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习题
仪器分析练习

(2)表面没有吸附中心和催化中心
(3)化学惰性、热稳定性好, 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4) (1)、(2)和(3)
12. 热导池检测器是一种 ( ) 1 (1)浓度型检测器 (2)质量型检测器 (3)只对含碳、氢的有机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4)只对含硫、磷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13. 使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最 合适? ( ) 4 (1)H2 (2)He (3)Ar (4)N2 14.在液相色谱法中,提高柱效最有效的途径是( A提高柱温 B、降低板高 C、降低流动相流速 D、减小填料粒度 ) D
2.组分A和B的分配系数分别为0.909 和 1.000 ,若使两者达到基线分离(R=1.5),当有
效理论塔板高度为0.8mm时,色谱柱至少该多长? [解]:γB,A=kB/kA=1.000/0.909=1.10 n有效=16×R2(γB,A/(γB,A-1)) 2 =16×1.52(1.10/(1.10-1))2=4356
L= n有效H=4356×0.8=3.48m
3.气相色谱固定相对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当 柱温为100℃,从色谱图上已知丁酮与相邻的正 已烷和正庚烷的调整保留距离分别为114.5mm, 61.0mm,137.0mm,求丁酮的保留数I。 [解]:据 I=100(n+(lgt′R,x-lgt′R,n)/(lgt′R,n+1-lgt′R,n)) =100(6+lg114.5-lg61.0)/(lg137.0-lg61.0)) =677.8
9.色谱分析结果表明,某样品中乙酸甲酯、丙酸甲脂和正丁 酸甲酯的峰面积分别为18.1、43.6和29.9;检测器对乙酸甲脂、 丙酸甲酯和正丁酸甲酯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60、0.78和0.88。 计算每种组分的含量
(完整word版)仪器分析习题及课后答案..

色谱法习题一、选择题1.在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性分析的参数是 ( )A.保留值B.峰面积C.分离度D.半峰宽2.在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量分析的参数是 ( )A.保留时间B.保留体积C.半峰宽D.峰面积3. 良好的气-液色谱固定液为 ( )A.蒸气压低、稳定性好B.化学性质稳定C.溶解度大, 对相邻两组分有一定的分离能力D. (1)、(2)和(3)4. 在气-液色谱分析中, 良好的载体为 ( )A.粒度适宜、均匀, 表面积大 (2)表面没有吸附中心和催化中心C.化学惰性、热稳定性好, 有一定的机械强度D. (1)、(2)和(3)5. 试指出下列说法中, 哪一个不正确? 气相色谱法常用的载气是 ( )A.氢气B.氮气C.氧气D.氦气6.在液相色谱中,范第姆特方程中的哪一项对柱效的影响可以忽略()A.涡流扩散项B.分子扩散项C.流动区域的流动相传质阻力D.停滞区域的流动相传质阻力7. 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 应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 其效果最好? ( )A.H2B.HeC. ArD.N28.热导池检测器是一种 ( )A.浓度型检测器B.质量型检测器C.只对含碳、氢的有机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D.只对含硫、磷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9. 使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最合适? ( )A.H2B.HeC.ArD.N210.含氯农药的检测使用哪种色谱检测器为最佳?( )A. 火焰离子化检测器B. 热导检测器C. 电子捕获检测器D. 火焰光度检测器11. 某色谱柱长1m时,其分离度为1.0,问要实现完全分离(R=1.5),色谱柱至少应为多长:A. 1.5mB. 2.25mC. 3mD. 4.5m12. 气相色谱检测器中,通用型检测器是:A. 热导池检测器B.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C. 火焰光度检测器D. 差示折光检测器13. 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下列操作哪种是正确的:A.先开载气,后开桥电流, 先关载气,后关桥电流B. 先开桥电流,后开载气, 先关载气,后关桥电流C. 先开载气,后开桥电流, 先关桥电流,后关载气D. 先开桥电流,后开载气, 先关桥电流,后关载气14. 下列哪种方法不适用于分析试样中铅、镉等金属离子的含量A. 气相色谱法B.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C. 可见分光光度法D. 伏安法15. 分析农药残留,可以选用下列哪种方法:A. 电位分析法B. 原子吸收光谱法C. 原子发射光谱法D. 气相色谱法16.载体填充的均匀程度主要影响()A.涡流扩散B分子扩散 C.气象传质阻力 D.液相传质阻力17.在色谱分析中,柱长从 1m 增加到 4m ,其它条件不变,则分离度增加( )A. 4 倍B. 1 倍C. 2 倍D. 10 倍18.试指出下述说法中, 哪一种是错误的? ( )A.根据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可以进行定性分析B. 根据色谱峰的面积可以进行定量分析C. 色谱图上峰的个数一定等于试样中的组分数D.色谱峰的区域宽度体现了组分在柱中的运动情况19. 色谱体系的最小检测量是指恰能产生与噪声相鉴别的信号时 ( )A 进入单独一个检测器的最小物质量B 进入色谱柱的最小物质量C 组分在气相中的最小物质量D 组分在液相中的最小物质量20.柱效率用理论塔板数n或理论塔板高度h表示,柱效率越高,则:A.n越大,h越小;B.n越小,h越大;C.n越大,h越大;D.n越小,h越小;21..如果试样中组分的沸点范围很宽,分离不理想,可采取的措施为:A.选择合适的固定相;B.采用最佳载气线速;C.程序升温;D.降低柱温22.要使相对保留值增加,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采用最佳线速;B.采用高选择性固定相;C.采用细颗粒载体;D.减少柱外效应二、填空题1.色谱分析中,根据进行定性分析,根据进行定量分析。
仪器分析习题

仪器分析习题⼀、电位分析法习题(⼀)问答及计算1.电位测定法的根据是什么?2.何谓指⽰电极及参⽐电极?试各举例说明其作⽤.3.为什么离⼦选择性电极对欲测离⼦具有选择性?如何估量这种选择性?4.为什么离⼦选择性电极对欲测离⼦具有选择性?如何估量这种选择性?5.直接电位法的主要误差来源有哪些?应如何减免之?6.为什么⼀般来说,电位滴定法的误差⽐电位测定法⼩?7.简述离⼦选择性电极的类型及⼀般作⽤原理8.列表说明各类反应的电位滴定中所⽤的指⽰电极及参⽐电极,并讨论选择指⽰电极的原则.9.当下述电池中的溶液是pH等于4.00的缓冲溶液时,在298K时⽤毫伏计测得下列电池的电动势为0.209V:玻璃电极│H+(a=x)‖饱和⽢汞电极当缓冲溶液由三种未知溶液代替时,毫伏计读数如下: (a)0.312V; (b)0.088V; (c) -0.017V.试计算每种未知溶液的pH.10.设溶液中 pBr = 3, pCl =1. 如⽤溴离⼦选择性电极测定Br- 离⼦活度,将产⽣多⼤误差?已知电极的选择性系数K Br-, Cl-=6×10-311.某钠电极,其选择性系数K Na+,H+=30. 如⽤此电极测定pNa等于3的钠离⼦溶液,并要求测定误差⼩于3%,则试液的pH必须⼤于多少?12.⽤标准加⼊法测定离⼦浓度时, 于100mL铜盐溶液中加⼊1mL 0.1mol.L-1Cu(NO3)2后,电动势增加4mV,求铜的原来总浓度.13.* 下⾯是⽤0.1000mol.L-1NaOH 溶液电位滴定50.00mL某⼀元弱酸的数据:(a) 绘制滴定曲线(b) 绘制DpH/DV –V 曲线 (c) ⽤⼆级微商法确定终点 (d) 计算试样中弱酸的浓度(e) 化学计量点的pH 应为多少?(f) 计算此弱酸的电离常数(提⽰:根据滴定曲线上的半中和点的 pH)14.* 以0.03318mol.l-1的硝酸镧溶液电位滴定100.0mL 氟化物溶液,滴定反应为:滴定时⽤氟离⼦离⼦选择性电极为指⽰电极,饱和⽢汞电极为参⽐电极,得到下列数据: (a)确定滴定终点,并计算氟化钠溶液的浓度。
仪器分析习题(附答案)

1. 仪器分析法的主要特点是( D )A. 分析速度快但重现性低,样品用量少但选择性不高B. 灵敏度高但重现性低,选择性高但样品用量大C. 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样品用量少,准确度高D. 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样品用量少,选择性高2. 仪器分析法的主要不足是( B )A. 样品用量大B. 相对误差大C. 选择性差D.重现性低3. 下列方法不属于光分析法的是( D )A. 原子吸收分析法B. 原子发射分析法C. 核磁共振分析法D. 质谱分析法4. 不属于电分析法的是( D )A. 伏安分析法B. 电位分析法C. 永停滴定法D. 毛细管电泳分析法5. Ag-AgCl参比电极的电极电位取决于电极部溶液中的( B )。
A. Ag+活度B. C1-活度C. AgCl活度D.Ag+和C1-活度之和6. 玻璃电极使用前,需要( C )。
A. 在酸性溶液中浸泡1 hB. 在碱性溶液中浸泡1 hC. 在水溶液中浸泡24 hD. 测量的pH不同,浸泡溶液不同7. 根据氟离子选择电极的膜电位和参比电极来分析,其电极的充液中一定含有( A )。
A. 一定浓度的F-和Cl-B. 一定浓度的H+C. 一定浓度的F-和H+D. 一定浓度的Cl-和H+8. 测量pH时,需要用标准pH溶液定位,这是为了( D )。
A. 避免产生酸差B. 避免产生碱差C. 消除温度的影响D. 消除不对称电位和液接电位的影响9. 玻璃电极不包括( C )。
A. Ag-AgCl参比电极B. 一定浓度的HCl溶液C. 饱和KCl溶液D. 玻璃膜10. 测量溶液pH通常所使用的两支电极为( A )。
A. 玻璃电极和饱和甘汞电极B. 玻璃电极和Ag-AgCl电极C. 玻璃电极和标准甘汞电极D. 饱和甘汞电极和Ag-AgCl电极11. 液接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B )。
A. 两种溶液接触前带有电荷B. 两种溶液中离子扩散速度不同所产生的C. 电极电位对溶液作用的结果D. 溶液表面力不同所致12. 离子选择性电极多用于测定低价离子,这是由于( A )。
仪器分析习题

一、分析化学部分习题11、影响配位滴定曲线上突跃范围大小的因素是被测金属离子的浓度和条件稳定常数的大小。
()2、重量分析法中影响沉淀纯度的继沉淀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表面吸附,生成混晶、吸留或包夹。
()3、重量分析法中,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是稀、搅、慢、热、陈。
()4、以生成微溶性银盐的沉淀反应为基础的沉淀滴定法称为银量法。
()5、用铬酸钾(K2CrO4)作指示剂的银量法称为佛尔哈德法。
()6、在H2SO4溶液中,用KMnO4溶液滴定Fe2+的滴定反应是对称的氧化还原滴定反应。
()7、用强碱滴定强酸时,为消除CO2的干扰,应选择甲基橙为指示剂。
()8、在吸光光度测定中,当吸光度A=0.368时,测量的相对误差最小。
()9、化学分析方法主要包括重量分析法和滴定分析(容量分析)法。
()10、滴定反应中,当滴加的标准溶液与被测物质定量反应完全时,反应即到达了化学计量点(SP)。
()11、BaSO4沉淀和AgCl沉淀都是晶形沉淀。
()12、用法扬司法测定Cl-时,可用荧光黄作指示剂。
()13、欲在pH5.0~5.5的条件下,用EDTA滴定Zn2+和Al3+混合溶液中的Zn2+,加入一定量的六亚甲基四胺的作用是掩蔽Al3+。
()14、用NaOH标准溶液可准确滴定H3BO3溶液中的H3BO3含量。
[Kθa (H3BO3)=5.8×10-10]()习题21、(6分)在pH=5.5的溶液中,含有浓度均为0.010mol•L-1的EDTA,Zn2+及Ca2+,Ca2+为共存离子,计算得EDTA的共存离子效应系数αY(Ca)= ,EDTA的总副反应系数αY= 。
(已知lgK ,pH=5.5时,lg )2、(6分)已知在0.5mol•L-1H2SO4介质中,,计算以Ce4+滴定Fe2+至99.9%时的平衡电势为;化学计量点电势为。
3、(6分)为了滴定下列混合酸(碱),各选择一种合适的指示剂:(1)用0.100mol•L-1NaOH滴定含有0.10mol•L-1NH4Cl和0.100mol•L-1HCl混合溶液中的HCl。
仪器分析习题

仪 器 分 析(分值100分,时间:180分钟)一、 单项选择题(46分,每小题2分,第9小题两空各1分)1、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简称AES )中,光源的作用是对试样的蒸发和激发提供所需要的能量。
若对某种低熔点固体合金中一些难激发的元素直接进行分析,则应选择( )。
①直流电弧光源,②交流电弧光源,③高压火花光源,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简称ICP )光源2、在AES 分析中,把一些激发电位低、跃迁几率大的谱线称为( )。
①共振线,②灵敏线,③最后线,④次灵敏线3、待测元素的原子与火焰蒸气中其它气态粒子碰撞引起的谱线变宽称为( )。
①多普勒变宽,②罗伦兹变宽,③共振变宽,④自然变宽4、在原子吸收光谱(简称AAS )分析中,把燃助比与其化学反应计量关系相近的火焰称作( )。
①中性火焰,②富燃火焰,③贫燃火焰,④等离子体炬焰5、为了消除AAS 火焰法的化学干扰,常加入一些能与待测元素(或干扰元素)生成稳定络合物的试剂,从而使待测元素不与干扰元素生成难挥发的化合物,这类试剂叫( )。
①消电离剂,②释放剂,③保护剂,④缓冲剂6、为了同时测定废水中ppm 级的Fe 、Mn 、Al 、Ni 、Co 、Cr ,最好应采用的分析方法为( )。
①ICP-AES ,②AAS ,③原子荧光光谱(AFS ),④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7、在分子吸收光谱中,把由于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能级间的跃迁而产生的光谱称作( )。
①紫外吸收光谱(UV ),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③红外光谱(IR ),④远红外光谱8、双光束分光光度计与单光束分光光度计比较,其突出的优点是( )。
①可以扩大波长的应用范围,②可以采用快速响应的探测系统,③可以抵消吸收池所带来的误差,④可以抵消因光源的变化而产生的误差9、在下列有机化合物的UV 光谱中,C=O 的吸收波长λmax 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O OH ①②O CH 3O CH 3CH 2③④10、某物质能吸收红外光波,产生红外吸收光谱图,那么其分子结构中必定( )。
仪器分析考试题

仪器分析考试题
仪器分析是化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各种不同的仪器和技术。
在化学和生物等领域,仪器分析用于研究物质的成分和结构,以及了解其性质和特性。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仪器分析考试题,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一、单选题
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用于哪种元素分析?
A. 碳
B. 铁
C. 铅
D. 硫
2.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主要用于观察样品的什么性质?
A. 形貌
B. 结晶性
C. 化学成分
D. 导电性
3.核磁共振(NMR)技术主要用于分析样品的哪种性质?
A. 磁性
B. 光学活性
C. 热性质
D. 化学键
二、填空题
1. 红外光谱(IR)技术常用于识别有机分子中的__________。
2. 原子吸收光谱(AAS)常用于分析金属元素的__________。
3. 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HPLC”代表__________。
三、问答题
1. 请简要介绍质谱仪的工作原理以及在物质分析中的应用。
2. 举例说明分光光度计在生物领域的具体应用。
以上是一些典型的仪器分析考试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仪器分析技术的应用和原理。
希朅考生认真复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仪器分析习题及答案

仪器分析习题及答案C.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伴随着转动能级的跃迁D.分子中电子能级的跃迁伴随着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2.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中,极性溶剂会使被测物的吸收峰()A.消失 B.精细结构更明显 C.位移D.分裂3.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某有色物质在某浓度下测得其透光率为T;若浓度增大1倍,则透光率为()A.T/2 B.T2 C.T1/2 D.2T 4.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有色化合物的浓度,相对标准偏差最小时的吸光度为()A.0.334 B.0.343 C.0.434 D.0.4435.下列表达正确的是()A.吸收光谱曲线表明吸光物质的吸光度随波长的变化而变化B.吸收光谱曲线以波长为纵坐标、吸光度为横坐标C.吸收光谱曲线中,最大吸收处的波长不一定为最大吸收波长D.吸收光谱曲线不能表明吸光物质的光吸收特性6.在紫外分光光度法中,参比溶液的选择原则是()A.通常选用蒸馏水B.根据加入试剂和被测试液的颜色、性质来选择C.通常选用试剂溶液D.通常选用褪色溶液7.下列四种化合物中,在紫外区出现两个吸收带的是()A.乙醛 B.乙烯C.1, 5-己二烯 D.2-丁烯醛8.助色团能使谱带()A.波长变短 B.波长变长C.波长不变 D.蓝移9.不能用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定性参数是()A.吸光度 B.最大吸收波长C.吸收光谱的形状 D.吸收峰的数目10.以下四种化合物,能同时产生B吸收带、K 吸收带和R吸收带的是()A. B.C. D.1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中,使用参比溶液的作用是()A. 消除试剂等非测定物质的影响B. 吸收入射光中测定所需要的光波C. 调节入射光的光强度D. 调节仪器透光率的零点12. 扫描K2Cr2O7硫酸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时,一般选作参比溶液的是()A. 蒸馏水B. H2SO4溶液C. K2Cr2O7的水溶液D. K2Cr2O7的硫酸溶液13.在比色法中,显色反应的显色剂选择原则错误的是()A. 显色反应产物的e值愈大愈好B. 显色剂的e值愈大愈好C. 显色剂的e值愈小愈好D. 显色反应产物和显色剂,在同一光波下的e 值相差愈大愈好14.某分析工作者,在光度法测定前用参比溶液调节仪器时,只调至透光率为95.0%,测得某有色溶液的透光率为35.2%,此时溶液的真正透光率为()A. 40.2%B. 37.1%C. 35.1%D. 30.2%15. 下列化合物中,不适合作为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用的溶剂是()A.水 B.苯 C.乙腈 D.甲醇二、简答题1.电子跃迁的类型有哪几种?2.具有何种结构的化合物能产生紫外吸收光谱?3.为什么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时要加入盐酸羟胺溶液?4.在没有干扰的条件下,紫外分光光度法为什么总是选择在λmax处进行吸光度的测量?5.举例说明紫外分光光度法如何检查物质纯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仪 器 分 析(分值100分,时间:180分钟)一、 单项选择题(46分,每小题2分,第9小题两空各1分)1、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简称AES )中,光源的作用是对试样的蒸发和激发提供所需要的能量。
若对某种低熔点固体合金中一些难激发的元素直接进行分析,则应选择( )。
①直流电弧光源,②交流电弧光源,③高压火花光源,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简称ICP )光源2、在AES 分析中,把一些激发电位低、跃迁几率大的谱线称为( )。
①共振线,②灵敏线,③最后线,④次灵敏线3、待测元素的原子与火焰蒸气中其它气态粒子碰撞引起的谱线变宽称为( )。
①多普勒变宽,②罗伦兹变宽,③共振变宽,④自然变宽4、在原子吸收光谱(简称AAS )分析中,把燃助比与其化学反应计量关系相近的火焰称作( )。
①中性火焰,②富燃火焰,③贫燃火焰,④等离子体炬焰5、为了消除AAS 火焰法的化学干扰,常加入一些能与待测元素(或干扰元素)生成稳定络合物的试剂,从而使待测元素不与干扰元素生成难挥发的化合物,这类试剂叫( )。
①消电离剂,②释放剂,③保护剂,④缓冲剂6、为了同时测定废水中ppm 级的Fe 、Mn 、Al 、Ni 、Co 、Cr ,最好应采用的分析方法为( )。
①ICP-AES ,②AAS ,③原子荧光光谱(AFS ),④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7、在分子吸收光谱中,把由于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能级间的跃迁而产生的光谱称作( )。
①紫外吸收光谱(UV ),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③红外光谱(IR ),④远红外光谱8、双光束分光光度计与单光束分光光度计比较,其突出的优点是( )。
①可以扩大波长的应用范围,②可以采用快速响应的探测系统,③可以抵消吸收池所带来的误差,④可以抵消因光源的变化而产生的误差9、在下列有机化合物的UV 光谱中,C=O 的吸收波长λmax 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O OH ①②O CH 3O CH 3CH 2③④10、某物质能吸收红外光波,产生红外吸收光谱图,那么其分子结构中必定( )。
①含有不饱和键,②含有共轭体系,③发生偶极矩的净变化,④具有对称性11、饱和酯中C=O 的IR 伸缩振动频率比酮的C=O 振动频率高,这是因为( )所引起的。
① I 效应,② M 效应,③ I < M ,④ I > M12)光谱仪。
①AES ,②AAS ,③UV-VIS ,④IR13、氢核发生核磁共振时的条件是()。
① ΔE = 2 μ H 0,② E = hυ0,③ ΔE = μ β H 0,④ υ0 = 2μ β H 0 / h14、在下列化合物中,用字母标出的亚甲基和次甲基质子的化学位移值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H 3C H 2C CH 3H 3C H CCH 3H 3C H 2C Cl H 3C H 2C Br CH 3①abcd,②abdc,③cdab,④cdba15、在质谱(MS )分析中,既能实现能量聚焦又能实现方向聚焦,并使不同em 的离子依次到达收集器被记录的静态质量分析器是指( )质谱仪。
①单聚焦,②双聚焦,③飞行时间,④四极滤质器16、一般气相色谱法适用于( )。
①任何气体的测定,②任何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的分离测定,③无腐蚀性气体与在气化温度下可以气化的液体的分离与测定,④无腐蚀性气体与易挥发的液体和固体的分离与测定17、在气相色谱分析中,影响组分之间分离程度的最大因素是( )。
①进样量,②柱温,③载体粒度,④气化室温度18、涉及色谱过程热力学和动力学两方面因素的是( )。
①保留值,②分离度,③相对保留值,④峰面积19、分离有机胺时,最好选用的气相色谱柱固定液为( )。
①非极性固定液,②高沸点固定液,③混合固定液,④氢键型固定液20、为测定某组分的保留指数,气相色谱法一般采用的基准物是( )。
①苯,②正庚烷,③正构烷烃,④正丁烷和丁二烯21、当样品较复杂,相邻两峰间距太近或操作条件不易控制稳定,要准确测定保留值有一定困难时,可采用的气相色谱定性方法是( )。
①利用相对保留值定性,②加入已知物增加峰高的办法定性,③利用文献保留值数据定性,④与化学方法配合进行定性22、气相色谱分析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最好选用( )做载气,其效果最佳。
① H 2气,② He 气,③ Ar 气,④ N 2气23、在液相色谱分析中,提高色谱柱柱效的最有效的途径是( )。
①减小填料粒度,②适当升高柱温,③降低流动相的流速,④降低流动相的粘度二、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4分,每小题2分)1、 凡是基于检测能量作用于待测物质后产生的辐射讯号或所引起的变化的分析方法均可称为光分析法。
( )2、 用电弧或火花光源并用摄谱法进行AES 定量分析的基本关系式是:lg R = b lg C + lg a ( )3、 单道双光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既可以消除光源和检测器不稳定的影响,又可以消除火焰不稳定的影响。
( )4、 朗伯比尔定律既适用于AAS 的定量分析,又适用于UV-VIS 和IR 的定量分析。
( )5、 红外光谱中,化学键的力常数K 越大,原子折合质量µ越小,则化学键的振动频率越高,吸收峰将出现在低波数区,相反则出现在高波数区。
( )6、 在核磁共振即NMR 谱中,把化学位移相同且对组外任何一个原子核的偶合常数也相同的一组氢核称为磁等价,只有磁不等价的核之间发生偶合时才会产生峰的分裂。
( )7、 在质谱仪的质量分析器中,质荷比大的离子偏转角度大,质荷比小的离子偏转角度小,从而使质量数不同的离子在此得到分离。
( )三、 填空题(14分,每小题2分—每空1分)1. 光谱是由于物质的原子或分子在特定能级间的跃迁所产生的,故根据其特征光谱的( )进行定性或结构分析;而光谱的( )与物质的含量有关,故可进行定量分析。
2. AES 定性分析方法叫( ),常用的AES 半定量分析方法叫( )。
3. 在AAS 分析中,只有采用发射线半宽度比吸收线半宽度小得多的( ),且使它们的中心频率一致,方可采用测量( )来代替测量积分吸收的方法。
4. 物质的紫外吸收光谱基本上是其分子中( )及( )的特性,而不是它的整个分子的特性。
5.把原子核外电子云对抗磁场的作用称为(),由该作用引起的共振时频率移动的现象称为()。
6.质谱图中可出现的质谱峰有()离子峰、()离子峰、碎片离子峰、重排离子峰、亚稳离子峰和多电荷离子峰。
7.一般而言,在色谱柱的固定液选定后,载体颗粒越细则()越高,理论塔板数反映了组分在柱中()的次数。
四、回答下列问题(26分)1、ICP光源与电弧、火花光源比较具有哪些优越性?(8分)2、什么叫锐线光源?在AAS分析中为什么要采用锐线光源?(6分)3、红外光谱分析中,影响基团频率内部因素的电子效应影响都有哪些?(6分)4、何谓色谱分析的分离度与程序升温?(6分)答案一、46分(每小题2分,第9小题两空各1分)1、③;2、②;3、②;4、①;5、③;6、①;7、③;8、③;9、②,③;10、③;11、④;12、③;13、④;14、③;15、②;16、③;17、②;18、②;19、④;20、③;21、②;22、①;23、①二、14分(每小题2分)1、√,2、╳,3、╳,4、√,5、╳,6、√,7、╳三、14分(每小题2分——每空1分)1、波长(或波数、频率),强度(或黑度、峰高)2、光谱图(或铁光谱图、标准光谱图)比较法,谱线强度(或谱线黑度、标准系列)比较法或数线(显线)法3、锐线光源,峰值吸收4、生色团,助色团5、屏蔽效应,化学位移6、分子,同位素7、柱效,分配平衡四、26分1、(8分)答:电弧与电火花光源系电光源,所用的两个电极之间一般是空气,在常压下,空气里几乎没有电子或离子,不能导电,所以一般要靠高电压击穿电极隙的气体造成电离蒸气的通路(或通电情况下使上下电极接触产生热电子发射后再拉开)方能产生持续的电弧放电和电火花放电。
而ICP光源是由高频发生器产生的高频电流流过围绕在等离子体炬管(通入氩气)外的铜管线圈,在炬管的轴线方向上产生一个高频磁场,该磁场便感应耦合于被引燃电离后的氩气离子而产生一个垂直于管轴方向上的环形涡电流,这股几百安培的感应电流瞬间就将通入的氩气加热到近万度的高温,并在管口形成一个火炬状的稳定的等离子炬。
由于电磁感应产生的高频环形涡电流的趋肤效应使得等离子炬中间形成一个电学上被屏蔽的通道,故具有一定压力的氩载气就可以载带着被雾化后的试样溶液气溶胶粒子而进入该中心通道被蒸发和激发,从而具有稳定性高、基体效应小、线性范围宽(5-6个数量级)、检出限低(10-3-10-4ppm )、精密准确(0.1-1%)等优点。
而电弧和火花光源的放电稳定性一般较差,放电区的温度又较ICP 低且不均匀,一般又在空气中放电等,其基体干扰和第三元素影响较大,自吸现象较严重,从而使元素谱线的绝对强度不能准确测定而需采用测定其相对强度的办法即内标法进行定量分析,由此带来的需选择好内标元素、内标线及选择好缓冲剂等问题,即使如此,其线性范围、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也都不如ICP 光源的好。
只是一种直接对固体样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较为简单方便和实用的廉价光源而已。
2、(6分)答: 能发射出谱线强度大、宽度窄而又稳定的辐射源叫锐线光源。
在原子吸收光谱(AAS )分析中,为了进行定量分析,需要对吸收轮廓线下所包围的面积(即积分吸收)进行测定,这就需要分辨率高达50万的单色器,该苛刻的条件一般是难以达到的。
当采用锐线光源后,由于光源共振发射线强度大且其半宽度要比共振吸收线的半宽度窄很多,只需使发射线的中心波长与吸收线的中心波长一致,这样就不需要用高分辨率的单色器而只要将其与其它谱线分开,通过测量峰值吸收处的共振辐射线的减弱程度,即把共振发射线(锐线)当作单色光而测量其峰值吸光度即可用朗伯-比尔定律进行定量分析了。
3、(6分)答:影响基团频率的电子效应有:①诱导效应(I 效应):它是指由于取代基具有不同的电负性,通过静电诱导作用,引起分子中电子分布的变化,改变了键力常数,使键或基团的特征频率发生位移的现象。
如,电负性较强的卤族元素与羰基上的碳原子相连时,由于诱导效应发生氧原子上的电子转移,导致C=O 键的力常数变大,因而使C=O 的红外吸收峰向高波数方向移动,元素的电负性越强、则C=O 吸收峰向高波数移动越大。
②中介效应(M 效应):它是指一些具有孤对电子的元素(如氮),当它与C=O 上的碳相连时,由于氮上的孤对电子与C=O 上的∏电子发生重叠,使它们的电子云密度平均化,造成C=O 键的力常数减小,使吸收频率向低波数位移的现象。
③共轭效应(C 效应):它是指由于共轭体系具有共面性,使电子云密度平均化,造成双键略有伸长、单键略有缩短,从而使双键的吸收频率向低波数位移的现象。