

如果系统压力较低,不能满足给进压力时,则可反时针旋转增压调节手轮,增加系统压力,达到给进压力的所需值。

钻进过程中,转速和给进压力应根据工艺需要及时调整。

孔底压力可按以下分式算:P钻=210P给—310背—9.8q×L×Sina式中: P钻——孔底压力(N)P给——给进压力表读数(MPa)P背——起拔压力表读数(MPa)q——每米钻杆重量(Kg/m)考虑接头其近似值,42钻杆5 Kg/m,50钻杆6.5 Kg/m L——钻具长度(m)9.8——重力加速度(m/S)a——钻孔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上斜孔的a取为“正”,下斜孔的a取为“负”,相应的Sina也有正负之分; 310和210——分别为给进与起拔压力的换算系数;6、倒杆A、减小孔底压力,停止给进,然后停止回转,打开截止阀,夹持器夹住钻具;B、退回回转器;C、借助给进打开夹夹持器,关闭截止阀,重新开始钻进(操作同前)。

7、加杆(接长钻杆)A、减小孔底压力,停止给进、回转,打开截止阀;B、停供冲洗液,卸下水龙头;C、接上加尺钻杆,再接一水龙头,退回回转器,打开夹持器,关闭截止阀,即可开始钻进。

8、停钻A、减小孔底压力,停止给进、回转,打开截止阀;B、将钻具提离孔底一定距离。

9、退钻A、停供冲洗液,卸下水龙头;B、起下钻转换手把置于起钻位,给进起拔手把向后位,回转器后退拉出钻杆,待接头露出夹持器250—300mm时停止,马达反转,拧开钻杆(注意:(1)需将变速手把扳到低速档,以便增加转矩。

(2)卸钻杆扣时,回转器应留70mm以上的后退距离,以便在卸扣过程中随着丝扣的脱开而自动后退,否则将损坏机件或钻杆丝扣);C、向前移动回转器(卡盘松开,夹持器夹紧),使孔内的钻具尾端进入卡盘,同时取下已卸开的钻杆;D、拉出下一根钻杆,再如上述拧卸,如此循环往复,直到拔出孔内全部钻杆;E、最后取出粗径钻具。

第七章打钻注意事项1、探放水人员必须由探放水队组织专门的培训,作业人员要熟悉钻机性能、结构、操纵方法及公司有关规定的一般安全事项;2、在将钻机通过胶管连接到液压动力站前,必须保证钻机控制阀和动力站截止阀均处于关闭状态;3、在探放水作业过程前,机组要向后退距工作面5米,并闭锁,防止机组突然开停。

如需启动,机组司机必须与钻机操作人员联系,确认安全后方可开停;4、钻机和钻架的支掌安装必须牢靠,钻头应锐利,硬度好;5、所有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利落,以防衣物缠绕进钻机部件内,开钻时所有人员应撤至安全位置;6、先供水,后开钻,先停钻,后停水,严禁干打眼;7、开始打钻前应人工在岩体上凿出位坑,当钻头进入位坑后方可开钻;8、钻孔中若发现突然卡钎停钻或钻杆弯曲,应立即松开离合器,撤退钻机,检查钻头是否有崩片或刃口磨损过大等情况,以便决定是否更换钻头,遇局部硬岩层时,可操纵离合器缓慢推进;9、孔内有钻杆时,除按规定程序卸钻杆外,不允许马达反转;10、操作开关或按钮必须固牢在钻机附近2米以内的地方并由专人负责;11、钻机用电必须由专职电工负责,不得出现失爆等;12、用马达反转卸钻杆打接头时,须留出足够的卸扣长度;13、在钻进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观察各压力表的读数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14、交接班时若正在进行打钻,严禁停钻。

第八章探放水安全技术措施1、必须向探水受水威胁地区人员贯彻、交待报警信及避灾路线;2、探放水时,必须撤出受水害威胁区域内所有无关人员。

清理好巷道,保证水灾避灾路线畅通无阻;3、在探水点附近要安设电话和报警装置,遇到水情及时向调度室汇报,并停止作业,根据实际情况按放水设计要求组织放水;4、打钻前必须对排水设备和管路完好状况进行确认,水泵、管路均无异常后方准开始作业;5、在探放水过程中,若遇探水孔出水时,应停止工作面一切作业,并及时报告调度室及相关部门,分析出水原因。

水量较大时,所有人员应立即按水灾避灾路线撤出工作面至安全地点,将充水区域水放出至不受威胁时,方可边掘边放,然后由相关部门进行分析,并按本方案中放水设计进行放水;6、在探放水钻进中,发现煤岩松软、片帮、来压或者钻眼中水压、水量增加或沿钻杆向外流水超过正常打钻供水量或冲击钻具透水征兆时,应立即停止钻进,但不得移动或拔出钻杆,并记录好孔深,同时将钻杆固定,应立即向调度室汇报,派人监测水情,发现情况紧急,应立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区的人员到安全地点,然后采取安全措施进行处理;7、瓦检员要做好有害气体的检测,发现钻孔内有害气体超标时,必须立即停止打钻,切断电源,并将人员撤到有新鲜风流的地点,并向调度室报告,通知相关部门,采取措施及时处理;8、遇高压水顶钻时,可用逆止阀交替控制钻杆,使其慢慢地顶出孔口,操作时禁止人员直对钻杆站立;9、在接近有出水可能的地方打钻时,钻孔内水压过大或喷高压水时,应采用反压和防喷装置的方法钻进,严禁将钻杆拔出;10、钻孔探后出水时,要观测水压、水质、水量等,并对水的来源作出正确的判断,采取相应的措施;11、打钻前尽量选择煤壁较好,无片帮处进行钻进;12、探放老空水前,应当首先分析查明老空水体的空间位置、积水量和水压。

探放水孔应当钻入老空水体,并监视放水全过程,核对放水量,直到老空水全部放完为止。

当钻孔接近老空时,应当设有瓦斯检查员在现场值班,随时检查空气成分,如果瓦斯或者其他有害气体浓度超过有关规定,应立即停止钻进,切断电源,撤出人员,并报告调度室,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13、钻孔放水前,应当估计积水量,并根据矿井排水能力和水仓容量,控制放水量,防止淹井;放水时,应当设有专人监测钻孔出水情况,测定水量和水压,作好记录。

如果水量突然变化,应当及时处理,并立即报告调度室。

第九章施工组织探放水工作由探放水防完成,在完成每个循环允许掘进距离后,必须进行探放水作业,并对作业过程中出现的情况作好记录,并进验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