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态系统及其应用综述
动态本体构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动态本体构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 引言1.1 动态本体构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动态本体构建是近年来信息学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它是指在本体知识库的基础上,对知识的结构和内容进行不断的更新和演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和环境。
动态本体构建的研究范围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知识图谱等。
国内外学者们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国内,动态本体构建的研究也逐渐受到重视,一些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积极开展相关研究项目。
国内学者们在动态本体构建的理论框架、方法技术、应用领域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为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发展贡献了力量。
而在国外,动态本体构建的研究也蓬勃发展,一些国际知名研究机构和学者在这一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取得了许多创新成果。
国外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也在工业界得到了广泛应用。
动态本体构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有望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带来新的突破和机遇。
接下来我将对动态本体构建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方法技术、应用领域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更详细的综述和分析。
2. 正文2.1 动态本体构建的意义动态本体构建是知识图谱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它利用本体表达形式对领域知识进行建模和表示,可以帮助计算机理解和推理领域知识。
动态本体构建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表示与共享:动态本体构建可以帮助将领域知识以结构化的形式表示出来,使得不同系统之间能够共享知识,提高信息检索和推理效率。
2. 知识推理与智能搜索:通过构建动态本体,可以实现知识之间的关联和推理,实现智能搜索和推荐等功能,提升用户体验。
3. 语义一致性与数据质量:动态本体构建可以帮助保障数据的语义一致性,减少数据冗余和错误,提高数据质量和准确性。
4. 领域应用创新与发展:动态本体构建为各个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基础支撑,可以促进各种创新应用的发展,推动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车辆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车辆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近年来,汽车行业不断发展,对于相关研究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作为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们需要关注并了解前沿的研究动态、技术突破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将梳理车辆工程领域的相关文献,以帮助读者了解当前研究的热点和趋势,并提供参考资源。
一、车辆动力系统车辆动力系统是汽车的核心部分,包括发动机、变速器、传动轴和差速器等。
在汽车行业的发展中,提高动力系统的效率和减少排放成为了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关文献中涉及的研究主题包括但不限于发动机燃烧过程优化、混合动力系统的设计与控制、新型变速器的研发等。
二、汽车电子与控制技术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汽车电子与控制技术在车辆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主要包括汽车电子控制单元(ECU)的设计与优化、车载通信系统的研究、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等。
这些研究在提高汽车的安全性、降低事故风险、提升驾驶舒适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三、新能源汽车技术随着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技术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
文献综述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电动汽车的电池技术、充电与储能技术、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等。
这些研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车辆安全与 pass:通过减伤技术车辆安全一直是汽车工程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相关文献综述主要涉及车辆碰撞安全的 pass:防护设计、 pass:改善车辆结构强度、车辆安全 pass:气囊技术、主动安全系统等。
这些研究在保障驾乘人员的安全、降低事故损失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车辆 aerodynamics:空气动力学与降低 aerodynamics:气动阻力的研究车辆 aerodynamics:空气动力学在改善车辆性能和降低 aerodynamics:气动阻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文献综述的内容主要包括车辆aerodynamics:空气动力学优化设计的方法、减少 aerodynamics:气动阻力的新技术、车辆 aerodynamics:空气动力学模拟与测试等。
系统化文献综述

系统化文献综述一、概念解释:系统化文献综述的含义与目的系统化文献综述,顾名思义,是一种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主题进行系统性、全面性文献梳理和分析的研究方法。
其目的是为了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研究领域的发展动态、研究热点和未来趋势,从而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启示。
与传统的文献综述相比,系统化文献综述更注重文献的筛选、整理和分析过程,以期达到更高的研究质量。
二、操作步骤:如何进行系统化文献综述1.确定研究领域和主题:首先,明确研究的领域和主题,这将是整个综述的核心。
例如,如果你要对教育技术领域的某一方面进行综述,就需要先确定这个方面是教育技术本身,还是其应用领域,如课堂教学、在线教育等。
2.文献检索与筛选:利用学术数据库(如CNKI、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等)进行文献检索,筛选出与研究领域和主题相关的文献。
在筛选过程中,可以采用关键词、主题词等检索方式,以提高检索的准确性。
3.资料提取与分析:对筛选出的文献进行内容分析,提取出关键观点、研究方法、研究发现等要素,进行归纳总结。
此外,要注意对文献的来源、发表时间、作者背景等信息进行梳理,以便在综述中进行恰当的评价和引用。
4.撰写综述文章:根据提取和分析的资料,组织文章结构,撰写综述。
文章应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简要介绍研究领域和主题,以及综述的目的和意义。
在正文部分,按照研究主题或方法进行分类,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阐述和评价。
在结论部分,总结全文,指出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研究方向。
三、注意事项:提高综述质量的方法1.严谨的论述逻辑:综述文章应具备清晰的逻辑结构,使读者能够顺畅地理解文章内容。
在撰写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论述跳跃、逻辑不连贯等问题。
2.批判性思维与评价:在综述过程中,要对文献进行批判性思考,不仅要肯定其优点,还要指出不足之处。
此外,要对文献中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客观评价,避免盲目崇拜或贬低。
3.突出重点与脉络清晰:在撰写综述文章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将关键观点、研究发现等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混杂系统稳定性条件扩展及等价分析

大
连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V 13 N . o.3 o2
A r2 1 D.0 2
J OURNAL OF DAL A I N J AO ONG UNI RS T I T VE I Y
文 章编 号 :6 3 9 9 (0 2 0 .0 7 0 17 — 5 0 2 1 )2 0 8 —4
8 8
大 连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第3 3卷
( ) ( ) =0; 1 0
( )0 z 2 / )>0 Vz>0; ( ,
( ) (1 3 )≤ 0 ) / 2 ,1<z. ( 2
V m)∈ a , 因为 V ( q是 q )=
)
的变 化取决 于 离散 状 态 . 据 第 二 和 第 三个 条 件 根 可知 系统 能量 函数在 整 个 时 间 区 域 内 中递 减 的 , 即 vx ( )≤ V ) Vt o, 足 L au o 稳 定性 ( 0 , ≥t 满 yp n v
力: { ∈R = l( m)∈ } ,
() 4
为了把系统稳定性条件转化成为求解线性矩
阵不 等式 的 问题 , 里考 虑 把 能 量 函数 表示 为如 这
下形 式 : V( ) = Tq qX Tx+2 +g M =zp T
一
当 ( m)∈aq , ( t , 时 V ,)= V ( t , q , 且假 ) 定 初始 状态 是 ( 。m。 , )∈1, 0 能量 是 V , ) 进 (。t . 。 而得 出如下 推论 :
主要 有 L a u o yp n v意 义 下 的稳 定 性 和 L gag arn e意
系统动力学研究综述

系统动力学研究综述摘要本文首先对系统动力学进行简要概述,并回顾其在国外和国内的发展历程。
其次通过对文献综述的方式,对系统动力学的研究领域进行梳理和罗列,并且介绍了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情况。
本文的目的在于对系统动力学的发展和应用进行清洗明确的概括的,增进系统动力学的了解,并表述其目前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综述、应用现状、研究成果一、引言系统动力学自创立以来,其理论、方法和工具不断完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在解决经济、社会、环境、生态、能源、农业、工业、军事等诸多领域的复杂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现代社会复杂性、动态性、多变性等问题的逐步加剧,更加需要类似系统动力学这样的方法,综合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并于经济学、管理学交叉,使人们清晰认识和深入处理产生于现代社会的非线性和时变现象,做出长期的、动态的、战略的分析和研究。
这位系统动力学方法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也为深入研究系统动力学的应用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为此,本文从系统动力学的研究与应用现状着手,通过总结和分析当前系统动力学的应用情况,探寻系统动力学未来的应用前景和方向,希望能促进系统动力学方法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二、系统动力学概述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简称SD)起源于控制论。
自Wienes在40年代建立控制论以来,随着现代工业与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控制论的概念、领域和工具也得以拓展。
五十年代初,中国把自动控制理论翻译为“自动调节原理”。
苏联的B.B. COJIOJIOBHNKOB教授,在研究有关随即控制问题时,引入“系统动力学”的概念。
钱学森先生结合龚恒问题,编著了《工程控制论》,也阐述了系统动力学的有关问题。
苏联与后总共对系统动学的研究,是针对工程技术问题,限于自然科学领域。
美国在50年代后期,在系统动力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JW Forrester等发表了一系列关于SD方面的论文,使它的应用不限于工程技术,而是拓展到工业、经济、管理、生态、医药等各个领域,并出现了五花八门的各种动力学。
数字化医院信息系统及其应用标准及规范综述(PACS,HIS,HMIS,CIS,RIS,DICOM,HL7,IHE)

数字化医院信息系统及其应用标准及规范综述【摘要】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医疗机构的诊疗工作越来越多的依赖于医学影像的检查,传统的医学影像管理方法给查找和调阅带来诸多困难,丢失影片和资料时有发生,已无法适应现代医院中对如此大量和大范围医学影像的管理要求,为此,PACS即影像存档及通信应用而生,它将医学图像资料转化为计算机数字形式,通过高速计算设备及通讯网络,完成对图像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处理及传输等功能,使得图像资料得以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医院运行机制的转变,医院信息系统已成为现代化医院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设施与支撑环境,PACS与HIS、RIS同属医院信息系统,本文系统的介绍了数字化医院中PACS、HIS、RIS等常用应用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并对这些系统中所用到的包括DICOM 和 HL7在内的各种标准或规范及其同IHE的关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述。
【关键词】PACS;HIS;HMIS ;CIS ;RIS;DICOM;HL7;IHE进入21世纪后,在有关医疗数据的传输方面也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是现代文明的基础,是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重要支撑手段,信息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人民生活的质量,进而间接的决定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变化。
近50年来,由于半导体、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的信息已经渗透进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在医学图像处理领域,随着放射学的迅速发展,为医疗诊断提供了多种人体成像技术,例如:CT、MRI、US、CR、PET等。
这些新的医学成像技术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丰富的影像学资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提高了医疗机构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但同时也使得如何有效地管理、处理和利用大量繁杂的医学图像资料这一问题变得日益突出。
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尤其是高速计算设备、网络通讯及图像采集、处理的软、硬件技术的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为医学图像的数字化采集、存储、管理、处理、传输及有效利用提供了现实的数字技术基础。
动态系统理论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应用以二语词汇发展研究为例

动态系统理论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应用以二语词汇发展研究为例一、本文概述动态系统理论(Dynamic Systems Theory, DST)是一种跨学科的理论框架,它强调系统的动态性、非线性、复杂性和交互性。
近年来,这一理论在语言习得研究中逐渐受到重视,尤其是在二语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LA)领域。
本文旨在探讨动态系统理论在二语词汇发展研究中的应用,并以此为例,展示DST如何为二语习得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本文将简要介绍动态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特征,阐述其为何适用于语言习得研究。
然后,将重点分析二语词汇发展过程中的动态性、非线性和交互性,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词汇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接着,本文将探讨如何将动态系统理论应用于二语词汇发展研究,包括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等方面。
本文将总结动态系统理论在二语词汇发展研究中的意义和价值,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动态系统理论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该理论来探讨二语词汇发展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本文也将为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以推动该领域的深入发展。
二、动态系统理论的核心概念与原则动态系统理论(Dynamic Systems Theory,简称DST)是一种跨学科的理论框架,它强调系统的动态性、复杂性和互动性。
在二语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简称SLA)研究中,DST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帮助我们理解语言学习的过程和机制。
DST的核心概念主要包括“动态性”和“复杂性”。
动态性指的是系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非线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
在二语词汇发展中,这意味着词汇知识的增长和变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学习环境、学习策略等。
而复杂性则体现在系统的多层面、多因素相互交织的关系上。
动态电力系统分析综述

动态电力系统分析综述摘要:电力系统动态问题包括大型电力系统低频振荡,动态稳定及线性最优控制,次同步谐振及扭转振荡,大型电力系统动态等值,非线性稳定分析及暂态稳定控制,以及电力系统动态研究基本部件模型。
本文重点介绍现代电力系统中稳定问题及动态安全问题动态分析方法。
关键词:电力系统,动态分析方法,静态稳定,暂态稳定,动态安全分析随着大型电力系统互联出现已暴露出了很多电力系统新动态问题,其中包括,互联大型电力系统低频振荡,带有电容补偿输电线火力发电厂中透平机次同步扭转振荡等。
随着电力工业发展,电力系统规模越来越大,各种新设备不断投入到系统当中,使系统变得日益复杂。
同时,电力市场出现也使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传统电网环境下,电力系统发电、输电及配电是统一调度管理,运行方式安排比较简单,系统运行安全可靠性容易得到保证。
而在电力市场环境下,电力交易复杂多变,电力运营既要保证公平竞争、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又要保证系统安全运行,这就给电力系统分析提出了新挑战。
因此,在执行稳定导则基础上维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显得愈加重要。
现代电力系统竞价上网体制越来越注重对电力系统竞争使用,要求按在线工况来动态地修正运行极限值及控制策略,因此迫切需要在线稳定性定量分析及控制决策方法。
美加大停电等事故表明,在动态安全分析领域中还有很多值得研究问题。
实用化动态安全分析方法近年来,在线动态安全分析工具得到了很大发展,开始应用到实时系统中。
这些工具在方法上有所区别,但都基于相同概念及基础,下面介绍国内外两个主要动态安全分析工具。
(1)基于EEAC(Extended Equal-Area Criterion)及时域仿真法快速稳定分析工具FASTEST)FASTEST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来进行快速、可靠动态安全分析: 1)基于EEAC直接法暂态稳定分析。
它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预想事故快速筛选及排序以及事故后详细仿真过程。
2)传统时域仿真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v r i w fhy rd Dy a i y t m n t p i a in e v e o b i n m c S s e a d I sAp lc to
M O we a d XI Yi i n AO y n De u ( Ⅱ 豫D fA】 D【 廿 1枷 c o b
R. , [ k L AnNtU¥P J ,  ̄ e S i r J A , Ⅲ[ v L 吼
,
M , rg H , r i yM . L gmsJ , e dsP , D.K 0hB. Ba c  ̄k S , y e Pl e . e
K yw rs hb ddm css m; e od : yr y i t ye
dmIc s y I 姐础;蛐 1 i
uu ya cs t s 卸t咖 0s n ̄ y e ; 0 d sm I
; ei1 Pl 协 rI c
l 引 言 ( t d co ) I r ut n no i
Ab h s州 :Af d eb 时 1 a
0 ,"igt I i  ̄ t ‘ 屿 g l0 8, ( a n r nh aJ v y B s u ne ,oo4P R n )
。 啊d a d u - - a e eo n n fh b i y c s s m r t d c d,as H1f c d n p t d t d v ll e t y r d n o e  ̄ o d y t ae i r u e e no Ⅲ[ a y i l . 】 n u
维普资讯
第 1卷 第 1 9 期 20 O 2年 2 月
文章 编 号 : 00—85 ( 10 12 ̄ ) t 0 o 一0 0 一 0l 8
控制 理 论 与 应 用
C0 I 0L 1 证 RY AND P ( I0NS ] R 1 AP Lr tl 1
系统的递阶结构模型和混台逻辑动态模型, 对混 台动态 系境控制器 的设计和验证及其在故 障诊断 等方 面 的应用研
究 也作了介绍 , 同时对塌台动态 系统 的一些主要研究成果进行初步评价 关键词 :混台动态系统 ; 离散动态系统 ; 连续动态系统 ;自动机 : e-周 P ̄ i
文 献 标识 码 : A
t lfr e r i o  ̄o si n o d cb g
砌
hbi dⅢ 一 yr y d c
,
t rs c s a t e u h a u  ̄ m
e f h y r y a f y tm so e h b i d n n c s s t d i e
简 单 起 见 . 文 把 被 控 混台 动态 系统 (o ̄ ldhlddnm- 本 cnml y i a : e  ̄ y
域理论和技术 方法才可能获得 突破 混台 系统专题讨论告 的 论文集收集 了该领域近几年研究进展与成果
Vaay P. , Grs 【 ria 。 s啪
, 很有参考
价值 国外比较有影 响的学者 有 №∞出 A. I 啤 T A. . 】 z ,
n。 n n d sg 0Ⅱ u ei n
.
,
r I Ⅱ r sl r smma z d a e1 Fi 1 i a r ut ae u pI y e s i r e sw l na.
1 ,s e rmat I Ieei u s a i e y n e l s0 lI s s e r gv  ̄ c  ̄ s e
包 含离散事件动态系统 D s d0 眦 cct v Ⅲcss Ⅱ)( i 口 w ldT i v. l u 腓) 和连续 变量动态 系统 c D (∞血u【 vr b va血 v sc 0s aal dII l i e lI ssms、 y e )两者 又相 互作用 的系统 称混 合动态 系统 }) ( v t Ⅱs h. b dd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rcssms n i n 忙 )一些系统本身特性 的不连续 ,  ̄ti y 嵌入式系 统的广泛应用 , 以致对控制 系统性能要 求不断提 高, 在处 理 系统模型不确定性 的同时需要 克服对象 、 境 、 制 目标 等 环 控 不可预侧的变化 . 根据系统连续量变化与离散 事件的发 生来 改变控制算法 . 这些 都是 混台 系统 研究 受到重视 的原固 为
h b i s s m d l .  ̄ r y t mo e ,e g.hea c ia mo e n x d lgc d n mi d 1 r a e i eaI d e irr hc l d l d mie i y a c mc e .a ee a o / A d ti n n v  ̄ c f n a d f 【 ig s o e a o n l da i 枷 no i f s dd I y啪珈c印蝴 a pee t a d  ̄ sne d, n
gt m咖 O1 2  ̄
p be s|kN d y m la n y i d adi ssm uyi vn i . c  ̄ c yt s d s e F  ̄y pp e t r
i a d P u 】 i n e iI B,a it d c d Al n t ec it n c m nr u e o o g wi d sr i h po
Vo 1 No 1 1 9
F eb 舢
混合动 态 系统及 其应 用综 述
莫以为 萧德云
( 华大 学 自动 化 系 一 京 ,004 清 北 108 )
摘要 : 在橇述混合动 态系统产 生背景与发展近 况的基础上 , 主要综述 了混台动态系统研究中的若 干重要 问题 , 包括描述混合动态 系统 的常见工具 , 自动机和 Pt 网, 如 e i 以及 混台动态系统的模型描述 方法及 用于描 述混合动态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